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2017年浙江省嘉興市中考歷史與社會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2017年浙江省嘉興市中考歷史與社會試卷

資源簡介

2017年浙江省嘉興市中考歷史與社會試卷
一、選擇題
1.(2017·嘉興)下表為我國北緯 45°附近某山地東西側兩地區氣候和地形資料。完成各小題。
甲 乙
1月均溫(℃) -15.5 -19.8
7月均溫(℃) 23.5 19.6
年降水量(毫米) 446 356.5
平均海拔(米) 130-266 800-1100
(1)該山地最有可能是(  )
A.小興安嶺 B.長白山脈 C.大興安嶺 D.天山山脈
(2)甲、乙兩地區氣候特征差異表現為(  )
A.甲地比乙地降水多,夏季氣溫低
B.乙地比甲地降水少,較為干旱
C.甲地比乙地海拔低,冬季氣溫低
D.乙地比甲地受夏季風影響明顯
(3)從地形和氣候看,乙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
①草原廣闊,放牧牛羊 ②開辟梯田,種植小麥
③封山育林,森林旅游 ④商品基地,擴種水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17·嘉興)(2017·嘉興)從地形和氣候看,乙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
①草原廣闊,放牧牛羊 ②開辟梯田,種植小麥
③封山育林,森林旅游 ④商品基地,擴種水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7·嘉興)下圖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我國某省自然環境資料圖。完成 各小題。
(1)該省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
A.冬季均溫皆低于 0℃ B.降水東北向西南遞減
C.地勢西北向東南傾斜 D.地處三大高原交界處
(2)該省發展經濟可利用的當地資源是
A.黃河中游段的豐富水能 B.昆侖山區中的冰雪融水
C.西北部充足的太陽光照 D.東北部茂密的原始森林
4.(2017·嘉興)文藝復興時期,巨人輩出、成就斐然、影響深遠。屬于這一時期的成就有(  )
A.杰斐遜《獨立宣言》 B.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
C.伏爾泰《中國孤兒》 D.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5.(2017·嘉興)15世紀末,西歐航海家開始探索連通世界的新航路。新航路的開辟(  )
①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②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
③使美洲物種傳播到世界 ④讓地中海成為世界商業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6.(2017·嘉興)北美獨立戰爭與中國辛亥革命都是重大歷史事件,兩者都(  )
A.推翻了國內的封建統治 B.實現了國家主權獨立
C.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 D.傳播了民主自由思想
7.(2017·嘉興)下圖是某著作的局部,它反映了(  )
A.西方宗教在中國的傳播 B.中國文化對西方的影響
C.歐洲出現東學西漸現象 D.明末出現西學東漸現象
8.(2017·嘉興)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說:“務去濫調套語、不講對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語”。由此可知,新文化運動(  )
A.反對儒家學說 B.主張白話寫作
C.宣傳民主科學 D.提倡平等自由
9.(2017·嘉興)“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關系”。這就是指(  )
A.一邊倒 B.另起爐灶 C.求同存異 D.和平共處
10.(2017·嘉興)蒸汽機的改良解決了棉紡織業動力不恒定的問題,后來又引發了其他工業部門的技術變革。能佐證這一觀點的史實為(  )
A.蒸汽機的改良促使工人階級的產生
B.棉紡織業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C.人們開始使用內燃機作為交通動力
D.機器制造業引發了冶鐵技術的革新
11.(2017·嘉興)嘉興有處老建筑——三塔。它位于京杭古運河畔,始建于貞觀年間,1971年被夷為平 地,1999 年在原址按原貌重建。三塔可能見證了( )
①隋朝大運河的開鑿 ②唐玄宗開元盛世的開創
③“一五”計劃的實施 ④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選擇題
12.(2017·嘉興)在實踐中前行,在反思中創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為了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會后,毛澤東等人發動群眾,進行了武裝暴動。在遭受較大損失后,毛澤東指著地圖說,“我們要到這眉毛畫得最濃的地方去當山大王”。
——摘編自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等
材料二: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建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
材料三:1928 年起,毛澤東先后寫下了許多著作,其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書本上并沒 有講到中國湖南、湖北,它講的只是基本原理”,“共產黨的任務……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國革命新道路的理論。
——摘編自石崇科《毛澤東選集》(第二版)等
(1)指出材料一中緊急會議上確定的方針,并說明武裝暴動受挫后毛澤東所作出的戰略轉變。
(2)根據材料二分析井岡山根據地為了堅持革命道路而開展糧食生產的自然和人文環境。
(3)綜合三則材料,分析這條新道路是如何開辟的?并指出開辟的目的。
三、非選擇題Ⅱ(選考題)
13.(2017·嘉興)歐洲 S國景色優美,經濟發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冬季是滑雪旅游熱季。說出該國主要滑雪場的分布特點,并從地形角度分析冬季 多降雪的原因。(提示:降雪需“氣溫低于 0℃,有充足水汽”條件)
(2)依據材料概述該國進一步發展鐘表制造業的有利條件。
(3)根據材料指出該國在經濟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14.(2017·嘉興)政治制度的創新是歷史演進的一種常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統治者把“帝”這個頭銜作為自己的專屬稱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 有九卿,“天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轄若干縣,縣按大小設 縣令或縣長。
——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等
材料二: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陸續滅了六國,采用法家為主、兼蓄并用 其他學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的格局。
——摘編自韋政通《中國思想史》等
材料三:秦朝作為中華帝國的開端,確立君、臣、民三層一元的政治結構,君主與官 僚構成統治階級。他們對千萬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點。秦漢政治體制規 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總結前代制度的基礎上、適應新的 時代特點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簡化為一省制,明制遠追唐宋承元制......
