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試卷8一、選擇題1.(2017·杭州模擬)巴黎市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見下圖)。下列對巴黎的氣候特征描述最恰當的是______。( )A.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B.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夏不太熱,冬不太冷,全年降水較多D.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答案】C【知識點】法國巴黎【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巴黎氣候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巴黎的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又分析材料可知,法國巴黎夏季涼爽,冬季溫和,全年降水降水較多,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巴黎氣候特征的識記。2.(2017·杭州模擬)該區域東臨(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答案】B【知識點】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四大洋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里約熱內盧位于巴西,位于南美洲。南美洲以東為大西洋。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四大洋分布的識記。3.(2017·杭州模擬)生活在這里的居民主要信仰( )A.基督教 B.佛教 C.印度教 D.伊斯蘭教【答案】A【知識點】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信仰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美洲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三大宗教信仰分布的識記。4.(2017·杭州模擬)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示意圖。回答小題。(1)圖中甲地的氣候特征是( )A.雨熱同期 B.夏季炎熱干燥C.終年多雨 D.冬季寒冷干燥(2)乙地所在國家的經濟特點是( )A.現代化牧業 B.商品化農業 C.逐水草而居 D.旅游業發達【答案】(1)B(2)D【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威尼斯——水上都市【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意大利氣候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為意大利,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干旱炎熱,冬季溫和多雨。故選擇B。(2)本題考查的是瑞士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瑞士的旅游業極為發達。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意大利氣候特征和瑞士經濟特征的識記。5.(2017·杭州模擬)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杭州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是( )A.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長 B.山高谷深,熱量條件充足C.降水充沛,終年高溫多雨 D.人口稠密,機械化程度相當高【答案】A【知識點】地勢和地形;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杭州自然人文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杭州位于南方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長,所以A符合題意,C不符合題意;杭州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所以B不符合題意;杭州人口稠密,土地人均占有量低,水稻種植精耕細作,機械化程度不高,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杭州自然人文特征的了解。6.(2017·杭州模擬)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美麗中國”首重生態文明的自然之美。春秋戰國時期的孟子也曾提出類似主張,即( )A.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B.順其自然,無為而治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答案】D【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察百家爭鳴的相關知識。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蕩,知識分子針對社會問題提出不同見解,思想文化領域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孟子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老子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西漢時期董仲舒的主張。故正確答案為D.【點評】了解百家爭鳴中各派的主要觀點。7.(2017·杭州模擬)下列有關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響的敘述,符合史實的是( )A.玄奘西行引發了歐洲人對中華文明的興趣B.鑒真東渡將元朝的佛教、醫學等傳到日本C.意大利人馬可·波羅開通了海上絲綢之路D.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的經濟交流【答案】D【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玄奘西行到達的是古代印度,與歐洲人無關,所以A錯誤;鑒真東渡將唐朝的佛教、醫學等傳到日本,所以B錯誤;海上絲綢之路早在漢代已經開通,意大利人馬可·波羅最后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回到國內的,所以C錯誤;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的經濟交流,所以D正確。故選擇D。【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響事件的識記。8.(2017·杭州模擬)去年(2016)年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他的主要歷史功績有( )①領導辛亥革命 ② 創辦黃埔軍校 ③領導新文化運動 ④創建中華民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是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與孫中山無關。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了解。9.(2017·杭州模擬)口號與主張蘊涵著時代的特征。下列中國近代史上的口號或主張提出的先后順序是( )①自強、求富 ②民主共和 ③抗日救亡 ④民主、科學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華北事變【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重要的口號。