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試卷18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試卷18

資源簡介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試卷18
一、選擇題
1.(2017·杭州模擬)2017年春節聯歡晚會分上海、廣西桂林、四川涼山、黑龍江哈爾濱,各分會場充分發揮自身地理環境優勢和城市特色,打造出主題突出、造型震撼的夢幻舞臺。據此回答小題
(1)下列選項中,各地分會場和創意主題搭配貼切的是(  )
A.上海——火 B.桂林——光
C.涼山——水 D.黑龍江——冰
(2)關于黑龍江哈爾濱分會場的主題創意源泉是(  )
A.獨特的地貌特征 B.獨特的民族風情
C.較高的緯度位置 D.繁華的城市特色
【答案】(1)D
(2)C
【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上海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重要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和城市特色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上海是我國的經濟中心,“火”不能體現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和城市特色,所以A不能體現;“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光不能體現,所以B不符合題意;涼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當地特征是多山,所以C不符題意;黑龍江哈爾濱緯度高,冬天氣溫低,冰天雪地,所以D符合題意。故選擇D。
(2)本題考查的是哈爾濱城市特色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黑龍江哈爾濱的主題創意是“冰”,主要原因在于黑龍江哈爾濱緯度高,冬天氣溫低,冰天雪地。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重要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和城市特色的了解。
2.(2017·杭州模擬)讀下圖,回答小題
(1)B地位于A地的(  )
A.東北方向 B.東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下列與A地相符的氣溫降水柱狀圖是(  )
A. B.
C. D.
【答案】(1)A
(2)B
【知識點】經緯網;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經緯網定向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所示地區為北半球,A的緯度大約是北緯30°,B的緯度高于北緯30°;從經度看,A的經度是東經120°,B的經度是西經90°,所以B地位于A地的東北方向。故選擇A。
(2)本題考查的是全球氣候分布及其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B位于墨西哥灣沿岸,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經緯網定向法的理解和對全球氣候分布及其特點的識記。
3.(2017·杭州模擬)我國農業生產呈“東耕西牧,南稻北麥” 的分布格局。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地形條件 B.水分條件 C.熱量條件 D.光照條件
【答案】B
【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以種植業為主,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以畜牧業為主。秦嶺、淮河以北為旱作區,以南為水田區。我國四大牧區和農耕區的分界線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四大牧區受降水的影響,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區和半干旱地區。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四大地理區域農業生產特征的理解。
4.(2017·杭州模擬)英國和日本都是島國,關于兩國相同點說法正確的是(  )
①氣候類型相似 ②土地資源有限,但水資源豐富
③都有長期穩定的皇室 ④歷史上都熱衷于殖民擴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資本主義的擴張;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英國和日本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氣候主要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日本則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所以①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英國和日本自然環境和歷史變遷的識記。
5.(2017·杭州模擬)讀下圖,對相關朝代的內容描述正確的是(  )
A.a、c兩朝都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
B.b、d兩朝都是由少數民族統治的
C.b朝唐太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開創了“開元盛世”
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
【答案】D
【知識點】隋的興亡;貞觀之治;北宋與遼、西夏并列;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歷代王朝歷史變遷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c為北宋,當時我國多個政權并立,所以A錯誤;b為唐朝,是漢族所建立的朝代,所以B錯誤;唐朝唐太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開創了“貞觀之治”,所以C錯誤;北宋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所以D正確。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歷代王朝歷史變遷的識記。
6.(2017·杭州模擬)制度創新是歷史發展的動力之一,關于以下制度說法正確的是(  )
A.科舉制是唐朝首創
B.郡縣制的基礎是宗法制
C.行省制是目前省級行政單位的雛形
D.三省六部制標志著中央集權達到頂峰
【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科舉制的創立;三省六部制;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是隋朝首創,所以A錯誤;分封制的基礎是宗法制,郡縣制與宗法制無關,所以B錯誤;行省制是目前省級行政單位的雛形,所以C正確;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中央集權達到頂峰,所以D錯誤。故選擇C。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重要政治制度的了解。
7.(2017·杭州模擬)“綏靖主義者是在喂鱷魚——可預計最后鱷魚也把他給吃了。”這是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對二戰前綏靖勢力的評價。下列事件驗證了丘吉爾推斷的是(  )
A.希特勒建立納粹政權 B.二戰中法國戰敗投降
C.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 D.美英盟軍諾曼底登陸
【答案】B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認識歷史事物本質和規律,并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根據材料關鍵信息“綏靖主義者是在喂鱷魚”、“最后鱷魚也把他給吃了”等,本題實際上考查英法綏靖主義的相關影響——二戰中法國的亡國。結合所學知識,解讀題干材料,可知,1940年6月,號稱當時歐洲頭號陸軍強國的法國,不到六個星期,敗于德國而亡國。這最能夠體現題干“綏靖主義者是在喂鱷魚”、“最后鱷魚也把他給吃了”。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8.(2017·杭州模擬)以下關于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論據正確的是(  )
①“九一八”事變 ②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③華人華僑歸國參戰 ④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九一八”事變只是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此后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并不能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所以①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抗戰勝利原因的理解。
