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6年浙江省歷史與社會中考杭州卷一、選擇題1.(2017·杭州)讀世界局部區域圈,回答小題。(1)圖中①②③④為世界著名海峽或運河,其中位于東半球的共有( )A.1處 B.2處 C.3處 D.4處(2)圖中甲為阿拉伯半島,這里的居民主要為( )A.黃色人種 B.黑色人種 C.白色人種 D.棕色人種2.(2017·杭州)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回答問題。(1)關于圖中I界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br/>①我國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②接近于我國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③我國1月O℃等溫線大致經過該界線④和我國旱地與水田的分界線基本重合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以下為北京、杭州、烏魯木齊、西寧四地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其中屬于杭州的是( ?。?br/>A.A B.B C.C D.D3.(2017·杭州)閱讀《浙江省2014年土地利用結構表》,回答小題。浙江省2014年土地利用結構表土地利用類型 耕地 林地 其他農用地 建設用地 未利用地 全部所占比例(%) 18.71 53.51 9.48 12 6.3 100(1)從上表可以看出浙江省土地資源的特點是( ?。?br/>A.地區分布不均 B.總量多,人均占有量少C.浪費破壞嚴重 D.林地多,但耕地比重小(2)浙江省地形復雜,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2015年3月1日,《浙江省水土保持條例》正式施行。下列關于我省水土流失自然原因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起伏較大 ②屬于季風氣候,降水集中于夏季③毀林開荒,植被破壞嚴重 ④城鎮及工礦建設不當,致使地表裸露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2017·杭州)記聽課筆記是歷史學習的好習慣。小張在筆記本中記錄了以下關鍵詞:城門立木取信、建立縣制、獎勵軍功等。由此判斷,他學習的主要內容是( ?。?br/>A.齊桓公首霸 B.商鞅變法 C.郡縣制確立 D.百家爭鳴5.(2017·杭州)制度創新是歷史發展的動力之一。下列關于中國古代“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br/>A.由分封制逐步發展而來 B.唐朝首創這一制度C.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D.中央集權達到頂峰6.(2017·杭州)某小組確定的學習主題是“洋務運動”。下列選項與該主題直接相關的有( ?。?br/>①打著“自強”“求富”的旗號 ②廢除科舉制,創辦京師大學堂③代表人物有曾國藩、李鴻章 ④建成了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2017·杭州)2016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紀念日。某班同學要設計“中國共產黨成立背景”的主題黑板報,下列選項可作為板報內容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影響 ②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發展壯大③北伐戰爭的勝利 ④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2017·杭州)1956年是新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年份。假如我們生活在這一年,可以看到( ?。?br/>A.首都人民熱烈慶??姑涝〉脛倮?br/>B.報紙上刊登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消息C.一場大規模的全民煉鋼運動蓬勃開展D.全社會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9.(2017·杭州)學習歷史需要有清晰的時序感。小王同學繪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年代尺”,請幫他在其中的①處填上相應的內容( ?。?br/>A.《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B.日本偷襲珍珠港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雅爾塔會議召開10.(2017·杭州)2016年2月,美國科學家宣布探測到來自遙遠天體的 信號,印證了愛因斯坦100年前的預言。( )A.宇宙輻射 B.引力波 C.外星生命 D.超新星爆炸二、非選擇題11.(2017·杭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國青海與西藏區域示意圖。材料二:青海和西藏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海拔高,晴天多,光照強,晝夜溫差大。(1)圖中①為 山脈,它是我國 (河流)的發源地。拉薩位于西寧的 方向。(2)青海和西藏最適合發展 ?。ㄌ睢胺N植業”或“畜牧業”)。分析青海和西藏的牧草營養成分特別高的原因 。12.(2017·杭州)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漫長而又艱辛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次革命的目標是:民族獨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國歷史從帝制走向共和。” ——楊天石材料二:每一場革命都有自身的傳奇。中國共產黨在開辟革命新道路歷程中也不例外。“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它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場危在旦夕、險象環生的戰斗?!? ——[美]哈里森·索爾茲伯里(1)“這次革命”是指哪一次革命?簡述其歷史意義。(2)這一“傳奇”是指中國歷史上哪一歷史事件?2016年是該“傳奇”勝利結束多少周年?舉出這一“傳奇”過程中“險象環生”的戰斗事例2例。13.(2017·杭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美國本土農業帶分布示意圖。材料二:不同的農作物有不同的生長習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條件是農業生產的基本原則。水稻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熱量,尤其需要大量的水分。世界上水稻主要分布在亞洲東南部,美國密西西比河下游等地區也有大面積的種植。小麥有春小麥與冬小麥之分,我國以長城為界,以北種植春小麥,以南為冬小麥。材料三:針對美國的1787年憲法,易中天如此評價:“正是這個設計……使這個稚嫩的國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為也許你不喜歡但卻不能輕視的超級大國。