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五年級上3.1《時間在流逝》教學設計課題時間在流逝單元3學科科學年級5學習目標1、科學概念目標(1)古人利用天體的運動規律來計時。(2)在一定的條件下,燃香變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勻的,可以用來大致地計時。2、科學探究目標(1)能搜集古人計時方法的資料并進行交流。(2)能觀測記錄燃香時間的相關數據。(3)能就“蠟燭可以計時嗎”這一問題結合實驗進行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3、科學態度目標有關注計時方法的意識和興趣。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計時工具。重點通過觀測、記錄及分析、研討,探究燃香變短的速度是否均勻。難點觀察、推測影響燃香長度變化的因素,給自己的觀測數據提供合理的解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1、時間,看不見,摸不著。它總是在我們吃飯、睡覺、學習、游戲的時候,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朱自清在《匆匆》中這樣寫道:播放錄音。2、轉瞬即逝的時間,與人們的生活有著怎樣的聯系?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回答。比如每天6:30按時起床,高鐵6:51發車,每天19:00按時收看新聞聯播……3、如果有人問現在幾點了,你怎樣才能準確回答?目前:只需看一眼鐘表就知道現在幾點了。4、思考過去的人們并沒有我們今天使用的鐘表。在鐘表發明之前,人們是怎樣安排生活和勞作的呢?聽錄音交流回答思考認識到時間流逝之快,認識到時間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進而思考在現代計時工具的使用之前,人們是如何計時的研究焦點。講授新課一、根據自然現象判斷時間1、展示課件圖片,讓學生回答現在幾點了,并說出推測的理由。2、在沒有任何計時工具的情況下,我們能根據哪些自然現象去判斷時間。預測:(1)春:冰雪融化夏:綠樹成蔭秋:谷穗金黃冬:白雪皚皚(2)早晨:旭日東升,霞光萬道,白天開始中午:烈日當空,驕陽似火傍晚:日落西方,斜暉脈脈夜晚:皓月當空,銀光滿地3、小結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資料卡片:古代埃及人對一天的劃分(展示文字圖片)思考:白天和晚上每小時的時間怎么不一樣長?明確:因為古埃及人在確定時間時,是把從日出到日落這段時間確定為白晝,從天黑到天亮這段時間確定為夜晚,白晝和黑夜各被分為12小時。但是,例如夏季的白晝比夜晚要長,而此時的白晝和夜晚仍然分別被分為12小時,所以白天和晚上每小時的時間經常會不一樣長。二、古人利用太陽計時1、古人利用太陽進行計時的方法和事例有哪些?具體方法指導:2、圭表和日晷都是利用太陽和影子的關系制作的太陽鐘。(1)日晷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陽的移動與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有關系,而且這種變化是有規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計時工具。這一類計時工具在西方被稱為太陽鐘,在中國被稱為日晷。日晷是由晷針和晷面組成。晷面上有時間刻度,晷針在晷面中央與晷面垂直。常見的日晷有牛頓鐘、立式日晷、水平日晷和赤道日晷等。立式日晷是安置在墻上的,地平日晷的晷面必須嚴格水平,赤道日晷的晷面為赤道面。牛頓小時候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時,在棍影的終點放一塊石頭做記號,記下時間,人們把這個太陽種稱之為“牛頓鐘”。工作原理:“日”是太陽,“晷”是陰影,“日晷”就是太陽的陰影。日晷是利用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時,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來計時的。(2)圭表圭表是古代科學家發明的度量日影長度的種天文儀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圭表直立于平地上測日影的標桿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工作原理:當太陽照著表的時候,圭上出現了表的影子,根據影子的方向和長度,就能讀出時間。三、研究一炷香的時間陰天或沒有太陽的時候,日晷和圭表無法計時。于是人們有想出另外一些方法計時。比如一袋煙的時間、一盞茶的時間、一炷香的時間等。一炷香為什么能用來計時?說說你的猜想。1、實驗材料檀香、香座、火柴、直尺、記號筆、秒表2、實驗方法①取一支香,分別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處做標記。②燃香并記錄香燃燒到每個標記的時間。3、注意事項①選用檀香,煙輕,味道好②每次計時,秒表要清零③注意用火安全④小組分工合作,做好實驗記錄4、燃香時間記錄表四、研討1、古人曾用過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為什么能幫助人們計時?明確:古人用太陽計時、燃香計時等。2、蠟燭可以用來計時嗎?提示:實驗方法與要求和燃香實驗相同。課后同學進行實驗,下節課分享實驗結果。五、課堂練習(一)選擇題1.下面三種計時工具中,最早出現并被廣泛應用的是()A.機械鐘B.原子鐘C.日晷2.