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預防傳染病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人類的傳染病 2、了解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3、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 二、能力目標: 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學會傳染病的預防方法; 2、通過對數據資料的觀察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三、情感目標: 1、貫徹以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通過對人類傳染病的了解,激發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學情分析】 本節的教學對象為七年級學生,在此內容之前,學生已學過了“健康及其條件”,對健康的含義有一定的認識,而傳染病不僅損害自己的健康,還會造成大面積集中爆發,甚至導致人死亡。因此,從一些大家熟悉的傳染病入手(例如“禽流感”),加深傳染病對人類危害的認識,自然引入到本節內容。七年級學生對貼近自己生活的問題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重,但受其生理心理發展水平的限制,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水平和能力還處在由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重要階段,因此,我選擇探究分析資料,討論總結結論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進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方法手段 引言 展示“禽流感肆虐”的圖片,以熱點話題引入本節課題,激發學生了解傳染病的興趣。 觀看圖片 導入 新課 (一)組織學生比較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疾病,讓學生找出哪些病傳染,哪些病不傳染,如甲型流感、近視眼、結膜炎、貧血、心臟病、蛔蟲病等。 (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傳染病的特點,明確區分傳染病和非傳染病。 (一)學生回憶、敘述自己從小到大得過得的疾病,癥狀及是否會傳染給他人。 (二)學生明確傳染病的特點:傳染性和流行性。 小組討論 傳染病 概述 (一)設問:在致病因素上,傳染病和非傳染病有沒有區別?傳染病有沒有共同點? (二)展示幾種常見病原體的相關圖片。設問:引發傳染病的病原體有哪些類型? (一)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總結傳染病的概念。 (二)觀看圖片后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上述問題,各小組匯報結果,教師小結明確“引發傳染病的病原體有‘寄生蟲、真菌、細菌和病毒’四類”。從而歸納出傳染病的類型,同時增強學生對病原體的感性認識,加深對病原體的理解。 老師講解多媒體投影,學生進行實驗觀察討論,老師適當點評 傳染病的流行和預防 (一)雖然傳染病有很多類型,但是傳染病的流行卻是有一定規律的。以面粉實驗為例學習傳染病流行的規律。 設問:1.面粉代表了什么? 2.你知道它的傳播由哪三個環節組成的嗎? (二)設問:針對“流行性感冒的傳播”流行的三個環節,請你提出防控“禽流感”的有效措施。 活動:探究傳染病流行的原應 (一)學生通過實驗有關內容,收集解決問題的材料,討論從而得出正確結論。 結論: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基本環節。注意理解傳染源的概念,明確區分傳染源和傳播途徑的概念。 (二)再次閱讀教材有關內容,結合實際,討論總結歸納出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 閱讀、討論、歸納、總結 認識幾種傳染病 (一)閱讀課本,認識幾張常見的傳染病 (二)教師簡單點評。 (一)以小組為單位閱讀教材,并討論自學有關內容,最后歸納總結。 (二)用自己的語言向全班介紹某種傳染病的針對性防控措施,各小組匯報結果。 啟發、觀察、對比、綜合運用 小結 師生共同回顧整理本節的主要內容:1、傳染病概述;2、傳染病的流行和預防;3、認識幾種傳染病。 練習 通過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板書設計 第2節預防傳染病 一、傳染病概述 二、傳染病的流行和預防 1、傳染源 2、傳播途徑 3、易感人群 三、幾種常見的傳染病 1、蛔蟲病 2、流行性感冒 3、肺結核4、病毒性肝炎 本節概念圖 教學反思 本節的重點是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和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但這個目標的達成必須掃除幾個概念障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而三個概念又和病原體這個概念緊密相關。由于時間所限,可以用一些病原體的圖片代替觀察蛔蟲卵的活動,即擴大了課的容量,又使學生更好地認識什么是病原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