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教學質量檢測(一)試卷一、選擇題1.(2018九上·金華月考)近代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是( )A.保國會 B.興中會 C.同盟會 D.華興會2.(2018九上·金華月考)學者陳旭麓認為:“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它是一條分界線。”作者認為辛亥革命成為“分界線”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A.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B.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C.實現了生話上的移風易俗 D.頒布《中華民國約法》3.(2018九上·金華月考)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成為文學革命先聲的是( )A.魯迅 B.陳獨秀 C.李大釗 D.胡適4.(2018九上·金華月考)1921年胡適的詩歌《希望》:“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因其平易、通俗而廣為傳唱。這詩與新文化運動內容有直接聯系的是(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C.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5.(2018九上·金華月考)張老師在一次社會課上說:我爺爺就是在1928年冬天在井岡山入伍的。請你指出他爺爺當年參加的是( )A.國民革命軍 B.中國工農紅軍C.八路軍 D.中國人民解放軍6.(2018九上·金華月考)民國八年,在北京《晨報》中可看到的消息是( )A.蔣介石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員B.北伐軍進軍迅速,連克汀泗橋、賀勝橋C.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D.北洋政府罷免曹當霖等賣國賊職務7.(2018九上·金華月考)某班級準備開展慶祝“七一”活動,請你為他們選擇主題詞( )A.開天辟地,黨的誕生 B.青春火炬,熱血救國C.民主科學,思想解放 D.辛亥革命,廢除帝制8.(2018九上·金華月考)“紅色之旅”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金華某校組織“紅色之旅”——江西行,可以去考察的地方有( )①南昌 ②南湖 ③武昌 ④瑞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9.(2018九上·金華月考)口號、宣言、論斷的出現通常都帶有強烈的時代特征。以下按出現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停戰內戰,一致抗日 ②驅除韃虜,恢復中華③打倒列強,除軍閥 ④外爭國權,內懲國賊A.①②④③ B.④②③①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10.(2018九上·金華月考)思想解放運動能促進社會發展。下列屬于中國近代促進人們思想解放的歷史事件有( )①百家爭鳴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運動 ④五四運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1.(2018九上·金華月考)捉蔣——英雄壯舉;放蔣——大局為重;送蔣——情真意切。與此評價相關的人物是( )A.彭德懷 B.李宗仁 C.張學良 D.周恩來12.(2018九上·金華月考)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紅血洗過的戰場》中寫道:“在這里,我們發揮了震天的威力!……在這里,我們擊退寇兵!……”因指揮臺兒莊戰役而載入史冊的將領是( )A.佟麟閣 B.趙登禹 C.李宗仁 D.彭德懷13.(2018九上·金華月考)20世紀20~30年代經濟危機吞噬著整個世界。下列事件與這場危機直接有關的是( )A.北京爆發五四運動B.中國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D.各國人民組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14.(2018九上·金華月考)從武裝反抗國民黨到與國民黨合作抗日,中國共產黨這一政策轉變的根本依據是( )A.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D.“一二 九”運動爆發15.(2018九上·金華月考)下列能為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撐的有( )①美蘇等國協同作戰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③華人華僑歸國參戰 ④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2018九上·金華月考)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中我國第一次以世界大國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是( )A.德黑蘭會議 B.慕尼黑會議 C.雅爾塔會議 D.開羅會議17.(2018九上·金華月考)近代以來,上海始終處于中國發展的前沿。她也見證了近代中國的變遷。以下內容與上海有關的是( )①辛亥革命的開始②五四運動③中國共產黨的誕生④國民革命軍北伐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18.(2018九上·金華月考)1945年8月,毛澤東率中共代表團到達重慶,山城為之沸騰。重慶各界紛紛表達他們的喜悅心情。這反映出當時人們的普遍愿望是( )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打倒列強,除軍閥”C.“還我河山,守土抗戰” D.“要和平,爭民主”19.(2018九上·金華月考)整理歷史知識結構圖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以下示意圖有助于我們了解( )A.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歷程B.國民大革命的主要進程C.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D.抗日戰爭的發展歷程20.(2018九上·金華月考)“共產黨從東北地區突然發起猛攻,攻克了華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時,他們已在橫渡長江……”。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民解放軍的重大軍事行動依次是( )A.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B.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C.淮海戰役、遼沈戰役、渡江戰役D.平津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二、非選擇題21.(2018九上·金華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換句話說,這場革命在政治上的沉重代價,最終以文化的巨大進步則獲得了某種補償。1912—1919年初的中國知識界的價值重建運動,可以視為象征。——摘自許紀霖主編《中國現代化史》材料二:共產黨和國民黨作為對二十世紀中國的命運影響最大的兩個政黨,理應再度攜手,團結一切有志于國家統一的黨派、團體和仁人志士,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辛亥革命是我們共同紀念的日子,孫中山先生是我們共同敬仰的偉人,統一祖國是我們共同盼望的目標,中華強盛是我們共同奮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統一呢?——人民日報社論“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這場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哪一革命組織后來改組成國民黨?(2)“文化的進步、價值重建運動”指什么運動?此運動與中共成立有何聯系?(3)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二十世紀上半期,國共兩黨為改變“二十世紀中國的命運”,共同進行了哪些努力?(4)綜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在國共兩黨關系變化發展的探索歷程中你能獲得哪些寶貴的認識?22.(2018九上·金華月考)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征途中,我們要永遠銘記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歌謠:講起“八一”歷史長,南昌打響第一槍;工人士兵齊暴動,紅軍戰士最光榮;朱德率領隊伍走,進軍湘南改紅軍;秋收起義毛澤東,鬧得湘東遍地紅;井岡山上朱毛和,創建四軍建奇功。材料二:“(長征)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不是戰役,它不是勝利,它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場險象環生、危在旦夕的戰斗……長征卻使毛澤東及其共產黨人贏得了中國。”——美國作家哈里森·李爾茲伯(1)根據材料一概況中國革命新道路的特征。結合材料用20世紀20年代有關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是怎樣“探索新的道路”的?(2)根據材料分析中國紅軍進行長征的原因。對長征“使毛澤東及其共產黨人贏得了中國”你是如何理解的?(3)中國紅軍的這一歷程留給我們什么啟示?23.(2018九上·金華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09年滄桑巨變,換了人間。北京天安門,曾在1900年見證了西方列強的野蠻,在1919年見證了中國人民的覺醒;1949年的秋天,它終于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共和國。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一代代中華兒女前赴后繼,在這崢嶸百年中歷經無數艱難坎坷。他們的業績,將永遠載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史冊。”材料二:(1)材料一中提及的1919年是指哪一歷史事件、它標志著中國革命進入了哪一時期?(2)材料一中“109年滄桑巨變”開始和結束的標志分別是什么?寫出其中兩位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赴后繼”而犧牲的民族英雄。(3)結合材料二,分析國民政府的前后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基于國民政府的表現,為什么近日教育部發文仍將1931年作為“十四年抗戰”的起點年份?24.(2018九上·金華月考)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某校歷史興趣小組開展“不忘國恥,反思歷史”的主題探究活動。以下是探究活動的部分材料:材料一:文獻資料戰爭年代,美國雜志上數次出現了中國人的頭像。①1927年4月4日,蔣介石第一次出現在《時代》封面上。關于這期封面人物的介紹,小標題只用了一個詞——征服者。②1937年,紅星照耀西方。該年1月,在美國《生活》雜志上,驚異的出現了毛澤東的頭像。材料二:工具制作材料三:歷史評論抗日戰爭使近百年飽受分裂之苦的中國重新統一起來了,增強了國民對國家認同的程度和對政府的監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進了國民對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關心和參與,從而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樞紐。——楊奎松《抗戰燃起中國現代國家的夢想》(1)材料一中這些美國雜志因對中國局勢的關注而受國人矚目,說說“征服者”與“紅星照耀西方”分別對應著怎樣的中國局勢?