這樣一個精巧的設計,在200年前由一群蠻荒大陸上的‘鄉巴佬’創造出來……”——易中天《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1)甲、乙同為美國小麥帶,其中種植春小麥的是 ?。ㄌ睢凹住被颉耙摇保?。請從氣候的角度簡述你的判斷理由 。(2)美國的亞熱帶作物帶主要種植水稻、甘蔗等作物。分析美國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種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條件。(3)這個設計的理論基礎是什么?它的“精巧”體現在哪些方面?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C(2)C【知識點】經緯網;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東西半球劃分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④為巴拿馬運河,位于西半球。故選擇C。(2)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三大人種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半島上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為白色人種。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東西半球劃分和世界三大人種分布的識記。2.【答案】(1)B(2)C【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南北方地理分界線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I界線為南北方地理分界線,與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位置大致吻合。故選擇B。(2)本題考查的是杭州氣候特征的有關知識。杭州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年降水量高于800mm,1月氣溫在0℃以上。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南北方地理分界線、杭州氣候特征的識記。3.【答案】(1)D(2)A【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浙江省2014年土地利用結構表”可知,浙江省林地多,但耕地比重小,所以D符合題意;ABC與材料無關。故選擇D。(2)本題考查的是浙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起伏較大,屬于季風氣候,降水集中于夏季,是造成浙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所以①②符合題意;毀林開荒,植被破壞嚴重,城鎮及工礦建設不當,致使地表裸露,是造成浙江水土流失的人文因素,所以③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浙江水土流失原因的理解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4.【答案】B【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鞅實行變法,為取信于民眾,于是在城門立木取信。商鞅變法的內容有:土地私有,允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按軍功授爵賞田,廢除貴族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商鞅變法的識記。5.【答案】C【知識點】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對于三省制,其中尚書省形成于東漢(時稱尚書臺);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于三國時,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核與貫徹執行,所以AB錯誤。三省六部制的實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各有分工,互相合作,互相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所以C正確,D錯誤。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三省六部制的識記。6.【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洋務運動的有關知識。②錯誤,科舉制度除于1905年.京師大學堂創辦于戊戌變法時期,可排除,故選擇D。【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洋務運動的了解。7.【答案】C【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共產黨成立背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伐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共產黨成立背景的了解。8.【答案】B【知識點】三大改造【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有關知識。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所以B正確;抗美援朝戰爭在1953年結束,“一場大規模的全民煉鋼運動蓬勃開展”發生于大躍進時期,全社會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在1978年,所以ACD都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識記。9.【答案】C【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2年1月1日,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此宣言標志著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時間的識記。10.【答案】B【知識點】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有關知識。在1916年,愛因斯坦基于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了解。11.【答案】(1)巴顏喀拉;黃河;西南(2)畜牧業;海拔高,光照強,有利于蛋白質的合成;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母親河———長江黃河;方向;青藏牧區【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一般定向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①為巴顏喀拉山脈,它是我國黃河的發源地。根據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原則,拉薩位于西寧的西南方向。(2)本題考查的是青藏地區自然人文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青海和西藏最適合發展畜牧業。