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臺州市三區三校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一、選擇題1.(2017九上·臺州期中)塞爾維亞某城有一石碑,刻有文字“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諾 普林西普在這里用他的子彈,表達了我們人民對暴虐的反抗和對自由的向往”,碑文記載的事件直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這個事件是( )A.來克星頓的槍聲 B.珍珠港事件C.薩拉熱窩事件 D.九一八事件2.(2017九上·臺州期中)“戰場上隨處可見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號掙扎的傷兵和堆積如山的尸體。”這場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人們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的戰役是( )A.凡爾登戰役 B.斯大林格勒戰役C.日德蘭海戰 D.馬恩河戰役3.(2017九上·臺州期中)《神州日報》是舊上海的報紙。該報紙自1911年10月12日開辟了《鄂省大風云之詳報》、《本報鄂亂專電》、《鄂亂各面之專報》之類專欄。比較切確切的說,其中的“鄂亂”是指( ?。?br/>A.武昌起義 B.廣州起義 C.義和團運動 D.黃花崗起義4.(2017九上·臺州期中)2017年國慶假期期間,一位大陸游客去臺灣游玩,聽到當地的一個老人說他出生于民國三十八年,你知道民國三十八年具體是指公元多少年?( ?。?br/>A.1947 B.1948 C.1949 D.19505.(2017九上·臺州期中)《申報》“時評”欄目曾評述說:“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边@一時局出現在( ?。?br/>A.太平天國運動時期 B.義和團運動時期C.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D.辛亥革命時期6.(2017九上·臺州期中)1919年6月,上海一商店貼出標語:“忍痛停業,冀救學生。不除國賊,誓不開市?!边@一標語聲援的是哪一運動( )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7.(2016九上·大江東期中)毛澤東的很多詩詞反映了中國革命的歷程。毛澤東在《七律.□□》(1935年)寫道:“……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此處《七律.□□》的“□□”應為( )A.井岡山 B.長征 C.遵義 D.吳起鎮8.(2017九上·臺州期中)“中國為酷愛和平之民族,過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戰,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實際之懲創后,終能反省……不料殘暴成性之日本,執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諸友邦開釁……茲特正式對日宣戰”。這一告示發表的歷史背景( )A.九一八事變爆發 B.全面抗戰開始C.太平洋戰爭爆發 D.國共合作宣言公布9.(2017九上·臺州期中)標志著二戰規模不斷擴大的事件是( )①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 ②德國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③德國占領法國,空襲英國 ④美國對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0.(2017九上·臺州期中)下圖是1927年到1937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變化圖。下列對圖中A,B兩時期黨員人數變化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br/>①A時期黃埔軍校的創辦為我黨輸送了眾多優秀的軍事人才②B時期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給我黨帶來了重大的人員傷亡③A時期黨員人數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④B時期黨員人數驟減主要是因為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和長征帶來的損耗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1.(2017九上·臺州期中)2017年,收藏家張貴銀發現了一日軍侵華力證——《支那事變戰跡の刊》。此書記錄了“七七事變”爆發后一年期間,日軍侵略中國的全過程。下列時間有可能被此書記錄的是( )①淞滬會戰 ②南京大屠殺 ③九·一八事變 ④一二 九運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2017九上·臺州期中)1945年,蔣介石致電毛澤東:“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電文中的“陪都”是( ?。?br/>A.廣州 B.重慶 C.成都 D.南京13.(2017九上·臺州期中)1921---1949年,中國共產黨整整奮斗了28年。“日出東方”“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進京趕考”這五個關鍵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不朽業績。其中與“星火燎原”相對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br/>A.中共一大召開 B.遵義會議C.工農武裝割據 D.七屆二中全會14.(2017九上·臺州期中)觀察以下三幅圖片并指出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對當時戰爭形勢的影響( ?。?br/>A.粉碎了國民黨對山東和陜北的重點進攻B.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C.表明了南京國民黨政權已經垮臺D.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15.(2017九上·臺州期中)據有關媒體報道:今年在金華市區有這么一位老人,他在寒風中站立半小時,用樹枝撐起被風吹斷的電纜線,讓300多輛車安全通過。老人舉手投足間傳遞出來的正能量是( )①對人守信,對事負責 ②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③友善的個人價值準則 ④生命的意義在于對社會的貢獻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6.(2017九上·臺州期中)香港、澳門等特別行政區回歸前后最大的改變在于( ?。?br/>A.社會制度不同 B.主權歸屬不同C.外交政策不同 D.經濟政策不同17.(2017九上·臺州期中)根據我國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占我國人口8%的55個少數民族應選代表360人左右,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這說明了( )A.民族團結 B.民族平等C.民族共同繁榮 D.民族共同發展18.(2017九上·臺州期中)2017年臺州創建文明衛生城市期間,臺州各地黨員志愿者服務隊放棄節假日休息來到附近路口,協助交警指揮交通、文明勸導,提醒市民文明通行,安全駕駛,引導行人遵守交通法規。 這體現了志愿者具有( ?。?br/>A.頑強的拼搏精神 B.強烈的憂患意識C.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D.時間空閑,無事可做19.(2017九上·臺州期中)小麗應邀參加了臺州中學新疆部的同學舉行2016春節聯歡活動,活動結束后,小麗和同學相互間就民族關系進行了討論,正確的有( ?。?br/>①我國在新疆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體現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③中學生要從自身做起,自覺維護民族團結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0.(2017九上·臺州期中)人民網“2017年兩會熱點調查”結果顯示,“住房問題,房價上漲過快,社會保障不完善,醫療花費巨大等”話題獲網友廣泛關注。這些問題的存在根本原因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br/>A.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 B.科學技術水平還不夠高C.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 D.社會主義具體制度不夠完善二、非選擇題21.(2017九上·臺州期中)2016年是毛澤東主席逝世40周年、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兩人都是近代史上叱咤風云的人物,他們的書信和文章,是研究中國20世紀歷史的重要資料。材料一:“以農為經,以商為緯,本末備具,巨細畢賅,是即強兵富國之先聲,治國平天下之樞紐也?!睂O中山從中國國情出發,高度肯定農民的長處,……主張“耕者有其田”。——選自《農功》(孫中山著于19世紀90年代)材料二: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戶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急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毛澤東《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1926年9月)材料三:恩來諸同志回延安,稱述先生盛德,欽佩無余……澤東堅決相信,國共兩黨之長期團結,必能支持長期戰爭,敵雖兇頑,終必失敗;而我四萬萬五千萬人之中華民族,終必能……驅逐頑寇,而使自己雄立于東亞。——選自毛澤東1938年《致蔣書信》(1)為實現“耕者有其田”,孫中山后來提出了怎樣的政治主張?(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從國民革命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的認識有了怎樣的發展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為實現農民“耕者有其田”在農村根據地進行了什么革命,采取了哪些具體內容?(3)運用史實,印證“敵雖兇頑,終必失敗”這一預言的正確性。22.(2017九上·臺州期中)一個擁有偉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擁有不斷前進的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同盟會決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黨人率隊直入武昌,進攻總理衙門……武昌便為革命軍所據……各獨立省選派代表,制定臨時約法,并公舉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的臨時總統。我們這個古老的帝國,忽然變為民國了。