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四季青中學2016-2017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3月月考試卷一、單項選擇題1.(2017八下·杭州月考)如果你有幸穿越時空回到清朝,你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 ②皇帝選調親信設立軍機處③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④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倭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由題干可知,此題考查清朝前期國家的鞏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選項①不正確;清朝雍正帝在位時,設立了軍機處,加強了君主專制,選項②正確;1689年,清朝康熙帝在位時,中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選項③正確;元末明初,日本倭寇經常騷擾我國東南沿海,明政府派戚繼光抗擊倭寇,選項④不正確。因此選項②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清鞏固統一的措施的理解。本題難度適中。2.(2017八下·杭州月考)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圖,與文字珠聯璧合,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實證性資料。下圖反映了明朝工農業生產技術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A.《齊民要術》 B.《天工開物》C.《本草綱目》 D.《資治通鑒》【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反映了明朝工農業生產技術”的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兩幅圖片都是《天工開物》的插圖。A項《齊民要術》是北魏賈思勰撰寫的一部綜合性農書,時間不對,故不正確;B項《天工開物》是我國明末科學家宋應星撰寫。書中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到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故B項正確。C項《本草綱目》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的著作,是世界醫藥學的的重要貢獻,與工農業無關,故C項不正確;D項《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撰寫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時間與內容都不符合題意,故D項不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明清科技成就的內容,應該把握《天工開物》的內容。本題難度適中。3.(2017八下·杭州月考)元明清三個朝代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 )①實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②加強各民族之間的聯系③結束分裂局面實現大一統 ④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由題干可知,“元明清三個朝代的相似之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明清三朝實行的都是中央集權的的政治制度,故①項正確;元明清三朝都重視加強各民族之間的聯系,故②項正確;清朝之前的明朝是統一王朝,清朝不屬于結束分裂局面實現大一統,故③項不正確;明朝是漢族建立的,元朝和清朝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故④項不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元、明、請的相似之處。需要學生識記三個朝代的基礎知識,難度一般。4.君臣禮儀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的外在表現。圖1到圖3的變化反映的實質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習慣的變化C.社會文明的進步 D.君主權力的強化【答案】D【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君權不斷強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圖中的“坐”“站”“跪”分析,君臣禮儀從圖一的坐而論道,到圖二的站議時政,再到圖三的跪受筆錄,可以看出皇帝的地位越來越高,說明從漢朝到清朝,君主專制逐漸加強,所以D對,ABC錯。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君權不斷強化的理解。5.(2017八下·杭州月考)以下屬于明朝‘朱’姓開國皇帝鞏固統治的是( )①罷丞相,設六部分理天下庶務 ②命錦衣衛監察百姓言行 ③命人編修《永樂大典》④設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國務 ⑤設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 ⑥令東廠審訊官員A.②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答案】D【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明朝“朱”姓開國皇帝指朱元璋。①罷丞相,設六部分理天下庶務是朱元璋加強君權的措施,符合題意。②命錦衣衛監察百姓言行是朱元璋加強君權的措施,符合題意。③命人編修《永樂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加強君權的措施,不符合題意。④設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國務不符合題意,議政王大臣會議是清朝特設的中樞權利機關。⑤設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是朱元璋加強君權的措施,符合題意。⑥令東廠審訊官員不符合題意,東廠是明成祖朱棣加強君權的措施。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朱元璋加強君權的措施。6.(2017八下·杭州月考)如圖,下列屬于世界醫藥學重要文獻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A項《水經注》是酈道元編寫的地理學著作,不符合題意。B項《史記》是司馬遷編寫的史學著作,不符合題意。C項《天工開物》是明朝杰出的科學家宋應星編寫的一部農業和手工業著作,不符合題意。D項《本草綱目》是明朝卓越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編寫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本草綱目》的識記能力。7.(2017八下·杭州月考)比較和歸類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選項中屬于“中外關系”的有( )①鄭成功收復臺灣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③雅克薩之戰 ④戚繼光抗倭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中外關系”即中國和外國的關系。明末荷蘭殖民者占領臺灣,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屬中外關系。所以①鄭成功收復臺灣符合題意。乾隆時期粉碎回部貴族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駐扎軍隊,設置哨所;屬中國內部民族關系。所以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不符合題意。17世紀中期,沙俄侵占我國東北地區的雅克薩和尼布楚,為了保衛祖國疆土,康熙下令兩次出兵雅克薩,迫使沙俄政府通過談判解決兩國東段邊界問題;屬中外關系。所以③雅克薩之戰符合題意。明朝時期,倭寇猖獗,侵擾中國沿海,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戚繼光臨危受命南下抗倭;戚繼光抗倭是抗擊日本海盜騷擾的斗爭,屬中外關系。所以④戚繼光抗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中外關系”。中外關系和民族關系學生易混淆。8.(2017八下·杭州月考)2012年諾貝爾委員會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頒獎詞是“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下列根據民間故事創作的描寫神魔虛幻世界的長篇小說是( )A.《水滸傳》 B.《三國演義》C.《西游記》 D.《紅樓夢》【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完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A項《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不符合題意。B項《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不符合題意。C項《西游記》是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根據民間故事創作的描寫神魔虛幻世界的長篇小說,符合題意。D項《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西游記》的識記能力。9.(2017八下·杭州月考)哥倫布曾說:“如果我能得到他們(君主)一些小小的援助,我將把他們想要的任何數量的黃金還有香料、棉花…都奉送給他們。”這段話反映了哥倫布開辟新航路是為( )A.獲得財富 B.傳播文化 C.傾銷商品 D.和平交往【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 “黃金,還有香料、棉花” 等信息,可見哥倫布哥倫布開辟新航路是為了獲取財富。A項獲得財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目的。10.黃宗羲認為:“然則其(封建國家)所謂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論者謂有治人無治法,吾以謂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其思想核心是(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來決定的C.建立民主共和制 D.反對君主專制,實行法治【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黃宗羲思想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根據材料中的信息“……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可以看出其法治思想,從材料看他反對一家之法和君主專制,但他還未提出變革政治制度的主張。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黃宗羲思想的了解。11.(2017八下·杭州月考)從葡萄牙出發,繞過非洲到達印度,開創了東西方之間最短的海上航路的是( )A.萊特兄弟 B.馬可·波羅 C.麥哲倫 D.達·伽馬【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A項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不符合題意。