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

資源簡介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
(2011年版)
第一部分 前言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其特征是研究物質和創(chuàng)造物質。化學不僅與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也是材料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環(huán)境科學和能源科學等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是推進現(xiàn)代社會文明和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化學在緩解人類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如能源危機、環(huán)境污染、資源匱乏和糧食供應不足等方面,同樣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化學學科的上述特征,對新時期化學課程的進一步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教育,要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guī)律,形成化學的基本觀念;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認識化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一、課程性質
 1.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體現(xiàn)基礎性。要給學生提供未來發(fā)展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初步認識物質世界,提高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必要的基礎。
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以實驗為主的科學探究活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觀察、實驗和交流討論中學習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化學科學的發(fā)展為人類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在教學中應密切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化學與環(huán)境、化學與資源、化學與人類健康的關系,逐步樹立科學發(fā)展觀,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增強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在實踐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其在面臨和處理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時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學的思考和判斷。
二、課程基本理念
1.使每一個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學習生動有趣的化學,激勵學生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學好化學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樹立為中華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而勤奮學習的志向。
2.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使他們都能具備適應現(xiàn)代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技能、方法和態(tài)度,具備適應未來生存和發(fā)展所必需的科學素養(yǎng),同時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
3.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會實踐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丁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在知識的形成、相互聯(lián)系和應用過程中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學習科學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為學生創(chuàng)設體現(xiàn)化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初步了解化學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巨大貢獻,認識化學在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促進人類和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所發(fā)揮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學必將為創(chuàng)造人類更美好的未來做出重大的貢獻。 6.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評價方式,既要考核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要重視考查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發(fā)展。
三、課程設計思路
本標準包括前言、課程且標、課程內容和實施建議四個部分。
1.依據(jù)國內化學課程的現(xiàn)狀、國際科學教育和化學課程改革的趨勢,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提出化學課程改革的重點如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主旨;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lián)系;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強化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fā)展功能。
2.通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具體體現(xiàn)化學課程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要求,并據(jù)此制訂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提出課程實施建議。
3.依據(jù)學生的已有經驗、心理發(fā)展水平和全面發(fā)展的需求選擇化學課程內容,力求反映化學學科的特點,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lián)系,以“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和“化學與社會發(fā)展”為主題,規(guī)定具體的課程內容。這些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和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所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也是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的載體。
4.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式,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內容中單獨設立主題,明確地提出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所包舍的內容及要求。
在“課程內容”的學習主題中設置了“活動與探究建議”,旨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觀察、調查、資料收集、閱讀、討論和辯論等都是積極的學習方式。這些活動本身也是化學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
5.為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實施課堂教學,在“課程內容”的相關主題中設置“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包括化學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動的自然現(xiàn)象和化學事實、化學科學與技術發(fā)展及應用的重大成就、化學對社會發(fā)展影響的事件等。教師可利用這些素材來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生動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認識化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引導學生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6.對課程目標要求的描進所用的詞語分別指向認知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體驗性學習目標.按照學習目標的要求設有不同的水平層次,采用一系列詞語來描述不同層次學的要求。這些問語中有的是對學習結果目標的描述,有的是對學習過程目標的描述。其中,認知性目標主要涉及比較具體的知識內容,體驗性目標主要涉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內容。(見附錄)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主旨,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獲得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fā)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化學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能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生活。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學習,學生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得到發(fā)展。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身邊一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性質及其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初步應用,能用簡單的化學語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學概念,初步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
3.了解化學、技術、社舍、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并能以此分析有關的簡單問題。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初步學會設計實驗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
(二)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能進行簡單的探究話動,增進對科學探究的體驗。
2.初步學習運用觀察、實驗等方祛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的信息;初步學習運用比較、分類、歸納和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能用變化和聯(lián)系的觀點分析常見的化學現(xiàn)象,說明并解釋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4.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保持和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初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變化的”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認識,逐步樹立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觀念。
3.感受并贊賞化學對改善人類生活和促進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阿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4.增強安全意識,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huán)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
5.初步養(yǎng)成勤于思考、敢于質疑、嚴謹求實、樂于實踐、善于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等科學品質。
6.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樹立為中華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學習化學的志向。
第三部分 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包括5個一級主題,每個一級主題由若干個二級主題(單元)構成。