——摘編自《中國近代史》材料二:陳獨秀說,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材料三:1919年李大釗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新文化運動已發展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中心的思想運動。(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你怎樣理解“帝國”變成了“民國”?(2)依據材料二和材料三,說說新文化運動前期和后期在宣傳內容有何變化?(3)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探索取得哪些重大實踐成果?23.(2017九上·臺州期中)近代百年,風云變幻,國共兩黨各顯風流,書寫了那個時代最厚重的歷史篇章。閱讀材料,回答有關問題。材料一:1924年1月,國共兩黨合作正式形成。……孫中山擬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黃埔建立一個訓練軍官的軍事學校,進行標準化的軍事訓練和向學生灌輸共同的革命思想?!狈ボ娤蛉澜绨l表聲明,說明了北伐的愛國目的:從軍閥手中解放中國,贏得在各國中的正當的平等地位。 ——【美】費正清《劍橋中華民國史》材料二: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機!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機!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國發表號召抗戰的宣言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1)依據材料一,概括黃埔軍校的辦學方針及北伐戰爭的目的。(2)材料二中促成國共兩黨的宣言(談話)的發表,與哪一侵華歷史事件直接有關?該事件有何歷史影響?(3)依據材料概括國共兩黨的共同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分別例舉出國共兩黨英勇抗日的史實。24.(2017九上·臺州期中)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開。大會回顧了中國共產黨成立96年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習近平主席再次號召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煙雨的七月,十三個盜火者,在這(嘉興南湖)游船上舉起凸骨的手臂,瞬間凝固了一個千瘡百孔、列強撕掙的國家命運,永恒了一個民主的方向?!?br/>材料二:黨的十九大強調了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性,辦好中國事情的關鍵在于黨。沒有嚴格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就會喪失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就會喪失執政基礎和執政能力,就不可能擔負起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重任。材料三: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材料四:學者們指出:中國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能夠按照變化了的時代條件,及時平穩地調整黨和國家的發展政策,用不斷創新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當時共產黨的初心是什么?(2)材料二中提到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性,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其依據是什么?(3)材料三中,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論述作出了重大調整,我國調整這些論述的根本出發點是什么。主要矛盾中“落后的社會生產”這些論述的消失,這些成就取得最根本的一條原因是什么?(4)聯系材料四,指出中國共產黨“及時平穩地調整黨和國家的發展政策”在道路創新方面的實例。25.(2017九上·臺州期中)改革開放30余載,中國日益融入世界,中國一舉一動也吸引著全球的廣泛關注。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和金磚國家工商論壇在中國福建廈門舉行。中國領導人就國際形勢、全球治理、南南合作、伙伴關系等各方高度關注的話題,發出了“中國聲音”,表達了“中國的主張與擔當”。材料二:今年5月份,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表的《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主旨演講,表示中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將繼續同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社會從中讀懂了中國未來要建成一條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路背后的層層深意。(1)我國成功在廈門主辦“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及金磚國家工商論壇展現了怎樣的國際形象?(2)此次金磚國家峰會看到了中國的力量和擔當。有媒體驚呼,中國對世界影響如此之大,已經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之一了。此說法對嗎,為什么?(3)中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這背后的深意是什么?(4)要使令人振奮的“中國聲音”,在世界舞臺上越來越響,當代青少年應該有怎樣的責任擔當?26.(2017九上·臺州期中)2017年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年,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年紀念日。二十年來,香港經濟雖然經歷了多次考驗,但依然保持著較強的增長勢頭,一直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材料二:二十來年,中央政府始終把保持香港繁榮穩定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國家“十二五、十三五”規劃都將涉港澳內容單獨成章,明確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在“一國兩制”方針下,香港原有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居民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保證了香港居民仍然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避免了人心恐慌。此外,“一帶一路”、亞投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都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契機。材料三:在這二十年里,也演奏出一些不和諧音程,少數“占中”、“港獨”分子,給香港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帶來阻擋。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分裂圖謀。(1)我國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方針政策是什么?這個政策與中國哪位偉人的天才設想有關,在解放戰爭時期他還參與了什么事件拉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2)依據材料二,分析香港回歸之后繼續保持繁榮穩定的原因有哪些?(3)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分裂圖謀。試分析“足夠的能力”指的是什么?(4)香港回歸祖國之后繼續保持繁榮穩定,這說明了什么道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薩拉熱窩事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槍殺。奧匈帝國以此為借口,在得到德國的支援后,于1914年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故選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薩拉熱窩事件的識記。2.【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凡爾登戰役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造成雙方70多萬人的傷亡,因此被稱之為“凡爾登絞肉機”,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故選A。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凡爾登戰役的識記。3.【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武昌起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鄂亂是指武昌起義。武昌起義是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中國湖北省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湖北省簡稱鄂。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武昌起義的識記。4.【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民國紀年換算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因此1912年應為民國元年。所以民國三十八年為1949(1912+38-1)年。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民國紀年換算的理解。5.【答案】C【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結合“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可知,這一時局出現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標志著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統治建立。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陜等??;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占踞東北三省。各派軍閥不斷地混戰,中國陷入災難中。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識記。6.【答案】D【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材料中“1919年”、“不除國賊,誓不開市”提示了該運動的時間和表現(商人罷市),故答案選D。