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免疫》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描述人體三道防線的免疫功能 2、區別人體的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 3、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運用免疫知識來揭示生活中人體出現的免疫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倡導關愛健康,珍愛生命的生活理念。 教學重點: 人體的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計劃免疫的意義。 教學難點: 人體的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的概念。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堂交流表 教學過程: 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在傳染病流行時,為什么有的人易感,而有的人不易感呢?: 新課展示 非特異性免疫 課件演示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 講解說明非特異性免疫的特點是人人生來就有的,針對多種病原體都具有防御功能。 4、學以致用:教師出示問題 (1)、為什么涂在清潔皮膚上的病菌會很快死亡? (2)、有些動物受傷后經常用舌舔舐傷口,過段時間傷口就會自然愈合,為什么? 學生思考回答: (1)、皮膚能分泌一些殺菌物質,將病菌殺死。 (2)、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能溶解細菌的細胞壁,使病菌溶解死亡。 小結:非特異性免疫的概念、特點 特異性免疫免疫 1、教師:“當病原體攻破了第一道防線,擊潰了第二道防線,那么我們人體內還有沒有其他的防御措施嗎?” 2、自主學習:學生結合教材,嘗試表述腮腺炎病毒侵入人體的過程,能正確區分抗原和抗體。 3、展示點撥:教師出示課件,展示腮腺炎病毒入侵人體的過程 4、教師進一步引導:“當乙肝病毒流行時,他有患乙肝的可能嗎?” 學生討論回答,指出抗體只能與刺激它產生的那種抗原結合,抗體具有專一性。腮腺炎病毒對乙肝病毒不起作用。 5、結合上面的實例師生共同總結人體第三道防線和特異性免疫的特點: 免疫器官(胸腺、脾臟和淋巴結)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是人體的第三道防線。 是出生以后才產生的,它通常只能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6、合作交流: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在小組內達成共識。 7、免疫的概念 教師播放視頻藍貓特工隊。 提出問題:藍貓特工隊受到了免疫大軍的襲擊,那么什么是免疫呢?有什么功能呢? 學生閱讀教材,討論總結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引導學生總結:人體保護自己方式就是免疫。免疫室一種防御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免疫的三方面功能,防御,自身穩定和免疫監視,但是免疫也會產生異常。 計劃免疫 1、提出問題:人能否在不患病的情況下獲得免疫力?說明理由。 2、學生了解計劃免疫,說出自己從小接種過哪些疫苗? 3、師生共同總結,計劃免疫是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抗體,獲得免疫力。計劃免疫有利于保護少年兒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質。 盤點收獲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