青海和西藏的牧草營養成分特別高的原因是當地的海拔高,光照強,有利于蛋白質的合成;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我國重要地理事物分布的識記,對青藏地區自然人文特征和一般定向法的理解。12.【答案】(1)辛亥革命。歷史意義:結束了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共和制國家;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是20世紀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劇變。(2)紅軍長征;80周年;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度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等。(任寫兩例即可)【知識點】辛亥革命;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辛亥革命是剛剛邁入20世紀的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這次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2)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它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場危在旦夕、險象環生的戰斗”,這一傳奇是指紅軍長征。紅軍長征于1936年結束,距今已有80周。紅軍長征過程中“險象環生”的戰斗事例有:四渡赤水、巧奪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和紅軍長征的了解。13.【答案】(1)甲;甲地緯度較高,氣溫較乙地低(或:熱量條件較乙地差)(2)屬亞熱帶地區,緯度低,熱量條件好;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降水量多;密西西比河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3)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掌握國家的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國家的司法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美國農業生產的有關知識。根據索性在是可知甲、乙同為美國小麥帶,其中種植春小麥的是甲地,原因在于甲地緯度較高,氣溫較乙地低(或:熱量條件較乙地差)。(2)本題考查的是美國水稻種植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屬亞熱帶地區,緯度低,熱量條件好;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降水量多;密西西比河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這些條件都有利于當地水稻的種植。(3)本題考查的是三權分立思想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共和制國家,政府的權力源自于人民,聯邦政府由立法(議會)、行政(總統)、司法(最高法院)三部分組成 。這個設計的理論基礎是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它的“精巧”體現在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掌握國家的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國家的司法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美國農業生產現狀形成和政治制度特點的理解。1 / 12016年浙江省歷史與社會中考杭州卷一、選擇題1.(2017·杭州)讀世界局部區域圈,回答小題。(1)圖中①②③④為世界著名海峽或運河,其中位于東半球的共有( ?。?br/>A.1處 B.2處 C.3處 D.4處(2)圖中甲為阿拉伯半島,這里的居民主要為( ?。?br/>A.黃色人種 B.黑色人種 C.白色人種 D.棕色人種【答案】(1)C(2)C【知識點】經緯網;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東西半球劃分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④為巴拿馬運河,位于西半球。故選擇C。(2)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三大人種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半島上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為白色人種。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東西半球劃分和世界三大人種分布的識記。2.(2017·杭州)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回答問題。(1)關于圖中I界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br/>①我國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②接近于我國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③我國1月O℃等溫線大致經過該界線④和我國旱地與水田的分界線基本重合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以下為北京、杭州、烏魯木齊、西寧四地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其中屬于杭州的是( )A.A B.B C.C D.D【答案】(1)B(2)C【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南北方地理分界線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I界線為南北方地理分界線,與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位置大致吻合。故選擇B。(2)本題考查的是杭州氣候特征的有關知識。杭州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年降水量高于800mm,1月氣溫在0℃以上。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南北方地理分界線、杭州氣候特征的識記。3.(2017·杭州)閱讀《浙江省2014年土地利用結構表》,回答小題。浙江省2014年土地利用結構表土地利用類型 耕地 林地 其他農用地 建設用地 未利用地 全部所占比例(%) 18.71 53.51 9.48 12 6.3 100(1)從上表可以看出浙江省土地資源的特點是( ?。?br/>A.地區分布不均 B.總量多,人均占有量少C.浪費破壞嚴重 D.林地多,但耕地比重小(2)浙江省地形復雜,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2015年3月1日,《浙江省水土保持條例》正式施行。