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臺州市三門城關中學2018-2019學年期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三次調研試卷一、選擇題1.(2018九上·三門月考)“國民痛苦,水深火熱;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本軍興師,救國救民;總理遺命,炳若晨星。”這是一次革命戰爭中的誓詞。與這一誓詞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北伐戰爭 B.五四運動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北伐戰爭。題中所說的誓詞表明北洋軍閥為虎作倀,“本軍”將秉承孫中山遺命對軍閥進行討伐,故該誓詞反映的是北伐戰爭。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點評】本題的難點在于學生對于這種簡單的文言材料有畏難情緒,不會深入分析。2.(2018九上·三門月考)“少帥張學良的部隊沖入委員長的行營,要求他停止對共產黨的‘圍剿’,以便一致對日抗戰。這兵變的目的既達,中國的政治從此改觀……”。對“中國的政治從此改觀”的解讀正確的是( )A.國民政府統一全國 B.十年內戰基本結束C.全面抗戰正式開始 D.局部抗戰正式開始【答案】B【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西安事變。結合所學可知,題中描述的是西安事變的情況。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逼迫蔣介石放棄“圍剿”紅軍,共同抗日。周恩來率領中共代表團赴西安參加談判,推動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為期十年的國共內戰基本結束。1936年時國民政府并沒有統一全國,C、D項分別是七七事變和九一八事變。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點評】本題屬于一般難度,只要看清題干中的人物張學良就可以馬上聯想到西安事變,然后結合所學知識思考其影響即可。3.(2018九上·三門月考)“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以下可以印證“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史實是( )①孫中山先生是資產階級革命家②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③創建同盟會,實現了三民主義④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專制政體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 ①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是歷史結論,不是歷史史實,故①錯誤; ②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創建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說明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故②正確; ③1895年,孫中山創建了中國同盟會,提出了三民主義,沒有實現三民主義,故③錯誤; ④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說明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故④正確. 故C②④正確,ABD錯誤. 故選C.【點評】解答給題首先要明確史實與史論的區別,然后根據要求進行選擇,有一定的難度。4.(2018九上·三門月考)經過14年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于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其重大意義是( )①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②洗雪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增強了民族自尊心③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④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事件是新中國成立.①②③都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所以A選項是正確的.【點評】本題比較簡單,只要理解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即可。5.(2018九上·杭州期中)1947年8月底,毛澤東無比欣喜地說:“我們總算熬出頭了,二十多年來革命一直處于防御地位,自劉鄧南征以后,我們的革命戰爭才在歷史上第一次轉為戰略進攻!”這是因為此時解放軍已順利( )A.粉碎了敵人的全面和重點進攻 B.把敵人壓制在交通線和大城市C.實現了挺進中原和反攻的計劃 D.取得了三大戰略性決戰的勝利【答案】C【知識點】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分析理解材料是解答此題的關鍵。從材料中所給的“1947年”“劉鄧南征”“戰略進攻”等關鍵詞,可知C項為正確答案。【點評】該題難度不大,主要在于讀懂材料。6.(2018九上·三門月考)2018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被該法列為應稅污染物。這說明我國( )①存在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②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③開始將環保納入法治軌道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我國依法治理環境的必要性的認識和把握。我國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開始實施,這是我國依法保護環境的體現,說明了我國 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這為建設美麗中國構筑起一道新的法治屏障,所以②④符合題意; 材料并沒有體現我國存在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①錯誤;此前我國也有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因此③的說法錯誤,故排除;所以本題選擇C。【點評】本題考查保護環境的相關知識,屬于一般題。7.(2018九上·杭州期中)下列內容中屬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內容的有( )①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②通過的《共同綱領》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③選舉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④決定了國旗、國歌、國徽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政治協商會議;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會議通過了起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選舉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 決定了國旗、國歌、國徽等 所以D選項是正確的。【點評】 本題考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的內容。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屬于普通難度的題目。8.