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7年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全真模擬試卷歷史與社會試題(四)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7年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全真模擬試卷歷史與社會試題(四)

資源簡介

2017年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全真模擬試卷歷史與社會試題(四)
一、選擇題
1.(2017·浙江模擬)諺語“處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表明影響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場 B.地形 C.氣候 D.政策
2.(2017·浙江模擬)2017年1月,教育部下發文件,要求在大中小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現行教材中,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這是為強調_______后的十四年抗戰的歷史是前后貫通的整體,能更全面地反映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罪行。(  )
A.九一八事變 B.八一三事變 C.西安事變 D.盧溝橋事變
3.(2017·浙江模擬)讀圖,下列對①處的地理狀況描述正確的是(  )
A.盆地地形 B.地處內陸 C.氣候干燥 D.地勢低平
4.(2017·浙江模擬)如圖所示。甲乙兩圖等高距相同。下列關于甲、乙兩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乙兩圖所示地區分別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
B.甲圖所示地區的坡度比乙圖所示地區的坡度緩
C.甲、乙兩圖反映的均屬于溫帶地區
D.甲圖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比乙圖詳細
5.(2017·浙江模擬)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分鏡頭:“草原的深秋充滿寒意,干燥的牛糞可以讓爐火燒得更旺一些。爐火上翻滾著乳白色的漿液,令人浮想聯翩,這是世代居住于此的蒙克一家早餐中永遠的主角——奶茶。”據此判斷,蒙克一家最可能屬于(  )
A.蒙古族人 B.回族人 C.苗族人 D.壯族人
6.(2017·浙江模擬)2016年11月12日是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紀念日。九(八)班同學舉辦了以“構想共和”“浴血共和”“締造共和”“維護共和”為主題的系列紀念活動。據此回答小題。
(1)以“締造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舉辦地最合適的地址是(  )
A.東京 B.武昌 C.廣州 D.南京
(2)宋慶齡說“孫中山和中國共產黨之間具有歷史意義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當時的國際局勢和中國本身的內部條件造成的。"這里的“內部條件”主要指(  )
A.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北洋軍閥統治動搖
B.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主要矛盾
C.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革命形勢惡化
D.“打倒列強除軍閥”成為人們的普遍愿望
7.(2017·浙江模擬)67年前與兩岸分離有直接關系的事件是(  )
A.南京解放,蔣介石政府退守臺灣
B.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
C.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勝利
D.中國人民政協會議的召開
二、非選擇題
8.(2017·浙江模擬)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告別寒假重返校園的第一天,古典詩詞等傳統文化成了開學第一課的“主角”。除古詩詞外,如果你有機會再學習一項傳統文化,你會選擇什么?
(2)有人說得好: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請你談談對弘揚中華優秀傳
統文化意義的認識。
(3)我國的優秀古詩詞,深深影響著海內外中華兒女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方式,傳遞著文化建設的正能量。請你依據下列古詩或名言的內涵,寫出自己的做法。
古詩警句 做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2017·浙江模擬)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七律·長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1)閱讀《七律·長征》和長征示意圖,寫出紅軍開始長征和取得最后勝利的地點(寫出省份即可)以及長征途中所經歷的著名戰役。
(2)根據上述材料,你認為紅軍長征中有哪些值得學習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應如何在學習、生活中弘揚這一精神?