其余選項中的時間都與這兩個信息不符合,故不選。【點評】知道五四運動的時間和經過。7.【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依據所學,“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出自毛澤東的《七律·長征》,因此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本題難度一般。8.【答案】C【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珍珠港事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偷襲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1941年12月8日,美國和英國對日本宣戰。接著,澳大利亞、荷蘭等二十多個國家也對日宣戰。中國的國民黨政府在中日戰爭進行了四年多以后,于12月9日也跟著對日宣戰。12月21日,德、意對美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范圍更加擴大了。珍珠港事件后,美國等援助中國抗日,中國的抗日戰爭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珍珠港事件影響的識記。9.【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二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二戰正式爆發,所以①不符合題意;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進攻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大,所以②符合題意;德國占領法國,空襲英國,在此之前,德國與英法已經處于交戰狀態,所以③不符合題意;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第二天,美國對日宣戰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所以④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二戰的識記。10.【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國共十年內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7—1934年,中共黨員人數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走工農武裝割據、農村革命道路,革命力量不斷增強。1934—1937年,中共黨員的人數迅速減少,這主要是由于紅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長征。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長征途中,紅軍戰士面臨著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以及嚴酷的自然環境,再加上食物、藥物等物資的匱乏,有很多中共黨員和紅軍戰士犧牲。1936年10月,在付出巨大的犧牲后,紅軍長征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國共十年內戰的理解。11.【答案】A【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所給書籍記錄的是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軍侵略中國的過程。淞滬會戰開始于1937年8月;南京大屠殺發生在1937年12月;九 一八事變發生于1931年;一二 九運動發生在1935的,所以①②有可能被《支那事變戰跡の刊》記錄,③④沒有可能記錄。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的識記。12.【答案】B【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史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分盧溝橋事變后,日軍發動八一三事變,進攻上海,又向南京進犯。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國民政府被迫遷往重慶,把重慶作為戰時的陪都。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史實的識記。13.【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依據題干“星火燎原”結合所學可知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1927年,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起義開始時攻占了一些縣城,但由于城市里敵人的力量比較強大,工農革命軍損失慘重。毛澤東分析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他率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識記。14.【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左圖“林彪、羅榮桓等在作戰前線”指的是由二人領導的遼沈戰役;中間圖片“淮海戰役總前委領導”指的是淮海戰役;右圖“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指的是平津戰役,因為北平的解放于平津戰役。據此綜合分析可知三幅圖片主要反映的三大戰役,通過三大戰役國民黨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識記。15.【答案】D【知識點】衣食住行的變遷【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是道德與法治題。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老奶奶在寒風中撐起電纜線方便他人通過,是樂于助人的表現,而不是誠實守信的表現,①不符合題意;老奶奶在寒風中為過往車輛撐起吹斷了的電纜線,是老奶奶熱心助人,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的體現,②符合題意;善待他人,關愛他人是做人的道德準則,老人撐起電纜線,方便他人順利通行,是對他人友善的表現,③符合題意;老人的舉手投足反映出老人的無私奉獻精神,生命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④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6.【答案】B【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指導下,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我國分別對香港、澳門地區恢復行使主權。香港、澳門回歸后,作為特別行政區,他們保持原來的資本主義制度不變,香港澳門的回歸,中國人民洗雪百年國恥,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識記。17.【答案】B【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民族平等的有關知識。本題是道德與法治題。由題干“少數民族代表人數占代表總人數的比例,均高于同期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可知,這是堅持民族平等原則的表現。【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民族平等的理解。18.【答案】C【知識點】中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社會責任感的有關知識。本題是道德與法治題。分析材料“臺州各地黨員志愿者服務隊放棄節假日休息來到附近路口,協助交警指揮交通、文明勸導,提醒市民文明通行,安全駕駛,引導行人遵守交通法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體現了志愿者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ABD與題意無關。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理解。19.【答案】C【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民族問題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道德與法治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民族問題的理解。20.【答案】A【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道德與法治題。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住房問題,房價上漲過快,社會保障不完善,醫療花費巨大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解。21.【答案】(1)平均地權(或民生主義)(2)認識到掌握革命和武裝領導權的重要性,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認識到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問題等。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在分配時,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原則,各根據地出現分田分地的景象。(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經過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終于取得勝利。【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民生主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實現“耕者有其田”,孫中山后來又提出了民生主義(平均地權)。民生主義的核心就是解決土地問題。(2)本題考查的是土地革命戰爭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革命的失敗,中國共產黨人認識到掌握革命和武裝領導權的重要性,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認識到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問題等。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在分配時,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原則,各根據地出現分田分地的景象。(3)本題考查的是抗戰勝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敵雖兇頑,終必失敗”是指雖然日本侵略者十分強大,但是還是終會失敗。1945 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戰終于取得了勝利可以印證這句話的正確性。