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三中2016-2017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與社會試卷一、單選題1.(2017八下·常山月考)1636年,改國號為清的皇帝是( )A.努爾哈赤 B.皇太極C.康熙帝玄燁 D.順治帝福臨2.(2017八下·常山月考)清朝政府為鞏固和發(fā)展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采取的措施有( )①實行三省六部制 ②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推行改土歸流③設立駐藏大臣 ④平定準噶爾、大小和卓叛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2017八下·常山月考)一個富裕的商人,常年從事絲綢生意,為了多賺錢,他雇用了幾十個工人為他生產布匹。這一現(xiàn)象最早出現(xiàn)在(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4.(2017八下·常山月考)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興文字獄的根本目的都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壓制知識分子C.鞏固封建統(tǒng)治 D.統(tǒng)一思想5.(2017八下·常山月考)八股取士的命題可能來自于( )①《大學》 ②《中庸》 ③《道德經(jīng)》 ④《論語》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6.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學者是( )A.顧炎武 B.黃宗羲 C.王羲之 D.朱熹7.(2017八下·常山月考)明朝時期絲制品中“云錦”最為名貴,素有“寸錦寸金”的說法,如果要想了解當時云錦的制造工藝,可以在當時的工藝百科全書中查到,該書是( )A.《齊民要術》 B.《本草綱目》C.《天工開物》 D.《徐霞客游記》8.(2017八下·常山月考)在我國封建社會中丞相被稱為“百官之長”,丞相一職的設立和廢除分別是在( )A.秦朝 隋朝 B.秦朝 唐朝 C.秦朝 宋朝 D.秦朝 明朝9.(2017八下·常山月考)下列不屬于明清商業(yè)發(fā)展新特點的是( )A.商幫的形成 B.男耕女織的生產和生活C.工商業(yè)市鎮(zhèn)的發(fā)展 D.國際貿易的頻繁10.(2017八下·常山月考)下圖反映了我國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員上朝的禮儀,實際上代表著君臣關系的變化。其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強 B.內閣制度日漸成熟C.中央的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權力被六部分割11.(2017八下·常山月考)下列有關清朝閉關政策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閉關政策是指嚴格禁止對外貿易②閉關政策的實施有防御西方殖民勢力入侵的目的③閉關政策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④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2017八下·常山月考)明清(鴉片戰(zhàn)爭前)時期,中國在傳統(tǒng)農耕文明的軌道上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下列對這一時期歷史階段特征最恰當?shù)母爬ㄊ? )A.帝國的繁盛B.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空前鞏固與發(fā)展C.近代的曙光D.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13.(2017八下·常山月考)1793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率領使團來到中國的主要目的是( )A.為乾隆皇帝慶壽B.用炮艦打開中國大門C.傳播西方的工業(yè)文明D.開拓英國的海外市場14.(2017八下·常山月考)乾隆帝觀看英國 “皇家號”軍艦模型后,對沿海官員說:“英國的海船只能在大洋中行駛,如果海岸防守嚴密,必無計可施。”他的認識說明了( )A.對英國的海軍認識很透徹 B.清朝統(tǒng)治者盲目自大C.清朝統(tǒng)治者很有遠見 D.感謝英國送厚重壽禮15.(2017八下·常山月考)“直到1500年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柵欄,一個終點。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變而成為一座橋梁,一個啟程之地。”世界上最早率船隊通過這座“橋梁”到達美洲的是( )A.迪亞士 B.達 伽馬 C.哥倫布 D.鄭和16.(2017八下·常山月考)在歷史活動課上,同學們針對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展開討論,最后認定其實質就體現(xiàn)在“興”上。“興”的含義是指( )A.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B.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C.封建文化的重新興盛D.神學文化的復興17.(2017八下·常山月考)文藝復興運動開啟了資產階級思想解放的閘門,出現(xiàn)了許多體現(xiàn)人文主義精神的文學藝術作品。以下作品與作者搭配正確的是( )A.《哈姆雷特》──米開朗琪羅 B.《羅密歐與朱麗葉》──但丁C.《蒙娜麗莎》──達·芬奇 D.《神曲》──莎士比亞18.(2016八下·新昌期中)有人說:上帝有三個蘋果,一個誘惑了夏娃,一個砸醒了牛頓,一個被喬布斯咬了一口。被蘋果“砸醒”后,牛頓發(fā)現(xiàn)了( )A.地圓說 B.萬有引力定律C.相對論 D.生物進化論19.哥白尼的“日心說”并非科學,但他的巨大進步意義在于( )A.為近代科學奠定了基礎B.確立了新的宇宙觀C.使自然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D.使人們認識到人類是地球的主人20.(2017八下·常山月考)啟蒙運動是一場弘揚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識形態(tài),解放人們的思想的運動。與文藝復興相比,啟蒙運動在反封建斗爭方面最突出的特點是( )A.要求擺脫封建神學思想的束縛B.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C.矛頭直指封建制度D.與封建勢力妥協(xié)二、非選擇題21.(2017八下·常山月考)觀察新航路開辟航線圖,回答問題。(1)填出開辟上述航線的航海家:① ② ③ ④ (2)中國古代哪項科技發(fā)明對新航路的開辟意義重大?(3)新航路得以開辟的原因有哪些?(4)首先開辟到達東方新航路的航線是 ,最能證明地圓學說的航線是 ,錯誤地認為是到達東方,實際上是到達一塊尚未開發(fā)的新大陸的航線是 。(填圖中序號)22.(2017八下·常山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據(jù)意大利媒體2011年5月14日報道,考古學家在佛羅倫薩市中心的圣烏蘇拉修道院遺址發(fā)現(xiàn)了兩個墓穴,并判定其中一個墓穴中一定有名畫《蒙娜麗莎》的原型人物麗莎·蓋拉爾迪尼的遺骸。——摘編自2011年5月20日《中國日報》網(wǎng)站材料二 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都是平等的,當他們發(fā)揮各種運動機能的時候,以及運用他們的理智的時候,他們是平等的。——伏爾泰(1)以麗莎·蓋拉爾迪尼為原型創(chuàng)作《蒙娜麗莎》這幅名畫的畫家是誰?請列舉出他的另外一幅代表作。(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伏爾泰思想主張的核心內容。(3)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這兩件大事分別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其共同性質是什么?23.(2017八下·常山月考)施復夫婦二人是蘇州盛澤鎮(zhèn)上的小戶人家,養(yǎng)有一子,擁有一臺織機,還養(yǎng)了幾筐蠶,自己繅絲、織綢,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不到十年,他們就添置了三四十臺織機,成了大機戶,雇人織綢,他們采用計時或計件方式向機工付酬。他們織出的綢緞是市場上的搶手貨,人們爭相購買。──馮夢龍《醒世恒言》(1)施復夫婦的絲織生產方式發(fā)生了哪些變化?(2)從這則故事中,你能推斷出哪些結論?24.