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興市秀洲高照實驗學校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興市秀洲高照實驗學校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高照實驗學校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
一、選擇題
1.(2018九上·秀洲月考)20世紀初,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宣稱:“讓別的民族去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只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這段材料可用來論證(  )
A.一戰中德國戰敗的原因 B.三國同盟形成的必要性
C.德國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D.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非正義性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中的“我們要求陽光下的地盤”是指德國爭奪殖民地,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為此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發起了一場非正義性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
D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非正義性可用題干材料來論證,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材料為切入點,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
2.(2018九上·金華月考)思想解放運動能促進社會發展。下列屬于中國近代促進人們思想解放的歷史事件有(  )
①百家爭鳴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運動 ④五四運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①百家爭鳴發生于中國古代史時期 ,和題干中的“中國近代”不符,不符合題意;
②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在其指引下辛亥革命取得了勝利,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符合題意;
③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符合題意;
④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啟發和引導了廣大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覺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對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理解三者在中國歷史中的重要地位。
3.(2018九上·秀洲月考)辛亥革命爆發后,獨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國,下圖中首先脫離清政府獨立的是(  )
A.a省 B.b省 C.c省 D.d省
【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這是辛亥革命的首次起義,第二天起義軍完全占領的武昌城,接著武漢三鎮取得勝利,湖北省是最先宣布獨立的省份,結合地圖可知是a省。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中最先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的省份及學生的識圖能力。
4.(2018九上·秀洲月考)小明在一次做《歷史與社會》練習時把下列有直接關聯的選項連在一起,請幫他指出不恰當的一項(  )
A.保國會──康有為 B.南昌起義──毛澤東
C.黃埔軍校──周恩來 D.井岡山會師──朱德
【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A項保國會──康有為有直接關聯,1898年4月12日,維新派康有為等在北京成立保國會,不符合題意;
B項南昌起義──毛澤東沒有直接關聯,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率領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符合題意;
C項黃埔軍校──周恩來有直接關聯,1924年國民黨為了培養骨干,建立了黃埔軍校,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主任,不符合題意;
D項井岡山會師──朱德有直接關聯,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隊伍和湘南農民武裝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識記能力。
5.(2018九上·秀洲月考)海圻艦是中國第一艘完成環球航行的大型軍艦,最具有傳奇色彩的是出國時艦旗還是滿清的黃色青龍旗,歸國時已變成了中華民國的五色旗,下列事件中與軍艦旗幟變化有關的是(  )
A.五四運動 B.辛亥革命 C.秋收起義 D.南昌起義
【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1年爆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1912年1月1日,成立了中華民國。
A項五四運動與軍艦旗幟變化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辛亥革命和題干中與軍艦旗幟變化有關,符合題意;
C項秋收起義與軍艦旗幟變化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南昌起義與軍艦旗幟變化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
6.(2018九上·秀洲月考)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家錢玄同在民國六年提出“文學之文,用典(典故)已為下乘;若普通應用之文,尤須老老實實講話,務期老嫗能解。”錢玄同提出的主張與當時社會上正在興起的主張一致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C.提倡科學,反對愚昧 D.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答案】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指的是寫文章不用典故,要讓普通人讀得懂,即使用白話文。新文化運動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A項提倡民主,反對專制和題干中錢玄同提出的主張不一致,不符合題意;
B項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和題干中錢玄同提出的主張不一致,不符合題意;
C項提倡科學,反對愚昧和題干中錢玄同提出的主張不一致,不符合題意;
D項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和題干中錢玄同提出的主張一致,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新文化運動主要內容的理解能力。
7.(2018九上·秀洲月考)孫中山說:凡屬蒙、藏、青、回同胞,在昔之受壓制于一部者,今皆得為國家主體,皆得為共和國之主人翁。下列哪項沒有體現出來(  )
A.五族共和思想 B.中華民族觀念
C.民族平等意識 D.驅除韃虜口號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中“凡屬蒙、藏、青、回同胞......”體現了孫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題干材料中“今皆得為國家主體......”體現了孫中山的中華民族觀念;題干材料中“......皆得為共和國之主人翁”體現了孫中山的民族平等意識;“五族共和”的轉變,摒棄了狹隘的民族主義,追求各民族之間的平等。
D項驅除韃虜口號在題干材料中明天體現,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
8.(2018九上·秀洲月考)2015年是新文化運動開始100周年。為了紀念這一運動,九年級(1)班準備組織一次以“思想啟蒙”為主題的班會,下列可用的素材有(  )
①陳獨秀創辦《新青年》,號召青年爭取平等、自由
②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倡導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③魯迅發表《狂人日記》,揭露幾千年來的封建專制統治
④孫中山在《民報》上發表文章,提出“三民主義”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①陳獨秀創辦《新青年》,號召青年爭取平等、自由和新文化運動有關,符合題意;
②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倡導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和新文化運動有關,符合題意;
③魯迅發表《狂人日記》,揭露幾千年來的封建專制統治和新文化運動有關,符合題意;
④孫中山在《民報》上發表文章,提出“三民主義”思想和辛亥革命有關、與新文化運動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
9.(2018九上·秀洲月考)尋訪古跡、實地考察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國際大都市上海是中國近代史的一位特殊“見證者”,它見證了(  )
①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了政治舞臺
②張學良“改易旗幟”
③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
④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①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了政治舞臺和上海有關,符合題意,因為五四運動中,6月3日以后,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運動的主力由青年學生轉為工人階級,并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
②張學良“改易旗幟”和上海無關,不符合題意,因為皇姑屯事件之后,統治中國東北的奉系軍閥將領張學良1928年12月29日通電全國,宣布:從即日起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變旗幟,史稱東北易幟;
③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和上海無關,符合題意,因為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④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和上海有關,不符合題意,因為1920年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和上海有關的重大事件。
10.(2018九上·秀洲月考)下列哪一事件,最能充分表現中國共產黨善于開拓創新,實事求是的精神(  )
A.發動南昌起義 B.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C.發動秋收起義 D.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最能充分表現中國共產黨善于開拓創新,實事求是的精神。
B項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最能充分表現中國共產黨善于開拓創新,實事求是的精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為背景,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11.(2018九上·秀洲月考)圖表歸納法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下表反映了中國近代史上不同時期的時代特征,其中1921-1935年應該填(  )
時期 主題詞
1898-1912 維新變法,走向共和
1921-1935
A.五四風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力挽狂瀾
C.國共對峙,走向抗日 D.煥然一新,漸趨成熟
【答案】D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1935年,在長征途中召開了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走向了成熟。所以這一階段特征的主題詞應是:煥然一新,漸趨成熟。
D項煥然一新,漸趨成熟符合題干圖表中1921-1935年的時代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圖表歸納法為切入點,考查中國近現代史時期階段特征的主題詞。
12.(2018九上·秀洲月考)“田里豆子開紅花,紅軍來到笑哈哈,土豪劣紳都打到,山林土地回老家。”這是歌頌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歌謠,該根據地是(  )
A.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B.閩浙贛革命根據地
