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試卷17一、選擇題1.(2017·杭州模擬)新華社電,當地時間2月5日下午,經過53天內陸冰蓋的艱苦作業,中國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昆侖站(C點)隊結束了內陸考察任務,安全返回中山站(A點)。讀圖回答小題(1)昆侖站的經緯度是( ?。?br/>A.東經76度,北緯80度 B.西經76度,北緯80度C.東經76度,南緯80度 D.西經76度,南緯80度(2)該考察隊準備從中山站乘坐“雪龍”號科考船回中國,最先經過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答案】(1)C(2)C【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經緯網;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經緯網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昆侖站位于南極洲,即處于南半球,所以其緯度為南緯80度;從南半球看地球自轉是逆時針轉動,所以昆侖珠的經度為東經76度。故選擇C。(2)本題考查的是四大洋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上題可知,昆侖站的經緯度為南緯80度,東經76度,靠近這個站點最近的大洋是印度洋。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經緯網的理解和對四大洋分布的識記。2.(2017·杭州模擬)中央電視臺記錄頻道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一季,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囊括了地形地貌、氣候環境、自然生態各不相同的6個省級行政區域。讀圖回答小題(1)下列關于這些省區敘述正確的是( ?。?br/>A.新疆——戈壁綠洲,瓜果飄香 B.黑龍江—小橋流水,椰風海韻C.江西——沃野千里,牛羊成群 D.海南——草原鮮碧,綠樹成蔭(2)在《航拍中國 陜西》中:“從東到西,跨度超過 1600公里的秦嶺橫亙在中國中部。它像一道天然屏障,阻斷冷暖氣流,讓中國有了南方和北方…”關于秦嶺敘述正確的是( ?。?br/>①與我國800毫米年降水量線接近②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③與我國田地與草地分界線基本重合④與我國1月份0℃等溫線接近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答案】(1)A(2)B【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各行政區劃自然人文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椰風海韻是海南省的特色,所以B錯誤;沃野千里,牛羊成群,應是草原風光,與江西不符,所以C錯誤;草原鮮碧是草原風光,與海南省不符,所以D錯誤。故選擇A。(2)本題考查的是秦嶺淮河一線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一線,所以②不符合題意;我國田地與草地分界線與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基本重合,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各行政區劃自然人文特征的了解和對我國秦嶺淮河分界線的識記。3.(2017·杭州模擬)“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黃河和長江被視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下列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br/>①都流經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②都是季節性河流③都是自西向東④都有豐富的水能資源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黃河和長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河和長江不是季節性河流,長年有水,所以②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黃河和長江概況的識記。4.(2017·杭州模擬)2016年12月,中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到2018年6月底,我國要在省、市、縣、鄉四級全面建立河長制。結合下圖回答,河長制的建立有利于是( )①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②加強水生態修復,保護河湖管理③體現可持續發展戰略④統一協調,徹底治理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A【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水污染治理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長制的建立有利于治理水污染,但不是治根措施,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水污染治理措施理念的理解。5.(2017·杭州模擬)電視劇《大秦帝國》講述了戰國時代的秦國經變法而由弱轉強,東出與六國爭霸進而一統天下,以及最后走向滅亡的過程。是一部以秦國為主要視點來展現戰國時代波瀾壯闊的史詩。下列不可能在當時發生是( ?。?br/>A.齊王“尊王攘夷” B.百家爭鳴C.“商鞅立信” D.“長平之戰”【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戰國史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提出“尊王攘夷”是齊桓公,發生在春秋時期,所以A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戰國史實的了解。6.(2017·杭州模擬)九年級學生小明在中考專題復習時對中國古代三個大一統時期(秦漢、隋唐、元明清)進行研究,得出下列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br/>A.漢朝“昭君出塞”,設置安西都護府B.隋朝開通大運河,創立科舉制C.唐朝設立三省六部,開元盛世,高度繁榮D.明朝廢丞相、創內閣,設置宣政院【答案】B【知識點】隋的興亡;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歷代王朝大事記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安西都護府是唐朝設立的,所以A錯誤;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創立,唐朝完善,所以C不符題意;宣政院是元朝設立,所以D錯誤。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歷代王朝大事記的識記。7.(2017·杭州模擬)年代尺有利于提升時序感,方便對歷史的研究。小李同學繪制了下面一張年代尺,請為他制定一個主題( )A.國家現代化進程 B.近代中國的變遷C.發展資本主義 D.探索救亡圖存【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探索救亡圖存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自強求富”是指洋務運動,“公車上書”是維新運動的組成部分,“民主共和”是指辛亥革命,“民主科學”是指新文化運動,這些都是先進的中國對救亡圖存道路的探索。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中國探索救亡圖存道路的理解。8.(2017·杭州模擬)2017年是“七 七事變”爆發80周年,中華民族進入了全面抗戰時期。某學校組織學生看電影進行教育宣傳。該學校會選哪部電影放映( ?。?br/>A. B.C. D.