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7年歷史與社會中考復習能力提升練習之“生活的時空”(二)一、選擇題1.愛斯基摩人的衣服采用動物的毛皮為原料,他們的服飾主要用馴鹿皮、狐貍皮和野兔皮縫制而成、款式別具一格,并且衣領上帶有風帽,上下衣連為一體.根據以上材料判斷愛斯基摩人生活的環境是( )A.溫暖濕潤 B.高溫多雨 C.寒冷多風 D.陰冷潮濕2.“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小巷長約100米、寬2米,大約是東西走向.“六尺巷”是彰顯中華民族和睦謙讓美德的見證。在一幅比例尺為1:5000的地圖上,六尺巷的長度大約是( )A.1厘米 B.2厘米 C.10厘米 D.20厘米3.下圖四地中,同時符合北半球、東半球、熱帶三個條件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4.下列地形剖面圖,能正確表示圖中EF線地勢起伏狀況的是 ( )A.A B.B C.C D.D5.讀“某地區等高線(單位:米)圖”,完成下列小題。(1)圖示區域最高處與乙村的溫差可能為( )A.3.6℃ B.5.4℃ C.6℃ D.7.2℃(2)下列地點不位于①處視野范圍的是( )A.甲村、乙村 B.Ⅰ山山頂、②鎮C.②鎮、③鎮 D.②鎮、③鎮、④鎮(3)為了將⑤地的鐵礦運到③鎮附近加工出口,圖中M,N,P,Q四條公路線設計合理的是( )A.M線 B.N線 C.P線 D.Q線6.一艘貨輪從我國上海駛往法國西海岸,依次經過的海峽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7.下面四幅氣候類型圖,從①到④表示的氣候類型依次是( )A.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雨林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B.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系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C.地中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D.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8.下列四省區中,位置最靠東的是( )A. B.C. D.9.下列四幅中,最能反映我國地勢特征的是( )A. B.C. D.10.寒假期間,八年級三班小麗同學隨父母外出旅行。到達目的地時,他們的衣著由厚厚的棉服,換成了涼爽的夏裝,小麗一家的旅行路線最有可能是( )A.從上海到烏魯木齊 B.從香港到成都C.從拉薩到北京 D.從哈爾濱到海南11.關于我國河流的敘述,錯誤的是( )A.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B.長江是我國長度、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C.我國外流河最終注入太平洋D.長江被譽為“水能寶庫”“黃金水道”12.形成我國“東耕西牧”農業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的溫度差異 B.東西溫度差異C.東西干濕的差異 D.南北干濕的差異13.讀位于地中海沿岸的阿拉伯國家利比亞圖,回答下面小題。(1)讀圖判斷,利比亞大部分地區的氣候屬于(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C.熱帶草原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2)推斷利比亞主要的農業類型是( )A.種植業 B.林業 C.畜牧業 D.漁業14.荷蘭位于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奶制品大量出口。荷蘭的草場草質優良,這主要得益于它的氣候。下圖中能表示該國氣候特征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5.圖5為“某大洲沿19°E的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小題。(1)甲乙兩水域分別為( )A.地中海 大西洋 B.大西洋 印度洋C.印度洋 北冰洋 D.北冰洋 地中海(2)關于該大洲的自然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世界黑種人的故鄉 B.熱帶氣候分布最廣C.熱帶雨林分布最廣 D.陸地面積最大的洲16.(2017·杭州模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列能正確反映青藏地區人文特征的是( )①天山牧民趕著牛羊“轉場” ②那達慕大會上人們騎馬摔跤③青稞基地里藏民辛勤勞作 ④牧場里藏山羊藏綿羊在歡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二、材料題17.閱讀下列圖片,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圖1為世界某區域簡圖,圖2是圖1中 所指示區域氣候及景觀示意圖。備注:該區域是著名的水稻產區,其中深水稻播種面積較大。深水稻是耐水淹的水稻品種,其莖能隨水上漲而伸長。其畝產低于普通水稻單產。(1)描述城市①的地理位置。(2)結合簡圖和圖標指出②所在區域的氣候類型,概括該地農業生產的突出特點。(3)根據材料推測水稻在圖示地區的分布特點,并從自然角度解釋原因。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寫出A地的經緯度。(2)圖中河流的B河段有何水文特征?從地勢對河流影響角度說明形成此特點的原因。材料:A地各月均溫(℃)和降水量(㎜)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均溫 6.9 8.3 13.7 18.8 22.5 25.0 28.3 28.2 21.3 19.7 14.6 8.5降水量 25.2 51.0 80.9 53.0 100.9 80.1 422.2 235.9 128.3 84.5 42.8 23.5(3)請用材料數據說明A地氣候特點,并簡要分析A地氣候對該地民居特色的影響。19.大唐盛世,氣象恢弘,都城長安,宏偉富麗。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朝黃河流域局部示意圖材料二:唐朝長安城和大慈恩寺大雁塔材料三:長安城內的大雁塔,是唐太宗為取經歸國的玄奘興建的。城內的東市和西市,店鋪林立,繁華異常。尤其是西市,外商的店鋪很多,西域的胡人在此出售葡萄酒,波斯商人在此買賣珠寶。(1)根據材料一圖的信息概述唐朝城市分布的共同點,并分析當時如此建城的自然原因。(2)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造,材料一圖中虛線示意現在的黃河水道。試分析此河段多次改道的自然原因。(3)結合材料二,三和所學知識,概括“盛唐氣象”。20.觀察“沿北緯40度的亞洲地形剖面圖”,回答問題。(1)請按自西向東的順序寫出北緯400緯線穿越的亞洲三大地理分區的名稱。(2)寫出圖中A,B兩處相應的地形區名稱,并概述北緯400緯線附近亞洲的地形地勢特點。