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6—2017學年上學期八年級期中學業水平檢測歷史與社會試題一、選擇題1.下列主張與古代思想家匹配正確的是( )A.兼愛 非攻——墨子 B.民貴君輕——孔子C.無為而治——孫子 D.法治——莊子【答案】A【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百家爭鳴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主張“民貴君輕”的是孟子,主張“無為而治”的是老子,主張“法治”的是韓非子,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識記。2.某班同學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開展了研究性學習,以下研究題目不恰當的是( )A.《孔子私學:譜寫古代教育新篇章》B.《諸子百家:思想解放的潮流》C.《李悝變法:大秦偉業的基石》D.《鐵犁牛耕:一場農耕文明的革命》【答案】C【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戰國史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李悝變法在魏國實行,與秦國無關,所以C這一研究題目不恰當。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戰國史實的識記。3.假如時光倒流,你來到中古西歐,你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①繳納什一稅 ②到教堂唱圣經 ③參加穆斯林軍隊 ④和查理大帝討論國家大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古西歐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參加穆斯林軍隊主要在阿拉伯帝國境內,與中古西歐無關,所以③在中古西歐做不到。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古西歐的了解。4.某地出土一些龜甲和獸骨,上面刻有文字圖案,考古學家認為這些文字屬于甲骨文,這些文物最有可能屬于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戰國【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甲骨文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是商朝時期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甲骨文的了解。5.公元前5世紀,雅典是古希臘的重要城邦。這個城邦的特點有( )①熱衷于文化運動 ②實行民主制 ③尚武 ④小國寡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古希臘文明雅典城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文明中斯巴達城邦的特點是尚武,雅典沒有這個特點,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古希臘文明雅典城邦的識記。6.曾獲得奧斯卡獎的印度電影《阿育王》,是按古代印度最偉大的國王阿育王的傳奇經歷改編的。根據古代印度等級制度的劃分,阿育王應該屬于( )A.婆羅門 B.剎帝利 C.吠舍 D.首陀羅【答案】B【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種姓制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包括四個等級,第一等級:婆羅門,由貴族、祭祀組成,掌握神權;第二等級:剎帝利,由國王、武士、官吏組成,把持國家軍事和行政大全;第三等級:吠舍,由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組成;第四等級:首陀羅,由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阿育王應屬于剎帝利。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種姓制度的識記。7.某歷史活動課場景:同學們激烈討論,暢所欲言,內容涉及封建莊園、丕平獻土、城市自治。這堂課正在探究的是( )A.亞非古代文明 B.歐洲古典文明C.歐洲封建國家 D.亞洲封建國家【答案】C【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歐洲封建社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的查理·馬特任宮相時,進行了采邑制改革。這次改革,在封建貴族內部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751年,法蘭克王國宮相矮子丕平為篡奪王位,與基督教會勾結。他篡位成功后,為表感恩之情,兩次進攻與教皇作對的人,把羅馬到拉凡那的一片土地奉獻給教皇,史稱“丕平獻土”。教皇以上帝的名義為他加冕。這種做法加強了國王與教會的聯系,使教權凌駕于王權之上,而且,教皇轄地的疆域從此得到奠定,在意大利中部出現了教皇國。10世紀開始,西歐城市重新興起。隨著城市的發展,階級沖突日益尖銳。到十一二世紀,一些城市的市民展開了與封建主的斗爭。有的城市用金錢贖買、有的通過武力贏得了自治權。題干中提到的“采邑分封制、丕平獻土、城市自治”等信息都是關于歐洲封建國家的史實。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歐洲封建社會的了解。8.在雅典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的人是( )①奴隸 ②婦女 ③外邦人 ④成年男性公民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A【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里克利時代雅典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戰爭等重大問題,但婦女、奴隸和外邦人不能享有這種民主,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識記。9.要了解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的社會生活情況,你向他推薦閱讀的是( )A.《漢謨拉比法典》 B.《一千零一夜》C.《古蘭經》 D.《荷馬史詩》【答案】B【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一千零一夜》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民間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的豐富社會生活,為研究阿拉伯社會生活提供了歷史資料。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一千零一夜》的了解。10.發明了包括零在內的10個數字符號的是( )A.古代阿拉伯人 B.古代埃及人C.古代中國人 D.古代印度人【答案】D【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阿拉伯數字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印度人發明了包括“0”在內的10個數字符號,阿拉伯人將其進行改造之后,傳遍世界各地,被稱為“阿拉伯數字”。故選擇D。【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阿拉伯數字的了解。11.考古工作者在埃及金字塔里發現了許多符號,這種古老而神秘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拉丁字母C.楔形文字 D.腓尼基字母文字【答案】A【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它用圖形表示事物,通常被刻在廟墻、宗教紀念物和紙草上。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了解。12.