(2017八下·常山月考)閱讀下面材料:19世紀前期馬克斯曾預言:“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xiàn)狀,人為隔絕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1)材料中的“帝國”指我國哪一朝代?(2)根據(jù)所學內容,請列舉出3項天朝帝國幻想自欺,逐步走向衰亡的表現(xiàn)。25.(2017八下·常山月考)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唐朝時,通商國家發(fā)展到70多個。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不許官吏加重他們的稅收,允許他們在中國居住、任官和通婚。大批外商從陸路、海陸來到長安、洛陽、廣州和揚州等城市。 材料二 清政府規(guī)定:外國商船只準在廣州一口通商貿易,一切貿易的事務皆有清政府特許的“廣東十三行”辦理;外國商人在廣州不得隨意出入,必須住在十三行的商館內;禁止外商攜帶武器和家眷,每月只許他們在廣州游玩3天,不準在廣州過冬和乘坐轎子。(1)唐朝與清朝采取的對外政策有什么不同?(2)以上兩種政策導致的結果各是什么?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26.(2017八下·常山月考)將下列對應的知識用直線連接起來。27.(2017八下·常山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哥倫布說:“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了黃金,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材料二 圖一:位于西班牙的哥倫布紀念碑,上有“光榮屬于哥倫布”“向哥倫布致敬”兩行大字。圖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示威,要求將“哥倫布日”改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們把哥倫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評價哥倫布。(1)依據(jù)相關知識回答,在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中,哥倫布作出了什么貢獻?材料一表明,哥倫布航海的動機是什么?(2)材料二表明,在如何評價哥倫布的問題上歐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觀點。試依據(jù)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談談導致觀點不同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明清帝國的興替考點的掌握。根據(jù)八下《歷史與社會》書本第4頁,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今沈陽)稱帝,該國號為清。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點評】要求學生掌握清的建立。2.【答案】B【知識點】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清朝鞏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①是隋唐時期采取的措施,可以排除。 ②③④是清朝加強對西南、西藏和新疆地區(qū)管理的措施,故正確答案是B。【點評】知道清朝鞏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3.【答案】C【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朝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相關知識。從題干看出這種現(xiàn)象是一種“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方式,有雇傭和被雇傭的生產關系存在,而這樣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生產,已經(jīng)帶有資本主義萌芽的特點。它最早出現(xiàn)在明朝中后期的蘇州、松江等地。因此答案是C。【點評】知道明朝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相關知識。4.【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古代帝王在思想上加強控制的根本目的。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興文字獄都是為了防止人民的反抗,壓制人們的思想,統(tǒng)一思想,故ABD都是目的,但是根本目的卻是加強思想控制以達到鞏固封建統(tǒng)治的目的。故答案選擇C。【點評】知道古代帝王在思想上加強控制的根本目的。5.【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的命題來源。考試是在“四書五經(jīng)”范圍內命題的。“四書”是儒家經(jīng)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五經(jīng)”是《詩》、《書》、《禮》、《易》、《春秋》的合稱。《道德經(jīng)》又名《老子》,在范圍內沒有,故排除③,選擇A。【點評】知道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的命題來源。6.【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時期思想文化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黃宗羲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他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批判君主專制。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黃宗羲思想的識記。7.【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時期古典科技巨著的相關知識。《齊民要術》為農書,故A不選;《本草綱目》是藥物學巨著,故B不選;《徐霞客游記》是中國地理名著,故D不選;而云錦的制造屬于手工業(yè)生產技術,《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業(yè)與手工業(yè)生產技術,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故選答案 C【點評】知道明清文化的表現(xiàn)。8.【答案】D【知識點】秦始皇開創(chuàng)大一統(tǒng);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秦朝時期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作為三公之一,在秦朝設立;明朝,朱元璋為了加強其統(tǒng)治和控制,廢除了丞相制度。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發(fā)展的識記。9.【答案】B【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時期商業(yè)發(fā)展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商品經(jīng)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還出現(xiàn)數(shù)十座較大的商業(yè)城市。許多富人攜帶重金,積極從事商貿活動,推動了商業(yè)的發(fā)展。明清時期的商人以山西的晉商和皖南的徽商最為著名,他們資本雄厚,形成商幫。閉關政策的限制并未能完全阻止對外貿易的發(fā)展。紡織品、瓷器和茶葉等物資大量出口,對西方形成巨大順差,世界市場上有一半白銀流入中國。古代農村男耕女織的生活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yè)生產的基本模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清時期商業(yè)發(fā)展的識記。10.【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君主專制強化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從兩漢,及至隋唐,到宋元、明清,我國古代不同時期封建王朝官員上朝禮儀由坐到跪的變化,說明了君權的不斷加強。到了明清時期,君主權利更加強化,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由皇帝選親信大臣組成。