(3)暑假,小明一家將到帕米爾高原看風景,他上搜索到以下旅游小貼士:①上帕米爾高原必須辦理邊防證;②警惕高原反應,帶上氧氣袋、太陽鏡和防曬霜;③5~9月份是最佳旅游季節,其他時間較為寒冷,常年必備厚衣服;④清真寺內禁止煙酒,信教者忌食豬肉等。請你運用所學知識,任選“旅游小貼士”中的三個方面談談其合理性。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氣候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愛斯基摩人主要居住在北冰洋沿岸,該區域緯度較高,氣溫較低,屬于苔原氣候,氣候嚴寒,愛斯基摩人習慣住冰屋,以肉為主食。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氣候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的理解。2.【答案】B【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比例尺換算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六尺巷的長度大約2(10000cm×1/5000)cm。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比例尺換算的理解。3.【答案】B【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經緯網【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經緯網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赤道以北為北半球;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熱帶位于赤道兩側南北緯23.5 ,所以②符合題意。【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南北半球、東西半球、五帶分布的識記。4.【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等高線地形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同一副地形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等高線地形圖的理解。5.【答案】(1)B(2)D(3)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和溫差的計算。根據圖中標注的海拔數值,判斷出等高距為200米。由此推出,圖示區域最高處(最左下角)海拔在1000米~1200米之間,乙村海拔在200米~400米之間,則兩地的高差在600米~1000米之間。根據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可計算出兩地的溫差在3.6℃~6℃之間。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2)本題考查的是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可知,①處與甲村位于同一山谷,而且①處地勢高,所以①處能夠看到甲村;①處與Ⅰ山山頂之間沒有高大地形阻擋,所以①處能夠看到Ⅰ山山頂;①處與②鎮之間有Ⅰ山山頂阻擋,所以①處不能夠看到②鎮;①處與③鎮、④鎮之間有Ⅱ山山頂阻擋,所以①處不能夠看到③鎮、④鎮;①處與乙村位于不同的山谷,二者之間有山脊阻擋,所以①處不能夠看到乙村。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擇D。(3)本題考查的是公路設計和地形圖解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路選項主要考慮運程的遠近、坡度大小、經濟效益的高低、與耕地的關系等因素。圖中四線相比而言,N線路程較近,坡度較小,且對④鎮的經濟發展有利,所以N線設計合理。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是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和溫差的計算,公路里程的設計。6.【答案】C【知識點】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重要海峽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為曼德海峽,②馬六甲海峽,③為直布羅陀海峽,④為臺灣海峽,所以一艘貨輪從我國上海駛往法國西海岸,依次經過的海峽是臺灣海峽、馬六甲海峽、曼德海峽、直布羅陀海峽。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重要海峽分布的識記。7.【答案】A【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氣候特點和氣候柱狀圖解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為地中海氣候;②冬暖夏涼,全年降水均勻,為溫帶海洋性氣候;③終年高溫多雨,為熱帶雨林氣候;④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氣候特點的識記,對氣候柱狀圖的解讀。8.【答案】D【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省級行政區劃輪廓及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為為廣東省,B為云南省,C為陜西省,D為山東,其中山東省在以上四省中最靠東。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省級行政區劃輪廓及分布的識記。9.【答案】B【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地勢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地勢特征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地勢特征的識記。10.【答案】D【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氣候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他們的衣著由羽絨服換成了涼爽的夏裝”說明此時為冬季,并且氣溫越來越熱,因為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所以,小明應該是由北向南旅行,所以D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氣候分布的識記。11.【答案】C【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世界主要河流與湖泊名稱與特點【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河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外流和有最終注入太平洋的,也有注入印度洋的,所以C表述錯誤。