(2)年代尺是認識歷史的工具。請根據小組成員們制作的抗日戰爭年代尺(材料二),分析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的歷史必然性。(3)歷史評論可以幫助認識歷史,結合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說說材料三的觀點“抗日戰爭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樞紐”的合理性。25.(2018九上·金華月考)某校九年級1班學生搜集到以下史料,進行探究活動,請你一起來參與。材料一:材料二:某歷史愛好者繪制了二戰以來中美交往的有關情況,如下圖所示:(1)根據材料一推斷,美國郵政總署發行這枚抗戰首日封的意圖是什么?(2)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貿易問題和臺灣問題上對中國發表強硬言論,震動一時。結合材料二,運用正反兩方面的史實分析中美發展友好關系的重要性?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894年,孫中山聯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A項保國會是宣傳維新思想的一個政治團體,不符合題意;B項興中會是中國近代第一個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團體,符合題意;C項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不符合題意;D項華興會1903年成立,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團體,但不是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第一個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團體。 興中會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中國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2.【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B項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是作者認為辛亥革命成為“分界線”的主要理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陳旭麓的認為為切入點,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理解問題的能力。3.【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17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發表題為《文學改良芻議》的文章,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首先掀起新文學的革命;這是白話文運動的公開信號。胡適的文章被認為是中國文學革命的第一聲進軍號令。A項魯迅1918年發表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魯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內容,同新文學形式結合起來,樹立了新文學的典范,不符合題意;B項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不符合題意;C項李大釗不是文學革命先聲,不符合題意;D項胡適1917年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被譽為“文學革命發難的第一聲”,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4.【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分析此材料內容,是屬于文學方面的,所以這個故事與新文化運動有直接聯系的是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A項提倡民主,反對專制與題干中詩歌沒有直接聯系,不符合題意;B項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與題干中詩歌有直接聯系,符合題意;C項提倡科學,反對迷信與題干中詩歌沒有直接聯系,不符合題意;D項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與題干中詩歌沒有直接聯系,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5.【答案】B【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詞“1928年”“井岡山”可推斷與井岡山會師相關,而井岡山會師后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八路軍,中國人民解放軍;鐵軍對葉挺獨立團的稱號。A項國民革命軍是北伐戰爭時期的隊伍,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工農紅軍是井岡山會師后成立的隊伍,符合題意;C項八路軍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隊伍,不符合題意;D項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內戰時期的隊伍,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工農紅軍的創建。6.【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民國八年是指1911+8=1919年。A項蔣介石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員發生在1927年,不符合題意;B項北伐軍進軍迅速,連克汀泗橋、賀勝橋發生在1926年,不符合題意;C項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發生在1924年,不符合題意;D項北洋政府罷免曹當霖等賣國賊職務發生在1919年五四運動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及民國紀年的相關知識。7.【答案】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她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從此有了代表整個中華民族利益的新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A項開天辟地,黨的誕生符合“七一”活動,符合題意;B項青春火炬,熱血救國和五四運動有關,不符合題意;C項民主科學,思想解放和新文化運動有關,不符合題意;D項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和辛亥革命有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的內容和意義。8.【答案】D【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率領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占領了南昌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共八萬多人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從瑞金出發進行長征。①南昌位于江西省,符合題意;②南湖位于浙江省,不符合題意;③武昌位于湖北省,不符合題意;④瑞金位于江西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紅色之旅”為切入點,考查發生在江西省的歷史事件。9.【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①停戰內戰,一致抗日發生在1936年抗日戰爭時期;②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辛亥革命時期1910年的同盟會革命綱領;③打倒列強,除軍閥發生在1926年北伐時期;④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發生在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按出現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②④③①;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各歷史事件的識記能力。10.【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①百家爭鳴發生于中國古代史時期 ,和題干中的“中國近代”不符,不符合題意;②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在其指引下辛亥革命取得了勝利,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符合題意;③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符合題意;④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啟發和引導了廣大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覺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對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理解三者在中國歷史中的重要地位。11.【答案】C【知識點】西安事變【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捉蔣、放蔣、送蔣”三個關鍵詞,能把這幾個關鍵信息綜合在一起的事件是,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捉蔣),實行“兵諫”,最后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張學良釋放了蔣介石(放蔣),并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送蔣),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C項張學良和題干中的“捉蔣、放蔣、送蔣”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12.【答案】C【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1938年春,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山東臺兒莊與日軍展開激戰,取得了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鼓舞了抗日軍隊的士氣。A項佟麟閣在盧溝橋事變中指揮29軍浴血奮戰,不符合題意;B項趙登禹在盧溝橋事變中指揮29軍浴血奮戰,不符合題意;C項李宗仁指揮臺兒莊戰役,符合題意;D項彭德懷指揮百團大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臺兒莊戰役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13.【答案】C【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20世紀20-30年代”、“直接有關”等信息,逐項分析,A項北京爆發五四運動,不符合題意,因為五四運動爆發與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有關,與經濟大危機無關;B項中國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抗日戰爭有關,但與經濟大危機的發生沒有直接關系,不符合題意;C項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符合題意,因為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日本為轉嫁經濟危機而發動的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與危機直接有關;D項各國人民組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但與經濟大危機沒有直接關系,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辨析題干、運用所學知識分析選項的能力。