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2017年歷史與社會中考復習能力提升練習之“發展的選擇”(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2017年歷史與社會中考復習能力提升練習之“發展的選擇”(二)

資源簡介

2017年歷史與社會中考復習能力提升練習之“發展的選擇”(二)
一、選擇題
1.“歷史譜寫著歌曲,歌聲凝聚著歷史。有一首歌唱道:“讓我告訴世界,中國命運自己主宰;讓我告訴未來,中國進行著接力賽……”。你知道中國人民“命運自己主宰”開始于(  )
A.新中國的成立 B.抗美援朝的勝利
C.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 D.社會主義制度建立
【答案】A
【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成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人民百年被侵略的屈辱歷史,從此站起來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所以中國人民“命運自己主宰”開始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中國成立的識記。
2.在20世紀中國的歷史上曾發生過三次歷史性的巨變,每一次巨變都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這三次歷史性巨變是指(  )
①辛亥革命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③中共八大召開 ④實行改革開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三大改造;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20世紀中國三次歷史性巨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中國歷史上發生的三次巨變分別是指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毛澤東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以及鄧小平時期實行的改革開放。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我國開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過渡并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我國逐步走上富強的道路。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20世紀中國三次歷史性巨變的識記。
3.下圖反映的是新中國哪一個重要歷史進程(  )
A.三大改造 B.“一五”計劃
C.土地改革運動 D.人民公社化運動
【答案】C
【知識點】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土地改革運動的有關知識。材料是1951年《山東發給農民的土地房產所有證》,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后,進行了土地改革,即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農民的土地使用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土地改革運動的識記。
4.“紅衛兵”——一個狂熱的名詞!它,曾經是榮耀的化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頭戴綠軍帽、身著綠軍裝、腰間束武裝帶、左臂佩紅袖標,手握紅寶書。當紅衛兵像流星般劃過中國的政治天空之后,留下了一段歷史,這段歷史是(  )
A.改革開放時期 B.人民公社化時期
C.“大躍進”時期 D.“文化大革命”時期
【答案】D
【知識點】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紅衛兵”——一個狂熱的名詞!它曾經是榮耀的化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頭戴綠軍帽、身著綠軍裝、腰間束武裝帶、左臂佩紅袖標,手握紅寶書。當紅衛兵像流星般劃過中國的政治天空之后,留下了一段歷史,這段歷史是“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它成為文化大革命開始的標志.文化大革命中紅衛兵、造反派沖擊和批判各級領導干部,很多干部被打成走資派。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文化大革命的識記。
5.論從史出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即做出歷史結論必須要以歷史事實為依據。通過下表,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
A.國家重點發展重工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發展緩慢
B.改革開放以來,公有制經濟受到壓制,非公有制經濟得到發展
C.改革開放使所有制結構發生了變化,公有制經濟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經濟比重上升
D.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才是硬道理
【答案】C
【知識點】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新階段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改革開放使所有制結構發生了變化,公有制經濟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經濟比重上升,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6.據下圖提供的信息,可判斷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步驟是(  )
A.經濟特區一沿海開放城市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內地
B.沿海開放城市一經濟特區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內地
C.沿海開放城市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經濟特區一內地
D.經濟特區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沿海開放城市一內地
【答案】A
【知識點】經濟特區;改革新階段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步驟是經濟特區一沿海開放城市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內地。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識記。
7.以下是一位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搜集的一組圖片。分析這組圖片你認為該同學探究的主題是(  )
A.新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
B.新中國的外交成就
C.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建設成就
D.新中國的國防建設
【答案】A
【知識點】一五計劃;兩彈一星;新中國初期外交成就;中美建交與中國重返聯合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喬的笑》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的國際地位獲得世界的認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鞍山大型軋鋼廠則體現了中國的工業成就;尼克松訪華體現了我國外交成就,綜合這些,A符合題意。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8.201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習近平強調,過去國共兩黨有過許多恩怨,但在中華民族發展的緊要關頭,兩黨為了民族大義也幾度合作,為民族和國家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歷史上體現國共合作的事件有(  )
①黃埔軍校的創建 ②北伐戰爭 ③南昌起義 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西安事變;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國共合作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埔軍校的創建、北伐戰爭和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屬于歷史上體現國共合作的事件.黃埔軍校的創建、北伐戰爭是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中出現的事件;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事件,所以①②④符合題意。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國共合作史實的識記。
9.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還原歷史,中國政府將“八年抗戰”改成“十四年抗戰”。悅悅同學為了弄清這段歷史,繪制了“十四年抗戰年代尺”,請幫他在其中的①處填上相應的內容(  )
A.局部抗戰開始 B.全面抗戰開始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南京大屠殺發生”
【答案】B
【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七七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7月7日,日軍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軍隊發動突然進攻,這就是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事變爆發后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七七事變的識記。
10.下圖反映了某一時期國共雙方兵力的變化情況(單位:萬人),“某一時期”指的是(  )
A.國民革命時期 B.十年內戰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答案】D
【知識點】內戰的爆發;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解放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解放戰爭時期,中共軍隊首次在數量上超過了國民黨軍隊。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解放戰爭的識記。
11.《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被迫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合約上簽字;1943年1月,中國分別與美英兩國簽署新約,取消美、英在華治外法權及《辛丑條約》所給予它們的一切權利。從這些變化可以看出(  )
A.中國近代主權喪失 B.中國逐步成為世界強國
C.中國外交逐漸自強 D.中國擺脫帝國主義壓迫
【答案】C
