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蕭山區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蕭山區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蕭山區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
1.(2017七下·蕭山期末)2016年12月,我國東西向最長鐵路——滬昆(上海—昆明)高鐵全線通車。讀圖,回答小題。
(1)圖中昆明位于上海的(  )
A.東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東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下列省會城市與所在省簡稱對應正確的是(  )
①貴陽市——黔 ②杭州市——贛
③南昌市——滬 ④長沙市——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從上海出發一路到昆明,沿途可以看到的景象有(  )
①成片的稻田 ②廣袤的草原 ③成群的牛羊 ④人字頂的房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17七下·蕭山期末)讀“黑龍江主要民族分布示意圖”,完成小題。
(1)圖中四地中,位于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上的是(  )
A.哈爾濱 B.黑河 C.伊春 D.漠河
(2)關于圖示信息,描述正確的是(  )
①漢族分布最廣,人口最多
②赫哲族分布于該省的西北部
③分布上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
④該省主要有滿族、朝鮮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少數民族 分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7七下·蕭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小題:
(1)圖一中A為(  )
A.太行山脈 B.大興安嶺
C.巴顏喀拉山脈 D.陰山
(2)圖一為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示意圖。其中這里的“季風”指的是(  )
A.夏季風 B.冬季風 C.春季風 D.秋季風
(3)圖二所示季風具有的特點是(  )
A.寒冷濕潤 B.溫暖干燥 C.溫暖濕潤 D.寒冷干燥
4.(2017七下·蕭山期末)長江水量豐富,支流眾多,滋潤著全國近20%的國土,是我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大河。閱讀材料,回答小題:
(1)長江沿途接納眾多支流,其中在武漢附近匯入的支流是(  )
A.岷江 B.嘉陵江 C.烏江 D.漢江
(2)有些年份,長江流域會出現特大洪水。下列關于長江洪災發生的自然原因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流域內普降暴雨
②不合理占用河道
③地勢低洼,河道彎曲
④圍湖造田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5.(2017七下·蕭山期末)隨著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古絲綢之路再次煥發魅力。閱讀材料,回答小題:
(1) 圖中A的地形區為(  )
A.塔里木盆地 B.準噶爾盆地 C.青藏高原 D.黃土高原
(2)在該區域綠洲上居住的古代人們所創設出的灌溉設施是(  )
A.京杭大運河 B.坎兒井 C.都江堰 D.水車
(3)圖示區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深入內陸,遠離海洋
②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積累
③光照充足,是我國主要的稻米產區
④降水稀少,蒸發旺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7七下·蕭山期末) 珠江三角洲憑借毗鄰港澳的地理位置優勢,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閱讀材料,回答小題:
(1)圖中A區域為(  )
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
(2)廣州市所在的半球與緯度位置為(  )
A.東半球、中緯度 B.東半球、低緯度
C.西半球、低緯度 D.西半球、中緯度
(3)珠江三角洲一直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下列屬于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  )
①大部分地處熱帶,熱量充足 ②陸路、水路交通便捷
③氣候濕潤、降水充沛 ④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經驗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2017七下·蕭山期末)青藏地區草場廣布,是我國重要的牧區。下圖是被稱為“高原之舟”的(  )
A.駱駝 B.藏羚羊 C.藏山羊 D.牦牛
8.(2017七下·蕭山期末)臺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地理位置獨特。閱讀材料,回答小題:
(1)圖中,A的城市為(  )
A.廈門市 B.臺北市 C.杭州市 D.南昌市
(2)圖示區域的山脈為(  )
A.臺灣山脈 B.武夷山脈 C.南嶺 D.長白山脈
(3)形成臺灣地區“天然植物園”美稱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①地處低緯,熱量充足 ②技術先進,交通便捷
③高原地形,地勢崎嶇 ④氣候溫暖濕潤,降水充沛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9.(2017七下·蕭山期末)閱讀下列圖片,回答小題:
(1)屬于口述資料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屬于實物資料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標志有(  )
①農耕、畜牧的發明 ②文字的發明 ③定居生活的實現 ④國家的產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2017七下·蕭山期末)古代亞非文明主要有中國古代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孕育這些文明的相同的地理因素是(  )