9.(2017·杭州模擬)對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下來對聯按時間排序正確的是(  )
①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飽暖萬人心 ②改革開放同添異彩,經濟建設共展藍圖
③一橋架長江南北暢通,三路通雪域漢藏同樂 ④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
A.④③①②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答案】A
【知識點】一五計劃;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改革開放;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重大歷史事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飽暖萬人心”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于1958年;“改革開放同添異彩,經濟建設共展藍圖”歌頌的是改革開放,開始于1978年;“一橋架長江南北暢通,三路通雪域漢藏同樂”反映的是“一五”計劃成就,完成于1957年;“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歌頌的是新中國的成立,即1949年,所以④③①②符合題意。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中國重大歷史事件的理解。
10.(2017·杭州模擬)下列中外歷史階段與時代主題相符合的是(  )
①21世紀的世界—— 和平與發展 ②20世紀上半葉的世界——戰爭與革命
③五四運動時期的中國——打倒列強除軍閥 ④19世紀中期的中國——屈辱與反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五四運動;和平主題與和平問題;發展主題與發展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時期的中國是民主、科學、愛國等,所以③錯誤。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時代主題的理解。
二、材料題
11.(2017·杭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01—2016年PM2.5全球分布圖
材料二:2016年12月19日,氣象局發布重度霾紅色警報,據了解此次霧霾的影響范圍已擴大至17個省區市,面積142萬平方公里,其中河北石家莊位居霧霾榜首。
(1)霧霾重災區主要處于   (東/西)半球、   (南/北)半球。
(2)石家莊所處省份   (簡稱)。已知石家莊和北京兩地圖上距離是3cm,那么實際相距   。
(3)根據材料二回答石家莊位居霧霾榜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東;北
(2)冀;300千米
(3)自然:石家莊受太行山脈的影響,污染物不易擴散;加之沒有冷空氣西北風,而且西邊的黃土高原也是污染源;人為:直接燃料燃燒;工業生產排放;交通運輸汽車尾氣排放等。
【知識點】經緯網;我國的行政區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比例尺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東西半球、南北半球劃分的有關知識。分析圖文資料可知,霧霾重災區主要處于東半球、北半球。
(2)本題考查的是河北省概況和比例尺換算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石家莊我國河北省的省會,河北省簡稱冀。已知石家莊和北京兩地圖上距離是3cm,那么實際相距30000000(3×10000000)cm,即300千米。
(3)本題考查的是霧霾成因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石家莊位居霧霾污染嚴重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在自然環境方面,石家莊受太行山脈的影響,污染物不易擴散;加之沒有冷空氣西北風,而且西邊的黃土高原也是污染源。在人為原因方面,石家莊直接燃料燃燒;工業生產排放;交通運輸汽車尾氣排放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半球劃分、河北省概況的識記,比例尺換算的理解,對河北石家莊霧霾污染嚴重成因的理解。
12.(2017·杭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鄧小平和羅斯福同為20世紀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改革家,他們對原有的制度和體制進行變革,取得了讓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材料一:今年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某班同學整理并學習了鄧小平講話:“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為什么不可以搞市場經濟”,“誰反對改革就讓誰睡覺去好了” ……
材料二: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不久,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專門給他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對羅斯福說:“您已經成為各國力求在現行制度范圍內運用明智試驗以糾正我們社會弊病的人們的委托人。”
(1)改革開放的歷史轉折點源于哪一次重要會議?標志著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階段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2)材料二中提及的“明智實驗”和“社會弊病”分別指什么?
(3)說說這一“明智實驗”取得了怎樣輝煌的成就。
【答案】(1)十一屆三中全會。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
(2)羅斯福新政;30年代經濟危機
(3)羅斯福新政;①使美國走出了經濟危機;②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后來被很多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年代的大危機;羅斯福新政;改革新階段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改革開放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的歷史轉折點源于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階段的是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
(2)本題考查的是羅斯福新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美國實施了羅斯福新政,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所以“明智實驗”和“社會弊病”分別指羅斯福新政、30年代經濟危機。
(3)本題考查的是羅斯福新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新政使美國走出了經濟危機;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后來被很多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羅斯福新政的了解。
13.(2017·杭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如圖東北地區地形和降水量圖
材料二: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那無盡的寶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時候,才能歡聚一堂?!—《松花江上》
材料三:據新華網消息,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下發2017年1號函件《關于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
(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分析東北地區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農業生產基地的有利自然條件有哪些。
(2)“那個悲慘的時候”開始于日本發動的哪次侵略事件?
