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7年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全真模擬試卷歷史與社會試題(一)一、選擇題1.(2017·浙江模擬)讀下面的經緯網圖,下列有關表述正確的有( )①A點位于東半球、中緯度 ②C點位于西半球、低緯度③B點位于C點的西北方向 ④A點與D點同屬于北溫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17·浙江模擬)一位從哈爾濱來嘉興求學的學生,在生活中有下列感受,其中與地理事實相符合的是( )A.北方的冬天比南方要暖和 B.南方的房屋結構比北方更保暖C.北方的雨水比南方要稀少 D.南方的小麥產區比北方更集中3.(2017·浙江模擬)讀下圖,可知非洲( )A.白色人種主要集中在中部 B.白色人種多數信仰伊斯蘭教C.黃色人種多數信仰基督教 D.伊斯蘭教主要分布在南部4.(2017·浙江模擬)公元前5世紀末,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期,雅典人討論決定入侵西西里。做出這一決定的主體是( )A.雅典全體成年男性公民 B.執政官和監察官等高級官吏C.元老院中的貴族和軍人 D.柏拉圖和阿基米德等精英人士5.(2017·浙江模擬)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主流,下列史實符合這一主流的有( )①漢武帝實行鹽鐵專賣 ②唐太宗被尊稱為“天可汗”③玄奘西行與鑒真東渡 ④清朝確立了對達賴和班禪的冊封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17·浙江模擬)清末有文章寫道:“倘若做皇帝的,做官府的,實在于國家不利,做百姓的即要行那國民的權利,把那皇帝官府殺了,另建一個好的政府,這才算盡了國民的責任。……照盧騷(盧梭)的《民約論》講起來,原是先有了人民,漸漸合并起來才有了國家。”此文( )①宣揚了天賦人權思想 ②反映了西學東漸現象③宣揚了維新改良思想 ④體現了思想解放的潮流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7.(2017·浙江模擬)2016年9月9日是毛澤東逝世40周年紀念日。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毛澤東輝煌的功績包括( )①創立發展了中國共產黨 ②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③發動了人民公社化運動 ④領導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17·浙江模擬)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檔案室里有這樣一份檔案表。表中農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生產隊1976年與1979年收入對比表時 間 糧食產量 人均口糧 人均分配收入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元A.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 B.農業合作化的完成C.封建土地制度的廢除 D.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實行9.(2017·浙江模擬)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持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對新能源汽車給予財政補貼,以確保完成新能源汽車年度銷量目標。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應用( )①是解決我國當前環境問題的需要②踐行了可持續發展戰略③說明資金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④說明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10.(2017·浙江模擬)上海至昆明高速鐵路貴陽至昆明段于2016年12月28日開通運營,標志著滬昆高鐵全線貫通,也標志著云南正式邁入了高鐵時代。(1)滬昆高鐵是中國東西向線路里程最長、過省份最多的高速鐵路。請依次寫出其途徑省份的簡稱。(2)云南、貴州地處我國第二級階梯,試從自然條件角度簡析發展區域經濟的優勢與不足。(3)滬昆高鐵勢必推動中部和西部省市快速融入東部發達區域。東部與中西部之間怎樣做到以滬昆高鐵的全線貫通為契機,實現共同發展?11.(2017·浙江模擬)2016年是孫中山先生誕生150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孫中山生平大事年代尺。材料二:“十三歲隨母到夏威夷島,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國,選舉總統,廢除專制,實行共和。”(《孫中山全集》)(1)結合材料一,二,簡述孫中山學生時代世界歷史發展的特征。(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的原因。12.(2017·浙江模擬)從今年春季開始,中國歷史教材將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清晰界定抗戰起點與跨度,將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有助于學生理解日本侵華歷史的完整線索。(1)中國抗戰歷史中,14年抗戰與8年抗戰不同劃分主要是基于哪兩次歷史事件?這兩次歷史事件對中國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有何影響?(2)誕生于1935年的《義勇軍進行曲》,創作素材就是來源于東北義勇軍。這首傳遍大江南北的抗戰歌曲,最終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請結合14年抗戰時期的2個主要史實,說明中華民族在最危險的時候是如何逐步“筑成我們新的長城”的。(3)對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這一表述調整,我們應持有怎樣的認識和立場?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經緯網【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經緯網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所以C點位于東半球,所以②錯誤;B點位于C點的東北方向,所以③錯誤。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經緯網的判讀。2.【答案】C【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北方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南方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低溫少雨,所以AB錯誤。我國南方地區年降水量高于800mm,北方地區低于800mm,所以C正確;我國南方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北方是小麥,所以D錯誤。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概況的識記。3.【答案】B【知識點】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非洲的白色人種主要集中在非洲北部,所以A錯誤;白色人種多數信仰伊斯蘭教,所以B正確,D錯誤;C在材料里沒有體現,所以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4.【答案】A【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雅典的國家大事由成年男性公民在公民大會上討論決定,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雅典民主制度的識記。5.【答案】D【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貞觀之治;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史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實行鹽鐵專賣與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沒有直接聯系,所以①不符合題意;玄奘西行與鑒真東渡是對外交流,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史實的識記。6.