(2018九上·杭州期中)1945年,一位美國記者分別在蘇聯、日本、中國進行采訪,他看到的景象依次有( )A.雅爾塔會議舉行、日本戰敗投降、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定》B.《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原子彈爆炸后的慘景、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定》C.聯合國誕生、原子彈爆炸后的慘景、新中國的誕生D.雅爾塔會議、日本戰敗投降、新中國的誕生【答案】A【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題干中的時間是“1945年”,地點依次為“蘇聯、日本、中國”,因此首先判斷選項中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然后進行選擇。 1945年2月4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蘇聯雅爾塔舉行了“雅爾塔會議”,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會談紀要》(雙十協定)在中國重慶簽訂,A項符合題干要求。B選項中 《聯合國家宣言》是1942年1月1日,美、英、中、蘇等26個參加反法西斯同盟的國家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不符合題干要求,排除;C項中聯合國誕生的標志是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簽定生效的《聯合國憲章》,不是在蘇聯,不符合題干要求,排除;D選項中新中國誕生的標志是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時間不符合,排除。因此本題答案為A。【點評】解答該題要看清題目的要求,不要漏看條件。該類題目要求學生對史實有清晰的認識,有一定難度。9.(2018九上·三門月考)有人說中國民主革命“從南京到南京”,也有人說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北京到北京”這兩句話中的前一個“南京”和后一個“北京”分別所指的歷史事件,正確的是( )A.鴉片戰爭;開國大典B.《南京條約》的簽訂;五四運動C.解放軍攻占南京;新中國的成立D.鴉片戰爭;平津戰役【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中國民主革命相關知識,民主革命“從南京到南京”是指1840年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到1949年解放軍占領南京,南京國民政府統治結束;新民主主義革命“從北京到北京”是指從1919年五四運動拉開新民主主義革命序幕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由此可以選出答案為A。【點評】此題考查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相關史實,有一定的難度。10.(2018九上·三門月考)為了積極開展紅色“研學之旅”,某校2018年夏令營選擇了遵義。你認為下列最能體現遵義紅色旅游主題的是( )A.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 B.開天辟地 煥然一新C.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D.生死攸關 走向成熟【答案】D【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因此本題答案為D。【點評】本題屬于容易題,識記課本知識即可。二、非選擇題11.(2018九上·三門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民國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淪落、軍閥割據……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受過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這場思想革命有時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材料二:思想革命開始改變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遇到不公正待遇時,中國人不再沉默。發出了“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的抗議。材料三:1949年,偉人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60多年的歷史長河,在揚帆遠航中,有暗礁、有激流,也有踏上新大陸的唏噓與欣喜。(1)結合材料一,運用史實說明在近代化進程中新知識分子是如何“喚醒國家及人民”的?(2)材料二中中國人的抗議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抗議中的哪一個口號最能體現出該事件的性質?它具有劃時代意義,主要體現在哪里?(3)為了讓中國人民站起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28年百折不撓的斗爭,請列舉中國共產黨為探索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留下的兩個腳印和取得的寶貴經驗。【答案】(1)1915年,陳獨秀等新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從而喚醒國家及人民。(2)五四運動。口號:“外爭主權、內懲國賊”。意義: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3)兩個腳印:①1927年中國共產黨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②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寶貴經驗:革命要從中國國情出發。【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 該題考查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時期的革命歷程。第(1)題 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由于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竊取,中國進入了北洋政府的統治時期,袁世凱提出尊孔復古,妄圖復辟。因此1915年,陳獨秀等新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從而喚醒國家及人民,促進了國民的覺醒,打擊了封建思想,為新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第(2)題 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由“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可以體現性質是反帝反封建的運動。五四運動后期主力軍由學生轉移到工人標志著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 第(3)題先列舉 舉中國共產黨為探索中國特色的革命道史實,然后說明發展道路的選擇應根據國情進行選擇即可。【點評】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會從材料和題干中獲取信息。12.(2018九上·三門月考)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某校歷史興趣小組開展“不忘國恥,反思歷史”的主題探究活動。以下是探究活動的部分材料:材料一:歷史地圖圖一 圖二材料二:歷史史實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進行的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展現了中國萬眾一心的民族凝集力,國共兩黨再次握手。