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平湖市2017屆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期末選擇題訓練二一、九年級期末選擇題訓練二1.諾曼·安吉爾在1909年出版的《大幻影》一書中寫道:“目前歐洲軍事競賽的動機是什么?即國家為了給人口增長和工業發展找到出路,就必須推動地域擴張,對他國實施政治壓力;作為競爭單位,國家的最終優勢總歸功于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的一方……”實質上歐洲軍事競賽最根本的目的是( )A.給人口增長和工業發展找到出路B.為了正當地競爭C.瓜分世界,爭奪霸權D.加強本國的國防力量2.關于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①工業革命進一步發展 ②西方列強瘋狂搶占海外殖民地③歐洲處于戰爭陰影下 ④大國主動裁減武器裝備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有人說:“在國際關系中,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歷史事件最能反映這一觀點的是( )A.英法爭奪殖民霸權B.帝國主義國家建立軍事同盟C.帝國主義國家間的軍備競D.一戰期間意大利加入協約國作戰4.以下內容的描述與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不符合的是( )A.1914年6月28日發生的薩拉熱窩事件成為引發一戰的導火索B.第一次世界大戰以非洲為主戰場,形成了西線、東線、南線三條戰線C.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集團的失敗而告終D.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凡爾登戰役5.孫中山在“三民主義”中提出通過改革土地制度,使勞動者擺脫貧困,做到“家給人足”。“三民主義”中具體體現這一思想的是( )A.民主主義 B.民族主義 C.民權主義 D.民生主義6.鑒湖女俠秋瑾(1875—1907)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女性民主革命家。以下歷史事件中她能見證的是( )A.黃花崗起義 B.武昌起義C.中國同盟會成立 D.溥儀下詔退位7.如果請你擔任歷史紀錄片《國父孫中山》的導演,在反映當時的歷史情境是,應該出現的畫面是( )①創建興中會 ②提出三民主義思想 ③領導北伐戰爭 ④主持召開國民黨一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某人征婚廣告稱:“(一)女子須不纏足者;(二)須識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婦如不相和,可離婚。”據所學知識可判斷此則廣告在中國最早有可能出現在( )A.19世紀中期 B.20世紀初期 C.20世紀中期 D.21世紀初期9.民國八年,在北京《晨報》中可看到的消息是( )A.北洋政府罷免曹當霖等賣國賊職務B.北伐軍進軍迅速,連克汀泗橋、賀勝橋C.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D.汪精衛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員10.據《中國報學史》統計,武昌起義勝利后半年內,全國報紙由100多家迅速發展到500多家,總銷量達到4200萬份。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們關心社會變革,希望了解世界變化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有言論、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話文使閱讀報紙的人數激增D.人們普遍贊成民主共和,反對君主專制11.日本學者福澤諭吉的《文明論概略》就社會轉型的問題說:“汲取歐洲文明,必須先其難者而后其易者,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變政令,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按照這個順序,雖然有困難,但是沒有真正的障礙,可以順利達到目的。倘若次序顛倒,看似容易,實則不通。”如此推理,中國近代化進程應該走的道路是( )A.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B.辛亥革命——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C.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洋務運動D.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洋務運動12.著名作家沈從文曾讓兒子誦讀胡適的詩作,“我那個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早開……”兒子沒看完便說:“這種詩像小孩寫的!”沈從文說:“那時候能寫這種小孩子東西已經很了不得。沒人提倡這些,你就讀不到那么多新書,我也不會寫小說。”這則軼事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之一是(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C.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13.1923年,陳獨秀說:“五四運動雖然未能達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運動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實際運動,開始了中國革命之新的方向。”陳獨秀所說的“中國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裝革命 B.無產階級革命C.民族革命 D.國民革命14.中共誕生后,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這里的“新”不包括( )A.革命出現了嶄新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B.革命開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手段C.馬克思主義開始成為革命的指導思想D.革命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為遠大目標15.“吳孫張三系軍閥,汀賀橋兩役決勝。”國共第一次合作進行北伐時,率領第四軍獨立團奮勇沖鋒,連克汀泗橋、賀勝橋,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馬功勞的北伐名將是( )A.蔣介石 B.李宗仁 C.葉挺 D.彭德懷16.有這樣一次會議,它距今已有81周年,它的召開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這次會議是指( )A.中共“一大” B.中國“二大”C.“八七”會議 D.遵義會議17.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歷史事件是( )A.新中國成立 B.新文化運動C.五四運動 D.中國共產黨成立18.我國當代著名學者余秋雨說“廢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廢墟讓我們把地理讀成了歷史。”站住南京城墻的廢墟上,我們可以“讀到”的中國近代歷史有( )①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 ②中華民國的成立③國民黨政權的垮臺 ④國民黨一大的召開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9.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是( )A.武昌起義爆發 B.《青年雜志》創辦C.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D.《狂人日記》的發表20.1921年胡適的《希望》:“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下列表述與這首詩有直接聯系的是(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B.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C.提倡科學、反對愚昧D.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家為了給人口增長和工業發展找到出路,就必須推動地域擴張”——瓜分世界、“國家的最終優勢總歸功于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的一方”——爭奪霸權 。所以實質上歐洲軍事競賽最根本的目的是瓜分世界,爭奪霸權,【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背景的識記。2.【答案】A【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資本主義政治經濟殖民地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列強希望重新瓜分世界,因此開展了激烈的軍備競爭,造成國際關系的極度緊張,整個歐洲籠罩在戰爭陰云下,所以④表述錯誤。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的識記。3.【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際關系是以國家的利益最為根本出發點,所以為了國家利益的需要,國際關系會不斷進行調整。因此在一戰期間意大利倒戈,從同盟國加入了協約國。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識記。4.