10.(2017·浙江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根據圖①、②、③所示歷史事件發展的內在聯系和時間順序,你將在圖④、⑤處分別配上與哪一歷史事件相關的圖片?(只要答出歷史事件的名稱即可,不必畫圖)
在近代救亡運動中,中華兒女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掀開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新篇章,開辟了歷史新紀元。
(2)下面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兩塊浮雕。請你任選一塊浮雕,說明這塊浮雕所承載的史實對我們承擔社會責任的啟發。
(3)從歷史和當代中國實際的視角,運用所學知識,說說“掀開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新篇章,開辟了歷史新紀元”的“新’’體現在哪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處暑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折點,是氣候變涼的象征,表示暑天終止,白露是指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所以諺語“處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表明影響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是氣候。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的理解。
2.【答案】A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九一八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后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后貫通的整體,應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準確體現。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九一八事變的識記。
3.【答案】D
【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美國地形特征及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處為美國中部平原。美國中部平原的自然環境為:土地廣袤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和。所以地勢低平是正確的。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美國地形特征及分布的識記。
4.【答案】D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經緯網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等高線地形圖和經緯網地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所以A錯誤;在同樣的圖幅中,甲的緯度和經度差距比乙小,所以乙描述的范圍大,所以甲圖所示地區的坡度比乙圖所示地區的坡度陡,同時甲圖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比乙圖詳細,所以B錯誤,D正確;甲、乙兩圖反映的均屬于熱帶地區,所以C錯誤。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等高線地形圖和經緯網地圖的分析理解能力。
5.【答案】A
【知識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內蒙古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少數民族生產生活特色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草原”、“奶茶”可知蒙克屬于游牧民族,所以A符合題意。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少數民族生產生活特色的識記。
6.【答案】(1)D
(2)D
【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建立了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制定了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后闡發為民族、民權和民生的三民主義,這是“構想共和”。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起義軍占領武昌城,接著又攻占漢口和漢陽,武漢三鎮勝利,這是“浴血共和”。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職位,這是“締造共和”。“維護共和”——孫中山為維護革命成果相繼發動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故選擇D。
(2)本題考查的是國共合作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和中國共產黨的合作發生于國民大革命時期,當時中國人民與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之間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帝國主義與北洋軍閥成為包括國共兩黨在內的中國人民的最主要敵人,兩黨都把反帝反封建作為其革命目標。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和國共合作的識記。
7.【答案】A
【知識點】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臺灣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67年前正是1949年(2016年題目)。1949年4月,南京解放,蔣介石政府退守臺灣,兩岸分離至今,所以A符合題意。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臺灣問題的識記。
8.【答案】(1)書法,京劇,中醫,中華武術等。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或: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凝聚和激勵各族人民團結奮進,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國際競爭力,促進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
(3)①換位思考,理解寬容。②奮不顧身,舍生取義。
【知識點】百家爭鳴;昌盛的秦漢文化;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傳統文化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學習傳統文化中的書法,京劇,中醫,中華武術等。
(2)本題考查的是傳統文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或: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凝聚和激勵各族人民團結奮進,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國際競爭力,促進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
(3)本題考查的是傳統文化理念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主張換位思考,理解寬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主張奮不顧身,舍生取義。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傳統文化理念的理解。
9.【答案】(1)江西省、陜西省。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
(2)不畏艱險、不怕困難、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精神,氣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等。學習上應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刻苦學習、積極進取;生活中要艱苦樸素、不斷奮進。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軍開始長征和取得最后勝利的地點分別是江西省、陜西省。長征途中所經歷的著名戰役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
(2)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精神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我認為紅軍長征中有不畏艱險、不怕困難、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精神,氣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等值得我們學習。為此,青少年應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刻苦學習、積極進取;生活中要艱苦樸素、不斷奮進。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的識記,對紅軍長征精神的理解和學習。
10.【答案】(1)圖④:辛亥革命。圖⑤:新文化運動。
(2)浮雕①: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遭受挫折,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北京學生發起了“五四運動”。這啟示我們,要維護國家的尊嚴、榮譽和利益;主動為國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渡難關;自覺承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責任。浮雕②:人民解放軍戰士不怕犧牲,與國民黨軍隊浴血奮戰,解放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這啟示我們,要發揚愛國主義、艱苦奮斗等優秀傳統;主動為國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渡難關,自覺承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責任。