C.中央革命根據地 D.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答案】D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詞“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可知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D項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3.(2018九上·秀洲月考)中華民族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得以不斷豐富和發展。長征精神形成于(  )
A.大革命時期 B.國共十年內戰時期
C.全面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長征精神是長征留下的,長征是在1934年——1936年。
A項大革命時期指1924至1927年,不符合題意;
B項國共十年內戰時期指1927至1937年,符合題意;
C項全面抗日戰爭時期指1937至1945年,不符合題意;
D項解放戰爭時期指1946至1949年,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長征精神的相關知識。
14.(2018九上·秀洲月考)今天,我們偉大祖國又在進行新的“長征”,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在實現“中國夢”的光明道路上,長征精神仍然具有其現實意義,這是因為長征精神(  )
①是中華民族生命肌體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②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作為中華民族精神重要組成部分的長征精神,是鼓舞中華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和強大精神動力。弘揚長征精神,是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的需要,有利于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長征精神作為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已經內化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里,成為我們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無比寶貴的精神財富, 生生不息、 代代相傳。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命肌體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① 不符合題意;
D項 ②③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長征精神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
15.(2018九上·秀洲月考)2016 年恰逢北伐戰爭開始 90 周年。小明整理了一份資料,其中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
①北伐戰爭中收回了漢口、九江的英租界
②北伐戰爭的口號是“打倒列強,除軍閥”
③孫中山領導的北伐戰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④國民黨背叛革命,國民革命運動以失敗告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孫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北伐戰爭開始于1926年,所以③孫中山領導的北伐戰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說法不符合歷史事實,不符合題意;
B項①②④符合歷史事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爭的相關知識。
16.(2018九上·秀洲月考)中國人民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過程中,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①長征精神 ②井岡山精神 ③五四精神④延安精神。這些精神財富產生的先后順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
【答案】B
【知識點】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五四精神主要是1919年五四運動所體現出來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長征精神是1934——1936年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所體現了出來的不怕犧牲的精神;延安在抗戰時期曾是中國共產黨的指揮中樞和戰略后方,中國共產黨在這里運籌帷幄,作出了關系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為奪取全國政權奠定了堅實基礎;這里孕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誕生于1927年井岡山根據地的創建,據此分析可知按照時間先后順序出現的應該是五四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
B項③②①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近代中國“精神”的準確識記。
17.(2018九上·秀洲月考)抓關鍵詞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下列關鍵詞示意圖有利于我們了解(  )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歷程 B.國共兩黨之間關系的演變
C.中國不斷向西方學習的過程 D.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
【答案】C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A項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歷程是從五四運動開始的,不符合題意;
B項國共兩黨之間關系的演變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題意;
C項中國不斷向西方學習的過程符合題意,因為自強求富是洋務運動的口號,向西方學習科技,公車上書反映了維新變法,向學習君主立憲制,武漢光復反映了是辛亥革命,向西方學習民主共和制,民主科學反映的新文化運動,向西方學習思想文化,體現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探索歷程;
D項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探索歷程,旨在考查學生對于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
18.(2018九上·秀洲月考)南湖革命紀念館記錄了中國共產黨的足跡:“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有些人設法逃進了華南山區。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毛澤東……”當時毛澤東等人選 擇進入華南山區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
A.遠離中心城市,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
B.群眾基礎好,便于開展革命工作
C.四周崇山峻嶺,森林茂密,地勢險要
D.農業經濟的發展可供部隊籌措給養
【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由題干材料可知,材料中“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于1927年10月到達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根據題干中的“自然條件”這一關鍵信息,逐項分析:
A項遠離中心城市,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不是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的自然條件,不符合題意;
B項群眾基礎好,便于開展革命工作不是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的自然條件,不符合題意;
C項四周崇山峻嶺,森林茂密,地勢險要是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的自然條件,符合題意;
D項農業經濟的發展可供部隊籌措給養不是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的自然條件,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自然條件。
19.(2018九上·秀洲月考)如果讓你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探究的主題是:“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以下詩句可以印證這一思想的是(  )
A.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
B.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C.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D.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聯系所學,“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之后到長征之前形成的,主要內容包括: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三點。
A項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是國民黨200師師長戴安瀾1942年在緬甸抗擊日軍的戰斗中犧牲,毛澤東敬送的挽聯,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描寫的是土地革命場景,屬于工農武裝割據內容,符合題意;
C項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描寫的是紅軍長征途中情景,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描寫的是解放軍占領南京時的情景,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四個選項都是毛澤東的詩詞,要求學生能把毛澤東詩詞與史實有機聯系,靈活運用。
20.(2018九上·秀洲月考)“一旦強擄寇邊疆,慷慨悲歌奔戰場。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嘿,游擊戰敵后方,鏟除偽政權,游擊戰敵后方,堅持反掃蕩!”依據所學知識判斷,這首歌詞應出自近代哪支人民軍隊的軍歌(  )
A.中國工農紅軍 B.八路軍
C.新四軍 D.中國人民解放軍
【答案】B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首戰平型關”這一關鍵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37年9月下旬,八路軍115師取得平型關大捷。因此題干中詩歌是八路軍的軍歌。
B項八路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
21.(2018九上·秀洲月考)為了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中國共產黨制定的政策有(  )
①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
②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
③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原則
④按價征稅,以后漲高的地價歸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識點】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在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有所不同;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國分批進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自食其力。
A項①②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
22.(2018九上·秀洲月考)下表中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時間 學校名稱 辦學地點
1912 北京大學 北平
1937 臨時大學(北大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共同組成) 長沙
1938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昆明
1946 北京大學 北平
A.外來侵略 B.政權更迭
C.國共合作破裂 D.軍閥割據
【答案】A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為北京大學;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不久,臨時大學又遷到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戰勝利后遷回北京。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原因是遭受日本的侵略。
