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課《思想家柏拉圖》課件+教學案(岳麓版選修四《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課《思想家柏拉圖》課件+教學案(岳麓版選修四《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資源簡介

第2課 思想家柏拉圖
教學目標
通過了解柏拉圖生活的時代及主要生平事跡,使學生認識到他之所以成為哲人,是與古希臘的民主政體以及他本人不懈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分不開的。
通過了解柏拉圖的哲學觀點、政治理念、政治實踐活動以及雅典學園的活動,正確評價他對世界思想文化的貢獻,培養學生理解、分析和評價問題的能力與方法,樹立正確的史觀;培養學生熱愛和弘揚人類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學生在了解柏拉圖為實現其政治理念不斷求索的史實基礎上,從中感悟哲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和為追求真理不懈探索精神的可貴。
教材分析
哲學家柏拉圖對西方哲學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正如K.R.波普所言:“柏拉圖著作的影響(不論好歹)是無法估計的。人們可以說,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圖的,或者是反柏拉圖的,在任何時候都不是非柏拉圖的。” 圍繞“思想家柏拉圖”這個中心,本課的教學內容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柏拉圖的生平和他的理想國”,講述柏拉圖的主要生平及政治實踐;第二部分“雅典學園”,講述柏拉圖創辦雅典學園的大致情況;第三部分“影響深遠的思想家”,講述柏拉圖的政治、哲學觀點及其影響與評價。
(一)柏拉圖的生平和他的理想國
柏拉圖,他是古希臘思想史的豐碑,他是古希臘文明魅力的焦點,他留下了古代人類思維的夢想與創意,他將真理之光帶給了人類的未來。本目教材講述了柏拉圖的主要生平與政治實踐,體現了課標要求之“簡述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主要生平事跡”。
在進行本目教學時,應使學生懂得:“影響(人物)成材的因素是一個包括環境、教育以及主體能動作用等多層次、多方面、整體相關發展變化的復雜系統。……其中社會環境起決定作用,教育起主導作用,而人才自身則發揮主體能動作用。”當然,環境、教育的作用最終通過人才主體的實踐活動體現出來。柏拉圖之所以能夠成為彪垂千史的思想巨匠,與古希臘雅典民主政體,蘇格拉底的教育影響以及他本人堅持不懈的政治實踐分不開的。
柏拉圖的主要生平
柏拉圖出生在雅典附近的伊齊那島,他家世顯赫,但其青少年時期卻是在伯羅奔尼撒戰爭與戰爭間頻繁更迭的政體中度過的。對于這段歷史,教材著墨不多,教材的介紹側重于對柏拉圖影響深遠的兩件大事上:蘇格拉底與柏拉圖師徒關系;柏拉圖在地中海沿岸的游歷。
(1)蘇格拉底與柏拉圖師徒關系
柏拉圖成年后,雅典城邦的生活開始趨于穩定,重新出現了歌舞升平的局面,人們開始出席各種社交活動,柏拉圖與蘇格拉底就是在一次賽詩會上相識的。當時,柏拉圖帶著自己的作品前去參加比賽,在舉行比賽的劇場前,正好遇到蘇格拉底與他人的對話,柏拉圖也擠進了聆聽對話的人群,聽完蘇格拉底的話,柏拉圖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很多一直苦苦思索卻找不到答案的問題,一瞬間豁然開朗,他當即拜蘇格拉底為師,是年,蘇格拉底61歲,柏拉圖20歲。教材選取這段歷史作為介紹重點是因為師從蘇格拉底是對柏拉圖一生影響最大的一件事情,這種影響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柏拉圖的政治哲學思想深受蘇格拉底的影響,以至于他一生創作的絕大部分對話,都是以蘇格拉底為主要發言人;另一方面,蘇格拉底因不能見容于雅典的民主政體而被判處死刑,這一事件改變了柏拉圖對雅典民主政治的態度,他開始尋找自己的心目中的理想國,所以當蘇格拉底這顆巨大的星辰隕落在地平線上的時候,柏拉圖卻熠熠升起,創造了西方思想史上最為光彩奪目的篇章。
(2)柏拉圖在地中海沿岸的游歷
蘇格拉底被處死后,柏拉圖與一些門徒逃往麥加拉避難,由此開始了他在地中海沿岸的游歷生活。教材對這段歷史分別用大小兩個文段進行了比較詳盡的講述,是因為這段游歷生活是柏拉圖思想體系形成的重要階段。他在意大利結識了一些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門徒,閱讀了德謨克利特的著作,他還在埃及結識了許多名噪一時的思想家與政治家,對各地的政治制度與風土人情進行了深入的了解,最終柏拉圖在百家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哲學思想體系,即賢人統治下的賢人政體才是最好的政體,只有建立以哲學家為國王的國家才是最理想的國家。
2. 柏拉圖的政治實踐
柏拉圖的 “哲學王統治下的理想國”的政治構想也被稱為是“道德城邦模式”,其特點有三:第一,把政治生活等同于道德生活,把倫理道德原則作為政治原則予以論證闡發。第二,十分強調道德在政治生活和國家治理中的作用,把政治秩序的建立和維護看作是倫理道德的維護。第三,把國家統治的最高權力賦予了集權力與道德于一身的圣人、賢者。然而當柏拉圖滿腔熱血地將政治構想付諸實踐時,卻屢遭挫折,甚至身陷囹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他的政治構想缺乏實踐基礎,按照孟德斯鴻的論述,只有共和模式才適合于德治,而當時實行僭主政體的敘拉古顯然無法為柏拉圖提供這樣的政治環境。政治主張與時代的格格不入使柏拉圖的敘拉古之行最終以失敗告終。教材對這段歷史分別用大小兩個文段進行了比較詳盡的講述,這是因為敘拉古的風風雨雨成為柏拉圖后期活動與思想言論的主要動因。首先,這段政治實踐的經歷深化了柏拉圖對僭主政體的認識,深化了他對公民教育必要性、艱巨性的認識,這些在柏拉圖中后期的著作中都有反映。其次,政治的失意并沒有泯滅柏拉圖心中的理想,他開始創辦雅典學園,通過傳道授業培養一批既懂哲學、自然科學,又能治國的人才,即他設想的哲學王,通過他們去改變社會現實,間接地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失敗的教訓也使柏拉圖認識到“哲學王統治下的理想國”在實踐上的難度,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開始設計第二等理想國——法治國。
本目講述柏拉圖的“主要生平”是將其作為他“政治實踐”的背景,而“政治實踐及失敗教訓”則是本課第二、三目的背景,所以建議將“政治實踐及失敗的教訓”作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二) 雅典學園