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筆記錄。因此,封建王朝上朝跪拜,實際上是君權極度強化的一種表現(xiàn),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君主專制不斷強化的理解。11.【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閉關鎖國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并沒有完全禁止對外貿易,所以①錯誤。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閉關鎖國政策的理解。12.【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農耕文明的繁盛考點的理解。明清兩朝鼎盛時期,中國的農耕文明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綜合國力在世界范圍內仍大體保持領先地位。然而,這一時期,歐美主要國家相繼進入近代工業(yè)文明軌道。資本主義的迅猛發(fā)展將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巨潮之中,西方列強紛紛越洋搶灘,建立殖民統(tǒng)治。明清農耕文明的繁盛已無法和西方工業(yè)文明抗衡。此時的中國皇權高度膨脹,閉關鎖國,鉗制思想發(fā)展,遏制近代化因素成長和阻礙社會變革,一味守護農耕藩籬的清帝國與西方列強的力量對比發(fā)生逆轉,至近代前夜的清中期開始陷入深刻的危機。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理解明清時期我國的歷史特征。13.【答案】D【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此題考查馬戛爾尼來華的真正目的。A說的是表象,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還未發(fā)生,也排除;從馬戛爾尼使團來華是提出的開放通商口岸、割讓島嶼、改善貿易關系等要求來看,C也排除。正確答案是D。【點評】知道馬戛爾尼來華的真正目的。14.【答案】B【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清朝盛世危機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分析材料“英國的海船只能在大洋中行駛,如果海岸防守嚴密,必無計可施”可知,清朝統(tǒng)治者盲目自大,沒有遠見,沒有正確認識到英國人的軍事力量,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清朝盛世危機的了解。15.【答案】C【知識點】新航路開辟;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迪亞士到達的是好望角;達 伽馬 到達的是印度;哥倫布到達的是美洲;鄭和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故符合題意的是C。【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16.【答案】B【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人的發(fā)現(xiàn)考點的理解。當時的一些文學藝術家潛心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化,通過創(chuàng)作,宣傳人文主義,這就是文藝復興運動。而人文主義強調人的尊貴與價值,相信人的力量,認為人應當享受現(xiàn)實生活。這種思想為資產階級的興起做好了思想準備。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點評】要求學生理解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17.【答案】C【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藝復興運動成就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著作,所以AB錯誤;《蒙娜麗莎》是達·芬奇的作品,所以C正確;《神曲》是但丁的作品,所以D錯誤。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藝復興運動成就的識記。18.【答案】B【知識點】科學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牛頓的成就。結合所學,牛頓是英國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其主要成就是在力學方面,在《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里系統(tǒng)闡述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建立起經(jīng)典力學的完整體系——牛頓力學,被稱為現(xiàn)代科學之父,特別是萬有引力是在被蘋果“砸醒”后發(fā)現(xiàn)的。故選B項。【點評】知道牛頓的成就。19.【答案】C【知識點】科學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科學革命的相關知識。太陽中心說問世以前,基督教宣揚的地球中心說在歐洲占據(jù)絕對統(tǒng)治地位。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從根本上動搖了宗教神學的理論基礎。故答案選C。【點評】知道哥白尼的“日心說”的歷史意義。20.【答案】C【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比較.結合所學知識A是他們的相同之處.BD項與歷史事實不相符合.啟蒙運動在反封建斗爭方面的突出特點是矛頭直指封建專制制度.所以選C.【點評】知道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異同點。21.【答案】(1)哥倫布;迪亞士;達·伽馬;麥哲倫(2)指南針(3)①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西歐國家對財富的渴望更加強烈(根本原因)。②渴求黃金,尋金熱。③東西方的傳統(tǒng)的商路被阻斷。④傳播基督教。⑤政府支持遠航(4)③;④;①【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在1492年到1502年間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四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所以航線①是哥倫布開辟的。迪亞士于1488年春天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所以航線②是迪亞士開辟的。達·伽馬于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國王派遣,率船從里斯本出發(fā),尋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經(jīng)加那利群島,繞好望角,經(jīng)莫桑比克等地,于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所以航線③是達·伽馬開辟的。1519年—1521年麥哲倫率領船隊完成環(huán)航地球,麥哲倫在環(huán)球途中在菲律賓死于部落沖突中,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繼續(xù)向西航行,回到歐洲,并完成了人類首次環(huán)球航行,所以航線④是麥哲倫發(fā)現(xiàn)的。(2)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條件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中國發(fā)明的指南針當時已經(jīng)傳入歐洲,并普遍應用于航海事業(yè),對新航路的開辟意義重大。(3)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原因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得以開辟的原因有: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西歐國家對財富的渴望更加強烈(根本原因);渴求黃金,尋金熱;東西方的傳統(tǒng)的商路被阻斷;傳播基督教;政府支持遠航(4)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達 伽馬是最早開辟從西方到印度航線的航海家,即航線③;最早證明地圓學說的航行是麥哲倫船隊的航行,即航線④;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到達美洲,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哥倫布認為他到了印度,把當?shù)鼐用穹Q印第安人,所以錯誤地認為是到達東方,實際上是到達一塊尚未開發(fā)的新大陸的航線是哥倫布發(fā)現(xiàn)的,即航線①。