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無關河流概況的識記。12.【答案】C【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東部和西部差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氣候分布及其對農業的影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影響我國東部耕作區和西部牧業區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的東西差異。我國東部地區為濕潤、半濕潤地區,適宜種植業的發展;西部地區為干旱、半干旱地區,適宜畜牧業的發展。因此,形成我國“東耕西牧”農業格局的主要原因是東西干濕的差異。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氣候分布的識記,對氣候對農業生產活動影響的理解。13.【答案】(1)B(2)C【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熱帶沙漠氣候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圖中的等降水量可判定,利比亞大部分地區氣候炎熱干燥,熱帶沙漠面積廣大.很多地區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數年滴雨不下,所以利比亞大部分地區的氣候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故選擇B。(2)本題考查的是氣候對生產生活影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利比亞全年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由此可以推斷利比亞主要的農業類型為畜牧業,當地不適宜種植業、林業的發展。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熱帶沙漠氣候特征的識記,對氣候對生產活動影響的理解,對分析的分析理解能力。14.【答案】B【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氣候分布及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荷蘭位于西歐,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全年降水均勻,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氣候分布及特征的識記,對氣候柱狀圖的解讀。15.【答案】(1)A(2)B【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氣候的分布【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非洲地理位置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大洲為非洲大陸,所以甲水域為地中海,乙水域為大西洋。故選擇A。(2)本題考查的是非洲概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不是非洲的自然特征,不符合題意;熱帶氣候分布最廣的大洲是非洲,所以B符合題意;熱帶雨林分布最廣的是南美洲,所以C不符合題意;陸地面積最大的洲是亞洲,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非洲概況的識記。16.【答案】D【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青藏地區人文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天山牧民趕著牛羊“轉場”是新疆地區牧民放牧的特色;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牧民的習俗,所以①②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青藏地區人文特征的了解。17.【答案】(1)經緯度位置:大約東經91度,北緯24度;相對位置:位于南亞,南臨印度洋。(2)熱帶季風氣候;人工勞動,精耕細作。(3)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這里是熱帶季風氣候,利于水稻生長,受西南季風影響,多洪澇,所以種植深水稻。【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大洲和大洋;湄南河平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地圖的分析解讀。分析地圖可知,城市①的經緯度位置:大約東經91度,北緯24度;相對位置:位于南亞,南臨印度洋。(2)本題考查的是湄公河平原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所學知識可知,②所在區域為湄公河平原,當地終年高溫,分旱雨兩季,為熱帶季風氣候。湄公河平原農業生產的突出特點:人工勞動,精耕細作。(3)本題考查的是湄公河平原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地水稻種植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當地盛行熱帶季風氣候,利于水稻生長,受西南季風影響,多洪澇,所以種植深水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湄公河平原概況的識記,對材料信息的分析解讀能力。18.【答案】(1)大約在北緯30度,東經103度。(2)B河段水流湍急,水能豐富。由于B河段位于地勢的第一、二兩級階梯之間,落差大。(3)7月均溫28.30℃,1月均溫6.9℃,說明夏季高溫,冬季溫和;全年降水量多達1000mm以上,但降水量的季節分配不均勻。由于A地夏季多雨,且全年雨水較多,因而該地的居民特色是尖頂瓦房,利于排水。【知識點】經緯網;地勢和地形;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經緯度判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A地在中國,中國的所有地區都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因此A地緯度是30°N,經度是103°E左右。(2)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地勢分布及影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結合經緯度位置并且地形,可以判斷B地位于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之間,地形是山地,落差大,因此河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3)本題考查的是氣候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所學知識可知,7月均溫28.30℃,1月均溫6.9℃,說明夏季高溫,冬季溫和;全年降水量多達1000mm以上,但降水量的季節分配不均勻。