一級主題 二級主題(單元)
科學探究 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
學習基本的實驗技能
完成基礎的學生實驗
身邊的化學物質 我們周圍的空氣
水與常見的溶液
金屬與金屬礦物
生活中常見的化合物
物質構成的奧秘 化學物質的多樣性
微粒構成物質
認識化學元素
物質組成的表示
物質的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認識幾種化學反應
質量守恒定律
化學與社會發(fā)展 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
常見的化學合成材料
化學物質與健康
保護好我們的環(huán)境
每個二級主題從“標準”“活動與探究建議”兩個維度對學習內容加以說明。
“標準”規(guī)定了學習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最基本的學習要求。
“活動與探究建議開中所列舉的活動不要求全盤照搬,在教材編寫或教學時可依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應用,也可以增補更適合的探究活動。其中的實驗探究活動應盡可能鼓勵學生主動去完成;綜合性較強的探究活動要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協(xié)作完成,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xié)同工作能力。
每個二級主題還提供了一些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為教學設計提供一定的線索。教材編寫者和教師還可以選用其他的素材,創(chuàng)設更生動的教學情景。
一、科學探究
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它涉及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要素。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增進對科學的情感,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探究對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標準對科學探究主題的內容和學習目標從四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一)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1.體驗到科學探究是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
2.意識到提出問題和做出猜想對科學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與假設必須用事實來驗證。
3.知道科學探究可以通過實驗、觀察等多種手段獲取事實和證據(jù)。
4.認識到科學探究既需要觀察和實驗,又需要進行推理和判斷。
5.認識到合作與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

要素 目標
提出問題 1.能從日常現(xiàn)象或化學學習中,獨立地或經過啟發(fā)發(fā)現(xiàn)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2.能比較明確地表述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
猜想與假設 1.能主動地或在他人的啟發(fā)下對問題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想或假設。2.具有依據(jù)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猜想或假設做初步論證的意識。
制訂計劃 1.在教師指導下或通過小組討論,提出活動方案,經歷制訂科學探究活曲計劃的過程。2.能在教師指導下或通過小組討論,根據(jù)所要探究的具體問題設計簡單的化學實驗方案。具有控制實驗條件的意識。
進行實驗 1.能積極參與化學實驗。2.能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進行實驗操作。 3.能在實驗操作中注意觀察和思考相結合。
收集證據(jù) 1.認識收集證據(jù)的重要性。2.學習運用多種手段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觀察。3.能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對觀察和測量的結果進行記錄,并運用圖表等形式加以表述。4.初步學習運用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收集證據(jù)。
解釋與結論 1.能對事實與證據(jù)進行加工與整理,初步判斷事實證據(jù)與假設之間的關系。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或通過討論,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jù)進行歸納,得出合理的結論。3.初步學習通過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逐步建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反思與評價 1.有對探究結果的可靠性進行評價的意識。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或通過討論,對探究學習活動進行反思,發(fā)現(xiàn)自己和他人的長處與不足,并提出改進的具體建議。3.能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
表達與交流 1.能用口頭、書面等方式表述探究過程和結果,并能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2.與他人交流討論時,既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又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
(三)學習基本的實驗技能
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學生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和進行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化學實驗應高度關注安全問題,避免污染環(huán)境,要求學生遵守化學實驗室的規(guī)則,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工作習慣。初中學生的化學實驗技能應達到如下要求。
1.能進行藥品的取用、簡單儀器的使用和連接、加熱等基本的實驗操作。
2.能在教師指導下根據(jù)實驗需要選擇實驗藥品和儀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散的溶液。
4.初步學會用酸堿指示劑、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5.初步學會根據(jù)某些性質檢驗和區(qū)分一些常見的物質。
6.初步學習使用過濾、蒸發(fā)的方法對混合物進行分離。
7.初步學習運用簡單的裝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氣體。
(四)完成基礎的學生實驗
學習和運用化學實驗技能和科學探究方法,離不開實驗活動。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校實際,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通過多種途徑,安排和組織學生至少完成下列化學實驗活動。
1.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
2.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
3.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
4.金屬的物理性質和某些化學性質。
5.燃燒的條件。
6.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
7.溶液酸堿性的檢驗。
8.酸、堿的化學性質。
科學探究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必須讓學生親身經歷豐富的探究活動。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中的探究活動可以有多種形式和不同的水平。活動中包含的探究要素可多可少,教師指導的程度可強可弱,活動的場所可以在課堂內也可以在課堂外,探究的問題可來自課本也可源于實際生活。在探究活動中各要素呈現(xiàn)的順序不是固定的,如“進行實驗”既可作為收集證據(jù)的途徑,也可作為提出問題或做出假設的一種依據(jù)。探究活動包括實驗、調查、討論等多種形式。在實際教學中應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多開展課堂內的、體現(xiàn)學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動。
科學探究既作為學習的方式,又作為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必須落實在其他各主題的學習中,不宜孤立地進行探究方法的訓練。對科學探究學習的評價,應側重考查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實際表現(xiàn)。
科學探究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是建立在科學課程學習的基礎之上的,需要與義務教育階段其他相關課程的學習相互配合。
附:有關科學探究學習的實例
例1微粒的運動──燒杯中的溶液為什么會變紅問題情景
教師在課堂上演示下述實驗。
向燒杯A中加入20mL蒸餾水,滴入2~3滴酚酞試劑,讓每個同學都看到溶液是無色的。向燒杯B中加入10mL濃氨水。用一只大燒杯把A、B兩燒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圖所示)。幾分種后,可以發(fā)現(xiàn)燒杯A中的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
上述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怎樣用簡單的實驗加以證明 做出假設
學生對上述現(xiàn)象提出幾種假設:
1.A燒杯中的溶液輸入酚酞后要過一會兒才能變色,因此,溶液變色與B燒杯無關;
2.太燒杯壁上沾有來種物質,散發(fā)出的肉眼看不見的微粒與A燒杯中的溶液接觸,使其變紅;
3.燒杯B中的濃氨水散發(fā)出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慢慢進入燒杯A的溶液中,使溶液變成紅色。
實驗探究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針對上速假設分別進行下列實驗活動。
1.在潔凈的燒杯C中加入20mL蒸餾水,滴入2~3滴酚酞試劑。靜置,觀察現(xiàn)象;將其單獨罩在大燒杯里,觀察現(xiàn)象。
2.另取兩只燒杯,其中一只燒杯中加入蒸餾水,另一只燒杯中加入蒸餾水和2~3滴酚酞試劑。如上頁圖放置,觀察現(xiàn)象。
3.取少量濃氨水注入試管中,滴入酚酞試劑,觀察現(xiàn)象,嗅到什么氣味
4.把燒杯B中的濃氨水滴入燒杯C中,觀察現(xiàn)象。
……
獲得結論
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獲得結論:
1.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2.B燒杯的濃氨水中有肉眼覓不到的微粒逸出,一些微粒進入燒杯A的溶液中,溶液成分發(fā)生改變,無色溶液變紅。
學生進一步反思:還有哪些實驗能證明微粒的運動
例2反應前后各特質質量總和是否發(fā)生變化
提出問題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特質都發(fā)生了變化,井有新物質生成。那么,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在反應前后是否發(fā)生變化
猜測與假設
學生根據(jù)平時的觀察、已有的經驗和化學知識,提出三種假設:
1.發(fā)生了變化,反應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大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2.發(fā)生了變化,反應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小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3.沒有變化,反應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收集證據(jù)
1.查閱化學史資料:從波又耳的失誤到拉瓦錫質量守恒定律的發(fā)現(xiàn)。
2.根據(jù)化學知識進行推理:在化學變化中,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數(shù)目不變,原子的質量不變,反應前原子的總質量等子反應后原子的總質量。
3.通過實驗進行探究;根據(jù)提出假設的依據(jù)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方案可由學生自行設計,教師指導修改;或由教師設計,學生選擇),并進行實驗,觀測、記錄實驗現(xiàn)象。
實驗方案 預期結果 實驗結果與分析
實驗l將一小截蠟燭粘在一小塊木板上,將小木板和蠟燭一起放在托盤天平(有條件的也可用電子天平)上,調節(jié)砝碼,使天平達到平衡,點搽蠟燭,觀察天平的平衡情況。
實驗2在一個大塑料瓶中放入幾粒石灰石,在1只小試管中加入約5mL的鹽酸。將小試管懸掛在瓶中,注意不要使溶液側出。將裝置放于托盤天平上,調節(jié)砝碼使之平衡。將小試管中的鹽酸側出與石灰石接觸。觀察實驗現(xiàn)象,以及天平的平衡情況。
實驗3在小燒杯中加入20mL稀硫酸銅溶液。取一根鐵釘用砂紙擦去鐵銹,將盛有硫酸銅溶液的燒杯和鐵釘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調節(jié)砝碼,使天平達到平衡。將鐵釘浸到硫酸銅溶液中,現(xiàn)察實驗現(xiàn)象,以及天平的平衡情況。
得出結論
在充分討論和分析實驗結果(甚至重新設計并完成一些探究實驗)的基礎上,得到探究結論: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子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進一步思考:還有哪些實驗能獲得上連結論 在實驗中要注意什么問題