A項外來侵略是題干表中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最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最主要原因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
23.(2018九上·秀洲月考)以下屬于“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相同之處的是(  )
①都是日本侵略者蓄謀已久的
②都發生在東北地區
③都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
④中國軍民都奮起還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對中國東北垂涎已久,確立了以“滿蒙”為侵略基地的狂妄戰略。日軍占領東北后,將魔爪伸向華北,陰謀策動“華北自治”。從1936年5月起,日本陸續增兵華北,不斷制造事端,頻繁進行軍事演習,華北局勢日益嚴峻。所以“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都是日本侵略者蓄謀已久的,①都是日本侵略者蓄謀已久的正確;“七七”事變發生在華北地區,②都發生在東北地區錯誤;“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發表發生在1931年和1937年,都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③都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正確;“九一八”事變,國民政府沒有進行抵抗,“七七”事變后,實行全民族抗戰,④中國軍民都奮起還擊錯誤。
B項①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的相同之處的理解。
24.(2018九上·秀洲月考)2017年年初,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發函,要求把中小學課程教材中的“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關于這一要求的意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進一步還原歷史事實,告慰先烈英靈
B.強調抗日戰爭的艱難,凝聚民族精神
C.突出反法西斯的貢獻,提升中國形象
D.突出全面抗戰的價值,升華愛國熱情
【答案】D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八年抗戰是指從1937年開始的全國性抗戰,十四年抗戰是包含從1931年開始的局部抗戰在內的整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抗日戰爭開端問題關系到對九一八事變后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關系到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抗日戰爭的特點和南京國民政府作用的評價。所以,“十四年抗戰”,進一步肯定國民黨在抗戰中的作用,進一步還原歷史真實,告慰先烈英靈;有利于強調抗日戰爭的艱難,凝聚民族精神,AB正確;
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十四年抗戰”突出反法西斯的貢獻,提升中國形象,C正確。
“八年抗戰”突出全面抗戰的價值,D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十四年抗戰”的理解。
25.(2018九上·秀洲月考)“綏靖主義者在玩喂鱷魚的危險游戲——可預計最后鱷魚也會把他給吃了。”這是丘吉爾“二戰”前對綏靖政策的評價。下列事件驗證了丘吉爾推斷的是(  )
A.蘇臺德區被割占 B.蘇德戰爭爆發
C.法國戰敗投降 D.日本偷襲珍珠港
【答案】C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綏靖主義者是在喂鱷魚”指的是西方大國將禍水東引,把德國的侵略矛頭指向蘇聯。它們希望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預計最后鱷魚也把他給吃了”指的是1940年四五月間,德軍又向歐洲西部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很快占領了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和北歐許多國家,英國也遭到德軍飛機的猛烈轟炸。
C項法國戰敗投降驗證了題干中丘吉爾的推斷,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綏靖政策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
26.(2018九上·秀洲月考)著名戲劇家田漢1938年中國軍隊取得某戰役重大勝利后,寫下了這樣的祝捷歌詞:“將士的喊聲,震動了南部山東,榴彈擲處血光紅,敵人如鼠我如龍。”這一戰役是(  )
A.賀勝橋戰役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
【答案】C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根據題目中的“1938年、南部山東”,可知,這一戰役是臺兒莊戰役。1938年春,在日軍進攻徐州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臺兒莊與日軍激戰,殲敵一萬多人,國民黨取得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重大勝利。
A項賀勝橋戰役發生于北伐戰爭期間,時間為1926年,和題干中“1938年”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平型關大捷發生于1937年9月,和題干中“1938年”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臺兒莊戰役是題干中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
D項百團大戰發生于1940年,和題干中“1938年”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臺兒莊戰役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
二、非選擇題
27.(2018九上·秀洲月考)20 16年是孫中山誕辰150周年。他作為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一生都在為人民而奮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振興中華】1894年11月,孫中山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他大聲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 “振興中華”口號的提出是基于當時中國怎樣的國情?
(2)【鞠躬盡瘁】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于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于國民。——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誓詞 孫中山的誓詞與哪一革命組織的什么指導思想相符?
(3)【未竟事業】它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中國不再隸屬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歸屬于全體民眾。革命的勝利不僅實現了兩個半世紀以來民族主義革命傳統的夢想,而且還超越了狹隘的種族訴求。……但是,革命并不徹底,而且產生了許多不幸的后果。——改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中國的奮斗》 你是如何理解“中國不再隸屬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的”?“它”又產生了怎樣“不幸的后果”?
(4)今天我們紀念孫中山,應該主動肩負起怎樣的歷史重任?
【答案】(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興中會。
(2)中國同盟會;三民主義。
(3)①“劃時代意義”是指①政治上:是剛剛邁入20世紀的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這次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即中華民國臨時政府)。②思想上: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③“不幸的后果”是指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社會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時期。
(4)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興中會的有關知識。興中會是中國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團體,于1894年11月,由孫中山在檀香山正式成立。針對當時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孫中山先生在成立興中會時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
(2)本題考查中國同盟會的相關知識。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大會推舉了孫中山為總理,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是《民報》,政治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1905年11月,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十六字政治綱領歸結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
(3)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劃時代意義”——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不幸的后果”——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竊國大盜袁世凱竊奪了,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發動群眾徹底摧毀封建制度的基礎,革命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之后中國歷史進入北洋政府統治時期。
(4)本題考查對青少年社會責任的理解。青少年應樹立遠大理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努力學習;自覺承擔社會責任,主動為國分憂,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相結合。
故答案為:(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興中會。
(2)中國同盟會;三民主義。
(3)①“劃時代意義”是指①政治上:是剛剛邁入20世紀的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這次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即中華民國臨時政府)。②思想上: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③“不幸的后果”是指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社會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時期。
(4)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圍繞“孫中山誕辰150周年”這一熱點,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
28.(2018九上·秀洲月考)歷史學家費正清認為,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歷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擊下,中國近代盛開了進步之花。
材料一:……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這場思想革命有時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1918年11月,歐洲的第一次分裂給中國創造了第一次成為戰勝國的喜悅,但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巴黎會議就狠狠地給了中國一記“耳光”。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中國人心中的怒火最終爆發,完成了“20世紀中國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同時也是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
(1)請結合共和體制建立后社會時局,簡要談談“并不足以革新國家”的理解?
(2)材料中提及的20世紀初新知識分子 “喚醒國家及人民”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為什么稱之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3)材料中提及的中國人心中的怒火最終爆發的是指哪一歷史事件?聯系所學知識,說說你對該歷史事件作為“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和“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分別是怎么理解的?