【知識點】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近代外交變化歷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題干中“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到“拒絕在合約上簽字”再到“取消美、英在華治外法權及《辛丑條約》所給予它們的一切權利”可以看出,近代中國的外交由遭受列強的欺凌到逐漸有自己的主張,再到與列強平等簽約、取消不平等條約的約束,中國逐漸取得獨立自主的外交地位。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近代外交變化歷程的識記。
12.(2017·湖州模擬)國民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提出的著名論斷是(  )
A.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B.兵民是勝利之本
C.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A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八七會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民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提出了“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論斷。故選擇A。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八七會議的了解。
13.(2017·湖州模擬)“王明路線滔天罪,五次‘圍剿’敵猖狂,紅軍急切上征途,戰略轉移去遠方。”——摘自《長征組歌》。你認為“紅軍急切上征途”的主要原因是(  )
A.準備北上抗日
B.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C.是紅軍的一種戰略戰術
D.擴大革命根據地,傳播革命火種
【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紅軍急切上征途”的主要原因是“王明路線滔天罪,五次‘圍剿’敵猖狂”,即第五次反圍剿失利。故選擇B。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原因的了解。
14.下圖圖片資料取自二戰期間一份重要的文件,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這份文件的名稱是《聯合國家宣言》 ②文件中的臺灣被日本所竊源于甲午戰爭
③該文件標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④文件簽署有利于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開羅宣言》的有關知識。觀察圖片內容可知,資料取自于二戰期間的重要的文件——《開羅宣言》.文件中的臺灣被日本所竊源于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戰敗,與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的內容有關,《開羅宣言》的簽署有利于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所以②④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開羅宣言》的識記。
15.(2017·嘉興模擬)下列歷史事件按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
①“一二 九”運動的爆發 ②南昌起義 ③五四運動
④黃埔軍校的創辦 ⑤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提出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②①⑤ C.③④⑤①② D.③④②⑤①
【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近代大事記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二 九”運動發生于1935年12月9日;南昌起義發生于1927年8月1日;五四運動開始于1919年5月4日;黃埔軍校創辦于1924年;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于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之后,毛澤東等共產黨領導人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提出并逐步完善,所以③④②⑤①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近代大事記的識記。
16.下列四張紀念郵票以黨代會為主題,其關鍵詞表述正確的是(  )
中共一大 中共八大 十一屆三中全會 中共十四大
A.中共建立 階級斗爭 土地革命 計劃經濟
B.國共合作 階級斗爭 改革開放 科學發展
C.中共建立 主要矛盾 改革開放 市場經濟
D.國共合作 主要矛盾 市場經濟 科學發展
【答案】C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共八大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共歷史重大會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共的成立;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共歷史重大會議的識記。
17.下列按“存在問題——解決舉措”的格式聯系在一起正確的組合是(  )
①人口素質不高——優先發展教育
②生活水平不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③資源總量豐富——西部大開發
④人口老齡化——實行全面二孩的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國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原因在于我國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均衡,促進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8.學習歷史要關注事件之間的聯系.下表各組中兩事件之間存在密切歷史關聯的有(  )
組別 事件一 事件二
① 張騫出使西域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②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權利法案》的頒布
③ 鴉片戰爭 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
④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深圳經濟特區的設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新航路開辟;經濟特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重大歷史事件聯系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張騫出使西域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無關,所以①不符合題意;甲午中日戰爭清軍戰敗,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聯系的識記。
19.有人評論冷戰時期的聯合國:“由于提供權宜的解決辦法和討論各種牢騷的講壇,有助于防止兩個巨人的迎面沖突。”可見,他認為聯合國(  )
A.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 B.加快了兩極格局的終結
C.推進了世界的多極化 D.促進了美蘇兩國的聯合
【答案】A
【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聯合國成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聯合國1945年成立,其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基礎的友好關系,以增進普遍和平等.題目中“有助于防止兩個巨人的迎面沖突”是說明冷戰時期聯合國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聯合國成立的了解。
20.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說,如果亞非國家養成一種在西方缺席的情況下經常開會的習慣,由于有眾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國無疑將控制局面,這可能最終形成一個反對西方的集團。他希望這次會議開不起來。杜勒斯的言論針對的是(  )
A.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聯大”會議
B.和平解決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
C.以“求同存異”促進會議成功的萬隆會議
D.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中印會談
【答案】C
【知識點】亞非拉的奮起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萬隆會議的有關知識。依據“亞非國家”,可知會議是萬隆會議。結合教材可知,1955年,眾多亞非獨立國家的首腦,集聚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針對帝國主義的破壞和各國的矛盾、分歧,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萬隆會議的識記。
二、材料題
21.2016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中國共產黨子誕生之日起,就擔當起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這樣,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誕生了!21·世紀*教育網
——選自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材料二: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七律·長征》
材料三:不論我們對這一事件的動機及政治背景做何評論,都必須承認這一點,在西安進行的這場軍事政變時機抓得真好,執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國最終站到了即將來臨的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一邊。
──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
材料四: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七律·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
(1)請寫出材料一中這次會議召開的時間和地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描繪了紅軍長征的歷史畫卷.長征途中哪次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跳出敵人包圍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在西安進行的這場軍事政變”指什么事件?“這場軍事政變”發動的目的是什么?這一事件在共產黨的斡旋下得以和平解決,有何歷史意義?