例3怎樣防止自行車棚銹蝕探究的問題
現(xiàn)在的自行車棚多采用鋼架結構,使用不久就會生銹。為了延長使用年限,需要采取防銹措施。請同學們思考:
怎樣運用有關金屬銹蝕的知識來防止自行車棚的鋼架銹蝕呢
猜想與假設
自行車棚鋼架銹蝕的主要原因是:
設計方案
1.針對上述原因,建議采取下列措施防止自行車棚鋼架銹蝕:
(1) ;
(2) ;
(3) 。
2.查閱有關鋼鐵銹蝕原因和防護方法的資料,提出相關的防銹措施,整理成參考材料并與同學交流和討論。
3.考察同類自行車棚的防銹方法及其效果,向有經驗的人士征求意見,在此基礎上寫成考察報告。
4.設計幾種方章,比較這些方章的優(yōu)缺點,確定一個比較好的方案。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主要步驟和方法
防銹材料成本估算
施工人力成本估算
有效防銹期估計
綜合評價優(yōu)劣排序
說明
1.本課題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探究活動,要求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結合成本核算和效果分析獲得可行的方案。
2.如果沒有適合的自行車棚,也可選擇類似需要做防銹處理的農具棚、候車棚、露天鐵架、溫室內的鐵支架或者家用鐵器等。
二、身邊的化學物質
無處不在的自然現(xiàn)象,蘊涵著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豐富素材。引導學生認識和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了解化學變化的奧秘,是化學啟蒙教育的重要內容。
本主題引導學生觀察和探究一些身邊常見的物質,幫助學生了解它們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體會科學進步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學生初步認識物質的用途與性質之同的關系,幫助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認識和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初步形成科學的物質觀和合理利用物質的意識。
本主題的教學要注重從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選取學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活動,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用五彩繽紛的化學物質和豐富多彩的化學變化,讓學生體驗化學美。通過本主題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學習化學的重要意義。
(一)我們周圍的空氣
標準 活動與探究建議
1.說出空氣的主要成分,認識空氣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2.知道氧氣能跟許多物質發(fā)生氧化反應。3.能結合實例說明氧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質和用途。4.初步學習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方法。 5.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環(huán)和碳循環(huán)。 ①實驗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②實驗;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甜取和性質。③辯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舍越來越多嗎 氧氣會耗盡嗎 ④實驗探究: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相對含量與空氣中二氧化碳相對含量的差異。
本單元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
·科學家對空氣成分的探究
·宇航、潛水的呼吸供氧
·氨氣的用途
·燈管中的氖氣
·溫室效應
(二)水與常見的溶液
標準 活動與探究建議
1.認識水的組成,知道硬水與軟水的區(qū)別。2.了解吸附、沉降、過濾和蒸餾等凈化水的常用方法。 3.認識溶解現(xiàn)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4.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劑,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見的溶劑。5.了解飽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義。6.能進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7.認識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含義,能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8.能舉例說明結晶現(xiàn)象。9.能說出一些常見的乳化現(xiàn)象。10.了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①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推斷水的組成。 ②了解或實地調查飲用水源的質量和水凈化處理的方法;試驗活性炭和明礬等凈水劑的凈水作用。③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線,查閱有關物質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據(jù)給定的數(shù)據(jù)繪制溶解度曲線。④實驗:比較氯化鈉、硝酸銨、氫氧化鈉三種物質在水中溶解時的放熱(或吸熱)現(xiàn)象。⑤觀察生產,生活中的乳化現(xiàn)象。⑥根據(jù)已知比例配制某種無土栽培所需的無機鹽營養(yǎng)液。
本單元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
·自來水的生產工藝
·硬水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魚池缺氧現(xiàn)象與增氧方法
·制取蒸餾水
·明礬晶體的形成
·海水制鹽
·太陽能海水淡化
·有機玻璃的溶解與黏接
·食品中的乳化劑
(三)金屬與金屬礦物
標準 活動與探究建議
1.了解金屬的物理特征,認識常見金屬的主要化學性質,了解防止金屬腐蝕的簡單方法。2.知道一些常見金屬(鐵、鋁等)礦物,知道可用鐵礦石煉鐵。3.知道在金屬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變金屬材料的性能,知道生鐵和鋼等重要合金。4.認識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5.認識廢棄金屬對環(huán)境的影響和回收金屬的重要性。 ①交流有關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屬材料的信息,利用互聯(lián)網或其他途徑收集有關新型舍金的成分、特性和用途的資料。②實驗;金屬的物理性質和某些化學性質。③調查當?shù)亟饘俚V物的開采和金屬利用情況,提出有關的建議。④參觀煉鐵廠或觀看工業(yè)煉鐵的錄像。⑤用實驗方法將氧化鐵中的鐵還原出來。 ⑥收集有關鋼鐵銹蝕造成經濟損失的資料,設計實驗探究銹蝕的條件,討論防止銹蝕的方法。⑦調查日常生活中金屬垃圾的種類,分析其回收的價值和可能性。
本單元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
·中國古代在金屬冶煉方面的成就
·不銹鋼餐具
·現(xiàn)代汽車、潛艇、宇宙飛船所用的合金材料的發(fā)展
·我國重要的金屬礦產資源及其分布
·豐富多彩的金屬礦物標本或圖片
·金屬的切割與焊接
(四)生活中常見的化合物
標準 活動與探究建議
1.認識常見酸堿的主要性質年和用途,知道酸堿的腐蝕性。2.初步學會常見酸堿溶液的稀釋方法。3.了解用酸堿指示劑(酚酞、石蕊)和pH試紙檢驗溶液酸堿性的方法。4.知道酸堿性對人體健康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5.了解食鹽、純堿、小蘇打、碳酸鈣等鹽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6.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稱和作用。7.列舉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有機物,認識有機物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①試驗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堿性溶液中的顏色變化。②使用pH試紙檢驗唾液、食醋、果汁、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堿性。③自制汽水。 ④常用銨態(tài)氦肥的檢驗。⑤收集有關酸雨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資料。⑥實驗探究酸堿的主要性質。
本單元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
·生活中常見的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
·洗發(fā)劑、護發(fā)劑的酸堿性
·作物生長最適宜的pH范圍
·海鹽、巖鹽、湖鹽和井鹽
·根瘤菌固氨
·常見銨態(tài)氨肥的性質特點及使用注意事項
·侯德榜對我國制堿工業(yè)的貢獻
三、物質構成的奧秘
  從宏觀到微觀、從定性到定量,體現(xiàn)了化學學科發(fā)展的趨勢。對物質組成的微觀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學逐步成為在實驗和理論兩個方面都獲得迅速發(fā)展的一門自然
本主題旨在幫助學生用微粒的觀念去學習化學,通過觀察、想象、類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學生初步理解化學現(xiàn)象的本質;從五彩繽紛的宏觀世界步入充滿神奇色彩的微觀世界,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利用有關探索原子結構的科學史實,使學生了解科學家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和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幫助學生初步認識辯證唯物主義的一些觀點。
本主題的教學應結合學生熟悉的現(xiàn)象和已有的經驗,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的情景,從身邊的理象和簡單的實驗人手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理解有關物質構成的微觀概念;引導學生運用物質構成的初步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化學現(xiàn)象。
(一)化學物質的多樣性

標準 活動與探究建議
1.認識物質的三態(tài)及其轉化。2.區(qū)分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3.能從元素組成上認識氧化街。4.知道無機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堿、鹽。5.認識物質的多樣性。 ①查找一些常見物質的熔、沸點,并說明它們在不同溫度下的狀態(tài)。②實驗;水的電解。③加熱碘固體,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④實驗: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
本單元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
·干冰的形成和升華
·金剛石、石墨和C60
·海水的主要成分
·鐵的幾種氧化物
(二)微粒構成物質

標準 轟動與探究建議
1.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離子等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xiàn)象。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4.知道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離子可以互相轉化,初步認識核外電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①實驗:比較空氣和水在被壓縮時的體積變化情況。 ②觀察并解釋濃氨水和濃鹽酸相互接近時的“空中生煙”現(xiàn)象。④寫科普小品;“我想象中的原子結構”。
本單元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
·布朗運動
·“桂花十里飄香”
·STM(掃描隧道顯微鏡)與“原子操縱”技術
·原子結構模型
(三)認識化學元素

標準 活動與探究建議
1.認識氫、碳、氧、氮等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常見元素。2.記住并能正確書寫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3.知道元素的簡單分類。4.能根據(jù)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5.形成“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不變”的觀念。 ①查找常見食品的元素組成,并列表說明。②查閱資料,了解地殼中含量較高的幾種元素及其存在。③收集有關人體盛需的微量元素的資料。
本單元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
·農作物生長必需的化學元素
·人體需要的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發(fā)展
(四)物質組成的表示

標準 活動與探究建議
1.能說出幾種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2.能用化學式表示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3.利用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進行物質組成的簡單計算。4.能看懂某些商品標簽上標示的組成元素及其含量。 ①根據(jù)化合價寫出常見化合物的化學式。②根據(jù)某種氮肥包裝襲或產品說明書標示的含氮置推算它的純度。