B項馬可·波羅著有著名的《馬可·波羅游記》(又名《馬可·波羅行紀》、《東方見聞錄》)記述了馬可·波羅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所見所聞,后來在歐洲廣為流傳,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對以后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符合題意。C項麥哲倫的航行路線:歐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歐洲,完成了第一次環球航行,比達·伽馬的航行路線長,不符合題意。D項達·伽馬從葡萄牙出發,繞過非洲到達印度,開創了東西方之間最短的海上航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12.(2017八下·杭州月考)伏爾泰說:“這無疑是我們地球上的頭等大事,因為在這以前,地球的一半對另一半一直是一無所知,迄今為止任何偉大業績在這一新的創舉面前都相形見絀。”這件“頭等大事”是指( )A.鄭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開辟C.西進運動 D.憲章運動【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相關內容。材料中提到的“頭等大事”指新航路的開辟,宋朝發明的指南針為開辟新航路提供了條件。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伴隨著殖民掠 奪和侵略。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體現了材料中的“因為在這以前,地球的一半對另一半一直是一無所知,迄今為止任何偉大業績在這一新的創舉面前都相形見絀”。故答案選B。其余選項的事件與材料不符,故不選。【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意義。13.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最早開始于( )A.英國 B.意大利 C.德國 D.西班牙【答案】B【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最早開始于意大利。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藝復興運動的了解。14.(2016八下·杭州期中)在伏爾泰、孟德斯鳩等歐洲啟蒙思想家的著作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是( )A.自由、平等、共和國 B.自由、平等、三權分立C.民族、民權、民主 D.民族、民權、民生【答案】B【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啟蒙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啟蒙運動是發生在17、18世紀歐洲的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它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它提倡的自由平等博愛和三權分立等思想資產階級革命的理論依據。“共和制”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CD兩項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表述,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啟蒙運動的了解。15.(2017八下·杭州月考)華盛頓和拿破侖是張同學非常感興趣的歷史人物,為此張同學對他們的主要活動進行了如下總結,其中正確的有( )①都是19世紀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②都是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危難時刻登上政治舞臺③都曾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與外來勢力英勇斗爭④都畢生致力于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識點】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①都是19世紀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不正確,華盛頓是18世紀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不符合題意。②都是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危難時刻登上政治舞臺正確,符合題意。③都曾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與外來勢力英勇斗爭正確,符合題意。④都畢生致力于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不正確,畢生致力于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的是拿破侖,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華盛頓和拿破侖的認識能力。16.(2017八下·杭州月考)世界步入近代以來,涌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學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下列連線搭配不正確的一組是( )A.牛頓——力學三定律 B.達爾文——進化論C.伏爾泰——啟蒙思想 D.愛因斯坦——杠桿定律【答案】D【知識點】科學和思想的力量【解析】【分析】A項牛頓——力學三定律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牛頓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系統闡述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B項達爾文——進化論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了《物種起源》 一書,用事實證明物種的可變性,并以自然選擇的理論解釋了生物的進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原則,從而確立了生物進化論。C項伏爾泰——啟蒙思想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伏爾泰是啟蒙運動的開拓者。D項愛因斯坦——杠桿定律搭配不正確,符合題意。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阿基米德提出了杠桿定律。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牛頓、達爾文、伏爾泰、愛因斯坦的識記能力。17.“1688年的最后兩個月時間里,英格蘭上演了一出光怪陸離的戲劇,劇中的男主角是新國王,貴族們擔任伴唱.”“戲劇”結束后頒布了( )A.《人權宣言》 B.《權利法案》C.《獨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進行了光榮革命,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新的國王.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體.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知識點.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的記憶能力.18.(2017八下·杭州月考)1789年7月的一天,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日記中寫道:“14日,星期二,無事。”但是,這一天成為永載法國史冊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 )A.三級會議召開 B.制憲議會通過了《人權宣言》C.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獄 D.拿破侖頒布《民法典》【答案】C【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舉行起義,攻占了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從此開始。A項三級會議召開是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線,不符合題意。B項制憲議會通過了《人權宣言》在1789年8月26日,不符合題意。C項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獄發生在1789年7月14日,符合題意。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法國大革命的相關知識。法國的國慶日是7月14日。19.(2017八下·杭州月考)17-18世紀,英美法先后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與英法相比,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獨特性在于( )A.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B.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國家獨立C.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D.頒布了具有法律性質的重要文件【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獨立,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A項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是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點,不符合題意。B項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國家獨立是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獨特性,符合題意。C項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是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點,不符合題意。D項是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是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點。20.(2017八下·杭州月考)下圖反映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程,從下圖中可以得出的一個結論是( )A.資本主義的形成過程是一部勞動人民的血淚史B.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C.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往往需要經過一個長期、曲折和復雜的斗爭過程D.掌握革命領導權的資產階級不想推翻舊王權【答案】C【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從題干圖中可以看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長達近半個世紀,期間有封建王朝復辟等等,可見,革命不是一帆風順的,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復雜的過程。