【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把那皇帝官府殺了,另建一個好的政府”,意思是推翻君主專制統治,建立民主共和政府,體現了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7.【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三大改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毛澤東歷史貢獻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大躍進”在農村的擴大與翻版的,是一場生產關系的“大躍進”,這是企圖通過人民公社,使中國早日過渡到共產主義。但是由于嚴重脫離了中國歷史發展階段,不但沒有達到它預期的目標,反而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遭受嚴重挫折,給人民的生活帶來巨大災難,所以人民公社化運動不是毛澤東的輝煌功績,所以③錯誤。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毛澤東歷史貢獻的識記。8.【答案】D【知識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家庭聯產承辦責任制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表格中的提示“1976年與1979年收入對比”,聯系教材內容可知,1978年,安徽鳳陽首先推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連年豐收,才出現了表格中糧食、人均口糧、人均分配收入增長的巨大變化。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家庭聯產承辦責任制的識記。9.【答案】A【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發展主題與發展問題【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PRED問題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體,其關鍵是人口問題,實質是發展問題,所以③錯誤;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在材料里面沒有體現。【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0.【答案】(1)滬、浙、贛、湘、貴(或黔)、云(或滇)(2)云貴高原地勢崎嶇不平,石林廣布,旅游資源豐富,但發展種植業的自然條件差。(3)因地制宜,互通有無,優勢互補。【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地勢和地形;交流與互補【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省級行政區劃分布及其簡稱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滬昆高鐵是中國東西向線路里程最長、過省份最多的高速鐵路,依次經過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貴州省、云南省,即滬、浙、贛、湘、貴(或黔)、云(或滇)。(2)本題考查的是云貴高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云南、貴州地處我國第二級階梯,位于我國的云貴高原,當地崎嶇不平,石林廣布,旅游資源豐富,但發展種植業的自然條件差。(3)本題考查的是東西部交流與互補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滬昆高鐵勢必推動中部和西部省市快速融入東部發達區域。東部與中西部之間應因地制宜,互通有無,優勢互補,以滬昆高鐵的全線貫通為契機,實現共同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省級行政區劃分布及其簡稱、云貴高原概況的識記,對東西部加強交流與互補的理解。11.【答案】(1)第二次工業革命正在蓬勃開展,新發明新氣象層出不窮;繼英法美建立資產階級國家后,更多國家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2)原因: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促使仁人志士尋求救亡圖存的道路;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的相繼失敗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要救中國,必須要進行革命(鴉片戰爭后各種救國方案的失敗);借鑒歐美國家的經驗;由興中會誓詞發展完善。【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第二次工業革命;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世界歷史發展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學生時代正值第二次工業革命正在蓬勃開展,新發明新氣象層出不窮;繼英法美建立資產階級國家后,更多國家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2)本題考查的是三民主義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的原因: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促使仁人志士尋求救亡圖存的道路;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的相繼失敗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要救中國,必須要進行革命(鴉片戰爭后各種救國方案的失敗);借鑒歐美國家的經驗;由興中會誓詞發展完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擴張的識記,對三民主義提出背景的理解。12.【答案】(1)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7年“七七”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并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成為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由此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2)①“九一八”事變后,中共發表宣言,呼吁社會各界民眾以武裝手段驅逐日本強盜,并領導東北義勇軍在日本關東軍的征剿下頑強戰斗。②1936年12月,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③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后,共產黨通電全國,蔣介石也表示準備抗戰。不久,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3)是對歷史的銘記和尊重。【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西安事變;華北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抗戰歷史中,14年抗戰與8年抗戰不同劃分主要是基于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7年“七七”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并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成為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由此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2)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九一八”事變后,中共發表宣言,呼吁社會各界民眾以武裝手段驅逐日本強盜,并領導東北義勇軍在日本關東軍的征剿下頑強戰斗。1936年12月,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后,共產黨通電全國,蔣介石也表示準備抗戰。不久,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3)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對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這一表述調整,我們應堅持對歷史的銘記和尊重。【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的識記,對抗日戰爭重大影響的理解。