【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民生主義、土地革命戰爭、抗戰勝利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2.【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 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2)前期宣傳民主和科學,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3)成立中國共產黨;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一“革命黨人率隊直入武昌,進攻總理衙門……武昌便為革命軍所據……”、“制定臨時約法,并公舉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的臨時總統”可知,這一事件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 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2)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前期宣傳民主和科學,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3)本題考查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探索取得的重大實踐成果有:成立中國共產黨;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識記。23.【答案】(1)辦學方針:進行標準化的軍事訓練和向學生灌輸共同的革命思想;(或培養具有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的國民革命軍骨干;)北伐目的:從軍閥手中解放中國,贏得在各國中的正當的平等地位。(或打倒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2)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中國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3)共同主張:實行全民族抗戰;史實: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或平型關戰役。【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埔軍校的辦學方針:進行標準化的軍事訓練和向學生灌輸共同的革命思想(或培養具有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的國民革命軍骨干)。北伐目的:從軍閥手中解放中國,贏得在各國中的正當的平等地位(或打倒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2)本題考查的是七七事變的有關知識。材料二中促成國共兩黨的宣言(談話)的發表與七七事變有關。七七事變標志著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中國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3)本題考查的是全民族抗戰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共兩黨的共同主張是實行全民族抗戰。國共兩黨英勇抗日的史實有: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或平型關戰役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二次國共合作、北伐戰爭、七七事變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4.【答案】(1)中共一大或中國共產黨成立;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2)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3)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4)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或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工農武裝割據;中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中共一大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共一大或中國共產黨成立;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中共一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綱領,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定名稱),黨的奮斗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定目標),要求黨集中力量領導工人運動(定重點)。(2)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共產黨地位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3)本題考查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論述作出了重大調整,我國調整這些論述的根本出發點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主要矛盾中“落后的社會生產”這些論述的消失,這些成就取得最根本的一條原因是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4)本題考查的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及時平穩地調整黨和國家的發展政策”在道路創新方面的實例有: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或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共產黨一大、歷史地位、中國特色革命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5.【答案】(1)和平、合作、負責任的中國形象。(2)不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3)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4)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或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中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國際形象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成功在廈門主辦“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及金磚國家工商論壇展現了和平、合作、負責任的中國形象。(2)本題考查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所以媒體的說法錯誤。(3)本題考查的是改革開放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意味著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4)本題考查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要使令人振奮的“中國聲音”,在世界舞臺上越來越響,當代青少年應該有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或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責任擔當。【點評】本題難度適中,為道德與法治題意,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開放、中國夢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6.【答案】(1)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鄧小平,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2)中央政府的大力支 持;一國兩制的正確的方針政策;良好的外部環境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契機。(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極大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4)說明“一國兩制”方針是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耙粐鴥芍啤?、高度自治的方針,保持了香港的繁榮、穩定和發展。【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中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一國兩制設想和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方針政策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個政策是鄧小平的天才設想。在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劉伯承、鄧小平)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拉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2)本題考查的是一國兩制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香港回歸之后繼續保持繁榮穩定的原因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 持;一國兩制的正確的方針政策;良好的外部環境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契機。(3)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國力增強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足夠的能力”指的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極大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4)本題考查的是一國兩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香港回歸祖國之后繼續保持繁榮穩定,這說明了“一國兩制”方針是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耙粐鴥芍啤?