【答案】(1)辛亥革命后,許多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并沒有根本的改變;袁世凱復辟帝制;中國出現了長達十多年的軍閥割據混戰局面。
(2)新文化運動。因為它學習西方的民主、科學思想,讓軍閥混戰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 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
(3)五四運動。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第一次歷史巨變是辛亥革命。沒有明確提出反對 帝國主義,而五四愛國運動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是一場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2 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第二次歷史巨變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辛亥革命后十三年來,即北洋政府統治時期,是中國政治、社會黑暗腐敗時期。辛亥革命后,許多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并沒有根本的改變;袁世凱復辟帝制;中國出現了長達十多年的軍閥割據混戰局面。
(2)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材料中提及的20世紀初新知識分子 “喚醒國家及人民”指的是新文化運動,“新知識分子”“喚醒國家和人民”的“基本東西”是民主、科學。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雜志。在陳獨秀的倡導下,李大釗、胡適等人,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發起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激發了廣大知識分子參與政權的熱情,促使人們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風暴,被稱之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3)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二中的“1918年11月......但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巴黎會議”等信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1919年中國的五四運動。“第一次歷史劇變”是指辛亥革命,雖然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對帝國主義列強也有一定的威懾作用,但是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而五四愛國運動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所以說五四運動是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五四運動是廣大群眾直接參與的毫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馬克思主義開始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開始結合,也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和階級基礎,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19年五四運動,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中國政治歷史舞臺,并發揮著重大作用,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所以說五四運動是20世紀“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
故答案為:(1)辛亥革命后,許多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并沒有根本的改變;袁世凱復辟帝制;中國出現了長達十多年的軍閥割據混戰局面。
(2)新文化運動。因為它學習西方的民主、科學思想,讓軍閥混戰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 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
(3)五四運動。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第一次歷史巨變是辛亥革命。沒有明確提出反對 帝國主義,而五四愛國運動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是一場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2 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第二次歷史巨變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
29.(2018九上·秀洲月考)近代以來中國人先后做過“英國夢”、“美國夢”、“俄國夢”等眾多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夙愿。
材料一:里夫金在《歐洲夢》一書中認為:“美國夢”代表著最大化的個人自由,最先進的物質進步和最豐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機會……
——樂黛云《美國夢·歐洲夢·中國夢》
材料二:“19世紀……中國人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醒來,才發現“天下”變成了“世界”,……一敗再敗后,才有收拾舊山河的民族復興夢,引無數仁人志士為之流淚、流汗、流血。……所以,中國人不憚以矯枉過正的姿態否定傳統、學習西方。萬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趕路。洋務派、改良派、立憲派、國民黨、共產黨……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中國人民站起來,中國夢的基礎牢靠起來。”
——節選楊凱《中國夢的方位》
(1)年代尺中的A事件標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請用常用歷史詞匯完整表述。
(2)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夢”的思想來源。
(3)中國共產黨在踐行“俄國夢”的過程中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并且領導中國“一路走到1949 年”讓“民族復興夢”牢靠起來的。請結合年代尺及所學知識說說中國共產黨在踐行“俄國夢”的過程中找到了一條怎樣的道路?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系列“追夢”實踐對我們有什么樣的啟示?
【答案】(1)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始。
(2)啟蒙運動。
(3)建立農村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知識點】鴉片戰爭;科學和思想的力量;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后使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本題考查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的學說,將國家權力分為三種: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首先在美國實踐。
(3)本題考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的相關知識。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后,由于農村國民黨反動派力量比較薄弱,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走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最后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第二問啟示屬于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革命道路的開辟要符合國情,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等。
故答案為:(1)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始。
(2)啟蒙運動。
(3)建立農村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啟示:對外開放,善于學習先進文明;立足國情,從實際出發。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考查鴉片戰爭、啟蒙運動、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的相關知識。
30.(2018九上·秀洲月考)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周年,讓我們回顧歷史。
【痛苦中的崛起】
材料一:中美英在二戰的傷亡損失數據對比表
中國 美國 英國
傷亡 死亡 直接經濟損失 間接經濟損失 死亡 死亡
3500萬人 2000多萬人 620億 5000億美元 40.5萬 37.5萬
材料二:二戰后,中國從戰前的半殖民地狀態一躍而為五大國之一及聯合國的創始國,擁有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和一票否決權。
——徐中約《近代中國史》
【戰爭后的反思】
材料三:日本應該借二戰結束70周年之際,借此機會好好學習以“九一八事變”為發端的那場戰爭的歷史,思考日本今后應有的樣子。
——2015日本天皇元旦感言
(1)1945年美國好萊塢拍攝了電影《龍種》,以充滿贊賞的態度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譜寫了一曲頌歌,請結合材料一,材料二說說為什么美國會這樣做?
(2)你對材料中提到的“發端”二字是如何理解的?請列舉一例史實說明。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請你分別談談中、日兩國應該如何避免開“歷史的倒車”?
