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2016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思品期中聯考試卷一、選擇題1.(2017八下·浙江期中)2016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正式開幕。人大代表們聽取和審議了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討論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的重大事項。這體現了( )A.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B.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公民C.公民權利受國家保護,有物質保障D.我國公民的權利具有廣泛性2.(2017八下·浙江期中)李某因對單位領導有意見,為泄私憤,以張某的名義寫信舉報該領導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經查無此事)。李某的行為( )①是違法行為 ②侵犯了張某的隱私權③侵犯了該領導的人格尊嚴 ④應該受到法律的追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2017八下·浙江期中)我國法律規定的公民的義務是( )A.可以履行,也可以放棄 B.有條件的C.公民自愿履行的 D.必須履行、不能放棄的4.(2017八下·浙江期中)當自己的生命健康權和人身自由權受到侵害時,應通過正確的途徑,采取合法的手段來維護,下列途徑或手段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①息事寧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不太嚴重的,能忍就忍 ②尋找機會,用相同的手段去報復對方③到公安、司法等部門控告、起訴 ④撥打“110”電話求救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5.(2017八下·浙江期中)2013年7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開始施行。新法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這一舉措屬于我國權利保障中 的內容。( )A.社會保障 B.司法保障 C.物質保障 D.立法保障6.(2017八下·浙江期中)很多人在學生時期,都有給別人起綽號的習慣,自己也少不了幾個別名。這一傳統不知從何時起源,現在在90后、00后學生族群身上,得到了進一步發揚。給別人起綽號的行為( )A.是不道德的,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B.是正確的,屬于學生會之間的玩笑行為C.是違法的,侵犯了他人的榮譽權D.是不道德的,但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7.(2017八下·浙江期中)“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這是( )①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 ②我們應積極履行的道德義務③我們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 ④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義務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8.(2017八下·浙江期中)明至清前期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維護了國家統一,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萬里長沙”“千里石塘”是明清兩代對 的稱呼。( )A.釣魚島 B.遼東半島 C.海南島 D.南海諸島9.(2017八下·浙江期中)《明史﹒選舉志》記載:“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專取四書及五經命題試士。”從以上史料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A.科舉考試的答題文體B.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C.沿襲唐宋的考試科目D.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10.(2017八下·浙江期中)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如果你研究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技術,可以查閱( )A.《傷寒雜病論》 B.《齊民要術》C.《天工開物》 D.《本草綱目》11.(2017八下·浙江期中)明初,國子監祭酒宋訥有一天上朝,朱元璋問他為何昨晚不悅,宋訥大驚。朱元璋拿出一幅畫,正是宋訥昨晚生氣表情的畫像。這件事反映的實質是( )A.君權的強化 B.君臣關系親善C.君臣關系緊張 D.君主同情大臣12.(2017八下·浙江期中)17-18世紀的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點包括( )①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君主專制制度的阻礙②人民群眾在革命中都起了重要作用③革命后都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體制④革命的勝利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3.(2017八下·浙江期中)《大國崛起》解說詞中說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地理大發現”是通過下列什么活動實現的( )A.西方列強的擴張 B.新航路開辟C.鄭和下西洋 D.玄奘西游天竺14.(2017八下·浙江期中)下圖中B航線的開拓者是( )A.哥倫布 B.麥哲倫 C.迪亞士 D.達·伽馬15.(2017八下·浙江期中)“近來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為非法權力。”“凡未經國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國會準允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這些引文出自( )A.盧梭的《社會契約論》 B.英國的《權利法案》C.美國的《獨立宣言》 D.法國的《人權宣言>》16.(2017八下·浙江期中)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下列史實中哪些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 )①設立伊犁將軍 ②冊封宗教領袖“達賴”和“班禪”③設置駐藏大臣 ④設立宣政院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17.(2017八下·浙江期中)某人是大明子民,他出生的那年明成祖遷都北京。請你從以下對他一生中的四個剪影中選出不可能是事實的一項( )A.清早起來埋頭苦讀八股文 B.聽說了鄭和下西洋的壯舉C.中年時被授予左丞相一職 D.他的兒子被錦衣衛捉去拷問18.(2017八下·浙江期中)1793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以向乾隆帝慶壽為名,向清朝提出要求,被乾隆帝拒絕,對此,你認為正確的是( )①英國派使臣到中國,目的是為了擴大英國的海外市場 ②乾隆帝拒絕馬戛爾尼要求,因為英國要求有損害中國主權的內容 ③乾隆帝拒絕馬戛爾尼要求,有閉關鎖國,妄自尊大的思想 ④乾隆帝拒絕馬戛爾尼要求,從長遠來看有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9.(2017八下·浙江期中)下列有關近代前夜的中國社會的認識,正確的有( )①皇權進一步加強 ②中國人與外國人通商非常方便 ③經濟結構是耕織結合、自給自足 ④要與外國人做生意只能到廣州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0.(2017八下·浙江期中)《西方文明史》載:大約在1660—1789年,西歐智力和文化的歷史經歷了中世紀以來最重大的變化。其“最重大的變化”主要包括( )①文藝復興運動在意大利興起 ②近代科學的誕生和發展③啟蒙運動興起 ④工業文明在歐美普遍建立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21.(2017八下·浙江期中)2015年6月至8月,上海某銀行經理楊某利用自己的工號或冒用其同事的工號,登錄銀行個貸查詢系統,非法查詢并下載他人征信信息共計一萬多條。隨后,楊某將這些信息以每條25至50元不等的價格出售給他人,非法獲利37萬多元。2016年3月16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被告人楊某拘役六個月,罰金人民幣一萬元;退賠在案的犯罪所得予以沒收。據了解,這是《刑法修正案(九)》施行以來,上海首例判決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刑事案件。(1)楊某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權利?(2)法律保護公民的這項權利有何意義?(3)假如此類侵權行為發生在你身上,你應該怎樣做?(4)在生活中我們應如何尊重和維護隱私權?22.(2017八下·浙江期中)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互聯網在人們的生活中成為了必需品。自從有了網絡,人們便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間,人們可以在各種網絡空間、論壇上暢所欲言。