【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的條件、原因、路線的識記。22.【答案】(1)達·芬奇 《最后的晚餐》(2)“天賦人權”(3)文藝復興:把人從封建神學束縛中解放出來啟蒙運動:為北美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共同性質: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知識點】啟蒙運動;文藝復興【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達·芬奇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達·芬奇的作品有《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2)本題考查的是伏爾泰思想主張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都是平等的,當他們發(fā)揮各種運動機能的時候,以及運用他們的理智的時候,他們是平等的”可知,伏爾泰主張自由、平等,即天賦人權。(3)本題考查的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運動是一次嶄新的思想解放運動,它推動了文學藝術的繁榮,使人們的思想逐漸從中世紀的蒙昧中解放出來。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啟蒙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撼動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精神統(tǒng)治,為即將到來的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它們都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3.【答案】(1)生產目的由自己自足變?yōu)樯a商品,用于市場交換;勞動方式由自己勞動變?yōu)楣蛡騽趧樱簧a規(guī)模由小到大。(2)明代江南地區(qū)出現(xiàn)了新的工場手工業(yè)經(jīng)營形式;商品經(jīng)濟十分活躍;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資本主義萌芽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明朝中后期手工業(yè)逐漸發(fā)達,在當時在江浙一帶的絲織業(yè)出現(xiàn)了以出賣勞動力為生的“機工”和以生產絲綢獲取利潤的“機戶”,即早期雇傭工人與資本家。“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標志著資本主義雇傭關系的形成,也就表明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了。這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其本質特征是雇傭勞動關系,勞動方式由自己勞動變?yōu)楣蛡騽趧樱簧a目的由自己自足變?yōu)樯a商品,用于市場交換;生產規(guī)模由小到大。(2)本題考查的是資本主義萌芽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代江南地區(qū)出現(xiàn)了新的工場手工業(yè)經(jīng)營形式;商品經(jīng)濟十分活躍;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資本主義萌芽的理解。24.【答案】(1)清朝(2)經(jīng)濟上:重農抑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政治上:封建專制制度日趨衰落;外交上:閉關鎖國,科技文化:以總結性著作為主,基本上停滯不前;【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近代前夜的危機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個“大帝國”是指清朝。(2)本題考查的是近代前夜的危機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這個“大帝國”是指清朝。近代前夕,在政治上,封建專制制度日趨衰落;在經(jīng)濟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受到商品經(jīng)濟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商品輸出的沖擊;在科技文化方面,以總結性著作為主,基本上停滯不前;在對外方面,閉關自守,邊疆地區(qū)不斷遭受外來侵略,對外活動主要是抗擊外來侵略。【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前夜危機的識記。25.【答案】(1)唐朝:開放 清朝:閉關鎖國(2)唐開放,國家繁榮昌盛; 清朝閉關自守,導致落后挨打。啟示:開放則興,閉關則衰,或我們現(xiàn)在要走改革開放之路等。【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唐朝和清朝對外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對外實行開放的政策,清朝則實行閉關鎖國政策。(2)本題考查的是唐朝和清朝對外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唐開放,國家繁榮昌盛;清朝閉關自守,導致落后挨打。從中我們可以知道開放則興,閉關則衰,或我們現(xiàn)在要走改革開放之路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唐朝和清朝對外政策的識記。26.【答案】略【知識點】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清鞏固與發(fā)展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我國臺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清鞏固與發(fā)展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史實的識記。27.【答案】(1)哥倫布貢獻: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美洲) 動機:尋找黃金(2)歐洲人贊美哥倫布是因為: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之后,歐洲人從美洲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和資源,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美洲印第安人抵抗哥倫布是因為: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之后,印第安人卻慘遭種族屠殺,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毀滅【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在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中,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美洲)。分析材料一可知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動機是為了尋找黃金。(2)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歐洲人贊美哥倫布,因為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之后,歐洲人從美洲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和資源,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美洲印第安人抵抗哥倫布,因為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之后,印第安人卻慘遭種族屠殺,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毀滅。【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影響的識記。