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在朋友的資助下在雅典城外西北角的阿卡德摩(Academus)建立學園。此地原為阿提卡英雄阿卡德摩的墓地,故學園命名為阿卡德米學園(Academy)。這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所綜合性傳授知識、進行學術研究、提供政治咨詢、培養學者和政治人才的學校。創辦學園是柏拉圖一生最重要的功績,在這里,他把許多哲學家所稀缺的浪漫與想象潑灑到每個弟子的心田,為西方世界培養了大量的學者、政治家。同時學園時期也是柏拉圖一生中最穩定的時期,除了第二、三次西西里之行外,柏拉圖的后半生都是在這個風光明媚的學園中度過的,他的著作大多數也是在這里完成的。教材在這一目中,著重分析了雅典學園的兩大特點:政治思想的“集散地”;對自然科學知識的重視。另外還提到了學園在西方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雅典學園特點之一:政治思想的“集散地”
為城邦培養治理人才是柏拉圖學園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學園是一個帶有政治性質的學校。它與當時許多城邦都有政治聯系,一些城邦的統治者也經常向學園尋求政策咨詢,學園的一些弟子也經常用所學的理論為一些城邦提供立法指導,有的甚至直接參與城邦的立法和行政活動,因此雅典學園被人喻為政治思想的“集散地”毫不夸張。柏拉圖晚年雖然主要從事哲學研究,越來越少參加政治實踐,但他的政治思想卻通過學園影響城邦統治者,儼然成為“帝王之師”,這一點倒是和中國儒家傳統十分相近。
2.雅典學園特點之二:對自然科學知識的重視
美國數學史家博耶評論說:“雖然柏拉圖本人在數學研究方面沒有特別杰出的學術成果,然而,他卻是那個時代的數學活動的核心……,他對數學的滿腔熱誠沒有使他成為知名數學家,但卻贏得了‘數學家的締造者’的美稱”。柏拉圖早年接觸過畢達哥卡斯學派“萬物皆數”的觀點,自己對數學有相當高的造詣,由此我們可以理解學園為何如此積極研究自然科學和數學,為何能培養出一批杰出的自然科學家。當然,柏拉圖強調數學,是因為他認為數學在訓練智力方面作用很大,而幾何的學習則可以培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歸根結底他是將自然科學知識作為政治、哲學研究的基礎,柏拉圖強調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融與交叉,是具有現實政治意義的。
3. 雅典學園在西方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公元前347年,柏拉圖在朋友的婚禮上安然辭世,但學園卻在他的弟子以及再傳弟子的經營下,一直存續到529年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處于宗教目的下令關閉為止,前后長達900多年。教材對這段歷史分別用大小兩個文段進行了比較詳盡的講述,是因為學園對西方教育及思想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首先,雅典學園是古代最早在教育目標上既體現社會功用性、又體現人文特性的教育機構,因此它常常被人們看作是世界第一所綜合性大學,或者至少是大學的萌芽,現代大學中的學院、研究院有時還被稱為Academy,原因就在于此。其次,作為柏拉圖思想的傳播基地,由柏拉圖倡導的“學以致用”、“學術自由”等傳統直到今天還被繼承,因此在歷史上,雅典學園的地位比同類其它學園顯得更為重要。最后,學園聚集了當時希臘世界大批最有才華的青年來此從事科學研究和學術討論,為后來西方各個門類的學科發展提供了許多原創性的思想,同時還培養了一大批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如亞里斯多德等,雅典學園成為希臘乃至整個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庫和人才庫。
本目教學可重點介紹雅典學園在西方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通過講授使學生認識到柏拉圖對世界思想文化的貢獻,培養學生熱愛和弘揚人類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影響深遠的思想家
和許多偉大的思想家一樣,柏拉圖也是一個夢想家,他以哲學家罕有的激情與浪漫創作了《理想國》與《法律篇》,這兩部作品(尤其是前者)濃縮了最完整的柏拉圖思想,論述所及不僅包括關于國家及人的思想,也包括其著名的關于形式的學說,關于知識的理論,以及關于音樂、詩歌在社會中作用的見解。它們對于西方人有關正義、統治、服從以及恪守道德的等觀念問題具有強烈的影響。教材選取這兩部作品中最重要的兩個思想進行講述:哲學思想之理念論,政治思想之理想國。
1. 哲學思想——理念論
在柏拉圖的理念論中,他認為:一、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它是獨立于現實世界之外的、永恒不變的實體。而現實世界只不過是人類通過感官對理念世界不完美的折射。二、理念是可以通過人類的靈魂(理念思維)去了解的。人的靈魂是不朽的,而靈魂所蟄居的軀體則是必朽的。
本部分的教學應該讓學生明確的是:一、柏拉圖的理念論涉及到哲學的根本問題:世界的本原是物質還是精神,由于柏拉圖的“理念”通常被認為是屬于“精神”范疇,所以大多數人認為柏拉圖的理念論是唯心主義。(不同意見可參見教學參考之《柏拉圖“理念”一詞的翻譯問題》) 二、柏拉圖將不朽的靈魂與必朽的軀體加以區分的思想,實際是哲學的“二元論”,這對后世的哲學和宗教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三、柏拉圖的“理念論”是他一切政治思想的基礎。所謂“理念”就是城邦最初被人們建立起來的那個樣子,或者說是它的最初原型。柏拉圖認為,城邦衰敗的最主要原因,是這個“原型”因為天長日久而被歷史塵封起來,從而導致世風日下,道德淪喪、行為失范。所以理念論的任務就是要喚起人們對本真城邦“理念”的“回憶”,在城邦“原型”即教材后面提及的“理想國”的指導下,改造或改變現實的城邦,使之重新回到穩定和秩序的軌道上來。
柏拉圖的理念論教材只是略有提及,由于這個部分涉及的哲學知識難度較大,教師可以參見教學參考資料并針對學生情況酌情處理,關鍵是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理論、追求真理的精神。
2. 政治思想——理想國
在“理念論”的基礎上,柏拉圖在《理想國》(又譯《論共和國》)向人們描繪出了一幅理想的烏托邦的畫面。教材用了較多篇幅介紹理想國,這是因為城邦問題是古希臘政治思想的特定主題,也是柏拉圖研究政治哲學思想的核心問題,他的所有思想都是圍繞這個問題展開的。在《理想國》中,問題的討論首先從“正義”入手,但這僅僅是個引子,柏拉圖很快便轉入對城邦起源及其本質的討論并提出了理想城邦的構建方案。
在《理想國》的第四卷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開始了“理想城邦”的構建。在他看來,首先,“一個幸福國家(城邦)的模型”需要嚴格的社會分工。這也是教材提及的被分為三個階級的居民:統治者、軍人和平民。第二、柏拉圖強調這三個階級必須各自專心于一事,各盡其責,才能保證城邦的和諧、穩定。第三、城邦的統治者應該由“哲學王”擔任。第四、城邦的目的和宗旨不是為了哪個階級的幸福或其利益的實現,而是為了整個城邦的幸福及其利益的實現。因此城邦應該實現“男女平等”、 “共妻共子”和“財產公有”等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明確兩點:首先,柏拉圖的理想國是其理念論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具體適用,三類居民劃分標準就是對理念真理掌握能力的大小。第二理想國的管理涉及到一個“人治”的概念問題,但是柏拉圖的“人治”并非我們今天理解的“人治”,他的“人治”實際上是“德治”,所以他的理想城邦又被稱為“道德城邦”,其政治觀也被稱為倫理型的政治觀,這點與中國的儒家理想有點類似。