A項資本主義的形成過程是一部勞動人民的血淚史圖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B項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圖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C項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往往需要經過一個長期、曲折和復雜的斗爭過程符合題干中的圖示,符合題意。D項掌握革命領導權的資產階級不想推翻舊王權圖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21.1878年,法國大作家雨果在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講中說:“伏爾泰戰勝了敵人。他孤軍奮戰,打了響當當的一仗,這是一次偉大的戰爭。”材料中的“敵人”是指( )A.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 B.巴黎公社C.盤剝工人的資本家 D.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答案】A【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伏爾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斗爭的對象是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伏爾泰思想的了解。22.(2017八下·杭州月考)歷史告訴我們,新真理通常是以異端開始的。羅馬教皇和天主教教會是西歐中世紀以來社會的主宰力量,他們把一切新思想斥之為異端邪說。l4—l6世紀具有代表意義的“邪說”是( )A.人文思想 B.理性之光C.民主共和 D.空想社會主義【答案】A【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14-16世紀,歐洲出現文藝復興運動,宣揚人文主義思想,沖擊了天主教會以及宗教神學。A項人文思想是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被羅馬教皇和天主教教會斥之為異端邪說,符合題意。B項理性之光出現在18世紀的啟蒙運動時期,不符合題意。C項民主共和出現在18世紀的啟蒙運動時期,不符合題意。D項空想社會主義出現在19世紀,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23.(2016八下·杭州期中)鄭和說:“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海上。”下列各組關聯可用來佐證這一觀點的有( )①張騫出使西域 —— 西漢疆域的擴大 ②絲綢之路的開辟——漢唐盛世的出現③清朝的海禁政策——近代中國的落伍 ④新航路的開辟——西班牙等國的崛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新航路開辟;近代前夜危機;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海洋重要性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鄭和的話反映了海洋的開發充滿機遇和危機。張騫出使西域和絲綢之路的開辟都是陸上的行為,與海洋無關,清朝的海禁政策是使中國閉關鎖國,造成近代中國的落伍;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等國乘勢崛起。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海洋重要性的理解。24.(2016八下·杭州期中)“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開始共同統治一個國家……它標志著一個人統治一個國家的時代在這個國家正式結束。”這個國家應該是( )A.英國 B.美國 C.德國 D.法國【答案】A【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制約,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一群人開始共同統治一個國家”是指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一個人統治一個國家的時代在這個國家正式結束”,是指推翻了君主專制統治。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了解。25.近年來在漢堡發現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論語》英譯本。該書譯自法譯本,法譯本譯自拉丁譯本。書的前言中說“這位哲學家的道德是無限輝煌的”。對以上信息解讀不準確的是( )A.當時中國政府重視對歐洲宣揚中華文化B.孔子的思想在歐洲曾經得到推崇C.該譯本可能是西方傳教士所譯D.《論語》曾在歐洲以多種語言流傳【答案】A【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91年中國正處于清朝前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科學技術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落伍了,所以當時中國政府不可能去重視對歐洲宣揚中華文化,即A錯誤。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閉關鎖國政策的了解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二、非選擇題26.(2017八下·杭州月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是一項貫穿我國封建社會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從秦朝到清朝存在了兩千多年,歷朝歷代統治者均采取各種措施對此加以發展與完善。材料一:見下圖明太祖材料二:“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這是雍正帝時的一位進士寫的,結果他被斬首…朝臣胡中藻的詩句有“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帝看了竟說:“加‘濁’字于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結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殺,禍及師友。(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回答,明太祖為了選拔聽命于皇帝的官吏推行了什么舉措?(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二是清朝統治者采取的什么手段?有什么危害?(3)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指出這些措施側重于哪一方面?有什么共同目的?(4)綜合以上材料,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答案】(1)八股取士。(2)文字獄。危害:造成了社會恐怖氛圍,摧殘了人才,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3)側重于思想方面。目的:加強思想控制,鞏固封建統治。(4)統治者為維護自身統治不擇手段,加強思想控制;思想必須解放,禁錮思想就會阻礙社會發展和進步等。【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八股取士。為了選拔聽命于皇帝的官員,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這樣,要想讀書做官,必須讀四書五經,鉆研八股文體,讀多了這些經書,拋棄了實用之書,腦袋被洗腦了,成了別人的奴才。這樣統治者就達到了控制思想的目的。(2)本題考查的是清朝對思想領域的控制。由于清朝時滿族入主中原,面對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的影響,清統治者在思想領域內更加嚴格控制知識分子。在康乾盛世的三朝,經常從知識分子的詩詞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制造了大批冤獄,人們稱這種做法為“文字獄”。清朝的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禁錮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3)材料中反映的八股取士和設置文字獄都是在思想領域內實行的措施,實質上都是統治者實行的文化專制政策,目的都是加強統治的需要。(4)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試題。統治者采取各種措施,強化對人民的思想控制,以為政治統治服務;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思想上的禁錮,阻礙社會的發展,我們應從中汲取教訓,要不斷解放思想,保持思想上自由發展的活力,才能更好的促進整個社會的進步。故答案為: (1)八股取士。(2)文字獄。危害:造成了社會恐怖氛圍,摧殘了人才,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3)側重于思想方面。目的:加強思想控制,鞏固封建統治。(4)統治者為維護自身統治不擇手段,加強思想控制;思想必須解放,禁錮思想就會阻礙社會發展和進步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在思想上為強化中央集權采取的措施。27.(2017八下·杭州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史記載:“筑敵臺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邊備大飭,敵不敢入犯”。康熙帝經過長城時曾作詩:“形勝固難憑,在德不在險”。材料二:(1)“明修長城,清修廟”,從材料一,二中可以看出明清兩朝在民族政策上有什么不同?(2)除了上述材料里的措施,清朝還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強與少數民族的聯系?【答案】(1)明朝統治者主要以防為主,采取了比較被動的防御政策;清朝統治者比較積極主動,采取懷柔的政策籠絡其他少數民族。(2)①加強對西藏的管轄:確立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設立駐藏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度;②在西北鎮壓分裂叛亂活動:平定準噶爾部叛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在該地區設置伊犁將軍;③對西南地區的管理:雍正時期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政策。【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明清在民族政策上的不同點。從材料一中的 “……控守要害……邊備大飭,敵不敢入犯” “形勝固難憑,在德不在險”等語句可看出明朝對待游牧民族的態度是打壓和防御,主要以防為主,采取了比較被動的防御政策;從材料二的圖中可看出清朝對待游牧民族的態度是聯姻及籠絡和少數民族的感情,比較積極主動。(2)本題考查清朝為加強與少數民族的聯系而采取的措施。對西藏:順治帝正式賜予五世達賴為“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帝又賜予五世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此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的事務;制定金瓶掣簽制度,決定喇嘛教的活佛人選。對新疆:在維吾爾族等人民的支持下,清軍平定了大和卓和小和卓的叛亂,并且設置了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對蒙古族:土爾扈部首領渥巴錫不遠萬里重返祖國,清政府妥善安置了土爾扈特部,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篇章等。故答案為: (1)明朝統治者主要以防為主,采取了比較被動的防御政策;清朝統治者比較積極主動,采取懷柔的政策籠絡其他少數民族。