有人認為:“網絡是自由的,網民言論不受約束。”請你談談對這一觀點的認識。23.(2017八下·浙江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我國形成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傳統。漢民族在秦漢期間形成,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有其他民族融入,最終形成了以漢民族為多數民族,其他55個民族為少數民族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少數民族為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作出過特殊的貢獻。哪個少數民族建立的什么朝代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2)我國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視對少數民族的管理。明朝時,為了進一步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推行了什么政策?這一政策的推行有何影響?(3)西藏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請你例舉史實證明。24.(2017八下·浙江期中)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服飾上,明初對于服裝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嚴……但至晚明,小康人家“非繡衣不服”,大戶婢女“非大紅裹衣不華”(《閱世篇》卷八)。……明初嚴禁庶民廳房逾三間,但到明后期,則“江南富翁……五間七間,九架十架,猶為常耳……”——馮天瑜《中華文化史》材料二:明清是中國歷史上社會秩序穩定的一個偉大時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間歐洲卻經歷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現代化發展……不過這并不表明明清兩代便是歷史的倒退,此間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認。如果能更好地了解這幾百年來的中國歷史,我們應能發現不少的革新和發展。中國社會遠非停滯不前,不過與西方相比其步伐較慢,程度較淺罷了。——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革》材料三:一個人的絕對權力阻礙了國家的發展。不限制這種權力,國家便無法進步。克服專制王權于是成了繼續前進的條件,在這個時候,誰先克服專制王權,誰就先邁出現代化的第一步。——錢乘旦《世界近現代史的主線是現代化》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會生活發生怎樣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產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明清時期在思想領域“革新與發展”的主要表現是什么 這一表現與材料一,二之間有何內在聯系?(3)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英國是怎樣“克服專制王權”的?25.(2017八下·浙江期中)檔案館有兩張散落的紙片,上面寫有下列內容,請你來幫忙解密,好嗎?紙片一: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征稅;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議會必須定期召開;議員的選舉不受國王的干涉。紙片二:我們以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義和權力,謹莊嚴宣告: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它們解除對于英王的一切隸屬關系,而它們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系也應當從此完全廢止。請回答:(1)我們應該把散落的紙片一放在哪部文獻里?它是哪一年哪個國家通過的重要文獻?簡析該文獻發表的意義?(2)我們應該把散落的紙片二放在哪部文獻里?它是哪一年哪個國家通過的重要文獻?簡析該文獻發表的意義?(3)兩部文獻是兩個不同國家的革命綱領性文件。試分析這兩個國家的革命性質有何異同?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現當家作主的愿望。材料中人大代表們聽取和審議了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討論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的重大事項,體現的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代表人民選,人民代表為人民,對人民負責,所以A符合題意。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所以B不符合題意。CD中的觀點,材料中未體現。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國家性質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答案】B【知識點】法律維護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人格尊嚴權的認識。我國法律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李某因對單位領導有意見,為泄私憤,以張某的名義寫信舉報該領導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經查無此事,使該領導的名譽受損,侵犯該領導的人格尊嚴,是違法行為應承擔法律的責任,所以①③④符合題意。②中的隱私權在材料中未體現。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人格尊嚴權的理解。3.【答案】D【知識點】權利和義務【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法定義務的理解。我國法律規定的公民的義務是法定義務。法定義務是指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法定義務具有強制性,不是自愿的,而是無條件必須履行而不可放棄的,所以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法定義務的理解。4.【答案】C【知識點】用法律捍衛生命健康權;法律維護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維權手段的有關知識。①做法會縱容違法犯罪,②的做法易倒致新的違法犯罪不可取,所以①②做法錯誤;③④是依法維權和有維權意識的表現,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考查對維權措施的理解。5.【答案】D【知識點】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公民的權利保障體制的認識。我國通過建立以憲法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為主要內容的權利保障體制保障公民的權利。立法保障就是將公民的權利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下來,運用國家強制力加以保護,司法保障就是通過法律制裁各種侵權行為,保障公民的權利。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提供了立法保障。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公民的權利保障體制的理解。6.【答案】A【知識點】法律維護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名譽權的有關知識。我國法律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給別人起綽號的習慣,即是不道德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故選A。B錯誤,C錯誤,侵犯的是名譽權而不是榮譽權,D說法錯誤,不僅是不道德也是違法行為,如果造成一定的危害就是違法,就要承擔相應法律的責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名譽權的理解。7.【答案】C【知識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權利和義務【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識記。根據所學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 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凡是道德的要求就是我們應當積極履行的道德義務。①②符合題意。③④錯誤。社會主義道德規范不屬于法定義務。故本題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識記,同時注意區分道德和法定義務的內容。8.【答案】D【知識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海諸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前期,我國的疆域,南至南海諸島,清朝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南海諸島在明清時被稱為“萬里長沙”、“千里石塘”,歸屬廣東省瓊州府的萬州,我國固有領土是南海諸島。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南海諸島的識記。