最后需要向學生補充的是: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要使國家完善,必須讓哲學家當國王,或是把國王培養成哲學家,出于這一目的,柏拉圖對法律不太重視,崇尚人治而非法治,然而政治理想的屢屢碰壁卻讓柏拉圖逐漸改變了他對法律的看法,在他晚年的著作《政治家篇》與《法律篇》中,他開始承認法律在城邦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他指出,如果一個城邦沒有好的辦法讓統治者變為一個哲學家,或是讓哲學家成為國王,則法治仍舊比人治好,實行法治的國家雖不能稱為最好的政制,卻可以被稱為“第二等好”的政制。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所倡導的政治制度其實是一種變形的君主制度,但要求的是各有哲學智慧的“哲學王”,頗類似于中國的“明君”。雖然理想國中對于民主制度的反對、狹隘的文化觀與專制性的教育制度等,使它遭致非議,但我們無可否認,《理想國》是人類歷史是第一個烏托邦的幻想,它集中了古代人類思維的夢想與創意,是人類文化的寶貴遺產。
本目教學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因為柏拉圖的哲學觀點最終是為其政治理想服務,基于這樣的邏輯關系,應將教學偏重到第二部分“柏拉圖政治觀點”的講述上。
教學過程
導人部分
有關古代思想家的音像資料不多,建議本課用文字加提問的方式導入。
導入示例:教師用多媒體顯示柏拉圖頭像及以下文字“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圖的,或者是反柏拉圖的,在任何時候都不是非柏拉圖的。”教師提問:這段文字說明什么問題?(柏拉圖在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講述:柏拉圖,他是古希臘思想史的豐碑,他是古希臘文明魅力的焦點,他留下了古代人類思維的夢想與創意,他將真理之光帶給了人類的未來。那么,他有哪些重要的思想?為人類文化發展作出什么貢獻?由此導入新課。
1.柏拉圖的生平和他的理想國
教師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柏拉圖的出生背景、家庭環境后,便可進入本目的第一個要點:蘇格拉底與柏拉圖師徒關系。
建議教師用多媒體顯示《柏拉圖對話集》的部分選段,提問:柏拉圖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一生著述頗豐,但其作品大多是以對話的形式出現,請看他這些對話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簡單地講述蘇格拉底與柏拉圖師徒關系,然后總結:年輕的柏拉圖曾師從年過六旬的蘇格拉底,從此他的政治哲學思想便深受蘇格拉底的影響,以至于他一生創作的絕大部分對話,都是以蘇格拉底為主要發言人。
接著教師可以過渡提問:除了作品表現方式之外,蘇格拉底還給柏拉圖帶來什么影響?由此進入本目的第二個要點:柏拉圖在地中海沿岸的游歷。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并適時總結:蘇格拉底因不能見容于雅典的民主政體而被處死,這一事件改變了柏拉圖對雅典民主政治的態度,他開始四處游歷,尋找自己的心目中的理想國,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豐富的游歷最終使柏拉圖在百家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哲學思想體系即賢人統治下的賢人政體才是最好的政體,只有建立以哲學家為國王的國家才是最理想的國家。
在總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簡短過渡:正值中年,滿腔熱情的柏拉圖立即將他的理想政治體制付諸實踐,然而結果如何呢?由此進入本目第三個要點:柏拉圖的政治實踐。
這個部分是本目教學的重點,建議教師可以借用材料解析題的方式輔助學生思考歸納柏拉圖政治實踐失敗的原因在于其政治構想缺乏實踐基礎,當時實行僭主政體的敘拉古無法為柏拉圖提供實踐理想的政治環境。政治主張與時代的格格不入使柏拉圖的敘拉古之行最終以失敗告終。
最后,教師可對本目進行總結:敘拉古的風風雨雨使柏拉圖的政治理想破滅,但政治的失意并沒有泯滅柏拉圖心中的理想,他開始創辦雅典學園,通過傳道授業培養一批既懂哲學、自然科學,又能治國的人才,即他設想的哲學王,通過他們去改變社會現實,間接地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由此進入第二目教學。
2。雅典學園
教師用多媒體顯示雅典城外西北角阿卡德摩(Academus)即雅典學園的遺址,并配以文字:阿卡德米(Academy),在這個風光明媚的學園里,柏拉圖用詩意的教育感化著未來哲學王的心靈,用遙遠的生命之光照亮著追索者的眼睛。在這個門上曾刻有“不諳幾何者不得入內”的學園里,柏拉圖用音樂和體育充實下一代的心靈,用數學、天文學、幾何學、哲學訓練未來的哲學王。在這里,公平與正義成為人類大廈永恒的支柱,恒久地照耀著人類歷史的過去、現在還有未來!
接著,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完成一個體驗式的練習:假如你是一個渴望進入雅典學園學習的年輕人,請針對學園的要求與特點,設計一份入學申請書。教師可以提示學生,申請書應包括申請者渴望學習治國安邦本領的愿望,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等。通過這個練習,使學生牢固地掌握雅典學園的特點。
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雅典學園的意義并總結:首先,雅典學園是古代最早在教育目標上既體現社會功用性、又體現人文特性的教育機構,因此它常常被人們看作是世界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其次,作為柏拉圖思想的傳播基地,由柏拉圖倡導的“學以致用”、“學術自由”等傳統直到今天還被繼承,因此在歷史上,雅典學園的地位比同類其它學園顯得更為重要。最后,學園聚集了當時希臘世界大批最有才華的青年來此從事科學研究和學術討論,為后來西方各個門類的學科發展提供了許多原創性的思想,同時還培養了一大批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如亞里斯多德等。雅典學園不愧為古希臘乃至整個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庫和人才庫。
3.影響深遠的思想家
教師首先承上啟下:同學們!前面我們了解了柏拉圖的政治實踐,那么他的政治理想究竟是什么?我們還了解了柏拉圖的雅典學園,那么他在學園中又向人們傳播了哪些的思想?下面,讓我們一起祭起柏拉圖的經典,深入其思想的精微之處,用哲人的智慧來啟迪我們的靈感吧!