(4)詩中“天翻地覆”是指解放戰爭時期的什么歷史事件?請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能夠迅速贏得這次戰爭勝利的原因。
【答案】(1)時間:1921年7月;地點:上海;意義: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2)意義: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渡過金沙江。
(3)事件:西安事變;目的: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意義: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4)事件: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原因:共產黨的領導,正確的戰略戰術;開展武裝斗爭,人民群眾的支持線等。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西安事變;紅軍長征;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中共一大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材料“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中國共產黨誕生了”知道是考查的中共一大的知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2)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紅軍長征跳出敵人包圍的標志性事件是渡過金沙江。
(3)本題考查的是西安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中的“在西安進行的這場軍事政變”指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動的目的是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4)本題考查的是解放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詩中“天翻地覆”是指解放戰爭時期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能夠迅速贏得這次戰爭勝利的原因:共產黨的領導,正確的戰略戰術;開展武裝斗爭,人民群眾的支持線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共一大、紅軍長征、西安事變和解放戰爭的識記。
22.20世紀中國的復興之路歷經艱辛與坎坷。中國共產黨人為了實現“救國之夢”、“建國之夢”、“強國之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圖說歷史
材料二:事情總是發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過四十五年,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
——摘自毛澤東《紀念孫中山先生》
材料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人民開創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極大地發展了生產力,增強了綜合國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國走上了一條富裕安康的強國之路。
(1)比較兩圖,指出俄中兩國蘇維埃政權在分布上有何不同?
(2)請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新中國成立后,使材料中“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的史實。(寫出兩例即可)
(3)中國人民“富起來”主要得益于哪一偉大決策的實施?據材料三概括這一偉大決策的歷史作用。
(4)從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和建設道路的艱難歷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出發,你認為我黨最值得堅持的真理性經驗是什么?
【答案】(1)不同:俄國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國主要分布在農村。
(2)史實:一五計劃;三大改造。
(3)決策:改革開放。作用:極大地發展了生產力,增強了綜合國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國走上了一條富裕安康的強國之路。
(4)經驗:實事求是(或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或一切從實際出發等,必須是能指導社會主義建設的真理性經驗)。
【知識點】一五計劃;三大改造;改革開放;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通過比較兩圖《俄國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和鞏固》《中國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可以看出,俄中兩國蘇維埃政權在分布上有很大的不同,俄國蘇維埃政權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國的蘇維埃政權主要分布在農村。
(2)本題考查的是土地改革、一五計劃、三大改造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使材料中“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的史實有:1950-1952年進行了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廣大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1953-1957年實行一五計劃,從此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1953-1954年進行了三大改造,基本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著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本題考查的是改革開放及其作用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由材料三“帶領人民開創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極大地發展了生產力,增強了綜合國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國走上了一條富裕安康的強國之路”可知,改革開放極大地發展了生產力,增強了綜合國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國走上了一條富裕安康的強國之路。
(4)本題考查的是我黨最值得堅持的真理性經驗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長期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我黨認識到必須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這是我黨最值得堅持的真理性經驗。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土地改革、一五計劃、三大改造、改革開放及其作用,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3.習近平主席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請跟隨以下圖片足跡,重溫不同時期黨和政府在農業建設方面的重大舉措。
請回答:
(1)圖一反映的事件是在哪一法律文獻的指導下進行的?圖一和圖二反映的事件有何關系?
(2)圖三反映的是國家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圖四群雕中小崗村農民的做法,契合了我國哪次重要會議的精神?隨后,在中央的指導下,農村實行了怎樣的改革?