9.【答案】A【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科舉考試的有關知識。從題文中“專取四書及五經命題試士”我們可以看到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從題文中“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可知,明朝的科舉制沿襲的是唐宋的考試科目及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但未發現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科舉考試發展變化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0.【答案】C【知識點】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天工開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資治通鑒》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史學巨著;《齊民要術》是北魏時期的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書;《天工開物》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編寫的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本草綱目》是明代李時珍編寫的藥物學巨著。綜上,ABD項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天工開物》的識記。11.【答案】A【知識點】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朝加強君權的有關知識。依據題干信息“朱元璋拿出一幅畫字,正是宋訥昨晚生氣表情的畫像”,結合所學知識:明朝時期,為加強君權,鞏固統治,設立了錦衣衛等特務機構,他們由皇帝直接指揮,不受法律的約束,兼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立是明朝君主集權搞得強化的標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朝加強君權措施的理解。12.【答案】C【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的殖民主義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所以①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異同點的理解。13.【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發現,以歐洲的新航路開辟作為標志。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國家開始爭先恐后搶占殖民地。所以這里的“地理大發現”指的是新航路開辟。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的識記。14.【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B航路完成了環球航行。麥哲倫及其船隊最先完成了環球航行,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的識記。15.【答案】B【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權利法案》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限制王權,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確定議會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規定國王必須依法行使權力,無權廢除法律,征稅需經議會同意,議員有政治活動的自由。這樣,英國雖然保留了王位,但王權受到法律限制,國家政權實際由議會執掌。一個新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政權在英國建立起來。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權利法案》的識記。16.【答案】A【知識點】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清朝管理西藏措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順治帝冊封了"達賴喇嘛"、康熙帝冊封了"班禪額爾德尼",此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清朝的這些措施,大大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所以②③符合題意。清朝設立伊犁將軍加強對新疆的統治,元朝設立宣政院加強對西藏的統治,所以①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清朝管理西藏措施的識記。17.【答案】C【知識點】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朝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位時廢除了丞相,所以C選項最不可能發生。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朝重大歷史事件的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8.【答案】B【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清朝對外交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乾隆帝拒絕馬戛爾尼要求,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使中國脫離了世界歷史發展潮流,使中國在世界上落伍了,所以④表述錯誤。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清朝對外交流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9.【答案】D【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前夜的中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當時的中國社會,皇權進一步加強,軍機處的設立皇權達到了頂峰,①對。由于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在廣州一地可以與外國人通商,非常不方便,②錯④對。經濟結構以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導,③對。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前夜的中國社會的識記。20.【答案】C【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在13世紀即在意大利興起,因此①時間表述存在問題;工業文明在歐美普遍建立在19世紀,因此④與題目中所示的時間存在差距,所以①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1.【答案】(1)網楊某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2)意義:有利于劃定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界限,維護了個人的人格獨立和人格自由;法律維護公民的隱私權,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維護社會穩定;保護正常的生活不受干擾,內心世界不被侵擾。(3)當隱私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該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與侵權人協商、請求司法保護等方式,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若因此造成較大的精神痛苦,還有權要求精神損害賠償。(4)要尊重他人隱私權做到:要樹立隱私意識,矯正不尊重他人隱私的陋習;不干涉他人的私人空間,不因好奇而熱衷打聽別人私事,傳播他人秘密;要強化責任與信譽意識。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彼此隱私。【知識點】法律維護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隱私權的有關知識。從"楊某將這些信息以每條25至50元不等的價格出售給他人"可知網楊某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2)本題考查的是隱私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有利于劃定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界限,維護了個人的人格獨立和人格自由;法律維護公民的隱私權,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維護社會穩定;保護正常的生活不受干擾,內心世界不被侵擾。(3)本題考查考查的是維權措施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隱私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該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與侵權人協商、請求司法保護等方式,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若因此造成較大的精神痛苦,還有權要求精神損害賠償。