本單元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
·藥品、食品標簽上相應物質的成分及含量
·國家規(guī)定的飲用水標準
四、物質的化學變化
  物質世界充滿了化學變化,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化學變化。化學變化是化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它對認識和確定物質的組成、結構等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本主題主要包括化學變化的特征、化學反應的類型、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以及質量守恒定律和化學反應的表示方法等內容。
本主題的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際,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發(fā)生的化學變化;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化學變化的規(guī)律,初步了解研究化學變化的科學方法;通過具體、生動的化學變化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逐步形成“物質可以變化”的觀點。
(一)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標準 活動與探究建議
1.認識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2.知道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伴隨有能量變化,認識通過化學反應實現(xiàn)能量轉化的重要性。3.知道催化劑對化學反應的重要作用。4.初步形成“在一定條件下物質可以轉化”的觀點 ①交流平時觀察到的各種化學變化現(xiàn)象(或觀察一組化學變化),討論并歸納出化學變化的一些特征。②設計實驗證明加熱堿式碳酸鋼有新物質生成。③觀察二氧化錳、硫酸銅溶液對過氧化氫分解反應的影響。④觀察銅鋅原電池實驗。
本單元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
·生石灰和水反應放出的熱量能“煮熟”雞蛋
·石灰?guī)r溶洞和鐘乳石
·葡萄糖在體內氧化釋放能量
·干電池和充電電池
(二)認識幾種化學反應
標準 活動與探究建議
1.初步認識常見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能用于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xiàn)象。2.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置換反應進行判斷,并能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xiàn)象。3.知道利用化學變化可以獲得新物質,以適應生活和生產的需要。 ①實驗:鎂條燃燒、高錳酸鉀加熱分解。②設計實驗證明:氫氧化鈉與鹽酸能發(fā)生化學反應。③實驗探究酸溶液、鹽溶液與金屬發(fā)生的置換反應及其規(guī)律。④小組協(xié)作完成當?shù)赝寥浪釅A性測定的實驗,提出土壤改良的建議或適宜的種植方案。
本單元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
·用石灰石或貝殼燒制生石灰
·中國古代的“濕法煉鋼”
·用堿液處理樹葉制成“葉脈書簽”
·用食醋清洗水瓶中的水垢
·酸性和堿性廢水的處理
(三)質量守恒定律
標準 活動與探究建議
1.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2.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方程式。 3.能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簡單的計算。4.認識定量研究對于化學科學發(fā)展的重大作用。 ①實驗探究化學反應前后的質量關系。 ②用微粒的觀點對質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釋。
本單元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
·拉瓦錫與質量守恒定律的發(fā)現(xiàn)
·銅片在空氣中灼燒后固體質量的變化
·電解水實驗及其微觀解釋
五、化學與社會發(fā)展
  化學科學的發(fā)展增進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但有的物質或某些化學變化對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的發(fā)展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利影響,因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化學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是十分重要的。
本主題主要涉及材料、能源、健康、環(huán)境等問題,使學生知道自然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類要合理地開發(fā)和利用資源,樹立保護環(huán)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保證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教學中,要注意用具體的真實事件引導學生體會化學科學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認識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一)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
標準 活動與探究建議
1.認識燃料完全燃燒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氧氣、天然氣(或沼氣)、液化石油氣、煤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huán)境污染較小的燃料。2.認識燃燒、緩慢氧化和爆炸發(fā)生的條件,了解防火滅火、防范爆炸的措施。3.知道水對生命活動的重大意義,認識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樹立保護水資源和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是人類社會重要的自然資源,了解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5.知道石油是由多種有機物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過煉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氣、汽油、煤油等產品。6.了解我國能源與資源短缺的國情,認識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fā)的重要意義。 ①觀察某些燃料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的現(xiàn)象。 ②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③實驗:氫氣的燃燒。④討論:在氫氣,甲烷(天然氣、沼氣)、煤氣、酒精、汽油和柴油中,你認為哪一種燃料最理想 ⑤交流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燃燒、緩慢氧化和爆炸等現(xiàn)象的認識。⑥觀察少量汽油、柴油、潤滑油樣品的燃燒現(xiàn)象,調查其用途。⑦調查當?shù)厝剂系膩碓春褪褂玫那闆r,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議。⑧討論用“蒸餾法”淡化海水以供應工業(yè)用水的可行性。
本單元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
·不同材料燃燒引起的火災與自救
·氫能源汽車
·沼氣、天然氣和“西氣東輸”工程
·“可燃冰”的利用
·煤礦瓦斯爆炸的預防
·面粉廠的防爆措施
·海上原油泄漏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危害及其處理
·我國的淡水資源危機
·我國能源消耗和化石燃料分布
(二)常見的化學合成材料
標準 活動與探究建議
1.知道常見的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及其應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對人和環(huán)境的影響。3.認識新材料的開發(fā)與杜會發(fā)展的密切關系。 ①用簡單的實驗方法區(qū)分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如晴綸)。②寫調查報告:“我家里的合成材料制品”。③查閱并交流有關復合材料和合成材料應用的資料。④調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減少這類污染的建議。
本單元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
·純羊毛和合成纖維的鑒別
·從石器、青銅器、鐵器到高分子合成材料
·塑料制品的回收、再生與降解
·納米材料
·導電塑料
·新型陶瓷
(三)化學物質與健康
標準 活動與探究建議
1.了解某些元索(如鈣、鐵,鋅等)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2.知道一些對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的有機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質,維生素等)。3.知道某些物質(如一氧化碳、甲醛,黃曲霉素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認識掌握化學知識能幫助人們提高自我保護意識。4.初步認識化學科學發(fā)展在幫助人類營養(yǎng)保健與戰(zhàn)勝疾病方面的重大貢獻。 ①收集有關微量元素、維生素與人體健康關系的資料,并了解富含這些物質的常見食品。②收集某些化學物質引起毒害(如吸入有害氣體,誤食有毒物質、家居裝修材料釋放的污染物等)的資料,了解防止這些毒害的措施。③觀看錄像或查閱資料,了解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質的危害。④觀看禁毒展覽或影像資料,了解毒品對個人及社會的危害。⑤辯論:化學制品對人類的健康有益還是有害
本單元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
·人每天攝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機物(如淀粉、維生素、葡萄糖、蛋白質和油脂等)
·嬰兒奶粉中的蛋白質含量
·有關誤用化學物質危害人體健康的事件
·常見的食品添加劑,我國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有關規(guī)定
·吸煙者的肺部病理照片、錄像或圖片
·被污染或變質的食物對人體的危害
(四)保護好我們的環(huán)境
標準 活動與探究建議
1.認識處理“三廢”(廢水、廢氣和廢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則。2.了解典型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物的來源及危害。3.認識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對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意義。4.初步形成正確,合理地使用化學品的意識,認識化學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環(huán)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 ①參觀本地的“三廢”處理設施(或觀看有關的影像資料),組織討論。②設計實驗,探究農藥、化肥對農作物或水生生物生長的影響。③辯論使用農藥、化肥對人類是利多還是弊多 ④從報刊,電視或其他媒體上收集一段時間以來當?shù)乜諝赓|量周(日)報或相關信息,分析這一時段空氣質量變化的原因。⑤從環(huán)保部門(或環(huán)保網站)了解當?shù)丨h(huán)境污染情況,參與有關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活動,提出減少污染的初步建議。
本單元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
·污水的處理和利用
·二氧化硫排放與“酸雨”
·空氣質量日報
·富營養(yǎng)化污染與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臭氧空洞和臭氧層保護
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一)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全面發(fā)展科學素養(yǎng)
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xiàn),是化學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教學目標的設計是教學設計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1.全面體現(xiàn)三維目標
科學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指的是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方面都得到和諧發(fā)展。基于全面發(fā)展觀的教學目標設計,要拄照科學素養(yǎng)的三維目標來重新構建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只是三維目標之一,應注意挖掘化學知識中所蘊涵的科學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要素;三個維度目標之間應有機結合,融為一體。例如,關于“空氣”內容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就可設計為“學習從化學角度認識人與空氣的關系,懂得空氣是人類生存的寶貴資源”,這樣的設計與“認識空氣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的課程內容相匹匹配。
