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天臺赤城中學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思品期中檢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天臺赤城中學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思品期中檢測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天臺赤城中學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思品期中檢測試卷
一、選擇題
1.(2018八上·天臺期中)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這一時間也可表述為( ?。?br/>A.公元前5世紀初 B.公元前5世紀末
C.公元前6世紀初 D.公元前6世紀末
2.(2017八上·海寧月考)有一首歌這樣唱道:“白龍馬,蹄朝西,馱著唐三藏,跟著仨徒弟,西天取經上大道……”其中的“經”產生于( ?。?br/>A.公元前6世紀 B.公元6世紀 C.公元前3世紀 D.公元3世紀
3.(2018八上·天臺期中)禹死后,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公天下”變成“家天下”,這標志著哪一制度的出現(  )
A.選舉制 B.投票制 C.禪讓制 D.世襲制
4.(2018八上·天臺期中)文字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之一,下圖中文字的發明者是( ?。?br/>A.印第安人 B.蘇美爾人 C.埃及人 D.瑪雅人
5.(2018八上·天臺期中)他攫取了羅馬國家的最高權力,使羅馬進入帝國時代,并開始了長達百余年的“羅馬和平”。他是( ?。?br/>A.伯里克利 B.凱撒 C.屋大維 D.亞歷山大
6.(2018八上·天臺期中)屬于古代尼羅河流域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是(  )
①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 ②修建金字塔 ③建造空中花園 ④營建了烏爾城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2018八上·天臺期中)按時間順序排列默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動中的大事,正確的是( ?。?br/>①基本統一阿拉伯半島 ②創立伊斯蘭教 ③出走麥地那 ④在麥加傳播伊斯蘭教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④①
8.(2018八上·天臺期中)以下歷史故事中,發生在有文字記載歷史時期的是( ?。?br/>A.三皇五帝 B.大禹治水
C.武王伐紂 D.黃帝蚩尤的戰爭
9.(2018八上·天臺期中)任用管仲,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的是( ?。?br/>A.齊桓公 B.越王勾踐 C.晉文公 D.楚莊王
10.(2018八上·天臺期中)下列關于下圖歷史事件的表述正確的是(  )
A.這次起義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B.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C.劉邦領導了這次起義,并建立漢朝
D.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戍邊農民途中遇雨
11.(2018八上·天臺期中)中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的意義有( ?。?br/>①延展了社會生活空間
②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變得豐富了,認識更深刻了
③看到了社會的陰暗面,認識了社會的復雜
④培養了社會責任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2018八上·天臺期中)下列選項中沒有體現個人和社會關系的是( ?。?br/>A.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B.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C.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13.(2018八上·天臺期中)觀察下圖,這說明( ?。?br/>A.網絡發達,人們改變出行方式 B.網絡讓人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C.互聯網改變了人們交往的方式 D.謹防網絡詐騙
14.(2018八上·天臺期中)對漫畫認識正確的是(  )
A.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 B.維護社會秩序只能靠法律
C.擾亂公共秩序必受法律懲罰 D.遵守社會規則只能靠他律
15.(2018八上·天臺期中)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輕松騎走一輛共享單車,方便了市民出行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亂停亂放、惡意毀壞……推廣共享單車,以下觀點錯誤的是(  )
A.市民要自覺遵守規則,規范使用
B.遵守規則需要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
C.單車管理公司要加強使用指引和實施有效監管
D.市民嚴厲查處違規停放車輛的行為
16.(2018八上·天臺期中)溫暖的力量,感人的瞬間。2017年11月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的600多名代表時,真誠地邀請在后排站立的93歲的黃加華和82歲的黃大發兩位老人坐在自己身邊,這一舉動刷屏網絡和微信朋友圈,受到廣大網友的點贊,習近平總書記的舉動(  )
①是平等待人,尊重長者的體現
②反映了人際交往中寬容他人的藝術
③展現了人際交往中的國家形象和人格魅力
④展示了人際交往中的優雅風采和高尚品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2018八上·天臺期中)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下列屬于現代人最常見的三種合乎禮儀的姿態是(  )
A.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 B.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
C.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D.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
18.(2018八上·天臺期中)國家發改委聯合多部門對嚴重失信人進行懲戒,從2018年5月1日起,適當限制嚴重失信人乘坐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這體現了( ?。?br/>A.誠信是個人立足社會的重要保證
B.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C.誠信有利于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D.堅持平等待人是誠信守則之一
19.(2018八上·天臺期中)2018年10月3日《央視新聞》播報稅務部門查處范冰冰偷逃稅問題。國家稅務總局及江蘇省稅務局對范冰冰涉嫌陰陽合同偷稅問題依法開展調查核實,最終結果處罰8.83億。從上述材料可看出范冰冰的行為屬于(  )
A.行政違法行為 B.犯罪行為
C.刑事違法行為 D.民事違法行為
20.(2018八上·天臺期中)中學生陳云帆發現有人慌慌張張地從鄰居家搬出一些物品,于是躲在一旁“窺視”??吹侥切┪锲繁谎b上一輛小貨車后,陳云帆便記下車牌號。后來警方通過陳云帆提供的車牌號破案,抓住了竊賊。這說明他( ?。?br/>①懂得要防范侵害,見義勇為,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②膽子太小,不過當面制止不法分子的違法行為。
③懂得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護。
④能夠明辨是非,維護正義。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選擇題
21.(2018八上·天臺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某法典明確規定,第一九六條倘自由民損毀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則應毀其眼——第二零零條倘自由民擊落與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齒,則應擊落其齒?!诙阄鍡l倘自由民之奴隸打自由民之子之頰,則應割其一耳。
材料二:由于雅利安人有強烈的種族優越感,所以他們極力避免與受鄙視的臣民混合,并專門發展起四大世襲種姓的制度,前三個種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職業等級,第四種姓則留給達塞人(當地土著)。達塞人不準參加宗教儀式,也不能擁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種種社會權利。
材料三:國史學家約翰索利曾說:“如今有個趨勢,人們懷念她的民主制,并將其視為所有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
(1)材料一中的“法典”是指哪部法典?它有什么地位?
(2)材料二反映的哪一個古代國家的什么制度?在該制度下,國王屬于什么等級?
(3)材料三中的這個“她”是指誰?你怎么看待這一民主制度?
(4)材料一,二與材料三中的文明的發源主要有什么區別?