(4)本題考查的是隱私權有關知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要求回答具體化,如:要樹立隱私意識,矯正不尊重他人隱私的陋習;不干涉他人的私人空間,不因好奇而熱衷打聽別人私事,傳播他人秘密;要強化責任與信譽意識。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彼此隱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隱私權及其維權措施的理解。22.【答案】這一觀點是錯誤的。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言論自由。但言論自由不是無限制的絕對自由,濫用言論自由是法律不允許的。言論自由受兩方面的限制。第一,公民不能用言論自由來侮辱、誹謗他人。第二,公民不能利用言論自由教唆、煽動他人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破環民族團結、破壞社會公德,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密不可分的,公民在行使言論自由權力時,要尊重他人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使用權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權利。【知識點】網絡交往;權利和義務【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正確行使權利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觀點是錯誤的。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言論自由,但言論自由不是無限制的絕對自由,濫用言論自由是法律不允許的。言論自由受兩方面的限制:第一,公民不能用言論自由來侮辱、誹謗他人;第二,公民不能利用言論自由教唆、煽動他人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破環民族團結、破壞社會公德,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密不可分的,公民在行使言論自由權力時,要尊重他人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使用權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權利。【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正確行使權利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3.【答案】(1)滿族(女真);清朝(2)改土歸流,加強中央和西南少數民族的聯系。(3)元朝設立宣政院;清設立駐藏大臣,冊封達賴和班禪稱號。【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清朝疆域版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滿族(女真)建立的清朝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2)本題考查的是改土歸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視對少數民族的管理。明朝時,為了進一步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推行了改土歸流,加強中央和西南少數民族的聯系。(3)本題考查的是元、清加強對西藏統治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藏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設立宣政院;清設立駐藏大臣,冊封達賴和班禪稱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的識記。24.【答案】(1)變化:從服飾和住宅等方面從被嚴格限制到限制被打破,出現了追求生活質量與享樂的現象。原因:生產力發展,商品經濟活躍。(2)表現:明清時期出現早期啟蒙性質的民主思想。聯系:明清的早期啟蒙思想是建立在明清時期特定的政治、經濟基礎之上的(或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和經濟的反映。或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是當時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反映)。(3)克服: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限制國王的權利;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確立君主立憲制)【知識點】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明朝社會經濟發展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從服飾和住宅等方面從被嚴格限制到限制被打破,出現了追求生活質量與享樂的現象,主要原因在于明朝時期社會生產力發展,商品經濟活躍。(2)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思想文化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指出明清時期在思想領域“革新與發展”的主要表現是明清時期出現要求任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聯系:明清的早期啟蒙思想是建立在明清時期特定的政治、經濟基礎之上的(或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和經濟的反映。或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是當時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反映)。(3)本題考查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限制國王的權利;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確立君主立憲制)。故答案為:(1)變化:從服飾和住宅等方面從被嚴格限制到限制被打破,出現了追求生活質量與享樂的現象。原因:生產力發展,商品經濟活躍。(2)表現:明清時期出現早期啟蒙性質的民主思想。聯系:明清的早期啟蒙思想是建立在明清時期特定的政治、經濟基礎之上的(或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和經濟的反映。或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是當時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反映)。(3)克服: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限制國王的權利;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確立君主立憲制)【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清時期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發展變化、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5.【答案】(1)《權利法案》;1689英國;《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英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2)《獨立宣言》;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的發表,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標志著美國誕生。(3)兩個國家的革命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但同時美國獨立戰爭又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限制王權,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確定議會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規定國王必須依法行使權力,無權廢除法律,征稅需經議會同意,議員有政治活動的自由。這樣,英國雖然保留了王位,但王權受到法律限制,國家政權實際由議會執掌。一個新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政權在英國建立起來。(2)本題考查的是美國獨立戰爭的有關知識。分析紙片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們應該把散落的紙片二放在《獨立宣言》。1776年《獨立宣言》的發表,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標志著美國誕生。(3)本題考查的是英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美兩個國家的革命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但同時美國獨立戰爭又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英美資產階級革命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 / 1浙江2016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思品期中聯考試卷一、選擇題1.