1 / 1浙江省衢州市常山三中2016-2017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與社會試卷一、單選題1.(2017八下·常山月考)1636年,改國號為清的皇帝是( )A.努爾哈赤 B.皇太極C.康熙帝玄燁 D.順治帝福臨【答案】B【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明清帝國的興替考點的掌握。根據(jù)八下《歷史與社會》書本第4頁,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今沈陽)稱帝,該國號為清。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點評】要求學生掌握清的建立。2.(2017八下·常山月考)清朝政府為鞏固和發(fā)展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采取的措施有( )①實行三省六部制 ②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推行改土歸流③設立駐藏大臣 ④平定準噶爾、大小和卓叛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識點】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清朝鞏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①是隋唐時期采取的措施,可以排除。 ②③④是清朝加強對西南、西藏和新疆地區(qū)管理的措施,故正確答案是B。【點評】知道清朝鞏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3.(2017八下·常山月考)一個富裕的商人,常年從事絲綢生意,為了多賺錢,他雇用了幾十個工人為他生產布匹。這一現(xiàn)象最早出現(xiàn)在(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C【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朝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相關知識。從題干看出這種現(xiàn)象是一種“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方式,有雇傭和被雇傭的生產關系存在,而這樣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生產,已經(jīng)帶有資本主義萌芽的特點。它最早出現(xiàn)在明朝中后期的蘇州、松江等地。因此答案是C。【點評】知道明朝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相關知識。4.(2017八下·常山月考)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興文字獄的根本目的都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壓制知識分子C.鞏固封建統(tǒng)治 D.統(tǒng)一思想【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古代帝王在思想上加強控制的根本目的。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興文字獄都是為了防止人民的反抗,壓制人們的思想,統(tǒng)一思想,故ABD都是目的,但是根本目的卻是加強思想控制以達到鞏固封建統(tǒng)治的目的。故答案選擇C。【點評】知道古代帝王在思想上加強控制的根本目的。5.(2017八下·常山月考)八股取士的命題可能來自于( )①《大學》 ②《中庸》 ③《道德經(jīng)》 ④《論語》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的命題來源。考試是在“四書五經(jīng)”范圍內命題的。“四書”是儒家經(jīng)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五經(jīng)”是《詩》、《書》、《禮》、《易》、《春秋》的合稱。《道德經(jīng)》又名《老子》,在范圍內沒有,故排除③,選擇A。【點評】知道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的命題來源。6.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學者是( )A.顧炎武 B.黃宗羲 C.王羲之 D.朱熹【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時期思想文化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黃宗羲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他大膽批判了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批判君主專制。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黃宗羲思想的識記。7.(2017八下·常山月考)明朝時期絲制品中“云錦”最為名貴,素有“寸錦寸金”的說法,如果要想了解當時云錦的制造工藝,可以在當時的工藝百科全書中查到,該書是( )A.《齊民要術》 B.《本草綱目》C.《天工開物》 D.《徐霞客游記》【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時期古典科技巨著的相關知識。《齊民要術》為農書,故A不選;《本草綱目》是藥物學巨著,故B不選;《徐霞客游記》是中國地理名著,故D不選;而云錦的制造屬于手工業(yè)生產技術,《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業(yè)與手工業(yè)生產技術,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故選答案 C【點評】知道明清文化的表現(xiàn)。8.(2017八下·常山月考)在我國封建社會中丞相被稱為“百官之長”,丞相一職的設立和廢除分別是在( )A.秦朝 隋朝 B.秦朝 唐朝 C.秦朝 宋朝 D.秦朝 明朝【答案】D【知識點】秦始皇開創(chuàng)大一統(tǒng);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秦朝時期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作為三公之一,在秦朝設立;明朝,朱元璋為了加強其統(tǒng)治和控制,廢除了丞相制度。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發(fā)展的識記。9.(2017八下·常山月考)下列不屬于明清商業(yè)發(fā)展新特點的是( )A.商幫的形成 B.男耕女織的生產和生活C.工商業(yè)市鎮(zhèn)的發(fā)展 D.國際貿易的頻繁【答案】B【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時期商業(yè)發(fā)展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商品經(jīng)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還出現(xiàn)數(shù)十座較大的商業(yè)城市。許多富人攜帶重金,積極從事商貿活動,推動了商業(yè)的發(fā)展。明清時期的商人以山西的晉商和皖南的徽商最為著名,他們資本雄厚,形成商幫。閉關政策的限制并未能完全阻止對外貿易的發(fā)展。紡織品、瓷器和茶葉等物資大量出口,對西方形成巨大順差,世界市場上有一半白銀流入中國。古代農村男耕女織的生活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yè)生產的基本模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清時期商業(yè)發(fā)展的識記。10.(2017八下·常山月考)下圖反映了我國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員上朝的禮儀,實際上代表著君臣關系的變化。其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強 B.內閣制度日漸成熟C.中央的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權力被六部分割【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君主專制強化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從兩漢,及至隋唐,到宋元、明清,我國古代不同時期封建王朝官員上朝禮儀由坐到跪的變化,說明了君權的不斷加強。到了明清時期,君主權利更加強化,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由皇帝選親信大臣組成。