(2)①加強對西藏的管轄:確立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設立駐藏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度;②在西北鎮壓分裂叛亂活動:平定準噶爾部叛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在該地區設置伊犁將軍;③對西南地區的管理:雍正時期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政策。【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民族關系。28.(2017八下·杭州月考)中國崛起之路,曲折而又艱辛,歷史上的經驗,值得借鑒。材料一:歷史上,中國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認為是地區最強大的國家。第一次是從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3世紀。……當時漢朝周邊的一些國家開始進口漢朝的商品和技術——主要是絲綢、紙張、陶瓷……,7世紀唐朝的建立不僅宣布了中國的第二次崛起,而且鞏固了中國在南方的力量,并通過陸路向四周擴展影響力。這種影響力還傳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中國不僅高度開放而且迎來了一個貿易和工業不斷增長的時代。……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國由此實現了第三次崛起。雖然這次與前兩次相比有些遜色,中國強大的力量仍給這一地區留下了很深印象。——王賡武《中國迎來第四次崛起》材料二:鄭和船隊所到之處,以禮待人,尊重當地風俗;公平貿易,并將海外的先進文化與科技帶回國內,因而為中國贏得了信譽和朋友。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信中的幾句話:“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1)據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國古代三次崛起體現出的共同特征。(至少回答兩個方面)(2)根據材料三,想一想清朝采用了什么哪種對外貿易政策?采取此政策造成了什么嚴重危害?(至少回答兩個方面)(3)你認為如何才能實現中國的第四次崛起?【答案】(1)國家強盛;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和平崛起、對外影響深遠等。(2)閉關政策。后果:①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資本主義因素的成長;②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妨礙了中國掌握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中國落伍了;③中國由于落后,最終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3)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經濟強國等。【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對三次崛起特點的描述,可以概括出其中的共同點:國家實力的強盛、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等。(2)本題考查閉關鎖國政策。面對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清朝政府采取的是“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一方面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一方面使中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最終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3)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經濟強國等。故答案為: (1)國家強盛;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和平崛起、對外影響深遠等。(2)閉關政策。后果:①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資本主義因素的成長;②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妨礙了中國掌握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中國落伍了;③中國由于落后,最終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3)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經濟強國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的外交政策。29.(2017八下·杭州月考)史學界認為,14—18世紀是世界歷史的轉型時期。這一時期歐洲社會發生巨變,在各個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現象,不斷沖擊著舊觀念、舊制度……推動歐洲邁入近代社會。我們可以借助歷史圖片、歷史路線圖、歷史文獻等,研究處于轉型期的西歐歷史。材料一:《蒙娜麗莎》材料二:新航路開辟示意圖材料三:英國用“光榮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營造出一種寬松、自由和開放的環境……否則,就難以想象英國社會如何能夠在18,19世紀和平地實現現代化。——錢乘旦《世界現代化歷程》“在美洲大陸北部,有一個飄揚著星條旗的國家……這個國家出現,……演繹了大國興起的罕見奇跡。”——摘自電視片《大國崛起》解說詞“在權利方面,宣揚人們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摘錄于北師大版初中歷史教材依據材料,請回答:(1)材料一中《蒙娜麗莎》的作者是誰?這幅作品典型表現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怎樣的時代精神?(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路線圖中 (填字母)路線是 (填人名)發現美洲的路線?探尋新航路具備的科技條件有哪些? (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了怎樣的“新政治體制”?“飄揚著星條旗”的這個國家指的是哪一國?該國誕生的標志是什么?材料中北師大版初中歷史教材的摘錄源于法國哪部文獻?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的歷 史事件是什么?三個國家的革命所取得的共同成果是什么?(4)請你分別概括材料一與材料三,材料二與材料三之間有何內在聯系?【答案】(1)達·芬奇。人文主義精神[強調人的尊貴與價值,人的力量,沖破中世紀教條對人性的壓抑和束縛]。(2)A;哥倫布;造船和航海技術提高;指南針傳入歐洲并用于航海事業;人們已相信地圓說(3)君主立憲制;美國,《獨立宣言》發表;《人權宣言》;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裝起義。共同成果是:為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或者: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4)材料一文藝復興實質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為材料三資產階級革命奠定思想基礎;材料二新航路開辟,資本原始積累為材料三資產階級革命奠定物質基礎。【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蒙娜麗莎》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代表作品,它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蒙娜麗莎》表現了藝術家對女性美和人豐富精神生活的贊賞,體現了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 “人文主義”,即肯定人,注重人性,強調以人為中心,反對以神為中心,贊揚人的價值與尊嚴;提倡現世的自由和幸福。(2)本題考查哥倫布的航行路線及新航路開辟的條件。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王室資助,橫渡大西洋,1492年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開辟新航路必須具備的技術條件有:①地圓學說的確立;②指南針的應用;③較準確地繪制地圖的技術;④大型海船的建造等。(3)本題考查英法美三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在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飄揚著星條旗”的這個國家指的是美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標志著美國的誕生。“在權利方面,宣揚人們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選自1789年制憲議會頒布的《人權宣言》。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裝起義,推翻了吉侖特派的統治,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的雅各賓派上臺執政,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英法美三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都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4)本題考查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及英法美三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聯系。文藝復興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思想基礎;新航路的開辟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物質基礎。故答案為: (1)達·芬奇。人文主義精神(強調人的尊貴與價值,人的力量,沖破中世紀教條對人性的壓抑和束縛)。(2)A;哥倫布;造船和航海技術提高;指南針傳入歐洲并用于航海事業;人們已相信地圓說。(3)君主立憲制;美國,《獨立宣言》發表;《人權宣言》;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裝起義。共同成果是:為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或者: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4)材料一文藝復興實質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為材料三資產階級革命奠定思想基礎;材料二新航路開辟,資本原始積累為材料三資產階級革命奠定物質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及英法美三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1 / 1浙江省杭州市四季青中學2016-2017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3月月考試卷一、單項選擇題1.