(2017八下·浙江期中)2016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正式開幕。人大代表們聽取和審議了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討論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的重大事項。這體現了( )A.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B.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公民C.公民權利受國家保護,有物質保障D.我國公民的權利具有廣泛性【答案】A【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現當家作主的愿望。材料中人大代表們聽取和審議了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討論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的重大事項,體現的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代表人民選,人民代表為人民,對人民負責,所以A符合題意。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所以B不符合題意。CD中的觀點,材料中未體現。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國家性質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2017八下·浙江期中)李某因對單位領導有意見,為泄私憤,以張某的名義寫信舉報該領導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經查無此事)。李某的行為( )①是違法行為 ②侵犯了張某的隱私權③侵犯了該領導的人格尊嚴 ④應該受到法律的追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法律維護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人格尊嚴權的認識。我國法律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李某因對單位領導有意見,為泄私憤,以張某的名義寫信舉報該領導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經查無此事,使該領導的名譽受損,侵犯該領導的人格尊嚴,是違法行為應承擔法律的責任,所以①③④符合題意。②中的隱私權在材料中未體現。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人格尊嚴權的理解。3.(2017八下·浙江期中)我國法律規定的公民的義務是( )A.可以履行,也可以放棄 B.有條件的C.公民自愿履行的 D.必須履行、不能放棄的【答案】D【知識點】權利和義務【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法定義務的理解。我國法律規定的公民的義務是法定義務。法定義務是指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法定義務具有強制性,不是自愿的,而是無條件必須履行而不可放棄的,所以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法定義務的理解。4.(2017八下·浙江期中)當自己的生命健康權和人身自由權受到侵害時,應通過正確的途徑,采取合法的手段來維護,下列途徑或手段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①息事寧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不太嚴重的,能忍就忍 ②尋找機會,用相同的手段去報復對方③到公安、司法等部門控告、起訴 ④撥打“110”電話求救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答案】C【知識點】用法律捍衛生命健康權;法律維護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維權手段的有關知識。①做法會縱容違法犯罪,②的做法易倒致新的違法犯罪不可取,所以①②做法錯誤;③④是依法維權和有維權意識的表現,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考查對維權措施的理解。5.(2017八下·浙江期中)2013年7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開始施行。新法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這一舉措屬于我國權利保障中 的內容。( )A.社會保障 B.司法保障 C.物質保障 D.立法保障【答案】D【知識點】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公民的權利保障體制的認識。我國通過建立以憲法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為主要內容的權利保障體制保障公民的權利。立法保障就是將公民的權利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下來,運用國家強制力加以保護,司法保障就是通過法律制裁各種侵權行為,保障公民的權利。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提供了立法保障。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公民的權利保障體制的理解。6.(2017八下·浙江期中)很多人在學生時期,都有給別人起綽號的習慣,自己也少不了幾個別名。這一傳統不知從何時起源,現在在90后、00后學生族群身上,得到了進一步發揚。給別人起綽號的行為( )A.是不道德的,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B.是正確的,屬于學生會之間的玩笑行為C.是違法的,侵犯了他人的榮譽權D.是不道德的,但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答案】A【知識點】法律維護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名譽權的有關知識。我國法律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給別人起綽號的習慣,即是不道德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故選A。B錯誤,C錯誤,侵犯的是名譽權而不是榮譽權,D說法錯誤,不僅是不道德也是違法行為,如果造成一定的危害就是違法,就要承擔相應法律的責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名譽權的理解。7.(2017八下·浙江期中)“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這是( )①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 ②我們應積極履行的道德義務③我們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 ④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義務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C【知識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權利和義務【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識記。根據所學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 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凡是道德的要求就是我們應當積極履行的道德義務。①②符合題意。③④錯誤。社會主義道德規范不屬于法定義務。故本題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識記,同時注意區分道德和法定義務的內容。8.(2017八下·浙江期中)明至清前期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維護了國家統一,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萬里長沙”“千里石塘”是明清兩代對 的稱呼。( )A.釣魚島 B.遼東半島 C.海南島 D.南海諸島【答案】D【知識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海諸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前期,我國的疆域,南至南海諸島,清朝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南海諸島在明清時被稱為“萬里長沙”、“千里石塘”,歸屬廣東省瓊州府的萬州,我國固有領土是南海諸島。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南海諸島的識記。9.(2017八下·浙江期中)《明史﹒選舉志》記載:“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專取四書及五經命題試士。”從以上史料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A.科舉考試的答題文體B.