【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以歐洲為主戰場,形成了西線、東線和南線三條戰線,所以B表述錯誤。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識記。5.【答案】D【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民主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民主義是指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民族主義:反對列強的侵略,打倒與帝國主義相勾結之軍閥,求得國內各民族之平等,承認民族自決權。民權主義:實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歐美現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復決四權(政權)以管理政府,政府則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五權(治權)以治理國家,其核心觀念強調直接民權與權能區分,亦即政府擁有治權,人民則擁有政權。民生主義:其最重要之原則有兩個,一為平均地權(實行耕者有其田地),二為節制資本(私人不可操縱國民生計)。所以材料所述指的是民生主義。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三民主義的理解。6.【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20世紀初中國重大歷史事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花崗起義是1911年4月中國同盟會辛亥年在廣州發起的一場起義。武昌起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被稱為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被推翻,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徐錫麟和秋瑾于1907年犧牲,所以沒有經歷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和清朝覆亡,又中國同盟會于1905年成立,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20世紀初中國重大歷史事件的識記。7.【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孫中山先生歷史貢獻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北伐戰爭爆發前,孫中山先生已經病逝,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孫中山先生歷史貢獻的識記。8.【答案】B【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社會習俗變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據“(一)女子須不纏足者;(二)須識字者;(三)男死后,女可再婚;(四)夫婦如不相合,可離婚”可知,此廣告在中國最早出現應在20世紀初期。辛亥革命后(20世紀初期),在對舊制度進行改造的同時,也沖擊了與封建制度相伴隨的一些陳規陋習,民國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實行婚姻自由,還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文明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大人”、“老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稱呼。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中國社會習俗變化的識記。9.【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民國八年是指1919年,只有A選項發生在1919年,指的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北洋政府罷免曹當霖等賣國賊職務。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的識記。10.【答案】A【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20世紀初社會生活變化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們關心社會變革,希望了解世界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報紙傳媒業迅速發展,銷量不斷提升。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20世紀初社會生活變化的了解。11.【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按照日本學者福澤諭吉的《文明論概略》就社會轉型的問題所說“汲取歐洲文明,必須先其難者而后其易者,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變政令,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順序,即首先變革人心——新文化運動(思想層面),然后改變政令——辛亥革命(制度層面),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洋務運動(器物層面)。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2.【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分析此材料內容,是屬于文學方面的,所以這個故事與新文化運動內容聯系最緊密的是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識記。13.【答案】B【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五四運動中,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的結合,也促使中國革命方向發生轉變,那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建立無產階級政權,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的理解。14.【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共成立前的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中共成立后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中共成立前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或者說是資產階級革命),中共成立后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或者說是無產階級革命);中共成立前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中共成立后是馬克思主義;中共成立前,革命目標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即推翻封建專制,推翻封建帝制和封建土地制,中共成立后,則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為遠大目標,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共產黨成立影響的識記。15.【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北伐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共第一次合作進行北伐時,共產黨人葉挺率領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奮勇沖鋒,連克汀泗橋、賀勝橋,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馬功勞。這支部隊因此贏得了“鐵軍”的稱號,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北伐戰爭的識記。16.【答案】D【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遵義會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1月,在遵義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轉折點。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遵義會議的識記。17.【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的識記。18.【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京在中國近代史上地位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南京在中國近代史上地位的識記。19.【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是《青年雜志》的創辦。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識記。20.【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分析材料“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與文學有關,且胡適在新文化運動時期主張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識記。