教師可用多媒體顯示柏拉圖著作《理想國》與《法律篇》的封面縮影,并簡要介紹:這兩本著作是柏拉圖最重要的兩部作品,它們(尤其是《理想國》)濃縮了最完整的柏拉圖思想,論述所及不僅包括關于國家及人的思想,也包括其著名的關于形式的學說,關于知識的理論,以及關于音樂、詩歌在社會中作用的見解。它們對于西方人有關正義、統治、服從以及恪守道德的等觀念問題具有強烈的影響。首先,我們來了解柏拉圖在著作中提及的第一個重要哲學觀點——理念論。由此進入本目第一個要點的教學。
教師可以用多媒體顯示柏拉圖洞穴比喻的故事并加以圖示。提問:這個故事中的囚犯比喻現實生活中的什么人?爬到洞口,看到真實世界的人又比喻現實生活中的什么人?柏拉圖想用這個故事說明什么問題?由于這個部分涉及的哲學問題較有難度,所以教師可以啟發學生一起得出答案:柏拉圖用囚犯來比喻現實世界中的普通人,獲得了自由,看見了真實世界的是哲學家。柏拉圖利用這個故事來告訴我們,“形式”其實就是那陽光照耀下的實物,而我們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過是那白墻上的影子而已。我們的大自然比起鮮明的理念世界來說,是黑暗而單調的。不懂哲學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學家則在真理的陽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接著,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柏拉圖提出這樣的哲學觀點目的是什么?由此進入本目第二個要點的教學。
教師可用多媒體顯示“理想國”示意圖并配加如下文字說明:柏拉圖的“理念論”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礎。所謂“理念”就是城邦最初的那個樣子,或者說是它的最初原型。柏拉圖認為,城邦衰敗的最主要原因,是這個“原型”因為天長日久而被歷史塵封起來,從而導致世風日下,道德淪喪、行為失范。柏拉圖認為要喚起人們對本真城邦“理念”的“回憶”,就必須在城邦“原型”即 “理想國”的指導下,改造或改變現實的城邦,使之重新回到穩定和秩序的軌道上來。那么柏拉圖的“理想國”究竟是如何構建的呢?指導學生看教材,并結合多媒體的示意圖對其進行說明。接著,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進一步深化他們對“理想國”的認識。提問一:“理想國”的目標是什么?(正義與幸福)提問二:“理想國”的三個階級是如何劃分的?(結合課后《閱讀與思考》)提問三:“理想國”的基礎是什么?(三等級各盡其職)提問四:“理想國”的原則有哪些?(等級劃分、財產共有、普及教育等)
然后,教師可以調查學生,愿意扮演“理想國”社會分工中的哪種角色并陳述理由。在絕大多數學生因為不愿成為被統治階級而愿意扮演“哲學王”時,教師可以過渡:柏拉圖“理想國”的社會分工建立在等級劃分的基礎之上,所以這是一個存在階級差別的社會。在這種情況下,權力必然成為人們追逐的目標,但是,在這些渴望并爭奪權力的人當中,又有多少人符合柏拉圖“哲學王”的道德標準呢?可見這種設想只是一個烏托邦的幻想,晚年的柏拉圖歷經政治的風風雨雨,終于也認識到這種“理想國”存在的缺陷,與現實格格不入,于是,他開始著手設計“第二等理想國”——“法治國”。
教師可用多媒體顯示《法律篇》部分選段并旁白:晚年的柏拉圖開始承認法律在城邦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他指出,如果一個城邦沒有好的辦法讓統治者變為一個哲學家,或是讓哲學家成為國王,則法治仍舊比人治好,實行法治的國家雖不能稱為最好的政制,卻可以被稱為“第二等好”的政制。當然,柏拉圖依舊念念不忘“哲學王”般的“人治”,他提出一旦集各種美德于一身的“夜間議事會”出現,就應該把城邦交還給他們。
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柏拉圖設計的這兩類“理想國”有何現實意義?教師可以從第一種“理想國”強調“德治”;第二種“理想國”強調“法治”方面引導。
結語部分
當蘇格拉底這顆巨大的星辰隕落在地平線上的時候,柏拉圖卻熠熠升起,創造了西方思想史上最為光彩奪目的篇章。誠如開篇所說: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圖的,或者是反柏拉圖的,在任何時候都不是非柏拉圖的。柏拉圖對西方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他對真理孜孜以求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他的思想是值得人類永久珍惜的寶貴遺產。
探究活動
[閱讀與思考]
思考柏拉圖《理想國》中選段的含義。
提示:1. 柏拉圖的《理想國》對城邦進行了社會分工,而其分工恰是建立在城邦等級劃分的基礎之上。在選段中,柏拉圖將城邦公民劃分為三個等級,并認為這三個等級的靈魂中被注入了不同的金屬成分,在進入城邦被賦予了不同的使命。注入銅鐵成分的從事農業與手工業,注入銀質成分的成為軍人,注入金質成分的成為統治者。柏拉圖從經濟和政治分工的意義上,對城邦居民和公民進行等級劃分,目的是社會成員各自發揮才能,各盡其責,保證國家的秩序井井有條。2. 這段話并非宣揚“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血統論,相反,柏拉圖提出一旦金父生銀子,銀父生金子,就要及時地“優勝劣汰”,保證優秀人才進入統治階層的賢人政體。所以柏拉圖劃分等級的關鍵不是看血統而是看其對理念真理掌握能力的大小。
[自我測評]
1.柏拉圖學園有什么特點?
提示:可結合課文有關的內容從三個方面作答。1. 是當時政治思想的“集散地”。2. 對自然科學的重視。3. 深遠的影響。注意:第3點是由前兩點派生出來的。
2.評述柏拉圖思想的歷史意義。
提示: 柏拉圖是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對后世影響和大。本題可結合所學知識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1. 他的政治思想對于西方人具有強烈的影響。2. 他的哲學思想在人類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 他的教育思想直到今天還被繼承。4.他創辦的雅典學園是古代最早的教育機構,被人們看作是世界第一所綜合性大學。
參考資料
柏拉圖的家族譜系及家庭成員的構成
柏拉圖的家世顯赫,其父系祖上可以追溯到雅典歷史上最后一個君主科德如斯,其母系祖上則與雅典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梭倫頗有淵源。柏拉圖的父親叫阿里斯通,由于其父在柏拉圖幼年時即撒手人寰,其母又很快改嫁,所以,其父以及父親家族對他的成長影響不大。對柏拉圖一生影響比較大的是其母系家族。柏拉圖的母親名叫佩里克蒂娥尼,柏拉圖屬于梭倫的第七代后裔。柏拉圖的親舅父卡爾米德和叔伯舅父克里底亞都是雅典三十僭主執政時期的代表人物。柏拉圖的繼父皮蘭利伯是當時比較活躍的政治活動家,他堅定地支持伯里克利的政策,曾作為雅典的使者出使波斯以及其他亞洲國家。皮蘭利伯十分喜愛柏拉圖,非常重視對他的教育培養。柏拉圖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兩個哥哥分別是在《理想國》中出現的阿托曼托斯和格勞孔,妹妹是后來成為學園繼承人的斯彪西波斯的母親,叫波托尼。還有一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即母親改嫁皮蘭利伯后所生的安提豐。
徐大同、王樂理 主編《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卷)》
記載柏拉圖的古代文獻
柏拉圖的思想對后世影響很大,但記載他生平的史料不多。人們介紹他的生平主要依據第歐根尼.拉爾修的《著名哲學家的生平和學說》和柏拉圖自傳性的《第七封信》。《著名哲學家的生平和學說》的作者第歐根尼.拉爾修是公元1世紀的傳記作家。他記載了眾多希臘哲學家的思想和生平,全書共十卷,其中第三卷全部用于記載柏拉圖,共109節。柏拉圖的《第七封信》是柏拉圖傳世書信(共13封)中最長的一封,大多數學者承認這封信是柏拉圖真作,把它當作可靠的史料進行研究和引證。
“西方的孔子,文化的瑰寶——哲學之王柏拉圖網站”(繁體) 《柏拉圖生平概述》