22.(2018八上·天臺期中)改革和制度創新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隨從周天子作戰?!?br/>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秦國新法規定,努力搞好生產,糧食和布帛生產多的,可以免除勞役,游手好閑而貧窮了的,把全家罰為奴隸。
材料三:公元7世紀中期,日本仿效中國的制度推行改革,把日本歷史推入一個新時代。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實行什么政治制度?學以致用,說說山東被稱為“齊魯大地”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新法”是哪一歷史事件?新法中的哪一內容在地方管理制度上與西周的制度不同?新法實施對秦國有何作用?
(3)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歷史上的哪一事件?這之后日本成為了一個怎樣的國家?
23.(2018八上·天臺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國王朝更迭示意圖(部分)
材料二:習近平曾引用“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強調勤政為民的重要性。
材料三:現代著名史學家郭沫若說:“書籍被燒殘,其實還在其次,春秋末年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事實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br/>材料四:學者金克木在《風流漢武兩千年》中認為秦始皇構建了大帝國(政治制度)的框架,組裝了硬件,漢武帝確定了大帝國(政治制度)的中樞運作機制,加上了軟件。請回答:
(1)圖中的①、②處應填寫的朝代(時期)分別是什么?從春秋到②反映了我國社會怎樣的歷史發展趨勢?
(2)材料二中習近平借鑒的是諸子百家中哪一學派的思想?請列舉正反史實各一例,印證“行仁政而王……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賦斂”的重要性。
(3)材料三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和“致命的打擊”分別指什么事件?
(4)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說明秦始皇給中華帝國組裝了哪些“硬件”?
24.(2018八上·天臺期中)下表是某研究機構對公共場所人們不良行為的調查結果。
行為 亂扔垃圾 闖紅燈 圍觀并起哄 插隊 踐踏花草 搶座 其他
比例 23% 17% 16% 12% 9% 9% 4%
(1)上述不良行為違反了哪些社會規則?
(2)請結合材料,從自由與規則關系的角度說說這些不良行為錯在哪兒?
(3)對照以上不良行為,我們應如何努力做一名社會主義道德的踐行者?
25.(2018八上·天臺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網絡用好是個寶,查找資料不用跑。天下大事早知道,學習知識不可少。
材料二:請欣賞漫畫。
(1)材料一,二分別說明了什么?
(2)請你談談網絡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便利?(至少列舉2點)
(3)請說說青少年沉迷于網絡的危害?
(4)你打算如何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做網絡的主人?(至少3點)
26.(2018八上·天臺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犯罪是社會危害性大,是嚴重的違法行為。
材料二: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要學會依法自律,防微杜漸。
材料三:2017年6月22日,杭州市上城區林生斌家突發火災,其妻和三個孩子不幸遇難。警方調查明確火災為放火案,保姆莫煥晶有重大作案嫌疑。2018年2月,莫煥晶涉嫌放火、盜竊案在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依據《刑法》相關規定一審宣判:莫煥晶被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罰金一萬元。
(1)犯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結合材料二,你認為怎樣才能預防犯罪、防患于未然?
(3)結合材料三回答,法院對罪犯的判決中哪是主刑?哪是附加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現行的公元紀年法是從所謂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判定某一年在哪個世紀,還要明確100年為一個世紀,每10年為一個年代。年換算為世紀的方法很簡單,即如果這個年份是兩位數,即在1-99年間,那么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1世紀(或公元前1世紀)里,如果這一年是三位數即在100-999年之間,那么把這一年的第一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這一年所在的世紀。所以公元前509年屬于公元前6世紀末期。
ABC三項表述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公元前6世紀末表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公元紀年的計算方法。
2.【答案】A
【知識點】中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佛教的有關知識。根據材料的《西游記》的片尾曲,可知這描寫的是唐玄奘去天竺求取佛經的故事。佛教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佛教的識記。
3.【答案】D
【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D項世襲制開始于啟繼承父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夏朝世襲制取代禪讓制的相關內容。
4.【答案】B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仔細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中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楔形文字的發明者是蘇美爾人。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形狀像楔子,楔形文字后來流傳到亞洲西部的許多地方,被西亞古代各民族所采用,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B項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圖片為依托,考查楔形文字及學生的識圖能力。
5.【答案】C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公元前27年,屋大維開始獨攬羅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使羅馬進入帝國時代,并開始了長達百余年的“羅馬和平”。
ABD三項和題干描述均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屋大維攫取了羅馬國家的最高權力,使羅馬進入帝國時代,并開始了長達百余年的“羅馬和平”,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羅馬帝國建立的相關史實。
6.【答案】A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在非洲東北部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農業種植,約從公元前3500年年開始,河流兩岸陸續出現了幾十個奴隸制小國大約,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奴隸制國家建立,故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是非洲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古埃及文明的標志之一,是人類文明的杰出成就。古代埃及人還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③建造空中花園的是兩河流域的巴比倫王國;④營建了烏爾城是一座由蘇美爾人建立的城邦;
A項①②屬于古代尼羅河流域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尼羅河流域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
7.【答案】B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六世紀末七世紀初,阿拉伯半島尚未形成統一國家,內憂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統一的國家,穆罕默德創立的伊斯蘭教應運而生。穆罕默德最初在麥加傳教,麥加貴族擔心會損害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帶領少數信徒離開麥加,在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把622年定為伊斯蘭教歷元年。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麥加,迫使麥加貴族接受伊斯蘭教,承認他在政治和宗教領袖地位,麥加從此成為伊斯蘭教圣地。征服麥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時,阿拉伯半島已基本統一。伊斯蘭教的傳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時,阿拉伯半島已基本統一,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建立起來。他的繼承者們經過一系列大規模的征服和擴張,將穆罕默德創立的阿拉伯國家建成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
B項②④③①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動。
8.【答案】C
【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根據所學,我們考古發現了商朝的文字——甲骨文,因此商朝成為一個有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的歷史成為信史。我們知道武王伐紂發生在商朝末年,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ABD三項三皇五帝、大禹治水、黃帝蚩尤的戰爭都是傳說、歷史傳聞,不符合題意;
C項武王伐紂發生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字,旨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答案】A
【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依據教材可知,春秋時期,諸侯不在聽從周天子的命令,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爭,強大的諸侯,成為“霸主”。齊國的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發展生產;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通過改革,齊國國富兵強。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周天子派人參加。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A項齊桓公任用管仲,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曾是春秋時期的霸主,但都不是第一個霸主,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旨在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10.【答案】B
【知識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觀察題干圖片可知,這是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攻下陳,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秦王朝,雖然起義失敗了,但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在我國歷史上閃耀著永不磨滅的光輝,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賦稅,殘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殘暴)。直接原因是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