(3)有人認為“十四年抗戰”與之前常提的“八年抗戰”是自相矛盾的,說說你的觀點及理由。
【答案】(1)以平原地形為主,地勢平坦,適合發展大規模耕作業;地處東部季風區,降水量較多(或雨熱同期);河流眾多,農業灌溉條件好;土壤肥沃。
(2)九一八事變
(3)不矛盾。十四年抗戰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的十四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局部抗戰)的起點,同時也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八年抗戰指的是日本發動1937年七七事變到抗戰勝利,七七事變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的起點。十四年抗戰的提法有利于我們更好的了解歷史,了解抗戰的持久性與艱苦性。
【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東北地區發展農業有利條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影響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主要從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綜合分析。東北地區以平原地形為主,地勢平坦,適合發展大規模耕作業;地處東部季風區,降水量較多(或雨熱同期);河流眾多,農業灌溉條件好;土壤肥沃。
(2)本題考查的是九一八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段,并反誣中國軍隊破壞,以此為借口,日軍炮轟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由于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不久東北三省被日軍占領,東北人民在日軍鐵蹄下,過著亡國奴生活。所以“那個悲慘的時候”開始于日本發動的九一八事變。
(3)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十四年抗戰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的十四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局部抗戰)的起點,同時也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八年抗戰指的是日本發動1937年七七事變到抗戰勝利,七七事變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的起點。十四年抗戰的提法有利于我們更好的了解歷史,了解抗戰的持久性與艱苦性,所以這兩種提法并不矛盾。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東北地區自然環境的識記和對抗日戰爭的理解。
1 / 1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試卷18
一、選擇題
1.(2017·杭州模擬)2017年春節聯歡晚會分上海、廣西桂林、四川涼山、黑龍江哈爾濱,各分會場充分發揮自身地理環境優勢和城市特色,打造出主題突出、造型震撼的夢幻舞臺。據此回答小題
(1)下列選項中,各地分會場和創意主題搭配貼切的是(  )
A.上海——火 B.桂林——光
C.涼山——水 D.黑龍江——冰
(2)關于黑龍江哈爾濱分會場的主題創意源泉是(  )
A.獨特的地貌特征 B.獨特的民族風情
C.較高的緯度位置 D.繁華的城市特色
2.(2017·杭州模擬)讀下圖,回答小題
(1)B地位于A地的(  )
A.東北方向 B.東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下列與A地相符的氣溫降水柱狀圖是(  )
A. B.
C. D.
3.(2017·杭州模擬)我國農業生產呈“東耕西牧,南稻北麥” 的分布格局。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地形條件 B.水分條件 C.熱量條件 D.光照條件
4.(2017·杭州模擬)英國和日本都是島國,關于兩國相同點說法正確的是(  )
①氣候類型相似 ②土地資源有限,但水資源豐富
③都有長期穩定的皇室 ④歷史上都熱衷于殖民擴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7·杭州模擬)讀下圖,對相關朝代的內容描述正確的是(  )
A.a、c兩朝都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
B.b、d兩朝都是由少數民族統治的
C.b朝唐太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開創了“開元盛世”
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
6.(2017·杭州模擬)制度創新是歷史發展的動力之一,關于以下制度說法正確的是(  )
A.科舉制是唐朝首創
B.郡縣制的基礎是宗法制
C.行省制是目前省級行政單位的雛形
D.三省六部制標志著中央集權達到頂峰
7.(2017·杭州模擬)“綏靖主義者是在喂鱷魚——可預計最后鱷魚也把他給吃了。”這是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對二戰前綏靖勢力的評價。下列事件驗證了丘吉爾推斷的是(  )
A.希特勒建立納粹政權 B.二戰中法國戰敗投降
C.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 D.美英盟軍諾曼底登陸
8.(2017·杭州模擬)以下關于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論據正確的是(  )
①“九一八”事變 ②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③華人華僑歸國參戰 ④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7·杭州模擬)對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下來對聯按時間排序正確的是(  )
①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飽暖萬人心 ②改革開放同添異彩,經濟建設共展藍圖
③一橋架長江南北暢通,三路通雪域漢藏同樂 ④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
A.④③①②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10.(2017·杭州模擬)下列中外歷史階段與時代主題相符合的是(  )
①21世紀的世界—— 和平與發展 ②20世紀上半葉的世界——戰爭與革命
③五四運動時期的中國——打倒列強除軍閥 ④19世紀中期的中國——屈辱與反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題
11.(2017·杭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01—2016年PM2.5全球分布圖
材料二:2016年12月19日,氣象局發布重度霾紅色警報,據了解此次霧霾的影響范圍已擴大至17個省區市,面積142萬平方公里,其中河北石家莊位居霧霾榜首。
(1)霧霾重災區主要處于   (東/西)半球、   (南/北)半球。
(2)石家莊所處省份   (簡稱)。已知石家莊和北京兩地圖上距離是3cm,那么實際相距   。
(3)根據材料二回答石家莊位居霧霾榜首的原因有哪些?
