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試卷16一、選擇題1.(2017·杭州模擬)構成自然景觀地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和土壤 B.氣候和降水 C.氣候和地形 D.土壤和降水2.(2017·杭州模擬)我國秦嶺――淮河一線以南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和耕地作物是( )A.水稻、一年兩熟 B.小麥、兩年三熟C.水稻、一年二熟至三熟 D.小麥、一年二熟3.(2017·杭州模擬)等高線是判讀地形特征的重要工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等高線凸向高處海拔的地方為山脊B.閉合等高線注記內低外高的為盆地C.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必定是平原D.同一等高線上各點海拔也不同4.(2017·杭州模擬)法國巴黎的魅力來自于( )A.文化底蘊 B.現代建筑 C.繁華市場 D.新潮服飾5.(2017·杭州模擬)下圖為我國1960—2045年每五年的勞動人口增長變化率(%,含預測)圖,回答小題。(1)根據圖推測,我國未來面臨的嚴峻的人口問題最有可能是( )A.出生率高 B.自然增長率高C.人口老齡化嚴重 D.勞動力過剩(2)針對這一問題,解決的根本途徑是( )A.加大教育投入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B.增加就業崗位,完善創業扶持政策C.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D.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6.(2017·杭州模擬)為中華文明的長期延續打下根基的是( )A.西周的禮樂制度 B.商鞅變法C.秦朝中央集權制度 D.百家爭鳴7.(2017·杭州模擬)當代史學研究者在評價漢代開辟的“絲綢之路”時稱:“在長達一千年的時間里,它把黃河文明、恒和文明、兩河文明、希臘文明等諸多人類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在了一起,被喻為世界歷史展開的主軸”指出這一“主軸”的起點是( )A.東漢的洛陽 B.西漢的長安 C.漢代的成都 D.元代的大都8.(2017·杭州模擬)“工業革命的新階段”是指工業革命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這些“新”主要表現在( )①手工工場的規模越來越大 ②蒸汽機發明,人們開始大規模修建鐵路 ③科學理論的指導越來越明顯 ④電力在生產和生活中A.①④ B.③② C.①② D.③④9.(2017·杭州模擬)小張同學將某一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及貢獻概括為:“軍隊統帥、戰功顯赫、拒戴王冠、甘為布衣;憲法立國、美國奠基;道德操守、百世流芳”。據此可知,該歷史人物是( )A.華盛頓 B.拿破侖 C.林肯 D.克倫威爾10.(2017·杭州模擬)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消滅的標志是( )A.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B.1952年底,中國大陸土地改革運動基本完成C.1954年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頒布D.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1.(2017·杭州模擬)周恩來總理曾說:“我們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們的力量強大了,再進去不遲。總有一天要請我們進去。”他說的“請我們進去”是指( )A.中印建交 B.出席萬隆會議C.重返聯合國 D.中美建交二、非選擇題12.(2017·杭州模擬)讀圖,回答問題圖一 中國四大地理分區示意圖 圖二 我國某地區月均溫和月降水量示意圖(1)圖一B區氣候類型屬于 ;從地勢特點看,A區域位于我國的 級階梯;(2)圖二相關數據反映的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我國季風區的哪一區域?這種氣候對當地的農業生產有哪些影響?(3)“十二五”規劃加大支持A,B區域和其它民族地區發展力度,目的是什么?D區域沿海省份要加強與他們的合作與交流,可以發揮哪些優勢?13.(2017·杭州模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歷史上中國曾有過漢唐盛世的輝煌,有過宋明時期領先世界的文明和技術,只是16世紀以后,伴隨著西方大國的崛起,在西方列強的槍炮聲中,中國開始走向衰落。這幾百年的近代史,是中國人的屈辱史,也是以無數仁人志士為代表的中國人的奮斗史。由于祖先的輝煌,我們自豪和自尊,由于近代的衰落,我們渴望著復興。請回答:(1)漢朝開疆拓土,請說出漢武帝為此在北方區域做出的貢獻?(2)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是中國古代社會著名的“治世”之一,史稱什么?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請寫出盛唐時期農業發展的兩項具體表現。(3)鴉片戰爭后,中國被迫與西方列強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什么?請簡要分析其對中國近代社會性質的影響?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自然景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自然景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構成自然景觀地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氣候和地形。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自然景觀地區差異因素的了解。2.【答案】C【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秦嶺—淮河一線以南是指我國南方地區。南方地區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和耕地作物是水稻,一般一年二熟至三熟。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南方地區農業生產的了解。3.【答案】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等高線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等高線凸向高處海拔的地方為山谷,所以A錯誤;閉合等高線注記內低外高的為盆地,所以B正確;等高線稀疏的地方不一定是平原,有時只是地勢相對比較平緩而已,所以C錯誤;同一等高線上各點海拔也一樣,所以D錯誤。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等高線的判讀理解。4.【答案】A【知識點】法國巴黎【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法國巴黎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巴黎的魅力來自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法國巴黎的了解。5.【答案】(1)C(2)D【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人口問題的有關知識。分析圖表可知,我國1960—2045年每五年的勞動人口增長變化率不斷降低,甚至降到負數。據此,我國未來面臨的嚴峻的人口問題最有可能是人口老齡化。故選擇C。(2)本題考查的是人口老齡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人口問題的理解。