A.海洋 B.沙漠 C.高山 D.河流
11.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完成大一統,這是在 (  )
A.公元前3世紀早期 B.公元前3世紀晚期
C.公元前2世紀早期 D.公元前2世紀晚期
二、非選擇題
12.(2017七下·蕭山期末)將兩側的自然、人文環境特征與中間的地理區域一一對應連線
1月份平均氣溫低于0℃ 喜歡吃面食
河流冬季不易結冰 室內一般沒有取暖設備
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 房屋注意防寒,墻壁、窗戶嚴密
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 公路、鐵路、水路發達
河流少,水量小 房屋注重通風、防雨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13.(2017七下·蕭山期末)青藏地區位于我國的青藏高原,這里獨特的高原生活方式和獨特的“雪域文化”,構成了一幅幅獨一無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
A   (山脈);B   (山脈)
C   (鐵路);D   (河流)
(2)青藏地區主要包括   省和   自治區,其行政中心分別是   和   。
(3)暑假小明將要去青藏地區旅游。他能品嘗到的當地特產有(  )
①奶制的酥油茶 ②牛羊肉 ③香濃的青稞酒 ④熱帶水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17七下·蕭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北方地區示意圖。
材料二:境內黃土高原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潮濕炎熱。黃土土質疏松,便于開墾,使這里很早就成為我國農業發達地區。與此同時,由于人類的過度開發,高原上的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裸露的黃土在雨水和河流的強烈沖刷下大量流失,使黃土高原成 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1)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地形單元名稱:
A   (平原);A   (山脈)
C   (高原);D   (平原)
(2)在首都北京你能看到(  )
①天安門廣場 ②東方明珠塔 ③中南海 ④故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根據材料二,寫出黃土高原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并簡要概述其產生的原因。
15.(2017七下·蕭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剛上初中的小偉同學自從家里買了一臺電腦后,就喜歡上了互聯網,他覺得互聯網可以取代其他所有的大眾傳媒。他經常遇到難題就找百度,想看新聞上新浪,想發表觀點就寫博客,通過QQ他還交了很多新朋友。最近,他還迷戀上了網絡游戲和網絡聊天。
(1)除了互聯網,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傳媒?請至少列舉三種。
(2)你贊成小偉關于“互聯網可以取代其他所有大眾傳媒”的觀點嗎?請說明理由。
(3)小偉經常遇到難題找百度,說明網絡使人們在什么方面發生了改變?
(4)結合上述材料,說說小偉的哪些行為是不妥當的?
16.(2017七下·蕭山期末)為了將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與節約資源的意識和行為滲透到青少年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某校團委決定在全體七年級學生中開展“爭當‘五水共治’、剿滅劣V類水(V類水主要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劣V類水,污染程度已超過V類的水)的監督者”活動。活動要求如下:確定周邊一條河流或湖泊作為記錄對象,可以是重點治理的黑臭河或者經過治理已見成效的示范河,可以對河流水質等進行檢測并開展調查分析,提出意見建議,也可以發掘河流湖泊的歷史文化背景并開展人文調查等。下面就讓我們來撰寫調查報告吧!
來自________河流(湖泊)的調查報告
(1)確定主題:
(2)用文字介紹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可以從氣候、地形角度):
(3)用文字說明河流或湖泊的現狀:
(4)用文字分析河流(湖泊)現狀產生的原因(可以從自然、人為角度):
(5)用文字向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建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D
(2)C
(3)C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
【解析】【分析】(1)圖中沒有方向標和經緯網,因此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法定向,昆明位于上海的西南方向;
(2)①貴陽市位于貴州,簡稱黔 ,正確;②杭州市位于浙江,簡稱浙,錯誤;③南昌市位于江西,簡稱贛,錯誤; ④長沙市位于湖南,簡稱湘,正確;故答案為C;
(3)上海到昆明依次經過長江中下游平原,云貴高原,因此 ①正確, 云南地區高溫多雨,民居多為人字頂的高腳樓,④正確; ②廣袤的草原 和③成群的牛羊在內蒙古高原常見,故正確答案C。
【點評】本題考查我國不同省區的位置、省會、簡稱及自然地理概況,需要結合地圖理解記憶。
2.【答案】(1)B
(2)C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1)中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一般來說,以黑龍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騰沖線為界,東部地區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區人口少(稀疏);此線以東人口稠密,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43%,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94%,此線以西人口稀疏,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57%,人口只占總人口的6%,故答案選B;