由于A地夏季多雨,且全年雨水較多,因而該地的居民特色是尖頂瓦房,利于排水。【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地勢分布及影響的識記,對經緯度的判讀和對氣候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的理解。19.【答案】(1)沿河分布;這里水運交通便利,河流為城市提供水源。(2)黃河含沙量大,該河段地勢平緩,流速很慢,泥沙淤積,河床抬高,易決堤。(3)規劃十分整齊;佛教興盛,商業繁榮,對外開放。【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開元盛世;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城市分布大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在于這里水運交通便利,河流為城市提供水源。(2)本題考查的是黃河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所學知識可知,圖中所示黃河河段位于黃河的下游。黃河下游含沙量大,該河段地勢平緩,流速很慢,泥沙淤積,河床抬高,易決堤。(3)本題考查的是盛唐氣象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所學知識可知,盛唐時期城市規劃十分整齊;佛教興盛,商業繁榮,對外開放。【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盛唐氣象和黃河概況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0.【答案】(1)西亞、中亞、東亞。(2)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地形種類多樣,地表起伏較大。(3)①位于我國領土最西端,邊界地區;②海拔較高,高寒缺氧,太陽光照強烈;③高原山地氣候;④居民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有獨特的風俗。【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地勢和地形;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亞洲地理分區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緯40度緯線自西向東依次穿越亞洲三大地理分區的西亞、中亞、東亞。(2)本題考查的是亞洲地勢地形分布及特點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為內蒙古高原,B為華北平原。北緯400緯線附近亞洲的地形地勢特點:地形種類多樣,地表起伏較大。(3)本題考查的是帕米爾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帕米爾高原位于我國領土最西端,邊界地區;當地海拔較高,高寒缺氧,太陽光照強烈,為高原山地氣候;當地居民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有獨特的風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亞洲地理分區分布、亞洲地勢地形分布及特點、帕米爾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 / 12017年歷史與社會中考復習能力提升練習之“生活的時空”(二)一、選擇題1.愛斯基摩人的衣服采用動物的毛皮為原料,他們的服飾主要用馴鹿皮、狐貍皮和野兔皮縫制而成、款式別具一格,并且衣領上帶有風帽,上下衣連為一體.根據以上材料判斷愛斯基摩人生活的環境是( )A.溫暖濕潤 B.高溫多雨 C.寒冷多風 D.陰冷潮濕【答案】C【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氣候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愛斯基摩人主要居住在北冰洋沿岸,該區域緯度較高,氣溫較低,屬于苔原氣候,氣候嚴寒,愛斯基摩人習慣住冰屋,以肉為主食。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氣候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的理解。2.“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小巷長約100米、寬2米,大約是東西走向.“六尺巷”是彰顯中華民族和睦謙讓美德的見證。在一幅比例尺為1:5000的地圖上,六尺巷的長度大約是( )A.1厘米 B.2厘米 C.10厘米 D.20厘米【答案】B【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比例尺換算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六尺巷的長度大約2(10000cm×1/5000)cm。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比例尺換算的理解。3.下圖四地中,同時符合北半球、東半球、熱帶三個條件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答案】B【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經緯網【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經緯網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赤道以北為北半球;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熱帶位于赤道兩側南北緯23.5 ,所以②符合題意。【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南北半球、東西半球、五帶分布的識記。4.下列地形剖面圖,能正確表示圖中EF線地勢起伏狀況的是 ( )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等高線地形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同一副地形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等高線地形圖的理解。5.讀“某地區等高線(單位:米)圖”,完成下列小題。(1)圖示區域最高處與乙村的溫差可能為( )A.3.6℃ B.5.4℃ C.6℃ D.7.2℃(2)下列地點不位于①處視野范圍的是( )A.甲村、乙村 B.Ⅰ山山頂、②鎮C.②鎮、③鎮 D.②鎮、③鎮、④鎮(3)為了將⑤地的鐵礦運到③鎮附近加工出口,圖中M,N,P,Q四條公路線設計合理的是( )A.M線 B.N線 C.P線 D.Q線【答案】(1)B(2)D(3)B【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和溫差的計算。