6.【答案】A【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禮樂制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周禮樂制度的確立,為中華文明的長期延續打下了根基。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禮樂制度的了解。7.【答案】B【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探究絲綢之路【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絲綢之路最早開辟于西漢,起點是西漢的長安。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的了解。8.【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有關知識。依據題干信息“工業革命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的新階段”指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電磁學為理論指導,以電力和內燃機的廣泛使用為主要標志;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新的科學理論在科技發明和創新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所以③④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了解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9.【答案】A【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華盛頓的有關知識。題干材料中“軍隊統帥、戰功顯赫;拒戴王冠、甘為布衣;憲法立國、美國奠基;道德操守、百世流芳”的相關人物是華盛頓。1775年,各殖民地代表舉行大陸會議,決定組建軍隊同英國軍隊戰爭,華盛頓被任命為總司令,他領導美國獨立戰爭贏得民族獨立。華盛頓還領導制訂《1787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掌握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并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還不連任第三屆總統,開創民主政治的先河。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華盛頓生平事跡的了解。10.【答案】B【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2年底,中國大陸土地改革運動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消滅。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土地改革影響的識記。11.【答案】C【知識點】中美建交與中國重返聯合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重返聯合國的有關知識。認真分析材料可知,周恩來所說“總有一天要請我們進去”,是指中國重返聯合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之初,由于美國的阻攔,我們被排斥在聯合國之外。20世紀70年代,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重返聯合國已經水到渠成。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ABD項不符合題意,C正確。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重返聯合國的了解。12.【答案】(1)溫帶大陸性氣候;一(2)南方地區;雨熱同期對農作物的生長極為有利,但季風的不穩定性易引發洪澇災害。(3)目的:促進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等。優勢:經濟發達,資金雄厚;人才資源豐富。【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交流與互補【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B區為我國的西北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A區域為我國的青藏地區,位于我國的第一級階梯。(2)本題考查的是南方地區和季風氣候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二所示數據顯示這種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是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所以圖二相關數據反映的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我國季風區的南方地區。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對農作物的生長極為有利,但季風的不穩定性易引發洪澇災害。(3)本題考查的是東西部交流與互補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十二五”規劃加大支持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和其它民族地區發展力度,是為了促進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等。南方地區沿海省份要加強與他們的合作與交流,可以發揮的優勢有:經濟發達,資金雄厚;人才資源豐富。【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四大地理區域自然特征和分布的識記,對東西部加強經濟文化交流的理解。13.【答案】(1)武力反擊匈奴,在河西走廊設郡,把長城延伸到敦煌以西。(2)貞觀之治。筒車和曲轅犁(3)《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逐步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開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鴉片戰爭【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漢武帝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武力反擊匈奴,在河西走廊設郡,把長城延伸到敦煌以西。(2)本題考查的是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是中國古代社會著名的“治世”之一,史稱貞觀之治。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在農業發展方面的表現是發明和推廣了筒車和曲轅犁。(3)本題考查的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中國被迫與西方列強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逐步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開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漢武帝開疆拓土、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和《南京條約》的了解。1 / 1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試卷16一、選擇題1.