(2)根據圖中赫哲族的圖標可判斷,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的東北部,故②錯誤,正確答案選C。
【點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國人口快速增長.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中國總人口為13.7億,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3.【答案】(1)B
(2)A
(3)C
【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
【解析】【分析】(1)圖中顯示的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橫斷山脈,圖中A的位置是大興安嶺,故選B;
(2)圖中季風是來自海洋的夏季風,故選A;
(3)夏季風能夠帶來海洋上的暖濕氣流,溫暖濕潤,故選C;
【點評】該題主要考查季風氣候的特點,屬于基礎題。季風氣候顯著對我國的影響極大,夏季普遍高溫,雨熱同期,冬季寒冷干燥.冬季風是西北、東北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使冬季北方寒冷干燥,南方影響較小;夏季風是東南、西南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溫暖濕潤。
4.【答案】(1)D
(2)B
【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
【解析】【分析】(1)長江水量豐富,支流眾多。長江的支流自西向東依次是:雅礱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烏江、沅江、湘江、漢江、贛江。其中與干流交匯于武漢的是漢江,故選D。
(2) 長江洪災發生的自然原因有①流域內普降暴雨;③地勢低洼,河道彎曲;而②不合理占用河道;④圍湖造田;屬于人為原因,故選B。
【點評】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 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也是世界第三長河。
5.【答案】(1)A
(2)B
(3)B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
【解析】【分析】(1)新疆主要的地形特征是:三山夾兩盆,讀圖知,位于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之間的是塔里木盆地,故選A;
(2)新疆位于非季風區,全年降水稀少,新疆在水源豐富的綠洲地區,修建了引水渠、灌渠、坎兒井等水利設施,發展綠洲農業,故選B;
(3)小麥、玉米和高粱是新疆地區主要農作物,基于新疆特有的光熱條件,棉花(夏季炎熱干燥的氣候和穩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為我國優質棉花生產基地)、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所以 ③ 錯誤,正確答案選B。
【點評】新疆深居亞歐內陸,氣溫的年變化和日變化都很大,全年多晴天,日照強烈.由于降水稀少,蒸發旺盛,農業生產必須依靠灌溉.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邊緣有灌溉水源的地帶,分布著眾多的綠洲,綠洲是新疆的主要農業區.
6.【答案】(1)D
(2)B
(3)A
【知識點】珠江三角洲
【解析】【分析】(1)據圖分析,圖中A海域是我國的南海,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2)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30°N~30°S之間為低緯度,根據圖中廣州的經緯度位置可判斷,廣州位于東半球,低緯度,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3)珠三角①大部分地處熱帶,熱量充足;③氣候濕潤、降水充沛是其農業發達的自然原因,其余為經濟條件,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珠江三角洲位于廣東省的東南部,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該地區依靠優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優惠及人文因素的優勢,重點發展了外向型經濟.
7.【答案】D
【知識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我國有四大牧區:內蒙古牧區,屬于溫帶草原牧場,主要的牲畜是三河牛、三河馬;新疆牧區,屬于山地牧場,主要的牲畜是細毛羊;青海和西藏牧區,屬于高寒牧場,主要的牲畜是牦牛和藏綿羊。其中牦牛有高原之舟之稱。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青藏地區的畜種,牢記即可。
8.【答案】(1)B
(2)A
(3)C
【知識點】臺灣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A的位置判斷,A是臺灣省的省會所在,B臺北市;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2)臺灣山脈走向大致是東北-西南;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3) 臺灣形成“天然植物園”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①地處低緯,熱量充足 ④氣候溫暖濕潤,降水充沛;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臺灣省位于我國東南海域,主體是臺灣島,此外,還有周圍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200多個島嶼,其中臺灣島是我國最大的島嶼;臺灣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臨東海和南海,而且臺灣島東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臺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占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臺灣省西部地區以平原為主.