12.(2017·杭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鄧小平和羅斯福同為20世紀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改革家,他們對原有的制度和體制進行變革,取得了讓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材料一:今年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某班同學整理并學習了鄧小平講話:“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為什么不可以搞市場經濟”,“誰反對改革就讓誰睡覺去好了” ……
材料二: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不久,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專門給他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對羅斯福說:“您已經成為各國力求在現行制度范圍內運用明智試驗以糾正我們社會弊病的人們的委托人。”
(1)改革開放的歷史轉折點源于哪一次重要會議?標志著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階段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2)材料二中提及的“明智實驗”和“社會弊病”分別指什么?
(3)說說這一“明智實驗”取得了怎樣輝煌的成就。
13.(2017·杭州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如圖東北地區地形和降水量圖
材料二: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那無盡的寶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時候,才能歡聚一堂?!—《松花江上》
材料三:據新華網消息,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下發2017年1號函件《關于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
(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分析東北地區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農業生產基地的有利自然條件有哪些。
(2)“那個悲慘的時候”開始于日本發動的哪次侵略事件?
(3)有人認為“十四年抗戰”與之前常提的“八年抗戰”是自相矛盾的,說說你的觀點及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D
(2)C
【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上海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重要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和城市特色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上海是我國的經濟中心,“火”不能體現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和城市特色,所以A不能體現;“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光不能體現,所以B不符合題意;涼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當地特征是多山,所以C不符題意;黑龍江哈爾濱緯度高,冬天氣溫低,冰天雪地,所以D符合題意。故選擇D。
(2)本題考查的是哈爾濱城市特色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黑龍江哈爾濱的主題創意是“冰”,主要原因在于黑龍江哈爾濱緯度高,冬天氣溫低,冰天雪地。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重要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和城市特色的了解。
2.【答案】(1)A
(2)B
【知識點】經緯網;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經緯網定向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所示地區為北半球,A的緯度大約是北緯30°,B的緯度高于北緯30°;從經度看,A的經度是東經120°,B的經度是西經90°,所以B地位于A地的東北方向。故選擇A。
(2)本題考查的是全球氣候分布及其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B位于墨西哥灣沿岸,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經緯網定向法的理解和對全球氣候分布及其特點的識記。
3.【答案】B
【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以種植業為主,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以畜牧業為主。秦嶺、淮河以北為旱作區,以南為水田區。我國四大牧區和農耕區的分界線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四大牧區受降水的影響,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區和半干旱地區。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四大地理區域農業生產特征的理解。
4.【答案】D
【知識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資本主義的擴張;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英國和日本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氣候主要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日本則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所以①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英國和日本自然環境和歷史變遷的識記。
5.【答案】D
【知識點】隋的興亡;貞觀之治;北宋與遼、西夏并列;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歷代王朝歷史變遷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c為北宋,當時我國多個政權并立,所以A錯誤;b為唐朝,是漢族所建立的朝代,所以B錯誤;唐朝唐太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開創了“貞觀之治”,所以C錯誤;北宋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所以D正確。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歷代王朝歷史變遷的識記。
6.【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科舉制的創立;三省六部制;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是隋朝首創,所以A錯誤;分封制的基礎是宗法制,郡縣制與宗法制無關,所以B錯誤;行省制是目前省級行政單位的雛形,所以C正確;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中央集權達到頂峰,所以D錯誤。故選擇C。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重要政治制度的了解。
7.【答案】B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認識歷史事物本質和規律,并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根據材料關鍵信息“綏靖主義者是在喂鱷魚”、“最后鱷魚也把他給吃了”等,本題實際上考查英法綏靖主義的相關影響——二戰中法國的亡國。結合所學知識,解讀題干材料,可知,1940年6月,號稱當時歐洲頭號陸軍強國的法國,不到六個星期,敗于德國而亡國。這最能夠體現題干“綏靖主義者是在喂鱷魚”、“最后鱷魚也把他給吃了”。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8.【答案】D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九一八”事變只是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此后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并不能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所以①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抗戰勝利原因的理解。