(2017·杭州模擬)構成自然景觀地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和土壤 B.氣候和降水 C.氣候和地形 D.土壤和降水【答案】C【知識點】自然景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自然景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構成自然景觀地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氣候和地形。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自然景觀地區差異因素的了解。2.(2017·杭州模擬)我國秦嶺――淮河一線以南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和耕地作物是( )A.水稻、一年兩熟 B.小麥、兩年三熟C.水稻、一年二熟至三熟 D.小麥、一年二熟【答案】C【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秦嶺—淮河一線以南是指我國南方地區。南方地區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和耕地作物是水稻,一般一年二熟至三熟。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南方地區農業生產的了解。3.(2017·杭州模擬)等高線是判讀地形特征的重要工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等高線凸向高處海拔的地方為山脊B.閉合等高線注記內低外高的為盆地C.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必定是平原D.同一等高線上各點海拔也不同【答案】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等高線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等高線凸向高處海拔的地方為山谷,所以A錯誤;閉合等高線注記內低外高的為盆地,所以B正確;等高線稀疏的地方不一定是平原,有時只是地勢相對比較平緩而已,所以C錯誤;同一等高線上各點海拔也一樣,所以D錯誤。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等高線的判讀理解。4.(2017·杭州模擬)法國巴黎的魅力來自于( )A.文化底蘊 B.現代建筑 C.繁華市場 D.新潮服飾【答案】A【知識點】法國巴黎【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法國巴黎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巴黎的魅力來自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法國巴黎的了解。5.(2017·杭州模擬)下圖為我國1960—2045年每五年的勞動人口增長變化率(%,含預測)圖,回答小題。(1)根據圖推測,我國未來面臨的嚴峻的人口問題最有可能是( )A.出生率高 B.自然增長率高C.人口老齡化嚴重 D.勞動力過剩(2)針對這一問題,解決的根本途徑是( )A.加大教育投入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B.增加就業崗位,完善創業扶持政策C.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D.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答案】(1)C(2)D【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人口問題的有關知識。分析圖表可知,我國1960—2045年每五年的勞動人口增長變化率不斷降低,甚至降到負數。據此,我國未來面臨的嚴峻的人口問題最有可能是人口老齡化。故選擇C。(2)本題考查的是人口老齡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人口問題的理解。6.(2017·杭州模擬)為中華文明的長期延續打下根基的是( )A.西周的禮樂制度 B.商鞅變法C.秦朝中央集權制度 D.百家爭鳴【答案】A【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禮樂制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周禮樂制度的確立,為中華文明的長期延續打下了根基。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禮樂制度的了解。7.(2017·杭州模擬)當代史學研究者在評價漢代開辟的“絲綢之路”時稱:“在長達一千年的時間里,它把黃河文明、恒和文明、兩河文明、希臘文明等諸多人類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在了一起,被喻為世界歷史展開的主軸”指出這一“主軸”的起點是( )A.東漢的洛陽 B.西漢的長安 C.漢代的成都 D.元代的大都【答案】B【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探究絲綢之路【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絲綢之路最早開辟于西漢,起點是西漢的長安。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的了解。8.(2017·杭州模擬)“工業革命的新階段”是指工業革命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這些“新”主要表現在( )①手工工場的規模越來越大 ②蒸汽機發明,人們開始大規模修建鐵路 ③科學理論的指導越來越明顯 ④電力在生產和生活中A.①④ B.③② C.①② D.③④【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有關知識。依據題干信息“工業革命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的新階段”指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電磁學為理論指導,以電力和內燃機的廣泛使用為主要標志;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新的科學理論在科技發明和創新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所以③④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了解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9.(2017·杭州模擬)小張同學將某一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及貢獻概括為:“軍隊統帥、戰功顯赫、拒戴王冠、甘為布衣;憲法立國、美國奠基;道德操守、百世流芳”。據此可知,該歷史人物是( )A.華盛頓 B.拿破侖 C.林肯 D.克倫威爾【答案】A【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華盛頓的有關知識。題干材料中“軍隊統帥、戰功顯赫;拒戴王冠、甘為布衣;憲法立國、美國奠基;道德操守、百世流芳”的相關人物是華盛頓。1775年,各殖民地代表舉行大陸會議,決定組建軍隊同英國軍隊戰爭,華盛頓被任命為總司令,他領導美國獨立戰爭贏得民族獨立。華盛頓還領導制訂《1787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掌握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并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還不連任第三屆總統,開創民主政治的先河。