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六單元
第20課
第六單元
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第20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第20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
政治、經濟與文化
了解北洋軍閥的統治及特點;
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1.了解北洋軍閥的概念及其統治時期的主要史實。
(歷史解釋、時空觀念)
2.認識孫中山等革命派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
(家國情懷、史料實證)
3.通過史料理解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歷史解釋、史料實證)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袁世凱統治時期
北洋軍閥割據時期
1919年
概念解讀:北洋軍閥是產生于清末的一個軍事政治集團,由袁世凱掌權后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世凱死后,各領導人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范圍,分裂割據。
中國近代史的發展呈現出由“沉淪”到“上升”的發展過程,中國社會走出了一條“U”字形路線。在近代中國歷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淪”;近代中國歷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淪”與“上升”中間有一個過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淪”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時期。
——張海鵬
整體感知
篇章一
沉淪的谷底
篇章二
上升的起始
篇章一
沉淪的谷底
見過辛亥革命,見過二次革命,見過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看來看去,就看得懷疑起來,于是失望、頹唐得很了。
——魯迅《自選集自序》
竊國與護國之爭
袁氏竊國
忽而臨時總統,忽而正式總統,……忽而召集國會,忽而解散國會,忽而內閣制,忽而總統制,忽而任期總統,忽而終身總統……使全國民彷徨迷惑,莫知適從,政府威信,掃地盡矣。
——梁啟超《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
臨時
大總統
正式
大總統
實權
大總統
終身
大總統
洪憲帝制
若開誠交涉,則日本希望貴總統再高升一步。
——日本公使日置益
袁氏賣國
竊國與護國之爭
五月七日之恥,此生此世我子我孫誓不一刻相忘。
——《申報》
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誓死戮此民賊,以拯吾民。
護國運動
竊國與護國之爭
我們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得過他,但為四萬萬人爭人格起見,非拼著命去干這一回不可。
派系
代表
依附國
勢力范圍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閩、魯、陜
直系
馮國璋
英美
直隸、蘇、贛、鄂
奉系
張作霖
日本
東北三省
馮國璋
段祺瑞
張作霖
亂法與護法之爭
群魔亂舞
張勛復辟時
北京街頭的龍旗
(總統)府(國務)院之爭
亂法與護法之爭
無量頭顱無量血,
可憐購得假共和。
——蔡濟民
夢中依稀慈母淚,
城頭變幻大王旗。
——魯迅
根據史實與兩則材料歸納北洋軍閥統治的特點?
對內專制,對外賣國,割據混戰,民不聊生
民國初年軍閥割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反映了軍閥怎樣的階級本質?
帝國主義和國內買辦豪紳階級支持著的各派新舊軍閥,從民國元年以來,相互間進行著繼續不斷的戰爭,這是半殖民地中國的特征之一。……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有兩種,即地方的農業經濟(不是統一的資本主義經濟)和帝國主義劃分勢力范圍的分裂剝削政策。
——毛澤東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的
代表大地主大買辦階級的利益,維護帝國主義在華利益
護法運動
亂法與護法之爭
吾國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爭雄,南與北如一丘之貉。
——孫文《辭大元帥職通電》
如何理解孫中山的這則通電?