根據圖中標注的海拔數值,判斷出等高距為200米。由此推出,圖示區域最高處(最左下角)海拔在1000米~1200米之間,乙村海拔在200米~400米之間,則兩地的高差在600米~1000米之間。根據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可計算出兩地的溫差在3.6℃~6℃之間。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2)本題考查的是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可知,①處與甲村位于同一山谷,而且①處地勢高,所以①處能夠看到甲村;①處與Ⅰ山山頂之間沒有高大地形阻擋,所以①處能夠看到Ⅰ山山頂;①處與②鎮之間有Ⅰ山山頂阻擋,所以①處不能夠看到②鎮;①處與③鎮、④鎮之間有Ⅱ山山頂阻擋,所以①處不能夠看到③鎮、④鎮;①處與乙村位于不同的山谷,二者之間有山脊阻擋,所以①處不能夠看到乙村。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擇D。(3)本題考查的是公路設計和地形圖解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路選項主要考慮運程的遠近、坡度大小、經濟效益的高低、與耕地的關系等因素。圖中四線相比而言,N線路程較近,坡度較小,且對④鎮的經濟發展有利,所以N線設計合理。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是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和溫差的計算,公路里程的設計。6.一艘貨輪從我國上海駛往法國西海岸,依次經過的海峽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答案】C【知識點】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重要海峽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為曼德海峽,②馬六甲海峽,③為直布羅陀海峽,④為臺灣海峽,所以一艘貨輪從我國上海駛往法國西海岸,依次經過的海峽是臺灣海峽、馬六甲海峽、曼德海峽、直布羅陀海峽。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重要海峽分布的識記。7.下面四幅氣候類型圖,從①到④表示的氣候類型依次是( )A.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雨林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B.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系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C.地中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D.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答案】A【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氣候特點和氣候柱狀圖解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為地中海氣候;②冬暖夏涼,全年降水均勻,為溫帶海洋性氣候;③終年高溫多雨,為熱帶雨林氣候;④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氣候特點的識記,對氣候柱狀圖的解讀。8.下列四省區中,位置最靠東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省級行政區劃輪廓及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為為廣東省,B為云南省,C為陜西省,D為山東,其中山東省在以上四省中最靠東。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省級行政區劃輪廓及分布的識記。9.下列四幅中,最能反映我國地勢特征的是( )A. B.C. D.【答案】B【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地勢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地勢特征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地勢特征的識記。10.寒假期間,八年級三班小麗同學隨父母外出旅行。到達目的地時,他們的衣著由厚厚的棉服,換成了涼爽的夏裝,小麗一家的旅行路線最有可能是( )A.從上海到烏魯木齊 B.從香港到成都C.從拉薩到北京 D.從哈爾濱到海南【答案】D【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氣候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他們的衣著由羽絨服換成了涼爽的夏裝”說明此時為冬季,并且氣溫越來越熱,因為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所以,小明應該是由北向南旅行,所以D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氣候分布的識記。11.關于我國河流的敘述,錯誤的是( )A.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B.長江是我國長度、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C.我國外流河最終注入太平洋D.長江被譽為“水能寶庫”“黃金水道”【答案】C【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世界主要河流與湖泊名稱與特點【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河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外流和有最終注入太平洋的,也有注入印度洋的,所以C表述錯誤。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無關河流概況的識記。12.形成我國“東耕西牧”農業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的溫度差異 B.東西溫度差異C.東西干濕的差異 D.南北干濕的差異【答案】C【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東部和西部差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氣候分布及其對農業的影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影響我國東部耕作區和西部牧業區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的東西差異。我國東部地區為濕潤、半濕潤地區,適宜種植業的發展;西部地區為干旱、半干旱地區,適宜畜牧業的發展。