(3)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結束了近代中國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中國近代化歷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戰敗后,一部分先進的中國人開始開眼看世界,為此魏源編著《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學習西方的長處,以抵抗西方的侵略。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派提出“自強”、“求富”的口號,學習西方的先進的科學技術,開啟了中國的工業近代化歷程。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面臨深重的民族危機,在這種情況下,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維新變法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憲制,走資本主義道路,可惜戊戌變法最終失敗,戊戌六君子正是當時變法運動失敗導致的一個后果。從中可以看出上述事件正是中國的近代化歷程,或者說探索救亡圖存的歷程,所以圖④為辛亥革命,主張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圖⑤為新文化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2)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浮雕①: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遭受挫折,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北京學生發起了“五四運動”,這啟示我們,要維護國家的尊嚴、榮譽和利益;主動為國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渡難關;自覺承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責任。浮雕②:人民解放軍戰士不怕犧牲,與國民黨軍隊浴血奮戰,解放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這啟示我們,要發揚愛國主義、艱苦奮斗等優秀傳統;主動為國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渡難關,自覺承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責任。
(3)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誕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結束了近代中國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的識記,對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理解。
1 / 12017年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全真模擬試卷歷史與社會試題(四)
一、選擇題
1.(2017·浙江模擬)諺語“處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表明影響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場 B.地形 C.氣候 D.政策
【答案】C
【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處暑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折點,是氣候變涼的象征,表示暑天終止,白露是指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所以諺語“處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表明影響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是氣候。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的理解。
2.(2017·浙江模擬)2017年1月,教育部下發文件,要求在大中小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現行教材中,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這是為強調_______后的十四年抗戰的歷史是前后貫通的整體,能更全面地反映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罪行。(  )
A.九一八事變 B.八一三事變 C.西安事變 D.盧溝橋事變
【答案】A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九一八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后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后貫通的整體,應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準確體現。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九一八事變的識記。
3.(2017·浙江模擬)讀圖,下列對①處的地理狀況描述正確的是(  )
A.盆地地形 B.地處內陸 C.氣候干燥 D.地勢低平
【答案】D
【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美國地形特征及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處為美國中部平原。美國中部平原的自然環境為:土地廣袤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和。所以地勢低平是正確的。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美國地形特征及分布的識記。
4.(2017·浙江模擬)如圖所示。甲乙兩圖等高距相同。下列關于甲、乙兩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乙兩圖所示地區分別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
B.甲圖所示地區的坡度比乙圖所示地區的坡度緩
C.甲、乙兩圖反映的均屬于溫帶地區
D.甲圖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比乙圖詳細
【答案】D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經緯網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等高線地形圖和經緯網地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所以A錯誤;在同樣的圖幅中,甲的緯度和經度差距比乙小,所以乙描述的范圍大,所以甲圖所示地區的坡度比乙圖所示地區的坡度陡,同時甲圖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比乙圖詳細,所以B錯誤,D正確;甲、乙兩圖反映的均屬于熱帶地區,所以C錯誤。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等高線地形圖和經緯網地圖的分析理解能力。
5.(2017·浙江模擬)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分鏡頭:“草原的深秋充滿寒意,干燥的牛糞可以讓爐火燒得更旺一些。爐火上翻滾著乳白色的漿液,令人浮想聯翩,這是世代居住于此的蒙克一家早餐中永遠的主角——奶茶。”據此判斷,蒙克一家最可能屬于(  )
A.蒙古族人 B.回族人 C.苗族人 D.壯族人
【答案】A
【知識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內蒙古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少數民族生產生活特色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草原”、“奶茶”可知蒙克屬于游牧民族,所以A符合題意。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少數民族生產生活特色的識記。
6.(2017·浙江模擬)2016年11月12日是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紀念日。九(八)班同學舉辦了以“構想共和”“浴血共和”“締造共和”“維護共和”為主題的系列紀念活動。據此回答小題。
(1)以“締造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舉辦地最合適的地址是(  )
A.東京 B.武昌 C.廣州 D.南京
(2)宋慶齡說“孫中山和中國共產黨之間具有歷史意義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當時的國際局勢和中國本身的內部條件造成的。"這里的“內部條件”主要指(  )
A.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北洋軍閥統治動搖
B.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主要矛盾
C.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革命形勢惡化
D.“打倒列強除軍閥”成為人們的普遍愿望
【答案】(1)D
(2)D
【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建立了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制定了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后闡發為民族、民權和民生的三民主義,這是“構想共和”。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起義軍占領武昌城,接著又攻占漢口和漢陽,武漢三鎮勝利,這是“浴血共和”。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職位,這是“締造共和”。“維護共和”——孫中山為維護革命成果相繼發動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故選擇D。
(2)本題考查的是國共合作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和中國共產黨的合作發生于國民大革命時期,當時中國人民與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之間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帝國主義與北洋軍閥成為包括國共兩黨在內的中國人民的最主要敵人,兩黨都把反帝反封建作為其革命目標。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和國共合作的識記。
7.(2017·浙江模擬)67年前與兩岸分離有直接關系的事件是(  )
A.南京解放,蔣介石政府退守臺灣
B.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
C.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勝利
D.中國人民政協會議的召開
【答案】A
【知識點】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臺灣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67年前正是1949年(2016年題目)。1949年4月,南京解放,蔣介石政府退守臺灣,兩岸分離至今,所以A符合題意。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臺灣問題的識記。
二、非選擇題
8.(2017·浙江模擬)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告別寒假重返校園的第一天,古典詩詞等傳統文化成了開學第一課的“主角”。除古詩詞外,如果你有機會再學習一項傳統文化,你會選擇什么?
