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材分析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綠色植物的三大重要作用之一,它與光合作用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本節內容包括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應用兩部分。對植物呼吸作用知識框架的建構,主要是通過對“觀察植物的呼吸作用”實驗現象的分析而獲得。初一學生正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并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的關鍵時期,現實生活中,學生對呼吸作用的一些現象已有不少感性認識,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生產、生活的實際,引導學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義,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教學目標 1、描述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舉例說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猜想、觀察、推理、分析、綜合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4、在實驗中,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認同科學研究的求實、嚴謹,培養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5、通過比較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使學生樹立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6、積極參與調查,初步形成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難點 1、“觀察種子的呼吸現象”的實驗分析。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主要內容有:危險的地窖;興趣小組準備“種子呼吸消耗氧”的實錄;驗證種子呼吸消耗有機物的錄像;根、莖、花、果實進行呼吸的動畫;細胞分裂、生長,有機物運輸的動畫。農民松土、排澇、晾曬糧食、低溫貯存水果和蔬菜的錄像。 學生:調查呼吸作用原理在當地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一、情境導入 播放危險的地窖的視頻。請同學說 出自己的感受。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認識到植物呼吸釋放出的二氧化碳是使人頭暈的原因,并板書出呼吸作用的公式。 教師繼續啟發,如果在居室里放置過多的花卉是否有益于人體的 健康呢?這與植物的呼吸作用息息相關,從而順利地引入新課題。 二、 實驗探究 1、實驗一:種子呼吸消耗氧 (1)放映多媒體課件,介紹該實驗準備情況。這樣不僅提高可信度,還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強調指出:甲瓶裝有煮熟的黃豆種子,乙瓶裝有等量的萌發的黃豆種子,并分別用醒目的紅、藍標簽注明。 (2)請2位同學上臺將蠟燭點燃,教師提問:為什么蠟燭會燃燒呢?學生很自然地想到空氣中的氧有助燃的作用。從而輕松地突破分析此實驗的難點。 (3)請同學將燃燒的蠟燭分別放入甲、乙兩瓶內。教師提醒學生觀察現象并思考產生此現象的原因。同學們饒有興趣地觀察,并能準確地說出實驗現象:放入甲瓶中的蠟燭能繼續燃燒,而放入乙瓶中的蠟燭立刻熄滅。 (4)教師引導:乙瓶中的蠟燭立刻熄滅,可見乙瓶中缺少氧氣。得出結論:種子呼吸消耗氧。 2、實驗二:種子呼吸產生二氧化碳 為了更好地設計本實驗,突破學生由于化學知識匱乏而難以理解的特點。教師增加了一個小實驗,以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 (1)完成小魔術:請同學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吹氣,觀察現象并敘述。教師在課件中打出: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是二氧化碳的特性。從而證明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以此作為知識鋪墊。 (2)種子呼吸能否產生二氧化碳呢?教師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設計實驗。 ①學生的設計除教材的設計方法外主要有: A、將澄清的石灰水直接注入萌發的種子中,觀察其變化。 B、將澄清的石灰水倒入廣口瓶中,然后用紗布包住萌發的種子,懸掛于廣口瓶內,觀察石灰水的變化。 C、將萌發的種子裝入塑料袋,密封。過一段時間,將氣體導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觀察石灰水的變化。 教師要注意引導:確定上述實驗設計的可行性和科學性以及設計實驗方案時,一定要設立對照實驗。即:對煮熟的種子也要完成同樣的實驗操作,以增加實驗的說服力。 ②小組同學合作,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用具,依照課本上的操作或D方法完成該實驗,體驗動手、動腦的快樂。 ③教師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生進行評價,培養合作能力。同時總結出:種子呼吸能產生二氧化碳。 3、實驗三:種子呼吸釋放熱量 (1)請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介紹該實驗開始時的溫度計示數。 (2)請同學用正確的方法讀出現在的溫度計示數。引導學生思考產生此現象的原因,總結出種子呼吸釋放出熱量。教師同時指出,熱量是能量的一種。除此以外,種子呼吸還能產生水。 4、多媒體展示小實驗:驗證種子呼吸消耗有機物。 (1)稱取等量的兩份同種植物的種子,在黑暗條件下,一份提 供適宜種子萌發的條件,另一份保持干燥不萌發。 (2)一段時間后,將兩份種子(其中一份已經萌發成幼苗)干 燥,分別稱其重量。哪一份的重量輕了呢? (3)得出結論:呼吸消耗了種子中的有機物。 在進行以上實驗分析時,每得到一個結論,教師都要進行板書。此時總結出呼吸作用的公式。 請同學根據課本和公式,描述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5、由特殊到一般:植物體的活細胞都能進行呼吸作用。 猜一猜:實驗前一天,請同學將等量的新鮮和煮熟的青菜葉分別裝入兩只相同的不漏氣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軟管扎緊袋口,并將軟管夾緊。課上將兩塑料袋中的氣體導入澄清的石灰水,請同學根據實驗現象,猜測哪一袋中裝的是新鮮菜葉。教師最后打開袋子,揭開謎底。同時指出,葉也能呼吸產生二氧化碳。 植物的其它器官也能進行呼吸作用嗎?帶著這個問題走進老師制作的根、莖、花、果實進行呼吸作用的動畫。 學生得出: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都能進行呼吸作用。教師引導:組成這些器官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什么?煮熟的種子、菜葉為什么不能進行呼吸作用?總結出: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細胞中進行。教師同時強調:呼吸作用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有光、無光都能進行)。隨著問題的深入,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而全面。 6、呼吸作用釋放出的能量有什么意義呢?展示多媒體課件。強調植物通過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除一部分轉變成熱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如:植物對礦質營養的吸收、有機物的合成與運輸、細胞的分裂與生長等。 三、聯系實際、遷移深化 研究呼吸作用,就是為了利用它、調控它。通過聯系實際,使學生經歷一個再認識的深化過程,由知識過渡到能力。 1、 回顧 有人在居室中放置過多的花卉,好不好? 2、身邊的科學 播放農民松土、排澇、晾曬糧食、低溫貯存水果和蔬菜的錄像。請同學說出這樣做的依據是什么? 3、聽故事,長知識 冬天,農民伯伯常常將收獲的大白菜貯存在地窖中。在一個偏遠 的小山村,有人一打開地窖就進去取白菜,走到半路,蠟燭突然滅了。于是,高喊“有鬼”,嚇得迅速跑出了地窖。真的有鬼嗎?這鬼是誰?你準備怎么辦? 4、大顯身手 通過比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請同學上臺,利用多媒體 完成下表,使學生清晰地構建起完整的知識結構。 區別 聯系 場所 原料 條件 產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5、大家談 請同學將課前調查的呼吸作用原理在當地農業生產中應用的例子,介紹給大家。培養學生查閱資料、搜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歸納總結 這是思維活動最活躍的環節。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 和內在感受,有著不同與他人的觀察、思考方式。通過組織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互相交流、補充,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對本節的知識體系進行概括。 教學反思 1、配制好石灰水溶液,是做好“種子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實驗的關鍵之一。 首先:石灰水的濃度要適中。濃度過低,實驗效果不明顯;濃度過高,在空氣中暴露很短的時間,就會在石灰水的表面形成一層膜,影響觀察效果。 其次:配制好的石灰水溶液要密封保存。最好現用現配。 2、準備“種子呼吸消耗氧”實驗時,放入保溫杯中的兩種黃豆的量要相同,且要適量,是成功做好此實驗的關鍵。量過少,實驗需要的時間較長;量過多,黃豆與杯口沒有足夠的空間,蠟燭燃燒的時間差別不明顯。 3、小組討論,一定要確保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以達到有效的合作學習,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