【答案】C【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七七事變標志著全面抗戰的開始,所以學校應該會選看全面抗戰的電影。長征、西安事變發生在全面抗戰之前,大轉折——挺進大別山發生在解放戰爭,百團大戰發生在全面抗戰時期的敵后戰場,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全面抗戰的了解。9.(2017·杭州模擬)“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下列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有關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由于內燃機具的誕生,世界石油產量巨增②19世紀后期,非洲大陸百姓驚奇地看著一個巨大的機器怪物在兩條鐵棍上行走,頭上冒著隆隆的黑煙③某中國記者用無線電報向自己的國家發回巴黎和會的消息④英國某紡織老板大規模擴大工廠,用機器取代手工勞動生產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后期,非洲大陸百姓驚奇地看著一個巨大的機器怪物在兩條鐵棍上行走,頭上冒著隆隆的黑煙”是指火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非洲大陸百姓在19世紀前期已經見過,所以②不符合題意;用機器取代手工勞動生產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所以④不符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了解。10.(2017·杭州模擬)寫讀書筆記是學習歷史的好習慣。小王同學在筆記本中記錄了以下關鍵詞:古巴導彈危機、朝鮮戰爭、阿富汗戰爭。由此判斷,他學習的內容主要發生在( ?。?br/>A.一戰時期 B.二戰時期C.冷戰時期 D.一超多極時期【答案】C【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冷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巴導彈危機發生于1962年,朝鮮戰爭爆發于1950年,阿富汗戰爭開始于1979年底,它們都發生在冷戰時期。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冷戰的了解。二、非選擇題11.(2017·杭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某大洲地區示意圖:材料二:據考古資料證實,早在5000年前當地就已經將野生玉米培育成為人工栽培作物了。玉米是當地居民的主要糧食。不僅如此,當地人面對崎嶇的山路,運用當地獨特的物種駱馬進行運輸作業。(1)①是 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素有“ ”之稱。(2)②國于2016年舉辦了第31屆夏季奧運會,③是該國的 平原,該國首都被稱為 典范。(3)①山脈地區的人們發展出符合當地自然環境的一套生產生活方式,請結合所學,分析這一方式是如何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答案】(1)安第斯;南美洲脊梁(2)亞馬孫;城市規劃(3)①印第安人利用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生產生活景觀,②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開辟梯田,種植玉米等農作物,③在海拔告的山區,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主。【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巴西巴西利亞【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安第斯山脈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是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2)本題考查的是巴西概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②國是指巴西,其于2016年舉辦了第31屆夏季奧運會,③是該國的亞馬孫平原。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被稱為城市規劃的典范。(3)本題考查的是安第斯山脈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安第斯山脈,印第安人利用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生產生活景觀,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開辟梯田,種植玉米等農作物;在海拔告的山區,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安第斯山脈和巴西自然人文概況的了解。12.(2017·杭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16年11月11日,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我們對孫中山先生最好的紀念,就是要學習孫中山先生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崇高風范,天下為公、心系民眾的博大情懷,追求真理、與時俱進的優秀品質,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1)結合材料和所學,分析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和“心系民眾”具體事例。(2)1924年,孫中山先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中,“可以團結的力量”是指誰。(3)哪個歷史事件造成了臺灣與祖國的長期分裂;“為了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中國共產黨采取怎樣的方針政策。【答案】(1)“天下為公”,推翻清王朝,結束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心系民眾”,提出三民主義中的民生,平均地權,解決土地問題。(2)中國共產黨(3)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黨殘余勢力敗退臺灣;“一國兩制”或者“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海峽兩岸交往;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天下為公”,孫中山推翻清王朝,結束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心系民眾”,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中的民生,平均地權,解決土地問題。(2)本題考查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歐美列強卷土重來,加緊了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控制與侵略;北洋政府統治下的中國,軍閥割據混戰愈演愈烈,社會動蕩不安,經濟發展遇到嚴重障礙,廣大人民希望實現國內和平與統一。面對這種情勢,共產黨認識到,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需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孫中山認識到,要完成革命,需要尋求新的革命力量的支持,在共產國際的促成下,孫中山決定外與蘇聯聯合,內與共產黨合作。(3)本題考查的是臺灣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黨殘余勢力敗退臺灣;“為了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中國共產黨提出“一國兩制”或者“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孫中山革命事業和臺灣問題的識記。