——摘編自吳宗國《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統治者在政治體制上的創新舉措。
(2)概括材料二中秦統治者創新制度所具有的歷史條件。
(3)依據材料三,分析秦統治者所創制度的影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B
(3)C
【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各地形單位自然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是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位于我國400mm等降水線上,以西降水量低于400mm,以東高于400mm,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
(2)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大興安嶺以東為我國北方地區,乙大興安嶺以西為我國西北地區。甲地北方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所以A不符合題意;乙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年降水量低于400mm,低于甲地北方地區,所以B正確;甲地為我國的東北平原,乙為內蒙古高原,所以C不符合題意;乙地位于我國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位于非季風區,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
(3)本題考查的是內蒙古高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乙地區為我國的內蒙古高原,草原面積廣闊,適于放牧牛羊;臨近大興安嶺,要封山育林,適于發展旅游,所以①③符合題意。內蒙古高原位于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不適于開辟梯田,種植小麥,更不適于擴種水稻,所以②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
【點評】(1)、(2)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400mm等降水線和我國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自然環境的識記。(3)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內蒙古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
2.【答案】C
【知識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內蒙古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內蒙古高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乙地區為我國的內蒙古高原,草原面積廣闊,適于放牧牛羊;臨近大興安嶺,要封山育林,適于發展旅游,所以①③符合題意。內蒙古高原位于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不適于開辟梯田,種植小麥,更不適于擴種水稻,所以②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內蒙古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
3.【答案】(1)D
(2)C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母親河———長江黃河;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甘肅省自然環境的有關知識。分析圖文可知,該省為甘肅省,冬季部分地區冬季均溫為0℃,所以A錯誤;降水自東南向西北遞減,所以B錯誤;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所以C錯誤;甘肅省地處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三大高原交界處,所以D正確。故選擇D。
(2)本題考查的是甘肅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甘肅省位于黃河的上游,所以A錯誤;該省利用的是祁連山脈的冰雪融水,所以B錯誤;該省位于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光照充足,植被稀疏,所以C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甘肅省自然環境特征的識記。
4.【答案】B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杰裴遜《獨立宣言》、伏爾泰《中國孤兒》都是啟蒙運動時期的成果,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是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的代表作,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科學革命時期的代表作。故選擇B。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藝復興運動的識記。
5.【答案】A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貿易重心轉向大西洋沿岸國家,所以④。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影響的理解。
6.【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美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北美獨立戰爭和中國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美獨立戰爭推翻的是英國的殖民統治,所以A不符合題意;辛亥革命后,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沒有實現國家主權的獨立,所以B錯誤;北美獨立戰爭與中國辛亥革命都確立了民主共和制,所以C不符合題意;北美獨立戰爭與中國辛亥革命都傳播了民主自由思想,所以D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北美獨立戰爭與中國辛亥革命的了解。
7.【答案】D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西學東漸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這幅圖文是《幾何原本》的局部內容,是明末出現西學東漸的一個代表成果。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西學東漸的了解。
8.【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胡適在新文化運動提出《文學改良芻議》,主張白話寫作,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了解。
9.【答案】B
【知識點】新中國初期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上半年,毛澤東根據中國的歷史和現實以及當時的國際環境,提出了三條外交方針,即:“另起爐灶”,即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建立的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關系'“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即要首先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取締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然后再考慮同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一邊倒”,即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國家一邊,聯合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中國外交政策的識記。