(2017八下·杭州月考)如果你有幸穿越時空回到清朝,你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 ②皇帝選調親信設立軍機處③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④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倭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2017八下·杭州月考)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圖,與文字珠聯璧合,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實證性資料。下圖反映了明朝工農業生產技術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A.《齊民要術》 B.《天工開物》C.《本草綱目》 D.《資治通鑒》3.(2017八下·杭州月考)元明清三個朝代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 )①實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②加強各民族之間的聯系③結束分裂局面實現大一統 ④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君臣禮儀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的外在表現。圖1到圖3的變化反映的實質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習慣的變化C.社會文明的進步 D.君主權力的強化5.(2017八下·杭州月考)以下屬于明朝‘朱’姓開國皇帝鞏固統治的是( )①罷丞相,設六部分理天下庶務 ②命錦衣衛監察百姓言行 ③命人編修《永樂大典》④設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國務 ⑤設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 ⑥令東廠審訊官員A.②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6.(2017八下·杭州月考)如圖,下列屬于世界醫藥學重要文獻的是( )A. B.C. D.7.(2017八下·杭州月考)比較和歸類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選項中屬于“中外關系”的有( )①鄭成功收復臺灣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③雅克薩之戰 ④戚繼光抗倭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8.(2017八下·杭州月考)2012年諾貝爾委員會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頒獎詞是“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下列根據民間故事創作的描寫神魔虛幻世界的長篇小說是( )A.《水滸傳》 B.《三國演義》C.《西游記》 D.《紅樓夢》9.(2017八下·杭州月考)哥倫布曾說:“如果我能得到他們(君主)一些小小的援助,我將把他們想要的任何數量的黃金還有香料、棉花…都奉送給他們。”這段話反映了哥倫布開辟新航路是為( )A.獲得財富 B.傳播文化 C.傾銷商品 D.和平交往10.黃宗羲認為:“然則其(封建國家)所謂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論者謂有治人無治法,吾以謂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其思想核心是(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來決定的C.建立民主共和制 D.反對君主專制,實行法治11.(2017八下·杭州月考)從葡萄牙出發,繞過非洲到達印度,開創了東西方之間最短的海上航路的是( )A.萊特兄弟 B.馬可·波羅 C.麥哲倫 D.達·伽馬12.(2017八下·杭州月考)伏爾泰說:“這無疑是我們地球上的頭等大事,因為在這以前,地球的一半對另一半一直是一無所知,迄今為止任何偉大業績在這一新的創舉面前都相形見絀。”這件“頭等大事”是指( )A.鄭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開辟C.西進運動 D.憲章運動13.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最早開始于( )A.英國 B.意大利 C.德國 D.西班牙14.(2016八下·杭州期中)在伏爾泰、孟德斯鳩等歐洲啟蒙思想家的著作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是( )A.自由、平等、共和國 B.自由、平等、三權分立C.民族、民權、民主 D.民族、民權、民生15.(2017八下·杭州月考)華盛頓和拿破侖是張同學非常感興趣的歷史人物,為此張同學對他們的主要活動進行了如下總結,其中正確的有( )①都是19世紀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②都是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危難時刻登上政治舞臺③都曾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與外來勢力英勇斗爭④都畢生致力于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6.(2017八下·杭州月考)世界步入近代以來,涌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學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下列連線搭配不正確的一組是( )A.牛頓——力學三定律 B.達爾文——進化論C.伏爾泰——啟蒙思想 D.愛因斯坦——杠桿定律17.“1688年的最后兩個月時間里,英格蘭上演了一出光怪陸離的戲劇,劇中的男主角是新國王,貴族們擔任伴唱.”“戲劇”結束后頒布了( )A.《人權宣言》 B.《權利法案》C.《獨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2017八下·杭州月考)1789年7月的一天,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日記中寫道:“14日,星期二,無事。”但是,這一天成為永載法國史冊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 )A.三級會議召開 B.制憲議會通過了《人權宣言》C.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獄 D.拿破侖頒布《民法典》19.(2017八下·杭州月考)17-18世紀,英美法先后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與英法相比,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獨特性在于( )A.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B.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國家獨立C.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D.頒布了具有法律性質的重要文件20.(2017八下·杭州月考)下圖反映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程,從下圖中可以得出的一個結論是( )A.資本主義的形成過程是一部勞動人民的血淚史B.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C.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往往需要經過一個長期、曲折和復雜的斗爭過程D.掌握革命領導權的資產階級不想推翻舊王權21.1878年,法國大作家雨果在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講中說:“伏爾泰戰勝了敵人。他孤軍奮戰,打了響當當的一仗,這是一次偉大的戰爭。”材料中的“敵人”是指( )A.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 B.巴黎公社C.盤剝工人的資本家 D.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22.(2017八下·杭州月考)歷史告訴我們,新真理通常是以異端開始的。羅馬教皇和天主教教會是西歐中世紀以來社會的主宰力量,他們把一切新思想斥之為異端邪說。l4—l6世紀具有代表意義的“邪說”是( )A.人文思想 B.理性之光C.民主共和 D.空想社會主義23.(2016八下·杭州期中)鄭和說:“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海上。”下列各組關聯可用來佐證這一觀點的有( )①張騫出使西域 —— 西漢疆域的擴大 ②絲綢之路的開辟——漢唐盛世的出現③清朝的海禁政策——近代中國的落伍 ④新航路的開辟——西班牙等國的崛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4.(2016八下·杭州期中)“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開始共同統治一個國家……它標志著一個人統治一個國家的時代在這個國家正式結束。”這個國家應該是( )A.英國 B.美國 C.德國 D.法國25.近年來在漢堡發現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論語》英譯本。該書譯自法譯本,法譯本譯自拉丁譯本。書的前言中說“這位哲學家的道德是無限輝煌的”。對以上信息解讀不準確的是( )A.當時中國政府重視對歐洲宣揚中華文化B.孔子的思想在歐洲曾經得到推崇C.該譯本可能是西方傳教士所譯D.《論語》曾在歐洲以多種語言流傳二、非選擇題26.(2017八下·杭州月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是一項貫穿我國封建社會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從秦朝到清朝存在了兩千多年,歷朝歷代統治者均采取各種措施對此加以發展與完善。材料一:見下圖明太祖材料二:“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這是雍正帝時的一位進士寫的,結果他被斬首…朝臣胡中藻的詩句有“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帝看了竟說:“加‘濁’字于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結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殺,禍及師友。(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回答,明太祖為了選拔聽命于皇帝的官吏推行了什么舉措?(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二是清朝統治者采取的什么手段?有什么危害?(3)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指出這些措施側重于哪一方面?有什么共同目的?(4)綜合以上材料,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27.(2017八下·杭州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史記載:“筑敵臺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邊備大飭,敵不敢入犯”。康熙帝經過長城時曾作詩:“形勝固難憑,在德不在險”。材料二:(1)“明修長城,清修廟”,從材料一,二中可以看出明清兩朝在民族政策上有什么不同?(2)除了上述材料里的措施,清朝還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強與少數民族的聯系?28.(2017八下·杭州月考)中國崛起之路,曲折而又艱辛,歷史上的經驗,值得借鑒。材料一:歷史上,中國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認為是地區最強大的國家。第一次是從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3世紀。