9.【答案】(1)C
(2)D
(3)B
【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解析】【分析】(1)口述資料包括口述故事,傳說等, ②③屬于口述資料;
(2)實物資料包括文獻資料,文物等, ④屬于實物資料;
(3)國家的產生把人類從原始的蠻荒時代帶進了文明的社會。文字的出現 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故 ②④是正確的。選C。①農耕、畜牧的發明和③定居生活的實現是在原始社會人類沒進入文明時代。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歷史的能力;本題做題的關鍵是理解文明時代的內涵和評判的標準。
10.【答案】D
【知識點】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四大文明古國文明指的是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國文明均發源于大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誕生于尼羅河流域,古代印度文明誕生于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古代巴比倫文明誕生于兩河流域,古代中國孕育于黃河和長江流域。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四大文明古國的相關知識。解決本題需掌握四大文明古國的發源地及古老的文明的產生。
11.【答案】B
【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公元紀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21年即處于公元前3世紀晚期。故選擇B。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公元紀元的了解。
12.【答案】1月份平均氣溫低于0℃,喜歡吃面食,河流少,水量小,房屋注意防寒,墻壁、窗戶嚴密;河流冬季不易結冰,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室內一般沒有取暖設備,公路、鐵路、水路發達,公路、鐵路、水路發達,房屋注重通風、防雨
【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解析】【分析】北方地區:1月份平均氣溫低于0℃,喜歡吃面食,河流少,水量小,房屋注意防寒,墻壁、窗戶嚴密南方地區:河流冬季不易結冰,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室內一般沒有取暖設備,公路、鐵路、水路發達,公路、鐵路、水路發達,房屋注重通風、防雨。
【點評】記憶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可以采用比較法,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地理區域和地理界線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區域體現了區域內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線反映出區域之間的地理差異性.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
13.【答案】(1)喜馬拉雅山脈;祁連山脈;青藏鐵路;黃河
(2)青海;西藏;西寧市;拉薩市
(3)A
【知識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1)圖中展示的是青藏地區,根據圖中信息可判斷,A、喜馬拉雅山脈;B、祁連山脈;C、青藏鐵路;D、黃河;
(2)青藏地區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其行政中心分別是西寧市和拉薩市。
(3)青藏地區以糌粑,酥油茶,牛羊肉,青稞酒,酸奶等藏式食品為主,但因地處海拔較高的青藏高原,熱帶水果無法生長,故答案選A。
【點評】青藏地區的主要農業區是雅魯藏布江和湟水谷地,該區又是全國重要的牧區,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綿羊、藏山羊等;該區的農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麥的一種)、豌豆、小麥、油菜等。由于晴天多,太陽光照強,小麥等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比較高。
14.【答案】(1)東北平原;太行山脈;內蒙古高原;華北(黃淮海)平原
(2)C
(3)生態環境問題:水土流失 原因: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松;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雨水和河流沖刷強烈)。 人為原因:人類的過度開發,植被遭破壞。
【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黃土高原
【解析】【分析】(1)根據北方地區示意圖可以判斷,A、東北平原;B、太行山脈;C、內蒙古高原;D、華北(黃淮海)平原;
(2)東方明珠塔是上海的標志性建筑,排除②,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3)黃土高原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水土流失 原因: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松;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雨水和河流沖刷強烈)。 人為原因:人類的過度開發,植被遭破壞。
【點評】黃土高原位于我國秦嶺—淮河以北的東部季風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由于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沖刷下,水土流失嚴重。
15.【答案】(1)電視、廣播、書籍、報紙、互聯網、手機等。
(2)不贊成。因為每種傳媒都有其優點,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人們在利用大眾傳媒時,往往要根據媒體的特點及自己的需求做出具體的選擇。(各種傳媒都在文化傳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學習方式
(4)迷戀網絡游戲和網絡聊天。
【知識點】傳媒的行程
【解析】【分析】(1)傳媒,就是傳播各種信息的媒體。除了互聯網,還有電視、廣播、書籍、報紙、互聯網、手機等。
(2)因為每種傳媒都有其優點,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人們在利用大眾傳媒時,往往要根據媒體的特點及自己的需求做出具體的選擇。(各種傳媒都在文化傳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 互聯網無法取代其他所有大眾傳媒;
(3)小偉經常遇到難題找百度,說明網絡使人們在學習方式方面發生了改變;
(4)迷戀網絡游戲和網絡聊天。
【點評】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些傳媒依托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最大限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16.【答案】(1)根據材料“活動要求”的提示確定主題。主題可以是黑臭河(湖)現狀、經過治理已見成效的示范河(湖)、河流(湖泊)水質的檢測報告、河流(湖泊)的歷史文化背景的人文調查等,其他涉及到與河流(湖泊)相關的主題也可。
(2)能從氣候(氣候類型、氣候特征)、地形(地形類型、地形地勢特征)等角度介紹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
(3)略
(4)略
(5)略
【知識點】世界主要河流與湖泊名稱與特點;河流與湖泊對人類累生產、生活的影響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活動要求”的提示確定主題。主題可以是黑臭河(湖)現狀、經過治理已見成效的示范河(湖)、河流(湖泊)水質的檢測報告、河流(湖泊)的歷史文化背景的人文調查等,其他涉及到與河流(湖泊)相關的主題也可。
(2)能從氣候(氣候類型、氣候特征)、地形(地形類型、地形地勢特征)等角度介紹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
(3)從河流本身的水文特征來說明。
(4)原因分析主要從自然和人為兩個方面來分析。
(5)建議主要要有針對性,可以從環保角度和可持續發展來說明。
【點評】本題內容較活,沒有統一的標準。主要鍛煉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1 / 1浙江省蕭山區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