根據四個選項中歷史事件爆發的直接原因思考解答。14.【答案】B【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占領東北,進而企圖控制華北。七七事變后,日本開始全面侵華,中日民族矛盾急劇上升為最主要的矛盾。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的方針。B項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是中國共產黨從武裝反抗國民黨到與國民黨合作抗日這一政策轉變的根本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根本依據。15.【答案】D【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①美蘇等國協同作戰錯誤,美蘇等國協同作戰是外援 ,不符合題意;②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正確,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符合題意;③華人華僑歸國參戰正確,華人華僑歸國參戰,體現全民族抗戰 ,符合題意;④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正確,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體現民族團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理解。16.【答案】D【知識點】新中國初期外交成就【解析】【分析】1954年周恩來率代表團參加日內瓦會議,討論了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這是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的國際會議。D項開羅會議是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中我國第一次以世界大國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內瓦會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日內瓦會議的識記能力。周恩來總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風度,為新中國贏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打開新中國外交的新局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7.【答案】D【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919年5月4日,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北京,青年學生首先走上街頭舉行罷課游行示威,6月3日以后,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大會的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舉行。①辛亥革命的開始在湖北武昌,不符合題意;②五四運動后期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符合題意;③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標志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符合題意;④國民革命軍北伐與上海無關,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決開始定從廣州北伐,湖南、湖北是主戰場,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與上海有關的歷史事件。18.【答案】D【知識點】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1945年8月,八年抗日戰爭剛剛勝利,人民渴望和平,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準備發動內戰,又不想違背民意,所以邀毛澤東去重慶談判,如果毛澤東不去就可以以此為借口挑起戰爭,為了爭取真和平,戳穿蔣介石的陰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使人們看到和平的希望。重慶人民對中共代表團的到來所表現出的喜悅之情,反映的正是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愿望。D項“要和平,爭民主”是題干材料反映出當時人們的普遍愿望,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重慶談判的有關知識。19.【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1946年6月,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失敗后,轉為重點進攻,目標是陜甘寧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粉碎了國民黨對陜甘寧解放區的進攻。1947年6月,劉鄧大軍挺進中原,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1948年9月—1949年1月,中國共產黨發動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殲敵150多萬,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的主力,為解放江南奠定了基礎。1949年4月,中國共產黨發動渡江戰役,解放南京,國民黨政權垮臺,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可見示意圖反映了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C項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和題干中歷史知識結構圖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人民解放戰爭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歸納能力。20.【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共產黨從東北地區突然發起猛攻”是指遼沈戰役;“攻克了華北各大城市”是指平津戰役;“到1949年4月時,他們已在橫渡長江”是指渡江戰役。B項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是材料中依次涉及到的人民解放軍的重大軍事行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后期的大決戰。21.【答案】(1)三民主義;同盟會。(2)新文化運動;運動后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3)努力:①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創辦黃埔軍校,進行國民革命;②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4)團結就是力量,合則兩利,斗則倶傷等。【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材料一中的“這場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三民主義。辛亥革命后為反對袁世凱專權,革命黨人進行了一系列斗爭: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 ,在國會選舉中成為第一大黨。(2)本題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相關知識。“價值重建運動”指的是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使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奠定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思想基礎。(3)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維護中國的統一與獨立,國共兩黨在二十世紀上半期一共進行了兩次合作,并且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一次是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發動國民大革命即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另一次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4)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團結就是力量,合則兩利,斗則倶傷等。故答案為:(1)三民主義;同盟會。(2)新文化運動;運動后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3)努力:①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創辦黃埔軍校,進行國民革命;②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4)團結就是力量,合則兩利,斗則倶傷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國共合作等相關知識。22.【答案】(1)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史實:發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武裝起義;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2)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長征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使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長征的勝利使紅軍和革命轉危為安;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3)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要堅持對革命、對軍隊的領導權;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走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等。【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對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解。