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學生學習了“各種環境中的動物”和“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兩章知識的基礎上安排的,并且學生在初一時已學習了生態系統的概念、組成、食物鏈、食物網及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等知識,這些知識為學生學習本節知識奠定了基礎。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為第六單元中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打下基礎,同時學生會進一步理解自然界中各種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的,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教學目標 1.通過有關資料,圖片等的分析,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 2.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培養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情感。 3.能辯證的認識動物與人類的利害關系。 重點 1.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2.生態平衡的概念。 難點 1.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培養學生愛護動物的情感。 2.對生態平衡示意圖的理解。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探究課本中的圖文資料,以及對所關注問題的討論等方法認識動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認識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認識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指導學生閱讀有關資料,寫出食物鏈,分析生物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 2.合作學習: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分組討論,溝通交流,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簡介美國科普作家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 設計意圖:百花盛開,蜂飛蝶舞,蛙唱鳥鳴,這是學生熟悉的景象,在《寂靜的春天》一書中,這些美妙的景象可能將不復存在,人類可能將面臨一個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的寂靜的世界。給學生心靈以震撼,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為學習本節知識作了良好的心理鋪墊。 二、復習 生態系統的概念、組成、食物鏈和食物網等知識。 設計意圖:本節知識同七年級學過的生態系統知識有密切聯系,通過相關知識的復習,為本節課的學習作一定的知識鋪墊。 三、資料分析,歸納“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1.讓學生閱讀、分析課文提供的三則資料,寫出相關食物鏈,分組討論:(1)你認為人類能否隨意滅殺某種動物?為什么?(2)你認為在自然生態系統中,各種動物的數量能不能無限增長?為什么?(3)你從上述資料中得到哪些啟示?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認識人類盲目活動對動物生存與發展產生影響的客觀事實,引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中某種生物種群數量的消長對其生活環境的影響,理解生物之間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理解維系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平衡發展的基本原理,學會從維護人和生物圈持續發展的觀點,來認識動物對人類的利與害。 2.各小組匯報分析討論結果 資料: 食物鏈: ① 剿滅麻雀→保護麻雀 ② 獵捕狼→加速草場退化 ③ 重慶蝗災→急需蛇、麻雀、青蛙 農作物→農作害蟲→麻雀; 草→野兔→狼 農作物→蝗蟲 農作物→鼠→蛇 3.引導學生分析: 在草原生態系統中有:草→野兔→狼組成的食物鏈 ①大規模獵捕狼,會產生什么后果?——野兔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爭食牧草,加速草場退化。 ②在自然狀況下,野兔和狼的數量會如何變化?——在自然界中,野兔數量增多后,狼食物豐富,數量也會增多;狼數量一增多,野兔數量也就減少了。 ③野兔和狼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 4.歸納生態平衡的概念——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5.觀察課本圖V--20生態平衡示意圖,理解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 6.歸納: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四、觀察圖解,歸納“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1.分析食物鏈:水稻→蝗蟲→青蛙,青蛙是如何獲得有機物和能量的? 2.觀察圖解: 3.歸納: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設計意圖:關于動物促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是從生理功能上來概括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內容比較抽象,引導學生回憶有關生態系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識,促進學生由已知到新知。 五、觀察圖片,歸納“動物能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1.學生觀察課本圖V---21、22、23六幅圖片。 2.回憶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被子植物的一生》的相關知識,討論交流。 3.歸納:動物能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設計意圖:關于這部分知識,學生有較多的感性認識,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插圖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六、知識拓展 1.閱讀課后“科學·技術·社會”欄目《生物防治》 2.討論交流動物在自然界的其它作用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課堂的拓展、延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所學知識,滲透STS教育,讓學生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關注和參與與生物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是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反思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本節課我充分利用課本中的“資料分析”、插圖,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表達交流、獲得結論等學習活動之中,體驗探究的樂趣,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得到較好的落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映,表明了本次課的教學達到了預期目的。 當然,整個教學過程也有缺陷。本節課內容雖然不多,但學生活動多,需要老師有很好的課堂駕馭能力,時間的把握是一個關鍵。 - 4 - - 4 - - 4 - - 4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