A項這次起義推翻了秦朝的統治表述不正確,推翻秦朝的統治的是巨鹿之戰,不符合題意;
B項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表述正確,符合題意;
C項劉邦領導了這次起義,并建立漢朝表述不正確,這次起義是陳勝、吳廣領導的,不符合題意;
D項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戍邊農民途中遇雨表述不正確,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圖能力。
11.【答案】C
【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可以延展了社會生活空間,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①②④符合題意,正確。
③的觀點片面,不符合題意主旨,應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親社會行為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12.【答案】D
【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A體現的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情懷,體現了個人和社會的關系 ,不符合題意,
B體現的是對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心象牛一樣俯首聽命的思想,體現個人和社會的關系,不符合題意,
C體現的是為國獻身的,愛國主義情懷,體現了個人和社會的關系 ,不符合題意,
D體現的是努力學習,沒有體現個人和社會的關系,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社會關系構成了人類賴以存在的社會。
13.【答案】B
【知識點】網絡交往
【解析】【分析】漫畫體現的因為互聯網的出現,人們可以從互聯網快捷方便購買車票,體現了網絡讓人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B符合題意,
ACD不符合題意,應排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網絡影響生活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速;互聯網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
14.【答案】A
【知識點】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漫畫中一些人沒有排隊的行為是沒有遵守規則的表現,結果使另一些人的交費的權利和自由不能得以實現,為此告訴我們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A符合題意,正確。
B錯誤,維護社會秩序靠法律也要靠道德。
C錯誤,擾亂公共秩序只有違法了才受法律處罰。
D錯誤,遵守社會規則靠他律也要靠自律。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自由與規則的關系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
15.【答案】D
【知識點】塑造良好道德;自律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體現的是一些市民不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規則的行為,為此告訴我們社會規則不會自動起作用,需要人們自覺遵守。人人都要以遵守社會規則為榮,違反社會規則為恥。同時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ABC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
D觀點錯誤,市民無權查處違規行為,有關部門能有權力執法。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遵守規則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我們要堅定維護規則。一方面要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另一方面要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基礎上,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
16.【答案】C
【知識點】理解與寬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從題干材料中習近平總書記會真誠地邀請在后排站立的93歲的黃加華和82歲的黃大發兩位老人坐在自己身邊,體現了他平等待人,尊重長者,展現了人際交往中的國家形象和人格魅力和優雅風采和高尚品德。①③④符合題意,正確。
②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體現寬容的品質,應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尊重他人和平等待人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尊重他人是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平等對待他人要對所有人要一視同仁,不能以家庭、身體、智能、性別等原因而輕視、歧視他人。
17.【答案】D
【知識點】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禮主要體現在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等方面。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屬于儀表端莊和舉止文明的表現,D符合題意,正確。
AB不符合題意,選項體現的是語言文明的表現,不符合題意,應排除。
C不符合題意,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不以上司的話為唯一,指不以書上寫的為唯一,不以老師說的為唯一,只以事實為唯一。所以不 符合題意,應排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文明禮儀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文明有禮是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會使人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
18.【答案】A
【知識點】誠信
【解析】【分析】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對嚴重失信人進行懲戒,使其參與社會的行為受限,體現了誠信是個人立足社會的重要保證,A符合題意,正確。
BCD不符合題意,應排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誠信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我們要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營造社會誠信環境,努力促進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
19.【答案】A
【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是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范冰冰涉嫌陰陽合同偷稅問題被罰款8.83億屬于行政違法行為,A符合題意,正確。
BCD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信息顯示范范被處以刑罰所以不是犯罪行為。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較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最嚴重的一種違法行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20.【答案】D
【知識點】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
【解析】【分析】面對正確進行的違法犯罪行為,陳云帆便記下車牌號報警,說明他懂得要防范侵害,見義勇為,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能夠明辨是非,維護正義。①④符合題意,正確。
②觀點錯誤,作為未成年人同違法犯罪作斗爭要智斗,不是膽子太小。
③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體現選項的觀點,應排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不僅要勇于斗爭,而且要善于斗爭,做到見義智為,才能最有效地打擊犯罪。
21.【答案】(1)《漢謨拉比法典》;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2)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剎帝利。
(3)雅典;這種民主制度使公民主動積極地參政議政;但它仍然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國人沒有政治權利。
(4)前者都誕生于大江大河流域,屬于大河文明;后者誕生于臨海地區屬海洋文明。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某法典明確規定,第一九六條倘自由民損毀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則應毀其眼——第二零零條倘自由民擊落與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齒,則應擊落其齒?!诙阄鍡l倘自由民之奴隸打自由民之子之頰,則應割其一耳”可知,“法典”是指《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2)由材料二“由于雅利安人有強烈的種族優越感,所以他們極力避免與受鄙視的臣民混合,并專門發展起四大世襲種姓的制度,前三個種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職業等級,第四種姓則留給達塞人(當地土著)。”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雅利安人在進入古代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第一等級婆羅門(祭司、貴族)掌握神權;第二等級剎帝利(國王、武士、官吏)把持國家軍事行政大權。第三等級吠舍(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第一、第二等級;第四等級首陀羅(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幾乎沒有權利,受奴隸主階級的剝削,干最低賤的職業。各等級之間高低貴賤有別,下一等級的人沒資格從事高一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
(3)由材料三“如今有個趨勢,人們懷念她的民主制,并將其視為所有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可知,“她”是指雅典。這種民主制度使公民主動積極地參政議政;但它仍然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國人沒有政治權利。
(4)材料一、二與材料三中的文明的發源主要區別是前者都誕生于大江大河流域,屬于大河文明;后者誕生于臨海地區屬海洋文明。
故答案為:(1)《漢謨拉比法典》;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2)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剎帝利。
(3)雅典;這種民主制度使公民主動積極地參政議政;但它仍然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國人沒有政治權利。
(4)前者都誕生于大江大河流域,屬于大河文明;后者誕生于臨海地區屬海洋文明。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段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漢謨拉比法典》、種姓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等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漢謨拉比法典》、種姓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等知識。