【答案】(1)中國的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人民用自己的英勇斗爭,提高了國際地位,贏得了世界的尊敬。
(2)“九一八”事變后,是日本侵華的開始,也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史實:“九一八” 事變后,日軍占領了中國的東北三省。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在白山黑水間抗擊日軍。
(3)中國:應勿忘國恥,增強綜合國力,鞏周國防,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決維護國家安全。日本:應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避免再走軍國主義的老路。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國的抗日戰爭勝利的國際意義。中國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付出了重大犧牲,對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具有決定性作用,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2)本題考查“九一八事變”的影響。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標志著日本開始侵略中國,東北人民積極抗戰,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開始了局部抗戰。九一八事變爆發,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軍占領沈陽城;隨后,日軍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人民進入局部抗戰時期。
(3)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國:應勿忘國恥,增強綜合國力,鞏周國防,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決維護國家安全。日本:應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避免再走軍國主義的老路。
故答案為:(1)中國的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人民用自己的英勇斗爭,提高了國際地位,贏得了世界的尊敬。
(2)“九一八”事變后,是日本侵華的開始,也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史實:“九一八” 事變后,日軍占領了中國的東北三省。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在白山黑水間抗擊日軍。
(3)中國:應勿忘國恥,增強綜合國力,鞏周國防,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決維護國家安全。日本:應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避免再走軍國主義的老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周年”這一熱點,考查中國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
1 / 1浙江省嘉興市秀洲高照實驗學校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
一、選擇題
1.(2018九上·秀洲月考)20世紀初,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宣稱:“讓別的民族去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只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這段材料可用來論證(  )
A.一戰中德國戰敗的原因 B.三國同盟形成的必要性
C.德國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D.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非正義性
2.(2018九上·金華月考)思想解放運動能促進社會發展。下列屬于中國近代促進人們思想解放的歷史事件有(  )
①百家爭鳴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運動 ④五四運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018九上·秀洲月考)辛亥革命爆發后,獨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國,下圖中首先脫離清政府獨立的是(  )
A.a省 B.b省 C.c省 D.d省
4.(2018九上·秀洲月考)小明在一次做《歷史與社會》練習時把下列有直接關聯的選項連在一起,請幫他指出不恰當的一項(  )
A.保國會──康有為 B.南昌起義──毛澤東
C.黃埔軍校──周恩來 D.井岡山會師──朱德
5.(2018九上·秀洲月考)海圻艦是中國第一艘完成環球航行的大型軍艦,最具有傳奇色彩的是出國時艦旗還是滿清的黃色青龍旗,歸國時已變成了中華民國的五色旗,下列事件中與軍艦旗幟變化有關的是(  )
A.五四運動 B.辛亥革命 C.秋收起義 D.南昌起義
6.(2018九上·秀洲月考)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家錢玄同在民國六年提出“文學之文,用典(典故)已為下乘;若普通應用之文,尤須老老實實講話,務期老嫗能解。”錢玄同提出的主張與當時社會上正在興起的主張一致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C.提倡科學,反對愚昧 D.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7.(2018九上·秀洲月考)孫中山說:凡屬蒙、藏、青、回同胞,在昔之受壓制于一部者,今皆得為國家主體,皆得為共和國之主人翁。下列哪項沒有體現出來(  )
A.五族共和思想 B.中華民族觀念
C.民族平等意識 D.驅除韃虜口號
8.(2018九上·秀洲月考)2015年是新文化運動開始100周年。為了紀念這一運動,九年級(1)班準備組織一次以“思想啟蒙”為主題的班會,下列可用的素材有(  )
①陳獨秀創辦《新青年》,號召青年爭取平等、自由
②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倡導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③魯迅發表《狂人日記》,揭露幾千年來的封建專制統治
④孫中山在《民報》上發表文章,提出“三民主義”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8九上·秀洲月考)尋訪古跡、實地考察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國際大都市上海是中國近代史的一位特殊“見證者”,它見證了(  )
①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了政治舞臺
②張學良“改易旗幟”
③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
④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0.(2018九上·秀洲月考)下列哪一事件,最能充分表現中國共產黨善于開拓創新,實事求是的精神(  )
A.發動南昌起義 B.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C.發動秋收起義 D.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11.(2018九上·秀洲月考)圖表歸納法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下表反映了中國近代史上不同時期的時代特征,其中1921-1935年應該填(  )
時期 主題詞
1898-1912 維新變法,走向共和
1921-1935
A.五四風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力挽狂瀾
C.國共對峙,走向抗日 D.煥然一新,漸趨成熟
12.(2018九上·秀洲月考)“田里豆子開紅花,紅軍來到笑哈哈,土豪劣紳都打到,山林土地回老家。”這是歌頌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歌謠,該根據地是(  )
A.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B.閩浙贛革命根據地
C.中央革命根據地 D.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3.(2018九上·秀洲月考)中華民族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得以不斷豐富和發展。長征精神形成于(  )
A.大革命時期 B.國共十年內戰時期
C.全面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14.(2018九上·秀洲月考)今天,我們偉大祖國又在進行新的“長征”,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在實現“中國夢”的光明道路上,長征精神仍然具有其現實意義,這是因為長征精神(  )
①是中華民族生命肌體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②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2018九上·秀洲月考)2016 年恰逢北伐戰爭開始 90 周年。小明整理了一份資料,其中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
①北伐戰爭中收回了漢口、九江的英租界
②北伐戰爭的口號是“打倒列強,除軍閥”
③孫中山領導的北伐戰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④國民黨背叛革命,國民革命運動以失敗告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2018九上·秀洲月考)中國人民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過程中,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①長征精神 ②井岡山精神 ③五四精神④延安精神。這些精神財富產生的先后順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
17.(2018九上·秀洲月考)抓關鍵詞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下列關鍵詞示意圖有利于我們了解(  )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歷程 B.國共兩黨之間關系的演變
C.中國不斷向西方學習的過程 D.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
18.(2018九上·秀洲月考)南湖革命紀念館記錄了中國共產黨的足跡:“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有些人設法逃進了華南山區。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毛澤東……”當時毛澤東等人選 擇進入華南山區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
A.遠離中心城市,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
B.群眾基礎好,便于開展革命工作
C.四周崇山峻嶺,森林茂密,地勢險要
D.農業經濟的發展可供部隊籌措給養
19.(2018九上·秀洲月考)如果讓你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探究的主題是:“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以下詩句可以印證這一思想的是(  )
A.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
B.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C.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D.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20.(2018九上·秀洲月考)“一旦強擄寇邊疆,慷慨悲歌奔戰場。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嘿,游擊戰敵后方,鏟除偽政權,游擊戰敵后方,堅持反掃蕩!”依據所學知識判斷,這首歌詞應出自近代哪支人民軍隊的軍歌(  )
A.中國工農紅軍 B.八路軍
C.新四軍 D.中國人民解放軍
21.(2018九上·秀洲月考)為了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中國共產黨制定的政策有(  )
①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
②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
③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原則
④按價征稅,以后漲高的地價歸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2018九上·秀洲月考)下表中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時間 學校名稱 辦學地點
1912 北京大學 北平
1937 臨時大學(北大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共同組成) 長沙
1938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昆明
1946 北京大學 北平
A.外來侵略 B.政權更迭
C.國共合作破裂 D.軍閥割據
23.(2018九上·秀洲月考)以下屬于“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相同之處的是(  )
①都是日本侵略者蓄謀已久的
②都發生在東北地區
③都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
④中國軍民都奮起還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4.(2018九上·秀洲月考)2017年年初,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發函,要求把中小學課程教材中的“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關于這一要求的意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進一步還原歷史事實,告慰先烈英靈
B.強調抗日戰爭的艱難,凝聚民族精神
C.突出反法西斯的貢獻,提升中國形象
D.突出全面抗戰的價值,升華愛國熱情
25.(2018九上·秀洲月考)“綏靖主義者在玩喂鱷魚的危險游戲——可預計最后鱷魚也會把他給吃了。”這是丘吉爾“二戰”前對綏靖政策的評價。下列事件驗證了丘吉爾推斷的是(  )
A.蘇臺德區被割占 B.蘇德戰爭爆發
C.法國戰敗投降 D.日本偷襲珍珠港
26.(2018九上·秀洲月考)著名戲劇家田漢1938年中國軍隊取得某戰役重大勝利后,寫下了這樣的祝捷歌詞:“將士的喊聲,震動了南部山東,榴彈擲處血光紅,敵人如鼠我如龍。”這一戰役是(  )
A.賀勝橋戰役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
二、非選擇題
27.(2018九上·秀洲月考)20 16年是孫中山誕辰150周年。他作為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一生都在為人民而奮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振興中華】1894年11月,孫中山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他大聲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 “振興中華”口號的提出是基于當時中國怎樣的國情?
