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海寧市2017年九年級學科素養調研測試歷史與社會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海寧市2017年九年級學科素養調研測試歷史與社會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海寧市2017年九年級學科素養調研測試歷史與社會試卷
一、選擇題
1.(2017九·浙江月考)讀圖區域等高線地形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等高線a、b相差500米 B.河流①比河流②的流速慢
C.乙地比甲地更適合發展城鎮 D.甲地位于乙的西南方向
【答案】C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等高線地形圖的有關知識。分析該等高線地形圖可知,等高線a的海拔是1000m,等高線b的海拔是400m,兩者相差600m,所以A錯誤;①的等高線比②密集,坡度比較陡,水的流速比較快,所以B錯誤;乙地地勢平坦,水源充沛,同時靠近公路,所以C表述正確;甲地位于乙的西北方向,所以D錯誤。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2.(2017九·浙江月考)滬昆高速鐵路于2016年12月28日全線開通運營,被譽為中國最美高鐵。讀圖,回答小題。
(1)從自然環境角度對滬昆高鐵線路描述正確的是(  )
A.位于我國南方地區 B.途經我國六個省級行政區
C.貫穿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 D.地跨我國第一,第二地勢階梯
(2)滬昆高鐵途徑長江中下游平原和云貴高原。下列有關云貴高原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高原上溝壑縱橫,梯田層層 B.高原上地勢平坦,草原遼闊
C.高原上崎嶇不平,巖溶廣布 D.高原上群山環繞,河網密布
【答案】(1)A
(2)C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地形地勢、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滬昆鐵路位于我國南方地區,所以A正確;B表述的是人文特征,所以B不符合題意;滬昆鐵路位于我國的季風區,所以C錯誤;滬昆鐵路地跨我國第二、三地勢階梯,所以D錯誤。故選擇A。
(2)本題考查的是云貴高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云貴高原崎嶇不平,巖溶廣布,所以C正確。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地形地勢分布、南方地區、云貴高原的識記。
3.(2017九·浙江月考)下列各項屬于圖3區域所在國家經濟特點的是(  )
A.耕海牧魚 B.垂直生計 C.精耕細作 D.現代牧業
【答案】D
【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澳大利亞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如圖所在國家為澳大利亞,當地農業發展特點是現代化的牧場,所以D正確。故選擇D。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澳大利亞現代化牧場的識記。
4.(2017九·浙江月考)城市——文明中心。下列關于城市環境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巴黎——塞納河緩緩流過全城 ②班加羅爾——“北美洲的硅谷”
③蔚山——韓國的政治文化心臟 ④巴西利亞——城市規劃的典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知識點】法國巴黎;印度班加羅爾;韓國蔚山;巴西巴西利亞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重要城市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班加羅爾被譽為印度的硅谷;蔚山是韓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世界著名的汽車城,所以②③不符合。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重要城市的識記。
5.(2017九·浙江月考)“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持這一主張的學派為(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A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儒家學說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克己復禮”、“仁”是儒家學派的主張。故選擇A。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儒家學說的識記。
6.(2017九·浙江月考)宋太祖曾說:“朕選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即使他們都貪濁,也不及武臣一人為害之大。”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
A.選拔文臣擔任地方官員 B.廢丞相,權分六部
C.設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政 D.完善三省六部制
【答案】A
【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宋太祖的有關知識。從題干中“(文人)不及武臣一人為害之大”可以看出這是重文輕武思想,題干中說的是“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即管理地方,派文臣做知州,為了剝奪節度使的行政權,不讓節度使干預地方政務,所以A符合題干信息。“廢丞相,權分六部”是明太祖的措施,所以B不符合題意;在地方設轉運使,將地方大部分財賦運交中央,使地方割據缺乏物質條件,和題干的信息沒有關系,所以C不符合題意;完善三省六部制的是唐朝,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宋太祖施政措施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7.(2017九·浙江月考)杭州的世經絲廠,由于怡和洋行于1898年在杭州建造了烘繭灶,壟斷了繭價絲價,“難得好繭接續供應”,被迫停辦。與世經絲廠的倒閉密切相關的不平等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條約》 D.《天津條約》
【答案】B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馬關條約》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馬關條約》規定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這有利于西方列強對中國的資本輸出,直接掠奪中國的原材料和勞動力,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馬關條約》影響的理解。