13.(2017·杭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南方地區圖和當地氣溫降水量圖(下圖)材料二:“兩宋時期,北方同樣戰亂頻繁。北宋滅亡以后,南宋政權偏安于東南一隅,使南方經濟進一步發展。當時太湖流域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江南的農業生產已經超過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人教網初中歷史教參材料三:“明清之際,松江府一帶,‘所出布匹,日以萬計。’松江一帶棉布生產隨著市場的需求而變化,而且遠銷湖廣、江西、兩廣、陜西、山西、北京及北方邊疆地區……”——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1)結合材料一,說說我國南方地區的地理位置與氣候特點。(2)結合材料二,列舉兩則兩宋時期江南地區經濟成就。(3)根據所學,分析材料三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4)結合材料以及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答案】(1)南方地區的地理位置: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與南面臨東海和南海;南方地區的氣候是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2)商業上,四川成都地區出現紙幣——交子,手工業上,制瓷業發展,出現景德鎮。(3)商業經濟繁榮,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4)①北方戰亂不斷,南方社會穩定,②北人南遷,帶來大量的勞動力和生產技術,③統治者為鞏固統治,重視發展經濟,④勞動人民的辛苦勞動,⑤南方自然環境優越,⑥優良農業品種的引進。【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經濟重心的南移;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與南面臨東海和南海;南方地區的氣候是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2)本題考查的是經濟重心南移表現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兩宋時期,我國南方地區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到南宋時期,我國經濟重心轉移到了南方地區,其表現有:商業上,四川成都地區出現紙幣——交子;手工業上,制瓷業發展,出現景德鎮。(3)本題考查的是資本主義萌芽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三可知,明清時期江南地區商業經濟繁榮,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4)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古代南方地區經濟發展緣由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有:北方戰亂不斷,南方社會穩定;北人南遷,帶來大量的勞動力和生產技術;統治者為鞏固統治,重視發展經濟;勞動人民的辛苦勞動;南方自然環境優越;優良農業品種的引進。【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南方地區經濟發展原因及其表現的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 / 1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試卷17一、選擇題1.(2017·杭州模擬)新華社電,當地時間2月5日下午,經過53天內陸冰蓋的艱苦作業,中國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昆侖站(C點)隊結束了內陸考察任務,安全返回中山站(A點)。讀圖回答小題(1)昆侖站的經緯度是( )A.東經76度,北緯80度 B.西經76度,北緯80度C.東經76度,南緯80度 D.西經76度,南緯80度(2)該考察隊準備從中山站乘坐“雪龍”號科考船回中國,最先經過的大洋是( ?。?br/>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2.(2017·杭州模擬)中央電視臺記錄頻道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一季,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囊括了地形地貌、氣候環境、自然生態各不相同的6個省級行政區域。讀圖回答小題(1)下列關于這些省區敘述正確的是( ?。?br/>A.新疆——戈壁綠洲,瓜果飄香 B.黑龍江—小橋流水,椰風海韻C.江西——沃野千里,牛羊成群 D.海南——草原鮮碧,綠樹成蔭(2)在《航拍中國 陜西》中:“從東到西,跨度超過 1600公里的秦嶺橫亙在中國中部。它像一道天然屏障,阻斷冷暖氣流,讓中國有了南方和北方…”關于秦嶺敘述正確的是( ?。?br/>①與我國800毫米年降水量線接近②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③與我國田地與草地分界線基本重合④與我國1月份0℃等溫線接近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3.(2017·杭州模擬)“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黃河和長江被視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下列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br/>①都流經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②都是季節性河流③都是自西向東④都有豐富的水能資源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4.(2017·杭州模擬)2016年12月,中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到2018年6月底,我國要在省、市、縣、鄉四級全面建立河長制。結合下圖回答,河長制的建立有利于是( )①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②加強水生態修復,保護河湖管理③體現可持續發展戰略④統一協調,徹底治理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2017·杭州模擬)電視劇《大秦帝國》講述了戰國時代的秦國經變法而由弱轉強,東出與六國爭霸進而一統天下,以及最后走向滅亡的過程。是一部以秦國為主要視點來展現戰國時代波瀾壯闊的史詩。下列不可能在當時發生是( )A.齊王“尊王攘夷” B.百家爭鳴C.“商鞅立信” D.“長平之戰”6.(2017·杭州模擬)九年級學生小明在中考專題復習時對中國古代三個大一統時期(秦漢、隋唐、元明清)進行研究,得出下列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br/>A.漢朝“昭君出塞”,設置安西都護府B.隋朝開通大運河,創立科舉制C.唐朝設立三省六部,開元盛世,高度繁榮D.明朝廢丞相、創內閣,設置宣政院7.(2017·杭州模擬)年代尺有利于提升時序感,方便對歷史的研究。小李同學繪制了下面一張年代尺,請為他制定一個主題( ?。?br/>A.國家現代化進程 B.近代中國的變遷C.發展資本主義 D.探索救亡圖存8.(2017·杭州模擬)2017年是“七 七事變”爆發80周年,中華民族進入了全面抗戰時期。某學校組織學生看電影進行教育宣傳。該學校會選哪部電影放映( )A. B.C. D.9.