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內容: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過程:1927年,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之后,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1928朱德陳毅率領的隊伍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兩軍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不久,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2)本題考查紅軍長征的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由所學可知,1933年10月,蔣介石調集50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五次“圍剿”,由于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等人的錯誤指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10月,黨中央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在紅軍長征時期,1935年1月召開了遵義會議,這次會議糾正了“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長征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壯舉。長征的傳奇性故事傳遍國內外,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3)本題考查中國紅軍的啟示,屬于開放性試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要堅持對革命、對軍隊的領導權;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走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等。故答案為:(1)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史實:發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武裝起義;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2)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長征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使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長征的勝利使紅軍和革命轉危為安;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3)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要堅持對革命、對軍隊的領導權;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走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23.【答案】(1)“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2)鴉片戰爭;新中國成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林則徐、關天培、鄧世昌、佟麟閣、楊靖宇、張自忠等。(3)從不抵抗轉為堅決抵抗(或全面抗日);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雖然國民黨采取不抵抗政策,可是東北人民、國民黨愛國人士、共產黨等進行了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知識點】鴉片戰爭;五四運動;“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據材料一可知,1919年是五四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本題考查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依據材料“109年(1840-1949年)滄桑巨變”,所以109年滄桑巨變開始于1840年至1842年的鴉片戰爭,因為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09年滄桑巨變結束于194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結束。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維護了民族尊嚴,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鄧世昌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中國廣大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中,充分表現了頑強的戰斗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3)本題考查國民政府抗日戰爭時期前后態度的變化。據材料二“1931年國民政府《告全國民眾書》”可知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據材料二“1937年蔣介石廬山談話”可知國民政府堅決抵抗日本侵略。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抗擊日軍,一部分東北軍也對日軍的進攻進行了抵抗。“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2) 鴉片戰爭;新中國成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林則徐、關天培、鄧世昌、佟麟閣、楊靖宇、張自忠等。(3)從不抵抗轉為堅決抵抗(或全面抗日);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雖然國民黨采取不抵抗政策,可是東北人民、國民黨愛國人士、共產黨等進行了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鴉片戰爭、抗日戰爭等相關知識。24.【答案】(1)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全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基本結束,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共產黨軍隊領導(或開辟)的敵后戰場,戰略得當(共產黨起了中流砥柱作用);國民黨軍隊發起的正面戰場(國民黨軍隊的英勇抗戰);世界各地華人華僑以各種形式支援抗戰。(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顯示了中華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提高。【知識點】西安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運動;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在形式上“統一”全國。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后,周恩來奔赴西安積極協調,最終促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初步形成。(2)本題考查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結合教材所學知識得知,抗日戰爭勝利取得根本原因是國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的正義性;國際反法西斯國家的支持和配合;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互相配合;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等。(3)本題考查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抗日戰爭是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洗涮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推動了民主革命進程。故答案為:(1)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全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基本結束,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共產黨軍隊領導(或開辟)的敵后戰場,戰略得當(共產黨起了中流砥柱作用);國民黨軍隊發起的正面戰場(國民黨軍隊的英勇抗戰);世界各地華人華僑以各種形式支援抗戰。(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顯示了中華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提高。【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抗日戰爭等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25.【答案】(1)為了紀念中國“七七”抗戰五周年;向中國軍民頑強抗日的精神致敬;密切中美關系,鞏固反法西斯同盟;激勵抗日斗志,爭取抗戰勝利等。(2)正面如:中美等國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勝利;中美關系正常化以來,兩國貿易往來密切,促進兩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面如:美國發動朝鮮戰爭給中美兩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介入臺灣問題和南海問題,干涉中國內政和侵犯中國主權;貿易摩擦時有發生不利于兩國關系健康發展。中美兩國和則兩利,斗則兩傷,中美兩國發展友好關系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符合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經濟發展,兩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郵政總署發行這枚抗戰首日封的意圖是:為了紀念中國“七七”抗戰五周年;向中國軍民頑強抗日的精神致敬;密切中美關系,鞏固反法西斯同盟;激勵抗日斗志,爭取抗戰勝利等。(2)本題考查中美關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歸納綜合能力。第一問屬于開放性試題,學生言之有理。第二問圍繞“中美兩國是世界大國,同時也是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不同的兩個大國,兩國關系直接影響到世界和平與穩定;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強,兩國之間應該加強合作、發展友好關系。”去談即可。故答案為:(1)為了紀念中國“七七”抗戰五周年;向中國軍民頑強抗日的精神致敬;密切中美關系,鞏固反法西斯同盟;激勵抗日斗志,爭取抗戰勝利等。(2)正面如:中美等國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勝利;中美關系正常化以來,兩國貿易往來密切,促進兩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面如:美國發動朝鮮戰爭給中美兩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介入臺灣問題和南海問題,干涉中國內政和侵犯中國主權;貿易摩擦時有發生不利于兩國關系健康發展。中美兩國和則兩利,斗則兩傷,中美兩國發展友好關系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符合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經濟發展,兩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抗日戰爭、中美關系等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 / 1浙江省金華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教學質量檢測(一)試卷一、選擇題1.