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C.沿襲唐宋的考試科目D.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答案】A【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科舉考試的有關知識。從題文中“專取四書及五經命題試士”我們可以看到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從題文中“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可知,明朝的科舉制沿襲的是唐宋的考試科目及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但未發現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科舉考試發展變化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0.(2017八下·浙江期中)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如果你研究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技術,可以查閱( )A.《傷寒雜病論》 B.《齊民要術》C.《天工開物》 D.《本草綱目》【答案】C【知識點】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天工開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資治通鑒》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史學巨著;《齊民要術》是北魏時期的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書;《天工開物》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編寫的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本草綱目》是明代李時珍編寫的藥物學巨著。綜上,ABD項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天工開物》的識記。11.(2017八下·浙江期中)明初,國子監祭酒宋訥有一天上朝,朱元璋問他為何昨晚不悅,宋訥大驚。朱元璋拿出一幅畫,正是宋訥昨晚生氣表情的畫像。這件事反映的實質是( )A.君權的強化 B.君臣關系親善C.君臣關系緊張 D.君主同情大臣【答案】A【知識點】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朝加強君權的有關知識。依據題干信息“朱元璋拿出一幅畫字,正是宋訥昨晚生氣表情的畫像”,結合所學知識:明朝時期,為加強君權,鞏固統治,設立了錦衣衛等特務機構,他們由皇帝直接指揮,不受法律的約束,兼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立是明朝君主集權搞得強化的標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朝加強君權措施的理解。12.(2017八下·浙江期中)17-18世紀的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點包括( )①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君主專制制度的阻礙②人民群眾在革命中都起了重要作用③革命后都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體制④革命的勝利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的殖民主義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所以①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異同點的理解。13.(2017八下·浙江期中)《大國崛起》解說詞中說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地理大發現”是通過下列什么活動實現的( )A.西方列強的擴張 B.新航路開辟C.鄭和下西洋 D.玄奘西游天竺【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發現,以歐洲的新航路開辟作為標志。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國家開始爭先恐后搶占殖民地。所以這里的“地理大發現”指的是新航路開辟。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的識記。14.(2017八下·浙江期中)下圖中B航線的開拓者是( )A.哥倫布 B.麥哲倫 C.迪亞士 D.達·伽馬【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B航路完成了環球航行。麥哲倫及其船隊最先完成了環球航行,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的識記。15.(2017八下·浙江期中)“近來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為非法權力。”“凡未經國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國會準允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這些引文出自( )A.盧梭的《社會契約論》 B.英國的《權利法案》C.美國的《獨立宣言》 D.法國的《人權宣言>》【答案】B【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權利法案》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限制王權,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確定議會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規定國王必須依法行使權力,無權廢除法律,征稅需經議會同意,議員有政治活動的自由。這樣,英國雖然保留了王位,但王權受到法律限制,國家政權實際由議會執掌。一個新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政權在英國建立起來。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權利法案》的識記。16.(2017八下·浙江期中)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下列史實中哪些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 )①設立伊犁將軍 ②冊封宗教領袖“達賴”和“班禪”③設置駐藏大臣 ④設立宣政院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答案】A【知識點】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清朝管理西藏措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順治帝冊封了"達賴喇嘛"、康熙帝冊封了"班禪額爾德尼",此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清朝的這些措施,大大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所以②③符合題意。清朝設立伊犁將軍加強對新疆的統治,元朝設立宣政院加強對西藏的統治,所以①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清朝管理西藏措施的識記。17.(2017八下·浙江期中)某人是大明子民,他出生的那年明成祖遷都北京。請你從以下對他一生中的四個剪影中選出不可能是事實的一項( )A.清早起來埋頭苦讀八股文 B.聽說了鄭和下西洋的壯舉C.中年時被授予左丞相一職 D.他的兒子被錦衣衛捉去拷問【答案】C【知識點】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朝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位時廢除了丞相,所以C選項最不可能發生。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朝重大歷史事件的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8.(2017八下·浙江期中)1793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以向乾隆帝慶壽為名,向清朝提出要求,被乾隆帝拒絕,對此,你認為正確的是( )①英國派使臣到中國,目的是為了擴大英國的海外市場 ②乾隆帝拒絕馬戛爾尼要求,因為英國要求有損害中國主權的內容 ③乾隆帝拒絕馬戛爾尼要求,有閉關鎖國,妄自尊大的思想 ④乾隆帝拒絕馬戛爾尼要求,從長遠來看有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清朝對外交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乾隆帝拒絕馬戛爾尼要求,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使中國脫離了世界歷史發展潮流,使中國在世界上落伍了,所以④表述錯誤。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清朝對外交流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9.(2017八下·浙江期中)下列有關近代前夜的中國社會的認識,正確的有( )①皇權進一步加強 ②中國人與外國人通商非常方便 ③經濟結構是耕織結合、自給自足 ④要與外國人做生意只能到廣州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前夜的中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當時的中國社會,皇權進一步加強,軍機處的設立皇權達到了頂峰,①對。