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 基本信息 名稱 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 執教者 張佳麗 課時 第1課時 所屬教材目錄 第1單元 第2章第1節 第1課時 教材分析 教材中“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的知識體系安排是:通過學生相互討論自己已有的對于生命科學研究的認識,介紹講述生命科學研究方法及內容,引導學生將研究方法進行分類,對比研究方法的特點和發展過程,講授生命科學史上的人物和他們作出的貢獻,展示生物學發展歷程。 學情分析 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已有了自己對于生命科學的認識,我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將研究方法進行分類,來提高他們的歸納總結能力。學生可在圖書館借閱到相關的生物學圖書,可在課前更多的了解相關生物學知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列舉生物學研究的對象和研究意義。 2、能將科學家和他們的主要貢獻進行聯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比較觀察出科學家們在研究方法中的不同點。 2、能清晰表達自己所具有的生命科學史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認同生命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列舉生物學研究的對象和研究意義 難點 能列舉生物學研究的對象和研究意義 教學策略與 設計說明 首先通過教師展示生物學相應照片來引發學生討論心目中的生物學家。然后通過教師提供相應的感性材料來讓學生總結生物學家及科學活動。通過教師講解生物學發展歷程,進行總結歸納生物學研究對象及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注明每個環節預設的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組織學生討論活動 10分鐘 1.引起興趣:展示生物學研究活動的相應照片,引發學生討論自己心目中的生物學家及生物學研究方法。 2提出課題: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 3思維定向:生物學家都做了哪些貢獻? 4明確課題:生物學及其發展歷程。 觀看 討論 回答 記筆記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促進交流,初步認識科學活動 描述法對于生物學的貢獻 21分鐘 1提出研究問題 (1)人們在探索自然世界的過程中首先最重要的是認識周圍的生物。 (2)生物學不同階段代表人物是誰?做了哪些貢獻呢?運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2提供感性材料 (1)敘述性講述:李時珍資料 (2)描述性講述:林奈與生物分類 (3)描述性講述:達爾文與生物進化論 3總結知識 生物學發展與觀察調查密切相關 思考 討論 聆聽 筆記 將科學家和他們的主要貢獻進行聯系。 實驗法對于生物學的貢獻 11分鐘 1提出研究問題 人們在探索自然界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未知,積累總結。 除了表面的描述還需要進行定量定性的實驗操作。了解內在的原理 2提供感性材料 孟德爾的豌豆實驗 哈維與血液循環的發現 3總結知識 定量實驗對生物學發展給予了極大的動力 思考 討論 聆聽 筆記 體會實驗研究法在生物學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意義,初步體會什么是實驗研究法 課堂小結 2分鐘 小結本課知識點 生物學家——貢獻——研究方法 提出重點 (1)生物學的發展過程:觀察描述 實驗研究 (2)現代生物學發展的重要性。 3,拓展延伸 生物學發展到實驗生物學時代以后,還有大量的內容,需要下節課學習,和課下了解。 更多的發現需要同學們的努力。 布置作業 1分鐘 連線: 林奈 DNA分子雙螺旋結構 達爾文 生物分類系統 哈維 物種起源與生物進化理論 沃森和克里克 血液循環 板書設計 一 生物學及其發展歷程 李時珍——————《本草綱目》 林奈———————生物分類系統 達爾文——————《物種起源》 孟德爾 ——————豌豆雜交實驗 哈維———————血液循環 二 生物學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意義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 觀察和實驗是生物學的重要研究方法 教學反思 1本節課開始時,我通過展示生物學研究活動的相應照片,使學生形成對科學家的活動的初步認識。進而提出課題,引入新課。這樣的導入直觀新穎,使學生一目了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生討論比以往積極活躍 3這節課的課堂效果很好,新課引入恰到好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