(2018九上·金華月考)近代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是( )A.保國會 B.興中會 C.同盟會 D.華興會【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894年,孫中山聯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A項保國會是宣傳維新思想的一個政治團體,不符合題意;B項興中會是中國近代第一個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團體,符合題意;C項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不符合題意;D項華興會1903年成立,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團體,但不是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第一個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團體。 興中會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中國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2.(2018九上·金華月考)學者陳旭麓認為:“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它是一條分界線。”作者認為辛亥革命成為“分界線”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A.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B.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C.實現了生話上的移風易俗 D.頒布《中華民國約法》【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B項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是作者認為辛亥革命成為“分界線”的主要理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陳旭麓的認為為切入點,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理解問題的能力。3.(2018九上·金華月考)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成為文學革命先聲的是( )A.魯迅 B.陳獨秀 C.李大釗 D.胡適【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17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發表題為《文學改良芻議》的文章,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首先掀起新文學的革命;這是白話文運動的公開信號。胡適的文章被認為是中國文學革命的第一聲進軍號令。A項魯迅1918年發表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魯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內容,同新文學形式結合起來,樹立了新文學的典范,不符合題意;B項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不符合題意;C項李大釗不是文學革命先聲,不符合題意;D項胡適1917年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被譽為“文學革命發難的第一聲”,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4.(2018九上·金華月考)1921年胡適的詩歌《希望》:“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因其平易、通俗而廣為傳唱。這詩與新文化運動內容有直接聯系的是(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C.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分析此材料內容,是屬于文學方面的,所以這個故事與新文化運動有直接聯系的是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A項提倡民主,反對專制與題干中詩歌沒有直接聯系,不符合題意;B項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與題干中詩歌有直接聯系,符合題意;C項提倡科學,反對迷信與題干中詩歌沒有直接聯系,不符合題意;D項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與題干中詩歌沒有直接聯系,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5.(2018九上·金華月考)張老師在一次社會課上說:我爺爺就是在1928年冬天在井岡山入伍的。請你指出他爺爺當年參加的是( )A.國民革命軍 B.中國工農紅軍C.八路軍 D.中國人民解放軍【答案】B【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詞“1928年”“井岡山”可推斷與井岡山會師相關,而井岡山會師后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八路軍,中國人民解放軍;鐵軍對葉挺獨立團的稱號。A項國民革命軍是北伐戰爭時期的隊伍,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工農紅軍是井岡山會師后成立的隊伍,符合題意;C項八路軍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隊伍,不符合題意;D項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內戰時期的隊伍,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工農紅軍的創建。6.(2018九上·金華月考)民國八年,在北京《晨報》中可看到的消息是( )A.蔣介石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員B.北伐軍進軍迅速,連克汀泗橋、賀勝橋C.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D.北洋政府罷免曹當霖等賣國賊職務【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民國八年是指1911+8=1919年。A項蔣介石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員發生在1927年,不符合題意;B項北伐軍進軍迅速,連克汀泗橋、賀勝橋發生在1926年,不符合題意;C項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發生在1924年,不符合題意;D項北洋政府罷免曹當霖等賣國賊職務發生在1919年五四運動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及民國紀年的相關知識。7.(2018九上·金華月考)某班級準備開展慶祝“七一”活動,請你為他們選擇主題詞( )A.開天辟地,黨的誕生 B.青春火炬,熱血救國C.民主科學,思想解放 D.辛亥革命,廢除帝制【答案】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她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從此有了代表整個中華民族利益的新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A項開天辟地,黨的誕生符合“七一”活動,符合題意;B項青春火炬,熱血救國和五四運動有關,不符合題意;C項民主科學,思想解放和新文化運動有關,不符合題意;D項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和辛亥革命有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的內容和意義。8.(2018九上·金華月考)“紅色之旅”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金華某校組織“紅色之旅”——江西行,可以去考察的地方有( )①南昌 ②南湖 ③武昌 ④瑞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答案】D【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率領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占領了南昌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共八萬多人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從瑞金出發進行長征。①南昌位于江西省,符合題意;②南湖位于浙江省,不符合題意;③武昌位于湖北省,不符合題意;④瑞金位于江西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紅色之旅”為切入點,考查發生在江西省的歷史事件。9.(2018九上·金華月考)口號、宣言、論斷的出現通常都帶有強烈的時代特征。以下按出現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停戰內戰,一致抗日 ②驅除韃虜,恢復中華③打倒列強,除軍閥 ④外爭國權,內懲國賊A.①②④③ B.④②③①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①停戰內戰,一致抗日發生在1936年抗日戰爭時期;②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辛亥革命時期1910年的同盟會革命綱領;③打倒列強,除軍閥發生在1926年北伐時期;④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發生在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按出現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②④③①;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各歷史事件的識記能力。10.(2018九上·金華月考)思想解放運動能促進社會發展。下列屬于中國近代促進人們思想解放的歷史事件有( )①百家爭鳴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運動 ④五四運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①百家爭鳴發生于中國古代史時期 ,和題干中的“中國近代”不符,不符合題意;②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在其指引下辛亥革命取得了勝利,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符合題意;③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符合題意;④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啟發和引導了廣大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覺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對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理解三者在中國歷史中的重要地位。11.(2018九上·金華月考)捉蔣——英雄壯舉;放蔣——大局為重;送蔣——情真意切。與此評價相關的人物是( )A.彭德懷 B.李宗仁 C.