孫中山認識到不可能依靠軍閥達到護法救國的目的,必須尋找新的革命道路
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國會議員在廣州召開非常會議,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后來西南軍閥排擠孫中山。1918年孫中山憤而辭去大元帥之職,護法運動失敗。
篇章二
上升的起始
榮氏兄弟
陳獨秀
蔡元培
行業
建廠時間
地點
廠名
機磨
(座)
年用小麥
(萬擔)
日產面粉
(包)
職員
(人)
工人
(人)
面粉
1912
上海
福新一廠
15
60
5500
20
80
1914
上海
福新二廠
48
508
14000
76
494
1914
上海
福新三廠
24
—
—
—
100
1915
上海
福新四廠
32
—
7000
76
494
1916
無錫
茂新二廠
18
30
6000
24
160
1918
武漢
福新五廠
38
11
12500
33
220
行業
建廠時間
地點
廠名
織布機
(臺)
每年用棉
(萬擔)
職員
(人)
工人
(人)
紡織
1915
上海
申新一廠
1610
10
96
5667
1917
上海
申新二廠
—
8.45
56
2121
問題一:根據圖表,概括1912-1918年榮氏企業發展的特點。
①主要在輕工業領域;
②集中在東南沿海沿江城市;
③發展速度快。
經濟:枯木逢春曇花現
從一家企業說起
問題二:結合教材,分析1912-1918年榮氏企業發展的原因。
(1)國內:
①中華民國的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
②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鼓勵民間興辦實業;
③群眾性反帝愛國斗爭的推動;
④榮氏兄弟的努力。
(2)國際:
一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戰,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主要原因)。
問題三:根據圖表并結合教材,分析這一時期以榮氏企業為代表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
促進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隊伍壯大,
為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化奠定基礎。
蔡元培征婚廣告提出的五個條件:
一、女子須不纏足;二、須識字;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婦不相合,可離婚。
———摘編自《蔡元培驚世駭俗的征婚啟事》
生活:移風易俗煥新顏
從一則廣告說起
生活:移風易俗煥新顏
說明近代社會生活新風尚正在逐漸被人們接受,但是變化又是不平衡的。
請從民國時期上海街景圖片中找出該時期社會生活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剪辮、易服、放足、握手、鞠躬、近代交通工具與傳統交通工具并存
文化:除舊布新引思潮
文化:除舊布新引思潮
背景
經濟: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根本原因)
政治: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建立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民主共和空有其表。
思想:民主共和觀念與尊孔復古逆流勢不兩立,需要對人民進行思想啟蒙
從一本雜志說起
文化:除舊布新引思潮
封面人物介紹:
他從蒼天處取得閃電,
從暴君處取得民權。
他是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
主題:民主與科學
從一本雜志說起
文化:除舊布新引思潮
民主不僅指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更強調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等民主精神。
科學不僅指科學知識,更強調科學精神、科學世界觀、反對迷信、反對偶像崇拜。
科學(賽先生)
民主(德先生)
核心: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愚昧
從一本雜志說起
文化:除舊布新引思潮
材料:《一個貞烈的女孩子》
阿毛:“爸爸呀,你當真看著我餓死嗎?”┄┈
王舉人:“阿毛,你怎么這樣的糊涂?我自從得了吳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節,成你一生名節,做個百世流芳的貞烈女子。……
死后第二天,縣太爺派人送來“貞烈可風”四個字的一方匾額。
道德革命: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前提
儒家綱常倫理
獨立、自由、平等
禮教吃人
從一本雜志說起
文化:除舊布新引思潮
蘭花草
胡適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
蘭草卻依然,苞也無一個。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文學革命: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手段
從一本雜志說起
文化:除舊布新引思潮
德先生賽先生
提倡民主和科學
反對專制和愚昧
穆姑娘
提倡新道德
反對舊道德
萊后生
提倡新文學
反對舊文學
核心:思想革命
前提:道德革命
手段:文學革命
內容
從一本雜志說起
影響
消息2:在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一批受過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開始反對包辦婚姻,主張婚姻自主;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成為一種時尚。
消息1:一切傳統均不再神圣。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唯物主義、實驗主義…
…以及最新的布爾什維克主義,均找到了支持者。
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
文化:除舊布新引思潮
從一本雜志說起
影響
當我在師范學校做學生的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看書,看《新青年》;談話,談《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問題。”
——毛澤東
2.促進了青年覺醒
一段回憶
文化:除舊布新引思潮
從一本雜志說起
影響
3.促進了文化轉型
1918年,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發表
1919年,全國有400多種白話文報刊
1921年,中小學白話文逐漸取代古文
一種現象
文化:除舊布新引思潮
從一本雜志說起
影響
4.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傳播
一股潮流
李大釗
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文化:除舊布新引思潮
從一本雜志說起
“史實”、“史論”、“史識”是構成史學的“三要素”,史實即歷史事實,史論即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史識即是以科學的史觀作指導,來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實,然后得出的科學結論。
史實
史論
史識
政治
袁世凱復辟帝制、軍閥割據
中國社會進一步沉淪
維護民主共和斗爭的失敗
資產階級無力領導民主革命
經濟
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新的生產方式和階級力量的壯大
無產階級力量迅速增長
文化
新文化運動蓬勃興起
推動中國的思想解放
中國命運
從沉淪到上升的
轉折期
即將到來
小結:
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