22.【答案】(1)制度:實行分封制。理由:西周實行分封制,在山東建立齊國和魯國。
(2)商鞅變法;建立縣制,加強對地方的管理;使秦國從此強大起來,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3)大化改新;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或封建國家。
【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隨從周天子作戰?!笨芍?,西周建立后,實行分封制。西周建立后,為了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天子實行分封制。諸侯必須服從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同天子作戰。由于當時被分封在今山東地區的主要有兩個諸侯國:齊國和魯國。因此山東被稱為“齊魯大地”。
(2)據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秦國新法規定,努力搞好生產,糧食和布帛生產多的,可以免除勞役,游手好閑而貧窮了的,把全家罰為官奴隸。”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新法”是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開始變法。法令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戰爭中軍功越大,授予的爵位越高,賜給的田宅越多。奴隸主貴族沒有軍功,就沒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權。廢除分封制,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經過商鞅商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日后兼并六國統一全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商鞅變法是當時一次最為徹底的變法。
(3)材料三“公元7世紀中期,日本仿效中國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改革,把日本歷史推入一個新時代?!狈从车氖侨毡練v史上的大化改新。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故答案為:(1)制度:實行分封制。理由:西周實行分封制,在山東建立齊國和魯國。
(2)商鞅變法;建立縣制,加強對地方的管理;使秦國從此強大起來,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3)大化改新;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或封建國家。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分封制、商鞅變法、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材料,注意準確識記分封制、商鞅變法、大化改新的有關內容。
23.【答案】(1)①戰國;②秦朝;歷史發展趨勢:從分裂走向統一。
(2)儒家;史實:①反:秦朝統治者采用了法家“法治”思想,制定了嚴刑峻法,濫用民力,兵役、徭役和賦稅繁重,實施暴政,激起了秦末農民的大起義,在農民的起義中覆亡。②正:漢初統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政策,減輕了賦稅、徭役、刑罰,努力減輕人們負擔,社會比較安定,社會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出現 “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局面。
(3)百家爭鳴;焚書坑儒。
(4)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實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
【知識點】百家爭鳴;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1)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因此①戰國;②秦朝。從春秋到②反映了我國社會從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發展趨勢。
(2)根據材料二的內容可知反映的是儒家的主張。根據所學可知,從正反史實方面印證“行仁政而王……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賦斂”的重要性的史實分別是:秦朝統治者采用了法家“法治”思想,制定了嚴刑峻法,濫用民力,兵役、徭役和賦稅繁重,實施暴政,激起了秦末農民的大起義,在農民的起義中覆亡。漢初統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政策,減輕了賦稅、徭役、刑罰,努力減輕人們負擔,社會比較安定,社會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出現“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局面。
(3)“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時代,王權衰落,奴隸制度解體,諸侯爭霸,社會發生劇變。擁有文化知識的士人,四處游說、講學,社會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別的代表人物,對各種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的不同學派稱為“百家爭鳴”?!爸旅拇驌簟敝傅氖乔厥蓟史贂尤澹粸榱思訌娝枷肟刂疲厥蓟试谒枷肷蠈崿F了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4)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秦始皇給中華帝國組裝的“硬件”有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實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
故答案為:(1)①戰國;②秦朝;歷史發展趨勢:從分裂走向統一。
(2)儒家;史實:①反:秦朝統治者采用了法家“法治”思想,制定了嚴刑峻法,濫用民力,兵役、徭役和賦稅繁重,實施暴政,激起了秦末農民的大起義,在農民的起義中覆亡。②正:漢初統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政策,減輕了賦稅、徭役、刑罰,努力減輕人們負擔,社會比較安定,社會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出現 “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局面。
(3)百家爭鳴;焚書坑儒。
(4)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實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周建立、百家爭鳴、秦朝統一。東周到秦朝的統一是我國社會大變革時期,我國逐步從奴隸社會發展到封建社會。
24.【答案】(1)道德、法律。
(2)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這些不良行為越過了自由的邊界,損害了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或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
(3)自覺遵守規則;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學會換位思考;以禮待人,態度謙和,用語文明;誠實守信,勇于承認過錯,主動承擔責任。
【知識點】誠信;塑造良好道德;自律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社會規則主要有紀律、法律、道德等,分析表格中的行為屬于違法法律和道德的行為。
(2)本題可以從規則劃定自由的邊界,保障自由的實現的角度進行分析說明即可。據此回答: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這些不良行為越過了自由的邊界,損害了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或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
(3)本題要緊扣道德的角度進行分析,據此,可以從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換位思考,誠實守信,文明有禮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社會規則,規則與自由的關系,踐行道德準則等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落實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難度值一般。
25.【答案】(1)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材料一說明了網絡的積極作用,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便利;材料二說明了不正確使用網絡的消極影響,我們應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避免“網癮”的傷害。
(2)①擴大了我們交往的領域、對象,改變了以往的交往方式,豐富了我們的人生經驗;
②為我們了解時事、學習知識、與人溝通、休閑娛樂等提供了便捷的條件;
③可以開闊眼界、放松心情、學習新知、結交新友等。
(3)①沉迷網絡荒廢學業以及 誘惑欺詐的事情也時常發生;②加重家庭經濟負擔;③影響人際關系;④影響身心健康,有的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4)①以健康的心態把網絡作為生活的補充;②要學會“信息節食”,學會抵制網絡上的不良誘惑;③要善于利用網絡技術解決問題;④網絡不是生活的 全部,我們不應該成為網絡的俘虜,而要做 網絡的主人。
【知識點】網絡交往
【解析】【分析】(1)材料一體現的網絡支付寶的使用方便生活,材料二體現的是沉迷網絡不能自拔的現象,所以此題可以從網絡的利弊的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2)沉迷網絡的危害可以從荒廢學業,影響人際關系,影響身心健康,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3)做網絡的主人既要合理利用網絡,可以從學會“信息節食”利用網絡解決實際問題,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網絡的利弊,沉迷網絡的危害和合理利用網絡等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落實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難度值一般。
26.【答案】(1)①刑罰或刑事處罰或刑事處分。②A嚴重社會危害性;B刑事違法性;C應受刑罰處罰性。
(2)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應拒絕不良行為,明確是非界限,不入生活中的“雷區”。③應樹立法治觀念,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⑤認真學法,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等。
(3)死刑屬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和罰金一萬元屬附加刑。
【知識點】犯罪的特征及危害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犯罪應受刑罰處罰,犯罪的特征是: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
(2)預防犯罪可以從認清危害,拒絕不良行為,樹立法治觀念,防患于未然等角度分析即可。
(3)根據所學結合材料,死刑屬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和罰金一萬元屬附加刑。
【點評】本題考查對犯罪、刑罰,預防犯罪等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設問直接,難度值一般。
1 / 1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天臺赤城中學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思品期中檢測試卷
一、選擇題
1.(2018八上·天臺期中)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這一時間也可表述為( ?。?br/>A.公元前5世紀初 B.公元前5世紀末
C.公元前6世紀初 D.公元前6世紀末