從公元前4世紀到2世紀,曾經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有( )①阿拉伯帝國 ②羅馬帝國 ③古埃及 ④亞歷山大帝國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答案】C【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搖籃;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帝國誕生于公元7世紀,時間不符,所以①不符合題意;古埃及地跨亞、非兩大洲,且時間不符合,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的識記。13.當中國出現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時候,那里也透射出歐洲第一縷文明的曙光;當東方誕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時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那里是指( )A.古印度 B.古希臘 C.古埃及 D.古羅馬【答案】B【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古希臘文明成就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并稱為“希臘三賢”,所以"那里”指的是古希臘。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古希臘文明成就的識記。二、非選擇題14.閱讀《四大文明古國分布圖》完成相關題目。(1)根據圖中所標注的A、B、E分別填寫它們所處的流(海)域。A ;B ;E (2)兩圖古代文明產生的地理環境對其發展有什么不同的影響?(3)政治文明是早期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請你列舉1個這些古代文明為鞏固奴隸制統治實行的法律文獻并簡述其地位。【答案】(1)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愛琴海沿岸(2)圖一:古代文明產生于海洋沿岸(屬于海洋文明),可以利用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商業、對外貿易、海洋運輸。圖二:古代文明產生于大河流域(屬于大河文明),可以利用其優越的地理條件,發展灌溉農業。(3)《漢謨拉比法典》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羅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搖籃;古代西亞國家;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探究早期區域文明的異同【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古文明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為尼羅河流域,B為兩河流域,E為愛琴海沿岸。(2)本題考查的是自然環境對人類早期文明影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一:古代文明產生于海洋沿岸(屬于海洋文明),可以利用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商業、對外貿易、海洋運輸。圖二:古代文明產生于大河流域(屬于大河文明),可以利用其優越的地理條件,發展灌溉農業。(3)本題考查的是古代法律典籍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政治文明是早期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文明為鞏固奴隸制統治,頒布了一系列法律,如:《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羅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古代文明法律典籍及其地位的識記,對自然環境對人類早期文明發展影響的理解。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早期的A宗教主張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導信徒間衣食互濟、患難相助,對帝國內身處困境的廣大下層民眾產生了巨大的感召力。材料二:宗教B在早期倡導眾生平等,力圖在宗教領域突破四大種姓間的嚴格界限。材料三:宗教C以信仰真主安拉為主要教義。(1)根據材料進行判斷并選擇其中一個寫出宗教的名稱及創始人(2)對阿拉伯半島的統一起促進作用的是哪一宗教(請填字母)?例舉1個該宗教的文化成就。(3)中世紀的歐洲成為“黑暗時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殺。導致這種局面出現也與以上某一宗教有關,請簡單說明原因。【答案】(1)A:基督教;耶穌。B:佛教;喬達摩·悉達多;C:伊斯蘭教;穆罕默德。(2)C;《古蘭經》或清真寺(3)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占統治地位,教會壟斷了文化教育,使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殺。【知識點】探究宗教文化景觀的多樣性;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宗教A是指基督教,創始人是耶穌;宗教B是佛教,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宗教C是伊斯蘭教,創始人是穆罕默德。(2)本題考查的是伊斯蘭教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對阿拉伯半島的統一起促進作用的是宗教C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文化成就有《古蘭經》、清真寺等。(3)本題考查的是基督教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占統治地位,教會壟斷了文化教育,使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殺。【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影響的識記。16.改革和制度創新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封建親戚,以藩屏周”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秦國新法規定,努力搞好生產,糧食和布帛生產多的,可以免除勞役,游手好閑而貧窮了的,把全家罰為奴隸。——白壽彝《中國通史》(1)材料一反映西周實行什么政治制度?實行該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新法”是哪一歷史事件?新法中的哪一內容在地方管理制度上與西周的制度不同?新法實施對秦國有何作用?【答案】(1)分封制;鞏固統治。(2)商鞅變法;建立縣制,加強對地方的管理;使秦國從此強大起來,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反映西周實行分封制,即除王都周圍地區由周王直接統治外,周王將其他地區先后賜給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則服從國王命令,交納貢品,守衛疆土,管理地方事務,保衛周王室。西周實行分封制的目的在于鞏固統治。(2)本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新法”是商鞅變法。西周在地方實行分封制,秦商鞅變法則建立縣制,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商鞅變法使秦國從此強大起來,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西周分封制和商鞅變法的識記。1 / 12016—2017學年上學期八年級期中學業水平檢測歷史與社會試題一、選擇題1.下列主張與古代思想家匹配正確的是( )A.兼愛 非攻——墨子 B.民貴君輕——孔子C.無為而治——孫子 D.法治——莊子2.