暑假外出的一天,爸爸發現太陽快到頭頂了,我認為這時候可能是()A.11時左右B.12時左右C.13時左右3.古代人們制作的利用太陽計量時間的儀器是()A.日晷B.滴漏C.渾天儀(二)判斷題1.日晷和圭表都可以稱為太陽鐘。()2.日晷是可用于夜間計時又可用于日間計時。()3.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是天。()4.夏季時間流逝的速度是白天慢晚上快。()5.“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映了古人的作息時間。()六、作業布置在家進行蠟燭燃燒計時實驗,做好實驗記錄與分析,注意用火安全。猜測交流閱讀分析搜集、閱讀、交流猜測準備操作記錄,分析回答練習讓學生知道自然現象可以幫助人們判斷時間。本環節讓學生利用觀察、閱讀,比較用太陽進行計時的方法。教師要求學生仔細閱讀資料再總結比較,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另外,利用規范句式進行匯報,可以培養學生完整、準確表達的能力。本環節有意識地滲透科學的探究方法,要求學生在教師給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內交流討論,并做出合理的假設(挑選方案);然后制訂計劃,實驗驗證假設;討論后得出結論,并相互交流。課堂知識的總結與延伸完成達標測評完成拓展實驗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可以利用天體的運動規律來計時;同時,通過實驗得知,在一定的條件下,燃香變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勻的,可以用來大致地計時,讓我們意識到我國古代勞動人們的偉大智慧。總結課堂板書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1《時間在流逝》練習一、填空題1、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_______2、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________就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工具3、太陽鐘是根據_______來計量時間的。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1、日晷和圭表都可以稱為太陽鐘。()2、日晷是可用于夜間計時又可用于日間計時。()3、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是天。()4、夏季時間流逝的速度是白天慢晚上快。()5、“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映了古人的作息時間。()6、線香是均勻燃燒的,可以計時。()三、選擇題,將正確的序號填寫在括號內。1、下面三種計時工具中,最早出現并被廣泛應用的是()A.機械鐘B.原子鐘C.日晷2、暑假外出的一天,爸爸發現太陽快到頭頂了,我認為這時候可能是()A.11時左右B.12時左右C.13時左右3、古代人們制作的利用太陽計量時間的儀器是()A.日晷B.滴漏C.渾天儀4、下列現象不可以用計時的是()A.公雞打鳴B.小狗亂叫C.日出日落5、有關圭表的描述正確的一項是()A.圭表是由晷面和晷針組成。B.圭表是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C.圭表在陰雨天也能計時。四、連線題斜暉脈脈大雁南飛可以計時魚兒跳出水面冰雪融化不可計時狂風暴雪五、實驗題1、下面是我國古代一種計時器的結構圖(圖1)和工作原理圖(圖2),請根據這兩幅圖選擇正確的序號填寫在括號內。(1)我國古代這種計時器被稱作________,它是利用光影的_______來計時。(2)這種計時器的正面應該_______太陽(3)晷面上的晷針指向午時的中間時,應該是現在時間_________.A.日晷B.位置變化C.朝向D.背向E.早上6時F.中午12時2、古代,人們還利用燃香計時,避免日晷在沒有太陽時無法使用的現象。請根據實驗過程和記錄回答相關問題。實驗過程:①取一支香,分別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處做標記。②燃香并記錄香燃燒到每個標記的時間。實驗記錄如下:燃香長度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整支測量時間7分35秒15分17秒30分02秒(1)補充記錄表內容。(2)實驗過程不能缺少計時工具,請選擇()A.直尺B.秒表C.記號筆(3)實驗表明,燃香可以計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天2、太陽鐘3、日影長度二、判斷題1、√2、?3、√4、?5、√6、√三、選擇題1、C2、B3、A4、B5、B四、連線題斜暉脈脈大雁南飛可以計時魚兒跳出水面冰雪融化不可計時狂風暴雪五、實驗題1、(1)A(2)B(3)D(4)F2、(1)22分45秒(接近此數字即可)(2)B(3)燃燒的速度大致均勻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2張PPT)時間在流逝教科版五年級上新知聚焦時間,看不見,摸不著。它總是在我們吃飯、睡覺、學習、游戲的時候,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新知聚焦轉瞬即逝的時間,與人們的生活有著怎樣的聯系?每天6:30按時起床每天19:00按時收看新聞聯播高鐵6:51發車新知聚焦如果有人問現在幾點了,你怎樣才能準確回答?只需看一眼鐘表就知道現在幾點了。新知聚焦過去的人們并沒有我們今天使用的鐘表。