【答案】D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現行的公元紀年法是從所謂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判定某一年在哪個世紀,還要明確100年為一個世紀,每10年為一個年代。年換算為世紀的方法很簡單,即如果這個年份是兩位數,即在1-99年間,那么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1世紀(或公元前1世紀)里,如果這一年是三位數即在100-999年之間,那么把這一年的第一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這一年所在的世紀。所以公元前509年屬于公元前6世紀末期。
ABC三項表述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公元前6世紀末表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公元紀年的計算方法。
2.(2017八上·海寧月考)有一首歌這樣唱道:“白龍馬,蹄朝西,馱著唐三藏,跟著仨徒弟,西天取經上大道……”其中的“經”產生于(  )
A.公元前6世紀 B.公元6世紀 C.公元前3世紀 D.公元3世紀
【答案】A
【知識點】中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佛教的有關知識。根據材料的《西游記》的片尾曲,可知這描寫的是唐玄奘去天竺求取佛經的故事。佛教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佛教的識記。
3.(2018八上·天臺期中)禹死后,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公天下”變成“家天下”,這標志著哪一制度的出現( ?。?br/>A.選舉制 B.投票制 C.禪讓制 D.世襲制
【答案】D
【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D項世襲制開始于啟繼承父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夏朝世襲制取代禪讓制的相關內容。
4.(2018八上·天臺期中)文字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之一,下圖中文字的發明者是(  )
A.印第安人 B.蘇美爾人 C.埃及人 D.瑪雅人
【答案】B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仔細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中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楔形文字的發明者是蘇美爾人。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形狀像楔子,楔形文字后來流傳到亞洲西部的許多地方,被西亞古代各民族所采用,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B項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圖片為依托,考查楔形文字及學生的識圖能力。
5.(2018八上·天臺期中)他攫取了羅馬國家的最高權力,使羅馬進入帝國時代,并開始了長達百余年的“羅馬和平”。他是( ?。?br/>A.伯里克利 B.凱撒 C.屋大維 D.亞歷山大
【答案】C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公元前27年,屋大維開始獨攬羅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使羅馬進入帝國時代,并開始了長達百余年的“羅馬和平”。
ABD三項和題干描述均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屋大維攫取了羅馬國家的最高權力,使羅馬進入帝國時代,并開始了長達百余年的“羅馬和平”,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羅馬帝國建立的相關史實。
6.(2018八上·天臺期中)屬于古代尼羅河流域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是( ?。?br/>①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 ②修建金字塔 ③建造空中花園 ④營建了烏爾城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在非洲東北部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農業種植,約從公元前3500年年開始,河流兩岸陸續出現了幾十個奴隸制小國大約,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奴隸制國家建立,故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是非洲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古埃及文明的標志之一,是人類文明的杰出成就。古代埃及人還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③建造空中花園的是兩河流域的巴比倫王國;④營建了烏爾城是一座由蘇美爾人建立的城邦;
A項①②屬于古代尼羅河流域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尼羅河流域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
7.(2018八上·天臺期中)按時間順序排列默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動中的大事,正確的是(  )
①基本統一阿拉伯半島 ②創立伊斯蘭教 ③出走麥地那 ④在麥加傳播伊斯蘭教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④①
【答案】B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六世紀末七世紀初,阿拉伯半島尚未形成統一國家,內憂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統一的國家,穆罕默德創立的伊斯蘭教應運而生。穆罕默德最初在麥加傳教,麥加貴族擔心會損害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帶領少數信徒離開麥加,在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把622年定為伊斯蘭教歷元年。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麥加,迫使麥加貴族接受伊斯蘭教,承認他在政治和宗教領袖地位,麥加從此成為伊斯蘭教圣地。征服麥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時,阿拉伯半島已基本統一。伊斯蘭教的傳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時,阿拉伯半島已基本統一,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建立起來。他的繼承者們經過一系列大規模的征服和擴張,將穆罕默德創立的阿拉伯國家建成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
B項②④③①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動。
8.(2018八上·天臺期中)以下歷史故事中,發生在有文字記載歷史時期的是(  )
A.三皇五帝 B.大禹治水
C.武王伐紂 D.黃帝蚩尤的戰爭
【答案】C
【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根據所學,我們考古發現了商朝的文字——甲骨文,因此商朝成為一個有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的歷史成為信史。我們知道武王伐紂發生在商朝末年,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ABD三項三皇五帝、大禹治水、黃帝蚩尤的戰爭都是傳說、歷史傳聞,不符合題意;
C項武王伐紂發生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字,旨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2018八上·天臺期中)任用管仲,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的是( ?。?br/>A.齊桓公 B.越王勾踐 C.晉文公 D.楚莊王
【答案】A
【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依據教材可知,春秋時期,諸侯不在聽從周天子的命令,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爭,強大的諸侯,成為“霸主”。齊國的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發展生產;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通過改革,齊國國富兵強。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周天子派人參加。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A項齊桓公任用管仲,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曾是春秋時期的霸主,但都不是第一個霸主,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旨在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10.(2018八上·天臺期中)下列關于下圖歷史事件的表述正確的是( ?。?br/>A.這次起義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B.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C.劉邦領導了這次起義,并建立漢朝
D.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戍邊農民途中遇雨
【答案】B
【知識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觀察題干圖片可知,這是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攻下陳,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秦王朝,雖然起義失敗了,但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在我國歷史上閃耀著永不磨滅的光輝,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賦稅,殘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殘暴)。直接原因是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
A項這次起義推翻了秦朝的統治表述不正確,推翻秦朝的統治的是巨鹿之戰,不符合題意;
B項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表述正確,符合題意;
C項劉邦領導了這次起義,并建立漢朝表述不正確,這次起義是陳勝、吳廣領導的,不符合題意;
D項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戍邊農民途中遇雨表述不正確,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圖能力。
11.(2018八上·天臺期中)中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的意義有( ?。?br/>①延展了社會生活空間
②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變得豐富了,認識更深刻了
③看到了社會的陰暗面,認識了社會的復雜
④培養了社會責任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可以延展了社會生活空間,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①②④符合題意,正確。
③的觀點片面,不符合題意主旨,應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親社會行為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12.(2018八上·天臺期中)下列選項中沒有體現個人和社會關系的是( ?。?br/>A.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B.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C.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答案】D