8.(2017九·浙江月考)我國歷史學家樊樹智先生說:“文明脫離了交往便會衰亡,交往離開了文明,便會走向野蠻,只有文明交往才是人類歷史、現實和未來的關鍵。”下例能體現這一觀點有(  )
①火藥西傳促進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②科舉制度引發了歐洲教育的大變革
③清朝平定準噶爾叛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④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貿易的重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歷史學家樊樹智先生強調的是文明之間的交流的重要性,所以③不能體現這一點,①②④符合題意。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對材料分析理解能力。
9.(2017九·浙江月考)中日兩國在19世紀下半葉幾乎在同一時期內分別發動了意義重大的變革——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這兩場改革的共同點為(  )
①都推行征兵制度重視軍事制度改革 ②都學習實施了西方的先進政治制度
③都創辦了一系列機械化的現代企業 ④都面臨西方資本主義經濟擴張威脅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治維新推行了征兵制度重視軍事制度改革,學習實施了西方的先進政治制度,但洋務運動都沒有,所以①②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的識記。
10.(2017九·浙江月考)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歐洲開辟了新航路,促進新航路開辟的科技因素是(  )
A.傳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異教徒皈依天主教
B.尋找大量黃金,期望新航路開辟能帶來新的財富
C.政府為發展貿易、改善經濟狀態支持開辟新航路
D.中國羅盤針傳入歐洲,歐洲造船技術飛速的發展
【答案】D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體現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思想因素;B體現的是新航路開辟的社會根源;C體現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政府因素;D體現的是新航路開辟的科技因素。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原因的理解。
11.(2017九·浙江月考)“理性不僅是認識人類社會最有用的法寶,它更可以幫助人類建構理想中的社會。”最有可能持這種觀點的思想家是(  )
A.哥倫布 B.莎士比亞 C.牛頓 D.伏爾泰
【答案】D
【知識點】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啟蒙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理性是啟蒙運動的核心。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與啟蒙運動無關;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牛頓是科技革命的代表人物;伏爾泰是啟蒙運動的巨匠,所以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啟蒙運動的識記。
12.(2017九·浙江月考)有學者評價,“五四運動使中國走上了永不回頭的、光明的啟蒙之路”。以下關于五四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②反對北洋政府外交上軟弱無能
③一場徹底的反帝愛國的運動 ④結束了兩千多年君主專制政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的識記。
二、非選擇題
13.(2017九·浙江月考)人們因地制宜,創造著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從地理位置的角度,說說珠三角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獨特理由。
(2)聯系材料,分析在珠三角建設現代化農業基地有利的自然條件。
(3)廣州是“國父”孫中山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城市之一,請例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
時期“國父”在此開展的兩項革命活動。
【答案】(1)毗鄰港澳。
(2)海拔底,地勢平坦,平原廣闊;全年氣溫高,熱量十分充足;年均降水量大,降水極為豐沛;河網密布,灌溉便利。
(3)1921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廣州成立,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形成;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興辦黃埔軍校。
【知識點】珠江三角洲;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珠江三角洲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珠三角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在地理位置上的原因在于毗鄰港澳。
(2)本題考查的是珠江三角洲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珠三角建設現代化農業基地有利的自然條件:珠江三角洲海拔底,地勢平坦,平原廣闊;全年氣溫高,熱量十分充足;年均降水量大,降水極為豐沛;河網密布,灌溉便利。
(3)本題考查的是孫中山革命事跡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在此期間,1921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廣州成立,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形成;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興辦黃埔軍校。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珠江三角洲、孫中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革命事跡的識記。
14.(2017九·浙江月考)“耕者有其田”是中國農民兩千多年來的愿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26年8月10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發布《北伐向農民宣傳大綱》,解釋北伐與農民利益的關系。9月7日,廣州國民政府發表《對農民運動第三次宣言》,承諾“當竭力保護農民,改良其經濟狀況,當遵先總理之遺囑,設法解決土地問題”。
