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師大版 《生物學》 七年級上冊 教學設計 課題 3.5.5、運輸作用 教師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班級 時間 教 學 目 標 【知識目標】 1、說出植物莖中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及運輸方向,說出莖中運輸有機物的部位及運輸方向;? 2、識別導管和篩管在莖結構內的分布部位。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植物體內“莖對水分和無機鹽運輸”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2、通過對觀察現象和實驗結果的討論和分析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在實驗和觀察過程中,樹立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 2、通過了解莖的運輸作用,使學生懂得保護樹皮的重要意義,并使之產生愛護樹木、熱愛生命、保護環境的情感。 教 學 重 點 和 難 點 教學重點 水分和無機鹽運輸的結構基礎,有機物運輸的結構基礎。 教學難點 觀察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觀察導管和篩管。 重 要 概 念 根吸收的水和無機鹽在木質部中自下而上運輸。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在韌皮部中自上而下的運輸。 導管和篩管等構成植物體的運輸通道。 教 學 方 法 實驗法,觀察法,合作探究法、歸納總結法。 教學環節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景導入 1、圖片展示,樹干中空的大樹不會死,為什么?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植物的運輸作用,來了解一下大樹為什么不怕空心? 前面我們學習了吸收作用,吸收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吸收那些物質? 光合作用的主要哦器官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思考: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水從哪里來? 思考:根吸收的水是如何運輸到葉片的? 思考問題 根 水和無機鹽 葉 二氧化碳和水 根 導管 用生活中的實例引發問題,來創設情景,引出運輸作用;再用吸收作用和光合作用引出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合作探究 課本94頁的活動“觀察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讓學生講述實驗過程 通過觀察實驗結果,完成課本95頁的表格;用刀片橫切、縱切植物莖,觀察用紅墨水浸泡和清水浸泡的植物莖有何差別 。 觀察實驗裝置,保留樹皮和剝去樹皮的意義? 為什么要用紅墨水浸泡植物莖? 紅墨水代表什么? 紅墨水代表水和無機鹽 甲乙兩個裝置實驗結果相同:液面下降;葉脈變紅。 從實驗結果得出什么結論? 結論:水和無機鹽的運輸不在樹皮里,而是在樹皮以內的結構 我們將植物莖橫切,觀察到染紅的結構,為什么莖內會被染紅? 莖內被染紅的結構我們稱它為? 7、前面我們學習了運輸水和無機鹽的管道叫什么? 對,運輸水和無機鹽的是導管,而實驗中莖內變紅的結構稱為木質部,說明導管位于哪里? 對,從這個實驗我們可以得出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導管位于木質部。 8、觀察實驗裝置甲,葉脈變紅了,說明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是? 9、水分為什么可以自下而上運輸呢?動力來自于什么? 10、總結,形成重要概念 課本94頁藍色字體“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在木質部中運輸”補充“方向:自下而上” 每組展示實驗 橫切莖,觀察莖的內部結構 對照 便于觀察實驗現象 紅墨水從這里運輸 木質部 導管 木質部 自下而上 蒸騰作用 通過實驗探究,觀察液面變化和葉脈的變化,得出水和無機鹽的運輸在樹皮以內;通過橫切,縱切植物莖,識別水分和無機鹽在莖中運輸的部位。通過問題講解,得出結論,形成重要概念。 情景導入 展示甘薯和甘薯滴加碘液變藍的圖片 提問:1、我們食用的甘薯是它的什么器官? 2、甘薯滴加碘液后變藍,說明根含有什么? 來自哪里? 3、葉制造的有機物是如何運輸到根部的呢? 根 淀粉 葉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 通過生活實例引出有機物的運輸 視頻點播 播放視頻,觀察有機物的運輸(學生配音) 展示枝條剝除一圈樹皮的圖片 觀察切囗上方和下方的形態變化 展示枝瘤形成的圖片 提問: ①試解釋切口上方形成瘤狀物的原因。 ②根據上述實驗結果推斷莖運輸有機物的部位。 總結,形成重要概念 課本95頁藍色字體“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在韌皮部中運輸”補充“方向:自上而下” 上方形成枝瘤 有機物被阻擋在切口上方 樹皮里 通過視頻、圖片展示和問題引出篩管位于韌皮部。分析生活實際,理解應用。 新知應用 思考同樣大小的果實,枝條分別剝去樹皮和保留樹皮,生長一段時間后,果實大小會出現不同嗎? 思考問題 通過解答問題,掌握知識 合作探究 1、同學們還記得植物體和動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什么嗎? 2、導管和篩管分別由導管細胞和篩管細胞構成,導管和篩管作為植物體內的運輸管道,它們運輸的物質不一樣,運輸的方向也不一樣,那導管細胞和篩管細胞的結構、特征會一樣嗎? 3、課前布置同學們制作的導管和篩管的模型,通過觀察模型和閱讀課本97頁第一段,完成導學案第1題的表格,比較導管細胞和篩管細胞的區別。4、老師還請來了導管和篩管,下面讓導管和篩管介紹一下自己。(學生表演《導管和篩管》) 細胞 不會 學生自學完成表格;學生組內展示導管細胞和篩管細胞的模型,根據模型描述導管細胞和篩管細胞的區別 通過學生小品形式的講述,配合模型,認識導管細胞和篩管細胞,通過表格比較兩種細胞的區別 概念提升 1、 除莖以外,根和葉脈內也有導管和篩管,它們彼此連接和貫通,形成一個完整的管道系統,完成植物體運輸水分、無機鹽和有機養料的功能。 總結出重要概念 課本96頁藍色字體“導管和篩管等構成植物體的運輸通道” 2、對“樹怕剝皮,不怕空心”的解答 3、完成導學案“三、完成下列概念圖” 思考理解 思考回答問題 完成概念圖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解答課前的問題;通過概念圖梳理總結知識 課堂總結 1、根吸收的水和無機鹽在木質部中自下而上運輸。 2、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在韌皮部中自上而下的運輸。 3、導管和篩管等構成植物體的運輸通道。 理解記憶 梳理知識,總結知識,便于學生記憶理解 當堂檢測 導學案 “ 二、當堂檢測” 完成練習 通過練習及時鞏固知識 教學反思 亮點:1、通過實驗現象觀察,得出知識點,學生更容易理解。 2、通過視頻和小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氣氛更活躍。 對照 1 2 液面 實驗現象 第一組 有葉(塑料袋) 無葉(塑料袋) 第二組 剝皮 不剝皮 第三組 清水 紅墨水 第四組 清水(塑料袋) 紅墨水(塑料袋)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