2.整體規(guī)劃教學目標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是一個持續(xù)進步的過程,因此,應依據(jù)本標準中的“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結合學生的已有經驗對主題、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進行整體設計和規(guī)劃,針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發(fā)晨的不同階段,設計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目標。例如,“酸”的概念的學習,就可以整體設計為四個階段;在“二氧化碳的性質”學習中,要求“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在“金屬與酸的反應”學習中,要求“了解鐵、鉛與稀硫酸的反應”;在“常見酸的性質和用途”學習中,要求“初步認識酸的性質”;在“溶液酸堿性”學習中,要求“了解用pH試紙檢驗溶液酸堿性的方法”,從而達到對酸的概念的初步認識。
3.科學設計單元或課時教學目標
全面體現(xiàn)科學素養(yǎng)的三維目標,應根據(jù)具體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來確定,切忌生硬照搬,防止教學目標的制訂流于形式。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活動,使單元或課時教學目標的設計具有更強的指向性。例如,“空氣中的氧氣含量”的學習,其過程與方法目標就可以設計為“通過實驗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課時教學目標應準確、具體和可行。例如,“鋼鐵銹蝕的條件”內容的過程與方法目標,如果表述為“通過實驗探究鋼鐵銹蝕的條件,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則欠具體。若設計為“通過實驗探究鋼鐵銹蝕的條件,進一步體會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初步學習猜想與假設、實驗設計等方法”則比較恰當。
例4“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單元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觀察和查閱資料了解金屬的物理特征。
(2)通過實驗認識常見金屬具有導熱性、延展性和導電性。
(3)通過實驗探究常見金屬分別與氧氣、稀酸、其他金屬的鹽溶液的化學反應,認識金屬的主要化學性質,增強對科學探究的理解,體會小組合作的意義和快樂。
例4中的教學目標在設計上將三維目標融為一體,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活動,注重實驗探究過程的階段性,將探究設計成完整的實驗探究過程,在表述上也較為具體、可行。
(二)精心設計科學探究活動,加強實驗教學
1.精心設計和組織探究活動
教師應充分認識科學探究對于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的獨特價值,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精心設計探究活動,有效組織和實施探究教學。
化學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探究活動形式。例如,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可設計三組探究實驗,從物質的可燃性、氧氣、可燃物的著火點三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還可以讓學生從圖書館或互聯(lián)網來查閱有關“鉆術取火”“燧石取火”的資料,引導學生對資料進行分析、討論,歸納出物質燃燒的三個條件。
在探究教學中,應有目的地組織學生交流和討論,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評價能力;提倡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活動,如分組完成“調查日常生活中金屬廢棄物的種類,分析其回收的價值和可能性”“等課題。探究教學要講求實效,不能為了探究而探究,應避免探究活動泛化、探究過程程式化和表面化;應把握好探究的水平,避免淺嘗輒止或隨意提升知識難度的做法;應處理好教師引導探究和學生自主探究之間的關系,避免出現(xiàn)探究過程中教師包辦代替或學生放任自流的現(xiàn)象。
2.加強化學實驗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應高度重視和加強實驗教學,充分發(fā)揮實驗的教育功能。應認真組織學生完成好本標準中要求的必做實驗,重視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的學習。應根據(jù)學校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實驗形式,有條件的學校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動手做實驗的機會;條件有限的學校,可采取教師演示實驗或利用替代品進行實驗,鼓勵開展微型實驗、家庭小實驗等。在實驗教學中,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安全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三)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社會實際
1.注意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在教學中,應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他們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及其變化,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認識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對于與學生生活實際有緊密聯(lián)系的物質及其變化的教學,應注意從化學視角尋找切入點,幫助學生形成新的認識。例如,水是學生最熟悉的物質,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水的組成和性質;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際了解水的凈化、水的污染和水資源保護。生活中存在著大量與化學有關的素材,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需要收集、篩選和使用素材。
2.重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
在教學中,應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一些學習活動,加強化學與物理、生物、地理等學科的聯(lián)系。如“設計實驗探究某些農藥或化肥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等,增強學生融合各學科基礎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學習活動,如“調查當?shù)厝剂系膩碓春褪褂玫那闆r,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議”“調查當?shù)氐沫h(huán)境污染情況,提出減少污染的初步意見”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有關問題進行分析或探究。
(四)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努力創(chuàng)設真實而有意義的學習情景
真實、生動、直觀而又富于啟迪性的學習情景,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化學知識。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已有經驗,以及學校的實際條件,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情景素材,引導學生從真實的學習情景中發(fā)現(xiàn)問題,展開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除選用本標準中建議的學習情景素材外,更倡導、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設計和開發(fā)。可以采用化學實驗、化學問題、小故事、科學史實、新聞報道、實物、圖片、模型和影像資料等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例如,在有關“元素”教學中展示地殼、海水和人體中的化學元素含量表;在有關“化學與材料”的教學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銅器、鐵器以及各種現(xiàn)代新材料的圖片或實物;在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教學中組織學生觀看有關的影像和圖片資料等。
2.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
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方式。教師應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啟發(fā)講解、實驗探究、自主學習等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教學方式的選用應與學生具體的學習任務、學習活動和學習方式相適應,以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教性。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fā),有針對性地運用實物、模型、標本、圖表、幻燈機和投影儀等多種教學媒體和手段,尤其要注重有效地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計算機模擬化學實驗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但模擬實驗無法全面體現(xiàn)化學實驗的功能,不能替代化學實驗;用計算機模擬微觀粒子的變化過程時應注意避免科學性錯誤。
3.有效開展復習和習題教學
復習是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為提高復習教學的有救性,教師可將系統(tǒng)歸納和探究活動結合起來,采取學生個人小結、小組討論、大組交流、教師點評、解惑答疑和學習競賽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復習積極性,挺高復習質量和效率。
對學生而言,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科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需要通過習題加以鞏固和檢驗。教師既要吸取以往習題教學的經驗,還應積極改進習題教學。習題的選擇和編制,應充分體現(xiàn)習題在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方面的功能。注重選擇有真實情景的、符合學生認知特征的、具有一定綜合性和開放性的習題,通過改變問題的情景和呈現(xiàn)方式,來實現(xiàn)對學生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習題的數(shù)量應適當,難度要適中,避免出現(xiàn)新的“繁”“難”“偏”現(xiàn)象。習題講解應注重引導和點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應留給學生較充足的思考時間,避免教師的“一言堂”。
4.不斷提高教學反思能力
教學反思是教師根據(jù)先進的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對自己的教學活動有意識地進行分析和再認識的過程。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要求教師提高教學反思能力。為此,教師應自覺地對自身的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對所制訂的教學目標、所設計的各種學習活動和所運用的各種教學策略、評價方式等有意識地進行分析,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經驗。教師可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學反思能力,如撰寫“教學反思札記”或“教師成長札記”,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自己教學中的經驗教訓和心得體會等進行剖析和總結;校內外教師間的交流與溝通,也是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說課、聽課、上課、評課等教研活動,以教研促反思,以反思求優(yōu)化,以優(yōu)化保有效。
例5 “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有些問題要引導學生提,有些話要留給學生講,有些事要讓學生做。
在“用微粒的觀點看特質”的教學中,需要通過氨水的揮發(fā)性實驗說明構成特質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在一個班級,我直接按裁材的設計進行學生實驗,學生注意觀察和描述現(xiàn)象。教師和學生專注于實驗的操作、觀察,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在另一十班級,在補充必要的知識后,我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一位同學提出的實驗方案是:用蘸有酚酞試液的濾紙條放在敞口的氨水瓶上方,觀察濾紙是否會變紅。同學們經過討論,贊同按這一方案自己動手做實驗。在實驗中,一些同學發(fā)現(xiàn)變紅的濾紙條在放置一段時間后顏色逐漸消退。對這一新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同學們進行了交流、討論,并嘗試做出解釋。學生在這節(jié)課上表現(xiàn)出很高的積極性和探究興趣,不僅順利完成了預定的教學任務,還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享受了探究學習的樂趣。
例5這位教師以“教學反思札記”的形式,記錄了在不同的班組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的感受和體會。“在教學中,有些問題要引導學生提,有些話要留給學生講,有些事要讓學生做”的感悟,生動地說明了“教”是為了“學”的道理,是“教為學服務”的最好詮釋。