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自強、求富是洋務運動的口號,洋務運動的時間是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②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口號,辛亥革命發生的時間是1911年; ③抗日救亡是抗日戰爭的口號,從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中國開始;④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新文化運動發生的時間是從1915年開始。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重要口號的了解。10.(2017·杭州模擬)1956年,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在我國國民收入中已占92.7%,社會主義公有制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已達98.8%。出現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大躍進”的發動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計劃的完成【答案】C【知識點】三大改造【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三大改造的理解。11.(2017·杭州模擬)2017年1月3日,教育部下發文件,要求在大中小學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現行教材中,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這是為強調_________后的十四年抗戰的歷史是前后貫通的整體,能更全面地反映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罪行。( )A.盧溝橋事變 B.九一八事變 C.西安事變 D.八一三事變【答案】B【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標志著局部抗戰的開始,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起止時間的了解。二、非選擇題12.(2017·杭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環境差異顯著,可分為四大地理區域。(1)在圖中相應位置上填上南、北方地區地理分界線名稱。對照圖二,圖三,判斷B地屬于現在的哪一地理區域。(2)這一地理區域的主要地形類型和主要氣候類型是什么。【答案】(1)秦嶺、淮河(填圖)南方(2)平原丘陵為主;亞熱帶季風氣候【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所以B區域位于南方地區。(2)本題考查的是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方地區地形主要以平原丘陵為主,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分界線的識記和對南方地區自然環境特征的識記。13.(2017·杭州模擬)2017年2月8日訊,16歲小姑娘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一舉奪冠,憑借不俗的實力和沉著穩定的心態給觀眾留下極深印象,更成為網絡內外的熱議焦點。古典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和韻律,但很多是個的內容也折射出歷史的創傷巨變。(1)如:百折不回,十七次鐵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筆勾盡,四千年帝王歷史,才成民主共和。——黃興1912年詩中所指“去年今日”發生了什么事件?在黃興眼里它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2)打油詩是一種富于趣味性的俚語詩體。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歡呼學生復課,慶賀商店開門—打油詩一首打油詩寫的是哪一件事?此事認為這一事件勝利了沒有?請你用材料內容證明。【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2)五四運動【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去年今日”是指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剛剛邁入20世紀的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這次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2)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提出“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等口號。“五四”運動突破了青年學生、知識分子的范圍,發展成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工、學、商參加的全國性的廣泛的群眾愛國運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識記。14.(2017·杭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問題。材料一:在亞洲東南部的中南半島上,有許多由河流沖擊而成的平原,湄公河平原就是其中之一。它地跨泰國、緬甸、老撾和柬埔寨等國家。材料二:湄公河位置示意圖材料三:凡一國之盛衰,在乎海權之得失……19世紀以來,海權之爭漸趨注于太平洋,我國于太平洋上適當列強海權競爭之要沖。我國海疆袤延七省,茍無海軍控制則海權盡失,須重戎備而固海防。 ——引自孫中山相關論述(1)湄公河平原瀕臨我國四大瀕臨海域中的 。屬于 氣候,這里水網密布,土壤深厚、肥沃,為人們提高了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 是這里主要的農作物。其南部的 海峽是溝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2)在比例尺為1:100000000的地圖上量的中國第一大島臺灣島到該海峽的直線距離是3厘米,這兩地之間的實地距離約為 。(3)請以第一次鴉片戰爭為例,佐證材料中“茍無海軍控制則海權盡失”的觀點。為“固海防”,清政府作出了怎樣的努力?結果如何?【答案】(1)南海;熱帶季風;水稻;馬六甲(2)3000千米(3)①鴉片戰爭中,英國憑借強大的海軍,沿海北上,威脅北京,迫使清政府妥協。②清政府開展洋務運動,籌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③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比例尺;湄南河平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湄公河平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湄公河平原瀕臨我國四大瀕臨海域中的南海,為熱帶季風氣候,這里水網密布,土壤深厚、肥沃,為人們提高了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水稻是這里主要的農作物。其南部的馬六甲海峽是溝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2)本題考查的是比例尺換算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馬六甲海峽與臺灣海峽的實際距離為300000000(1×100000000)cm,即3000千米。(3)本題考查的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中,英國憑借強大的海軍,沿海北上,威脅北京,迫使清政府妥協。為鞏固海防,清政府開展洋務運動,籌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但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湄公河平原自然人文環境的識記,比例尺的換算,對國家海防戰略的理解。1 / 1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試卷8一、選擇題1.(2017·杭州模擬)巴黎市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見下圖)。下列對巴黎的氣候特征描述最恰當的是______。( )A.