(4)圖一和圖三分別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土地所有制形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答案】(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為“一五”計劃準備了條件(或土地改革為工業化準備了物質基礎)。
(2)合作社(或合作化)。
(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4)圖一:地主土地所有制轉變為農民土地所有制;圖三:農民土地所有制轉變為土地公有制。
【知識點】一五計劃;三大改造;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土地改革和一五計劃的有關知識。據圖片1的注釋文字“土改紀念章”,可知這是反映的土地改革。結合教材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同年冬開始土地改革,到1952年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以外,全國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廣大農民分到了土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圖二反映的是一五計劃,1953年~1957年我國編制并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到957年一五計劃的各項指標一般都大幅度超額完成,一五計劃的完成,開始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圖一和圖二的關系:土地改革的完成為一五計劃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2)本題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1956年,我國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3)本題考查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家庭聯產承辦責任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依據圖4的注釋文字“小崗村農民共按手印”,可知反映的事件是小崗村農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契合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精神。結合教材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隨后,在中央的指導下,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即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以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4)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土地所有制形式變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土地改革,廢除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得到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可見土地改革后我國實行的是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引導農民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合作化道路,農民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后實行的是土地的集體所有制。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土地改革、一五計劃、三大改造、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家庭聯產承辦責任制的識記。
24.德國文學家萊辛說:“歷史不應該是記憶的負擔,而應該是理智的啟迪。”德國前總理勃蘭特也曾說過:“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據此回答以下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回首戰爭,勿忘歷史】
材料一:
【探究根源,反省歷史】
材料二: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導致德國經濟急劇下滑,工業生產下降40%,外貿減少了69%,7萬多家企業破產,失業人口高達800萬。面對困難,國會沒有能力組建新的政府,導致了德國政局的極度混亂。
【珍愛和平,紀念歷史】
材料三:今年2月26日 第69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議認可各會員國對反法西斯戰爭有各自的勝利紀念日。
(1)請分別寫出兩幅圖片引發了哪兩場戰爭?
(2)分析材料二,歸納導致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因素?
(3)聯合國是在哪次會議上成立的?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是哪一場戰役嗎?
(4)【感悟和啟迪】當今世界仍不太平,中東危機、美國進攻伊拉克、多國轟炸利比亞……你認為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因素有哪些?(至少寫出一個)
(5)結合當今國際形勢,你認為怎樣才能避免戰爭的悲劇不再重演?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太平洋戰場爆發(二戰)。
(2)經濟大危機使德國經濟陷于崩潰;政府癱瘓,政局極度混亂。
(3)雅爾塔會議。斯大林格勒戰役。
(4)地區沖突、霸權主義等。
(5)充分發揮聯合國的作用;加強國際合作;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平主題與和平問題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一戰和二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爆發的導火索;“虎、虎、虎”是日本發動偷襲珍珠港的暗號,標志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二戰的規模達到最大。
(2)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因素有:經濟大危機使德國經濟陷于崩潰;政府癱瘓,政局極度混亂。
(3)本題考查的是二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聯合國是在雅爾塔會議上成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戰役。
(4)本題考查的是和平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因素有地區沖突、霸權主義等。
(5)本題考查的是和平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當今世界,要想避免戰爭就必須充分發揮聯合國的作用;加強國際合作;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二戰的識記,對和平問題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5.大國關系的演變對世界局勢的走向有著重要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杜魯門的“對蘇強硬”政策分裂了羅斯福建立的聯盟。……斯大林也絕不想與西方和平相處。
——威廉·J·本內特《美國通史》
材料二:建國后中美關系發展軌跡
材料三: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紀的國際體系……將至少包括六個主要的強大力量——美國、歐洲、中國、日本、俄國,也許還有印度”……使得它們在世界事務中具有影響力。
——薩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美蘇關系的變化及其對世界局勢的影響。
(2)請將年代尺上的歷史事件補充完整,并據材料二說出中美關系發展的軌跡。
(3)據材料三概括當今世界格局的特征。從時代主題角度,談談應如何正確處理大國關系。
【答案】(1)美蘇由戰時同盟起身對抗;冷戰開始。
(2)抗美援朝;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由對抗走向正常化。
(3)多極化趨勢加強;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大國之間就加強合作,減少對抗,用和平方式處理國際爭端,促進共同發展。
【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中美建交與中國重返聯合國;抗美援朝;和平主題與和平問題;發展主題與發展問題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美蘇關系演變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二的杜魯門的“對蘇強硬”政策分裂了羅斯福建立的聯盟。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蘇兩國戰時同盟開始破裂,美蘇兩國由戰時同盟走向對抗;美蘇兩國由戰時同盟走向對抗對世界局勢的影響是冷戰的開始。
(2)本題考查的是中美關系變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雙方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標志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依據材料二概括中美關系發展的軌跡是:中美關系由對抗走向正常化。
(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的““21世紀的國際體系......將至少包括六個主要的強大力量——美國、歐洲、中國、日本、俄國,也許還有印度”......使得它們在世界事務中具有影響力。" 可以看出當今世界格局的特征是多極化趨勢加強;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正確處理大國關系應做到大國之間應加強合作,減少對抗,用和平方式處理國際爭端,促進共同發展 。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美蘇關系、中美關系發展演變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2017年歷史與社會中考復習能力提升練習之“發展的選擇”(二)
一、選擇題