10.【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蒸汽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蒸汽機的改良促使生產力得到巨大的發展,工人階級的力量因此發展壯大,所以A錯誤;棉紡織業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但與其他工業部門的技術變革無關,所以B不符合題意;人們開始使用內燃機作為交通動力發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與蒸汽機引發的影響無關,所以C不符合題意;蒸汽機改良解決了動力問題,促進了機器制造業的發展,引發了冶鐵技術的變革,所以D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11.【答案】C
【知識點】隋的興亡;開元盛世;一五計劃;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重大史實年表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隋朝大運河開鑿于隋朝,早于唐朝貞觀年間,所以①不符合題意;十一屆三中全會于1978年召開,而三塔在1971年被夷為平 地,1999 年才在原址按原貌重建,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重大史實年表的識記。
12.【答案】(1)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放棄攻打城市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
(2)①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河流眾多,水源充足;多山地,但河谷和周邊平原 地區地勢平坦。②政策支持,農民分到田地,生產和革命熱情高漲,勞動力短缺得到緩解。
(3)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不斷實踐中開辟了革命新道路。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人民解放。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工農武裝割據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七十年前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是指八七會議。八七會議會議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論斷。1927年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后,因敵人力量過強,起義軍損失較大,毛澤東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決定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
(2)本題考查的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井岡山根據地為了堅持革命道路而開展糧食生產的自然環境: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河流眾多,水源充足;多山地,但河谷和周邊平原 地區地勢平坦;井岡山根據地為了堅持革命道路而開展糧食生產的人文環境:政策支持,農民分到田地,生產和革命熱情高漲,勞動力短缺得到緩解。
(3)本題考查的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條新道路是指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它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不斷實踐中開辟的革命新道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開辟的目的在于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人民解放。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3.【答案】(1)集中分布在中南部(或南部),西北部地區有少量分布。 多山區地形,海拔高, 氣溫低;山區阻擋冬季盛行西風帶來的水汽,多降雪。
(2)歷史悠久,基礎好;市場廣闊;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高;交通運輸體系完 善且發達。
(3)面積狹小、礦產資源匱乏與人口不斷增長之間的矛盾。
【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該國主要滑雪場集中分布在中南部(或南部),西北部地區有少量分布,主要原因在于多山區地形,海拔高, 氣溫低;山區阻擋冬季盛行西風帶來的水汽,多降雪。
(2)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該國進一步發展鐘表制造業的有利條件有:歷史悠久,基礎好;市場廣闊;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高;交通運輸體系完 善且發達。
(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該國面積狹小、礦產資源匱乏,但同時人口不斷增長,即該國在經濟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為面積狹小、礦產資源匱乏與人口不斷增長之間的矛盾。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分分析理解能力。
14.【答案】(1)首創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
(2)國家統一;百家爭鳴提供了多種治國學說。
(3)對秦朝:鞏固中央政權。
對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礎上不斷完 善、創新的;權力的統一與集中成為后世王朝的總體趨勢。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秦朝政治制度創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統治者在政治體制上的創新舉措有:首創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
(2)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秦朝統治者創新制度的歷史條件是秦陸續滅了六國,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同時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為其提供了多種治國學說。
(3)本題考查的是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建立了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對秦朝而言,鞏固了秦朝的中央政權;對后世來說,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礎上不斷完 善、創新的;權力的統一與集中成為后世王朝的總體趨勢。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秦朝中央集權的官僚制的理解。
1 / 12017年浙江省嘉興市中考歷史與社會試卷
一、選擇題