關于柏拉圖的傳世著作的真偽與時序
柏拉圖對話的真偽,二千多年來一直存在爭議,哲學史家宇伯威格曾說:“如果我們把古代和近代的批評加在一起,那么36種著作中,只有五種從來沒有遭到過懷疑。” 進入20世紀后,學者們經過認真研究取得了比較一致的意見,肯定現存柏拉圖作品中大多數作品,特別是那些重要的著作是真作。其內容與時序如下:第一,《卡爾米德篇》、《拉凱斯篇》、《呂西斯篇》這三篇都是討論某個倫理問題──自制、勇敢、友愛的,從內容到形式都極其相似,自古以來被人擺在一起,加上討論虔敬的《歐緒弗洛篇》,討論美德和知識的《普羅泰戈拉篇》,討論美的《大希庇亞篇》和《伊安篇》,大體上都擺在一起,雖然先后次序各有不同,但都將它們歸屬于初期的蘇格拉底的對話。第二,《申辯篇》和描述他不愿越獄的《克里托篇》在時間和內容上都是相聯的,都是記述蘇格拉底為人的,也屬于初期對話。凡是主張柏拉圖是在蘇格拉底去世后才開始寫對話的學者往往將這兩篇置于所有對話之首,認為《申辯篇》是柏拉圖寫的第一篇對話,凡是主張柏拉圖在蘇格拉底去世以前已經寫過對話的,則將這兩篇插進以上初期對話之中。第三,《斐多篇》雖然寫的是蘇格拉底服毒以前的情況,在時間上緊接《克里托篇》以后,但一般學者都認為《斐多篇》陳述柏拉圖相論的重要思想,和《國家篇》并列,是柏拉圖中期的主要對話。不過《國家篇》的第一卷一般認為是柏拉圖初期寫的,后來才寫第二至第十卷。第四,《美諾篇》、《歐緒德謨篇》、《高爾吉亞篇》、《美涅克塞努篇》和《克拉底魯篇》一般都列在初期對話和《斐多篇》至《國家篇》之間。第五,《會飲篇》和《斐德羅篇》是兩篇內容和形式都非常接近的對話,一般將它們和《斐多篇》、《國家篇》列在一起。《斐德羅篇》后半部分所講的內容──辯證法,已經和《智者篇》、《政治家篇》接近了。第六,《巴門尼德篇》、《泰阿泰德篇》、《智者篇》和《政治家篇》這四篇對話,一般都連在一起,列在《國家篇》之后,已經屬于柏拉圖后期對話,也有人將前兩篇對話列為中期對話。第七,肯定屬于后期對話的,還有《蒂邁歐篇》、《克里底亞篇》、《斐萊布篇》和《法篇》。
“西方的孔子,文化的瑰寶——哲學之王柏拉圖網站”(繁體)《柏拉圖著作的次序及真偽》
柏拉圖著作的主要中文譯本
自從20世紀20年代以來,柏拉圖的思想經過中國學者們的介紹和研究,逐漸為中國人所了解,盡譯柏拉圖對話成為許多學者的理想和畢生為之奮斗的目標,目前中國大陸柏拉圖著作的中文譯本主要有:《理想國》,吳獻書,商務印書館,1921,1957年重印。《柏拉圖對話集六種》,張師竹等譯,商務印書館,1933。《柏拉圖五大對話》郭斌和、景昌極譯,商務印書館,1934。《巴曼尼得斯篇》(即《巴門尼德篇》), 陳康譯注,商務印書館,1946,1982年重印。《泰阿泰德、智術之師》(即《智者篇》),嚴群,商務印書館,1961。《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朱光潛,人民出版社,1963年,1980年重印。《游敘弗倫、蘇格拉底的申辯、克里同》(即《申辯篇》、《歐緒弗洛篇》、《克里托篇》), 嚴群,商務印書館,1983。《理想國》(即《國家篇》)郭斌和、張竹明,商務印書館,1986。《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朱光潛,蒲公英,1983。《賴錫斯、拉哈斯、費雷泊士》(即《呂西斯篇》、《拉凱斯篇》、《斐萊布篇》),嚴群,商務印書館,1993。《政治家》,黃克劍,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4。《柏拉圖對話七篇》,戴子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4。《蘇格拉底之死:柏拉圖作品選譯》呂健忠,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斐多》,楊絳,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
“西方的孔子,文化的瑰寶——哲學之王柏拉圖網站”(繁體) 《柏拉圖版本概說》
柏拉圖與蘇格拉底的關系
柏拉圖是否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一般研究都認為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門徒。但也有研究表明,柏拉圖幼年就認識蘇格拉底了,這在柏拉圖的人生中是一件大事,影響了他一生的事業。他對蘇格拉底極為景仰,兩人關系密切,但從嚴格意義上說,他并不一定是蘇格拉底的弟子。因為在柏拉圖所寫的蘇格拉底受審時的《自辯辭》里,蘇格拉底沒有教過學生。大概當時一些人對蘇格拉底極為敬愛,也未嘗不可以說他們是蘇格拉底的門徒或信徒。
  關于柏拉圖所記述的以蘇格拉底為中心的對話是否忠實地記錄了蘇格拉底的言行,又抑或柏拉圖只是借蘇格拉底之口宣揚自己的理論?柏拉圖著作中的蘇格拉底形象是否符合歷史上真實的蘇格拉底形象又抑或只是“柏拉圖的蘇格拉底”?一般的認為是:柏拉圖書中的主張不可能全非蘇格拉底的意見,不可能完全和蘇格拉底不相干,但若是說柏拉圖只是對他的老師忠實地加以敘述,而沒有引申或擴充,也未必正確,所以在柏拉圖對話中所見的蘇格拉底是所謂的“柏拉圖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之所以采用這種形式,首先,作為一個傳授者,他所傳授的知識和理念被不同的人所接受、理解、進而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和理念,這里就有一個轉化和融合的過程,柏拉圖所記的就可能與蘇格拉底的原話有出入。其次,柏拉圖對蘇格拉底極為景仰,蘇格拉底的死對于柏拉圖打擊很大,甚至于是人生道路選擇的改變,從這種意義上說,柏拉圖很有可能用記敘蘇格拉底的言行作為對他的追念和承繼,在其著作中將自己信奉的理想、理念由他所信奉的導師口中說出,完成他對導師的追念和理想化的寄托。另有一種可能,與柏拉圖的著作大多采用對話體有關。對話體不像其他哲學家所運用的陳述文體那樣嚴謹晦澀,而更具有傳奇性及文學性,也更易于為世人接受,蘇格拉底之死向來被歐洲學者尊為圣人之死,有理想的光環,所以柏拉圖用弟子的身份記錄老師的一言一行,比用自己作為對話體的主角更自然,更令人信服,也借了蘇格拉底的威信,使其學說更易于為人接受。
黃也卓 《<理想國>閱讀札記》
關于柏拉圖的三次西西里之行
在柏拉圖避難游歷的生涯中,他結交了一個朋友第昂(Dion),這人在柏拉圖的一生中極為重要。第昂是西西里敘拉古(Syracuse)城邦的僭主狄奧尼修(Dionysius)一世的內弟。柏拉圖因他之故,在公元前387年得到了敘拉古宮廷的邀請入宮參政。但是狄奧尼修一世卻是一個剛愎自用,偽善狡猾的人,柏拉圖直言不諱地指出僭主政體的種種弊端惹惱了這個暴君。他把柏拉圖交給了斯巴達的使節,那時斯巴達正和雅典交戰,所以斯巴達的使節把柏拉圖送到伊基那(Aegina)在奴隸市場上出賣,好在友人舍尼為柏拉圖交了贖金,將他送回家。
公元前367年,狄奧尼修一世死了,其子狄奧尼修二世繼位,由于年輕的統治者毫無經驗,所以第昂就成了第一個攝政的人。柏拉圖的這個老朋友認為實現“哲學王”理想的機會來臨,于是力勸柏拉圖重返西西里,以實現他們共同的夙愿。柏拉圖到了敘拉古,最初很順利。新國王狄奧尼修二世很聽話。朝廷間居然盛行學習數學。但也有不少人不贊成革新,敘拉古的宮廷斗爭日趨尖銳,柏拉圖深受牽連,第昂被控謀反并放逐,柏拉圖不得已離開敘拉古回國。
公元前361年,狄奧尼修二世又邀請柏拉圖回去。柏拉圖這次重返西西里,與其說有什么政治目的,不如說為了營救第昂,但他勞而無功,自己被統治者軟禁一年才得以回國,而第昂也在此后詭異的政治斗爭中為政敵所殺。
徐大同、王樂理 主編《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卷)》
關于雅典學園
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創辦了一所學校,學校位于雅典西北部很近的一個小樹林里。這片土地與傳奇英雄阿卡德摩斯有關,因此學校便取名為“阿卡德米”。它的組織結構以南部意大利的畢達哥拉斯學校為模式,柏拉圖曾經在旅行中與該學校有過交往。阿卡德米是中世紀以后發展起來的大學的前身。作為一所學校,它存在了九百多年,比它之前或之后的任何同類機構都要長久。公元529年,它終于被查士丁尼大帝關閉,因為這種古典傳統的存在冒犯了他的基督教原則。