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B.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夏不太熱,冬不太冷,全年降水較多D.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2.(2017·杭州模擬)該區域東臨(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3.(2017·杭州模擬)生活在這里的居民主要信仰( )A.基督教 B.佛教 C.印度教 D.伊斯蘭教4.(2017·杭州模擬)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示意圖。回答小題。(1)圖中甲地的氣候特征是( )A.雨熱同期 B.夏季炎熱干燥C.終年多雨 D.冬季寒冷干燥(2)乙地所在國家的經濟特點是( )A.現代化牧業 B.商品化農業 C.逐水草而居 D.旅游業發達5.(2017·杭州模擬)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杭州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是( )A.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長 B.山高谷深,熱量條件充足C.降水充沛,終年高溫多雨 D.人口稠密,機械化程度相當高6.(2017·杭州模擬)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美麗中國”首重生態文明的自然之美。春秋戰國時期的孟子也曾提出類似主張,即( )A.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B.順其自然,無為而治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7.(2017·杭州模擬)下列有關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響的敘述,符合史實的是( )A.玄奘西行引發了歐洲人對中華文明的興趣B.鑒真東渡將元朝的佛教、醫學等傳到日本C.意大利人馬可·波羅開通了海上絲綢之路D.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的經濟交流8.(2017·杭州模擬)去年(2016)年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他的主要歷史功績有( )①領導辛亥革命 ② 創辦黃埔軍校 ③領導新文化運動 ④創建中華民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17·杭州模擬)口號與主張蘊涵著時代的特征。下列中國近代史上的口號或主張提出的先后順序是( )①自強、求富 ②民主共和 ③抗日救亡 ④民主、科學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10.(2017·杭州模擬)1956年,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在我國國民收入中已占92.7%,社會主義公有制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已達98.8%。出現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大躍進”的發動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計劃的完成11.(2017·杭州模擬)2017年1月3日,教育部下發文件,要求在大中小學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現行教材中,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這是為強調_________后的十四年抗戰的歷史是前后貫通的整體,能更全面地反映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罪行。( )A.盧溝橋事變 B.九一八事變 C.西安事變 D.八一三事變二、非選擇題12.(2017·杭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環境差異顯著,可分為四大地理區域。(1)在圖中相應位置上填上南、北方地區地理分界線名稱。對照圖二,圖三,判斷B地屬于現在的哪一地理區域。(2)這一地理區域的主要地形類型和主要氣候類型是什么。13.(2017·杭州模擬)2017年2月8日訊,16歲小姑娘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一舉奪冠,憑借不俗的實力和沉著穩定的心態給觀眾留下極深印象,更成為網絡內外的熱議焦點。古典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和韻律,但很多是個的內容也折射出歷史的創傷巨變。(1)如:百折不回,十七次鐵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筆勾盡,四千年帝王歷史,才成民主共和。——黃興1912年詩中所指“去年今日”發生了什么事件?在黃興眼里它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2)打油詩是一種富于趣味性的俚語詩體。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歡呼學生復課,慶賀商店開門—打油詩一首打油詩寫的是哪一件事?此事認為這一事件勝利了沒有?請你用材料內容證明。14.(2017·杭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問題。材料一:在亞洲東南部的中南半島上,有許多由河流沖擊而成的平原,湄公河平原就是其中之一。它地跨泰國、緬甸、老撾和柬埔寨等國家。材料二:湄公河位置示意圖材料三:凡一國之盛衰,在乎海權之得失……19世紀以來,海權之爭漸趨注于太平洋,我國于太平洋上適當列強海權競爭之要沖。我國海疆袤延七省,茍無海軍控制則海權盡失,須重戎備而固海防。 ——引自孫中山相關論述(1)湄公河平原瀕臨我國四大瀕臨海域中的 。屬于 氣候,這里水網密布,土壤深厚、肥沃,為人們提高了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 是這里主要的農作物。其南部的 海峽是溝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2)在比例尺為1:100000000的地圖上量的中國第一大島臺灣島到該海峽的直線距離是3厘米,這兩地之間的實地距離約為 。(3)請以第一次鴉片戰爭為例,佐證材料中“茍無海軍控制則海權盡失”的觀點。為“固海防”,清政府作出了怎樣的努力?結果如何?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法國巴黎【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巴黎氣候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巴黎的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又分析材料可知,法國巴黎夏季涼爽,冬季溫和,全年降水降水較多,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巴黎氣候特征的識記。2.【答案】B【知識點】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四大洋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里約熱內盧位于巴西,位于南美洲。南美洲以東為大西洋。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四大洋分布的識記。3.【答案】A【知識點】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信仰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美洲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三大宗教信仰分布的識記。4.【答案】(1)B(2)D【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威尼斯——水上都市【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意大利氣候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為意大利,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干旱炎熱,冬季溫和多雨。