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我國的綠色生態工程 〖設計思路〗 愛國始于愛校、愛家。在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設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新時代,教師要千方百計創造適合的機會讓學生的情感得以抒發和實現,一定要充分發掘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有機地結合并積極實施。我校現實的情況是,原來的草坪需要進一步綠化,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主動參與設計校園綠化方案,無疑能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從實際出發,培養學生愛校、建校的積極情感,再結合國家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高度加以引導,課堂教學就有了豐富的內涵,學生在設計活動中增強家國情懷、科學探究等核心素養的目標就能更有效地落實。 〖課程預設〗 按照新的課程理念,從我校的校情和課程資源出發,在系統分析和整體把握教學中的各種主要因素后,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協助者、合作者的位置上,課前組織學生收集當地的綠色生態工程資料及校園設計基本要素或通過中國綠化網、中國植樹網等上網查詢收集我國“三北”防護林工程及其他生態工程的資料,進一步了解綠色生態工程在我國社會、經濟、資源和環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教學中以問題為載體,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積極引導學生自學、思維、合作、探究,使學生在資料收集與調查中學會合作,在思考或解決問題中學會學習,在設計校園綠化方案中的實踐中學會創新。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內容主要介紹了三北防護林目的、范圍、意義及現階段所取得的成果,簡單概述了我國綠色生態工程情況,可以使學生明確防護林工程的生態價值;另外組織學生進行了校園綠化活動設計,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體會到生物學對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 〖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近一個學期的學習,已經基本熟悉了探究活動的基本過程、操作方法和信息收集的過程,而本節課的三北防護林內容又是世界林業生態工程之最,學生有興趣去了解它的提出過程,具體內容和進展情況以及意義。校園綠化又是學生校園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問題,在本課時中,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設計,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體驗學習生物學之后應用于實際生活所產生的作用,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收集和交流我國綠色生態工程的信息。 (2)初步設計校園綠化方案。 2.能力目標: (1)小組合作制作校園綠化方案示意圖(簡易模型)。 (2)通過匯報和評價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注國家和地方保護綠色生態環境的重大舉措。 (2)提高審美情趣,增強綠化校園的情感。 (3)喚起學生參與建設美麗中國的責任感。 4.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交流“三北”防護林工程的相關信息及生態意義; (2)小組合作初步設計校園綠化方案;難點:制作校園綠化方案示意圖(簡易模型),并簡要匯報。 〖課前準備〗 1.材料器具:繪圖用的紙和彩筆; 2. 小組設計評比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 ⑴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提前命名各組,并指定組長負責; ⑵每組仔細勘察校園實地情況,如綠化面積大小,原來植物種類,布局等; ⑶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收集有關園林學和園藝學的資料,調查周圍環境優美的公園,社區,學校等,吸取其中設計的優點作為參考; ⑷小組同學經過調查研究,在學校原有的基礎上初步制定校園綠化方案的草案。 〖教學活動〗 對上面完成匯報的水杉、銀杏、珙桐、桫欏四個小組完成的展示內容進行客觀評價; 學生代表進行評價發言,發揚民主舉手通過,評選出優秀設計上報學校。 進行當堂學習反饋;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教師倡議,參加植樹造林,保護每一片綠葉,是我們每一位公民的義務,讓我們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教學反思〗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宗旨。生物課堂發掘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是本節課設計的一個重要的立足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人參與植樹,保護每一片綠葉,是每一名公民的義務。人人參與植樹造林,也是人自我教育成長的過程。 校園綠化方案的設計,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有目的培養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有助于通過實踐活動體會學校需要大家參與綠化,原來設計的倡議是——參加植樹造林,保護每一片綠葉,是我們每一位公民的義務,讓我們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自己的貢獻!有高度,但離學生有點遠。而實際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說的是:“如果學校通過了已推薦的設計方案,把樹苗運到學校,同學們愿不愿意和老師一起參加校園綠化,學生齊聲回答——愿意!”我說:“那我們一言為定!”個人感覺更自然,更接地氣,更振奮。學校需要人人愛護,學校需要我們自己美化,有助于核心素養在潛移默化中生成,達成教學目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