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法西斯侵略與反法西斯侵略的戰爭,是正義與邪惡的戰爭。而1942年是“正義戰勝邪惡”的關鍵一年,使得戰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材料一所反映的戰役分別是國共兩黨合作后取得的重大勝利戰役,圖二是哪個政黨領導的開辟的什么戰場取得的勝利戰役?(2)國共兩黨從內戰到“再次握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當時建立了什么統一戰線?該戰線的形成和兩次重大“事變”密切相關,請寫出兩次事變的名稱,并任選一個簡述其對這一戰線形成的重要影響。(3)材料三中1942年是“正義戰勝邪惡”的關鍵一年,請用相關史實加以說明。【答案】(1)共產黨;敵后戰場。(2)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西安事變;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影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這標志著國共之間進行了十年的內戰基本結束,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或七七事變后,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不久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3)1942年初,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聯盟,這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1942年開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知識點】西安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大戰的轉折【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第(1)題從圖二“百團大戰”可知,該題考查百團大戰的知識, 百團大戰是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向敵人發動的大規模攻擊,是共產黨在敵后戰場的重要戰役。第(2)題考查第二次國共合作的知識,當時中日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這是國共合作的根本原因;西安事變和七七事變卒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然后寫出這兩次事變的影響。第(3)題考查1942年二戰中重大事件。1942年是“正義戰勝邪惡”的關鍵一年,根據所學知識可以知道,1942年1月1日,美國、中國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中、美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兩國相互支援,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歐洲戰場,1942年7月爆發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歐洲戰場的轉折點,而且也成為整個二戰的轉折點。【點評】本題將二戰和抗日戰爭放在一起考查,但是綜合性不強,所以難度不大。1 / 1浙江省臺州市三門城關中學2018-2019學年期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三次調研試卷一、選擇題1.(2018九上·三門月考)“國民痛苦,水深火熱;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本軍興師,救國救民;總理遺命,炳若晨星。”這是一次革命戰爭中的誓詞。與這一誓詞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北伐戰爭 B.五四運動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2.(2018九上·三門月考)“少帥張學良的部隊沖入委員長的行營,要求他停止對共產黨的‘圍剿’,以便一致對日抗戰。這兵變的目的既達,中國的政治從此改觀……”。對“中國的政治從此改觀”的解讀正確的是( )A.國民政府統一全國 B.十年內戰基本結束C.全面抗戰正式開始 D.局部抗戰正式開始3.(2018九上·三門月考)“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以下可以印證“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史實是( )①孫中山先生是資產階級革命家②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③創建同盟會,實現了三民主義④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專制政體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2018九上·三門月考)經過14年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于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其重大意義是( )①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②洗雪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增強了民族自尊心③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④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5.(2018九上·杭州期中)1947年8月底,毛澤東無比欣喜地說:“我們總算熬出頭了,二十多年來革命一直處于防御地位,自劉鄧南征以后,我們的革命戰爭才在歷史上第一次轉為戰略進攻!”這是因為此時解放軍已順利( )A.粉碎了敵人的全面和重點進攻 B.把敵人壓制在交通線和大城市C.實現了挺進中原和反攻的計劃 D.取得了三大戰略性決戰的勝利6.(2018九上·三門月考)2018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被該法列為應稅污染物。這說明我國( )①存在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②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③開始將環保納入法治軌道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18九上·杭州期中)下列內容中屬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內容的有( )①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②通過的《共同綱領》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③選舉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④決定了國旗、國歌、國徽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18九上·杭州期中)1945年,一位美國記者分別在蘇聯、日本、中國進行采訪,他看到的景象依次有( )A.雅爾塔會議舉行、日本戰敗投降、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定》B.《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原子彈爆炸后的慘景、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定》C.聯合國誕生、原子彈爆炸后的慘景、新中國的誕生D.雅爾塔會議、日本戰敗投降、新中國的誕生9.