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筆記錄。因此,封建王朝上朝跪拜,實際上是君權極度強化的一種表現(xiàn),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君主專制不斷強化的理解。11.(2017八下·常山月考)下列有關清朝閉關政策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閉關政策是指嚴格禁止對外貿易②閉關政策的實施有防御西方殖民勢力入侵的目的③閉關政策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④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閉關鎖國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并沒有完全禁止對外貿易,所以①錯誤。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閉關鎖國政策的理解。12.(2017八下·常山月考)明清(鴉片戰(zhàn)爭前)時期,中國在傳統(tǒng)農耕文明的軌道上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下列對這一時期歷史階段特征最恰當?shù)母爬ㄊ? )A.帝國的繁盛B.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空前鞏固與發(fā)展C.近代的曙光D.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農耕文明的繁盛考點的理解。明清兩朝鼎盛時期,中國的農耕文明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綜合國力在世界范圍內仍大體保持領先地位。然而,這一時期,歐美主要國家相繼進入近代工業(yè)文明軌道。資本主義的迅猛發(fā)展將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巨潮之中,西方列強紛紛越洋搶灘,建立殖民統(tǒng)治。明清農耕文明的繁盛已無法和西方工業(yè)文明抗衡。此時的中國皇權高度膨脹,閉關鎖國,鉗制思想發(fā)展,遏制近代化因素成長和阻礙社會變革,一味守護農耕藩籬的清帝國與西方列強的力量對比發(fā)生逆轉,至近代前夜的清中期開始陷入深刻的危機。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理解明清時期我國的歷史特征。13.(2017八下·常山月考)1793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率領使團來到中國的主要目的是( )A.為乾隆皇帝慶壽B.用炮艦打開中國大門C.傳播西方的工業(yè)文明D.開拓英國的海外市場【答案】D【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此題考查馬戛爾尼來華的真正目的。A說的是表象,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還未發(fā)生,也排除;從馬戛爾尼使團來華是提出的開放通商口岸、割讓島嶼、改善貿易關系等要求來看,C也排除。正確答案是D。【點評】知道馬戛爾尼來華的真正目的。14.(2017八下·常山月考)乾隆帝觀看英國 “皇家號”軍艦模型后,對沿海官員說:“英國的海船只能在大洋中行駛,如果海岸防守嚴密,必無計可施。”他的認識說明了( )A.對英國的海軍認識很透徹 B.清朝統(tǒng)治者盲目自大C.清朝統(tǒng)治者很有遠見 D.感謝英國送厚重壽禮【答案】B【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清朝盛世危機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分析材料“英國的海船只能在大洋中行駛,如果海岸防守嚴密,必無計可施”可知,清朝統(tǒng)治者盲目自大,沒有遠見,沒有正確認識到英國人的軍事力量,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清朝盛世危機的了解。15.(2017八下·常山月考)“直到1500年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柵欄,一個終點。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變而成為一座橋梁,一個啟程之地。”世界上最早率船隊通過這座“橋梁”到達美洲的是( )A.迪亞士 B.達 伽馬 C.哥倫布 D.鄭和【答案】C【知識點】新航路開辟;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迪亞士到達的是好望角;達 伽馬 到達的是印度;哥倫布到達的是美洲;鄭和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故符合題意的是C。【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16.(2017八下·常山月考)在歷史活動課上,同學們針對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展開討論,最后認定其實質就體現(xiàn)在“興”上。“興”的含義是指( )A.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B.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C.封建文化的重新興盛D.神學文化的復興【答案】B【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人的發(fā)現(xiàn)考點的理解。當時的一些文學藝術家潛心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化,通過創(chuàng)作,宣傳人文主義,這就是文藝復興運動。而人文主義強調人的尊貴與價值,相信人的力量,認為人應當享受現(xiàn)實生活。這種思想為資產階級的興起做好了思想準備。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點評】要求學生理解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17.(2017八下·常山月考)文藝復興運動開啟了資產階級思想解放的閘門,出現(xiàn)了許多體現(xiàn)人文主義精神的文學藝術作品。以下作品與作者搭配正確的是( )A.《哈姆雷特》──米開朗琪羅 B.《羅密歐與朱麗葉》──但丁C.《蒙娜麗莎》──達·芬奇 D.《神曲》──莎士比亞【答案】C【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藝復興運動成就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著作,所以AB錯誤;《蒙娜麗莎》是達·芬奇的作品,所以C正確;《神曲》是但丁的作品,所以D錯誤。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藝復興運動成就的識記。18.(2016八下·新昌期中)有人說:上帝有三個蘋果,一個誘惑了夏娃,一個砸醒了牛頓,一個被喬布斯咬了一口。被蘋果“砸醒”后,牛頓發(fā)現(xiàn)了( )A.地圓說 B.萬有引力定律C.相對論 D.生物進化論【答案】B【知識點】科學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牛頓的成就。結合所學,牛頓是英國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其主要成就是在力學方面,在《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里系統(tǒng)闡述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建立起經(jīng)典力學的完整體系——牛頓力學,被稱為現(xiàn)代科學之父,特別是萬有引力是在被蘋果“砸醒”后發(fā)現(xiàn)的。故選B項。【點評】知道牛頓的成就。19.哥白尼的“日心說”并非科學,但他的巨大進步意義在于( )A.為近代科學奠定了基礎B.確立了新的宇宙觀C.使自然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D.使人們認識到人類是地球的主人【答案】C【知識點】科學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科學革命的相關知識。太陽中心說問世以前,基督教宣揚的地球中心說在歐洲占據(jù)絕對統(tǒng)治地位。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從根本上動搖了宗教神學的理論基礎。故答案選C。【點評】知道哥白尼的“日心說”的歷史意義。20.(2017八下·常山月考)啟蒙運動是一場弘揚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識形態(tài),解放人們的思想的運動。