(2)【鞠躬盡瘁】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于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于國民。——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誓詞 孫中山的誓詞與哪一革命組織的什么指導思想相符?
(3)【未竟事業】它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中國不再隸屬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歸屬于全體民眾。革命的勝利不僅實現了兩個半世紀以來民族主義革命傳統的夢想,而且還超越了狹隘的種族訴求。……但是,革命并不徹底,而且產生了許多不幸的后果。——改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中國的奮斗》 你是如何理解“中國不再隸屬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的”?“它”又產生了怎樣“不幸的后果”?
(4)今天我們紀念孫中山,應該主動肩負起怎樣的歷史重任?
28.(2018九上·秀洲月考)歷史學家費正清認為,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歷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擊下,中國近代盛開了進步之花。
材料一:……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這場思想革命有時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1918年11月,歐洲的第一次分裂給中國創造了第一次成為戰勝國的喜悅,但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巴黎會議就狠狠地給了中國一記“耳光”。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中國人心中的怒火最終爆發,完成了“20世紀中國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同時也是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
(1)請結合共和體制建立后社會時局,簡要談談“并不足以革新國家”的理解?
(2)材料中提及的20世紀初新知識分子 “喚醒國家及人民”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為什么稱之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3)材料中提及的中國人心中的怒火最終爆發的是指哪一歷史事件?聯系所學知識,說說你對該歷史事件作為“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和“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分別是怎么理解的?
29.(2018九上·秀洲月考)近代以來中國人先后做過“英國夢”、“美國夢”、“俄國夢”等眾多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夙愿。
材料一:里夫金在《歐洲夢》一書中認為:“美國夢”代表著最大化的個人自由,最先進的物質進步和最豐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機會……
——樂黛云《美國夢·歐洲夢·中國夢》
材料二:“19世紀……中國人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醒來,才發現“天下”變成了“世界”,……一敗再敗后,才有收拾舊山河的民族復興夢,引無數仁人志士為之流淚、流汗、流血。……所以,中國人不憚以矯枉過正的姿態否定傳統、學習西方。萬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趕路。洋務派、改良派、立憲派、國民黨、共產黨……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中國人民站起來,中國夢的基礎牢靠起來。”
——節選楊凱《中國夢的方位》
(1)年代尺中的A事件標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請用常用歷史詞匯完整表述。
(2)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夢”的思想來源。
(3)中國共產黨在踐行“俄國夢”的過程中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并且領導中國“一路走到1949 年”讓“民族復興夢”牢靠起來的。請結合年代尺及所學知識說說中國共產黨在踐行“俄國夢”的過程中找到了一條怎樣的道路?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系列“追夢”實踐對我們有什么樣的啟示?
30.(2018九上·秀洲月考)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周年,讓我們回顧歷史。
【痛苦中的崛起】
材料一:中美英在二戰的傷亡損失數據對比表
中國 美國 英國
傷亡 死亡 直接經濟損失 間接經濟損失 死亡 死亡
3500萬人 2000多萬人 620億 5000億美元 40.5萬 37.5萬
材料二:二戰后,中國從戰前的半殖民地狀態一躍而為五大國之一及聯合國的創始國,擁有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和一票否決權。
——徐中約《近代中國史》
【戰爭后的反思】
材料三:日本應該借二戰結束70周年之際,借此機會好好學習以“九一八事變”為發端的那場戰爭的歷史,思考日本今后應有的樣子。
——2015日本天皇元旦感言
(1)1945年美國好萊塢拍攝了電影《龍種》,以充滿贊賞的態度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譜寫了一曲頌歌,請結合材料一,材料二說說為什么美國會這樣做?
(2)你對材料中提到的“發端”二字是如何理解的?請列舉一例史實說明。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請你分別談談中、日兩國應該如何避免開“歷史的倒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中的“我們要求陽光下的地盤”是指德國爭奪殖民地,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為此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發起了一場非正義性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
D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非正義性可用題干材料來論證,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材料為切入點,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
2.【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①百家爭鳴發生于中國古代史時期 ,和題干中的“中國近代”不符,不符合題意;
②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在其指引下辛亥革命取得了勝利,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符合題意;
③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符合題意;
④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啟發和引導了廣大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覺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對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理解三者在中國歷史中的重要地位。
3.【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這是辛亥革命的首次起義,第二天起義軍完全占領的武昌城,接著武漢三鎮取得勝利,湖北省是最先宣布獨立的省份,結合地圖可知是a省。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中最先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的省份及學生的識圖能力。
4.【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A項保國會──康有為有直接關聯,1898年4月12日,維新派康有為等在北京成立保國會,不符合題意;
B項南昌起義──毛澤東沒有直接關聯,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率領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符合題意;
C項黃埔軍校──周恩來有直接關聯,1924年國民黨為了培養骨干,建立了黃埔軍校,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主任,不符合題意;
D項井岡山會師──朱德有直接關聯,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隊伍和湘南農民武裝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識記能力。
5.【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1年爆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1912年1月1日,成立了中華民國。
A項五四運動與軍艦旗幟變化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辛亥革命和題干中與軍艦旗幟變化有關,符合題意;
C項秋收起義與軍艦旗幟變化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南昌起義與軍艦旗幟變化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
6.【答案】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指的是寫文章不用典故,要讓普通人讀得懂,即使用白話文。新文化運動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A項提倡民主,反對專制和題干中錢玄同提出的主張不一致,不符合題意;
B項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和題干中錢玄同提出的主張不一致,不符合題意;
C項提倡科學,反對愚昧和題干中錢玄同提出的主張不一致,不符合題意;
D項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和題干中錢玄同提出的主張一致,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新文化運動主要內容的理解能力。
7.【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中“凡屬蒙、藏、青、回同胞......”體現了孫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題干材料中“今皆得為國家主體......”體現了孫中山的中華民族觀念;題干材料中“......皆得為共和國之主人翁”體現了孫中山的民族平等意識;“五族共和”的轉變,摒棄了狹隘的民族主義,追求各民族之間的平等。
D項驅除韃虜口號在題干材料中明天體現,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
8.【答案】A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①陳獨秀創辦《新青年》,號召青年爭取平等、自由和新文化運動有關,符合題意;
②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倡導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和新文化運動有關,符合題意;
③魯迅發表《狂人日記》,揭露幾千年來的封建專制統治和新文化運動有關,符合題意;
④孫中山在《民報》上發表文章,提出“三民主義”思想和辛亥革命有關、與新文化運動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
9.【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①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了政治舞臺和上海有關,符合題意,因為五四運動中,6月3日以后,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運動的主力由青年學生轉為工人階級,并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
②張學良“改易旗幟”和上海無關,不符合題意,因為皇姑屯事件之后,統治中國東北的奉系軍閥將領張學良1928年12月29日通電全國,宣布:從即日起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變旗幟,史稱東北易幟;
③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和上海無關,符合題意,因為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④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和上海有關,不符合題意,因為1920年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和上海有關的重大事件。
10.【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最能充分表現中國共產黨善于開拓創新,實事求是的精神。
B項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最能充分表現中國共產黨善于開拓創新,實事求是的精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為背景,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11.【答案】D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1935年,在長征途中召開了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走向了成熟。所以這一階段特征的主題詞應是:煥然一新,漸趨成熟。
D項煥然一新,漸趨成熟符合題干圖表中1921-1935年的時代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圖表歸納法為切入點,考查中國近現代史時期階段特征的主題詞。