二、評價建議
  課程實施評價的重點是學業(yè)評價,其功能主要是促進學生的有教學習,改善教師的教學,進一步完善課程實施方案。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學業(yè)評價,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應嚴格根據(jù)本標準來確定評價的目標、測評的范圍和方式,以確保學習目標、教學要求和學業(yè)評價之間的一致性。
良好的評價活動應具備下列特征:關注學生三維學習目標的達成,強化評價的診斷與發(fā)展功能,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并重;評價標準應清晰、完備,以保證評價的信度與公平性;評價的設計與實施應科學、簡捷易行;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能有效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任務真實和公平,能提供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并符合學生不同階段心理發(fā)展的特征;評價的方式多樣化,評價的主體多元化;評價結果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大量的反饋信息,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能讓教師據(jù)此做出正確決策以改進教學。
(一)評價目標的確定
評價目標必須與“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相吻合。評價既要考核學生知識與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要關注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fā)展。要按照本標準來確定具體的評價目標。
在實踐中,可以根據(jù)學習目標描述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并在此基礎上確定測驗題目和評價任務的類型,確定每一項具體內容所需要的題目和任務數(shù)量。
例6“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評價目標
在例4“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建立與之相應的評價目標。可采用描述性語言呈現(xiàn)評價目標。
目標1:在幾種常見的物質中,指出哪些是金屬,哪些是非金屬,并闡明區(qū)分的依據(jù)。
目標2:列舉幾種常見的金屬如鐵、銅、鋁等,結合生活經驗或設計實驗探究它們的導熱性、延展性和導電性。
目標3:設計實驗探究常見金屬分別與氧氣、稀酸、其他金屬的鹽溶液的化學反應,能總結出金屬的主要化學性質。
目標4:在實驗探究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二)評價方式的選擇
實施學業(yè)評價所涉及的學習任務不同,評價的方式也有差異,常見的有紙筆測驗、學習活動表現(xiàn)和建立學習檔案等。教師可以依據(jù)認知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體驗性學習目標的學習內容與學,設計合適的學習任務和相應的評價方式,以確保評價具有較高的信度(各次評價結果的一致性)和效度(評價結果反映了實際的內容和水平)。
1.紙筆測驗
紙筆測驗能考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操作方便,是最常用的學業(yè)評價方法。
紙筆測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查學生的學業(yè)水平:觀察、描述與解釋簡單化學現(xiàn)象的能力,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從化學視角對有關物質的性質、變化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化學用語的識別與運用能力,簡單化學問題的探究能力。
設計紙筆測驗的試題,要依據(jù)“課程內容”把握學習要求。考核的重點要以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為主,不要放在知識點的簡單記憶和重現(xiàn)上;不應孤立地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測試,注意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際,取用鮮活的情景,體現(xiàn)實踐性和探究性。
例如,對結晶現(xiàn)象的考查,不宜使用“使物質從溶液中結晶析出的方法有”之類的題目,應該設計聯(lián)系實際的考題。例如,“為什么可以用曬鹽的方法從海水中把食鹽結晶出來 為什么在嚴寒的冬天可以從鹽堿湖中撈出純堿(碳酸鈉晶體) ”
重視選編具有實際情景、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試題。這既能了解學生掌握有關知識、技能和方法的程度,又能突出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試題可以有適當?shù)奶骄啃院烷_放性,但不應脫離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識水平,防止以“探究”“開放”之名出現(xiàn)新的繁、難試題。
編制聯(lián)系實際考查學生能力的試題時,情景要真實,避免出現(xiàn)科學性錯誤;編制聯(lián)系實際的化學計算試題時,要根據(jù)“課程內容”控制試題難度,不要超越學生的知識基礎。例如,對“依據(jù)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計算”學習目標的評價,只要求學生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由一種物質的質量求另一種物質的質量,如“通過電解水制得純凈的氫氣可用于電子工業(yè)上制備高純度硅。現(xiàn)有3.6kg水被電解,理論上能制得多少千克氫氣 ”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宜出下列類型的題目:①反應物不純與原料損耗并存的化學反應計算;②需要進行反應物過量判斷的化學反應計算;③幾種反應并存的化學反應計算。
2.活動表現(xiàn)評價
活動表現(xiàn)評價要求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情景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某個實際問題,以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與活動成果。學生可以行動、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寫作和制作檔案資料等方式展示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在教學中,活動表現(xiàn)評價可以考查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獲取和加工化學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探究的能力等。
觀察學生在化學實驗活動中的表現(xiàn),可以了解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實驗技能的掌握情況,評價學生觀察、描述和分析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以及實驗習慣和科學態(tài)度等。
例7 對學生探究過程和探究能力的評價
──測定、分析學校所在地雨水的pH
在“測定、分析學校所在地雨水的pH”活動中,學生要做雨水取樣和pH測定的實驗,要記錄并處理數(shù)據(jù),還要通過分析、比較,做出是否出現(xiàn)酸雨的結論。如果有酸雨出現(xiàn),還要綜合考慮當?shù)厣鐣l(fā)展和自然條件的實際,分析酸雨出現(xiàn)的可能原因。
評價學生在上述活動中的表現(xiàn),可以了解學生參與探究活動、進行變流討論的積極性、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考查學生實驗技能的掌握情況、記錄和處理數(shù)據(jù)的能力以及依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寫出實驗報告的能力。
通過學生的調查研究活動,教師可以多方面地評價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獲取信息、加工和表達信息的能力,了解學生對化學與社會發(fā)展關系的認識。
例8 在調查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金屬材料的利用”的調查
學生在進行“金屬材料的利用”的調查研究活動時,可以從各種媒體(如網絡)牧集有美金屬材料的使用信息,了解金屬材料對促進社會發(fā)展、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做出的巨大貢獻;了解金屬材料制造、加工、使用中可能出現(xiàn)的對自然資源、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調查之后,通過對資料的整理、分析,編寫調查報告,并通過小組討論或編寫小報,交流、發(fā)表所收集的資料和調查研究的結論。
教師可從學生的活動中了解他們能否運用金屬的有關知識分析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與影響;了解他們處理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問題、做出結論并進行表述的能力,由此進行綜合評價。
總之,活動表現(xiàn)評價可以考查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水平、分析問題的思路、實驗操作的技能、口頭或文字表達能力;了解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活動表現(xiàn)評價還能考查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思維的品質、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等。
教師要注意從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中對學生的表現(xiàn)做多次的觀察、記錄和分析,結合面談交流等多種形式提高評價的客觀性。還可以在學習活動后組織學生對自己和同伴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xiàn)進行自評和互評,提高總結、反思能力。
3.建立學習檔案
建立學習檔案是要求學生把參與學習活動的典型資料收集起來,以此反映自己學習和發(fā)展歷程。建立學習檔案可以促進學生對自己學習和發(fā)展狀況的了解,學會反思和自我評價;加強學生與教師、同學、家長間的溝通和交流;利用學習檔案,教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評價每個學生,反思自己的教學,研究怎樣改進教學。建立學習檔案是學生自我評價的一種重要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鼓勵并指導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檔案。
例9 學習檔案收集的資料實例
──對“身邊的化學物質”的認識
一些學生在學習“身遺的化學物質”有關內容時,在學習檔案中收錄了以下資料:
(1)自己或同伴收集到的有關物質組成、性質和變化的資料,包括有關化學品的性質、使用和生產的新聞,有關化學研究和化工生產動態(tài)的剪報、圖片、照片及當?shù)氐牡V物標本等。
(2)在學習空氣、金屬、水與溶液和生活中的化合物等內容后,寫出的對這些物質的性質及其與社會生活關系認識的小姑、小論文,提出的疑難問題。有關校園或社區(qū)里滅火器材的配備情況(數(shù)量、類型、使用期限和更新、維護的情況)及存在的同題。
(3)自己設計的有關氧氣、二氧化碳氣體性質的探究方案,活動過程與結果的記錄。
(4)對學校所在地區(qū)太氣污染狀況的調查和防治污染的建議。
(5)對自己學習狀況、學習方法與學習策略的分折、評價,提高學習成績的設想。對練習、測試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的統(tǒng)計,針對差錯的原因分析及錯題訂正。
建立學習檔案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不能搞形式主義。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學習檔案的積累和整理工作,提高自覺性,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教師要經常查閱學生的學習檔案,從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學生獲得的進步和發(fā)展,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還要注意從學習檔案中了解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要鼓勵學生定期整理自己的學習檔案,回顧和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可以運用適當方式組織學生展示、交流學習檔案資料,幫助學生了解同伴的進步和發(fā)展,取長補短。
(三)評價標準的制訂
學業(yè)評價標準必須具體、清晰,有很強的針對性,以確保評價的效度和信度。
紙筆測驗的評分標準一般包括:評分的參考答案、評分辦法和具體規(guī)定,以及必要的說明。
活動表現(xiàn)評價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復雜,容易受活動觀察者的主觀影響而降低評價的效度和信度,因此活動表現(xiàn)評價的標準應該做到:評價內容維度全面、界定清楚;表現(xiàn)水平的規(guī)定應客觀、具體,每一項應附有適宜的評定等級或具體說明,提供不同表現(xiàn)水平的樣例,為評價者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參照。
例10 化學實驗活動表現(xiàn)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 評分
1.能否根據(jù)給出的問題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2.能否對實驗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初步的論證。3.是否積極參與實驗操作活動,并善于與他人合作。4.是否規(guī)范地稱取品,是否保持實驗臺的整潔。5.是否注意節(jié)的化學品。6.是否客觀、準確地觀察和記錄實驗現(xiàn)象。7.對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能否運用表格、線圖等形式進行處理。8,能否規(guī)范地書寫化學實驗報告。 9,能否主動、流暢地交流自己的實驗成果。 10.是否體驗到實驗探究活動的樂趣。