、高度自治的方針,保持了香港的繁榮、穩定和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識記,對一國兩制的理解。1 / 1浙江省臺州市三區三校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一、選擇題1.(2017九上·臺州期中)塞爾維亞某城有一石碑,刻有文字“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諾 普林西普在這里用他的子彈,表達了我們人民對暴虐的反抗和對自由的向往”,碑文記載的事件直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這個事件是( )A.來克星頓的槍聲 B.珍珠港事件C.薩拉熱窩事件 D.九一八事件【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薩拉熱窩事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槍殺。奧匈帝國以此為借口,在得到德國的支援后,于1914年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故選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薩拉熱窩事件的識記。2.(2017九上·臺州期中)“戰場上隨處可見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號掙扎的傷兵和堆積如山的尸體?!边@場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人們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的戰役是( ?。?br/>A.凡爾登戰役 B.斯大林格勒戰役C.日德蘭海戰 D.馬恩河戰役【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凡爾登戰役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造成雙方70多萬人的傷亡,因此被稱之為“凡爾登絞肉機”,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故選A。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凡爾登戰役的識記。3.(2017九上·臺州期中)《神州日報》是舊上海的報紙。該報紙自1911年10月12日開辟了《鄂省大風云之詳報》、《本報鄂亂專電》、《鄂亂各面之專報》之類專欄。比較切確切的說,其中的“鄂亂”是指( ?。?br/>A.武昌起義 B.廣州起義 C.義和團運動 D.黃花崗起義【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武昌起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鄂亂是指武昌起義。武昌起義是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中國湖北省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湖北省簡稱鄂。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武昌起義的識記。4.(2017九上·臺州期中)2017年國慶假期期間,一位大陸游客去臺灣游玩,聽到當地的一個老人說他出生于民國三十八年,你知道民國三十八年具體是指公元多少年?( ?。?br/>A.1947 B.1948 C.1949 D.1950【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民國紀年換算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因此1912年應為民國元年。所以民國三十八年為1949(1912+38-1)年。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民國紀年換算的理解。5.(2017九上·臺州期中)《申報》“時評”欄目曾評述說:“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边@一時局出現在( ?。?br/>A.太平天國運動時期 B.義和團運動時期C.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D.辛亥革命時期【答案】C【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結合“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可知,這一時局出現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標志著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統治建立。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陜等?。恢毕档鸟T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环钕档膹堊髁匾匀毡緸榭可剑季釚|北三省。各派軍閥不斷地混戰,中國陷入災難中。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識記。6.(2017九上·臺州期中)1919年6月,上海一商店貼出標語:“忍痛停業,冀救學生。不除國賊,誓不開市。”這一標語聲援的是哪一運動( )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答案】D【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材料中“1919年”、“不除國賊,誓不開市”提示了該運動的時間和表現(商人罷市),故答案選D。其余選項中的時間都與這兩個信息不符合,故不選。【點評】知道五四運動的時間和經過。7.(2016九上·大江東期中)毛澤東的很多詩詞反映了中國革命的歷程。毛澤東在《七律.□□》(1935年)寫道:“……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此處《七律.□□》的“□□”應為( )A.井岡山 B.長征 C.遵義 D.吳起鎮【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依據所學,“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出自毛澤東的《七律·長征》,因此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本題難度一般。8.(2017九上·臺州期中)“中國為酷愛和平之民族,過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戰,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實際之懲創后,終能反省……不料殘暴成性之日本,執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諸友邦開釁……茲特正式對日宣戰”。這一告示發表的歷史背景( )A.九一八事變爆發 B.全面抗戰開始C.太平洋戰爭爆發 D.國共合作宣言公布【答案】C【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珍珠港事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偷襲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1941年12月8日,美國和英國對日本宣戰。接著,澳大利亞、荷蘭等二十多個國家也對日宣戰。中國的國民黨政府在中日戰爭進行了四年多以后,于12月9日也跟著對日宣戰。12月21日,德、意對美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范圍更加擴大了。珍珠港事件后,美國等援助中國抗日,中國的抗日戰爭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珍珠港事件影響的識記。9.(2017九上·臺州期中)標志著二戰規模不斷擴大的事件是( )①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 ②德國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③德國占領法國,空襲英國 ④美國對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二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二戰正式爆發,所以①不符合題意;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進攻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大,所以②符合題意;德國占領法國,空襲英國,在此之前,德國與英法已經處于交戰狀態,所以③不符合題意;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第二天,美國對日宣戰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所以④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二戰的識記。10.(2017九上·臺州期中)下圖是1927年到1937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變化圖。下列對圖中A,B兩時期黨員人數變化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①A時期黃埔軍校的創辦為我黨輸送了眾多優秀的軍事人才②B時期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給我黨帶來了重大的人員傷亡③A時期黨員人數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④B時期黨員人數驟減主要是因為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和長征帶來的損耗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國共十年內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7—1934年,中共黨員人數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走工農武裝割據、農村革命道路,革命力量不斷增強。1934—1937年,中共黨員的人數迅速減少,這主要是由于紅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長征。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長征途中,紅軍戰士面臨著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以及嚴酷的自然環境,再加上食物、藥物等物資的匱乏,有很多中共黨員和紅軍戰士犧牲。1936年10月,在付出巨大的犧牲后,紅軍長征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國共十年內戰的理解。11.(2017九上·臺州期中)2017年,收藏家張貴銀發現了一日軍侵華力證——《支那事變戰跡の刊》。此書記錄了“七七事變”爆發后一年期間,日軍侵略中國的全過程。