1.(2017·嘉興)下表為我國北緯 45°附近某山地東西側兩地區氣候和地形資料。完成各小題。
甲 乙
1月均溫(℃) -15.5 -19.8
7月均溫(℃) 23.5 19.6
年降水量(毫米) 446 356.5
平均海拔(米) 130-266 800-1100
(1)該山地最有可能是(  )
A.小興安嶺 B.長白山脈 C.大興安嶺 D.天山山脈
(2)甲、乙兩地區氣候特征差異表現為(  )
A.甲地比乙地降水多,夏季氣溫低
B.乙地比甲地降水少,較為干旱
C.甲地比乙地海拔低,冬季氣溫低
D.乙地比甲地受夏季風影響明顯
(3)從地形和氣候看,乙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
①草原廣闊,放牧牛羊 ②開辟梯田,種植小麥
③封山育林,森林旅游 ④商品基地,擴種水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C
(2)B
(3)C
【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各地形單位自然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是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位于我國400mm等降水線上,以西降水量低于400mm,以東高于400mm,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
(2)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大興安嶺以東為我國北方地區,乙大興安嶺以西為我國西北地區。甲地北方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所以A不符合題意;乙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年降水量低于400mm,低于甲地北方地區,所以B正確;甲地為我國的東北平原,乙為內蒙古高原,所以C不符合題意;乙地位于我國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位于非季風區,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
(3)本題考查的是內蒙古高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乙地區為我國的內蒙古高原,草原面積廣闊,適于放牧牛羊;臨近大興安嶺,要封山育林,適于發展旅游,所以①③符合題意。內蒙古高原位于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不適于開辟梯田,種植小麥,更不適于擴種水稻,所以②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
【點評】(1)、(2)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400mm等降水線和我國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自然環境的識記。(3)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內蒙古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
2.(2017·嘉興)(2017·嘉興)從地形和氣候看,乙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
①草原廣闊,放牧牛羊 ②開辟梯田,種植小麥
③封山育林,森林旅游 ④商品基地,擴種水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識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內蒙古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內蒙古高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乙地區為我國的內蒙古高原,草原面積廣闊,適于放牧牛羊;臨近大興安嶺,要封山育林,適于發展旅游,所以①③符合題意。內蒙古高原位于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不適于開辟梯田,種植小麥,更不適于擴種水稻,所以②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內蒙古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
3.(2017·嘉興)下圖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我國某省自然環境資料圖。完成 各小題。
(1)該省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
A.冬季均溫皆低于 0℃ B.降水東北向西南遞減
C.地勢西北向東南傾斜 D.地處三大高原交界處
(2)該省發展經濟可利用的當地資源是
A.黃河中游段的豐富水能 B.昆侖山區中的冰雪融水
C.西北部充足的太陽光照 D.東北部茂密的原始森林
【答案】(1)D
(2)C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母親河———長江黃河;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甘肅省自然環境的有關知識。分析圖文可知,該省為甘肅省,冬季部分地區冬季均溫為0℃,所以A錯誤;降水自東南向西北遞減,所以B錯誤;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所以C錯誤;甘肅省地處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三大高原交界處,所以D正確。故選擇D。
(2)本題考查的是甘肅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甘肅省位于黃河的上游,所以A錯誤;該省利用的是祁連山脈的冰雪融水,所以B錯誤;該省位于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光照充足,植被稀疏,所以C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甘肅省自然環境特征的識記。
4.(2017·嘉興)文藝復興時期,巨人輩出、成就斐然、影響深遠。屬于這一時期的成就有(  )
A.杰斐遜《獨立宣言》 B.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
C.伏爾泰《中國孤兒》 D.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答案】B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杰裴遜《獨立宣言》、伏爾泰《中國孤兒》都是啟蒙運動時期的成果,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是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的代表作,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科學革命時期的代表作。故選擇B。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藝復興運動的識記。
5.(2017·嘉興)15世紀末,西歐航海家開始探索連通世界的新航路。新航路的開辟(  )
①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②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
③使美洲物種傳播到世界 ④讓地中海成為世界商業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答案】A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貿易重心轉向大西洋沿岸國家,所以④。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影響的理解。
6.(2017·嘉興)北美獨立戰爭與中國辛亥革命都是重大歷史事件,兩者都(  )