9.【答案】A
【知識點】一五計劃;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改革開放;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重大歷史事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飽暖萬人心”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于1958年;“改革開放同添異彩,經濟建設共展藍圖”歌頌的是改革開放,開始于1978年;“一橋架長江南北暢通,三路通雪域漢藏同樂”反映的是“一五”計劃成就,完成于1957年;“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歌頌的是新中國的成立,即1949年,所以④③①②符合題意。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中國重大歷史事件的理解。
10.【答案】B
【知識點】五四運動;和平主題與和平問題;發展主題與發展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時期的中國是民主、科學、愛國等,所以③錯誤。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時代主題的理解。
11.【答案】(1)東;北
(2)冀;300千米
(3)自然:石家莊受太行山脈的影響,污染物不易擴散;加之沒有冷空氣西北風,而且西邊的黃土高原也是污染源;人為:直接燃料燃燒;工業生產排放;交通運輸汽車尾氣排放等。
【知識點】經緯網;我國的行政區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比例尺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東西半球、南北半球劃分的有關知識。分析圖文資料可知,霧霾重災區主要處于東半球、北半球。
(2)本題考查的是河北省概況和比例尺換算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石家莊我國河北省的省會,河北省簡稱冀。已知石家莊和北京兩地圖上距離是3cm,那么實際相距30000000(3×10000000)cm,即300千米。
(3)本題考查的是霧霾成因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石家莊位居霧霾污染嚴重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在自然環境方面,石家莊受太行山脈的影響,污染物不易擴散;加之沒有冷空氣西北風,而且西邊的黃土高原也是污染源。在人為原因方面,石家莊直接燃料燃燒;工業生產排放;交通運輸汽車尾氣排放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半球劃分、河北省概況的識記,比例尺換算的理解,對河北石家莊霧霾污染嚴重成因的理解。
12.【答案】(1)十一屆三中全會。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
(2)羅斯福新政;30年代經濟危機
(3)羅斯福新政;①使美國走出了經濟危機;②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后來被很多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年代的大危機;羅斯福新政;改革新階段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改革開放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的歷史轉折點源于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階段的是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
(2)本題考查的是羅斯福新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美國實施了羅斯福新政,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所以“明智實驗”和“社會弊病”分別指羅斯福新政、30年代經濟危機。
(3)本題考查的是羅斯福新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新政使美國走出了經濟危機;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后來被很多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羅斯福新政的了解。
13.【答案】(1)以平原地形為主,地勢平坦,適合發展大規模耕作業;地處東部季風區,降水量較多(或雨熱同期);河流眾多,農業灌溉條件好;土壤肥沃。
(2)九一八事變
(3)不矛盾。十四年抗戰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的十四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局部抗戰)的起點,同時也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八年抗戰指的是日本發動1937年七七事變到抗戰勝利,七七事變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的起點。十四年抗戰的提法有利于我們更好的了解歷史,了解抗戰的持久性與艱苦性。
【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東北地區發展農業有利條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影響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主要從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綜合分析。東北地區以平原地形為主,地勢平坦,適合發展大規模耕作業;地處東部季風區,降水量較多(或雨熱同期);河流眾多,農業灌溉條件好;土壤肥沃。
(2)本題考查的是九一八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段,并反誣中國軍隊破壞,以此為借口,日軍炮轟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由于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不久東北三省被日軍占領,東北人民在日軍鐵蹄下,過著亡國奴生活。所以“那個悲慘的時候”開始于日本發動的九一八事變。
(3)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十四年抗戰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的十四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局部抗戰)的起點,同時也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八年抗戰指的是日本發動1937年七七事變到抗戰勝利,七七事變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的起點。十四年抗戰的提法有利于我們更好的了解歷史,了解抗戰的持久性與艱苦性,所以這兩種提法并不矛盾。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東北地區自然環境的識記和對抗日戰爭的理解。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家庄市| 青州市| 延长县| 印江| 即墨市| 兴山县| 宜城市| 昌黎县| 福安市| 靖边县| 吴江市| 会东县| 白朗县| 民勤县| 鹿邑县| 武隆县| 全州县| 望城县| 乳源| 田东县| 津市市| 中卫市| 友谊县| 盐城市| 尼勒克县| 平果县| 无极县| 罗田县| 剑川县| 吴桥县| 赣州市| 那坡县| 洛南县| 邢台县| 太仓市| 大名县| 青河县| 道孚县| 福州市| 冀州市|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