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建設生態家園 主備人 復備人 課時安排 1 備課時間 教學過程 教師復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說出“生態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具有的優勢;描述生態城市建設的涵義。 能力目標:利用生態環境的有關知識,分析生態農業的優勢;比較設計的綠化方案的優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體驗生態農業和生態城市的過程中,認同并實踐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利用生態環境的知識,分析“生態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具有的優勢。 教學難點 利用生態環境的知識比較設計的綠化設計方案的優劣。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 提問:美麗家園有哪些標準呢? 我們將怎樣做才能使家園更加美麗呢? 民以食為天,農業是天下的根本。傳統農業往往只是種植或養殖某一種生物,浪費許多資源。而生態農業將是一種怎樣的情況呢? 二、預習檢測 自學課本P109-111頁,完成下列問題 1.生態農業既可以充分 ,充分利用 和 , 又可以促進生態系統內 和 的循環利用,提高 的再循環率。 然環境。 三、課堂活動一、發展生態農業 教學過程 教師復備 圖片資料。 引導學生談談對生態農業的理解和發展生態農業的意義。 生態農業:利用生態學原理,在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思想指導下,應有現代科學技術建立起來的多層次、多功能的綜合農業體系。 展示圖片,引導學生說出這些生態農業的優點: 生態農業的特點:結構合協調、合理養殖、具有良好的食物鏈和食物網,資源效率利用高,內部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優點:提高太陽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提高廢物的利用率,促進農林牧副漁業的發展;提高了廢物的利用率。 提問:生態農業主要利用了哪些知識? 請學生用曲線表示發展生態農業與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的關系。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生態農業,請用曲線圖表示農民經濟收與生態農業發展之間的關系。 組織學生交流當地生態農業發展情況。 二、建設生態城市 生態城市的涵義:生態城市是一個社會和諧進步、經濟高效運行、生態良性循環的城市,它是社會、經濟、環境的統一體,其內涵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而得到不斷完善。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有關內容,明確生態城市建設涉及的內容。 1.評價一個城市是否優美、潔凈、文明,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什么? 2.怎樣認識城市建設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綠色構想?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中“嘗試綠化設計”的方法。 活動:嘗試綠化設計 展示美麗的花鳥圖片,并在展示的過程中總結: 發展生態農業、建設生態城市,有保護利于生態環境和維持良好的生態平衡,會使我們的家園美麗如畫,到處充滿著鳥語花香! 三、檢測反饋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