——摘編自成漢昌《中國土地制度與土地改革—20世紀前半期》
材料二:1927年,中共八七會議指出:“現時主要的是要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來解決土地問題,發動千百萬農民自下而上的解決土地問題”,并規定十一條農民暴動的口號:“沒收大地主及中地主的土地,分這些土地給佃農及無地農民。……解除民團、團防等類的武裝與其他地主的軍隊,而武裝農民。……”
——摘編自劉勉玉等《土地革命戰爭史》
材料三:表3:1978年 —1984年中國農業產量變化表(單位:噸)
年份 農業生產項目
糧食 棉花 油料
1978年 3億 217萬 522萬
1984年 4億 626萬 1191萬
——摘編自韓俊《中國經濟改革30年——農村經濟卷》
(1)指出先總理“遺囑”體現了“三民主義”思想的哪一內容。
(2)聯系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中共開展土地革命的意義。
(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70~80年代農業生產的發展變化,并指出其變化的主要原因。
(4)綜合三則材料,談談土地制度的改革給我們的啟示。
【答案】(1)民生主義(或民生思想)。
(2)意義:使廣大貧苦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共產黨建立了自己的武裝力量。
(3)各類農產品產量快速上升;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4)土地制度的改革要體現農民的根本利益;要充分激發農民的積極性。
【知識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工農武裝割據;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三民主義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這體現了孫中山“遺囑”體現了“三民主義”思想的民生主義(或民生思想)。
(2)本題考查的是土地革命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開展土地革命使廣大貧苦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共產黨建立了自己的武裝力量。
(3)本題考查的是家庭聯產承辦責任制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70~80年代我國各類農產品產量快速上升,主要原因在于我國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4)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土地制度的改革要體現農民的根本利益;要充分激發農民的積極性。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三民主義、土地革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5.(2017九·浙江月考)從17世紀開始,歐洲及美洲國家相繼開始了對現代政治制度的探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688年“光榮革命”確立了英國的資本主義統治。1689年,英國資產階級頒布“權利法案”。規定必須定期召開議會;立法權、軍政權屬于議會,行政權屬于國王,國王任命對他負責樞密院大臣,但國王無權廢止法律和侵犯議會的征稅權。
——摘自鄭祖挺《近代各國改革的比較》
材料二:表4:1787年美國憲法的主要條款
條款 內容
第一條 美國國會是全國的最高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包括眾議院和參議院。眾議院有提出彈劾、參議院擁有審判彈劾的權利。
第二條 美國總統是美國的行政機關首腦和海陸空三軍總司令,行駛國家行政權,由選民簡間接選舉產生。可通過向國會提交咨文和對議案的審批權參與和控制議會。
第三條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行使國家司法權。法官經總統提名、參議員批準產生。擁有監督立法和解釋美國憲法的權利。
——摘編自董秀麗《美國政治制度剖析》
(1)根據材料一,概述英國“光榮革命”的積極影響,并說明“權利法案”所體現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實質。
(2)根據材料二,指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理論來源。
(3)結合材料一,二,比較英國和美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異同。
【答案】(1)積極影響:避免了流血犧牲,保留了英國資產階級的革命成果。
實質:議會限制王權的斗爭。
(2)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理論。
(3)同:都有議會;權利相互制約;都是民主制度。
異:英國是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美國是資本主義共和制(或英國保留君主,美國的國家元首是總統。)
【知識點】啟蒙運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光榮革命”避免了流血犧牲,保留了英國資產階級的革命成果。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國王的權利受到議會的制約,議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所以“權利法案”所體現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實質是議會限制王權的斗爭。
(2)本題考查的是三權分立學說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理論來源是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理論。
(3)本題考查的是英國和美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和美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相同點有:都有議會;權利相互制約;都是民主制度。英國和美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不同點:英國是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美國是資本主義共和制(或英國保留君主,美國的國家元首是總統)。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英美資產階級革命的識記。
1 / 1浙江省海寧市2017年九年級學科素養調研測試歷史與社會試卷
一、選擇題
1.(2017九·浙江月考)讀圖區域等高線地形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等高線a、b相差500米 B.河流①比河流②的流速慢
C.乙地比甲地更適合發展城鎮 D.甲地位于乙的西南方向
