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保護生物圈是全人類的共同義務 【教學目標 】 1、認識可持續發展對維持生物圈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關注環境問題,參與環保活動,形成環保意識。 2、組織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人類為改善環境所做努力的資料,并在課堂上交流,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保護生物圈方面應盡的責任,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 】 認識可持續發展對生物圈的重要意義,關注環境問題,形成環保意識。 【教學難點】 認識生物圈中各種資源的有限性。 【教學過程】 生物圈是人類和其他各種生物的共同家園,但是,人類活動強烈地干擾生物圈的自然發展,并逐漸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和自然資源的枯竭,這不僅破壞了自然界各種生物的生存條件,而且已經達到威脅人類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地步。因此,保護生物圈刻不容緩。 請同學們談談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資料一:近年來,由于人類不注重保護環境,地球環境日益惡化。根據專家會診地球已患有以下十種“疾病”: (1)土壤遭到破壞,110個國家的可耕地肥沃程度在降低; (2)氣候變化,溫室效應在威脅著整個人類; (3)生物多樣性在減少; (4)森林面積日益減少; (5)淡水資源受到威脅,發展中國家80%~90%的疾病病因和1/3死亡者的死因與水污染有關; (6)化學污染日益嚴重,數百萬種化合物存在于空氣、土壤、水、植物、動物和人體中; (7)混亂的城市化; (8)海洋環境危機加重; (9)空氣污染加重; (10)極地出現臭氧空洞,地球兩極的臭氧空洞在擴大,北極的臭氧層損失20%~30%,南極損失在50%以上。 資料二:全世界每分鐘發生以下環境災難: 耕地:每分鐘損失40公頃,每年損失2100萬公頃; 森林:每分鐘有21公頃消失,每年損失1100萬公頃; 沙漠化:每分鐘有11公頃土地沙漠化,每年沙漠化土地為600萬公頃; 泥沙:每分鐘有4~8萬噸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的泥沙為250億噸; 污水:每分鐘有85萬噸污水排入江河大海,每年污水排放量為4500億噸; 人:全世界每分鐘有28人死于環境污染,每年有1500萬人因此喪命。 我們調查了長江的水資源和古圣等村土地資源的利用狀況,發現這些地方土地和水資源利用問題很多,土地破壞、污染嚴重,水資源污染、浪費嚴重,長江水越來越渾濁;人均耕地越來越少,有的村有些人已無地可種。(列舉的具體數據略) 討論:目前生物圈的狀況如何?要不要采取措施保護?我們銅陵的環境如何?母親河長江的環境如何?是否亟待保護?我們自己應該做些什么? 總結,得出結論:保護生物圈刻不容緩。 人類有能力保護生物圈。 生物圈保護的中心目標,在于保持各種生態環境的健康,維護人類和各種生物的生存環境可持續發展,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等是保護生物圈的前提;對生物資源的保護要加強法制管理和科學管理;建立自然保護區和實施大型生態工程是恢復、重建和改建生態環境的重大而有效的措施。我們從報刊、書籍中收集了很多人類為保護生物圈所做的努力的資料,如我國已頒布了28個環境法規和70余個環境規章;建立自然保護區近900個,大型生態工程近20個;世界各國每年都在開展“環境日”“水日”“土地日”等活動。(列舉的大量資料略)總而言之,人類能夠保護好生物圈。 請同學們談談如何才能保護好生物圈?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怎樣做? 討論、交流、總結。(具體內容略) 教師據課本有關知識進行總結。(具體內容略) 【教學反思】 本節教材內容不多,讓學生分組搜集資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能開闊學生眼界;采取討論法、談話法、歸納總結法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培養了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樹立了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培養了環保意識,養成了環保習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