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節 動物的生殖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描述動物的受精與生殖的方式。 概述鳥卵結構和主要作用。 說出動物克窿的大致過程。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圖文結合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的準確表達能力。 通過收集與克窿有關資料的活動,培養學生提取、整合和概述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動物的受精和生殖方式,體驗生命的誕生和種族的延續,培養珍愛生命的情感,體驗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動物的受精和生殖的方式;通過實驗概述鳥卵的結構和主要作用;克窿的大致過程。 教學難點:鳥卵的結構和主要作用。動物克窿資料的整合與交流。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雞蛋、放大鏡、鑷子、培養皿 教學過程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經常會看到“蜻蜓點水”“孔雀開屏”“蝴蝶交尾”“青蛙抱對”等自然現象,你能解釋它們是在做什么嗎? 生:繁衍后代。 師:對,動物個體的壽命是有限的,為了維持種族的延續,生殖是非常必要的行為。 師:動物繁殖的方式有很多,比較高等的動物的生殖方式是雌雄兩性動物的受精。(出示各種動物的圖片,引導學生回答) 什么是受精? 受精的方式有哪些? 兩種受精方式的特點和有缺點? 青蛙既然是體外受精,為什么又要抱對?抱對對于體外受精的動物又有什么意義? 生:觀察各種動物的受精觀念,討論然后回答:什么是受精,認識到動物的繁殖到受精開始。 師:2、體內受精:如蝴蝶等。 體外受精:如青蛙等。 3、體外受精的動物產生的卵的數量多,受精率低,如青蛙、鯽魚; 4、體內受精的動物產生的卵的數量少,受精率高,如蝴蝶、各種哺乳動物。 5、可以刺激雌雄蛙產生生殖細胞,增加了受精的幾率。 師:生物的多樣性導致動物的生殖行為多樣性,但有規律可循。(出示各種動物生殖行為的圖片資料,引導學生回答) 體內受精的動物通過幾種方式產生后代? 哪種生殖方式更優越? 生:觀察各種動物生殖行為的圖片資料。 體內受精的動物通過卵生和胎生兩種方式產生后代。 卵生:如鳥類。 胎生:如哺乳動物。 胎生后代在母體的子宮內發育長大,營養豐富,內環境安全,成活率高,繁殖能力強。 師:觀察雞蛋的結構,并說出個結構的主要功能。(指導學生帶著下列問題進行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 鳥卵由哪幾部分組成?雛鳥是由鳥卵的哪一部分發育而來的? 鳥卵的胚盤是如何形成的? 胚胎發育的營養是如何提供的? 鳥卵的氣室有什么作用? 生:按照要求進行實驗。 卵是卵殼、卵殼膜、卵白、卵黃、及胚盤等部分組成。 胚盤是卵黃上的小白點。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進行胚胎發育的部位。 卵白能提供胚胎發育所需的養料和水分。 氣室內貯存空氣,供給胚胎發育所需的氧氣。 師:生物可以通過繁殖產生后代,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產出后代? 生:可以,克隆。 師:很好,也就是無性生殖。 師:收集與克隆有關的資料。 討論:1、動物克隆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2、目前動物的克隆采用的細胞有哪些種類?從理論和現有的技術來看,是不是所有動物細胞都可以克隆。 生:1、動物的克隆對珍貴物種的保護有重要作用,通過對現存的珍稀動物細胞,運用克隆技術,可以繁殖后代,保持其物種的延續;對某些有特殊作用的動物,如產生的分泌物具有特定的藥用價值,可才用克隆技術產生的后代,保持其與親代具有相似的特征等。 2、目前,受條件的限制,只能對一些分化程度較低、具有教強分裂能力的胚細胞或腺體細胞等,實施克隆技術產生新個體。 生:師總結。 小結 課堂反饋 作業 板書設計 第1節 動物的生殖 受精與生殖方式 1.受精方式 體內受精 體外受精 2.生殖方式 卵生 胎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