2.(2017九·浙江月考)滬昆高速鐵路于2016年12月28日全線開通運營,被譽為中國最美高鐵。讀圖,回答小題。
(1)從自然環境角度對滬昆高鐵線路描述正確的是(  )
A.位于我國南方地區 B.途經我國六個省級行政區
C.貫穿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 D.地跨我國第一,第二地勢階梯
(2)滬昆高鐵途徑長江中下游平原和云貴高原。下列有關云貴高原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高原上溝壑縱橫,梯田層層 B.高原上地勢平坦,草原遼闊
C.高原上崎嶇不平,巖溶廣布 D.高原上群山環繞,河網密布
3.(2017九·浙江月考)下列各項屬于圖3區域所在國家經濟特點的是(  )
A.耕海牧魚 B.垂直生計 C.精耕細作 D.現代牧業
4.(2017九·浙江月考)城市——文明中心。下列關于城市環境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巴黎——塞納河緩緩流過全城 ②班加羅爾——“北美洲的硅谷”
③蔚山——韓國的政治文化心臟 ④巴西利亞——城市規劃的典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2017九·浙江月考)“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持這一主張的學派為(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6.(2017九·浙江月考)宋太祖曾說:“朕選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即使他們都貪濁,也不及武臣一人為害之大。”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
A.選拔文臣擔任地方官員 B.廢丞相,權分六部
C.設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政 D.完善三省六部制
7.(2017九·浙江月考)杭州的世經絲廠,由于怡和洋行于1898年在杭州建造了烘繭灶,壟斷了繭價絲價,“難得好繭接續供應”,被迫停辦。與世經絲廠的倒閉密切相關的不平等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條約》 D.《天津條約》
8.(2017九·浙江月考)我國歷史學家樊樹智先生說:“文明脫離了交往便會衰亡,交往離開了文明,便會走向野蠻,只有文明交往才是人類歷史、現實和未來的關鍵。”下例能體現這一觀點有(  )
①火藥西傳促進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②科舉制度引發了歐洲教育的大變革
③清朝平定準噶爾叛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④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貿易的重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17九·浙江月考)中日兩國在19世紀下半葉幾乎在同一時期內分別發動了意義重大的變革——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這兩場改革的共同點為(  )
①都推行征兵制度重視軍事制度改革 ②都學習實施了西方的先進政治制度
③都創辦了一系列機械化的現代企業 ④都面臨西方資本主義經濟擴張威脅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2017九·浙江月考)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歐洲開辟了新航路,促進新航路開辟的科技因素是(  )
A.傳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異教徒皈依天主教
B.尋找大量黃金,期望新航路開辟能帶來新的財富
C.政府為發展貿易、改善經濟狀態支持開辟新航路
D.中國羅盤針傳入歐洲,歐洲造船技術飛速的發展
11.(2017九·浙江月考)“理性不僅是認識人類社會最有用的法寶,它更可以幫助人類建構理想中的社會。”最有可能持這種觀點的思想家是(  )
A.哥倫布 B.莎士比亞 C.牛頓 D.伏爾泰
12.(2017九·浙江月考)有學者評價,“五四運動使中國走上了永不回頭的、光明的啟蒙之路”。以下關于五四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②反對北洋政府外交上軟弱無能
③一場徹底的反帝愛國的運動 ④結束了兩千多年君主專制政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選擇題
13.(2017九·浙江月考)人們因地制宜,創造著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從地理位置的角度,說說珠三角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獨特理由。
(2)聯系材料,分析在珠三角建設現代化農業基地有利的自然條件。
(3)廣州是“國父”孫中山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城市之一,請例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
時期“國父”在此開展的兩項革命活動。
14.(2017九·浙江月考)“耕者有其田”是中國農民兩千多年來的愿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26年8月10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發布《北伐向農民宣傳大綱》,解釋北伐與農民利益的關系。9月7日,廣州國民政府發表《對農民運動第三次宣言》,承諾“當竭力保護農民,改良其經濟狀況,當遵先總理之遺囑,設法解決土地問題”。
——摘編自成漢昌《中國土地制度與土地改革—20世紀前半期》
材料二:1927年,中共八七會議指出:“現時主要的是要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來解決土地問題,發動千百萬農民自下而上的解決土地問題”,并規定十一條農民暴動的口號:“沒收大地主及中地主的土地,分這些土地給佃農及無地農民。……解除民團、團防等類的武裝與其他地主的軍隊,而武裝農民。……”
——摘編自劉勉玉等《土地革命戰爭史》
材料三:表3:1978年 —1984年中國農業產量變化表(單位:噸)
年份 農業生產項目
糧食 棉花 油料
1978年 3億 217萬 522萬
1984年 4億 626萬 1191萬
——摘編自韓俊《中國經濟改革30年——農村經濟卷》
(1)指出先總理“遺囑”體現了“三民主義”思想的哪一內容。
(2)聯系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中共開展土地革命的意義。
(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70~80年代農業生產的發展變化,并指出其變化的主要原因。
(4)綜合三則材料,談談土地制度的改革給我們的啟示。
15.(2017九·浙江月考)從17世紀開始,歐洲及美洲國家相繼開始了對現代政治制度的探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688年“光榮革命”確立了英國的資本主義統治。1689年,英國資產階級頒布“權利法案”。規定必須定期召開議會;立法權、軍政權屬于議會,行政權屬于國王,國王任命對他負責樞密院大臣,但國王無權廢止法律和侵犯議會的征稅權。