(2017·杭州模擬)“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下列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有關的表述,正確的是( ?。?br/>①由于內燃機具的誕生,世界石油產量巨增②19世紀后期,非洲大陸百姓驚奇地看著一個巨大的機器怪物在兩條鐵棍上行走,頭上冒著隆隆的黑煙③某中國記者用無線電報向自己的國家發回巴黎和會的消息④英國某紡織老板大規模擴大工廠,用機器取代手工勞動生產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10.(2017·杭州模擬)寫讀書筆記是學習歷史的好習慣。小王同學在筆記本中記錄了以下關鍵詞:古巴導彈危機、朝鮮戰爭、阿富汗戰爭。由此判斷,他學習的內容主要發生在( ?。?br/>A.一戰時期 B.二戰時期C.冷戰時期 D.一超多極時期二、非選擇題11.(2017·杭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某大洲地區示意圖:材料二:據考古資料證實,早在5000年前當地就已經將野生玉米培育成為人工栽培作物了。玉米是當地居民的主要糧食。不僅如此,當地人面對崎嶇的山路,運用當地獨特的物種駱馬進行運輸作業。(1)①是 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素有“ ”之稱。(2)②國于2016年舉辦了第31屆夏季奧運會,③是該國的 平原,該國首都被稱為 典范。(3)①山脈地區的人們發展出符合當地自然環境的一套生產生活方式,請結合所學,分析這一方式是如何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12.(2017·杭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16年11月11日,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我們對孫中山先生最好的紀念,就是要學習孫中山先生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崇高風范,天下為公、心系民眾的博大情懷,追求真理、與時俱進的優秀品質,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1)結合材料和所學,分析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和“心系民眾”具體事例。(2)1924年,孫中山先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中,“可以團結的力量”是指誰。(3)哪個歷史事件造成了臺灣與祖國的長期分裂;“為了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中國共產黨采取怎樣的方針政策。13.(2017·杭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南方地區圖和當地氣溫降水量圖(下圖)材料二:“兩宋時期,北方同樣戰亂頻繁。北宋滅亡以后,南宋政權偏安于東南一隅,使南方經濟進一步發展。當時太湖流域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江南的農業生產已經超過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人教網初中歷史教參材料三:“明清之際,松江府一帶,‘所出布匹,日以萬計?!山粠薏忌a隨著市場的需求而變化,而且遠銷湖廣、江西、兩廣、陜西、山西、北京及北方邊疆地區……”——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1)結合材料一,說說我國南方地區的地理位置與氣候特點。(2)結合材料二,列舉兩則兩宋時期江南地區經濟成就。(3)根據所學,分析材料三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4)結合材料以及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C(2)C【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經緯網;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經緯網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昆侖站位于南極洲,即處于南半球,所以其緯度為南緯80度;從南半球看地球自轉是逆時針轉動,所以昆侖珠的經度為東經76度。故選擇C。(2)本題考查的是四大洋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上題可知,昆侖站的經緯度為南緯80度,東經76度,靠近這個站點最近的大洋是印度洋。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經緯網的理解和對四大洋分布的識記。2.【答案】(1)A(2)B【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各行政區劃自然人文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椰風海韻是海南省的特色,所以B錯誤;沃野千里,牛羊成群,應是草原風光,與江西不符,所以C錯誤;草原鮮碧是草原風光,與海南省不符,所以D錯誤。故選擇A。(2)本題考查的是秦嶺淮河一線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一線,所以②不符合題意;我國田地與草地分界線與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基本重合,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各行政區劃自然人文特征的了解和對我國秦嶺淮河分界線的識記。3.【答案】A【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黃河和長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河和長江不是季節性河流,長年有水,所以②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黃河和長江概況的識記。4.【答案】A【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水污染治理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長制的建立有利于治理水污染,但不是治根措施,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水污染治理措施理念的理解。5.【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戰國史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提出“尊王攘夷”是齊桓公,發生在春秋時期,所以A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戰國史實的了解。6.【答案】B【知識點】隋的興亡;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歷代王朝大事記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安西都護府是唐朝設立的,所以A錯誤;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創立,唐朝完善,所以C不符題意;宣政院是元朝設立,所以D錯誤。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歷代王朝大事記的識記。7.【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探索救亡圖存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自強求富”是指洋務運動,“公車上書”是維新運動的組成部分,“民主共和”是指辛亥革命,“民主科學”是指新文化運動,這些都是先進的中國對救亡圖存道路的探索。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中國探索救亡圖存道路的理解。8.【答案】C【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七七事變標志著全面抗戰的開始,所以學校應該會選看全面抗戰的電影。