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讀一讀:學習是為了實際運用,因此我們不能死讀書,要與實際相結合。我們讀書也要多和自己的生活相聯系。要做到學以致用,這樣才達到了學習的真正目的。歐陽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楷書四大家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歐陽詢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無人能及,因此被譽為唐人楷書第一,后世稱為“歐體”。因其子也是當時書法大家,為區分父子倆,又被稱為“大歐”,子“小歐”。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張翰帖》、《行書千字文》。歐陽詢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等。王羲之《 蘭亭序》顏真卿《祭侄文稿》蘇軾《寒食帖》王洵《伯遠帖》楊凝式《韭花帖》柳公權《蒙詔帖》歐陽詢《張翰帖》米芾《蜀素帖》黃庭堅《 松閣詩帖》李建中《土母帖》由于歐陽詢的書法獨樹一幟,因此贏得了海內外書法愛好者的喜歡和尊崇。當時,高麗王就曾派使者前來中國專門求其墨跡;日本人對歐陽詢的書法更是景仰萬分,所以《朝日新聞》創刊時,便想到了請歐陽詢來“題寫”報頭四個字。可是,《朝日新聞》于1879年創刊,而歐陽詢死于641年,兩者相差1200多年,千余年前的古人如何替后人題寫報頭呢?原來,《朝日新聞》在日本大阪創刊時,有幾位籌備委員是當時日本國內有名的書法家,他們尊崇歐陽詢的書法,便找出歐陽詢的《宗圣觀記》書法作品,從中選出“朝”、“日”、“聞”三個字,用雙鉤法描成“填本”,但帖中沒有“新”字,他們就找出“親”字(繁體)和“析”字,分別剔除“見”和“木”旁,合成一個“新”字。就這樣,四個飽滿瘦勁的“朝日新聞”便成為日本人至今仍愛不釋手的報頭之一。今天我們就來向古人學習:下節課我們學習如何寫對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