下列時間有可能被此書記錄的是( )①淞滬會戰 ②南京大屠殺 ③九·一八事變 ④一二 九運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所給書籍記錄的是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軍侵略中國的過程。淞滬會戰開始于1937年8月;南京大屠殺發生在1937年12月;九 一八事變發生于1931年;一二 九運動發生在1935的,所以①②有可能被《支那事變戰跡の刊》記錄,③④沒有可能記錄。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的識記。12.(2017九上·臺州期中)1945年,蔣介石致電毛澤東:“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電文中的“陪都”是( )A.廣州 B.重慶 C.成都 D.南京【答案】B【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史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分盧溝橋事變后,日軍發動八一三事變,進攻上海,又向南京進犯。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國民政府被迫遷往重慶,把重慶作為戰時的陪都。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史實的識記。13.(2017九上·臺州期中)1921---1949年,中國共產黨整整奮斗了28年?!叭粘鰱|方”“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進京趕考”這五個關鍵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不朽業績。其中與“星火燎原”相對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br/>A.中共一大召開 B.遵義會議C.工農武裝割據 D.七屆二中全會【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依據題干“星火燎原”結合所學可知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1927年,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起義開始時攻占了一些縣城,但由于城市里敵人的力量比較強大,工農革命軍損失慘重。毛澤東分析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他率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識記。14.(2017九上·臺州期中)觀察以下三幅圖片并指出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對當時戰爭形勢的影響( ?。?br/>A.粉碎了國民黨對山東和陜北的重點進攻B.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C.表明了南京國民黨政權已經垮臺D.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左圖“林彪、羅榮桓等在作戰前線”指的是由二人領導的遼沈戰役;中間圖片“淮海戰役總前委領導”指的是淮海戰役;右圖“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指的是平津戰役,因為北平的解放于平津戰役。據此綜合分析可知三幅圖片主要反映的三大戰役,通過三大戰役國民黨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識記。15.(2017九上·臺州期中)據有關媒體報道:今年在金華市區有這么一位老人,他在寒風中站立半小時,用樹枝撐起被風吹斷的電纜線,讓300多輛車安全通過。老人舉手投足間傳遞出來的正能量是( ?。?br/>①對人守信,對事負責 ②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③友善的個人價值準則 ④生命的意義在于對社會的貢獻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衣食住行的變遷【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是道德與法治題。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老奶奶在寒風中撐起電纜線方便他人通過,是樂于助人的表現,而不是誠實守信的表現,①不符合題意;老奶奶在寒風中為過往車輛撐起吹斷了的電纜線,是老奶奶熱心助人,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的體現,②符合題意;善待他人,關愛他人是做人的道德準則,老人撐起電纜線,方便他人順利通行,是對他人友善的表現,③符合題意;老人的舉手投足反映出老人的無私奉獻精神,生命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④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6.(2017九上·臺州期中)香港、澳門等特別行政區回歸前后最大的改變在于( )A.社會制度不同 B.主權歸屬不同C.外交政策不同 D.經濟政策不同【答案】B【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指導下,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我國分別對香港、澳門地區恢復行使主權。香港、澳門回歸后,作為特別行政區,他們保持原來的資本主義制度不變,香港澳門的回歸,中國人民洗雪百年國恥,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識記。17.(2017九上·臺州期中)根據我國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占我國人口8%的55個少數民族應選代表360人左右,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這說明了( )A.民族團結 B.民族平等C.民族共同繁榮 D.民族共同發展【答案】B【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民族平等的有關知識。本題是道德與法治題。由題干“少數民族代表人數占代表總人數的比例,均高于同期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可知,這是堅持民族平等原則的表現。【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民族平等的理解。18.(2017九上·臺州期中)2017年臺州創建文明衛生城市期間,臺州各地黨員志愿者服務隊放棄節假日休息來到附近路口,協助交警指揮交通、文明勸導,提醒市民文明通行,安全駕駛,引導行人遵守交通法規。 這體現了志愿者具有( )A.頑強的拼搏精神 B.強烈的憂患意識C.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D.時間空閑,無事可做【答案】C【知識點】中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社會責任感的有關知識。本題是道德與法治題。分析材料“臺州各地黨員志愿者服務隊放棄節假日休息來到附近路口,協助交警指揮交通、文明勸導,提醒市民文明通行,安全駕駛,引導行人遵守交通法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體現了志愿者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ABD與題意無關。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理解。19.(2017九上·臺州期中)小麗應邀參加了臺州中學新疆部的同學舉行2016春節聯歡活動,活動結束后,小麗和同學相互間就民族關系進行了討論,正確的有( ?。?br/>①我國在新疆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體現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③中學生要從自身做起,自覺維護民族團結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民族問題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道德與法治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民族問題的理解。20.(2017九上·臺州期中)人民網“2017年兩會熱點調查”結果顯示,“住房問題,房價上漲過快,社會保障不完善,醫療花費巨大等”話題獲網友廣泛關注。這些問題的存在根本原因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br/>A.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 B.科學技術水平還不夠高C.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 D.社會主義具體制度不夠完善【答案】A【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道德與法治題。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住房問題,房價上漲過快,社會保障不完善,醫療花費巨大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解。二、非選擇題21.(2017九上·臺州期中)2016年是毛澤東主席逝世40周年、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兩人都是近代史上叱咤風云的人物,他們的書信和文章,是研究中國20世紀歷史的重要資料。材料一:“以農為經,以商為緯,本末備具,巨細畢賅,是即強兵富國之先聲,治國平天下之樞紐也?!睂O中山從中國國情出發,高度肯定農民的長處,……主張“耕者有其田”。——選自《農功》(孫中山著于19世紀90年代)材料二: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戶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急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毛澤東《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1926年9月)材料三:恩來諸同志回延安,稱述先生盛德,欽佩無余……澤東堅決相信,國共兩黨之長期團結,必能支持長期戰爭,敵雖兇頑,終必失?。欢宜娜f萬五千萬人之中華民族,終必能……驅逐頑寇,而使自己雄立于東亞。——選自毛澤東1938年《致蔣書信》(1)為實現“耕者有其田”,孫中山后來提出了怎樣的政治主張?(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從國民革命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的認識有了怎樣的發展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為實現農民“耕者有其田”在農村根據地進行了什么革命,采取了哪些具體內容?(3)運用史實,印證“敵雖兇頑,終必失敗”這一預言的正確性。【答案】(1)平均地權(或民生主義)(2)認識到掌握革命和武裝領導權的重要性,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認識到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問題等。