由于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在廣州一地可以與外國人通商,非常不方便,②錯④對。經濟結構以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導,③對。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前夜的中國社會的識記。20.(2017八下·浙江期中)《西方文明史》載:大約在1660—1789年,西歐智力和文化的歷史經歷了中世紀以來最重大的變化。其“最重大的變化”主要包括( )①文藝復興運動在意大利興起 ②近代科學的誕生和發展③啟蒙運動興起 ④工業文明在歐美普遍建立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在13世紀即在意大利興起,因此①時間表述存在問題;工業文明在歐美普遍建立在19世紀,因此④與題目中所示的時間存在差距,所以①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二、非選擇題21.(2017八下·浙江期中)2015年6月至8月,上海某銀行經理楊某利用自己的工號或冒用其同事的工號,登錄銀行個貸查詢系統,非法查詢并下載他人征信信息共計一萬多條。隨后,楊某將這些信息以每條25至50元不等的價格出售給他人,非法獲利37萬多元。2016年3月16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被告人楊某拘役六個月,罰金人民幣一萬元;退賠在案的犯罪所得予以沒收。據了解,這是《刑法修正案(九)》施行以來,上海首例判決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刑事案件。(1)楊某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權利?(2)法律保護公民的這項權利有何意義?(3)假如此類侵權行為發生在你身上,你應該怎樣做?(4)在生活中我們應如何尊重和維護隱私權?【答案】(1)網楊某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2)意義:有利于劃定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界限,維護了個人的人格獨立和人格自由;法律維護公民的隱私權,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維護社會穩定;保護正常的生活不受干擾,內心世界不被侵擾。(3)當隱私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該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與侵權人協商、請求司法保護等方式,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若因此造成較大的精神痛苦,還有權要求精神損害賠償。(4)要尊重他人隱私權做到:要樹立隱私意識,矯正不尊重他人隱私的陋習;不干涉他人的私人空間,不因好奇而熱衷打聽別人私事,傳播他人秘密;要強化責任與信譽意識。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彼此隱私。【知識點】法律維護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隱私權的有關知識。從"楊某將這些信息以每條25至50元不等的價格出售給他人"可知網楊某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2)本題考查的是隱私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有利于劃定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界限,維護了個人的人格獨立和人格自由;法律維護公民的隱私權,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維護社會穩定;保護正常的生活不受干擾,內心世界不被侵擾。(3)本題考查考查的是維權措施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隱私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該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與侵權人協商、請求司法保護等方式,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若因此造成較大的精神痛苦,還有權要求精神損害賠償。(4)本題考查的是隱私權有關知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要求回答具體化,如:要樹立隱私意識,矯正不尊重他人隱私的陋習;不干涉他人的私人空間,不因好奇而熱衷打聽別人私事,傳播他人秘密;要強化責任與信譽意識。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彼此隱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隱私權及其維權措施的理解。22.(2017八下·浙江期中)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互聯網在人們的生活中成為了必需品。自從有了網絡,人們便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間,人們可以在各種網絡空間、論壇上暢所欲言。有人認為:“網絡是自由的,網民言論不受約束。”請你談談對這一觀點的認識。【答案】這一觀點是錯誤的。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言論自由。但言論自由不是無限制的絕對自由,濫用言論自由是法律不允許的。言論自由受兩方面的限制。第一,公民不能用言論自由來侮辱、誹謗他人。第二,公民不能利用言論自由教唆、煽動他人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破環民族團結、破壞社會公德,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密不可分的,公民在行使言論自由權力時,要尊重他人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使用權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權利。【知識點】網絡交往;權利和義務【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正確行使權利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觀點是錯誤的。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言論自由,但言論自由不是無限制的絕對自由,濫用言論自由是法律不允許的。言論自由受兩方面的限制:第一,公民不能用言論自由來侮辱、誹謗他人;第二,公民不能利用言論自由教唆、煽動他人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破環民族團結、破壞社會公德,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密不可分的,公民在行使言論自由權力時,要尊重他人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使用權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權利。【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正確行使權利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3.(2017八下·浙江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我國形成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傳統。漢民族在秦漢期間形成,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有其他民族融入,最終形成了以漢民族為多數民族,其他55個民族為少數民族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少數民族為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作出過特殊的貢獻。哪個少數民族建立的什么朝代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2)我國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視對少數民族的管理。明朝時,為了進一步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推行了什么政策?這一政策的推行有何影響?(3)西藏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請你例舉史實證明。【答案】(1)滿族(女真);清朝(2)改土歸流,加強中央和西南少數民族的聯系。(3)元朝設立宣政院;清設立駐藏大臣,冊封達賴和班禪稱號。【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清朝疆域版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滿族(女真)建立的清朝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2)本題考查的是改土歸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視對少數民族的管理。