張學良 D.周恩來【答案】C【知識點】西安事變【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捉蔣、放蔣、送蔣”三個關鍵詞,能把這幾個關鍵信息綜合在一起的事件是,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捉蔣),實行“兵諫”,最后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張學良釋放了蔣介石(放蔣),并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送蔣),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C項張學良和題干中的“捉蔣、放蔣、送蔣”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12.(2018九上·金華月考)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紅血洗過的戰場》中寫道:“在這里,我們發揮了震天的威力!……在這里,我們擊退寇兵!……”因指揮臺兒莊戰役而載入史冊的將領是( )A.佟麟閣 B.趙登禹 C.李宗仁 D.彭德懷【答案】C【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1938年春,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山東臺兒莊與日軍展開激戰,取得了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鼓舞了抗日軍隊的士氣。A項佟麟閣在盧溝橋事變中指揮29軍浴血奮戰,不符合題意;B項趙登禹在盧溝橋事變中指揮29軍浴血奮戰,不符合題意;C項李宗仁指揮臺兒莊戰役,符合題意;D項彭德懷指揮百團大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臺兒莊戰役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13.(2018九上·金華月考)20世紀20~30年代經濟危機吞噬著整個世界。下列事件與這場危機直接有關的是( )A.北京爆發五四運動B.中國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D.各國人民組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答案】C【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20世紀20-30年代”、“直接有關”等信息,逐項分析,A項北京爆發五四運動,不符合題意,因為五四運動爆發與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有關,與經濟大危機無關;B項中國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抗日戰爭有關,但與經濟大危機的發生沒有直接關系,不符合題意;C項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符合題意,因為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日本為轉嫁經濟危機而發動的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與危機直接有關;D項各國人民組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但與經濟大危機沒有直接關系,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辨析題干、運用所學知識分析選項的能力。根據四個選項中歷史事件爆發的直接原因思考解答。14.(2018九上·金華月考)從武裝反抗國民黨到與國民黨合作抗日,中國共產黨這一政策轉變的根本依據是( )A.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D.“一二 九”運動爆發【答案】B【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占領東北,進而企圖控制華北。七七事變后,日本開始全面侵華,中日民族矛盾急劇上升為最主要的矛盾。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的方針。B項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是中國共產黨從武裝反抗國民黨到與國民黨合作抗日這一政策轉變的根本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根本依據。15.(2018九上·金華月考)下列能為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撐的有( )①美蘇等國協同作戰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③華人華僑歸國參戰 ④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①美蘇等國協同作戰錯誤,美蘇等國協同作戰是外援 ,不符合題意;②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正確,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符合題意;③華人華僑歸國參戰正確,華人華僑歸國參戰,體現全民族抗戰 ,符合題意;④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正確,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體現民族團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理解。16.(2018九上·金華月考)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中我國第一次以世界大國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是( )A.德黑蘭會議 B.慕尼黑會議 C.雅爾塔會議 D.開羅會議【答案】D【知識點】新中國初期外交成就【解析】【分析】1954年周恩來率代表團參加日內瓦會議,討論了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這是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的國際會議。D項開羅會議是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中我國第一次以世界大國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內瓦會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日內瓦會議的識記能力。周恩來總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風度,為新中國贏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打開新中國外交的新局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7.(2018九上·金華月考)近代以來,上海始終處于中國發展的前沿。她也見證了近代中國的變遷。以下內容與上海有關的是( )①辛亥革命的開始②五四運動③中國共產黨的誕生④國民革命軍北伐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D【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919年5月4日,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北京,青年學生首先走上街頭舉行罷課游行示威,6月3日以后,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大會的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舉行。①辛亥革命的開始在湖北武昌,不符合題意;②五四運動后期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符合題意;③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標志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符合題意;④國民革命軍北伐與上海無關,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決開始定從廣州北伐,湖南、湖北是主戰場,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與上海有關的歷史事件。18.(2018九上·金華月考)1945年8月,毛澤東率中共代表團到達重慶,山城為之沸騰。重慶各界紛紛表達他們的喜悅心情。這反映出當時人們的普遍愿望是( )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打倒列強,除軍閥”C.“還我河山,守土抗戰” D.“要和平,爭民主”【答案】D【知識點】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1945年8月,八年抗日戰爭剛剛勝利,人民渴望和平,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準備發動內戰,又不想違背民意,所以邀毛澤東去重慶談判,如果毛澤東不去就可以以此為借口挑起戰爭,為了爭取真和平,戳穿蔣介石的陰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使人們看到和平的希望。重慶人民對中共代表團的到來所表現出的喜悅之情,反映的正是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愿望。D項“要和平,爭民主”是題干材料反映出當時人們的普遍愿望,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重慶談判的有關知識。19.(2018九上·金華月考)整理歷史知識結構圖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以下示意圖有助于我們了解( )A.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歷程B.國民大革命的主要進程C.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D.抗日戰爭的發展歷程【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1946年6月,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失敗后,轉為重點進攻,目標是陜甘寧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粉碎了國民黨對陜甘寧解放區的進攻。1947年6月,劉鄧大軍挺進中原,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1948年9月—1949年1月,中國共產黨發動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殲敵150多萬,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的主力,為解放江南奠定了基礎。1949年4月,中國共產黨發動渡江戰役,解放南京,國民黨政權垮臺,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可見示意圖反映了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C項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和題干中歷史知識結構圖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人民解放戰爭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歸納能力。20.(2018九上·金華月考)“共產黨從東北地區突然發起猛攻,攻克了華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時,他們已在橫渡長江……”。