針對一個具體的活動所制訂的評價標準,內容應便于觀察和把握,條目數(shù)不宜太多。評價標準可由教師和學生商量制訂;一旦確定,應及時公布,讓學生在活動之前就能明確并理解評價內容和預期的行為表理目標。
(四)評價工作的實施
教師是學業(yè)評價的主要承擔者,但也需要學生、同伴和家長等予以協(xié)同,以保證評價更加全面,評價結果更為可靠。根據(jù)評價任務的不同,有的評價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同步進行,有的則在學習完成之后進行。
教師可通過對學習全過程的考查,確定學生的學業(yè)成就、思維發(fā)展情況和情感態(tài)度等。建議家長對自己子女在校外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比如學習興趣、態(tài)度和習慣等;要求同伴評價同學在學習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缺點;學生個人可對自己的學習現(xiàn)狀進行總體分析和總結,反思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在紙筆測驗之后,教師應要求學生自己分析試題,以提高他們自我診斷、自主分析、自我反思與評價的能力。試題分析的要點包括錯解析因、正確解答、相關知識和體會等。
在學生的實驗活動中,應根據(jù)評價標準中的每項內容,分別由學生本人、同組同學和教師進行評價,給出相應的分數(shù)等級,并進行綜合評定。教師給出恰當?shù)脑u語,指出學生實驗中存在的問題。
例11 化學實驗活動表現(xiàn)的評價
姓名班級學習內容評價時間

分數(shù) 內容 分值 自主評價 小組評價 教師評價
實驗探究準備
實驗操作技能
實驗報告書寫
實驗總結反思
合計
教師評語 綜合等級
對有些學習活動的評價,可在同學之間進行。教師事先向學生講清評價工作的要點和記錄的要求。文字力求簡明,指向要明確、清晰。
例12 同伴之間的評價
姓名:同伴姓名:
要解決的問題或要研討的項目:
1.我的同伴的特殊能力表現(xiàn)如下:
2.我的同伴對項目的獨特貢獻是:
3.我的同伴在如下方面似乎有困難;
4.在回答與解決問題中,我的同伴給出了如下建議;
5.同伴和我在一起工作將會獲得更大的成功,如果;
總之,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任務采用多種評價方法,以全面考查、了解學生的學業(yè)成就和發(fā)展水平的總體情況。特別要強調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并重,要重視作業(yè)、課堂提問、試卷講評這類日常評價的診斷作用。
(五)評價結果的解釋與反饋
評價結果要用恰當?shù)姆绞郊皶r反饋給學生本人,不宜根據(jù)分數(shù)公布學生的名次。
教師在解釋評價結果時應根據(jù)評價目的選擇不同的參照點。對日常教學而言,測驗不是為了確定每個學生在群體中的位置,而是為了診斷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參照教學目標解釋評價結果,努力實施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參照性評價。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增強學習的信心,明確進一步發(fā)展的努力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點,評價結果最好采用評語(定性報告,在寫實性記錄的基礎上做的分析性描述)與等級計分(定量報告)相結合的方式來呈現(xiàn)。如“在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溶液配制的實驗活動中,你能夠積極收集有關資料,擬訂了實驗的方案,獨立完成了實驗,值得贊賞,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不夠規(guī)范,將會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希望進一步加強操作技能的訓練。你的本次實驗活動綜合評定等級為B”等。
注意發(fā)揮好評價的激勵功能。設計評價內容應顧及大多數(shù)學生的實際水平,評價反饋應充分肯定每個學生在學習中所:付出的努力,增強他們克服學習困難的勇氣,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看到自己的潛力,使學生產生更持久、更強大的學習動力。
要充分利用評價的診斷功能改進教學。可以針對如下問題進行思考:(1)學生是否可以繼續(xù)實施原定的教學計劃 (2)學生理有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是否可以接受新的課程內容 (3)用什么教學方法才能有救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具體困難 (4)哪些學生需要接受個別幫助以克服學習障礙 總之,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的教學,都必須依據(jù)診斷和評價所提供的信息來確定教學的內容和方式。
三、教材編寫建議
  (一)根據(jù)課程標準選取核心知識,重視化學基本觀念的形成
教材要精選對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fā)展有用的知識內容。面對不同學生的需要,教材要處理好基礎與發(fā)展的關系。
教材在選擇化學知識內容時應包括本標準規(guī)定的5個一級主題和19個二級主題,這些內容體現(xiàn)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與化學相關的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的基本要求。所選擇的具體化學知識內容應該有利于幫助學生認識身邊一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性質及其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學概念,初步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了解化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并能以此分析有關的簡單問題;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能力。
教材在編選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時,一方面應優(yōu)先選取那些貼近學生生活、結合社會實際,又具有較重要的化學學科價值的內容。引導學生認識身邊一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性質及其應用,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學會對有關的社會同題做出思考和判斷。另一方面應突出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核心內容,避免過于零散。
教材在編選概念原理知識內容時,應重視以化學基本觀念為線索,將化學基本觀念滲透在教材內容中,通過具體化學知識和概念的學習,促進學生化學學科思想和基本觀念的形成。在本標準中,“課程內容”的一級、二級主題側重體現(xiàn)了對化學基本觀念的下列學習要求:認識化學物質具有多樣性,認識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用元素的觀點看物質及其變化,甩轉化的觀點看物質之間的關系,用定量的觀點和能量的觀點初步認識化學變化,認識化學與社會發(fā)展是相互作用和影響的等。這些基本觀念又是通過各級主題和具體的課程內容來支撐和建構的。因此,應充分認識到本標準中的“課程內容”不僅規(guī)定了學生學習的具體課程內容,而且要求利用選些具體內容幫助學生形成上述核心化學觀念。在化學課程中重視學生化學基本觀念的形成,是精簡教學內容,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途徑。
教材在選取化學知識內容時要認真研究“課程內容”,注重所選知識內容的價值,綜合考慮化學學科的需要、社會生活的現(xiàn)實和學生接受水平等因素,注意知識內容處理的層次性,合理把握知識內容的具體深廣度。
(二)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中取材
化學與社會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緊密的聯(lián)系,教材編寫既可從實際問題中引出化學學習的內容,也可讓學生在實際情景中展開學習,還可將化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情景。重視選取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例,如水的凈化、鋼鐵制品的銹蝕、燃燒與滅火、常見的食品添加劑等;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關系密切的環(huán)境問題(如污水、廢氣、固體垃圾等的危害和處理)、礦物的冶煉、潔凈能源的開發(fā)、化肥的生產與使用等都是很好的素材。引用的素材要兼顧城市和農村學生的生活經驗,考慮不同地區(qū)學生的生活背景,在文字表述上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水平。
教材應選取適當?shù)念}材和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在教材編寫過程中,要使學生認識化學在推進社會文明進程中的重要貢獻,了解我國的資源現(xiàn)狀和利用前景,認識對化學物質的不當使用也會給人類生活和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形成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意識。在介紹水污染、礦物分布、溫室教應、臭氧空洞及化學能的利用等知識時,可在相關內容的章節(jié)中設立討論、辯論、角色扮演和調查研究等課題。例如,討論“誰對這條河的污染負責”“假如我是環(huán)保工程師,我將采用什么方法重點治理什么污染”“你了解酸雨嗎”“調查當?shù)爻R姷乃芰蠌U棄物的種類、數(shù)量和危害,提出治理的合理建議”等。通過各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
(三)提供多樣化的實驗內容,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對于化學課程目標的全面落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材縮寫中必須充分體現(xiàn)實驗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方面的獨特作用。首先應圍繞核心知識內容精選有關的實驗內容,或提供給學生感性認識,增強知識的直觀性,或為學生的科學探究和意義建構提供直接或間接的證據(jù)。其次應結合核心的化學知識內容,落實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設計有科學探究意義的實驗活動,如探究物質性質、研究化學反應原理和規(guī)律、設計物質的制取方案并實施、應用化學知識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實驗等,促使學生在親身體驗和經歷多種實驗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化學知識、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及發(fā)展科學探究的能力。再者應結合學生興趣特點和認知水平,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實驗活動,如趣味實驗、生活實驗和課外實驗等,增加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培養(yǎng)實踐能力。教材中選用的實驗應具有教育價值,力求簡明易做、安全環(huán)保。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除了化學實驗外,教材還應結合具體學習內容,設計既開放又具實效的、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如交流、討論和調查等。
(四)習題類型要多樣化,應增加開放題和實踐題的比例
習題有助于鞏固已學知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單一的題型和測試目標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編寫教材時要對已有習題進行改造,重視習題的創(chuàng)新。精心設計多樣化的習題,以發(fā)揮習題對學生學習的不同功能,如鞏固記憶、深化理解、整理歸納和綜合應用等。在重視基礎題的同時,還應設計一些開放題與實踐題,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過程開放或結論開放的習題能形成學生積極探究的阿題情景,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思考問題,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潛在能力。如“請設計方案區(qū)別飽和食鹽水和蒸餾水”。這樣的習題具有較大的開放度,學生能從多個不同的角度提出臺理的方案。知識和學以致用的雙重作用。初學化學的學生已具有生物、物理和地理等學科的初步知識,在教材編寫時要注意所選內容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要處理好知識的相互銜接,注意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化學概念內容的縮寫要體現(xiàn)直觀性、關聯(lián)性和發(fā)展性的特點。化學概念是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化學知識的“骨架”。但是抽象的化學概念往往使學生望而生畏,易挫傷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導人,幫助學生感知并形成概念;在教材中引出概念不僅是為了知識表述的簡約性,更重要的是通過概念啟迪學生進一步思維,拓寬知識視野,建立相關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運用已學概念去理解新的事物,對化學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解釋。化學概念本身是發(fā)展的,應在認識過程中逐步深化。對義務教育階段無法給出嚴格的科學定義或學生難以理解的概念,宜用泛指、列舉或比喻的手段去說明;也可通過對同類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從經驗中概括出有關的屬性;微觀概念可借助宏觀現(xiàn)象或學生的直接經驗來描述,以降低學習難度。