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華盛頓生平事跡的了解。10.(2017·杭州模擬)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消滅的標志是( )A.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B.1952年底,中國大陸土地改革運動基本完成C.1954年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頒布D.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答案】B【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2年底,中國大陸土地改革運動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消滅。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土地改革影響的識記。11.(2017·杭州模擬)周恩來總理曾說:“我們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們的力量強大了,再進去不遲。總有一天要請我們進去。”他說的“請我們進去”是指( )A.中印建交 B.出席萬隆會議C.重返聯合國 D.中美建交【答案】C【知識點】中美建交與中國重返聯合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重返聯合國的有關知識。認真分析材料可知,周恩來所說“總有一天要請我們進去”,是指中國重返聯合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之初,由于美國的阻攔,我們被排斥在聯合國之外。20世紀70年代,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重返聯合國已經水到渠成。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ABD項不符合題意,C正確。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重返聯合國的了解。二、非選擇題12.(2017·杭州模擬)讀圖,回答問題圖一 中國四大地理分區示意圖 圖二 我國某地區月均溫和月降水量示意圖(1)圖一B區氣候類型屬于 ;從地勢特點看,A區域位于我國的 級階梯;(2)圖二相關數據反映的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我國季風區的哪一區域?這種氣候對當地的農業生產有哪些影響?(3)“十二五”規劃加大支持A,B區域和其它民族地區發展力度,目的是什么?D區域沿海省份要加強與他們的合作與交流,可以發揮哪些優勢?【答案】(1)溫帶大陸性氣候;一(2)南方地區;雨熱同期對農作物的生長極為有利,但季風的不穩定性易引發洪澇災害。(3)目的:促進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等。優勢:經濟發達,資金雄厚;人才資源豐富。【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交流與互補【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B區為我國的西北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A區域為我國的青藏地區,位于我國的第一級階梯。(2)本題考查的是南方地區和季風氣候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二所示數據顯示這種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是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所以圖二相關數據反映的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我國季風區的南方地區。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對農作物的生長極為有利,但季風的不穩定性易引發洪澇災害。(3)本題考查的是東西部交流與互補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十二五”規劃加大支持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和其它民族地區發展力度,是為了促進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等。南方地區沿海省份要加強與他們的合作與交流,可以發揮的優勢有:經濟發達,資金雄厚;人才資源豐富。【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四大地理區域自然特征和分布的識記,對東西部加強經濟文化交流的理解。13.(2017·杭州模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歷史上中國曾有過漢唐盛世的輝煌,有過宋明時期領先世界的文明和技術,只是16世紀以后,伴隨著西方大國的崛起,在西方列強的槍炮聲中,中國開始走向衰落。這幾百年的近代史,是中國人的屈辱史,也是以無數仁人志士為代表的中國人的奮斗史。由于祖先的輝煌,我們自豪和自尊,由于近代的衰落,我們渴望著復興。請回答:(1)漢朝開疆拓土,請說出漢武帝為此在北方區域做出的貢獻?(2)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是中國古代社會著名的“治世”之一,史稱什么?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請寫出盛唐時期農業發展的兩項具體表現。(3)鴉片戰爭后,中國被迫與西方列強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什么?請簡要分析其對中國近代社會性質的影響?【答案】(1)武力反擊匈奴,在河西走廊設郡,把長城延伸到敦煌以西。(2)貞觀之治。筒車和曲轅犁(3)《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逐步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開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鴉片戰爭【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漢武帝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武力反擊匈奴,在河西走廊設郡,把長城延伸到敦煌以西。(2)本題考查的是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是中國古代社會著名的“治世”之一,史稱貞觀之治。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在農業發展方面的表現是發明和推廣了筒車和曲轅犁。(3)本題考查的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中國被迫與西方列強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逐步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開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漢武帝開疆拓土、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和《南京條約》的了解。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試卷16(學生版).docx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試卷16(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