12.【答案】D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詞“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可知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D項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3.【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長征精神是長征留下的,長征是在1934年——1936年。
A項大革命時期指1924至1927年,不符合題意;
B項國共十年內戰時期指1927至1937年,符合題意;
C項全面抗日戰爭時期指1937至1945年,不符合題意;
D項解放戰爭時期指1946至1949年,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長征精神的相關知識。
14.【答案】D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作為中華民族精神重要組成部分的長征精神,是鼓舞中華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和強大精神動力。弘揚長征精神,是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的需要,有利于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長征精神作為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已經內化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里,成為我們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無比寶貴的精神財富, 生生不息、 代代相傳。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命肌體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① 不符合題意;
D項 ②③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長征精神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
15.【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孫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北伐戰爭開始于1926年,所以③孫中山領導的北伐戰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說法不符合歷史事實,不符合題意;
B項①②④符合歷史事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爭的相關知識。
16.【答案】B
【知識點】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五四精神主要是1919年五四運動所體現出來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長征精神是1934——1936年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所體現了出來的不怕犧牲的精神;延安在抗戰時期曾是中國共產黨的指揮中樞和戰略后方,中國共產黨在這里運籌帷幄,作出了關系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為奪取全國政權奠定了堅實基礎;這里孕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誕生于1927年井岡山根據地的創建,據此分析可知按照時間先后順序出現的應該是五四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
B項③②①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近代中國“精神”的準確識記。
17.【答案】C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A項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歷程是從五四運動開始的,不符合題意;
B項國共兩黨之間關系的演變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題意;
C項中國不斷向西方學習的過程符合題意,因為自強求富是洋務運動的口號,向西方學習科技,公車上書反映了維新變法,向學習君主立憲制,武漢光復反映了是辛亥革命,向西方學習民主共和制,民主科學反映的新文化運動,向西方學習思想文化,體現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探索歷程;
D項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探索歷程,旨在考查學生對于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
18.【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由題干材料可知,材料中“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于1927年10月到達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根據題干中的“自然條件”這一關鍵信息,逐項分析:
A項遠離中心城市,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不是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的自然條件,不符合題意;
B項群眾基礎好,便于開展革命工作不是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的自然條件,不符合題意;
C項四周崇山峻嶺,森林茂密,地勢險要是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的自然條件,符合題意;
D項農業經濟的發展可供部隊籌措給養不是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的自然條件,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自然條件。
19.【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聯系所學,“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之后到長征之前形成的,主要內容包括: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三點。
A項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是國民黨200師師長戴安瀾1942年在緬甸抗擊日軍的戰斗中犧牲,毛澤東敬送的挽聯,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描寫的是土地革命場景,屬于工農武裝割據內容,符合題意;
C項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描寫的是紅軍長征途中情景,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描寫的是解放軍占領南京時的情景,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四個選項都是毛澤東的詩詞,要求學生能把毛澤東詩詞與史實有機聯系,靈活運用。
20.【答案】B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首戰平型關”這一關鍵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37年9月下旬,八路軍115師取得平型關大捷。因此題干中詩歌是八路軍的軍歌。
B項八路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
21.【答案】A
【知識點】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在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有所不同;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國分批進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自食其力。
A項①②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
22.【答案】A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為北京大學;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不久,臨時大學又遷到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戰勝利后遷回北京。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原因是遭受日本的侵略。
A項外來侵略是題干表中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最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最主要原因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
23.【答案】B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對中國東北垂涎已久,確立了以“滿蒙”為侵略基地的狂妄戰略。日軍占領東北后,將魔爪伸向華北,陰謀策動“華北自治”。從1936年5月起,日本陸續增兵華北,不斷制造事端,頻繁進行軍事演習,華北局勢日益嚴峻。所以“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都是日本侵略者蓄謀已久的,①都是日本侵略者蓄謀已久的正確;“七七”事變發生在華北地區,②都發生在東北地區錯誤;“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發表發生在1931年和1937年,都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③都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正確;“九一八”事變,國民政府沒有進行抵抗,“七七”事變后,實行全民族抗戰,④中國軍民都奮起還擊錯誤。
B項①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的相同之處的理解。
24.【答案】D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八年抗戰是指從1937年開始的全國性抗戰,十四年抗戰是包含從1931年開始的局部抗戰在內的整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抗日戰爭開端問題關系到對九一八事變后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關系到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抗日戰爭的特點和南京國民政府作用的評價。所以,“十四年抗戰”,進一步肯定國民黨在抗戰中的作用,進一步還原歷史真實,告慰先烈英靈;有利于強調抗日戰爭的艱難,凝聚民族精神,AB正確;
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十四年抗戰”突出反法西斯的貢獻,提升中國形象,C正確。
“八年抗戰”突出全面抗戰的價值,D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十四年抗戰”的理解。
25.【答案】C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綏靖主義者是在喂鱷魚”指的是西方大國將禍水東引,把德國的侵略矛頭指向蘇聯。它們希望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預計最后鱷魚也把他給吃了”指的是1940年四五月間,德軍又向歐洲西部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很快占領了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和北歐許多國家,英國也遭到德軍飛機的猛烈轟炸。
C項法國戰敗投降驗證了題干中丘吉爾的推斷,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綏靖政策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
26.【答案】C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根據題目中的“1938年、南部山東”,可知,這一戰役是臺兒莊戰役。1938年春,在日軍進攻徐州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臺兒莊與日軍激戰,殲敵一萬多人,國民黨取得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重大勝利。
A項賀勝橋戰役發生于北伐戰爭期間,時間為1926年,和題干中“1938年”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平型關大捷發生于1937年9月,和題干中“1938年”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臺兒莊戰役是題干中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
D項百團大戰發生于1940年,和題干中“1938年”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臺兒莊戰役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
27.【答案】(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興中會。
(2)中國同盟會;三民主義。
(3)①“劃時代意義”是指①政治上:是剛剛邁入20世紀的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這次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即中華民國臨時政府)。②思想上: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③“不幸的后果”是指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社會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時期。