1.“歷史譜寫著歌曲,歌聲凝聚著歷史。有一首歌唱道:“讓我告訴世界,中國命運自己主宰;讓我告訴未來,中國進行著接力賽……”。你知道中國人民“命運自己主宰”開始于(  )
A.新中國的成立 B.抗美援朝的勝利
C.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 D.社會主義制度建立
2.在20世紀中國的歷史上曾發生過三次歷史性的巨變,每一次巨變都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這三次歷史性巨變是指(  )
①辛亥革命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③中共八大召開 ④實行改革開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圖反映的是新中國哪一個重要歷史進程(  )
A.三大改造 B.“一五”計劃
C.土地改革運動 D.人民公社化運動
4.“紅衛兵”——一個狂熱的名詞!它,曾經是榮耀的化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頭戴綠軍帽、身著綠軍裝、腰間束武裝帶、左臂佩紅袖標,手握紅寶書。當紅衛兵像流星般劃過中國的政治天空之后,留下了一段歷史,這段歷史是(  )
A.改革開放時期 B.人民公社化時期
C.“大躍進”時期 D.“文化大革命”時期
5.論從史出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即做出歷史結論必須要以歷史事實為依據。通過下表,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
A.國家重點發展重工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發展緩慢
B.改革開放以來,公有制經濟受到壓制,非公有制經濟得到發展
C.改革開放使所有制結構發生了變化,公有制經濟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經濟比重上升
D.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才是硬道理
6.據下圖提供的信息,可判斷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步驟是(  )
A.經濟特區一沿海開放城市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內地
B.沿海開放城市一經濟特區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內地
C.沿海開放城市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經濟特區一內地
D.經濟特區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沿海開放城市一內地
7.以下是一位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搜集的一組圖片。分析這組圖片你認為該同學探究的主題是(  )
A.新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
B.新中國的外交成就
C.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建設成就
D.新中國的國防建設
8.201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習近平強調,過去國共兩黨有過許多恩怨,但在中華民族發展的緊要關頭,兩黨為了民族大義也幾度合作,為民族和國家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歷史上體現國共合作的事件有(  )
①黃埔軍校的創建 ②北伐戰爭 ③南昌起義 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還原歷史,中國政府將“八年抗戰”改成“十四年抗戰”。悅悅同學為了弄清這段歷史,繪制了“十四年抗戰年代尺”,請幫他在其中的①處填上相應的內容(  )
A.局部抗戰開始 B.全面抗戰開始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南京大屠殺發生”
10.下圖反映了某一時期國共雙方兵力的變化情況(單位:萬人),“某一時期”指的是(  )
A.國民革命時期 B.十年內戰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11.《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被迫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合約上簽字;1943年1月,中國分別與美英兩國簽署新約,取消美、英在華治外法權及《辛丑條約》所給予它們的一切權利。從這些變化可以看出(  )
A.中國近代主權喪失 B.中國逐步成為世界強國
C.中國外交逐漸自強 D.中國擺脫帝國主義壓迫
12.(2017·湖州模擬)國民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提出的著名論斷是(  )
A.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B.兵民是勝利之本
C.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3.(2017·湖州模擬)“王明路線滔天罪,五次‘圍剿’敵猖狂,紅軍急切上征途,戰略轉移去遠方。”——摘自《長征組歌》。你認為“紅軍急切上征途”的主要原因是(  )
A.準備北上抗日
B.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C.是紅軍的一種戰略戰術
D.擴大革命根據地,傳播革命火種
14.下圖圖片資料取自二戰期間一份重要的文件,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這份文件的名稱是《聯合國家宣言》 ②文件中的臺灣被日本所竊源于甲午戰爭
③該文件標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④文件簽署有利于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2017·嘉興模擬)下列歷史事件按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
①“一二 九”運動的爆發 ②南昌起義 ③五四運動
④黃埔軍校的創辦 ⑤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提出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②①⑤ C.③④⑤①② D.③④②⑤①
16.下列四張紀念郵票以黨代會為主題,其關鍵詞表述正確的是(  )
中共一大 中共八大 十一屆三中全會 中共十四大
A.中共建立 階級斗爭 土地革命 計劃經濟
B.國共合作 階級斗爭 改革開放 科學發展
C.中共建立 主要矛盾 改革開放 市場經濟
D.國共合作 主要矛盾 市場經濟 科學發展
17.下列按“存在問題——解決舉措”的格式聯系在一起正確的組合是(  )
①人口素質不高——優先發展教育
②生活水平不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③資源總量豐富——西部大開發
④人口老齡化——實行全面二孩的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學習歷史要關注事件之間的聯系.下表各組中兩事件之間存在密切歷史關聯的有(  )
組別 事件一 事件二
① 張騫出使西域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②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權利法案》的頒布
③ 鴉片戰爭 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
④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深圳經濟特區的設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有人評論冷戰時期的聯合國:“由于提供權宜的解決辦法和討論各種牢騷的講壇,有助于防止兩個巨人的迎面沖突。”可見,他認為聯合國(  )
A.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 B.加快了兩極格局的終結
C.推進了世界的多極化 D.促進了美蘇兩國的聯合
20.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說,如果亞非國家養成一種在西方缺席的情況下經常開會的習慣,由于有眾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國無疑將控制局面,這可能最終形成一個反對西方的集團。他希望這次會議開不起來。杜勒斯的言論針對的是(  )
A.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聯大”會議
B.和平解決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
C.以“求同存異”促進會議成功的萬隆會議
D.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中印會談
二、材料題
21.2016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中國共產黨子誕生之日起,就擔當起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這樣,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誕生了!21·世紀*教育網
——選自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材料二: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七律·長征》
材料三:不論我們對這一事件的動機及政治背景做何評論,都必須承認這一點,在西安進行的這場軍事政變時機抓得真好,執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國最終站到了即將來臨的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一邊。
──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
材料四: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七律·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
(1)請寫出材料一中這次會議召開的時間和地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描繪了紅軍長征的歷史畫卷.長征途中哪次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跳出敵人包圍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在西安進行的這場軍事政變”指什么事件?“這場軍事政變”發動的目的是什么?這一事件在共產黨的斡旋下得以和平解決,有何歷史意義?
