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第一課時):環境影響生物的形態生理和分布 教學內容分析 教材分析: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一節論述了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生物學觀點,也是理解“人與生物圈應該和諧發展”的理論基礎。所以該節在本書中乃至在本學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分兩個課時來進行教學。 本課時分為兩個小知識點來進行教學:各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前者以“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為核心,探究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由于需要時間準備,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發動學生,認真組織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環境影響生物、生物適應環境的生物學觀點 整合技術的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所選的教學設計和PPT,都很好的體現了這節課的重點,難點,能很好的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對象分析 對探究性實驗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通過簡單的溫度對霉菌生活影響的實驗,理解探究性實驗。 教學目標 ①知道環境的含義,并能舉例說明影響生物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②了解溫度對霉菌生長的影響,理解對照實驗和實驗的一般步驟。 ③了解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 ④通過“大樹底下好乘涼”,知道生物也能影響環境 教學重、難點 重點:環境影響生物、生物適應環境、生物影響環境 教學方法 五、教學方法: 1.啟發式談話法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相結合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2.活動“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測量不同植被環境的空氣溫度和濕度”均可以安排在課前,課上主要是組織各小組交流活動的過程和對結果的處理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 (1) 指導興趣小組課前一周開始用饅頭培養霉菌。 (2)制作環境影響生物、生物適應環境的多媒體課件。 學生: (1)興趣小組課前一周開始用饅頭培養霉菌。 (2)收集環境影響生物、生物適應環境的有關資料。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環節1:導入 PPT1展示:水里的魚、沙漠中的仙人掌 過渡: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生物的多樣性,知道每一種生物的生活環境都不同,提問上圖魚和仙人掌的生活環境。 提問:如果將它們的生活環境對調,會產生什么結果? 這說明什么? 我們今天來學習環境和生物相互影響 魚:水 仙人掌:沙漠 對調生活環境,魚和仙人掌會死亡 這說明環境會影響生物 引出課題 。 環節2:自主學習 環境 生態因素 環節3:非生物因素 溫度對霉菌生長的影響 環節4: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1、自主學習 閱讀課本第14頁,找出下列問題的答案 1、什么是環境 2、生物與環境之間有怎樣的聯系 3、環境中影響生物形態、生理、分布的因素稱為什么。 請學生回答并總結 【環境】 1、定義:生物的生存條件和生存空間 2、環境會影響生物、生物會適應并影響環境 3、環境中影響生物形態、生理、分布的各種因素稱為生態因素。 過渡:生態因素都有哪些呢? 【生態因素】 小結: 【非生物因素】 展示多組圖片,讓學生觀察,說明生物受何種因素的影響 大雁南飛、蛇冬眠、水中動物死亡 【探究實驗】:溫度對霉菌生長的影響 1、展示圖片:發霉的饅頭 為什么饅頭會發霉?——這一種霉菌導致的 讓學生進行一次初步的討論,過渡到探究溫度對霉菌生長的影響 2、探究實驗要明確目的、要求、準備號材料器具、設計好方法步驟。 3、讓學生說出探究目的,做出假設、要分析出結果就要進行比較,一組溫度是?一組溫度是?準備的材料應該有哪些? 4、表格展示實驗方案,圖片展示實驗結果圖片 學生對比兩組,不同點在哪里? 5、總結:實驗中“溫暖—低溫”形成了對照,設置的變量只有“溫度” 探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某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 6、步驟: (1)發現并提出問題:(2)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3)作出假設: (4)設計實驗方案(5)實施實驗并記錄(6)分析實驗現象(7)得出結論 【練習】其他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1)根據我國從東到西的植被分布,說明決定陸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2)根據從山腳到山頂的植被分布,說明決定陸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3)“春蘭秋菊”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呢? (4)練習3道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圖片 生物因素:主要指生物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 捕食(最普遍)、寄生、共生、合作、競爭 資料展示共生、寄生的資料 【練習】2道 閱讀課本 回答環境的定義 環境和生物關系 生態因素 做筆記 非生物:光、土壤、水、風… 生物:其他小麥、人、蝗蟲、田鼠 做筆記 溫度 水體污染 思考 結合課本,思考 做筆記 水分 溫度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閱讀的能力 理解生態因素 了解對照實驗過程 鍛煉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圖片能直觀的讓學生感受生物因素水生物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