長征、西安事變發生在全面抗戰之前,大轉折——挺進大別山發生在解放戰爭,百團大戰發生在全面抗戰時期的敵后戰場,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全面抗戰的了解。9.【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后期,非洲大陸百姓驚奇地看著一個巨大的機器怪物在兩條鐵棍上行走,頭上冒著隆隆的黑煙”是指火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非洲大陸百姓在19世紀前期已經見過,所以②不符合題意;用機器取代手工勞動生產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所以④不符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了解。10.【答案】C【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冷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巴導彈危機發生于1962年,朝鮮戰爭爆發于1950年,阿富汗戰爭開始于1979年底,它們都發生在冷戰時期。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冷戰的了解。11.【答案】(1)安第斯;南美洲脊梁(2)亞馬孫;城市規劃(3)①印第安人利用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生產生活景觀,②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開辟梯田,種植玉米等農作物,③在海拔告的山區,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主。【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巴西巴西利亞【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安第斯山脈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是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2)本題考查的是巴西概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②國是指巴西,其于2016年舉辦了第31屆夏季奧運會,③是該國的亞馬孫平原。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被稱為城市規劃的典范。(3)本題考查的是安第斯山脈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安第斯山脈,印第安人利用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生產生活景觀,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開辟梯田,種植玉米等農作物;在海拔告的山區,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安第斯山脈和巴西自然人文概況的了解。12.【答案】(1)“天下為公”,推翻清王朝,結束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心系民眾”,提出三民主義中的民生,平均地權,解決土地問題。(2)中國共產黨(3)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黨殘余勢力敗退臺灣;“一國兩制”或者“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海峽兩岸交往;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天下為公”,孫中山推翻清王朝,結束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心系民眾”,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中的民生,平均地權,解決土地問題。(2)本題考查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歐美列強卷土重來,加緊了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控制與侵略;北洋政府統治下的中國,軍閥割據混戰愈演愈烈,社會動蕩不安,經濟發展遇到嚴重障礙,廣大人民希望實現國內和平與統一。面對這種情勢,共產黨認識到,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需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孫中山認識到,要完成革命,需要尋求新的革命力量的支持,在共產國際的促成下,孫中山決定外與蘇聯聯合,內與共產黨合作。(3)本題考查的是臺灣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黨殘余勢力敗退臺灣;“為了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中國共產黨提出“一國兩制”或者“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孫中山革命事業和臺灣問題的識記。13.【答案】(1)南方地區的地理位置: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與南面臨東海和南海;南方地區的氣候是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2)商業上,四川成都地區出現紙幣——交子,手工業上,制瓷業發展,出現景德鎮。(3)商業經濟繁榮,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4)①北方戰亂不斷,南方社會穩定,②北人南遷,帶來大量的勞動力和生產技術,③統治者為鞏固統治,重視發展經濟,④勞動人民的辛苦勞動,⑤南方自然環境優越,⑥優良農業品種的引進。【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經濟重心的南移;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與南面臨東海和南海;南方地區的氣候是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2)本題考查的是經濟重心南移表現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兩宋時期,我國南方地區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到南宋時期,我國經濟重心轉移到了南方地區,其表現有:商業上,四川成都地區出現紙幣——交子;手工業上,制瓷業發展,出現景德鎮。(3)本題考查的是資本主義萌芽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三可知,明清時期江南地區商業經濟繁榮,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4)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古代南方地區經濟發展緣由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有:北方戰亂不斷,南方社會穩定;北人南遷,帶來大量的勞動力和生產技術;統治者為鞏固統治,重視發展經濟;勞動人民的辛苦勞動;南方自然環境優越;優良農業品種的引進。【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南方地區經濟發展原因及其表現的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試卷17(學生版).docx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試卷17(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