1.(2017七下·蕭山期末)2016年12月,我國東西向最長鐵路——滬昆(上海—昆明)高鐵全線通車。讀圖,回答小題。
(1)圖中昆明位于上海的(  )
A.東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東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下列省會城市與所在省簡稱對應正確的是(  )
①貴陽市——黔 ②杭州市——贛
③南昌市——滬 ④長沙市——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從上海出發一路到昆明,沿途可以看到的景象有(  )
①成片的稻田 ②廣袤的草原 ③成群的牛羊 ④人字頂的房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D
(2)C
(3)C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
【解析】【分析】(1)圖中沒有方向標和經緯網,因此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法定向,昆明位于上海的西南方向;
(2)①貴陽市位于貴州,簡稱黔 ,正確;②杭州市位于浙江,簡稱浙,錯誤;③南昌市位于江西,簡稱贛,錯誤; ④長沙市位于湖南,簡稱湘,正確;故答案為C;
(3)上海到昆明依次經過長江中下游平原,云貴高原,因此 ①正確, 云南地區高溫多雨,民居多為人字頂的高腳樓,④正確; ②廣袤的草原 和③成群的牛羊在內蒙古高原常見,故正確答案C。
【點評】本題考查我國不同省區的位置、省會、簡稱及自然地理概況,需要結合地圖理解記憶。
2.(2017七下·蕭山期末)讀“黑龍江主要民族分布示意圖”,完成小題。
(1)圖中四地中,位于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上的是(  )
A.哈爾濱 B.黑河 C.伊春 D.漠河
(2)關于圖示信息,描述正確的是(  )
①漢族分布最廣,人口最多
②赫哲族分布于該省的西北部
③分布上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
④該省主要有滿族、朝鮮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少數民族 分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B
(2)C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1)中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一般來說,以黑龍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騰沖線為界,東部地區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區人口少(稀疏);此線以東人口稠密,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43%,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94%,此線以西人口稀疏,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57%,人口只占總人口的6%,故答案選B;
(2)根據圖中赫哲族的圖標可判斷,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的東北部,故②錯誤,正確答案選C。
【點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國人口快速增長.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中國總人口為13.7億,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3.(2017七下·蕭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小題:
(1)圖一中A為(  )
A.太行山脈 B.大興安嶺
C.巴顏喀拉山脈 D.陰山
(2)圖一為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示意圖。其中這里的“季風”指的是(  )
A.夏季風 B.冬季風 C.春季風 D.秋季風
(3)圖二所示季風具有的特點是(  )
A.寒冷濕潤 B.溫暖干燥 C.溫暖濕潤 D.寒冷干燥
【答案】(1)B
(2)A
(3)C
【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
【解析】【分析】(1)圖中顯示的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橫斷山脈,圖中A的位置是大興安嶺,故選B;
(2)圖中季風是來自海洋的夏季風,故選A;
(3)夏季風能夠帶來海洋上的暖濕氣流,溫暖濕潤,故選C;
【點評】該題主要考查季風氣候的特點,屬于基礎題。季風氣候顯著對我國的影響極大,夏季普遍高溫,雨熱同期,冬季寒冷干燥.冬季風是西北、東北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使冬季北方寒冷干燥,南方影響較小;夏季風是東南、西南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溫暖濕潤。
4.(2017七下·蕭山期末)長江水量豐富,支流眾多,滋潤著全國近20%的國土,是我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大河。閱讀材料,回答小題:
(1)長江沿途接納眾多支流,其中在武漢附近匯入的支流是(  )
A.岷江 B.嘉陵江 C.烏江 D.漢江
(2)有些年份,長江流域會出現特大洪水。下列關于長江洪災發生的自然原因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流域內普降暴雨
②不合理占用河道
③地勢低洼,河道彎曲
④圍湖造田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答案】(1)D
(2)B
【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
【解析】【分析】(1)長江水量豐富,支流眾多。長江的支流自西向東依次是:雅礱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烏江、沅江、湘江、漢江、贛江。其中與干流交匯于武漢的是漢江,故選D。
(2) 長江洪災發生的自然原因有①流域內普降暴雨;③地勢低洼,河道彎曲;而②不合理占用河道;④圍湖造田;屬于人為原因,故選B。
【點評】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 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也是世界第三長河。
5.(2017七下·蕭山期末)隨著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古絲綢之路再次煥發魅力。閱讀材料,回答小題:
(1) 圖中A的地形區為(  )
A.塔里木盆地 B.準噶爾盆地 C.青藏高原 D.黃土高原
(2)在該區域綠洲上居住的古代人們所創設出的灌溉設施是(  )
A.京杭大運河 B.坎兒井 C.都江堰 D.水車
(3)圖示區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深入內陸,遠離海洋
②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積累
③光照充足,是我國主要的稻米產區
④降水稀少,蒸發旺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A
(2)B
(3)B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
【解析】【分析】(1)新疆主要的地形特征是:三山夾兩盆,讀圖知,位于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之間的是塔里木盆地,故選A;
(2)新疆位于非季風區,全年降水稀少,新疆在水源豐富的綠洲地區,修建了引水渠、灌渠、坎兒井等水利設施,發展綠洲農業,故選B;
(3)小麥、玉米和高粱是新疆地區主要農作物,基于新疆特有的光熱條件,棉花(夏季炎熱干燥的氣候和穩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為我國優質棉花生產基地)、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所以 ③ 錯誤,正確答案選B。
【點評】新疆深居亞歐內陸,氣溫的年變化和日變化都很大,全年多晴天,日照強烈.由于降水稀少,蒸發旺盛,農業生產必須依靠灌溉.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邊緣有灌溉水源的地帶,分布著眾多的綠洲,綠洲是新疆的主要農業區.