某班同學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開展了研究性學習,以下研究題目不恰當的是( )A.《孔子私學:譜寫古代教育新篇章》B.《諸子百家:思想解放的潮流》C.《李悝變法:大秦偉業的基石》D.《鐵犁牛耕:一場農耕文明的革命》3.假如時光倒流,你來到中古西歐,你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①繳納什一稅 ②到教堂唱圣經 ③參加穆斯林軍隊 ④和查理大帝討論國家大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4.某地出土一些龜甲和獸骨,上面刻有文字圖案,考古學家認為這些文字屬于甲骨文,這些文物最有可能屬于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戰國5.公元前5世紀,雅典是古希臘的重要城邦。這個城邦的特點有( )①熱衷于文化運動 ②實行民主制 ③尚武 ④小國寡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曾獲得奧斯卡獎的印度電影《阿育王》,是按古代印度最偉大的國王阿育王的傳奇經歷改編的。根據古代印度等級制度的劃分,阿育王應該屬于( )A.婆羅門 B.剎帝利 C.吠舍 D.首陀羅7.某歷史活動課場景:同學們激烈討論,暢所欲言,內容涉及封建莊園、丕平獻土、城市自治。這堂課正在探究的是( )A.亞非古代文明 B.歐洲古典文明C.歐洲封建國家 D.亞洲封建國家8.在雅典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的人是( )①奴隸 ②婦女 ③外邦人 ④成年男性公民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要了解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的社會生活情況,你向他推薦閱讀的是( )A.《漢謨拉比法典》 B.《一千零一夜》C.《古蘭經》 D.《荷馬史詩》10.發明了包括零在內的10個數字符號的是( )A.古代阿拉伯人 B.古代埃及人C.古代中國人 D.古代印度人11.考古工作者在埃及金字塔里發現了許多符號,這種古老而神秘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拉丁字母C.楔形文字 D.腓尼基字母文字12.從公元前4世紀到2世紀,曾經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有( )①阿拉伯帝國 ②羅馬帝國 ③古埃及 ④亞歷山大帝國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13.當中國出現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時候,那里也透射出歐洲第一縷文明的曙光;當東方誕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時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那里是指( )A.古印度 B.古希臘 C.古埃及 D.古羅馬二、非選擇題14.閱讀《四大文明古國分布圖》完成相關題目。(1)根據圖中所標注的A、B、E分別填寫它們所處的流(海)域。A ;B ;E (2)兩圖古代文明產生的地理環境對其發展有什么不同的影響?(3)政治文明是早期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請你列舉1個這些古代文明為鞏固奴隸制統治實行的法律文獻并簡述其地位。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早期的A宗教主張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導信徒間衣食互濟、患難相助,對帝國內身處困境的廣大下層民眾產生了巨大的感召力。材料二:宗教B在早期倡導眾生平等,力圖在宗教領域突破四大種姓間的嚴格界限。材料三:宗教C以信仰真主安拉為主要教義。(1)根據材料進行判斷并選擇其中一個寫出宗教的名稱及創始人(2)對阿拉伯半島的統一起促進作用的是哪一宗教(請填字母)?例舉1個該宗教的文化成就。(3)中世紀的歐洲成為“黑暗時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殺。導致這種局面出現也與以上某一宗教有關,請簡單說明原因。16.改革和制度創新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封建親戚,以藩屏周”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秦國新法規定,努力搞好生產,糧食和布帛生產多的,可以免除勞役,游手好閑而貧窮了的,把全家罰為奴隸。——白壽彝《中國通史》(1)材料一反映西周實行什么政治制度?實行該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新法”是哪一歷史事件?新法中的哪一內容在地方管理制度上與西周的制度不同?新法實施對秦國有何作用?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百家爭鳴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主張“民貴君輕”的是孟子,主張“無為而治”的是老子,主張“法治”的是韓非子,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識記。2.【答案】C【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戰國史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李悝變法在魏國實行,與秦國無關,所以C這一研究題目不恰當。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春秋戰國史實的識記。3.【答案】D【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古西歐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參加穆斯林軍隊主要在阿拉伯帝國境內,與中古西歐無關,所以③在中古西歐做不到。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古西歐的了解。4.【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甲骨文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是商朝時期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甲骨文的了解。5.【答案】D【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古希臘文明雅典城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文明中斯巴達城邦的特點是尚武,雅典沒有這個特點,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古希臘文明雅典城邦的識記。6.【答案】B【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種姓制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包括四個等級,第一等級:婆羅門,由貴族、祭祀組成,掌握神權;第二等級:剎帝利,由國王、武士、官吏組成,把持國家軍事和行政大全;第三等級:吠舍,由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組成;第四等級:首陀羅,由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阿育王應屬于剎帝利。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種姓制度的識記。7.【答案】C【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歐洲封建社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的查理·馬特任宮相時,進行了采邑制改革。這次改革,在封建貴族內部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751年,法蘭克王國宮相矮子丕平為篡奪王位,與基督教會勾結。