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6.2 營養器官的生長 教學目標 描述直根系與須根系的形態特征; 解釋植物體營養器官的概念,并說明根、莖、葉的一般功能; 用顯微鏡觀察和識別根尖的各部分結構,理解其發育中的變化。 教學重點 植物的營養器官、根系、根尖 了解根尖的結構與功能及生長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理解根尖的變化動態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教 學 過 程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二次備課 復習:胚的組成。 新課講授 1)根的生長開始于種子的萌發. 2)萌發種子的胚,總是______最先突破種皮迅速向下伸長,并逐漸形成根系. 3)幼苗及早地扎根和形成根系,有利于__________和 。 4)根系分為 根系和 根系 直根系:胚根突破種皮后,一直向下伸長,長成為一條發達的主根。在主根周圍陸續生出許多側根,每條側根還會長出更細的側根。由主根及其反復分枝的側根所形成的根系就是 直根系。(一般雙子葉植物是直根系。) 須根系:胚根穿出種皮后向下伸長,主根的生長停滯下來,胚軸的基部陸續生出許多不定根。這樣的根系像一把胡須,主要由不定根組成的根系,叫做須根系。(一般單子葉植物是須根系。) 根系的三個特點: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根是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部分的這一段。根尖四個區域的不同功能。 成熟區(根毛區):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分,里面有輸導組織 伸長區:使根不斷伸長 分生區(生長點):不斷產生新細胞的作用,屬于分生組織 根冠:保護作用。 根的生長是由于_伸長區_和_分生區 共同作用的結果。 芽的種類 按著生位置分為頂芽和側芽。 按芽的發育結果分為花芽、葉芽、混合芽。 葉芽的結構:生長點、葉原基、芽原基、幼葉、芽軸。 鞏固上節課的重點內容 對本節內容思路進行梳理 直根系和須根系是學生容易混淆的,但是只要在這部分講解詳細,并講清楚兩者的區別,學生是可以區分直根系和須根系的。 根的四個區域也是重點內容。 芽的種類考的比較少,但是生長點的作用是比較常出現的題目。 當堂檢測 1、按照著生的位置來區分,芽可以分為 ( ) A、葉芽和花芽 B、頂芽和側芽 C、葉芽和混合芽 D、側芽和花芽 2、既能發育成枝、葉,又能發育成花的芽叫做( ) A、頂芽B、花芽 C、葉芽D、混合芽 3、枝芽的生長點的作用是( ) A、長出側芽 B、長出幼葉 C、使芽軸不斷伸長 D、發育成莖 4、枝條的側芽是由( )發育成的? A、葉原基 B、生長點 C、芽原基 D、芽軸 檢測學生掌握情況 作業布置 《南方新課堂》P51-53 教學反思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