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濟南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第四節 《生物學的研究工具》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正確認識顯微鏡的結構與功能 能力目標:能獨立、規范地使用顯微鏡,能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認識、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情感目標:認同顯微鏡的規范操作方法,養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教學重點: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規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像。 三、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顯微鏡,并逐個檢查(準備兩個不同倍數的目鏡、物鏡);標本(寫有“e”字的玻片),擦鏡紙,顯微鏡的使用錄像帶或課件;課前每班培訓幾名學生,以便課上幫助教師輔導其他學生。 學生:對照課本彩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 四、教學方法的設計 由于本節課為實驗課,并且學生首次接觸顯微鏡。課程前半段以講授法為主,學生認識為學習重心,讓學生掌握顯微鏡的操作過程,后半段由老師引導,及時將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因難在課堂中解決,使學生養成良好實驗習慣,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技能,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五、教學過程設計 Ⅰ 導入 同學們對我們周圍的宏觀世界,如花草等都非常熟悉,但構成他們的最基本單位——細胞,大家用肉眼是觀察不到的,必須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到。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顯微鏡的相關內容。 (板書:第四節 生物學的研究工具——顯微鏡的使用) Ⅱ 講授新課 一、顯微鏡的構造 1、要學會使用顯微鏡,必須先了解顯微鏡的構造和各部分的功能。這是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圖,我們先通過一段視頻來初步的了解一下,大家在看視頻的時候也可以觀察桌子上的顯微鏡,但是不要亂動。 2、放PPT(顯微鏡的構造)(一 顯微鏡的構造)邊播放邊講解普通光學顯微鏡各部分的構造和功能。 二、練習使用顯微鏡 1、了解了顯微鏡的構造,我們來練習使用顯微鏡。 (板書:二、顯微鏡的使用) 2、實驗的目的和材料(強調“規范”操作,檢查材料是否齊全)。 3、方法步驟 (1)取鏡安放 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輕拿輕放,如果習慣用左手的同學,可以反過來。但是千萬不能單手拿。把顯微鏡輕輕放在實驗臺略偏左的地方,鏡臂朝向自己,鏡座距身前的實驗臺邊緣約7cm(強調:保證不要太靠邊,否則顯微鏡很容易不小心被摔掉到地面上,不安全也不方便使用)。 (2)對光 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物鏡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距離);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最短的物鏡)對準通光孔。(強調:轉動轉換器時是手指放在轉換器的邊緣轉動,不要用手指掰著物鏡轉動,這樣易使物鏡松動,改變焦距。而且用手直接去抓物鏡,容易弄臟物鏡,手上的汗液也會腐蝕物鏡。);轉動遮光器,調到適宜大小的光圈(光線較暗就用較大的光圈,光線較亮用較小的光圈即可)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對光就完成了。(對光完成后就不要挪動顯微鏡以及反光鏡了,否則白亮的視野會受到影響,要重新對光。) 那光線是如何進入我們的視野的呢?光線通過反光鏡的反射進入遮光器的光圈,通過通光孔進入物鏡再沿著鏡筒經過目鏡,最后進入我們的眼睛。 請同學們完成正確的對光。(學生實驗:5min) 那么要如何調節反光鏡才能使我們的視野更為明亮呢?請同學們思考。 (3)安放裝片 把寫有“e”字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玻片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大家要把玻片上的“e”字正對通光孔的正中間。 (4)觀察 從側面注視物鏡,雙手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約2毫米處停止。 為什么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為了防止壓碎裝片和損傷鏡頭。) 左眼注視目鏡,同時逆時針方向慢慢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到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強調:觀察時,兩眼要同時睜開,邊觀察邊記錄,如果是畫圖,這樣會使圖像真實性更高。所以要兩眼睜開觀察。調粗準焦螺旋時要有耐心,慢慢地調,否則可能會錯過物像。 大家待會要把觀察到的物像記錄在學案上。 注意事項:ppt上的內容 強調:①不能用手或布直接去擦物鏡和目鏡,要用專用的擦鏡紙,擦的時候要往同一個方向擦。 ②對光成功后不能再移動顯微鏡及反光鏡了;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光線足夠時用平面鏡。 顯微鏡使用結束后,應該怎么做呢?(整理顯微鏡和實驗室。) (5)整理和存放 首先上升鏡筒,取出玻片,檢查是否完好。 接著顯微鏡復位: ①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干凈。(如需擦拭目鏡和物鏡,請用擦鏡紙。) ②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并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 ③反光鏡豎直放置,以防反射光線進入物鏡或者灰塵落在反光鏡上。 ④最后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里,送回原處。 三、學生實驗,同時思考屏幕上的兩道思考題。 (板書:1、取鏡安放 2、對光 3、觀察 4、整理收回) 四、總結 1、大家觀察到的物像是怎樣的呢?哪位同學上來把你載玻片上的圖像和你觀察到的物像寫一下? 2、所以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顛倒,左右相反。同學們可以把你記錄下來的物像倒過來看,看是不是跟載玻片上的圖像一樣。 3、大家看黑板,這是兩個同樣大小的視野。假如左邊看到的細胞較小,但是數目較多;右邊看到的細胞較大,但就只看到2、3個,那這兩個哪個放大倍數更大? 4、副板書: 5、剛剛做實驗時,有沒有同學把其他的東西像不透明的紙片、頭發等放在顯微鏡下看呢?可以看到什么東西嗎?(不能) 這是因為顯微鏡只能觀察光能穿過的透明物體,也就是說我們觀察的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的。 6、哪個同學來幫老師總結一下整個實驗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們最后用一個口訣來鞏固一下顯微鏡的操作。 Ⅲ 鞏固知識 講練習題。 閱讀:“開眼界”(有時間) Ⅳ 布置作業 鞏固本節課的內容 板書: 第一節 練習使用顯微鏡 一、顯微鏡的構造 二、顯微鏡的使用 1、取鏡安放 2、對光 3、安放裝片 4、觀察 5、整理存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