(4)詩中“天翻地覆”是指解放戰爭時期的什么歷史事件?請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能夠迅速贏得這次戰爭勝利的原因。
22.20世紀中國的復興之路歷經艱辛與坎坷。中國共產黨人為了實現“救國之夢”、“建國之夢”、“強國之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圖說歷史
材料二:事情總是發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過四十五年,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
——摘自毛澤東《紀念孫中山先生》
材料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人民開創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極大地發展了生產力,增強了綜合國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國走上了一條富裕安康的強國之路。
(1)比較兩圖,指出俄中兩國蘇維埃政權在分布上有何不同?
(2)請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新中國成立后,使材料中“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的史實。(寫出兩例即可)
(3)中國人民“富起來”主要得益于哪一偉大決策的實施?據材料三概括這一偉大決策的歷史作用。
(4)從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和建設道路的艱難歷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出發,你認為我黨最值得堅持的真理性經驗是什么?
23.習近平主席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請跟隨以下圖片足跡,重溫不同時期黨和政府在農業建設方面的重大舉措。
請回答:
(1)圖一反映的事件是在哪一法律文獻的指導下進行的?圖一和圖二反映的事件有何關系?
(2)圖三反映的是國家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圖四群雕中小崗村農民的做法,契合了我國哪次重要會議的精神?隨后,在中央的指導下,農村實行了怎樣的改革?
(4)圖一和圖三分別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土地所有制形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4.德國文學家萊辛說:“歷史不應該是記憶的負擔,而應該是理智的啟迪。”德國前總理勃蘭特也曾說過:“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據此回答以下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回首戰爭,勿忘歷史】
材料一:
【探究根源,反省歷史】
材料二: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導致德國經濟急劇下滑,工業生產下降40%,外貿減少了69%,7萬多家企業破產,失業人口高達800萬。面對困難,國會沒有能力組建新的政府,導致了德國政局的極度混亂。
【珍愛和平,紀念歷史】
材料三:今年2月26日 第69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議認可各會員國對反法西斯戰爭有各自的勝利紀念日。
(1)請分別寫出兩幅圖片引發了哪兩場戰爭?
(2)分析材料二,歸納導致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因素?
(3)聯合國是在哪次會議上成立的?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是哪一場戰役嗎?
(4)【感悟和啟迪】當今世界仍不太平,中東危機、美國進攻伊拉克、多國轟炸利比亞……你認為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因素有哪些?(至少寫出一個)
(5)結合當今國際形勢,你認為怎樣才能避免戰爭的悲劇不再重演?