故選擇B。(2)本題考查的是瑞士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瑞士的旅游業極為發達。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意大利氣候特征和瑞士經濟特征的識記。5.【答案】A【知識點】地勢和地形;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杭州自然人文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杭州位于南方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長,所以A符合題意,C不符合題意;杭州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所以B不符合題意;杭州人口稠密,土地人均占有量低,水稻種植精耕細作,機械化程度不高,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杭州自然人文特征的了解。6.【答案】D【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察百家爭鳴的相關知識。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蕩,知識分子針對社會問題提出不同見解,思想文化領域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孟子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老子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西漢時期董仲舒的主張。故正確答案為D.【點評】了解百家爭鳴中各派的主要觀點。7.【答案】D【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玄奘西行到達的是古代印度,與歐洲人無關,所以A錯誤;鑒真東渡將唐朝的佛教、醫學等傳到日本,所以B錯誤;海上絲綢之路早在漢代已經開通,意大利人馬可·波羅最后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回到國內的,所以C錯誤;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的經濟交流,所以D正確。故選擇D。【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響事件的識記。8.【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是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與孫中山無關。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了解。9.【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華北事變【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重要的口號。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自強、求富是洋務運動的口號,洋務運動的時間是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②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口號,辛亥革命發生的時間是1911年; ③抗日救亡是抗日戰爭的口號,從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中國開始;④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新文化運動發生的時間是從1915年開始。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重要口號的了解。10.【答案】C【知識點】三大改造【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三大改造的理解。11.【答案】B【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標志著局部抗戰的開始,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起止時間的了解。12.【答案】(1)秦嶺、淮河(填圖)南方(2)平原丘陵為主;亞熱帶季風氣候【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所以B區域位于南方地區。(2)本題考查的是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方地區地形主要以平原丘陵為主,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分界線的識記和對南方地區自然環境特征的識記。13.【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2)五四運動【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去年今日”是指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剛剛邁入20世紀的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這次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2)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提出“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等口號。“五四”運動突破了青年學生、知識分子的范圍,發展成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工、學、商參加的全國性的廣泛的群眾愛國運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識記。14.【答案】(1)南海;熱帶季風;水稻;馬六甲(2)3000千米(3)①鴉片戰爭中,英國憑借強大的海軍,沿海北上,威脅北京,迫使清政府妥協。②清政府開展洋務運動,籌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③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比例尺;湄南河平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湄公河平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湄公河平原瀕臨我國四大瀕臨海域中的南海,為熱帶季風氣候,這里水網密布,土壤深厚、肥沃,為人們提高了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水稻是這里主要的農作物。其南部的馬六甲海峽是溝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2)本題考查的是比例尺換算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馬六甲海峽與臺灣海峽的實際距離為300000000(1×100000000)cm,即3000千米。(3)本題考查的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中,英國憑借強大的海軍,沿海北上,威脅北京,迫使清政府妥協。為鞏固海防,清政府開展洋務運動,籌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但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湄公河平原自然人文環境的識記,比例尺的換算,對國家海防戰略的理解。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試卷8(學生版).docx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試卷8(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