——摘自鄭祖挺《近代各國改革的比較》
材料二:表4:1787年美國憲法的主要條款
條款 內容
第一條 美國國會是全國的最高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包括眾議院和參議院。眾議院有提出彈劾、參議院擁有審判彈劾的權利。
第二條 美國總統是美國的行政機關首腦和海陸空三軍總司令,行駛國家行政權,由選民簡間接選舉產生。可通過向國會提交咨文和對議案的審批權參與和控制議會。
第三條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行使國家司法權。法官經總統提名、參議員批準產生。擁有監督立法和解釋美國憲法的權利。
——摘編自董秀麗《美國政治制度剖析》
(1)根據材料一,概述英國“光榮革命”的積極影響,并說明“權利法案”所體現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實質。
(2)根據材料二,指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理論來源。
(3)結合材料一,二,比較英國和美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異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等高線地形圖的有關知識。分析該等高線地形圖可知,等高線a的海拔是1000m,等高線b的海拔是400m,兩者相差600m,所以A錯誤;①的等高線比②密集,坡度比較陡,水的流速比較快,所以B錯誤;乙地地勢平坦,水源充沛,同時靠近公路,所以C表述正確;甲地位于乙的西北方向,所以D錯誤。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2.【答案】(1)A
(2)C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地形地勢、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滬昆鐵路位于我國南方地區,所以A正確;B表述的是人文特征,所以B不符合題意;滬昆鐵路位于我國的季風區,所以C錯誤;滬昆鐵路地跨我國第二、三地勢階梯,所以D錯誤。故選擇A。
(2)本題考查的是云貴高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云貴高原崎嶇不平,巖溶廣布,所以C正確。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地形地勢分布、南方地區、云貴高原的識記。
3.【答案】D
【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澳大利亞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如圖所在國家為澳大利亞,當地農業發展特點是現代化的牧場,所以D正確。故選擇D。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澳大利亞現代化牧場的識記。
4.【答案】D
【知識點】法國巴黎;印度班加羅爾;韓國蔚山;巴西巴西利亞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重要城市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班加羅爾被譽為印度的硅谷;蔚山是韓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世界著名的汽車城,所以②③不符合。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重要城市的識記。
5.【答案】A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儒家學說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克己復禮”、“仁”是儒家學派的主張。故選擇A。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儒家學說的識記。
6.【答案】A
【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宋太祖的有關知識。從題干中“(文人)不及武臣一人為害之大”可以看出這是重文輕武思想,題干中說的是“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即管理地方,派文臣做知州,為了剝奪節度使的行政權,不讓節度使干預地方政務,所以A符合題干信息。“廢丞相,權分六部”是明太祖的措施,所以B不符合題意;在地方設轉運使,將地方大部分財賦運交中央,使地方割據缺乏物質條件,和題干的信息沒有關系,所以C不符合題意;完善三省六部制的是唐朝,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宋太祖施政措施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7.【答案】B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馬關條約》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馬關條約》規定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這有利于西方列強對中國的資本輸出,直接掠奪中國的原材料和勞動力,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馬關條約》影響的理解。
8.【答案】C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歷史學家樊樹智先生強調的是文明之間的交流的重要性,所以③不能體現這一點,①②④符合題意。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對材料分析理解能力。
9.【答案】B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治維新推行了征兵制度重視軍事制度改革,學習實施了西方的先進政治制度,但洋務運動都沒有,所以①②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的識記。
10.【答案】D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體現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思想因素;B體現的是新航路開辟的社會根源;C體現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政府因素;D體現的是新航路開辟的科技因素。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原因的理解。
11.【答案】D