25.大國關系的演變對世界局勢的走向有著重要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杜魯門的“對蘇強硬”政策分裂了羅斯福建立的聯盟。……斯大林也絕不想與西方和平相處。
——威廉·J·本內特《美國通史》
材料二:建國后中美關系發展軌跡
材料三: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紀的國際體系……將至少包括六個主要的強大力量——美國、歐洲、中國、日本、俄國,也許還有印度”……使得它們在世界事務中具有影響力。
——薩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美蘇關系的變化及其對世界局勢的影響。
(2)請將年代尺上的歷史事件補充完整,并據材料二說出中美關系發展的軌跡。
(3)據材料三概括當今世界格局的特征。從時代主題角度,談談應如何正確處理大國關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成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人民百年被侵略的屈辱歷史,從此站起來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所以中國人民“命運自己主宰”開始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中國成立的識記。
2.【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三大改造;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20世紀中國三次歷史性巨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中國歷史上發生的三次巨變分別是指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毛澤東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以及鄧小平時期實行的改革開放。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我國開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過渡并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我國逐步走上富強的道路。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20世紀中國三次歷史性巨變的識記。
3.【答案】C
【知識點】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土地改革運動的有關知識。材料是1951年《山東發給農民的土地房產所有證》,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后,進行了土地改革,即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農民的土地使用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土地改革運動的識記。
4.【答案】D
【知識點】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紅衛兵”——一個狂熱的名詞!它曾經是榮耀的化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頭戴綠軍帽、身著綠軍裝、腰間束武裝帶、左臂佩紅袖標,手握紅寶書。當紅衛兵像流星般劃過中國的政治天空之后,留下了一段歷史,這段歷史是“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它成為文化大革命開始的標志.文化大革命中紅衛兵、造反派沖擊和批判各級領導干部,很多干部被打成走資派。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文化大革命的識記。
5.【答案】C
【知識點】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新階段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改革開放使所有制結構發生了變化,公有制經濟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經濟比重上升,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6.【答案】A
【知識點】經濟特區;改革新階段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步驟是經濟特區一沿海開放城市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內地。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識記。
7.【答案】A
【知識點】一五計劃;兩彈一星;新中國初期外交成就;中美建交與中國重返聯合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喬的笑》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的國際地位獲得世界的認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鞍山大型軋鋼廠則體現了中國的工業成就;尼克松訪華體現了我國外交成就,綜合這些,A符合題意。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8.【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西安事變;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國共合作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埔軍校的創建、北伐戰爭和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屬于歷史上體現國共合作的事件.黃埔軍校的創建、北伐戰爭是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中出現的事件;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事件,所以①②④符合題意。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國共合作史實的識記。
9.【答案】B
【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七七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7月7日,日軍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軍隊發動突然進攻,這就是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事變爆發后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七七事變的識記。
10.【答案】D
【知識點】內戰的爆發;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解放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解放戰爭時期,中共軍隊首次在數量上超過了國民黨軍隊。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解放戰爭的識記。
11.【答案】C
【知識點】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近代外交變化歷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題干中“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到“拒絕在合約上簽字”再到“取消美、英在華治外法權及《辛丑條約》所給予它們的一切權利”可以看出,近代中國的外交由遭受列強的欺凌到逐漸有自己的主張,再到與列強平等簽約、取消不平等條約的約束,中國逐漸取得獨立自主的外交地位。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近代外交變化歷程的識記。
12.【答案】A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八七會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民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提出了“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論斷。故選擇A。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八七會議的了解。
13.【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紅軍急切上征途”的主要原因是“王明路線滔天罪,五次‘圍剿’敵猖狂”,即第五次反圍剿失利。故選擇B。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原因的了解。
14.【答案】D
【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開羅宣言》的有關知識。觀察圖片內容可知,資料取自于二戰期間的重要的文件——《開羅宣言》.文件中的臺灣被日本所竊源于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戰敗,與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的內容有關,《開羅宣言》的簽署有利于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所以②④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開羅宣言》的識記。
15.【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近代大事記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二 九”運動發生于1935年12月9日;南昌起義發生于1927年8月1日;五四運動開始于1919年5月4日;黃埔軍校創辦于1924年;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于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之后,毛澤東等共產黨領導人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提出并逐步完善,所以③④②⑤①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近代大事記的識記。
16.【答案】C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共八大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共歷史重大會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共的成立;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共歷史重大會議的識記。
17.【答案】B
【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國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原因在于我國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均衡,促進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8.【答案】D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新航路開辟;經濟特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重大歷史事件聯系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張騫出使西域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無關,所以①不符合題意;甲午中日戰爭清軍戰敗,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聯系的識記。
19.【答案】A
【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聯合國成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聯合國1945年成立,其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基礎的友好關系,以增進普遍和平等.題目中“有助于防止兩個巨人的迎面沖突”是說明冷戰時期聯合國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聯合國成立的了解。
20.【答案】C
【知識點】亞非拉的奮起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萬隆會議的有關知識。依據“亞非國家”,可知會議是萬隆會議。結合教材可知,1955年,眾多亞非獨立國家的首腦,集聚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針對帝國主義的破壞和各國的矛盾、分歧,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萬隆會議的識記。
21.【答案】(1)時間:1921年7月;地點:上海;意義: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2)意義: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渡過金沙江。