明朝時,為了進一步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推行了改土歸流,加強中央和西南少數民族的聯系。(3)本題考查的是元、清加強對西藏統治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藏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設立宣政院;清設立駐藏大臣,冊封達賴和班禪稱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的識記。24.(2017八下·浙江期中)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服飾上,明初對于服裝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嚴……但至晚明,小康人家“非繡衣不服”,大戶婢女“非大紅裹衣不華”(《閱世篇》卷八)。……明初嚴禁庶民廳房逾三間,但到明后期,則“江南富翁……五間七間,九架十架,猶為常耳……”——馮天瑜《中華文化史》材料二:明清是中國歷史上社會秩序穩定的一個偉大時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間歐洲卻經歷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現代化發展……不過這并不表明明清兩代便是歷史的倒退,此間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認。如果能更好地了解這幾百年來的中國歷史,我們應能發現不少的革新和發展。中國社會遠非停滯不前,不過與西方相比其步伐較慢,程度較淺罷了。——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革》材料三:一個人的絕對權力阻礙了國家的發展。不限制這種權力,國家便無法進步。克服專制王權于是成了繼續前進的條件,在這個時候,誰先克服專制王權,誰就先邁出現代化的第一步。——錢乘旦《世界近現代史的主線是現代化》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會生活發生怎樣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產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明清時期在思想領域“革新與發展”的主要表現是什么 這一表現與材料一,二之間有何內在聯系?(3)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英國是怎樣“克服專制王權”的?【答案】(1)變化:從服飾和住宅等方面從被嚴格限制到限制被打破,出現了追求生活質量與享樂的現象。原因:生產力發展,商品經濟活躍。(2)表現:明清時期出現早期啟蒙性質的民主思想。聯系:明清的早期啟蒙思想是建立在明清時期特定的政治、經濟基礎之上的(或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和經濟的反映。或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是當時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反映)。(3)克服: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限制國王的權利;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確立君主立憲制)【知識點】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明朝社會經濟發展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從服飾和住宅等方面從被嚴格限制到限制被打破,出現了追求生活質量與享樂的現象,主要原因在于明朝時期社會生產力發展,商品經濟活躍。(2)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思想文化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指出明清時期在思想領域“革新與發展”的主要表現是明清時期出現要求任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聯系:明清的早期啟蒙思想是建立在明清時期特定的政治、經濟基礎之上的(或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和經濟的反映。或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是當時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反映)。(3)本題考查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限制國王的權利;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確立君主立憲制)。故答案為:(1)變化:從服飾和住宅等方面從被嚴格限制到限制被打破,出現了追求生活質量與享樂的現象。原因:生產力發展,商品經濟活躍。(2)表現:明清時期出現早期啟蒙性質的民主思想。聯系:明清的早期啟蒙思想是建立在明清時期特定的政治、經濟基礎之上的(或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和經濟的反映。或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是當時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反映)。(3)克服: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限制國王的權利;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確立君主立憲制)【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清時期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發展變化、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5.(2017八下·浙江期中)檔案館有兩張散落的紙片,上面寫有下列內容,請你來幫忙解密,好嗎?紙片一: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征稅;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議會必須定期召開;議員的選舉不受國王的干涉。紙片二:我們以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義和權力,謹莊嚴宣告: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它們解除對于英王的一切隸屬關系,而它們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系也應當從此完全廢止。請回答:(1)我們應該把散落的紙片一放在哪部文獻里?它是哪一年哪個國家通過的重要文獻?簡析該文獻發表的意義?(2)我們應該把散落的紙片二放在哪部文獻里?它是哪一年哪個國家通過的重要文獻?簡析該文獻發表的意義?(3)兩部文獻是兩個不同國家的革命綱領性文件。試分析這兩個國家的革命性質有何異同?【答案】(1)《權利法案》;1689英國;《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英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2)《獨立宣言》;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的發表,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標志著美國誕生。(3)兩個國家的革命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但同時美國獨立戰爭又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限制王權,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確定議會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規定國王必須依法行使權力,無權廢除法律,征稅需經議會同意,議員有政治活動的自由。這樣,英國雖然保留了王位,但王權受到法律限制,國家政權實際由議會執掌。一個新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政權在英國建立起來。(2)本題考查的是美國獨立戰爭的有關知識。分析紙片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們應該把散落的紙片二放在《獨立宣言》。1776年《獨立宣言》的發表,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標志著美國誕生。(3)本題考查的是英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美兩個國家的革命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但同時美國獨立戰爭又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英美資產階級革命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2016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思品期中聯考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2016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思品期中聯考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