阿卡德米的種種學習大致類似于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傳統科目。算術、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天文學、聲學及和聲學構成了課程的基本內容。可能因為與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緊密聯系,阿卡德米著重強調了數學。學生們要花十年時間接受這些學科的訓練。這一漫長教導過程的目的就是要把人們的思想從經驗世界的紛紜變化轉向世界背后永恒不變的架構上來,用柏拉圖的話來說,就是從形式轉向存在。然而這些學科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最終都要服從于辯證法的原則,對這些原則的研究正是教育真正的顯著特點。從非常現實的意義上看,即使到了今天,這仍然是真正教育的目的。大學的正確任務是要引導學生養成批判考察的習慣,以及理解與所有問題相關的原則、標準。
我們不可能得知阿卡德米的組織細節。但是從一些文字線索中,我們可以推斷它一定在很多方面,都與近代的高等教育機構有相似之處。學院配有科學設備和一座圖書館,并且進行授課和舉辦研討會。
伯特蘭·羅素 《西方的智慧(上)》
雅典學園的數學教育
柏拉圖認為數學所研究的應是可知的理念世界中的永恒不變的關系,因此,數學的研究對象應是抽象的數和理想的圖形。他在《理想國》中說:“我所說的意思是算術有很偉大和很高尚的作用,它迫使靈魂就抽象的數進行推理,而反對在論證中引入可見的和可捉摸的對象。”他在另一處談到幾何時說:“你豈不知道,他們雖然利用各種可見的圖形,并借此進行推理,但是他們實際思考的并不是這些圖形,而是類似于這些圖形的理想形象。……他們力求看到的是那些只有用心靈之日才能看到的實在”。在柏拉圖的指導下,學園的數學教育取得極大的成功。在公元前四世紀的希臘,絕大多數知名數學家都是柏拉圖的學生或朋友,他們以柏拉圖學園為數學交流活動的中心場所,形成以柏拉圖為核心的學派,史稱柏拉圖學派。柏拉圖學派在數學中引入了分析法和歸謬法;他們給出了點、線、面、體的定義;對軌跡也有較早的認識,還研究了棱柱、棱錐、圓柱、圓錐的問題。在算術方面,他們發現了級數的不少重要性質。在天文學方面,他們不只是追尋天文觀測的表象,而是尋求完美的有關天體的數學理論。總之,柏拉圖學派主張嚴密的定義與邏輯證明,促成了數學的科學化。
《數學家列傳之柏拉圖》(http://www2.emath.pu.edu.tw/s8605129/數學家列傳.htm)
《理想國》的脈絡及主要內容
這部著作分十卷,是以蘇格拉底與幾位主要人物的對話形式寫成的。此書開卷首先涉及的問題便是:“什么是正義?”在與眾人的辯論中,蘇格拉底推翻了當時廣泛流傳但不明確的關于正義的定義(也就是認為正義就是要歸還從他人處所得的東西),給正義下了定義:正義是將善賦予正直者,將惡帶給非正直者。在第二卷中,格勞孔和阿德曼托斯敦促蘇格拉底證明正義的生活是有價值的生活。蘇格拉底就借助于對城邦的模擬歷史分析開始了他的探索。蘇格拉迪認為一個城邦分成三個階層:管理者,護衛者、平民。在接下來的三四卷中分析了護城者的重要性及他們所應該受到的教育問題,批評了詩歌在教育中的不良影響。在第五卷中柏拉圖提出了他的“三個沖擊波”分別為:管理者是從那些表現出適當才能的人中選拔出來的,可男可女;統治階級應該過公社生活,婚姻生活與孩子都可被認為是公共的;哲學家必須成為國王,也就是“哲學王”,這一點可以使政治權利和聰明智慧結合起來,正義就能發揚光大,利益和恩惠才能降臨到被統治者身上。在第六和七卷中,柏拉圖提出了三個著名的比喻來解釋他的意思。柏拉圖相信,一類對象都具有共同的特征,也就是他理解的“理念”,這個理念世界是獨立于現象世界而單獨存在的,現象世界是由我們的觀感所能感知的,而理念世界所代表的最高的真實確實要理性思維才能“看到”,而理念世界中最高的形式就是“善”。在第八卷里,柏拉圖討論了現存各種政體及其統治者的特征,以及它們之所以式微的原因。第九卷中蘇格拉底描述了從真正的快樂到痛苦,從正義之人到非正義之人,他向格勞孔和阿德曼托斯展示了什么是幸福的生活,什么是正義的生活。第十卷包括了著名的關于厄洛斯的神話,涉及到了一些柏拉圖對“理念”和“形式”的解釋,和藝術對國家構成的威脅。《理想國》終結于一場有關靈魂不朽的爭論。靈魂唯一的疾病是非正義,然而非正義并非是命中注定的。憑借對正義的摯愛,協調理性、意志和欲望,人們可以保持心靈的健康,靈魂將永葆昌盛。
黃也卓 《<理想國>閱讀札記》
柏拉圖的理念論
在《理想國》第六、七卷中,柏拉圖提出了三個著名的比喻來解釋他的意思。在第一個比喻中,柏拉圖把善比作太陽,太陽提供了光,使我們得以看清物質對象,善也提供了“光”,使靈魂得以悟解理智的形式。在第二個比喻中,柏拉圖用數學線段的比例來比喻世界真實性或不真實性程度的比例,強調感覺和作為知識源泉的靈魂的理性成分之間的區別。柏拉圖的第三個,也是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個比喻是洞穴比喻:有一群囚犯在一個洞穴中,他們手腳都被捆綁,身體也無法轉身,只能背對著洞口。他們面前有一堵白墻,他們身后燃燒著一堆火。在那面白墻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間事物的影子,由于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東西,這群囚犯會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東西。最后,一個人掙脫了枷鎖,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試圖向其他人解釋,那些影子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并向他們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對于那些囚犯來說,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稱,除了墻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在這個比喻中,囚犯就是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普通人,獲得了自由,看見了真實世界的人是哲學家。柏拉圖利用這個故事來告訴我們,“形式”其實就是那陽光照耀下的實物,而我們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過是那白墻上的影子而已。我們的大自然比起鮮明的理念世界來說,是黑暗而單調的。不懂哲學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學家則在真理的陽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黃也卓 《<理想國>閱讀札記》
柏拉圖“理念”一詞的翻譯問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對柏拉圖洞穴故事中提到的“真實世界”能否翻譯成“理念世界”提出了質疑:學者羅斯認為這種翻譯完全偏離了柏拉圖單純實在論的思想。因為柏拉圖的eidos與idea不具有概念或概念內容的意義,而是完全的客觀實在,它自己有權存在,不依賴我們對它的思想。海內著名學者陳康也反對以“理念論”翻譯eidos與idea。他指出:譯“理念”之所以錯誤,是因為在西洋哲學史上至少直至亞里士多德尚無所謂“理念”一詞出現。“理念”是英文concept(拉丁文conceptus)的翻譯,但直至亞里士多德,希臘哲學中尚無相當於conceptus的字。柏拉圖學者里特爾曾將柏拉圖使用過的eidos和idea歸納出六種含義(包括引申的意義)。這即是:1、外部現象、外表;2、舉止、(身心)狀況、(事物)狀態;特性、內在關系;3、規定概念的特征;4、概念自身或概念;5、種和屬;6、概念實在性、或作為我們概念基礎的客觀實在。陳康則提出了一個我們深為贊同的漢譯“相”。他認為,漢語里幾乎找不到一個字同eidos和ieda相當,因此以前的翻譯都不太妥當。但是,我們卻可以把握住這個術語的原義,即所見的形狀——“相”。
陸沉《柏拉圖哲學的核心術語eidos和idea之翻譯與解釋》
關于柏拉圖的“理想國”