【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A體現的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情懷,體現了個人和社會的關系 ,不符合題意,
B體現的是對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心象牛一樣俯首聽命的思想,體現個人和社會的關系,不符合題意,
C體現的是為國獻身的,愛國主義情懷,體現了個人和社會的關系 ,不符合題意,
D體現的是努力學習,沒有體現個人和社會的關系,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社會關系構成了人類賴以存在的社會。
13.(2018八上·天臺期中)觀察下圖,這說明(  )
A.網絡發達,人們改變出行方式 B.網絡讓人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C.互聯網改變了人們交往的方式 D.謹防網絡詐騙
【答案】B
【知識點】網絡交往
【解析】【分析】漫畫體現的因為互聯網的出現,人們可以從互聯網快捷方便購買車票,體現了網絡讓人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B符合題意,
ACD不符合題意,應排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網絡影響生活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速;互聯網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
14.(2018八上·天臺期中)對漫畫認識正確的是( ?。?br/>A.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 B.維護社會秩序只能靠法律
C.擾亂公共秩序必受法律懲罰 D.遵守社會規則只能靠他律
【答案】A
【知識點】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漫畫中一些人沒有排隊的行為是沒有遵守規則的表現,結果使另一些人的交費的權利和自由不能得以實現,為此告訴我們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A符合題意,正確。
B錯誤,維護社會秩序靠法律也要靠道德。
C錯誤,擾亂公共秩序只有違法了才受法律處罰。
D錯誤,遵守社會規則靠他律也要靠自律。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自由與規則的關系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
15.(2018八上·天臺期中)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輕松騎走一輛共享單車,方便了市民出行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亂停亂放、惡意毀壞……推廣共享單車,以下觀點錯誤的是( ?。?br/>A.市民要自覺遵守規則,規范使用
B.遵守規則需要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
C.單車管理公司要加強使用指引和實施有效監管
D.市民嚴厲查處違規停放車輛的行為
【答案】D
【知識點】塑造良好道德;自律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體現的是一些市民不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規則的行為,為此告訴我們社會規則不會自動起作用,需要人們自覺遵守。人人都要以遵守社會規則為榮,違反社會規則為恥。同時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ABC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
D觀點錯誤,市民無權查處違規行為,有關部門能有權力執法。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遵守規則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我們要堅定維護規則。一方面要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另一方面要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基礎上,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
16.(2018八上·天臺期中)溫暖的力量,感人的瞬間。2017年11月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的600多名代表時,真誠地邀請在后排站立的93歲的黃加華和82歲的黃大發兩位老人坐在自己身邊,這一舉動刷屏網絡和微信朋友圈,受到廣大網友的點贊,習近平總書記的舉動(  )
①是平等待人,尊重長者的體現
②反映了人際交往中寬容他人的藝術
③展現了人際交往中的國家形象和人格魅力
④展示了人際交往中的優雅風采和高尚品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識點】理解與寬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從題干材料中習近平總書記會真誠地邀請在后排站立的93歲的黃加華和82歲的黃大發兩位老人坐在自己身邊,體現了他平等待人,尊重長者,展現了人際交往中的國家形象和人格魅力和優雅風采和高尚品德。①③④符合題意,正確。
②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體現寬容的品質,應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尊重他人和平等待人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尊重他人是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平等對待他人要對所有人要一視同仁,不能以家庭、身體、智能、性別等原因而輕視、歧視他人。
17.(2018八上·天臺期中)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下列屬于現代人最常見的三種合乎禮儀的姿態是( ?。?br/>A.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 B.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
C.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D.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
【答案】D
【知識點】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禮主要體現在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等方面。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屬于儀表端莊和舉止文明的表現,D符合題意,正確。
AB不符合題意,選項體現的是語言文明的表現,不符合題意,應排除。
C不符合題意,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不以上司的話為唯一,指不以書上寫的為唯一,不以老師說的為唯一,只以事實為唯一。所以不 符合題意,應排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文明禮儀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文明有禮是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會使人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
18.(2018八上·天臺期中)國家發改委聯合多部門對嚴重失信人進行懲戒,從2018年5月1日起,適當限制嚴重失信人乘坐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這體現了( ?。?br/>A.誠信是個人立足社會的重要保證
B.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C.誠信有利于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D.堅持平等待人是誠信守則之一
【答案】A
【知識點】誠信
【解析】【分析】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對嚴重失信人進行懲戒,使其參與社會的行為受限,體現了誠信是個人立足社會的重要保證,A符合題意,正確。
BCD不符合題意,應排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誠信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我們要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營造社會誠信環境,努力促進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
19.(2018八上·天臺期中)2018年10月3日《央視新聞》播報稅務部門查處范冰冰偷逃稅問題。國家稅務總局及江蘇省稅務局對范冰冰涉嫌陰陽合同偷稅問題依法開展調查核實,最終結果處罰8.83億。從上述材料可看出范冰冰的行為屬于( ?。?br/>A.行政違法行為 B.犯罪行為
C.刑事違法行為 D.民事違法行為
【答案】A
【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是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范冰冰涉嫌陰陽合同偷稅問題被罰款8.83億屬于行政違法行為,A符合題意,正確。
BCD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信息顯示范范被處以刑罰所以不是犯罪行為。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較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最嚴重的一種違法行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20.(2018八上·天臺期中)中學生陳云帆發現有人慌慌張張地從鄰居家搬出一些物品,于是躲在一旁“窺視”??吹侥切┪锲繁谎b上一輛小貨車后,陳云帆便記下車牌號。后來警方通過陳云帆提供的車牌號破案,抓住了竊賊。這說明他( ?。?br/>①懂得要防范侵害,見義勇為,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②膽子太小,不過當面制止不法分子的違法行為。
③懂得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護。
④能夠明辨是非,維護正義。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知識點】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
【解析】【分析】面對正確進行的違法犯罪行為,陳云帆便記下車牌號報警,說明他懂得要防范侵害,見義勇為,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能夠明辨是非,維護正義。①④符合題意,正確。
②觀點錯誤,作為未成年人同違法犯罪作斗爭要智斗,不是膽子太小。
③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體現選項的觀點,應排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不僅要勇于斗爭,而且要善于斗爭,做到見義智為,才能最有效地打擊犯罪。
二、非選擇題
21.(2018八上·天臺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某法典明確規定,第一九六條倘自由民損毀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則應毀其眼——第二零零條倘自由民擊落與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齒,則應擊落其齒?!诙阄鍡l倘自由民之奴隸打自由民之子之頰,則應割其一耳。
材料二:由于雅利安人有強烈的種族優越感,所以他們極力避免與受鄙視的臣民混合,并專門發展起四大世襲種姓的制度,前三個種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職業等級,第四種姓則留給達塞人(當地土著)。達塞人不準參加宗教儀式,也不能擁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種種社會權利。
材料三:國史學家約翰索利曾說:“如今有個趨勢,人們懷念她的民主制,并將其視為所有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br/>(1)材料一中的“法典”是指哪部法典?它有什么地位?