……當時漢朝周邊的一些國家開始進口漢朝的商品和技術——主要是絲綢、紙張、陶瓷……,7世紀唐朝的建立不僅宣布了中國的第二次崛起,而且鞏固了中國在南方的力量,并通過陸路向四周擴展影響力。這種影響力還傳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中國不僅高度開放而且迎來了一個貿易和工業不斷增長的時代。……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國由此實現了第三次崛起。雖然這次與前兩次相比有些遜色,中國強大的力量仍給這一地區留下了很深印象。——王賡武《中國迎來第四次崛起》材料二:鄭和船隊所到之處,以禮待人,尊重當地風俗;公平貿易,并將海外的先進文化與科技帶回國內,因而為中國贏得了信譽和朋友。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信中的幾句話:“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1)據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國古代三次崛起體現出的共同特征。(至少回答兩個方面)(2)根據材料三,想一想清朝采用了什么哪種對外貿易政策?采取此政策造成了什么嚴重危害?(至少回答兩個方面)(3)你認為如何才能實現中國的第四次崛起?29.(2017八下·杭州月考)史學界認為,14—18世紀是世界歷史的轉型時期。這一時期歐洲社會發生巨變,在各個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現象,不斷沖擊著舊觀念、舊制度……推動歐洲邁入近代社會。我們可以借助歷史圖片、歷史路線圖、歷史文獻等,研究處于轉型期的西歐歷史。材料一:《蒙娜麗莎》材料二:新航路開辟示意圖材料三:英國用“光榮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營造出一種寬松、自由和開放的環境……否則,就難以想象英國社會如何能夠在18,19世紀和平地實現現代化。——錢乘旦《世界現代化歷程》“在美洲大陸北部,有一個飄揚著星條旗的國家……這個國家出現,……演繹了大國興起的罕見奇跡。”——摘自電視片《大國崛起》解說詞“在權利方面,宣揚人們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摘錄于北師大版初中歷史教材依據材料,請回答:(1)材料一中《蒙娜麗莎》的作者是誰?這幅作品典型表現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怎樣的時代精神?(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路線圖中 (填字母)路線是 (填人名)發現美洲的路線?探尋新航路具備的科技條件有哪些? (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了怎樣的“新政治體制”?“飄揚著星條旗”的這個國家指的是哪一國?該國誕生的標志是什么?材料中北師大版初中歷史教材的摘錄源于法國哪部文獻?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的歷 史事件是什么?三個國家的革命所取得的共同成果是什么?(4)請你分別概括材料一與材料三,材料二與材料三之間有何內在聯系?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由題干可知,此題考查清朝前期國家的鞏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選項①不正確;清朝雍正帝在位時,設立了軍機處,加強了君主專制,選項②正確;1689年,清朝康熙帝在位時,中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選項③正確;元末明初,日本倭寇經常騷擾我國東南沿海,明政府派戚繼光抗擊倭寇,選項④不正確。因此選項②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清鞏固統一的措施的理解。本題難度適中。2.【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反映了明朝工農業生產技術”的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兩幅圖片都是《天工開物》的插圖。A項《齊民要術》是北魏賈思勰撰寫的一部綜合性農書,時間不對,故不正確;B項《天工開物》是我國明末科學家宋應星撰寫。書中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到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故B項正確。C項《本草綱目》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的著作,是世界醫藥學的的重要貢獻,與工農業無關,故C項不正確;D項《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撰寫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時間與內容都不符合題意,故D項不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明清科技成就的內容,應該把握《天工開物》的內容。本題難度適中。3.【答案】A【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由題干可知,“元明清三個朝代的相似之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明清三朝實行的都是中央集權的的政治制度,故①項正確;元明清三朝都重視加強各民族之間的聯系,故②項正確;清朝之前的明朝是統一王朝,清朝不屬于結束分裂局面實現大一統,故③項不正確;明朝是漢族建立的,元朝和清朝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故④項不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元、明、請的相似之處。需要學生識記三個朝代的基礎知識,難度一般。4.【答案】D【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君權不斷強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圖中的“坐”“站”“跪”分析,君臣禮儀從圖一的坐而論道,到圖二的站議時政,再到圖三的跪受筆錄,可以看出皇帝的地位越來越高,說明從漢朝到清朝,君主專制逐漸加強,所以D對,ABC錯。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君權不斷強化的理解。5.【答案】D【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明朝“朱”姓開國皇帝指朱元璋。①罷丞相,設六部分理天下庶務是朱元璋加強君權的措施,符合題意。②命錦衣衛監察百姓言行是朱元璋加強君權的措施,符合題意。③命人編修《永樂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加強君權的措施,不符合題意。④設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國務不符合題意,議政王大臣會議是清朝特設的中樞權利機關。⑤設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是朱元璋加強君權的措施,符合題意。⑥令東廠審訊官員不符合題意,東廠是明成祖朱棣加強君權的措施。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朱元璋加強君權的措施。6.【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A項《水經注》是酈道元編寫的地理學著作,不符合題意。B項《史記》是司馬遷編寫的史學著作,不符合題意。C項《天工開物》是明朝杰出的科學家宋應星編寫的一部農業和手工業著作,不符合題意。D項《本草綱目》是明朝卓越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編寫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本草綱目》的識記能力。7.【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中外關系”即中國和外國的關系。明末荷蘭殖民者占領臺灣,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屬中外關系。所以①鄭成功收復臺灣符合題意。乾隆時期粉碎回部貴族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駐扎軍隊,設置哨所;屬中國內部民族關系。所以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不符合題意。17世紀中期,沙俄侵占我國東北地區的雅克薩和尼布楚,為了保衛祖國疆土,康熙下令兩次出兵雅克薩,迫使沙俄政府通過談判解決兩國東段邊界問題;屬中外關系。所以③雅克薩之戰符合題意。明朝時期,倭寇猖獗,侵擾中國沿海,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戚繼光臨危受命南下抗倭;戚繼光抗倭是抗擊日本海盜騷擾的斗爭,屬中外關系。所以④戚繼光抗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中外關系”。中外關系和民族關系學生易混淆。8.【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完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A項《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不符合題意。B項《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不符合題意。C項《西游記》是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根據民間故事創作的描寫神魔虛幻世界的長篇小說,符合題意。D項《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西游記》的識記能力。9.【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 “黃金,還有香料、棉花” 等信息,可見哥倫布哥倫布開辟新航路是為了獲取財富。A項獲得財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目的。10.【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黃宗羲思想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根據材料中的信息“……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可以看出其法治思想,從材料看他反對一家之法和君主專制,但他還未提出變革政治制度的主張。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黃宗羲思想的了解。11.【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A項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不符合題意。B項馬可·波羅著有著名的《馬可·波羅游記》(又名《馬可·波羅行紀》、《東方見聞錄》)記述了馬可·波羅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所見所聞,后來在歐洲廣為流傳,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對以后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符合題意。C項麥哲倫的航行路線:歐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歐洲,完成了第一次環球航行,比達·伽馬的航行路線長,不符合題意。D項達·伽馬從葡萄牙出發,繞過非洲到達印度,開創了東西方之間最短的海上航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12.【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相關內容。