在鐘表發明之前,人們是怎樣安排生活和勞作的呢?新知探索考考你:現在幾點了?理由是什么?時間理由……快十點了吧太陽都快到頭頂上了肯定超過十點了現在是上午第三節課時間一、根據自然現象判斷時間新知探索在沒有任何計時工具的情況下,我們能根據哪些自然現象去判斷時間。春:冰雪融化夏:綠樹成蔭秋:谷穗金黃冬:白雪皚皚新知探索早晨:旭日東升,霞光萬道,白天開始中午:烈日當空,驕陽似火傍晚:日落西方,斜暉脈脈夜晚:皓月當空,銀光滿地新知探索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新知探索資料卡片:古代埃及人對一天的劃分白天和晚上每小時的時間怎么不一樣長?因為古埃及人在確定時間時,是把從日出到日落這段時間確定為白晝,從天黑到天亮這段時間確定為夜晚,白晝和黑夜各被分為12小時。但是,例如夏季的白晝比夜晚要長,而此時的白晝和夜晚仍然分別被分為12小時,所以白天和晚上每小時的時間經常會不一樣長。新知探索古人利用太陽進行計時的方法和事例有哪些?搜集資料探究方法閱讀資料交流資料電腦、手機、圖書、雜志、報刊做好閱讀記錄互相補充、完善二、古人利用太陽計時新知探索日晷圭表太陽鐘圭表和日晷都是利用太陽和影子的關系制作的太陽鐘。新知探索日晷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陽的移動與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有關系,而且這種變化是有規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計時工具。這一類計時工具在西方被稱為太陽鐘,在中國被稱為日晷。新知探索晷針晷面日晷是由晷針和晷面組成。晷面上有時間刻度,晷針在晷面中央與晷面垂直。新知探索常見的日晷有牛頓鐘、立式日晷、水平日晷和赤道日晷等。立式日晷:安置在墻上地平日晷:晷面必須嚴格水平赤道日晷:晷面為赤道面赤道日晷牛頓小時候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時,在棍影的終點放一塊石頭做記號,記下時間,人們把這個太陽種稱之為“牛頓鐘”。新知探索“日”是太陽,“晷”是陰影,“日晷”就是太陽的陰影。日晷是利用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時,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來計時的。日晷是怎么工作的?新知探索圭表是古代科學家發明的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圭表直立于平地上測日影的標桿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新知探索當太陽照著表的時候,圭上出現了表的影子,根據影子的方向和長度,就能讀出時間。圭表是怎么工作的?新知探索陰天或沒有太陽的時候,日晷和圭表無法計時。于是人們有想出另外一些方法計時。一袋煙的時間一盞茶的時間一炷香的時間三、研究一炷香的時間新知探索實驗材料檀香、香座、火柴、直尺、記號筆、秒表一炷香為什么能用來計時?新知探索實驗方法①取一支香,分別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處做標記。②燃香并記錄香燃燒到每個標記的時間。新知探索注意事項①選用檀香,煙輕,味道好②每次計時,秒表要清零③注意用火安全④小組分工合作,做好實驗記錄新知探索實驗記錄燃香時間記錄表燃香的長度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一整支測量時間我的發現7分35秒15分17秒22分45秒30分02秒在一定的條件下(無風、香的粗細均勻),每一等份的香燃燒的速度大致均勻,燃燒所用的時間基本一致,可以用來計時。新知研討1.古人曾用過哪些方法計時?這些方法為什么能幫助人們計時?新知研討2.蠟燭可以用來計時嗎?實驗方法與要求和燃香實驗相同。課后同學進行實驗,下節課分享實驗結果。課堂練習1.下面三種計時工具中,最早出現并被廣泛應用的是()A.機械鐘B.原子鐘C.日晷2.暑假外出的一天,爸爸發現太陽快到頭頂了,我認為這時候可能是()A.11時左右B.12時左右C.13時左右3.古代人們制作的利用太陽計量時間的儀器是()A.日晷B.滴漏C.渾天儀CBA選擇題課堂練習1.日晷和圭表都可以稱為太陽鐘。()2.日晷是可用于夜間計時又可用于日間計時。()3.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是天。()4.夏季時間流逝的速度是白天慢晚上快。()5.“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映了古人的作息時間。()√?√?√判斷題課堂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可以利用天體的運動規律來計時;同時,通過實驗得知,在一定的條件下,燃香變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勻的,可以用來大致地計時,讓我們意識到我國古代勞動人們的偉大智慧。板書設計時間在流逝太陽計時(日晷圭表)燃香計時作業布置在家進行蠟燭燃燒計時實驗,做好實驗記錄與分析,注意用火安全。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1《時間在流逝》教案.doc 3.1《時間在流逝》練習(含答案).doc 3.1《時間在流逝》課件(32張PPT).ppt 五年級上冊科學微課視頻-1《時間在流逝》教材解讀 教科版2017.mp4 圭表.mp4 日晷.mp4 朗誦---匆匆(節選 朱自清).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