1 / 12017年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全真模擬試卷歷史與社會試題(一)一、選擇題1.(2017·浙江模擬)讀下面的經緯網圖,下列有關表述正確的有( )①A點位于東半球、中緯度 ②C點位于西半球、低緯度③B點位于C點的西北方向 ④A點與D點同屬于北溫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經緯網【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經緯網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所以C點位于東半球,所以②錯誤;B點位于C點的東北方向,所以③錯誤。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經緯網的判讀。2.(2017·浙江模擬)一位從哈爾濱來嘉興求學的學生,在生活中有下列感受,其中與地理事實相符合的是( )A.北方的冬天比南方要暖和 B.南方的房屋結構比北方更保暖C.北方的雨水比南方要稀少 D.南方的小麥產區比北方更集中【答案】C【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北方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南方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低溫少雨,所以AB錯誤。我國南方地區年降水量高于800mm,北方地區低于800mm,所以C正確;我國南方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北方是小麥,所以D錯誤。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概況的識記。3.(2017·浙江模擬)讀下圖,可知非洲( )A.白色人種主要集中在中部 B.白色人種多數信仰伊斯蘭教C.黃色人種多數信仰基督教 D.伊斯蘭教主要分布在南部【答案】B【知識點】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非洲的白色人種主要集中在非洲北部,所以A錯誤;白色人種多數信仰伊斯蘭教,所以B正確,D錯誤;C在材料里沒有體現,所以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4.(2017·浙江模擬)公元前5世紀末,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期,雅典人討論決定入侵西西里。做出這一決定的主體是( )A.雅典全體成年男性公民 B.執政官和監察官等高級官吏C.元老院中的貴族和軍人 D.柏拉圖和阿基米德等精英人士【答案】A【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雅典的國家大事由成年男性公民在公民大會上討論決定,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雅典民主制度的識記。5.(2017·浙江模擬)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主流,下列史實符合這一主流的有( )①漢武帝實行鹽鐵專賣 ②唐太宗被尊稱為“天可汗”③玄奘西行與鑒真東渡 ④清朝確立了對達賴和班禪的冊封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貞觀之治;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史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實行鹽鐵專賣與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沒有直接聯系,所以①不符合題意;玄奘西行與鑒真東渡是對外交流,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史實的識記。6.(2017·浙江模擬)清末有文章寫道:“倘若做皇帝的,做官府的,實在于國家不利,做百姓的即要行那國民的權利,把那皇帝官府殺了,另建一個好的政府,這才算盡了國民的責任。……照盧騷(盧梭)的《民約論》講起來,原是先有了人民,漸漸合并起來才有了國家。”此文( )①宣揚了天賦人權思想 ②反映了西學東漸現象③宣揚了維新改良思想 ④體現了思想解放的潮流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把那皇帝官府殺了,另建一個好的政府”,意思是推翻君主專制統治,建立民主共和政府,體現了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7.(2017·浙江模擬)2016年9月9日是毛澤東逝世40周年紀念日。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毛澤東輝煌的功績包括( )①創立發展了中國共產黨 ②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③發動了人民公社化運動 ④領導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三大改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毛澤東歷史貢獻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大躍進”在農村的擴大與翻版的,是一場生產關系的“大躍進”,這是企圖通過人民公社,使中國早日過渡到共產主義。但是由于嚴重脫離了中國歷史發展階段,不但沒有達到它預期的目標,反而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遭受嚴重挫折,給人民的生活帶來巨大災難,所以人民公社化運動不是毛澤東的輝煌功績,所以③錯誤。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毛澤東歷史貢獻的識記。8.(2017·浙江模擬)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檔案室里有這樣一份檔案表。表中農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生產隊1976年與1979年收入對比表時 間 糧食產量 人均口糧 人均分配收入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元A.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 B.農業合作化的完成C.封建土地制度的廢除 D.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實行【答案】D【知識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家庭聯產承辦責任制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表格中的提示“1976年與1979年收入對比”,聯系教材內容可知,1978年,安徽鳳陽首先推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連年豐收,才出現了表格中糧食、人均口糧、人均分配收入增長的巨大變化。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家庭聯產承辦責任制的識記。9.(2017·浙江模擬)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持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對新能源汽車給予財政補貼,以確保完成新能源汽車年度銷量目標。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應用( )①是解決我國當前環境問題的需要②踐行了可持續發展戰略③說明資金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④說明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發展主題與發展問題【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PRED問題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體,其關鍵是人口問題,實質是發展問題,所以③錯誤;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在材料里面沒有體現。【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二、非選擇題10.(2017·浙江模擬)上海至昆明高速鐵路貴陽至昆明段于2016年12月28日開通運營,標志著滬昆高鐵全線貫通,也標志著云南正式邁入了高鐵時代。(1)滬昆高鐵是中國東西向線路里程最長、過省份最多的高速鐵路。請依次寫出其途徑省份的簡稱。