(4)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興中會的有關知識。興中會是中國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團體,于1894年11月,由孫中山在檀香山正式成立。針對當時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孫中山先生在成立興中會時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
(2)本題考查中國同盟會的相關知識。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大會推舉了孫中山為總理,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是《民報》,政治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1905年11月,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十六字政治綱領歸結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
(3)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劃時代意義”——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不幸的后果”——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竊國大盜袁世凱竊奪了,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發動群眾徹底摧毀封建制度的基礎,革命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之后中國歷史進入北洋政府統治時期。
(4)本題考查對青少年社會責任的理解。青少年應樹立遠大理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努力學習;自覺承擔社會責任,主動為國分憂,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相結合。
故答案為:(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興中會。
(2)中國同盟會;三民主義。
(3)①“劃時代意義”是指①政治上:是剛剛邁入20世紀的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這次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即中華民國臨時政府)。②思想上: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③“不幸的后果”是指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社會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時期。
(4)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圍繞“孫中山誕辰150周年”這一熱點,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
28.【答案】(1)辛亥革命后,許多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并沒有根本的改變;袁世凱復辟帝制;中國出現了長達十多年的軍閥割據混戰局面。
(2)新文化運動。因為它學習西方的民主、科學思想,讓軍閥混戰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 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
(3)五四運動。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第一次歷史巨變是辛亥革命。沒有明確提出反對 帝國主義,而五四愛國運動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是一場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2 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第二次歷史巨變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辛亥革命后十三年來,即北洋政府統治時期,是中國政治、社會黑暗腐敗時期。辛亥革命后,許多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并沒有根本的改變;袁世凱復辟帝制;中國出現了長達十多年的軍閥割據混戰局面。
(2)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材料中提及的20世紀初新知識分子 “喚醒國家及人民”指的是新文化運動,“新知識分子”“喚醒國家和人民”的“基本東西”是民主、科學。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雜志。在陳獨秀的倡導下,李大釗、胡適等人,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發起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激發了廣大知識分子參與政權的熱情,促使人們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風暴,被稱之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3)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二中的“1918年11月......但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巴黎會議”等信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1919年中國的五四運動。“第一次歷史劇變”是指辛亥革命,雖然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對帝國主義列強也有一定的威懾作用,但是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而五四愛國運動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所以說五四運動是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五四運動是廣大群眾直接參與的毫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馬克思主義開始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開始結合,也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和階級基礎,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19年五四運動,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中國政治歷史舞臺,并發揮著重大作用,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所以說五四運動是20世紀“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
故答案為:(1)辛亥革命后,許多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并沒有根本的改變;袁世凱復辟帝制;中國出現了長達十多年的軍閥割據混戰局面。
(2)新文化運動。因為它學習西方的民主、科學思想,讓軍閥混戰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 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
(3)五四運動。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第一次歷史巨變是辛亥革命。沒有明確提出反對 帝國主義,而五四愛國運動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是一場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2 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第二次歷史巨變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
29.【答案】(1)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始。
(2)啟蒙運動。
(3)建立農村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知識點】鴉片戰爭;科學和思想的力量;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后使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本題考查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的學說,將國家權力分為三種: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首先在美國實踐。
(3)本題考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的相關知識。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后,由于農村國民黨反動派力量比較薄弱,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走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最后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第二問啟示屬于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革命道路的開辟要符合國情,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等。
故答案為:(1)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始。
(2)啟蒙運動。
(3)建立農村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啟示:對外開放,善于學習先進文明;立足國情,從實際出發。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考查鴉片戰爭、啟蒙運動、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的相關知識。
30.【答案】(1)中國的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人民用自己的英勇斗爭,提高了國際地位,贏得了世界的尊敬。
(2)“九一八”事變后,是日本侵華的開始,也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史實:“九一八” 事變后,日軍占領了中國的東北三省。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在白山黑水間抗擊日軍。
(3)中國:應勿忘國恥,增強綜合國力,鞏周國防,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決維護國家安全。日本:應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避免再走軍國主義的老路。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國的抗日戰爭勝利的國際意義。中國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付出了重大犧牲,對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具有決定性作用,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2)本題考查“九一八事變”的影響。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標志著日本開始侵略中國,東北人民積極抗戰,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開始了局部抗戰。九一八事變爆發,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軍占領沈陽城;隨后,日軍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人民進入局部抗戰時期。
(3)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國:應勿忘國恥,增強綜合國力,鞏周國防,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決維護國家安全。日本:應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避免再走軍國主義的老路。
故答案為:(1)中國的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人民用自己的英勇斗爭,提高了國際地位,贏得了世界的尊敬。
(2)“九一八”事變后,是日本侵華的開始,也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史實:“九一八” 事變后,日軍占領了中國的東北三省。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在白山黑水間抗擊日軍。
(3)中國:應勿忘國恥,增強綜合國力,鞏周國防,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決維護國家安全。日本:應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避免再走軍國主義的老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周年”這一熱點,考查中國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宁| 荥经县| 辽中县| 北川| 新巴尔虎右旗| 沙坪坝区| 石柱| 家居| 徐州市| 铜山县| 齐齐哈尔市| 德州市| 普兰店市| 永昌县| 田东县| 雷州市| 泽普县| 陈巴尔虎旗| 江阴市| 田阳县| 尼勒克县| 新安县| 太康县| 绥阳县| 屯昌县| 昌邑市| 芜湖县| 河北区| 镇坪县| 博白县| 大连市| 宜川县| 郯城县| 平阳县| 西安市| 乌兰浩特市| 周口市| 米易县| 博白县| 六枝特区| 鄯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