下列關于我省水土流失自然原因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起伏較大 ②屬于季風氣候,降水集中于夏季③毀林開荒,植被破壞嚴重 ④城鎮及工礦建設不當,致使地表裸露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D(2)A【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浙江省2014年土地利用結構表”可知,浙江省林地多,但耕地比重小,所以D符合題意;ABC與材料無關。故選擇D。(2)本題考查的是浙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起伏較大,屬于季風氣候,降水集中于夏季,是造成浙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所以①②符合題意;毀林開荒,植被破壞嚴重,城鎮及工礦建設不當,致使地表裸露,是造成浙江水土流失的人文因素,所以③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浙江水土流失原因的理解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4.(2017·杭州)記聽課筆記是歷史學習的好習慣。小張在筆記本中記錄了以下關鍵詞:城門立木取信、建立縣制、獎勵軍功等。由此判斷,他學習的主要內容是( ?。?br/>A.齊桓公首霸 B.商鞅變法 C.郡縣制確立 D.百家爭鳴【答案】B【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鞅實行變法,為取信于民眾,于是在城門立木取信。商鞅變法的內容有:土地私有,允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按軍功授爵賞田,廢除貴族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商鞅變法的識記。5.(2017·杭州)制度創新是歷史發展的動力之一。下列關于中國古代“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br/>A.由分封制逐步發展而來 B.唐朝首創這一制度C.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D.中央集權達到頂峰【答案】C【知識點】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對于三省制,其中尚書省形成于東漢(時稱尚書臺);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于三國時,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核與貫徹執行,所以AB錯誤。三省六部制的實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各有分工,互相合作,互相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所以C正確,D錯誤。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三省六部制的識記。6.(2017·杭州)某小組確定的學習主題是“洋務運動”。下列選項與該主題直接相關的有( )①打著“自強”“求富”的旗號 ②廢除科舉制,創辦京師大學堂③代表人物有曾國藩、李鴻章 ④建成了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洋務運動的有關知識。②錯誤,科舉制度除于1905年.京師大學堂創辦于戊戌變法時期,可排除,故選擇D。【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洋務運動的了解。7.(2017·杭州)2016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紀念日。某班同學要設計“中國共產黨成立背景”的主題黑板報,下列選項可作為板報內容的有( ?。?br/>①十月革命的影響 ②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發展壯大③北伐戰爭的勝利 ④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共產黨成立背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伐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共產黨成立背景的了解。8.(2017·杭州)1956年是新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年份。假如我們生活在這一年,可以看到( ?。?br/>A.首都人民熱烈慶??姑涝〉脛倮?br/>B.報紙上刊登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消息C.一場大規模的全民煉鋼運動蓬勃開展D.全社會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答案】B【知識點】三大改造【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有關知識。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所以B正確;抗美援朝戰爭在1953年結束,“一場大規模的全民煉鋼運動蓬勃開展”發生于大躍進時期,全社會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在1978年,所以ACD都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識記。9.(2017·杭州)學習歷史需要有清晰的時序感。小王同學繪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年代尺”,請幫他在其中的①處填上相應的內容( ?。?br/>A.《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B.日本偷襲珍珠港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雅爾塔會議召開【答案】C【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2年1月1日,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此宣言標志著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時間的識記。10.(2017·杭州)2016年2月,美國科學家宣布探測到來自遙遠天體的 信號,印證了愛因斯坦100年前的預言。( )A.宇宙輻射 B.引力波 C.外星生命 D.超新星爆炸【答案】B【知識點】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有關知識。在1916年,愛因斯坦基于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了解。二、非選擇題11.(2017·杭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國青海與西藏區域示意圖。材料二:青海和西藏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海拔高,晴天多,光照強,晝夜溫差大。(1)圖中①為 山脈,它是我國 (河流)的發源地。拉薩位于西寧的 方向。(2)青海和西藏最適合發展 ?。ㄌ睢胺N植業”或“畜牧業”)。分析青海和西藏的牧草營養成分特別高的原因 。