(2)有人說得好: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請你談談對弘揚中華優秀傳
統文化意義的認識。
(3)我國的優秀古詩詞,深深影響著海內外中華兒女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方式,傳遞著文化建設的正能量。請你依據下列古詩或名言的內涵,寫出自己的做法。
古詩警句 做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1)書法,京劇,中醫,中華武術等。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或: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凝聚和激勵各族人民團結奮進,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國際競爭力,促進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
(3)①換位思考,理解寬容。②奮不顧身,舍生取義。
【知識點】百家爭鳴;昌盛的秦漢文化;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傳統文化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學習傳統文化中的書法,京劇,中醫,中華武術等。
(2)本題考查的是傳統文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或: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凝聚和激勵各族人民團結奮進,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國際競爭力,促進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
(3)本題考查的是傳統文化理念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主張換位思考,理解寬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主張奮不顧身,舍生取義。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傳統文化理念的理解。
9.(2017·浙江模擬)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七律·長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1)閱讀《七律·長征》和長征示意圖,寫出紅軍開始長征和取得最后勝利的地點(寫出省份即可)以及長征途中所經歷的著名戰役。
(2)根據上述材料,你認為紅軍長征中有哪些值得學習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應如何在學習、生活中弘揚這一精神?
【答案】(1)江西省、陜西省。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
(2)不畏艱險、不怕困難、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精神,氣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等。學習上應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刻苦學習、積極進取;生活中要艱苦樸素、不斷奮進。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軍開始長征和取得最后勝利的地點分別是江西省、陜西省。長征途中所經歷的著名戰役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
(2)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精神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我認為紅軍長征中有不畏艱險、不怕困難、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精神,氣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等值得我們學習。為此,青少年應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刻苦學習、積極進取;生活中要艱苦樸素、不斷奮進。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的識記,對紅軍長征精神的理解和學習。
10.(2017·浙江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根據圖①、②、③所示歷史事件發展的內在聯系和時間順序,你將在圖④、⑤處分別配上與哪一歷史事件相關的圖片?(只要答出歷史事件的名稱即可,不必畫圖)
在近代救亡運動中,中華兒女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掀開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新篇章,開辟了歷史新紀元。
(2)下面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兩塊浮雕。請你任選一塊浮雕,說明這塊浮雕所承載的史實對我們承擔社會責任的啟發。
(3)從歷史和當代中國實際的視角,運用所學知識,說說“掀開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新篇章,開辟了歷史新紀元”的“新’’體現在哪里?
【答案】(1)圖④:辛亥革命。圖⑤:新文化運動。
(2)浮雕①: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遭受挫折,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北京學生發起了“五四運動”。這啟示我們,要維護國家的尊嚴、榮譽和利益;主動為國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渡難關;自覺承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責任。浮雕②:人民解放軍戰士不怕犧牲,與國民黨軍隊浴血奮戰,解放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這啟示我們,要發揚愛國主義、艱苦奮斗等優秀傳統;主動為國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渡難關,自覺承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責任。
(3)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結束了近代中國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中國近代化歷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戰敗后,一部分先進的中國人開始開眼看世界,為此魏源編著《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學習西方的長處,以抵抗西方的侵略。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派提出“自強”、“求富”的口號,學習西方的先進的科學技術,開啟了中國的工業近代化歷程。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面臨深重的民族危機,在這種情況下,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維新變法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憲制,走資本主義道路,可惜戊戌變法最終失敗,戊戌六君子正是當時變法運動失敗導致的一個后果。從中可以看出上述事件正是中國的近代化歷程,或者說探索救亡圖存的歷程,所以圖④為辛亥革命,主張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圖⑤為新文化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2)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浮雕①: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遭受挫折,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北京學生發起了“五四運動”,這啟示我們,要維護國家的尊嚴、榮譽和利益;主動為國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渡難關;自覺承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責任。浮雕②:人民解放軍戰士不怕犧牲,與國民黨軍隊浴血奮戰,解放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這啟示我們,要發揚愛國主義、艱苦奮斗等優秀傳統;主動為國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渡難關,自覺承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責任。
(3)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誕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結束了近代中國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的識記,對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理解。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陉县| 叙永县| 那坡县| 皋兰县| 平凉市| 潮州市| 尚义县| 耿马| 盖州市| 锡林浩特市| 鲁甸县| 龙陵县| 浠水县| 潜山县| 游戏| 海淀区| 永修县| 德保县| 皮山县| 滦南县| 泗水县| 娄底市| 剑川县| 格尔木市| 五峰| 永寿县| 祁阳县| 古田县| 宽城| 普定县| 徐州市| 库车县| 西华县| 平顺县| 普格县| 类乌齐县| 方正县| 绥棱县| 浦江县| 塔河县| 延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