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在分配時,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原則,各根據地出現分田分地的景象。(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經過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終于取得勝利。【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民生主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實現“耕者有其田”,孫中山后來又提出了民生主義(平均地權)。民生主義的核心就是解決土地問題。(2)本題考查的是土地革命戰爭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革命的失敗,中國共產黨人認識到掌握革命和武裝領導權的重要性,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認識到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問題等。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在分配時,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原則,各根據地出現分田分地的景象。(3)本題考查的是抗戰勝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敵雖兇頑,終必失敗”是指雖然日本侵略者十分強大,但是還是終會失敗。1945 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戰終于取得了勝利可以印證這句話的正確性。【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民生主義、土地革命戰爭、抗戰勝利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2.(2017九上·臺州期中)一個擁有偉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擁有不斷前進的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同盟會決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黨人率隊直入武昌,進攻總理衙門……武昌便為革命軍所據……各獨立省選派代表,制定臨時約法,并公舉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的臨時總統。我們這個古老的帝國,忽然變為民國了。——摘編自《中國近代史》材料二:陳獨秀說,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材料三:1919年李大釗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新文化運動已發展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中心的思想運動。(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你怎樣理解“帝國”變成了“民國”?(2)依據材料二和材料三,說說新文化運動前期和后期在宣傳內容有何變化?(3)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探索取得哪些重大實踐成果?【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 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2)前期宣傳民主和科學,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3)成立中國共產黨;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一“革命黨人率隊直入武昌,進攻總理衙門……武昌便為革命軍所據……”、“制定臨時約法,并公舉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的臨時總統”可知,這一事件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 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2)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前期宣傳民主和科學,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3)本題考查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探索取得的重大實踐成果有:成立中國共產黨;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識記。23.(2017九上·臺州期中)近代百年,風云變幻,國共兩黨各顯風流,書寫了那個時代最厚重的歷史篇章。閱讀材料,回答有關問題。材料一:1924年1月,國共兩黨合作正式形成?!瓕O中山擬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黃埔建立一個訓練軍官的軍事學校,進行標準化的軍事訓練和向學生灌輸共同的革命思想?!狈ボ娤蛉澜绨l表聲明,說明了北伐的愛國目的:從軍閥手中解放中國,贏得在各國中的正當的平等地位。 ——【美】費正清《劍橋中華民國史》材料二: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機!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機!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國發表號召抗戰的宣言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1)依據材料一,概括黃埔軍校的辦學方針及北伐戰爭的目的。(2)材料二中促成國共兩黨的宣言(談話)的發表,與哪一侵華歷史事件直接有關?該事件有何歷史影響?(3)依據材料概括國共兩黨的共同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分別例舉出國共兩黨英勇抗日的史實。【答案】(1)辦學方針:進行標準化的軍事訓練和向學生灌輸共同的革命思想;(或培養具有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的國民革命軍骨干;)北伐目的:從軍閥手中解放中國,贏得在各國中的正當的平等地位。(或打倒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2)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中國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3)共同主張:實行全民族抗戰;史實: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或平型關戰役。【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埔軍校的辦學方針:進行標準化的軍事訓練和向學生灌輸共同的革命思想(或培養具有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的國民革命軍骨干)。北伐目的:從軍閥手中解放中國,贏得在各國中的正當的平等地位(或打倒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2)本題考查的是七七事變的有關知識。材料二中促成國共兩黨的宣言(談話)的發表與七七事變有關。七七事變標志著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中國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3)本題考查的是全民族抗戰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共兩黨的共同主張是實行全民族抗戰。國共兩黨英勇抗日的史實有: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或平型關戰役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二次國共合作、北伐戰爭、七七事變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4.(2017九上·臺州期中)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開。大會回顧了中國共產黨成立96年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習近平主席再次號召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煙雨的七月,十三個盜火者,在這(嘉興南湖)游船上舉起凸骨的手臂,瞬間凝固了一個千瘡百孔、列強撕掙的國家命運,永恒了一個民主的方向?!?br/>材料二:黨的十九大強調了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性,辦好中國事情的關鍵在于黨。沒有嚴格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就會喪失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就會喪失執政基礎和執政能力,就不可能擔負起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重任。材料三: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材料四:學者們指出:中國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能夠按照變化了的時代條件,及時平穩地調整黨和國家的發展政策,用不斷創新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當時共產黨的初心是什么?(2)材料二中提到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性,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其依據是什么?(3)材料三中,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論述作出了重大調整,我國調整這些論述的根本出發點是什么。主要矛盾中“落后的社會生產”這些論述的消失,這些成就取得最根本的一條原因是什么?(4)聯系材料四,指出中國共產黨“及時平穩地調整黨和國家的發展政策”在道路創新方面的實例。