A.推翻了國內的封建統治 B.實現了國家主權獨立
C.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 D.傳播了民主自由思想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美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北美獨立戰爭和中國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美獨立戰爭推翻的是英國的殖民統治,所以A不符合題意;辛亥革命后,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沒有實現國家主權的獨立,所以B錯誤;北美獨立戰爭與中國辛亥革命都確立了民主共和制,所以C不符合題意;北美獨立戰爭與中國辛亥革命都傳播了民主自由思想,所以D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北美獨立戰爭與中國辛亥革命的了解。
7.(2017·嘉興)下圖是某著作的局部,它反映了(  )
A.西方宗教在中國的傳播 B.中國文化對西方的影響
C.歐洲出現東學西漸現象 D.明末出現西學東漸現象
【答案】D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西學東漸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這幅圖文是《幾何原本》的局部內容,是明末出現西學東漸的一個代表成果。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西學東漸的了解。
8.(2017·嘉興)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說:“務去濫調套語、不講對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語”。由此可知,新文化運動(  )
A.反對儒家學說 B.主張白話寫作
C.宣傳民主科學 D.提倡平等自由
【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胡適在新文化運動提出《文學改良芻議》,主張白話寫作,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了解。
9.(2017·嘉興)“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關系”。這就是指(  )
A.一邊倒 B.另起爐灶 C.求同存異 D.和平共處
【答案】B
【知識點】新中國初期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上半年,毛澤東根據中國的歷史和現實以及當時的國際環境,提出了三條外交方針,即:“另起爐灶”,即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建立的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關系'“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即要首先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取締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然后再考慮同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一邊倒”,即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國家一邊,聯合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中國外交政策的識記。
10.(2017·嘉興)蒸汽機的改良解決了棉紡織業動力不恒定的問題,后來又引發了其他工業部門的技術變革。能佐證這一觀點的史實為(  )
A.蒸汽機的改良促使工人階級的產生
B.棉紡織業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C.人們開始使用內燃機作為交通動力
D.機器制造業引發了冶鐵技術的革新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蒸汽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蒸汽機的改良促使生產力得到巨大的發展,工人階級的力量因此發展壯大,所以A錯誤;棉紡織業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但與其他工業部門的技術變革無關,所以B不符合題意;人們開始使用內燃機作為交通動力發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與蒸汽機引發的影響無關,所以C不符合題意;蒸汽機改良解決了動力問題,促進了機器制造業的發展,引發了冶鐵技術的變革,所以D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11.(2017·嘉興)嘉興有處老建筑——三塔。它位于京杭古運河畔,始建于貞觀年間,1971年被夷為平 地,1999 年在原址按原貌重建。三塔可能見證了( )
①隋朝大運河的開鑿 ②唐玄宗開元盛世的開創
③“一五”計劃的實施 ④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知識點】隋的興亡;開元盛世;一五計劃;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重大史實年表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隋朝大運河開鑿于隋朝,早于唐朝貞觀年間,所以①不符合題意;十一屆三中全會于1978年召開,而三塔在1971年被夷為平 地,1999 年才在原址按原貌重建,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重大史實年表的識記。
二、非選擇題
12.(2017·嘉興)在實踐中前行,在反思中創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為了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會后,毛澤東等人發動群眾,進行了武裝暴動。在遭受較大損失后,毛澤東指著地圖說,“我們要到這眉毛畫得最濃的地方去當山大王”。
——摘編自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等
材料二: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建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
材料三:1928 年起,毛澤東先后寫下了許多著作,其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書本上并沒 有講到中國湖南、湖北,它講的只是基本原理”,“共產黨的任務……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國革命新道路的理論。
——摘編自石崇科《毛澤東選集》(第二版)等
(1)指出材料一中緊急會議上確定的方針,并說明武裝暴動受挫后毛澤東所作出的戰略轉變。
(2)根據材料二分析井岡山根據地為了堅持革命道路而開展糧食生產的自然和人文環境。
(3)綜合三則材料,分析這條新道路是如何開辟的?并指出開辟的目的。
【答案】(1)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放棄攻打城市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
(2)①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河流眾多,水源充足;多山地,但河谷和周邊平原 地區地勢平坦。②政策支持,農民分到田地,生產和革命熱情高漲,勞動力短缺得到緩解。