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民解放軍的重大軍事行動依次是( )A.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B.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C.淮海戰役、遼沈戰役、渡江戰役D.平津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共產黨從東北地區突然發起猛攻”是指遼沈戰役;“攻克了華北各大城市”是指平津戰役;“到1949年4月時,他們已在橫渡長江”是指渡江戰役。B項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是材料中依次涉及到的人民解放軍的重大軍事行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后期的大決戰。二、非選擇題21.(2018九上·金華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換句話說,這場革命在政治上的沉重代價,最終以文化的巨大進步則獲得了某種補償。1912—1919年初的中國知識界的價值重建運動,可以視為象征。——摘自許紀霖主編《中國現代化史》材料二:共產黨和國民黨作為對二十世紀中國的命運影響最大的兩個政黨,理應再度攜手,團結一切有志于國家統一的黨派、團體和仁人志士,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辛亥革命是我們共同紀念的日子,孫中山先生是我們共同敬仰的偉人,統一祖國是我們共同盼望的目標,中華強盛是我們共同奮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統一呢?——人民日報社論“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這場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哪一革命組織后來改組成國民黨?(2)“文化的進步、價值重建運動”指什么運動?此運動與中共成立有何聯系?(3)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二十世紀上半期,國共兩黨為改變“二十世紀中國的命運”,共同進行了哪些努力?(4)綜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在國共兩黨關系變化發展的探索歷程中你能獲得哪些寶貴的認識?【答案】(1)三民主義;同盟會。(2)新文化運動;運動后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3)努力:①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創辦黃埔軍校,進行國民革命;②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4)團結就是力量,合則兩利,斗則倶傷等。【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材料一中的“這場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三民主義。辛亥革命后為反對袁世凱專權,革命黨人進行了一系列斗爭: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 ,在國會選舉中成為第一大黨。(2)本題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相關知識。“價值重建運動”指的是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使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奠定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思想基礎。(3)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維護中國的統一與獨立,國共兩黨在二十世紀上半期一共進行了兩次合作,并且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一次是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發動國民大革命即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另一次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4)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團結就是力量,合則兩利,斗則倶傷等。故答案為:(1)三民主義;同盟會。(2)新文化運動;運動后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3)努力:①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創辦黃埔軍校,進行國民革命;②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4)團結就是力量,合則兩利,斗則倶傷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國共合作等相關知識。22.(2018九上·金華月考)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征途中,我們要永遠銘記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歌謠:講起“八一”歷史長,南昌打響第一槍;工人士兵齊暴動,紅軍戰士最光榮;朱德率領隊伍走,進軍湘南改紅軍;秋收起義毛澤東,鬧得湘東遍地紅;井岡山上朱毛和,創建四軍建奇功。材料二:“(長征)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不是戰役,它不是勝利,它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場險象環生、危在旦夕的戰斗……長征卻使毛澤東及其共產黨人贏得了中國。”——美國作家哈里森·李爾茲伯(1)根據材料一概況中國革命新道路的特征。結合材料用20世紀20年代有關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是怎樣“探索新的道路”的?(2)根據材料分析中國紅軍進行長征的原因。對長征“使毛澤東及其共產黨人贏得了中國”你是如何理解的?(3)中國紅軍的這一歷程留給我們什么啟示?【答案】(1)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史實:發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武裝起義;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2)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長征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使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長征的勝利使紅軍和革命轉危為安;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3)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要堅持對革命、對軍隊的領導權;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走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等。【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對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解。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內容: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過程:1927年,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之后,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1928朱德陳毅率領的隊伍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兩軍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不久,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2)本題考查紅軍長征的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由所學可知,1933年10月,蔣介石調集50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五次“圍剿”,由于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等人的錯誤指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10月,黨中央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在紅軍長征時期,1935年1月召開了遵義會議,這次會議糾正了“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長征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壯舉。長征的傳奇性故事傳遍國內外,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3)本題考查中國紅軍的啟示,屬于開放性試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要堅持對革命、對軍隊的領導權;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走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等。故答案為:(1)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史實:發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武裝起義;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2)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長征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使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長征的勝利使紅軍和革命轉危為安;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3)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要堅持對革命、對軍隊的領導權;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走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23.(2018九上·金華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09年滄桑巨變,換了人間。北京天安門,曾在1900年見證了西方列強的野蠻,在1919年見證了中國人民的覺醒;1949年的秋天,它終于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共和國。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一代代中華兒女前赴后繼,在這崢嶸百年中歷經無數艱難坎坷。他們的業績,將永遠載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史冊。”材料二:(1)材料一中提及的1919年是指哪一歷史事件、它標志著中國革命進入了哪一時期?(2)材料一中“109年滄桑巨變”開始和結束的標志分別是什么?