因此,形成我國“東耕西牧”農業格局的主要原因是東西干濕的差異。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氣候分布的識記,對氣候對農業生產活動影響的理解。13.讀位于地中海沿岸的阿拉伯國家利比亞圖,回答下面小題。(1)讀圖判斷,利比亞大部分地區的氣候屬于(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C.熱帶草原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2)推斷利比亞主要的農業類型是( )A.種植業 B.林業 C.畜牧業 D.漁業【答案】(1)B(2)C【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熱帶沙漠氣候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圖中的等降水量可判定,利比亞大部分地區氣候炎熱干燥,熱帶沙漠面積廣大.很多地區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數年滴雨不下,所以利比亞大部分地區的氣候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故選擇B。(2)本題考查的是氣候對生產生活影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利比亞全年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由此可以推斷利比亞主要的農業類型為畜牧業,當地不適宜種植業、林業的發展。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熱帶沙漠氣候特征的識記,對氣候對生產活動影響的理解,對分析的分析理解能力。14.荷蘭位于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奶制品大量出口。荷蘭的草場草質優良,這主要得益于它的氣候。下圖中能表示該國氣候特征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B【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氣候分布及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荷蘭位于西歐,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全年降水均勻,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氣候分布及特征的識記,對氣候柱狀圖的解讀。15.圖5為“某大洲沿19°E的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小題。(1)甲乙兩水域分別為( )A.地中海 大西洋 B.大西洋 印度洋C.印度洋 北冰洋 D.北冰洋 地中海(2)關于該大洲的自然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世界黑種人的故鄉 B.熱帶氣候分布最廣C.熱帶雨林分布最廣 D.陸地面積最大的洲【答案】(1)A(2)B【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氣候的分布【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非洲地理位置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大洲為非洲大陸,所以甲水域為地中海,乙水域為大西洋。故選擇A。(2)本題考查的是非洲概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不是非洲的自然特征,不符合題意;熱帶氣候分布最廣的大洲是非洲,所以B符合題意;熱帶雨林分布最廣的是南美洲,所以C不符合題意;陸地面積最大的洲是亞洲,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非洲概況的識記。16.(2017·杭州模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列能正確反映青藏地區人文特征的是( )①天山牧民趕著牛羊“轉場” ②那達慕大會上人們騎馬摔跤③青稞基地里藏民辛勤勞作 ④牧場里藏山羊藏綿羊在歡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D【知識點】青藏牧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青藏地區人文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天山牧民趕著牛羊“轉場”是新疆地區牧民放牧的特色;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牧民的習俗,所以①②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青藏地區人文特征的了解。二、材料題17.閱讀下列圖片,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圖1為世界某區域簡圖,圖2是圖1中 所指示區域氣候及景觀示意圖。備注:該區域是著名的水稻產區,其中深水稻播種面積較大。深水稻是耐水淹的水稻品種,其莖能隨水上漲而伸長。其畝產低于普通水稻單產。(1)描述城市①的地理位置。(2)結合簡圖和圖標指出②所在區域的氣候類型,概括該地農業生產的突出特點。(3)根據材料推測水稻在圖示地區的分布特點,并從自然角度解釋原因。【答案】(1)經緯度位置:大約東經91度,北緯24度;相對位置:位于南亞,南臨印度洋。(2)熱帶季風氣候;人工勞動,精耕細作。(3)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這里是熱帶季風氣候,利于水稻生長,受西南季風影響,多洪澇,所以種植深水稻。【知識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大洲和大洋;湄南河平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地圖的分析解讀。分析地圖可知,城市①的經緯度位置:大約東經91度,北緯24度;相對位置:位于南亞,南臨印度洋。(2)本題考查的是湄公河平原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所學知識可知,②所在區域為湄公河平原,當地終年高溫,分旱雨兩季,為熱帶季風氣候。湄公河平原農業生產的突出特點:人工勞動,精耕細作。(3)本題考查的是湄公河平原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地水稻種植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當地盛行熱帶季風氣候,利于水稻生長,受西南季風影響,多洪澇,所以種植深水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湄公河平原概況的識記,對材料信息的分析解讀能力。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寫出A地的經緯度。