6.(2017七下·蕭山期末) 珠江三角洲憑借毗鄰港澳的地理位置優勢,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閱讀材料,回答小題:
(1)圖中A區域為(  )
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
(2)廣州市所在的半球與緯度位置為(  )
A.東半球、中緯度 B.東半球、低緯度
C.西半球、低緯度 D.西半球、中緯度
(3)珠江三角洲一直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下列屬于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  )
①大部分地處熱帶,熱量充足 ②陸路、水路交通便捷
③氣候濕潤、降水充沛 ④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經驗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D
(2)B
(3)A
【知識點】珠江三角洲
【解析】【分析】(1)據圖分析,圖中A海域是我國的南海,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2)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30°N~30°S之間為低緯度,根據圖中廣州的經緯度位置可判斷,廣州位于東半球,低緯度,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3)珠三角①大部分地處熱帶,熱量充足;③氣候濕潤、降水充沛是其農業發達的自然原因,其余為經濟條件,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珠江三角洲位于廣東省的東南部,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該地區依靠優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優惠及人文因素的優勢,重點發展了外向型經濟.
7.(2017七下·蕭山期末)青藏地區草場廣布,是我國重要的牧區。下圖是被稱為“高原之舟”的(  )
A.駱駝 B.藏羚羊 C.藏山羊 D.牦牛
【答案】D
【知識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我國有四大牧區:內蒙古牧區,屬于溫帶草原牧場,主要的牲畜是三河牛、三河馬;新疆牧區,屬于山地牧場,主要的牲畜是細毛羊;青海和西藏牧區,屬于高寒牧場,主要的牲畜是牦牛和藏綿羊。其中牦牛有高原之舟之稱。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青藏地區的畜種,牢記即可。
8.(2017七下·蕭山期末)臺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地理位置獨特。閱讀材料,回答小題:
(1)圖中,A的城市為(  )
A.廈門市 B.臺北市 C.杭州市 D.南昌市
(2)圖示區域的山脈為(  )
A.臺灣山脈 B.武夷山脈 C.南嶺 D.長白山脈
(3)形成臺灣地區“天然植物園”美稱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①地處低緯,熱量充足 ②技術先進,交通便捷
③高原地形,地勢崎嶇 ④氣候溫暖濕潤,降水充沛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答案】(1)B
(2)A
(3)C
【知識點】臺灣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A的位置判斷,A是臺灣省的省會所在,B臺北市;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2)臺灣山脈走向大致是東北-西南;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3) 臺灣形成“天然植物園”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①地處低緯,熱量充足 ④氣候溫暖濕潤,降水充沛;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臺灣省位于我國東南海域,主體是臺灣島,此外,還有周圍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200多個島嶼,其中臺灣島是我國最大的島嶼;臺灣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臨東海和南海,而且臺灣島東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臺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占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臺灣省西部地區以平原為主.