他篡位成功后,為表感恩之情,兩次進攻與教皇作對的人,把羅馬到拉凡那的一片土地奉獻給教皇,史稱“丕平獻土”。教皇以上帝的名義為他加冕。這種做法加強了國王與教會的聯系,使教權凌駕于王權之上,而且,教皇轄地的疆域從此得到奠定,在意大利中部出現了教皇國。10世紀開始,西歐城市重新興起。隨著城市的發展,階級沖突日益尖銳。到十一二世紀,一些城市的市民展開了與封建主的斗爭。有的城市用金錢贖買、有的通過武力贏得了自治權。題干中提到的“采邑分封制、丕平獻土、城市自治”等信息都是關于歐洲封建國家的史實。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歐洲封建社會的了解。8.【答案】A【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里克利時代雅典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戰爭等重大問題,但婦女、奴隸和外邦人不能享有這種民主,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識記。9.【答案】B【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一千零一夜》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民間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的豐富社會生活,為研究阿拉伯社會生活提供了歷史資料。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一千零一夜》的了解。10.【答案】D【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阿拉伯數字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印度人發明了包括“0”在內的10個數字符號,阿拉伯人將其進行改造之后,傳遍世界各地,被稱為“阿拉伯數字”。故選擇D。【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阿拉伯數字的了解。11.【答案】A【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它用圖形表示事物,通常被刻在廟墻、宗教紀念物和紙草上。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了解。12.【答案】C【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搖籃;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帝國誕生于公元7世紀,時間不符,所以①不符合題意;古埃及地跨亞、非兩大洲,且時間不符合,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的識記。13.【答案】B【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古希臘文明成就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并稱為“希臘三賢”,所以"那里”指的是古希臘。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古希臘文明成就的識記。14.【答案】(1)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愛琴海沿岸(2)圖一:古代文明產生于海洋沿岸(屬于海洋文明),可以利用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商業、對外貿易、海洋運輸。圖二:古代文明產生于大河流域(屬于大河文明),可以利用其優越的地理條件,發展灌溉農業。(3)《漢謨拉比法典》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羅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搖籃;古代西亞國家;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探究早期區域文明的異同【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古文明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為尼羅河流域,B為兩河流域,E為愛琴海沿岸。(2)本題考查的是自然環境對人類早期文明影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一:古代文明產生于海洋沿岸(屬于海洋文明),可以利用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商業、對外貿易、海洋運輸。圖二:古代文明產生于大河流域(屬于大河文明),可以利用其優越的地理條件,發展灌溉農業。(3)本題考查的是古代法律典籍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政治文明是早期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文明為鞏固奴隸制統治,頒布了一系列法律,如:《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羅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古代文明法律典籍及其地位的識記,對自然環境對人類早期文明發展影響的理解。15.【答案】(1)A:基督教;耶穌。B:佛教;喬達摩·悉達多;C:伊斯蘭教;穆罕默德。(2)C;《古蘭經》或清真寺(3)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占統治地位,教會壟斷了文化教育,使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殺。【知識點】探究宗教文化景觀的多樣性;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宗教A是指基督教,創始人是耶穌;宗教B是佛教,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宗教C是伊斯蘭教,創始人是穆罕默德。(2)本題考查的是伊斯蘭教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對阿拉伯半島的統一起促進作用的是宗教C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文化成就有《古蘭經》、清真寺等。(3)本題考查的是基督教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占統治地位,教會壟斷了文化教育,使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殺。【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影響的識記。16.【答案】(1)分封制;鞏固統治。(2)商鞅變法;建立縣制,加強對地方的管理;使秦國從此強大起來,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反映西周實行分封制,即除王都周圍地區由周王直接統治外,周王將其他地區先后賜給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則服從國王命令,交納貢品,守衛疆土,管理地方事務,保衛周王室。西周實行分封制的目的在于鞏固統治。(2)本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新法”是商鞅變法。西周在地方實行分封制,秦商鞅變法則建立縣制,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商鞅變法使秦國從此強大起來,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西周分封制和商鞅變法的識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6—2017學年上學期八年級期中學業水平檢測歷史與社會試題(學生版).docx 2016—2017學年上學期八年級期中學業水平檢測歷史與社會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