與文藝復興相比,啟蒙運動在反封建斗爭方面最突出的特點是( )A.要求擺脫封建神學思想的束縛B.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C.矛頭直指封建制度D.與封建勢力妥協(xié)【答案】C【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比較.結合所學知識A是他們的相同之處.BD項與歷史事實不相符合.啟蒙運動在反封建斗爭方面的突出特點是矛頭直指封建專制制度.所以選C.【點評】知道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異同點。二、非選擇題21.(2017八下·常山月考)觀察新航路開辟航線圖,回答問題。(1)填出開辟上述航線的航海家:① ② ③ ④ (2)中國古代哪項科技發(fā)明對新航路的開辟意義重大?(3)新航路得以開辟的原因有哪些?(4)首先開辟到達東方新航路的航線是 ,最能證明地圓學說的航線是 ,錯誤地認為是到達東方,實際上是到達一塊尚未開發(fā)的新大陸的航線是 。(填圖中序號)【答案】(1)哥倫布;迪亞士;達·伽馬;麥哲倫(2)指南針(3)①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西歐國家對財富的渴望更加強烈(根本原因)。②渴求黃金,尋金熱。③東西方的傳統(tǒng)的商路被阻斷。④傳播基督教。⑤政府支持遠航(4)③;④;①【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在1492年到1502年間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四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所以航線①是哥倫布開辟的。迪亞士于1488年春天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所以航線②是迪亞士開辟的。達·伽馬于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國王派遣,率船從里斯本出發(fā),尋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經(jīng)加那利群島,繞好望角,經(jīng)莫桑比克等地,于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所以航線③是達·伽馬開辟的。1519年—1521年麥哲倫率領船隊完成環(huán)航地球,麥哲倫在環(huán)球途中在菲律賓死于部落沖突中,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繼續(xù)向西航行,回到歐洲,并完成了人類首次環(huán)球航行,所以航線④是麥哲倫發(fā)現(xiàn)的。(2)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條件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中國發(fā)明的指南針當時已經(jīng)傳入歐洲,并普遍應用于航海事業(yè),對新航路的開辟意義重大。(3)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原因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得以開辟的原因有: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西歐國家對財富的渴望更加強烈(根本原因);渴求黃金,尋金熱;東西方的傳統(tǒng)的商路被阻斷;傳播基督教;政府支持遠航(4)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達 伽馬是最早開辟從西方到印度航線的航海家,即航線③;最早證明地圓學說的航行是麥哲倫船隊的航行,即航線④;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到達美洲,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哥倫布認為他到了印度,把當?shù)鼐用穹Q印第安人,所以錯誤地認為是到達東方,實際上是到達一塊尚未開發(fā)的新大陸的航線是哥倫布發(fā)現(xiàn)的,即航線①。【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的條件、原因、路線的識記。22.(2017八下·常山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據(jù)意大利媒體2011年5月14日報道,考古學家在佛羅倫薩市中心的圣烏蘇拉修道院遺址發(fā)現(xiàn)了兩個墓穴,并判定其中一個墓穴中一定有名畫《蒙娜麗莎》的原型人物麗莎·蓋拉爾迪尼的遺骸。——摘編自2011年5月20日《中國日報》網(wǎng)站材料二 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都是平等的,當他們發(fā)揮各種運動機能的時候,以及運用他們的理智的時候,他們是平等的。——伏爾泰(1)以麗莎·蓋拉爾迪尼為原型創(chuàng)作《蒙娜麗莎》這幅名畫的畫家是誰?請列舉出他的另外一幅代表作。(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伏爾泰思想主張的核心內容。(3)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這兩件大事分別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其共同性質是什么?【答案】(1)達·芬奇 《最后的晚餐》(2)“天賦人權”(3)文藝復興:把人從封建神學束縛中解放出來啟蒙運動:為北美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共同性質: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知識點】啟蒙運動;文藝復興【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達·芬奇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達·芬奇的作品有《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2)本題考查的是伏爾泰思想主張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都是平等的,當他們發(fā)揮各種運動機能的時候,以及運用他們的理智的時候,他們是平等的”可知,伏爾泰主張自由、平等,即天賦人權。(3)本題考查的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運動是一次嶄新的思想解放運動,它推動了文學藝術的繁榮,使人們的思想逐漸從中世紀的蒙昧中解放出來。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啟蒙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撼動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精神統(tǒng)治,為即將到來的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它們都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3.(2017八下·常山月考)施復夫婦二人是蘇州盛澤鎮(zhèn)上的小戶人家,養(yǎng)有一子,擁有一臺織機,還養(yǎng)了幾筐蠶,自己繅絲、織綢,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不到十年,他們就添置了三四十臺織機,成了大機戶,雇人織綢,他們采用計時或計件方式向機工付酬。他們織出的綢緞是市場上的搶手貨,人們爭相購買。──馮夢龍《醒世恒言》(1)施復夫婦的絲織生產方式發(fā)生了哪些變化?(2)從這則故事中,你能推斷出哪些結論?【答案】(1)生產目的由自己自足變?yōu)樯a商品,用于市場交換;勞動方式由自己勞動變?yōu)楣蛡騽趧樱簧a規(guī)模由小到大。(2)明代江南地區(qū)出現(xiàn)了新的工場手工業(yè)經(jīng)營形式;商品經(jīng)濟十分活躍;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資本主義萌芽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明朝中后期手工業(yè)逐漸發(fā)達,在當時在江浙一帶的絲織業(yè)出現(xiàn)了以出賣勞動力為生的“機工”和以生產絲綢獲取利潤的“機戶”,即早期雇傭工人與資本家。“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標志著資本主義雇傭關系的形成,也就表明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了。