(2)材料二反映的哪一個古代國家的什么制度?在該制度下,國王屬于什么等級?
(3)材料三中的這個“她”是指誰?你怎么看待這一民主制度?
(4)材料一,二與材料三中的文明的發源主要有什么區別?
【答案】(1)《漢謨拉比法典》;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2)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剎帝利。
(3)雅典;這種民主制度使公民主動積極地參政議政;但它仍然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國人沒有政治權利。
(4)前者都誕生于大江大河流域,屬于大河文明;后者誕生于臨海地區屬海洋文明。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某法典明確規定,第一九六條倘自由民損毀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則應毀其眼——第二零零條倘自由民擊落與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齒,則應擊落其齒?!诙阄鍡l倘自由民之奴隸打自由民之子之頰,則應割其一耳”可知,“法典”是指《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2)由材料二“由于雅利安人有強烈的種族優越感,所以他們極力避免與受鄙視的臣民混合,并專門發展起四大世襲種姓的制度,前三個種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職業等級,第四種姓則留給達塞人(當地土著)?!笨芍?,材料二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雅利安人在進入古代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第一等級婆羅門(祭司、貴族)掌握神權;第二等級剎帝利(國王、武士、官吏)把持國家軍事行政大權。第三等級吠舍(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第一、第二等級;第四等級首陀羅(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幾乎沒有權利,受奴隸主階級的剝削,干最低賤的職業。各等級之間高低貴賤有別,下一等級的人沒資格從事高一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
(3)由材料三“如今有個趨勢,人們懷念她的民主制,并將其視為所有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可知,“她”是指雅典。這種民主制度使公民主動積極地參政議政;但它仍然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國人沒有政治權利。
(4)材料一、二與材料三中的文明的發源主要區別是前者都誕生于大江大河流域,屬于大河文明;后者誕生于臨海地區屬海洋文明。
故答案為:(1)《漢謨拉比法典》;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2)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剎帝利。
(3)雅典;這種民主制度使公民主動積極地參政議政;但它仍然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國人沒有政治權利。
(4)前者都誕生于大江大河流域,屬于大河文明;后者誕生于臨海地區屬海洋文明。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段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漢謨拉比法典》、種姓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等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漢謨拉比法典》、種姓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等知識。
22.(2018八上·天臺期中)改革和制度創新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隨從周天子作戰?!?br/>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秦國新法規定,努力搞好生產,糧食和布帛生產多的,可以免除勞役,游手好閑而貧窮了的,把全家罰為奴隸。
材料三:公元7世紀中期,日本仿效中國的制度推行改革,把日本歷史推入一個新時代。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實行什么政治制度?學以致用,說說山東被稱為“齊魯大地”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新法”是哪一歷史事件?新法中的哪一內容在地方管理制度上與西周的制度不同?新法實施對秦國有何作用?
(3)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歷史上的哪一事件?這之后日本成為了一個怎樣的國家?
【答案】(1)制度:實行分封制。理由:西周實行分封制,在山東建立齊國和魯國。
(2)商鞅變法;建立縣制,加強對地方的管理;使秦國從此強大起來,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3)大化改新;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或封建國家。
【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隨從周天子作戰?!笨芍?,西周建立后,實行分封制。西周建立后,為了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天子實行分封制。諸侯必須服從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同天子作戰。由于當時被分封在今山東地區的主要有兩個諸侯國:齊國和魯國。因此山東被稱為“齊魯大地”。
(2)據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秦國新法規定,努力搞好生產,糧食和布帛生產多的,可以免除勞役,游手好閑而貧窮了的,把全家罰為官奴隸。”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新法”是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開始變法。法令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戰爭中軍功越大,授予的爵位越高,賜給的田宅越多。奴隸主貴族沒有軍功,就沒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權。廢除分封制,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經過商鞅商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日后兼并六國統一全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商鞅變法是當時一次最為徹底的變法。
(3)材料三“公元7世紀中期,日本仿效中國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改革,把日本歷史推入一個新時代?!狈从车氖侨毡練v史上的大化改新。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故答案為:(1)制度:實行分封制。理由:西周實行分封制,在山東建立齊國和魯國。
(2)商鞅變法;建立縣制,加強對地方的管理;使秦國從此強大起來,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3)大化改新;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或封建國家。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分封制、商鞅變法、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材料,注意準確識記分封制、商鞅變法、大化改新的有關內容。
23.(2018八上·天臺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國王朝更迭示意圖(部分)
材料二:習近平曾引用“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強調勤政為民的重要性。
材料三:現代著名史學家郭沫若說:“書籍被燒殘,其實還在其次,春秋末年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事實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br/>材料四:學者金克木在《風流漢武兩千年》中認為秦始皇構建了大帝國(政治制度)的框架,組裝了硬件,漢武帝確定了大帝國(政治制度)的中樞運作機制,加上了軟件。請回答:
(1)圖中的①、②處應填寫的朝代(時期)分別是什么?從春秋到②反映了我國社會怎樣的歷史發展趨勢?
(2)材料二中習近平借鑒的是諸子百家中哪一學派的思想?請列舉正反史實各一例,印證“行仁政而王……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賦斂”的重要性。
(3)材料三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和“致命的打擊”分別指什么事件?
(4)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說明秦始皇給中華帝國組裝了哪些“硬件”?