【答案】(1)巴顏喀拉;黃河;西南(2)畜牧業;海拔高,光照強,有利于蛋白質的合成;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母親河———長江黃河;方向;青藏牧區【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一般定向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①為巴顏喀拉山脈,它是我國黃河的發源地。根據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原則,拉薩位于西寧的西南方向。(2)本題考查的是青藏地區自然人文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青海和西藏最適合發展畜牧業。青海和西藏的牧草營養成分特別高的原因是當地的海拔高,光照強,有利于蛋白質的合成;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我國重要地理事物分布的識記,對青藏地區自然人文特征和一般定向法的理解。12.(2017·杭州)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漫長而又艱辛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次革命的目標是:民族獨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國歷史從帝制走向共和。” ——楊天石材料二:每一場革命都有自身的傳奇。中國共產黨在開辟革命新道路歷程中也不例外。“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它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場危在旦夕、險象環生的戰斗?!? ——[美]哈里森·索爾茲伯里(1)“這次革命”是指哪一次革命?簡述其歷史意義。(2)這一“傳奇”是指中國歷史上哪一歷史事件?2016年是該“傳奇”勝利結束多少周年?舉出這一“傳奇”過程中“險象環生”的戰斗事例2例。【答案】(1)辛亥革命。歷史意義:結束了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共和制國家;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是20世紀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劇變。(2)紅軍長征;80周年;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度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等。(任寫兩例即可)【知識點】辛亥革命;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辛亥革命是剛剛邁入20世紀的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這次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2)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它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場危在旦夕、險象環生的戰斗”,這一傳奇是指紅軍長征。紅軍長征于1936年結束,距今已有80周。紅軍長征過程中“險象環生”的戰斗事例有:四渡赤水、巧奪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和紅軍長征的了解。13.(2017·杭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美國本土農業帶分布示意圖。材料二:不同的農作物有不同的生長習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條件是農業生產的基本原則。水稻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熱量,尤其需要大量的水分。世界上水稻主要分布在亞洲東南部,美國密西西比河下游等地區也有大面積的種植。小麥有春小麥與冬小麥之分,我國以長城為界,以北種植春小麥,以南為冬小麥。材料三:針對美國的1787年憲法,易中天如此評價:“正是這個設計……使這個稚嫩的國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為也許你不喜歡但卻不能輕視的超級大國。這樣一個精巧的設計,在200年前由一群蠻荒大陸上的‘鄉巴佬’創造出來……”——易中天《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1)甲、乙同為美國小麥帶,其中種植春小麥的是 (填“甲”或“乙”)。請從氣候的角度簡述你的判斷理由 。(2)美國的亞熱帶作物帶主要種植水稻、甘蔗等作物。分析美國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種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條件。(3)這個設計的理論基礎是什么?它的“精巧”體現在哪些方面?【答案】(1)甲;甲地緯度較高,氣溫較乙地低(或:熱量條件較乙地差)(2)屬亞熱帶地區,緯度低,熱量條件好;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降水量多;密西西比河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3)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掌握國家的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國家的司法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美國農業生產的有關知識。根據索性在是可知甲、乙同為美國小麥帶,其中種植春小麥的是甲地,原因在于甲地緯度較高,氣溫較乙地低(或:熱量條件較乙地差)。(2)本題考查的是美國水稻種植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屬亞熱帶地區,緯度低,熱量條件好;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降水量多;密西西比河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這些條件都有利于當地水稻的種植。(3)本題考查的是三權分立思想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共和制國家,政府的權力源自于人民,聯邦政府由立法(議會)、行政(總統)、司法(最高法院)三部分組成 。這個設計的理論基礎是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它的“精巧”體現在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掌握國家的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國家的司法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美國農業生產現狀形成和政治制度特點的理解。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6年浙江省歷史與社會中考杭州卷(學生版).docx 2016年浙江省歷史與社會中考杭州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