材料中提到的“頭等大事”指新航路的開辟,宋朝發明的指南針為開辟新航路提供了條件。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伴隨著殖民掠 奪和侵略。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體現了材料中的“因為在這以前,地球的一半對另一半一直是一無所知,迄今為止任何偉大業績在這一新的創舉面前都相形見絀”。故答案選B。其余選項的事件與材料不符,故不選。【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意義。13.【答案】B【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最早開始于意大利。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藝復興運動的了解。14.【答案】B【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啟蒙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啟蒙運動是發生在17、18世紀歐洲的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它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它提倡的自由平等博愛和三權分立等思想資產階級革命的理論依據。“共和制”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CD兩項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表述,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啟蒙運動的了解。15.【答案】C【知識點】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①都是19世紀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不正確,華盛頓是18世紀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不符合題意。②都是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危難時刻登上政治舞臺正確,符合題意。③都曾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與外來勢力英勇斗爭正確,符合題意。④都畢生致力于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不正確,畢生致力于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的是拿破侖,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華盛頓和拿破侖的認識能力。16.【答案】D【知識點】科學和思想的力量【解析】【分析】A項牛頓——力學三定律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牛頓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系統闡述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B項達爾文——進化論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了《物種起源》 一書,用事實證明物種的可變性,并以自然選擇的理論解釋了生物的進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原則,從而確立了生物進化論。C項伏爾泰——啟蒙思想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伏爾泰是啟蒙運動的開拓者。D項愛因斯坦——杠桿定律搭配不正確,符合題意。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阿基米德提出了杠桿定律。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牛頓、達爾文、伏爾泰、愛因斯坦的識記能力。17.【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進行了光榮革命,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新的國王.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體.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知識點.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的記憶能力.18.【答案】C【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舉行起義,攻占了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從此開始。A項三級會議召開是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線,不符合題意。B項制憲議會通過了《人權宣言》在1789年8月26日,不符合題意。C項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獄發生在1789年7月14日,符合題意。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法國大革命的相關知識。法國的國慶日是7月14日。19.【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獨立,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A項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是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點,不符合題意。B項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國家獨立是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獨特性,符合題意。C項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是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點,不符合題意。D項是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是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點。20.【答案】C【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從題干圖中可以看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長達近半個世紀,期間有封建王朝復辟等等,可見,革命不是一帆風順的,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復雜的過程。A項資本主義的形成過程是一部勞動人民的血淚史圖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B項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圖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C項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往往需要經過一個長期、曲折和復雜的斗爭過程符合題干中的圖示,符合題意。D項掌握革命領導權的資產階級不想推翻舊王權圖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21.【答案】A【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伏爾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斗爭的對象是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伏爾泰思想的了解。22.【答案】A【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14-16世紀,歐洲出現文藝復興運動,宣揚人文主義思想,沖擊了天主教會以及宗教神學。A項人文思想是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被羅馬教皇和天主教教會斥之為異端邪說,符合題意。B項理性之光出現在18世紀的啟蒙運動時期,不符合題意。C項民主共和出現在18世紀的啟蒙運動時期,不符合題意。D項空想社會主義出現在19世紀,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23.【答案】C【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新航路開辟;近代前夜危機;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海洋重要性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鄭和的話反映了海洋的開發充滿機遇和危機。張騫出使西域和絲綢之路的開辟都是陸上的行為,與海洋無關,清朝的海禁政策是使中國閉關鎖國,造成近代中國的落伍;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等國乘勢崛起。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海洋重要性的理解。24.【答案】A【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制約,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一群人開始共同統治一個國家”是指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一個人統治一個國家的時代在這個國家正式結束”,是指推翻了君主專制統治。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了解。25.【答案】A【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91年中國正處于清朝前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科學技術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落伍了,所以當時中國政府不可能去重視對歐洲宣揚中華文化,即A錯誤。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閉關鎖國政策的了解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6.【答案】(1)八股取士。(2)文字獄。危害:造成了社會恐怖氛圍,摧殘了人才,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3)側重于思想方面。目的:加強思想控制,鞏固封建統治。(4)統治者為維護自身統治不擇手段,加強思想控制;思想必須解放,禁錮思想就會阻礙社會發展和進步等。【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八股取士。為了選拔聽命于皇帝的官員,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這樣,要想讀書做官,必須讀四書五經,鉆研八股文體,讀多了這些經書,拋棄了實用之書,腦袋被洗腦了,成了別人的奴才。這樣統治者就達到了控制思想的目的。(2)本題考查的是清朝對思想領域的控制。由于清朝時滿族入主中原,面對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的影響,清統治者在思想領域內更加嚴格控制知識分子。在康乾盛世的三朝,經常從知識分子的詩詞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制造了大批冤獄,人們稱這種做法為“文字獄”。