(3)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不斷實踐中開辟了革命新道路。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人民解放。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工農武裝割據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七十年前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是指八七會議。八七會議會議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論斷。1927年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后,因敵人力量過強,起義軍損失較大,毛澤東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決定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
(2)本題考查的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井岡山根據地為了堅持革命道路而開展糧食生產的自然環境: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河流眾多,水源充足;多山地,但河谷和周邊平原 地區地勢平坦;井岡山根據地為了堅持革命道路而開展糧食生產的人文環境:政策支持,農民分到田地,生產和革命熱情高漲,勞動力短缺得到緩解。
(3)本題考查的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條新道路是指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它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不斷實踐中開辟的革命新道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開辟的目的在于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人民解放。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三、非選擇題Ⅱ(選考題)
13.(2017·嘉興)歐洲 S國景色優美,經濟發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冬季是滑雪旅游熱季。說出該國主要滑雪場的分布特點,并從地形角度分析冬季 多降雪的原因。(提示:降雪需“氣溫低于 0℃,有充足水汽”條件)
(2)依據材料概述該國進一步發展鐘表制造業的有利條件。
(3)根據材料指出該國在經濟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答案】(1)集中分布在中南部(或南部),西北部地區有少量分布。 多山區地形,海拔高, 氣溫低;山區阻擋冬季盛行西風帶來的水汽,多降雪。
(2)歷史悠久,基礎好;市場廣闊;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高;交通運輸體系完 善且發達。
(3)面積狹小、礦產資源匱乏與人口不斷增長之間的矛盾。
【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該國主要滑雪場集中分布在中南部(或南部),西北部地區有少量分布,主要原因在于多山區地形,海拔高, 氣溫低;山區阻擋冬季盛行西風帶來的水汽,多降雪。
(2)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該國進一步發展鐘表制造業的有利條件有:歷史悠久,基礎好;市場廣闊;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高;交通運輸體系完 善且發達。
(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該國面積狹小、礦產資源匱乏,但同時人口不斷增長,即該國在經濟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為面積狹小、礦產資源匱乏與人口不斷增長之間的矛盾。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分分析理解能力。
14.(2017·嘉興)政治制度的創新是歷史演進的一種常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統治者把“帝”這個頭銜作為自己的專屬稱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 有九卿,“天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轄若干縣,縣按大小設 縣令或縣長。
——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等
材料二: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陸續滅了六國,采用法家為主、兼蓄并用 其他學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的格局。
——摘編自韋政通《中國思想史》等
材料三:秦朝作為中華帝國的開端,確立君、臣、民三層一元的政治結構,君主與官 僚構成統治階級。他們對千萬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點。秦漢政治體制規 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總結前代制度的基礎上、適應新的 時代特點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簡化為一省制,明制遠追唐宋承元制......
——摘編自吳宗國《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統治者在政治體制上的創新舉措。
(2)概括材料二中秦統治者創新制度所具有的歷史條件。
(3)依據材料三,分析秦統治者所創制度的影響。
【答案】(1)首創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
(2)國家統一;百家爭鳴提供了多種治國學說。
(3)對秦朝:鞏固中央政權。
對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礎上不斷完 善、創新的;權力的統一與集中成為后世王朝的總體趨勢。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秦朝政治制度創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統治者在政治體制上的創新舉措有:首創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
(2)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秦朝統治者創新制度的歷史條件是秦陸續滅了六國,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同時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為其提供了多種治國學說。
(3)本題考查的是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建立了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對秦朝而言,鞏固了秦朝的中央政權;對后世來說,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礎上不斷完 善、創新的;權力的統一與集中成為后世王朝的總體趨勢。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秦朝中央集權的官僚制的理解。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平县| 尤溪县| 盈江县| 定日县| 沙田区| 手游| 巫山县| 东方市| 隆安县| 简阳市| 樟树市| 绥棱县| 惠州市| 陵川县| 分宜县| 改则县| 汾阳市| 连江县| 永德县| 昌江| 蒙阴县| 开封县| 通海县| 区。| 庆城县| 清水县| 老河口市| 文昌市| 惠东县| 富平县| 洪江市| 曲阳县| 色达县| 德兴市| 元阳县| 乐亭县| 穆棱市| 婺源县| 天门市| 京山县| 蒙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