(2)圖中河流的B河段有何水文特征?從地勢對河流影響角度說明形成此特點的原因。材料:A地各月均溫(℃)和降水量(㎜)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均溫 6.9 8.3 13.7 18.8 22.5 25.0 28.3 28.2 21.3 19.7 14.6 8.5降水量 25.2 51.0 80.9 53.0 100.9 80.1 422.2 235.9 128.3 84.5 42.8 23.5(3)請用材料數據說明A地氣候特點,并簡要分析A地氣候對該地民居特色的影響。【答案】(1)大約在北緯30度,東經103度。(2)B河段水流湍急,水能豐富。由于B河段位于地勢的第一、二兩級階梯之間,落差大。(3)7月均溫28.30℃,1月均溫6.9℃,說明夏季高溫,冬季溫和;全年降水量多達1000mm以上,但降水量的季節分配不均勻。由于A地夏季多雨,且全年雨水較多,因而該地的居民特色是尖頂瓦房,利于排水。【知識點】經緯網;地勢和地形;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經緯度判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A地在中國,中國的所有地區都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因此A地緯度是30°N,經度是103°E左右。(2)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地勢分布及影響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結合經緯度位置并且地形,可以判斷B地位于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之間,地形是山地,落差大,因此河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3)本題考查的是氣候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所學知識可知,7月均溫28.30℃,1月均溫6.9℃,說明夏季高溫,冬季溫和;全年降水量多達1000mm以上,但降水量的季節分配不均勻。由于A地夏季多雨,且全年雨水較多,因而該地的居民特色是尖頂瓦房,利于排水。【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地勢分布及影響的識記,對經緯度的判讀和對氣候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的理解。19.大唐盛世,氣象恢弘,都城長安,宏偉富麗。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朝黃河流域局部示意圖材料二:唐朝長安城和大慈恩寺大雁塔材料三:長安城內的大雁塔,是唐太宗為取經歸國的玄奘興建的。城內的東市和西市,店鋪林立,繁華異常。尤其是西市,外商的店鋪很多,西域的胡人在此出售葡萄酒,波斯商人在此買賣珠寶。(1)根據材料一圖的信息概述唐朝城市分布的共同點,并分析當時如此建城的自然原因。(2)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造,材料一圖中虛線示意現在的黃河水道。試分析此河段多次改道的自然原因。(3)結合材料二,三和所學知識,概括“盛唐氣象”。【答案】(1)沿河分布;這里水運交通便利,河流為城市提供水源。(2)黃河含沙量大,該河段地勢平緩,流速很慢,泥沙淤積,河床抬高,易決堤。(3)規劃十分整齊;佛教興盛,商業繁榮,對外開放。【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開元盛世;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城市分布大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在于這里水運交通便利,河流為城市提供水源。(2)本題考查的是黃河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所學知識可知,圖中所示黃河河段位于黃河的下游。黃河下游含沙量大,該河段地勢平緩,流速很慢,泥沙淤積,河床抬高,易決堤。(3)本題考查的是盛唐氣象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所學知識可知,盛唐時期城市規劃十分整齊;佛教興盛,商業繁榮,對外開放。【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盛唐氣象和黃河概況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0.觀察“沿北緯40度的亞洲地形剖面圖”,回答問題。(1)請按自西向東的順序寫出北緯400緯線穿越的亞洲三大地理分區的名稱。(2)寫出圖中A,B兩處相應的地形區名稱,并概述北緯400緯線附近亞洲的地形地勢特點。(3)暑假,小明一家將到帕米爾高原看風景,他上搜索到以下旅游小貼士:①上帕米爾高原必須辦理邊防證;②警惕高原反應,帶上氧氣袋、太陽鏡和防曬霜;③5~9月份是最佳旅游季節,其他時間較為寒冷,常年必備厚衣服;④清真寺內禁止煙酒,信教者忌食豬肉等。請你運用所學知識,任選“旅游小貼士”中的三個方面談談其合理性。【答案】(1)西亞、中亞、東亞。(2)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地形種類多樣,地表起伏較大。(3)①位于我國領土最西端,邊界地區;②海拔較高,高寒缺氧,太陽光照強烈;③高原山地氣候;④居民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有獨特的風俗。【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地勢和地形;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亞洲地理分區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緯40度緯線自西向東依次穿越亞洲三大地理分區的西亞、中亞、東亞。(2)本題考查的是亞洲地勢地形分布及特點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為內蒙古高原,B為華北平原。北緯400緯線附近亞洲的地形地勢特點:地形種類多樣,地表起伏較大。(3)本題考查的是帕米爾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帕米爾高原位于我國領土最西端,邊界地區;當地海拔較高,高寒缺氧,太陽光照強烈,為高原山地氣候;當地居民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有獨特的風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亞洲地理分區分布、亞洲地勢地形分布及特點、帕米爾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7年歷史與社會中考復習能力提升練習之“生活的時空”(二)(學生版).docx 2017年歷史與社會中考復習能力提升練習之“生活的時空”(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