(2018九上·三門月考)有人說中國民主革命“從南京到南京”,也有人說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北京到北京”這兩句話中的前一個“南京”和后一個“北京”分別所指的歷史事件,正確的是( )A.鴉片戰爭;開國大典B.《南京條約》的簽訂;五四運動C.解放軍攻占南京;新中國的成立D.鴉片戰爭;平津戰役10.(2018九上·三門月考)為了積極開展紅色“研學之旅”,某校2018年夏令營選擇了遵義。你認為下列最能體現遵義紅色旅游主題的是( )A.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 B.開天辟地 煥然一新C.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D.生死攸關 走向成熟二、非選擇題11.(2018九上·三門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民國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淪落、軍閥割據……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受過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這場思想革命有時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材料二:思想革命開始改變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遇到不公正待遇時,中國人不再沉默。發出了“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的抗議。材料三:1949年,偉人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60多年的歷史長河,在揚帆遠航中,有暗礁、有激流,也有踏上新大陸的唏噓與欣喜。(1)結合材料一,運用史實說明在近代化進程中新知識分子是如何“喚醒國家及人民”的?(2)材料二中中國人的抗議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抗議中的哪一個口號最能體現出該事件的性質?它具有劃時代意義,主要體現在哪里?(3)為了讓中國人民站起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28年百折不撓的斗爭,請列舉中國共產黨為探索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留下的兩個腳印和取得的寶貴經驗。12.(2018九上·三門月考)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某校歷史興趣小組開展“不忘國恥,反思歷史”的主題探究活動。以下是探究活動的部分材料:材料一:歷史地圖圖一 圖二材料二:歷史史實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進行的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展現了中國萬眾一心的民族凝集力,國共兩黨再次握手。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法西斯侵略與反法西斯侵略的戰爭,是正義與邪惡的戰爭。而1942年是“正義戰勝邪惡”的關鍵一年,使得戰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材料一所反映的戰役分別是國共兩黨合作后取得的重大勝利戰役,圖二是哪個政黨領導的開辟的什么戰場取得的勝利戰役?(2)國共兩黨從內戰到“再次握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當時建立了什么統一戰線?該戰線的形成和兩次重大“事變”密切相關,請寫出兩次事變的名稱,并任選一個簡述其對這一戰線形成的重要影響。(3)材料三中1942年是“正義戰勝邪惡”的關鍵一年,請用相關史實加以說明。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北伐戰爭。題中所說的誓詞表明北洋軍閥為虎作倀,“本軍”將秉承孫中山遺命對軍閥進行討伐,故該誓詞反映的是北伐戰爭。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點評】本題的難點在于學生對于這種簡單的文言材料有畏難情緒,不會深入分析。2.【答案】B【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西安事變。結合所學可知,題中描述的是西安事變的情況。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逼迫蔣介石放棄“圍剿”紅軍,共同抗日。周恩來率領中共代表團赴西安參加談判,推動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為期十年的國共內戰基本結束。1936年時國民政府并沒有統一全國,C、D項分別是七七事變和九一八事變。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點評】本題屬于一般難度,只要看清題干中的人物張學良就可以馬上聯想到西安事變,然后結合所學知識思考其影響即可。3.【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 ①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是歷史結論,不是歷史史實,故①錯誤; ②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創建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說明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故②正確; ③1895年,孫中山創建了中國同盟會,提出了三民主義,沒有實現三民主義,故③錯誤; ④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說明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故④正確. 故C②④正確,ABD錯誤. 故選C.【點評】解答給題首先要明確史實與史論的區別,然后根據要求進行選擇,有一定的難度。4.【答案】A【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事件是新中國成立.①②③都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所以A選項是正確的.【點評】本題比較簡單,只要理解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即可。5.【答案】C【知識點】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分析理解材料是解答此題的關鍵。從材料中所給的“1947年”“劉鄧南征”“戰略進攻”等關鍵詞,可知C項為正確答案。【點評】該題難度不大,主要在于讀懂材料。6.【答案】C【知識點】我國環境問題【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我國依法治理環境的必要性的認識和把握。我國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開始實施,這是我國依法保護環境的體現,說明了我國 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這為建設美麗中國構筑起一道新的法治屏障,所以②④符合題意; 材料并沒有體現我國存在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①錯誤;此前我國也有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因此③的說法錯誤,故排除;所以本題選擇C。【點評】本題考查保護環境的相關知識,屬于一般題。7.【答案】D【知識點】政治協商會議;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會議通過了起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選舉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 決定了國旗、國歌、國徽等 所以D選項是正確的。