【答案】(1)①戰國;②秦朝;歷史發展趨勢:從分裂走向統一。
(2)儒家;史實:①反:秦朝統治者采用了法家“法治”思想,制定了嚴刑峻法,濫用民力,兵役、徭役和賦稅繁重,實施暴政,激起了秦末農民的大起義,在農民的起義中覆亡。②正:漢初統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政策,減輕了賦稅、徭役、刑罰,努力減輕人們負擔,社會比較安定,社會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出現 “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局面。
(3)百家爭鳴;焚書坑儒。
(4)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實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
【知識點】百家爭鳴;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1)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因此①戰國;②秦朝。從春秋到②反映了我國社會從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發展趨勢。
(2)根據材料二的內容可知反映的是儒家的主張。根據所學可知,從正反史實方面印證“行仁政而王……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賦斂”的重要性的史實分別是:秦朝統治者采用了法家“法治”思想,制定了嚴刑峻法,濫用民力,兵役、徭役和賦稅繁重,實施暴政,激起了秦末農民的大起義,在農民的起義中覆亡。漢初統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政策,減輕了賦稅、徭役、刑罰,努力減輕人們負擔,社會比較安定,社會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出現“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局面。
(3)“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時代,王權衰落,奴隸制度解體,諸侯爭霸,社會發生劇變。擁有文化知識的士人,四處游說、講學,社會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別的代表人物,對各種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的不同學派稱為“百家爭鳴”?!爸旅拇驌簟敝傅氖乔厥蓟史贂尤澹粸榱思訌娝枷肟刂?,秦始皇在思想上實現了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4)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秦始皇給中華帝國組裝的“硬件”有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實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
故答案為:(1)①戰國;②秦朝;歷史發展趨勢:從分裂走向統一。
(2)儒家;史實:①反:秦朝統治者采用了法家“法治”思想,制定了嚴刑峻法,濫用民力,兵役、徭役和賦稅繁重,實施暴政,激起了秦末農民的大起義,在農民的起義中覆亡。②正:漢初統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政策,減輕了賦稅、徭役、刑罰,努力減輕人們負擔,社會比較安定,社會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出現 “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局面。
(3)百家爭鳴;焚書坑儒。
(4)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實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周建立、百家爭鳴、秦朝統一。東周到秦朝的統一是我國社會大變革時期,我國逐步從奴隸社會發展到封建社會。
24.(2018八上·天臺期中)下表是某研究機構對公共場所人們不良行為的調查結果。
行為 亂扔垃圾 闖紅燈 圍觀并起哄 插隊 踐踏花草 搶座 其他
比例 23% 17% 16% 12% 9% 9% 4%
(1)上述不良行為違反了哪些社會規則?
(2)請結合材料,從自由與規則關系的角度說說這些不良行為錯在哪兒?
(3)對照以上不良行為,我們應如何努力做一名社會主義道德的踐行者?
【答案】(1)道德、法律。
(2)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這些不良行為越過了自由的邊界,損害了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或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
(3)自覺遵守規則;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學會換位思考;以禮待人,態度謙和,用語文明;誠實守信,勇于承認過錯,主動承擔責任。
【知識點】誠信;塑造良好道德;自律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社會規則主要有紀律、法律、道德等,分析表格中的行為屬于違法法律和道德的行為。
(2)本題可以從規則劃定自由的邊界,保障自由的實現的角度進行分析說明即可。據此回答: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這些不良行為越過了自由的邊界,損害了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或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
(3)本題要緊扣道德的角度進行分析,據此,可以從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換位思考,誠實守信,文明有禮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社會規則,規則與自由的關系,踐行道德準則等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落實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難度值一般。
25.(2018八上·天臺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網絡用好是個寶,查找資料不用跑。天下大事早知道,學習知識不可少。
材料二:請欣賞漫畫。
(1)材料一,二分別說明了什么?
(2)請你談談網絡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便利?(至少列舉2點)
(3)請說說青少年沉迷于網絡的危害?
(4)你打算如何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做網絡的主人?(至少3點)
【答案】(1)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材料一說明了網絡的積極作用,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便利;材料二說明了不正確使用網絡的消極影響,我們應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避免“網癮”的傷害。
(2)①擴大了我們交往的領域、對象,改變了以往的交往方式,豐富了我們的人生經驗;
②為我們了解時事、學習知識、與人溝通、休閑娛樂等提供了便捷的條件;
③可以開闊眼界、放松心情、學習新知、結交新友等。
(3)①沉迷網絡荒廢學業以及 誘惑欺詐的事情也時常發生;②加重家庭經濟負擔;③影響人際關系;④影響身心健康,有的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4)①以健康的心態把網絡作為生活的補充;②要學會“信息節食”,學會抵制網絡上的不良誘惑;③要善于利用網絡技術解決問題;④網絡不是生活的 全部,我們不應該成為網絡的俘虜,而要做 網絡的主人。
【知識點】網絡交往
【解析】【分析】(1)材料一體現的網絡支付寶的使用方便生活,材料二體現的是沉迷網絡不能自拔的現象,所以此題可以從網絡的利弊的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2)沉迷網絡的危害可以從荒廢學業,影響人際關系,影響身心健康,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3)做網絡的主人既要合理利用網絡,可以從學會“信息節食”利用網絡解決實際問題,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網絡的利弊,沉迷網絡的危害和合理利用網絡等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落實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難度值一般。
26.(2018八上·天臺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犯罪是社會危害性大,是嚴重的違法行為。
材料二: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要學會依法自律,防微杜漸。
材料三:2017年6月22日,杭州市上城區林生斌家突發火災,其妻和三個孩子不幸遇難。警方調查明確火災為放火案,保姆莫煥晶有重大作案嫌疑。2018年2月,莫煥晶涉嫌放火、盜竊案在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依據《刑法》相關規定一審宣判:莫煥晶被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罰金一萬元。
(1)犯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結合材料二,你認為怎樣才能預防犯罪、防患于未然?
(3)結合材料三回答,法院對罪犯的判決中哪是主刑?哪是附加刑?
【答案】(1)①刑罰或刑事處罰或刑事處分。②A嚴重社會危害性;B刑事違法性;C應受刑罰處罰性。
(2)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應拒絕不良行為,明確是非界限,不入生活中的“雷區”。③應樹立法治觀念,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⑤認真學法,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等。
(3)死刑屬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和罰金一萬元屬附加刑。
【知識點】犯罪的特征及危害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犯罪應受刑罰處罰,犯罪的特征是: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
(2)預防犯罪可以從認清危害,拒絕不良行為,樹立法治觀念,防患于未然等角度分析即可。
(3)根據所學結合材料,死刑屬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和罰金一萬元屬附加刑。
【點評】本題考查對犯罪、刑罰,預防犯罪等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設問直接,難度值一般。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腾冲县| 青海省| 宁海县| 紫金县| 朝阳市| 青州市| 南溪县| 白银市| 邵武市| 如皋市| 涡阳县| 盘锦市| 南投县| 错那县| 大冶市| 且末县| 锡林郭勒盟| 文水县| 台北县| 苏尼特右旗| 花莲市| 南靖县| 雷波县| 江川县| 江华| 乡城县| 东兴市| 阳信县| 建宁县| 海安县| 同仁县| 罗平县| 宁陵县| 宽甸| 天门市| 台北市| 安泽县| 宿松县| 星子县| 南安市| 梓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