清朝的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禁錮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3)材料中反映的八股取士和設置文字獄都是在思想領域內實行的措施,實質上都是統治者實行的文化專制政策,目的都是加強統治的需要。(4)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試題。統治者采取各種措施,強化對人民的思想控制,以為政治統治服務;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思想上的禁錮,阻礙社會的發展,我們應從中汲取教訓,要不斷解放思想,保持思想上自由發展的活力,才能更好的促進整個社會的進步。故答案為: (1)八股取士。(2)文字獄。危害:造成了社會恐怖氛圍,摧殘了人才,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3)側重于思想方面。目的:加強思想控制,鞏固封建統治。(4)統治者為維護自身統治不擇手段,加強思想控制;思想必須解放,禁錮思想就會阻礙社會發展和進步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在思想上為強化中央集權采取的措施。27.【答案】(1)明朝統治者主要以防為主,采取了比較被動的防御政策;清朝統治者比較積極主動,采取懷柔的政策籠絡其他少數民族。(2)①加強對西藏的管轄:確立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設立駐藏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度;②在西北鎮壓分裂叛亂活動:平定準噶爾部叛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在該地區設置伊犁將軍;③對西南地區的管理:雍正時期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政策。【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明清在民族政策上的不同點。從材料一中的 “……控守要害……邊備大飭,敵不敢入犯” “形勝固難憑,在德不在險”等語句可看出明朝對待游牧民族的態度是打壓和防御,主要以防為主,采取了比較被動的防御政策;從材料二的圖中可看出清朝對待游牧民族的態度是聯姻及籠絡和少數民族的感情,比較積極主動。(2)本題考查清朝為加強與少數民族的聯系而采取的措施。對西藏:順治帝正式賜予五世達賴為“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帝又賜予五世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此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的事務;制定金瓶掣簽制度,決定喇嘛教的活佛人選。對新疆:在維吾爾族等人民的支持下,清軍平定了大和卓和小和卓的叛亂,并且設置了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對蒙古族:土爾扈部首領渥巴錫不遠萬里重返祖國,清政府妥善安置了土爾扈特部,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篇章等。故答案為: (1)明朝統治者主要以防為主,采取了比較被動的防御政策;清朝統治者比較積極主動,采取懷柔的政策籠絡其他少數民族。(2)①加強對西藏的管轄:確立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設立駐藏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度;②在西北鎮壓分裂叛亂活動:平定準噶爾部叛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在該地區設置伊犁將軍;③對西南地區的管理:雍正時期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政策。【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民族關系。28.【答案】(1)國家強盛;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和平崛起、對外影響深遠等。(2)閉關政策。后果:①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資本主義因素的成長;②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妨礙了中國掌握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中國落伍了;③中國由于落后,最終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3)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經濟強國等。【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對三次崛起特點的描述,可以概括出其中的共同點:國家實力的強盛、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等。(2)本題考查閉關鎖國政策。面對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清朝政府采取的是“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一方面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一方面使中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最終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3)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經濟強國等。故答案為: (1)國家強盛;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和平崛起、對外影響深遠等。(2)閉關政策。后果:①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資本主義因素的成長;②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妨礙了中國掌握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中國落伍了;③中國由于落后,最終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3)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經濟強國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的外交政策。29.【答案】(1)達·芬奇。人文主義精神[強調人的尊貴與價值,人的力量,沖破中世紀教條對人性的壓抑和束縛]。(2)A;哥倫布;造船和航海技術提高;指南針傳入歐洲并用于航海事業;人們已相信地圓說(3)君主立憲制;美國,《獨立宣言》發表;《人權宣言》;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裝起義。共同成果是:為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或者: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4)材料一文藝復興實質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為材料三資產階級革命奠定思想基礎;材料二新航路開辟,資本原始積累為材料三資產階級革命奠定物質基礎。【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蒙娜麗莎》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代表作品,它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蒙娜麗莎》表現了藝術家對女性美和人豐富精神生活的贊賞,體現了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 “人文主義”,即肯定人,注重人性,強調以人為中心,反對以神為中心,贊揚人的價值與尊嚴;提倡現世的自由和幸福。(2)本題考查哥倫布的航行路線及新航路開辟的條件。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王室資助,橫渡大西洋,1492年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開辟新航路必須具備的技術條件有:①地圓學說的確立;②指南針的應用;③較準確地繪制地圖的技術;④大型海船的建造等。(3)本題考查英法美三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在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飄揚著星條旗”的這個國家指的是美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標志著美國的誕生。“在權利方面,宣揚人們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選自1789年制憲議會頒布的《人權宣言》。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裝起義,推翻了吉侖特派的統治,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的雅各賓派上臺執政,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英法美三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都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4)本題考查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及英法美三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聯系。文藝復興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思想基礎;新航路的開辟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物質基礎。故答案為: (1)達·芬奇。人文主義精神(強調人的尊貴與價值,人的力量,沖破中世紀教條對人性的壓抑和束縛)。(2)A;哥倫布;造船和航海技術提高;指南針傳入歐洲并用于航海事業;人們已相信地圓說。(3)君主立憲制;美國,《獨立宣言》發表;《人權宣言》;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裝起義。共同成果是:為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或者: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4)材料一文藝復興實質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為材料三資產階級革命奠定思想基礎;材料二新航路開辟,資本原始積累為材料三資產階級革命奠定物質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及英法美三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四季青中學2016-2017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3月月考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四季青中學2016-2017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3月月考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