【點評】 本題考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的內容。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屬于普通難度的題目。8.【答案】A【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題干中的時間是“1945年”,地點依次為“蘇聯、日本、中國”,因此首先判斷選項中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然后進行選擇。 1945年2月4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蘇聯雅爾塔舉行了“雅爾塔會議”,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會談紀要》(雙十協定)在中國重慶簽訂,A項符合題干要求。B選項中 《聯合國家宣言》是1942年1月1日,美、英、中、蘇等26個參加反法西斯同盟的國家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不符合題干要求,排除;C項中聯合國誕生的標志是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簽定生效的《聯合國憲章》,不是在蘇聯,不符合題干要求,排除;D選項中新中國誕生的標志是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時間不符合,排除。因此本題答案為A。【點評】解答該題要看清題目的要求,不要漏看條件。該類題目要求學生對史實有清晰的認識,有一定難度。9.【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中國民主革命相關知識,民主革命“從南京到南京”是指1840年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到1949年解放軍占領南京,南京國民政府統治結束;新民主主義革命“從北京到北京”是指從1919年五四運動拉開新民主主義革命序幕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由此可以選出答案為A。【點評】此題考查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相關史實,有一定的難度。10.【答案】D【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因此本題答案為D。【點評】本題屬于容易題,識記課本知識即可。11.【答案】(1)1915年,陳獨秀等新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從而喚醒國家及人民。(2)五四運動。口號:“外爭主權、內懲國賊”。意義: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3)兩個腳印:①1927年中國共產黨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②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寶貴經驗:革命要從中國國情出發。【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 該題考查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時期的革命歷程。第(1)題 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由于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竊取,中國進入了北洋政府的統治時期,袁世凱提出尊孔復古,妄圖復辟。因此1915年,陳獨秀等新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從而喚醒國家及人民,促進了國民的覺醒,打擊了封建思想,為新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第(2)題 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由“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可以體現性質是反帝反封建的運動。五四運動后期主力軍由學生轉移到工人標志著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 第(3)題先列舉 舉中國共產黨為探索中國特色的革命道史實,然后說明發展道路的選擇應根據國情進行選擇即可。【點評】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會從材料和題干中獲取信息。12.【答案】(1)共產黨;敵后戰場。(2)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西安事變;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影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這標志著國共之間進行了十年的內戰基本結束,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或七七事變后,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不久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3)1942年初,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聯盟,這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1942年開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知識點】西安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大戰的轉折【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第(1)題從圖二“百團大戰”可知,該題考查百團大戰的知識, 百團大戰是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向敵人發動的大規模攻擊,是共產黨在敵后戰場的重要戰役。第(2)題考查第二次國共合作的知識,當時中日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這是國共合作的根本原因;西安事變和七七事變卒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然后寫出這兩次事變的影響。第(3)題考查1942年二戰中重大事件。1942年是“正義戰勝邪惡”的關鍵一年,根據所學知識可以知道,1942年1月1日,美國、中國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中、美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兩國相互支援,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歐洲戰場,1942年7月爆發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歐洲戰場的轉折點,而且也成為整個二戰的轉折點。【點評】本題將二戰和抗日戰爭放在一起考查,但是綜合性不強,所以難度不大。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臺州市三門城關中學2018-2019學年期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三次調研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臺州市三門城關中學2018-2019學年期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三次調研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