【答案】(1)中共一大或中國共產黨成立;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2)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3)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4)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或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工農武裝割據;中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中共一大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共一大或中國共產黨成立;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中共一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綱領,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定名稱),黨的奮斗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定目標),要求黨集中力量領導工人運動(定重點)。(2)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共產黨地位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3)本題考查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論述作出了重大調整,我國調整這些論述的根本出發點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主要矛盾中“落后的社會生產”這些論述的消失,這些成就取得最根本的一條原因是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4)本題考查的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及時平穩地調整黨和國家的發展政策”在道路創新方面的實例有: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或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共產黨一大、歷史地位、中國特色革命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5.(2017九上·臺州期中)改革開放30余載,中國日益融入世界,中國一舉一動也吸引著全球的廣泛關注。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和金磚國家工商論壇在中國福建廈門舉行。中國領導人就國際形勢、全球治理、南南合作、伙伴關系等各方高度關注的話題,發出了“中國聲音”,表達了“中國的主張與擔當”。材料二:今年5月份,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表的《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主旨演講,表示中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將繼續同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社會從中讀懂了中國未來要建成一條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路背后的層層深意。(1)我國成功在廈門主辦“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及金磚國家工商論壇展現了怎樣的國際形象?(2)此次金磚國家峰會看到了中國的力量和擔當。有媒體驚呼,中國對世界影響如此之大,已經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之一了。此說法對嗎,為什么?(3)中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這背后的深意是什么?(4)要使令人振奮的“中國聲音”,在世界舞臺上越來越響,當代青少年應該有怎樣的責任擔當?【答案】(1)和平、合作、負責任的中國形象。(2)不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3)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4)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或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中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國際形象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成功在廈門主辦“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及金磚國家工商論壇展現了和平、合作、負責任的中國形象。(2)本題考查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所以媒體的說法錯誤。(3)本題考查的是改革開放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意味著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4)本題考查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要使令人振奮的“中國聲音”,在世界舞臺上越來越響,當代青少年應該有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或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責任擔當。【點評】本題難度適中,為道德與法治題意,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開放、中國夢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6.(2017九上·臺州期中)2017年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年,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年紀念日。二十年來,香港經濟雖然經歷了多次考驗,但依然保持著較強的增長勢頭,一直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材料二:二十來年,中央政府始終把保持香港繁榮穩定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國家“十二五、十三五”規劃都將涉港澳內容單獨成章,明確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在“一國兩制”方針下,香港原有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居民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保證了香港居民仍然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避免了人心恐慌。此外,“一帶一路”、亞投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都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契機。材料三:在這二十年里,也演奏出一些不和諧音程,少數“占中”、“港獨”分子,給香港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帶來阻擋。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分裂圖謀。(1)我國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方針政策是什么?這個政策與中國哪位偉人的天才設想有關,在解放戰爭時期他還參與了什么事件拉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2)依據材料二,分析香港回歸之后繼續保持繁榮穩定的原因有哪些?(3)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分裂圖謀。試分析“足夠的能力”指的是什么?(4)香港回歸祖國之后繼續保持繁榮穩定,這說明了什么道理?【答案】(1)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鄧小平,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2)中央政府的大力支 持;一國兩制的正確的方針政策;良好的外部環境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契機。(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極大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4)說明“一國兩制”方針是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方針,保持了香港的繁榮、穩定和發展。【知識點】香港和澳門回歸;中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一國兩制設想和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方針政策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個政策是鄧小平的天才設想。在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劉伯承、鄧小平)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拉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2)本題考查的是一國兩制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香港回歸之后繼續保持繁榮穩定的原因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 持;一國兩制的正確的方針政策;良好的外部環境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契機。(3)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國力增強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足夠的能力”指的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極大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4)本題考查的是一國兩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香港回歸祖國之后繼續保持繁榮穩定,這說明了“一國兩制”方針是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方針,保持了香港的繁榮、穩定和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識記,對一國兩制的理解。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臺州市三區三校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臺州市三區三校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