(2)云南、貴州地處我國第二級階梯,試從自然條件角度簡析發展區域經濟的優勢與不足。(3)滬昆高鐵勢必推動中部和西部省市快速融入東部發達區域。東部與中西部之間怎樣做到以滬昆高鐵的全線貫通為契機,實現共同發展?【答案】(1)滬、浙、贛、湘、貴(或黔)、云(或滇)(2)云貴高原地勢崎嶇不平,石林廣布,旅游資源豐富,但發展種植業的自然條件差。(3)因地制宜,互通有無,優勢互補。【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地勢和地形;交流與互補【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省級行政區劃分布及其簡稱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滬昆高鐵是中國東西向線路里程最長、過省份最多的高速鐵路,依次經過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貴州省、云南省,即滬、浙、贛、湘、貴(或黔)、云(或滇)。(2)本題考查的是云貴高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云南、貴州地處我國第二級階梯,位于我國的云貴高原,當地崎嶇不平,石林廣布,旅游資源豐富,但發展種植業的自然條件差。(3)本題考查的是東西部交流與互補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滬昆高鐵勢必推動中部和西部省市快速融入東部發達區域。東部與中西部之間應因地制宜,互通有無,優勢互補,以滬昆高鐵的全線貫通為契機,實現共同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省級行政區劃分布及其簡稱、云貴高原概況的識記,對東西部加強交流與互補的理解。11.(2017·浙江模擬)2016年是孫中山先生誕生150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孫中山生平大事年代尺。材料二:“十三歲隨母到夏威夷島,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國,選舉總統,廢除專制,實行共和。”(《孫中山全集》)(1)結合材料一,二,簡述孫中山學生時代世界歷史發展的特征。(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的原因。【答案】(1)第二次工業革命正在蓬勃開展,新發明新氣象層出不窮;繼英法美建立資產階級國家后,更多國家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2)原因: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促使仁人志士尋求救亡圖存的道路;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的相繼失敗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要救中國,必須要進行革命(鴉片戰爭后各種救國方案的失敗);借鑒歐美國家的經驗;由興中會誓詞發展完善。【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第二次工業革命;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世界歷史發展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學生時代正值第二次工業革命正在蓬勃開展,新發明新氣象層出不窮;繼英法美建立資產階級國家后,更多國家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2)本題考查的是三民主義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的原因: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促使仁人志士尋求救亡圖存的道路;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的相繼失敗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要救中國,必須要進行革命(鴉片戰爭后各種救國方案的失敗);借鑒歐美國家的經驗;由興中會誓詞發展完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擴張的識記,對三民主義提出背景的理解。12.(2017·浙江模擬)從今年春季開始,中國歷史教材將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清晰界定抗戰起點與跨度,將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有助于學生理解日本侵華歷史的完整線索。(1)中國抗戰歷史中,14年抗戰與8年抗戰不同劃分主要是基于哪兩次歷史事件?這兩次歷史事件對中國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有何影響?(2)誕生于1935年的《義勇軍進行曲》,創作素材就是來源于東北義勇軍。這首傳遍大江南北的抗戰歌曲,最終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請結合14年抗戰時期的2個主要史實,說明中華民族在最危險的時候是如何逐步“筑成我們新的長城”的。(3)對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這一表述調整,我們應持有怎樣的認識和立場?【答案】(1)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7年“七七”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并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成為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由此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2)①“九一八”事變后,中共發表宣言,呼吁社會各界民眾以武裝手段驅逐日本強盜,并領導東北義勇軍在日本關東軍的征剿下頑強戰斗。②1936年12月,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③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后,共產黨通電全國,蔣介石也表示準備抗戰。不久,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3)是對歷史的銘記和尊重。【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西安事變;華北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抗戰歷史中,14年抗戰與8年抗戰不同劃分主要是基于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7年“七七”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并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成為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由此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2)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九一八”事變后,中共發表宣言,呼吁社會各界民眾以武裝手段驅逐日本強盜,并領導東北義勇軍在日本關東軍的征剿下頑強戰斗。1936年12月,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后,共產黨通電全國,蔣介石也表示準備抗戰。不久,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3)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對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這一表述調整,我們應堅持對歷史的銘記和尊重。【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的識記,對抗日戰爭重大影響的理解。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7年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全真模擬試卷歷史與社會試題(一)(學生版).docx 2017年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全真模擬試卷歷史與社會試題(一)(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