這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其本質特征是雇傭勞動關系,勞動方式由自己勞動變?yōu)楣蛡騽趧樱簧a目的由自己自足變?yōu)樯a商品,用于市場交換;生產規(guī)模由小到大。(2)本題考查的是資本主義萌芽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代江南地區(qū)出現(xiàn)了新的工場手工業(yè)經(jīng)營形式;商品經(jīng)濟十分活躍;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資本主義萌芽的理解。24.(2017八下·常山月考)閱讀下面材料:19世紀前期馬克斯曾預言:“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xiàn)狀,人為隔絕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1)材料中的“帝國”指我國哪一朝代?(2)根據(jù)所學內容,請列舉出3項天朝帝國幻想自欺,逐步走向衰亡的表現(xiàn)。【答案】(1)清朝(2)經(jīng)濟上:重農抑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政治上:封建專制制度日趨衰落;外交上:閉關鎖國,科技文化:以總結性著作為主,基本上停滯不前;【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近代前夜的危機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個“大帝國”是指清朝。(2)本題考查的是近代前夜的危機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這個“大帝國”是指清朝。近代前夕,在政治上,封建專制制度日趨衰落;在經(jīng)濟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受到商品經(jīng)濟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商品輸出的沖擊;在科技文化方面,以總結性著作為主,基本上停滯不前;在對外方面,閉關自守,邊疆地區(qū)不斷遭受外來侵略,對外活動主要是抗擊外來侵略。【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前夜危機的識記。25.(2017八下·常山月考)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唐朝時,通商國家發(fā)展到70多個。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不許官吏加重他們的稅收,允許他們在中國居住、任官和通婚。大批外商從陸路、海陸來到長安、洛陽、廣州和揚州等城市。 材料二 清政府規(guī)定:外國商船只準在廣州一口通商貿易,一切貿易的事務皆有清政府特許的“廣東十三行”辦理;外國商人在廣州不得隨意出入,必須住在十三行的商館內;禁止外商攜帶武器和家眷,每月只許他們在廣州游玩3天,不準在廣州過冬和乘坐轎子。(1)唐朝與清朝采取的對外政策有什么不同?(2)以上兩種政策導致的結果各是什么?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答案】(1)唐朝:開放 清朝:閉關鎖國(2)唐開放,國家繁榮昌盛; 清朝閉關自守,導致落后挨打。啟示:開放則興,閉關則衰,或我們現(xiàn)在要走改革開放之路等。【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唐朝和清朝對外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對外實行開放的政策,清朝則實行閉關鎖國政策。(2)本題考查的是唐朝和清朝對外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唐開放,國家繁榮昌盛;清朝閉關自守,導致落后挨打。從中我們可以知道開放則興,閉關則衰,或我們現(xiàn)在要走改革開放之路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唐朝和清朝對外政策的識記。26.(2017八下·常山月考)將下列對應的知識用直線連接起來。【答案】略【知識點】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清鞏固與發(fā)展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我國臺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清鞏固與發(fā)展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史實的識記。27.(2017八下·常山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哥倫布說:“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了黃金,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材料二 圖一:位于西班牙的哥倫布紀念碑,上有“光榮屬于哥倫布”“向哥倫布致敬”兩行大字。圖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示威,要求將“哥倫布日”改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們把哥倫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評價哥倫布。(1)依據(jù)相關知識回答,在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中,哥倫布作出了什么貢獻?材料一表明,哥倫布航海的動機是什么?(2)材料二表明,在如何評價哥倫布的問題上歐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觀點。試依據(jù)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談談導致觀點不同的原因。【答案】(1)哥倫布貢獻: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美洲) 動機:尋找黃金(2)歐洲人贊美哥倫布是因為: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之后,歐洲人從美洲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和資源,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美洲印第安人抵抗哥倫布是因為: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之后,印第安人卻慘遭種族屠殺,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毀滅【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在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中,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美洲)。分析材料一可知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動機是為了尋找黃金。(2)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歐洲人贊美哥倫布,因為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之后,歐洲人從美洲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和資源,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美洲印第安人抵抗哥倫布,因為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之后,印第安人卻慘遭種族屠殺,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毀滅。【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影響的識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三中2016-2017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與社會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三中2016-2017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與社會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