9.(2017七下·蕭山期末)閱讀下列圖片,回答小題:
(1)屬于口述資料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屬于實物資料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標志有(  )
①農耕、畜牧的發明 ②文字的發明 ③定居生活的實現 ④國家的產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1)C
(2)D
(3)B
【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解析】【分析】(1)口述資料包括口述故事,傳說等, ②③屬于口述資料;
(2)實物資料包括文獻資料,文物等, ④屬于實物資料;
(3)國家的產生把人類從原始的蠻荒時代帶進了文明的社會。文字的出現 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故 ②④是正確的。選C。①農耕、畜牧的發明和③定居生活的實現是在原始社會人類沒進入文明時代。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歷史的能力;本題做題的關鍵是理解文明時代的內涵和評判的標準。
10.(2017七下·蕭山期末)古代亞非文明主要有中國古代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孕育這些文明的相同的地理因素是(  )
A.海洋 B.沙漠 C.高山 D.河流
【答案】D
【知識點】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四大文明古國文明指的是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國文明均發源于大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誕生于尼羅河流域,古代印度文明誕生于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古代巴比倫文明誕生于兩河流域,古代中國孕育于黃河和長江流域。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四大文明古國的相關知識。解決本題需掌握四大文明古國的發源地及古老的文明的產生。
11.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完成大一統,這是在 (  )
A.公元前3世紀早期 B.公元前3世紀晚期
C.公元前2世紀早期 D.公元前2世紀晚期
【答案】B
【知識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公元紀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21年即處于公元前3世紀晚期。故選擇B。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公元紀元的了解。
二、非選擇題
12.(2017七下·蕭山期末)將兩側的自然、人文環境特征與中間的地理區域一一對應連線
1月份平均氣溫低于0℃ 喜歡吃面食
河流冬季不易結冰 室內一般沒有取暖設備
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 房屋注意防寒,墻壁、窗戶嚴密
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 公路、鐵路、水路發達
河流少,水量小 房屋注重通風、防雨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答案】1月份平均氣溫低于0℃,喜歡吃面食,河流少,水量小,房屋注意防寒,墻壁、窗戶嚴密;河流冬季不易結冰,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室內一般沒有取暖設備,公路、鐵路、水路發達,公路、鐵路、水路發達,房屋注重通風、防雨
【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解析】【分析】北方地區:1月份平均氣溫低于0℃,喜歡吃面食,河流少,水量小,房屋注意防寒,墻壁、窗戶嚴密南方地區:河流冬季不易結冰,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室內一般沒有取暖設備,公路、鐵路、水路發達,公路、鐵路、水路發達,房屋注重通風、防雨。
【點評】記憶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可以采用比較法,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地理區域和地理界線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區域體現了區域內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線反映出區域之間的地理差異性.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
13.(2017七下·蕭山期末)青藏地區位于我國的青藏高原,這里獨特的高原生活方式和獨特的“雪域文化”,構成了一幅幅獨一無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
A   (山脈);B   (山脈)
C   (鐵路);D   (河流)
(2)青藏地區主要包括   省和   自治區,其行政中心分別是   和   。
(3)暑假小明將要去青藏地區旅游。他能品嘗到的當地特產有(  )
①奶制的酥油茶 ②牛羊肉 ③香濃的青稞酒 ④熱帶水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喜馬拉雅山脈;祁連山脈;青藏鐵路;黃河
(2)青海;西藏;西寧市;拉薩市
(3)A
【知識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1)圖中展示的是青藏地區,根據圖中信息可判斷,A、喜馬拉雅山脈;B、祁連山脈;C、青藏鐵路;D、黃河;
(2)青藏地區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其行政中心分別是西寧市和拉薩市。
(3)青藏地區以糌粑,酥油茶,牛羊肉,青稞酒,酸奶等藏式食品為主,但因地處海拔較高的青藏高原,熱帶水果無法生長,故答案選A。
【點評】青藏地區的主要農業區是雅魯藏布江和湟水谷地,該區又是全國重要的牧區,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綿羊、藏山羊等;該區的農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麥的一種)、豌豆、小麥、油菜等。由于晴天多,太陽光照強,小麥等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比較高。
14.(2017七下·蕭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北方地區示意圖。
材料二:境內黃土高原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潮濕炎熱。黃土土質疏松,便于開墾,使這里很早就成為我國農業發達地區。與此同時,由于人類的過度開發,高原上的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裸露的黃土在雨水和河流的強烈沖刷下大量流失,使黃土高原成 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1)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地形單元名稱:
A   (平原);A   (山脈)
C   (高原);D   (平原)
(2)在首都北京你能看到(  )
①天安門廣場 ②東方明珠塔 ③中南海 ④故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根據材料二,寫出黃土高原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并簡要概述其產生的原因。
【答案】(1)東北平原;太行山脈;內蒙古高原;華北(黃淮海)平原
(2)C
(3)生態環境問題:水土流失 原因: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松;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雨水和河流沖刷強烈)。 人為原因:人類的過度開發,植被遭破壞。
【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黃土高原
【解析】【分析】(1)根據北方地區示意圖可以判斷,A、東北平原;B、太行山脈;C、內蒙古高原;D、華北(黃淮海)平原;
(2)東方明珠塔是上海的標志性建筑,排除②,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3)黃土高原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水土流失 原因: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松;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雨水和河流沖刷強烈)。 人為原因:人類的過度開發,植被遭破壞。
【點評】黃土高原位于我國秦嶺—淮河以北的東部季風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由于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沖刷下,水土流失嚴重。
15.(2017七下·蕭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剛上初中的小偉同學自從家里買了一臺電腦后,就喜歡上了互聯網,他覺得互聯網可以取代其他所有的大眾傳媒。他經常遇到難題就找百度,想看新聞上新浪,想發表觀點就寫博客,通過QQ他還交了很多新朋友。最近,他還迷戀上了網絡游戲和網絡聊天。
(1)除了互聯網,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傳媒?請至少列舉三種。
(2)你贊成小偉關于“互聯網可以取代其他所有大眾傳媒”的觀點嗎?請說明理由。
(3)小偉經常遇到難題找百度,說明網絡使人們在什么方面發生了改變?