【知識點】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啟蒙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理性是啟蒙運動的核心。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與啟蒙運動無關;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牛頓是科技革命的代表人物;伏爾泰是啟蒙運動的巨匠,所以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啟蒙運動的識記。
12.【答案】A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的識記。
13.【答案】(1)毗鄰港澳。
(2)海拔底,地勢平坦,平原廣闊;全年氣溫高,熱量十分充足;年均降水量大,降水極為豐沛;河網密布,灌溉便利。
(3)1921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廣州成立,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形成;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興辦黃埔軍校。
【知識點】珠江三角洲;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珠江三角洲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珠三角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在地理位置上的原因在于毗鄰港澳。
(2)本題考查的是珠江三角洲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珠三角建設現代化農業基地有利的自然條件:珠江三角洲海拔底,地勢平坦,平原廣闊;全年氣溫高,熱量十分充足;年均降水量大,降水極為豐沛;河網密布,灌溉便利。
(3)本題考查的是孫中山革命事跡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在此期間,1921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廣州成立,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形成;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興辦黃埔軍校。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珠江三角洲、孫中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革命事跡的識記。
14.【答案】(1)民生主義(或民生思想)。
(2)意義:使廣大貧苦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共產黨建立了自己的武裝力量。
(3)各類農產品產量快速上升;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4)土地制度的改革要體現農民的根本利益;要充分激發農民的積極性。
【知識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工農武裝割據;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三民主義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這體現了孫中山“遺囑”體現了“三民主義”思想的民生主義(或民生思想)。
(2)本題考查的是土地革命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開展土地革命使廣大貧苦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共產黨建立了自己的武裝力量。
(3)本題考查的是家庭聯產承辦責任制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70~80年代我國各類農產品產量快速上升,主要原因在于我國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4)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土地制度的改革要體現農民的根本利益;要充分激發農民的積極性。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三民主義、土地革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5.【答案】(1)積極影響:避免了流血犧牲,保留了英國資產階級的革命成果。
實質:議會限制王權的斗爭。
(2)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理論。
(3)同:都有議會;權利相互制約;都是民主制度。
異:英國是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美國是資本主義共和制(或英國保留君主,美國的國家元首是總統。)
【知識點】啟蒙運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光榮革命”避免了流血犧牲,保留了英國資產階級的革命成果。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國王的權利受到議會的制約,議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所以“權利法案”所體現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實質是議會限制王權的斗爭。
(2)本題考查的是三權分立學說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理論來源是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理論。
(3)本題考查的是英國和美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和美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相同點有:都有議會;權利相互制約;都是民主制度。英國和美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不同點:英國是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美國是資本主義共和制(或英國保留君主,美國的國家元首是總統)。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英美資產階級革命的識記。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津县| 晋城| 淮北市| 安平县| 浠水县| 璧山县| 洞口县| 黄冈市| 万荣县| 石楼县| 巴青县| 乌拉特前旗| 花垣县| 饶河县| 昂仁县| 平遥县| 衡东县| 石河子市| 新巴尔虎左旗| 遵义市| 盐源县| 三穗县| 怀集县| 石台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东台市| 静海县| 彭阳县| 永福县| 卢湾区| 彝良县| 衢州市| 遵义县| 绥棱县| 靖西县| 盐亭县| 百色市| 壤塘县| 昭平县| 丹阳市| 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