寫出其中兩位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赴后繼”而犧牲的民族英雄。(3)結合材料二,分析國民政府的前后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基于國民政府的表現,為什么近日教育部發文仍將1931年作為“十四年抗戰”的起點年份?【答案】(1)“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2)鴉片戰爭;新中國成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林則徐、關天培、鄧世昌、佟麟閣、楊靖宇、張自忠等。(3)從不抵抗轉為堅決抵抗(或全面抗日);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雖然國民黨采取不抵抗政策,可是東北人民、國民黨愛國人士、共產黨等進行了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知識點】鴉片戰爭;五四運動;“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據材料一可知,1919年是五四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本題考查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依據材料“109年(1840-1949年)滄桑巨變”,所以109年滄桑巨變開始于1840年至1842年的鴉片戰爭,因為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09年滄桑巨變結束于194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結束。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維護了民族尊嚴,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鄧世昌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中國廣大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中,充分表現了頑強的戰斗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3)本題考查國民政府抗日戰爭時期前后態度的變化。據材料二“1931年國民政府《告全國民眾書》”可知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據材料二“1937年蔣介石廬山談話”可知國民政府堅決抵抗日本侵略。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抗擊日軍,一部分東北軍也對日軍的進攻進行了抵抗。“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2) 鴉片戰爭;新中國成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林則徐、關天培、鄧世昌、佟麟閣、楊靖宇、張自忠等。(3)從不抵抗轉為堅決抵抗(或全面抗日);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雖然國民黨采取不抵抗政策,可是東北人民、國民黨愛國人士、共產黨等進行了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鴉片戰爭、抗日戰爭等相關知識。24.(2018九上·金華月考)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某校歷史興趣小組開展“不忘國恥,反思歷史”的主題探究活動。以下是探究活動的部分材料:材料一:文獻資料戰爭年代,美國雜志上數次出現了中國人的頭像。①1927年4月4日,蔣介石第一次出現在《時代》封面上。關于這期封面人物的介紹,小標題只用了一個詞——征服者。②1937年,紅星照耀西方。該年1月,在美國《生活》雜志上,驚異的出現了毛澤東的頭像。材料二:工具制作材料三:歷史評論抗日戰爭使近百年飽受分裂之苦的中國重新統一起來了,增強了國民對國家認同的程度和對政府的監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進了國民對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關心和參與,從而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樞紐。——楊奎松《抗戰燃起中國現代國家的夢想》(1)材料一中這些美國雜志因對中國局勢的關注而受國人矚目,說說“征服者”與“紅星照耀西方”分別對應著怎樣的中國局勢?(2)年代尺是認識歷史的工具。請根據小組成員們制作的抗日戰爭年代尺(材料二),分析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的歷史必然性。(3)歷史評論可以幫助認識歷史,結合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說說材料三的觀點“抗日戰爭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樞紐”的合理性。【答案】(1)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全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基本結束,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共產黨軍隊領導(或開辟)的敵后戰場,戰略得當(共產黨起了中流砥柱作用);國民黨軍隊發起的正面戰場(國民黨軍隊的英勇抗戰);世界各地華人華僑以各種形式支援抗戰。(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顯示了中華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提高。【知識點】西安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運動;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在形式上“統一”全國。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后,周恩來奔赴西安積極協調,最終促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初步形成。(2)本題考查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結合教材所學知識得知,抗日戰爭勝利取得根本原因是國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的正義性;國際反法西斯國家的支持和配合;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互相配合;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等。(3)本題考查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抗日戰爭是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洗涮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推動了民主革命進程。故答案為:(1)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全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基本結束,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共產黨軍隊領導(或開辟)的敵后戰場,戰略得當(共產黨起了中流砥柱作用);國民黨軍隊發起的正面戰場(國民黨軍隊的英勇抗戰);世界各地華人華僑以各種形式支援抗戰。(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顯示了中華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提高。【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抗日戰爭等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25.(2018九上·金華月考)某校九年級1班學生搜集到以下史料,進行探究活動,請你一起來參與。材料一:材料二:某歷史愛好者繪制了二戰以來中美交往的有關情況,如下圖所示:(1)根據材料一推斷,美國郵政總署發行這枚抗戰首日封的意圖是什么?(2)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貿易問題和臺灣問題上對中國發表強硬言論,震動一時。結合材料二,運用正反兩方面的史實分析中美發展友好關系的重要性?【答案】(1)為了紀念中國“七七”抗戰五周年;向中國軍民頑強抗日的精神致敬;密切中美關系,鞏固反法西斯同盟;激勵抗日斗志,爭取抗戰勝利等。(2)正面如:中美等國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勝利;中美關系正常化以來,兩國貿易往來密切,促進兩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面如:美國發動朝鮮戰爭給中美兩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介入臺灣問題和南海問題,干涉中國內政和侵犯中國主權;貿易摩擦時有發生不利于兩國關系健康發展。中美兩國和則兩利,斗則兩傷,中美兩國發展友好關系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符合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經濟發展,兩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郵政總署發行這枚抗戰首日封的意圖是:為了紀念中國“七七”抗戰五周年;向中國軍民頑強抗日的精神致敬;密切中美關系,鞏固反法西斯同盟;激勵抗日斗志,爭取抗戰勝利等。(2)本題考查中美關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歸納綜合能力。第一問屬于開放性試題,學生言之有理。第二問圍繞“中美兩國是世界大國,同時也是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不同的兩個大國,兩國關系直接影響到世界和平與穩定;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強,兩國之間應該加強合作、發展友好關系。”去談即可。故答案為:(1)為了紀念中國“七七”抗戰五周年;向中國軍民頑強抗日的精神致敬;密切中美關系,鞏固反法西斯同盟;激勵抗日斗志,爭取抗戰勝利等。(2)正面如:中美等國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勝利;中美關系正常化以來,兩國貿易往來密切,促進兩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面如:美國發動朝鮮戰爭給中美兩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介入臺灣問題和南海問題,干涉中國內政和侵犯中國主權;貿易摩擦時有發生不利于兩國關系健康發展。中美兩國和則兩利,斗則兩傷,中美兩國發展友好關系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符合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經濟發展,兩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抗日戰爭、中美關系等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金華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教學質量檢測(一)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金華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教學質量檢測(一)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