1 / 1浙江省平湖市2017屆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期末選擇題訓練二一、九年級期末選擇題訓練二1.諾曼·安吉爾在1909年出版的《大幻影》一書中寫道:“目前歐洲軍事競賽的動機是什么?即國家為了給人口增長和工業發展找到出路,就必須推動地域擴張,對他國實施政治壓力;作為競爭單位,國家的最終優勢總歸功于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的一方……”實質上歐洲軍事競賽最根本的目的是( )A.給人口增長和工業發展找到出路B.為了正當地競爭C.瓜分世界,爭奪霸權D.加強本國的國防力量【答案】C【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家為了給人口增長和工業發展找到出路,就必須推動地域擴張”——瓜分世界、“國家的最終優勢總歸功于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的一方”——爭奪霸權 。所以實質上歐洲軍事競賽最根本的目的是瓜分世界,爭奪霸權,【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背景的識記。2.關于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①工業革命進一步發展 ②西方列強瘋狂搶占海外殖民地③歐洲處于戰爭陰影下 ④大國主動裁減武器裝備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資本主義政治經濟殖民地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列強希望重新瓜分世界,因此開展了激烈的軍備競爭,造成國際關系的極度緊張,整個歐洲籠罩在戰爭陰云下,所以④表述錯誤。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的識記。3.有人說:“在國際關系中,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歷史事件最能反映這一觀點的是( )A.英法爭奪殖民霸權B.帝國主義國家建立軍事同盟C.帝國主義國家間的軍備競D.一戰期間意大利加入協約國作戰【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際關系是以國家的利益最為根本出發點,所以為了國家利益的需要,國際關系會不斷進行調整。因此在一戰期間意大利倒戈,從同盟國加入了協約國。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識記。4.以下內容的描述與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不符合的是( )A.1914年6月28日發生的薩拉熱窩事件成為引發一戰的導火索B.第一次世界大戰以非洲為主戰場,形成了西線、東線、南線三條戰線C.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集團的失敗而告終D.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凡爾登戰役【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以歐洲為主戰場,形成了西線、東線和南線三條戰線,所以B表述錯誤。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識記。5.孫中山在“三民主義”中提出通過改革土地制度,使勞動者擺脫貧困,做到“家給人足”。“三民主義”中具體體現這一思想的是( )A.民主主義 B.民族主義 C.民權主義 D.民生主義【答案】D【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民主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民主義是指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民族主義:反對列強的侵略,打倒與帝國主義相勾結之軍閥,求得國內各民族之平等,承認民族自決權。民權主義:實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歐美現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復決四權(政權)以管理政府,政府則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五權(治權)以治理國家,其核心觀念強調直接民權與權能區分,亦即政府擁有治權,人民則擁有政權。民生主義:其最重要之原則有兩個,一為平均地權(實行耕者有其田地),二為節制資本(私人不可操縱國民生計)。所以材料所述指的是民生主義。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三民主義的理解。6.鑒湖女俠秋瑾(1875—1907)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女性民主革命家。以下歷史事件中她能見證的是( )A.黃花崗起義 B.武昌起義C.中國同盟會成立 D.溥儀下詔退位【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20世紀初中國重大歷史事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花崗起義是1911年4月中國同盟會辛亥年在廣州發起的一場起義。武昌起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被稱為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被推翻,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徐錫麟和秋瑾于1907年犧牲,所以沒有經歷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和清朝覆亡,又中國同盟會于1905年成立,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20世紀初中國重大歷史事件的識記。7.如果請你擔任歷史紀錄片《國父孫中山》的導演,在反映當時的歷史情境是,應該出現的畫面是( )①創建興中會 ②提出三民主義思想 ③領導北伐戰爭 ④主持召開國民黨一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孫中山先生歷史貢獻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北伐戰爭爆發前,孫中山先生已經病逝,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孫中山先生歷史貢獻的識記。8.某人征婚廣告稱:“(一)女子須不纏足者;(二)須識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婦如不相和,可離婚。”據所學知識可判斷此則廣告在中國最早有可能出現在( )A.19世紀中期 B.20世紀初期 C.20世紀中期 D.21世紀初期【答案】B【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社會習俗變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據“(一)女子須不纏足者;(二)須識字者;(三)男死后,女可再婚;(四)夫婦如不相合,可離婚”可知,此廣告在中國最早出現應在20世紀初期。辛亥革命后(20世紀初期),在對舊制度進行改造的同時,也沖擊了與封建制度相伴隨的一些陳規陋習,民國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實行婚姻自由,還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文明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大人”、“老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稱呼。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中國社會習俗變化的識記。9.民國八年,在北京《晨報》中可看到的消息是( )A.北洋政府罷免曹當霖等賣國賊職務B.北伐軍進軍迅速,連克汀泗橋、賀勝橋C.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D.汪精衛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員【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民國八年是指1919年,只有A選項發生在1919年,指的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北洋政府罷免曹當霖等賣國賊職務。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的識記。10.據《中國報學史》統計,武昌起義勝利后半年內,全國報紙由100多家迅速發展到500多家,總銷量達到4200萬份。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們關心社會變革,希望了解世界變化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有言論、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話文使閱讀報紙的人數激增D.人們普遍贊成民主共和,反對君主專制【答案】A【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20世紀初社會生活變化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們關心社會變革,希望了解世界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報紙傳媒業迅速發展,銷量不斷提升。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20世紀初社會生活變化的了解。11.