柏拉圖的《理想國》向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理想的烏托邦的畫面,柏拉圖認為,國家應當由哲學家來統治。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的公民劃分為衛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個階級。衛國者是少部分管理國家的精英。他們可以被繼承,但是其他階級的優秀兒童也可以被培養成衛國者,而衛國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階級。衛國者的任務是監督法典的制定和執行情況。為達到該目的柏拉圖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論。他的理想國要求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滿足社會的整體需要。但是在這個國家中,女人和男人有著同樣的權利,存在著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為了公眾利益時撒謊。每一個人應該去做自己份內的事而不應該打擾到別人。在今天看來,柏拉圖描繪的理想國是一個可怕的極權主義國家。但是“理想國其實是用正確的方式管理國家的科學家的觀點”,柏拉圖本人并沒有試圖實現理想國中的國家機器。
維基百科詞典《柏拉圖的主要思想》
對柏拉圖“理想國”設想的異議
關于理想國中談到的政治、教育制度的疑問。可以說柏拉圖的《理想國》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有關烏托邦的構想。有趣的是,早在柏拉圖的時代就有了公社制這樣的想法。這和馬克思的共產主義世界有很大的共同點。然而,這里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公社制最早的形式是在原始社會實現的,當然,那時這種社會形式最初是用于匯集集體力量來抵御自然界,而不是在“正義”的理念的指導下,柏拉圖的公社制沒有提及經濟高度發展的前提,相反,社會地位最高的“護國者”卻過著最清苦的生活,這里也沒有文化的高度發展和繁榮,所有的藝術,包括文學都要經過政治的嚴格檢查,合格的,有益的才能在城邦中存活下去。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所倡導的政治制度首先是一種變形的君主制度,但要求的是各有哲學智慧的“哲學王”,頗類似于中國的“明君”,或者更類似于孔子所遵從的三代。他對于民主制度是反對的。柏拉圖所倡導的教育制度是帶有專制性的,不以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為益。難怪有學者抨擊《理想國》有法西斯的嚴重傾向。
黃也卓 《<理想國>閱讀札記》
譯者對柏拉圖及其《理想國》的評價
柏拉圖《理想國》對話,為西方知識界必讀之書。見仁見智,存乎其人。毀之譽之,各求所安。關鍵在于細讀,慎思明辯之后,確有心得,百家爭鳴可也。否則斷章取義,游談無根,那就了無意思。《理想國》一書,震古鑠今,書中討論到優生學問題、節育問題、家庭解體問題、婚姻自由問題、獨身問題、專政問題、獨裁問題、共產問題、民主問題、宗教問題、道德問題、文藝問題、教育問題(包括托兒所、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院以及工、農、航海、醫學等職業教育)加上男女平權、男女參政、男女參軍等等問題。柏拉圖的學問可稱為綜合性的;古希臘學術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知識,古希臘人所謂知識,代表真理全部,不是局部。柏拉圖承先啟后,學究天人,根深葉茂,山高水長,其人其學,成歟敗歟?我們有研究的必要。
郭斌和、張竹明譯《理想國——譯者引言》
柏拉圖在西方的地位
柏拉圖與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比起來,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注意。因為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獻。在西方哲學的各個學派中,很難找到沒有吸收過他的著作的學派。在后世哲學家和基督教教義中,柏拉圖的思想保持著巨大的輻射力。有的哲學史家認為,直到近代,西方哲學才逐漸擺脫了柏拉圖思想的控制。公元12世紀以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一直被教廷排斥,甚至歐洲已經不再流傳亞里士多德的著作。當時,柏拉圖的學說占統治地位,因為圣·奧古斯丁借用和改造了柏拉圖的思想,以服務神學教義。直到13世紀,托馬斯·阿奎那利用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解釋宗教教義,建立了煩瑣和龐大的經院哲學。亞里士多德才重新被重視。
維基百科詞典《柏拉圖在西方的地位》
[推薦書目]
1. 徐大同、王樂理主編《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 伯特蘭·羅素著《西方的智慧(上)》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版
3. 郭斌和、張竹明譯《理想國》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
4. 王太慶譯《柏拉圖對話集》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
5. 楊絳譯《柏拉圖對話集》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共30張PPT)
第2課
思想家柏拉圖
課標要求:
1.簡述柏拉圖的生
平事跡;
2.了解其追求真理
的不懈探索精神,認識
其對世界思想文化的貢
獻。
課標要求
一、柏拉圖的生平和他的理想國
1、柏拉圖的生平
柏拉圖 (Plato)古希臘哲學家,生于雅典,自幼受到良好而完備的教育,少年時代勤奮好學、多才多藝且體格健壯。除了家庭的熏陶之外,給他影響最為深遠的是正直善辯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蘇格拉底被處死的悲劇給柏拉圖極大刺激,他對當時的政客、法典和習俗愈來愈感到厭惡,從而決心繼承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并從事于締造理想國家的理論研究。約公元前387年,他回到雅典創辦他的著名學園,這是一所為系統地研究哲學和科學而開設的高等院校。公元前347年,柏拉圖以八十歲高齡死于雅典。
“我無知,所以我求知”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最著名的
哲學家。他認為哲學不能單純研
究自然,而應該研究人及其社
會。“認識你自己”是蘇格拉底的
哲學格言。所謂“認識你自己”就
是把哲學研究的重點轉向人事和
自己的心靈,認識人事中的善和
心靈的善,改善人的心靈。
蘇格拉底以自知無知為自豪,認為人人都應
該承認自己無知,并努力尋求知識,改善自己的
靈魂。
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教學法
蘇格拉底用談話法進行教學
蘇格拉底在教
育學生時,首先擺
出一付很無知的樣
子,向學生請教一
個問題,然后順著
學生的思路一步步
地發問;當學生有
了迷惑時,他并不急于告知答案而是舉出一些實
例,引導和啟發學生從中得出正確的結論。后人
將這種方法概括為四個部分:譏諷、“助產術”、
歸納和下定義。
學生:蘇格拉底,請問什么是善行?
蘇格拉底: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這幾種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
學生:是惡行。
蘇格拉底:欺騙敵人是惡行嗎?把俘虜來的敵人賣作奴隸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不過,我說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蘇格拉底:照你說,盜竊對朋友是惡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殺,你盜竊了他準備用來自殺的工具,這是惡行嗎?