(4)結合上述材料,說說小偉的哪些行為是不妥當的?
【答案】(1)電視、廣播、書籍、報紙、互聯網、手機等。
(2)不贊成。因為每種傳媒都有其優點,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人們在利用大眾傳媒時,往往要根據媒體的特點及自己的需求做出具體的選擇。(各種傳媒都在文化傳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學習方式
(4)迷戀網絡游戲和網絡聊天。
【知識點】傳媒的行程
【解析】【分析】(1)傳媒,就是傳播各種信息的媒體。除了互聯網,還有電視、廣播、書籍、報紙、互聯網、手機等。
(2)因為每種傳媒都有其優點,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人們在利用大眾傳媒時,往往要根據媒體的特點及自己的需求做出具體的選擇。(各種傳媒都在文化傳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 互聯網無法取代其他所有大眾傳媒;
(3)小偉經常遇到難題找百度,說明網絡使人們在學習方式方面發生了改變;
(4)迷戀網絡游戲和網絡聊天。
【點評】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些傳媒依托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最大限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16.(2017七下·蕭山期末)為了將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與節約資源的意識和行為滲透到青少年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某校團委決定在全體七年級學生中開展“爭當‘五水共治’、剿滅劣V類水(V類水主要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劣V類水,污染程度已超過V類的水)的監督者”活動。活動要求如下:確定周邊一條河流或湖泊作為記錄對象,可以是重點治理的黑臭河或者經過治理已見成效的示范河,可以對河流水質等進行檢測并開展調查分析,提出意見建議,也可以發掘河流湖泊的歷史文化背景并開展人文調查等。下面就讓我們來撰寫調查報告吧!
來自________河流(湖泊)的調查報告
(1)確定主題:
(2)用文字介紹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可以從氣候、地形角度):
(3)用文字說明河流或湖泊的現狀:
(4)用文字分析河流(湖泊)現狀產生的原因(可以從自然、人為角度):
(5)用文字向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建議
【答案】(1)根據材料“活動要求”的提示確定主題。主題可以是黑臭河(湖)現狀、經過治理已見成效的示范河(湖)、河流(湖泊)水質的檢測報告、河流(湖泊)的歷史文化背景的人文調查等,其他涉及到與河流(湖泊)相關的主題也可。
(2)能從氣候(氣候類型、氣候特征)、地形(地形類型、地形地勢特征)等角度介紹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
(3)略
(4)略
(5)略
【知識點】世界主要河流與湖泊名稱與特點;河流與湖泊對人類累生產、生活的影響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活動要求”的提示確定主題。主題可以是黑臭河(湖)現狀、經過治理已見成效的示范河(湖)、河流(湖泊)水質的檢測報告、河流(湖泊)的歷史文化背景的人文調查等,其他涉及到與河流(湖泊)相關的主題也可。
(2)能從氣候(氣候類型、氣候特征)、地形(地形類型、地形地勢特征)等角度介紹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
(3)從河流本身的水文特征來說明。
(4)原因分析主要從自然和人為兩個方面來分析。
(5)建議主要要有針對性,可以從環保角度和可持續發展來說明。
【點評】本題內容較活,沒有統一的標準。主要鍛煉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西| 奉节县| 融水| 营山县| 庐江县| 靖州| 厦门市| 鄂州市| 正安县| 鄯善县| 聂拉木县| 璧山县| 宜良县| 独山县| 万载县| 泗阳县| 永昌县| 宣恩县| 西乌珠穆沁旗| 天祝| 无为县| 宁都县| 濮阳县| 武穴市| 双流县| 溆浦县| 邵阳市| 天等县| 新邵县| 龙泉市| 克什克腾旗| 濉溪县| 阿尔山市| 张家口市| 泸定县| 睢宁县| 临桂县| 康定县| 腾冲县| 元阳县| 云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