(3)事件:西安事變;目的: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意義: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4)事件: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原因:共產黨的領導,正確的戰略戰術;開展武裝斗爭,人民群眾的支持線等。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西安事變;紅軍長征;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中共一大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材料“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中國共產黨誕生了”知道是考查的中共一大的知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2)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紅軍長征跳出敵人包圍的標志性事件是渡過金沙江。
(3)本題考查的是西安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中的“在西安進行的這場軍事政變”指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動的目的是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4)本題考查的是解放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詩中“天翻地覆”是指解放戰爭時期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能夠迅速贏得這次戰爭勝利的原因:共產黨的領導,正確的戰略戰術;開展武裝斗爭,人民群眾的支持線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共一大、紅軍長征、西安事變和解放戰爭的識記。
22.【答案】(1)不同:俄國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國主要分布在農村。
(2)史實:一五計劃;三大改造。
(3)決策:改革開放。作用:極大地發展了生產力,增強了綜合國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國走上了一條富裕安康的強國之路。
(4)經驗:實事求是(或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或一切從實際出發等,必須是能指導社會主義建設的真理性經驗)。
【知識點】一五計劃;三大改造;改革開放;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通過比較兩圖《俄國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和鞏固》《中國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可以看出,俄中兩國蘇維埃政權在分布上有很大的不同,俄國蘇維埃政權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國的蘇維埃政權主要分布在農村。
(2)本題考查的是土地改革、一五計劃、三大改造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使材料中“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的史實有:1950-1952年進行了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廣大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1953-1957年實行一五計劃,從此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1953-1954年進行了三大改造,基本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著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本題考查的是改革開放及其作用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由材料三“帶領人民開創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極大地發展了生產力,增強了綜合國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國走上了一條富裕安康的強國之路”可知,改革開放極大地發展了生產力,增強了綜合國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國走上了一條富裕安康的強國之路。
(4)本題考查的是我黨最值得堅持的真理性經驗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長期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我黨認識到必須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這是我黨最值得堅持的真理性經驗。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土地改革、一五計劃、三大改造、改革開放及其作用,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3.【答案】(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為“一五”計劃準備了條件(或土地改革為工業化準備了物質基礎)。
(2)合作社(或合作化)。
(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4)圖一:地主土地所有制轉變為農民土地所有制;圖三:農民土地所有制轉變為土地公有制。
【知識點】一五計劃;三大改造;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土地改革和一五計劃的有關知識。據圖片1的注釋文字“土改紀念章”,可知這是反映的土地改革。結合教材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同年冬開始土地改革,到1952年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以外,全國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廣大農民分到了土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圖二反映的是一五計劃,1953年~1957年我國編制并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到957年一五計劃的各項指標一般都大幅度超額完成,一五計劃的完成,開始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圖一和圖二的關系:土地改革的完成為一五計劃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2)本題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1956年,我國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3)本題考查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家庭聯產承辦責任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依據圖4的注釋文字“小崗村農民共按手印”,可知反映的事件是小崗村農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契合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精神。結合教材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隨后,在中央的指導下,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即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以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4)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土地所有制形式變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土地改革,廢除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得到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可見土地改革后我國實行的是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引導農民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合作化道路,農民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后實行的是土地的集體所有制。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土地改革、一五計劃、三大改造、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家庭聯產承辦責任制的識記。
24.【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太平洋戰場爆發(二戰)。
(2)經濟大危機使德國經濟陷于崩潰;政府癱瘓,政局極度混亂。
(3)雅爾塔會議。斯大林格勒戰役。
(4)地區沖突、霸權主義等。
(5)充分發揮聯合國的作用;加強國際合作;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平主題與和平問題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一戰和二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爆發的導火索;“虎、虎、虎”是日本發動偷襲珍珠港的暗號,標志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二戰的規模達到最大。
(2)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因素有:經濟大危機使德國經濟陷于崩潰;政府癱瘓,政局極度混亂。
(3)本題考查的是二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聯合國是在雅爾塔會議上成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戰役。
(4)本題考查的是和平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因素有地區沖突、霸權主義等。
(5)本題考查的是和平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當今世界,要想避免戰爭就必須充分發揮聯合國的作用;加強國際合作;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二戰的識記,對和平問題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5.【答案】(1)美蘇由戰時同盟起身對抗;冷戰開始。
(2)抗美援朝;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由對抗走向正常化。
(3)多極化趨勢加強;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大國之間就加強合作,減少對抗,用和平方式處理國際爭端,促進共同發展。
【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中美建交與中國重返聯合國;抗美援朝;和平主題與和平問題;發展主題與發展問題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美蘇關系演變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二的杜魯門的“對蘇強硬”政策分裂了羅斯福建立的聯盟。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蘇兩國戰時同盟開始破裂,美蘇兩國由戰時同盟走向對抗;美蘇兩國由戰時同盟走向對抗對世界局勢的影響是冷戰的開始。
(2)本題考查的是中美關系變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雙方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標志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依據材料二概括中美關系發展的軌跡是:中美關系由對抗走向正常化。
(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的““21世紀的國際體系......將至少包括六個主要的強大力量——美國、歐洲、中國、日本、俄國,也許還有印度”......使得它們在世界事務中具有影響力。" 可以看出當今世界格局的特征是多極化趨勢加強;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正確處理大國關系應做到大國之間應加強合作,減少對抗,用和平方式處理國際爭端,促進共同發展 。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美蘇關系、中美關系發展演變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城市| 宝清县| 军事| 资兴市| 锦州市| 永顺县| 观塘区| 合作市| 涪陵区| 濮阳市| 沽源县| 博客| 镇雄县| 张北县| 清丰县| 扎赉特旗| 望谟县| 沿河| 霞浦县| 井冈山市| 福泉市| 元阳县| 九龙县| 桑植县| 卫辉市| 定陶县| 图木舒克市| 绥化市| 肃宁县| 黔西| 南江县| 龙江县| 比如县| 九台市| 昂仁县| 馆陶县| 龙井市| 渭南市| 左贡县| 湛江市| 理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