學生:是善行。
蘇格拉底:你說對朋友行騙是惡行,可是,在戰爭中,軍隊的統帥為了鼓舞士氣,對士兵說,援軍就要到了。但實際上并無援軍,這種欺騙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
柏拉圖稱蘇格拉底是“我曾知道的所有的人中最聰明、最正派、最優秀的人”。蘇格拉底的死使柏拉圖長期厭惡民主政體,他因此離開雅典,在隨后的10到12年之間一直四處漫游。
一、柏拉圖的生平和他的理想國
1、柏拉圖的生平
2、周游歐非國家
周游列國
原因
民主派鎮壓和蘇格拉底之死
游歷經過
雅典—麥加拉—埃及—居勒尼—意大利
(考察各地的政治經濟法律宗教制度)
作用
增長了閱歷,
為其思想體系形成
奠定了知識基礎。
一、柏拉圖的生平和他的理想國
1、柏拉圖的生平
2、周游歐非國家
3、哲人的理想國
設計理想國
在對希臘歷史的政體進行了考
察之后,柏拉圖構思出了自己的設
計——理想國,這是他的政治國家
學說的核心。柏拉圖認為一個理想
的國家,是由三個等級的公民組成
的。其中第三等級是生產者,他們
執行的是國家的經濟職能。第二等
級是武士,他們是統治者的輔助者,
而所謂的第一等級就是少數的統治
者,他們掌管國家政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柏拉圖
一、柏拉圖的生平和他的理想國
二、雅典學園
雅典學園
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到雅典后,開辦了一
所學園。柏拉圖學院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所綜合性
學校,它集知識傳授、
學術研究、政治咨詢、
培養學者和政治人才于
一體。他的學園不僅研
究政治,還非常重視自
然科學知識。學園開設
四門課程:數學、天
文、音樂、哲學。
雅典學園
雅典學園
在學院里,男女生
平等對待。學院采用對
話的形式進行教學,輕
松自由的學術空氣有助
于對各種問題的自由討
論。柏拉圖學院成為當
時求學青年向往的地
方,它為雅典培養了許
多著名學者,亞里士多
德就是其中的代表。
一、柏拉圖的生平和他的理想國
二、雅典學園
三、柏拉圖的主要思想
1、提出唯心主義理念論
柏拉圖的理念論
柏拉圖認為人們所能感覺的東
西是不斷流變著的,所以無法定
義。而不斷流變著的東西背后始終
存在著一種完美的、不變的東西,
即不可感而可知的東西,這被稱為
理念,它們是永恒不變的,是普
遍、絕對和必然的存在。柏拉圖認
為,惟一真實的世界是永恒存在的
柏拉圖
理念世界,人們感受到的現實世界只是理念世界
的反映。
理念論的核心
世界是由理性世界和感性
世界構成。
理性世界真實,感性世界
虛幻。
理念先于物質存在,知識
是先天固有的,學習過程就是
回憶過程。
知識是固定的和肯定的,
不可能有錯誤的知識。
一、柏拉圖的生平和他的理想國
二、雅典學園
三、柏拉圖的主要思想
1、提出唯心主義理念論
2、人性的多重性
人性的多重性
柏拉圖認為,人的靈魂除了理性之外,還有
非理性部分,這就是熱情和情欲。柏拉圖把人的
靈魂分成三個層次:
最好的部分是智慧,
最劣的部分是情欲,
介于這兩者之間的
是熱情。一 個人為
了獲得真正的知識,
應該通過智慧充分
控制自己的熱情,
并抵制欲望。
一、柏拉圖的生平和他的理想國
二、雅典學園
三、柏拉圖的主要思想
1、提出唯心主義理念論
2、人性的多重性
3、《理想國》與《法律篇》
柏拉圖的《理想國》
在對希臘歷史的政體進
行了考察之后,柏拉圖構思
出了自己的設計——理想
國。理想國是柏拉圖政治國
家學說的核心,在理想國
里,他詳細地討論了社會成
員的構成,國家和個人的行
為,系統地提出了他的政治
理想——賢人政治。
柏拉圖的《理想國》
柏拉圖的《理想國》
分工是國家的構成原則,理想
的國家應由統治者、輔助者、生產
者三個等級的公民組成;讓哲學王
即懂哲學的政治家作統治者。柏拉
圖把這看成是實現理想國的途徑;
國家應該具有智慧、勇敢、自
制、正義這四種美德,而其中正義
是第一位的;
理想國財產公有,男女平等,
人人都接受教育;
國家的目的不是民主自由,而是和諧與效率。
柏拉圖的《理想國》
柏拉圖在他的著作
《對話錄》中,記錄著
由他的表弟柯里西亞斯
所敘述的亞特蘭蒂斯的
故事:
在地中海以西的大
西洋上,有一個具有高
度文明的大西洲。那里盛產黃金與白銀,其文明
的發展程度令人難以想象。不但有設備完善的港
埠及船只,還有能夠載人飛翔的物體。它的勢力
遠及歐洲、非洲。但在3500年前因火山爆發而遭
埋沒,它的文明隨之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柏拉圖的《法律篇》
柏拉圖理想國的宗旨是
要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
美的正義城邦。但對這點能
否實現,柏拉圖自己也感到
沒有把握。到了《法律篇》
時,他放棄了理想國,而提
出“第二好的國家”,主張以
法治取代人治。他強調法律
應該成為所有人的行為準
則,包括統治者在內。
柏拉圖
一、柏拉圖的生平和他的理想國
二、雅典學園
三、柏拉圖的主要思想
四、柏拉圖的歷史地位
對柏拉圖的評價
“在那個時代所有
的人之中,他是最有
智慧、最正直、最善
良的人”。他的著作
和思想對后世有著十
分重要的影響。在西
方哲學的各個派別
中,“很難找到沒有
吸收過他的思想的了”。他的《理想國》是烏托邦
思想的最早體現;他的不少觀點被后世空想社會
主義者接受;他的不少著作成為學術經典。
課堂設問
在中西文化史上,孔子和柏拉圖是東西方的
文化巨人。請結合所學的知識分析孔子和柏拉圖
思想的異同。
參考答案
相同之處:
時代背景:兩人都處在天下大亂時代,面臨
相同的問題。從各自角度提出“仁學”和“理念論” 根本目的:都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 特點:兩人都較重視統治者作用,且都傾向
人治。
不同之處: 孔子“仁”的最根本標準是天下和國家的利
益,面對分裂要求建立一個統一開明的貴族政
體;而柏拉圖只立足于雅典城邦而非整個希臘國
家的統一;孔子的視野要比柏拉圖的寬泛得多。
課堂總結
當蘇格拉底這顆巨大的星辰隕落在地平線上
的時候,柏拉圖卻冉冉升起,創造了西方思想史
上最為光彩奪目的篇章。誠如人們所說:西方的
思想,或者是柏拉圖的,或者是反柏拉圖的,在
任何時候都不是非柏拉圖的。柏拉圖對西方乃至
整個人類文明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他對真理
孜孜以求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他的思想是
值得人類永久珍惜的寶貴遺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疆| 丽水市| 枣庄市| 平昌县| 天全县| 承德县| 和龙市| 泗阳县| 上杭县| 开原市| 都匀市| 龙南县| 乌拉特后旗| 弥勒县| 绥中县| 天长市| 从江县| 合水县| 巴里| 海安县| 青神县| 那曲县| 镇沅| 民乐县| 宁远县| 涟水县| 西和县| 筠连县| 公安县| 富阳市| 仲巴县| 莲花县| 遵化市| 桃江县| 棋牌| 百色市| 镇坪县| 措勤县| 扶风县| 亚东县| 万山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