日本學者福澤諭吉的《文明論概略》就社會轉型的問題說:“汲取歐洲文明,必須先其難者而后其易者,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變政令,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按照這個順序,雖然有困難,但是沒有真正的障礙,可以順利達到目的。倘若次序顛倒,看似容易,實則不通。”如此推理,中國近代化進程應該走的道路是( )A.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B.辛亥革命——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C.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洋務運動D.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洋務運動【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按照日本學者福澤諭吉的《文明論概略》就社會轉型的問題所說“汲取歐洲文明,必須先其難者而后其易者,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變政令,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順序,即首先變革人心——新文化運動(思想層面),然后改變政令——辛亥革命(制度層面),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洋務運動(器物層面)。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2.著名作家沈從文曾讓兒子誦讀胡適的詩作,“我那個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早開……”兒子沒看完便說:“這種詩像小孩寫的!”沈從文說:“那時候能寫這種小孩子東西已經很了不得。沒人提倡這些,你就讀不到那么多新書,我也不會寫小說。”這則軼事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之一是(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C.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分析此材料內容,是屬于文學方面的,所以這個故事與新文化運動內容聯系最緊密的是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識記。13.1923年,陳獨秀說:“五四運動雖然未能達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運動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實際運動,開始了中國革命之新的方向。”陳獨秀所說的“中國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裝革命 B.無產階級革命C.民族革命 D.國民革命【答案】B【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五四運動中,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的結合,也促使中國革命方向發生轉變,那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建立無產階級政權,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的理解。14.中共誕生后,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這里的“新”不包括( )A.革命出現了嶄新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B.革命開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手段C.馬克思主義開始成為革命的指導思想D.革命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為遠大目標【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共成立前的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中共成立后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中共成立前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或者說是資產階級革命),中共成立后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或者說是無產階級革命);中共成立前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中共成立后是馬克思主義;中共成立前,革命目標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即推翻封建專制,推翻封建帝制和封建土地制,中共成立后,則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為遠大目標,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共產黨成立影響的識記。15.“吳孫張三系軍閥,汀賀橋兩役決勝。”國共第一次合作進行北伐時,率領第四軍獨立團奮勇沖鋒,連克汀泗橋、賀勝橋,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馬功勞的北伐名將是( )A.蔣介石 B.李宗仁 C.葉挺 D.彭德懷【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北伐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共第一次合作進行北伐時,共產黨人葉挺率領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奮勇沖鋒,連克汀泗橋、賀勝橋,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馬功勞。這支部隊因此贏得了“鐵軍”的稱號,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北伐戰爭的識記。16.有這樣一次會議,它距今已有81周年,它的召開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這次會議是指( )A.中共“一大” B.中國“二大”C.“八七”會議 D.遵義會議【答案】D【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遵義會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1月,在遵義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轉折點。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遵義會議的識記。17.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歷史事件是( )A.新中國成立 B.新文化運動C.五四運動 D.中國共產黨成立【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的識記。18.我國當代著名學者余秋雨說“廢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廢墟讓我們把地理讀成了歷史。”站住南京城墻的廢墟上,我們可以“讀到”的中國近代歷史有( )①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 ②中華民國的成立③國民黨政權的垮臺 ④國民黨一大的召開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京在中國近代史上地位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南京在中國近代史上地位的識記。19.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是( )A.武昌起義爆發 B.《青年雜志》創辦C.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D.《狂人日記》的發表【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是《青年雜志》的創辦。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識記。20.1921年胡適的《希望》:“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下列表述與這首詩有直接聯系的是(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B.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C.提倡科學、反對愚昧D.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分析材料“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與文學有關,且胡適在新文化運動時期主張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識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平湖市2017屆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期末選擇題訓練二(學生版).docx 浙江省平湖市2017屆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期末選擇題訓練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