教材內容的組織應體現(xiàn)科學過程和科學方法的具體應用。例如,教材應注意結合具體知識內容示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活動探究的科學過程,引導學生經歷和體驗預測假設、分析推理、求證檢驗和解釋概括等科學過程。教材也應體現(xiàn)科學方法在知識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改變以單純陳述的方式呈現(xiàn)教材內容的做法,要配合具體內容有機地在教材中介紹觀察、測量、記錄、分類、比較及簡單的實驗設計方法。可以在教材中設立專門的方法欄目,使學生經歷相應的活動過程,從中體驗和認識這些方法。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時,可以讓學生從下列實驗體會“蠟燭燃燒時,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并從對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和分析中體會科學方法的重要性。
例14 觀察蠟燭燃燒現(xiàn)象的實驗取蠟燭一支,點燃觀察,并記錄現(xiàn)象。
剛點燃時的現(xiàn)象:
點燃1分鐘時的現(xiàn)象:
蠟燭剛熄滅時的現(xiàn)象:
熄滅1分鐘后的現(xiàn)象:
根據(jù)上述現(xiàn)象,你對蠟燭燃燒過程中發(fā)生的變化有什么認識
不同教材對內容的組織和編排一方面都應符合本標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應保持多樣的風格和特色,以適應不同地區(qū)和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要,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造性。
(六)采用生動多樣的雖現(xiàn)方式,發(fā)揮教材的多種教育功能
教材應運用正文、活動性欄目、資料性欄目、實景圖片、示意性圖片、數(shù)據(jù)表格等多種呈現(xiàn)方式,協(xié)調、處理好以下關系:知識的分析、闡述與學習方式改進的關系;化學基礎知識和拓展知識之間的關系;化學原理知識與化學應用性內容之間的關系。
教材的語言要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既富有感召力,又不失科學性。教材應圖文并茂,引人人勝。在插圖和數(shù)據(jù)表中應提供給學生更多值得思考的信息。在教材中可設置多樣化欄目,如“身邊的化學”“請你閱讀”“拓寬視野”等資料性欄目,以及“動手做”“探究活動”“觀察思考”“交流討論”等活動性欄目。體現(xiàn)便教利學的特點,有利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積極轉變。
另外,教材不僅要組織好學習的內容,還應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增強教材的對話功能。縮寫教材時可以設計相應的學習指導語,如“請你探究”“試一試”“閱讀以下內容,并回答問題”“請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測得的數(shù)據(jù)記人表中的空格內”“在下列實驗中某一步驟是必須做的”“請與你的同桌就這個阿題開展討論,提出肯定或否定的理由”“根據(jù)以上事實,請你小結一等。教材中給出針對性的提示,有助于學生掌握化學學習的方法,為進一步學習化學打好基礎。在版面設計時,可在教材的正文頁面上留出一定的空白供學生寫要點、提問題,記下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以及分析和判斷的結果。
教材縮寫應符合國家出版物和印刷品的有關法規(guī)要求,做到表述規(guī)范、計量單位使用科學。
四、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建議
  (一)加強化學實驗的建設與管理
化學實驗室應按要求配置必需的儀器、試劑、設備和實驗防護用具,定期檢查試劑的質量和數(shù)量,及時補充易耗品,確保化學實驗和實驗探究活動順利進行。應加大實驗室標準化建設的力度,控要求配備和培訓專職實驗員,做到每個學生都能動手做實驗。條件較好的學校,應逐步做到讓每個做實驗的學生都有一套實驗儀器和一套防護用具。
實驗室應展示常見儀器、試劑、重要裝置和教學模型,并對它們的用途、性能、操作與使用要求、簡單維修方法等分別給出簡要說明;儀器、試劑、裝置、模型、掛圖和幻燈片等應分類保存。條件較好的學校,應在課余時間向學生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開展實驗探究活動。
(二)提倡因地制宣合理使用實驗儀器和試劑
為確保實驗教學的質置,在一些教學條件有限的學校,教師和實驗員應指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廢棄物制成簡易的實驗儀器,從日常生活用品中尋找可替代的化學試劑。例如,用廢棄的飲料瓶和小藥瓶作反應容器,用貝殼和雞蛋殼代替碳酸鈣、用食用堿代替碳酸鈉等,培養(yǎng)學生資源利用的意識和實踐能力。
條件較好的學校,應積極開展改進、創(chuàng)新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接觸一些先進的實驗儀器和設備,努力挺高實驗條件和實驗手段的現(xiàn)代化水平。
(三)編制學生實驗和科學探究活動指南
學生實驗和科學探究活動指南是指導學生順利完成有關學生實驗和科學探究活動的輔導用書,內容應包括:
(1)實驗室規(guī)則、實驗操作要求、實驗室安全注意事項和常見事故的處理方法;(2)必做實驗和選做實驗;(3)對具體實驗和科學探究活動的指導;(4)對撰寫實驗報告和科學探究活動報告的指導。
(四)編寫與教材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
教師教學用書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參考用書。書中應解釋有關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解析教學難點,列舉可供選擇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案例,對教學活動特別是對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組織提出針對性建議;教學用書應給出豐富的教學參考資料,幫助教師深入領會本標準、完善知識結構,引導教師深人研究教材,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
教師教學用書應對教材中要求學生解答的開放性和實踐性習題給出必要的提示,還應指導教師根據(jù)教學和評價的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縮寫有較高學習價值的習題和測試題,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逐步提高縮寫習題和樹試題的能力。
(五)及時總結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實踐經驗
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實踐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學校教研組、備課組應積極組織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和提煉教學資源,并通過文本、網絡、現(xiàn)場研究課或小型研討會等方式開展交流,培養(yǎng)一批思想過硬、業(yè)務一流、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建立一套新的教學常規(guī),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教學索材、案例和課件供全體教師分享。
教師應注意及時指導學生總結成功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成果,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組織學生開展交流,促進全體學生共同提高學。
(六)重視利用網絡資源和其他媒體信息
鼓勵教師、學校和研究單位制作與課程配套的影像資料,開發(fā)高水平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有條件的學校可利用相關網站、公共數(shù)據(jù)庫和專用數(shù)據(jù)庫中的教學資源為教學服務。省、市、縣三組教研專業(yè)網和學校校園網應建立學習討論室和比較系統(tǒng)的化學教學資源庫,資源庫應包含教學設計、教學案例、參考文獻和用于檢測評價的具體內容,為師生提供交流反饋、資源共享的平臺和豐富、有用的課程信息。
教師應注意從廣播、電影、電視和報紙等大眾媒體中,選取一些與教學內容結合緊密并能反映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最新動態(tài)、適合學生閱讀和觀看的資料供學生學習和思考,體現(xiàn)化學課程與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的密切聯(lián)系。
(七)善于發(fā)掘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學習素材
教師應結合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設計適合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師指導下除去水壺或熱水瓶膽內的水垢,探討除去水垢時要注意的問題;測定當?shù)貜S礦排放的酸性或堿性污水、田間地頭土壤的pH,探討防治水污染和改良土壤的一般方法;調查當?shù)氐静?或秸稈)返田的具體做祛,討論該做法對補充農田氮、磷、鉀等元素的作用和對環(huán)境的影響,并提出有益的建議。
(八)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qū)的學習環(huán)境
學校圖書館應配備足夠的科普讀物、專業(yè)書籍和報紙雜志,收集一些與本地環(huán)境、資源、能源和化學工業(yè)相關的信息資料,為學生自主學習、開展實驗或科學探究活動提供幫助。有條件的學校應建立開放的科普資料室供學生使用。
自然博物館、科技館、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化工廠、農科站和養(yǎng)殖(種植)場等都蘊涵著豐富的課程資源,可采用參觀、訪問、講座、討論和實習等方式,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讓學生親身感受化學與社會、科技、生產和生活的密切關系。
根據(jù)學校所在地區(qū)的實際,開發(fā)、利用和管理好具有本地特色的課程資源,有利于把化學課程學習與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有機地結合起來。
例15 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實例
──“山中之寶──石灰石”
課程資源背景
來農村中學地處山區(qū)小鎮(zhèn),這里群山環(huán)抱,溪流縱橫。石灰石是該山區(qū)的主要礦產,燒制生石灰曾經是該填的支柱產業(yè),該校許多學生的家長從事過燒制生石灰的工作。
石灰石、生石灰等如識是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該校學生在石灰石及其加工等方面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學校決定圍繞“石灰石”做文章,開發(fā)和利用具有本地特色的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開發(fā)
1.現(xiàn)場調研。教師到石灰廠和幾個采石點進行現(xiàn)場調研,了解到全鎮(zhèn)原有6家石灰廠、12個石灰窯和8個采石點。后來當?shù)卣哟罅谁h(huán)境保護的力度,加強了對礦產資源的管理,關閉了4家石灰廠、8個石灰窯和5個采石點。現(xiàn)場觀察發(fā)現(xiàn),石灰窯附近的植被都愛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有的石灰窯多年積累的大量窯渣已經堆積在溪澗,使溪流的水質嚴重堿化,魚蝦絕跡。
2.校本研究。在現(xiàn)場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化學課程的實施,教師分頭查閱有關石灰石礦、石灰石加工、水質檢測和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相關資料,豐富和拓展了對“石灰石”的認識。經過載研組反復研究和討論,逐步形成了資源開發(fā)專題:“山中之寶──石灰石”。
教研組將這一具有本地特色的課程資源設計成“情景創(chuàng)設”“課堂探究”“課外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四個部分,根據(jù)教學的需求,計劃在不同的教學時段分別實施和利用。
課程資源利用
1.情景創(chuàng)設:石灰石的開發(fā)利用與家鄉(xiāng)的可待續(xù)發(fā)展。
2.課堂探究:石灰石主要成分的探究。
3.課外研究性學習:石灰工業(yè)與環(huán)境保護(包括石灰窯用邊環(huán)境調查,分析引起環(huán)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了解環(huán)境污染對當?shù)厝嗣裆睢⒅脖缓娃r作物以及水質的影響等)。
4.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參觀石灰窯,感受生石灰的生產過程,對本地石灰石資源的保護與利用開展調查,以多種形式開展環(huán)保宣傳活動。
附錄 有關行為動詞的分類
1.認知性學習目標的水平
從低到高 知道、記住、說出、列舉、找到 認識、了解、看懂、識別、能表示、懂得 理解、解釋、說明、區(qū)分、判斷、簡單計算
2.技能性學習目標的水平
從低到高 模仿操作、初步學習 獨立操作、初步學套
3.體驗性學習目標的水平
從低到高 經歷、體驗、感受認同、意識、體會、認識、關注、遵守內化、初步形成、樹立、保持、發(fā)展、增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浦县| 方城县| 宁津县| 望江县| 绥棱县| 集贤县| 玛多县| 仪征市| 天峨县| 改则县| 揭东县| 通海县| 喀喇| 朝阳市| 福安市| 义马市| 天柱县| 渭南市| 张掖市| 墨脱县| 香格里拉县| 蒙城县| 泰顺县| 嘉定区| 偏关县| 丁青县| 江永县| 广丰县| 翼城县| 六盘水市| 潮州市| 阿巴嘎旗| 门源| 文登市| 阿坝县| 文安县| 桐庐县| 洛宁县| 恩施市| 株洲县| 漯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