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縣楊汛橋鎮中學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測試卷一、選擇題1.(2018八下·紹興期中)如果你穿越時空回到清朝,你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 ②皇帝選調親信設立軍機處③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④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倭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元末明初,日本“倭寇”經常騷擾我國東南沿海,明政府派戚繼光抗擊倭寇,東南沿海的倭寇被平息;清朝雍正帝在位時,設立了軍機處,加強了君主專制;1689年,清康熙帝在位時,中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C項②③在清朝可能看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明清鞏固統一的措施的理解。2.(2018八下·紹興期中)請給下列內容確定一個合適的主題( )①鄭成功收復臺灣 ②雅克薩之戰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④冊封達賴和班禪并設立駐藏大臣A.國家建立與統一的完成 B.經濟的繁榮與社會的開放C.重心的南移和社會的變革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清朝前期,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放。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康熙帝時,兩次雅克薩之戰,打敗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肯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之地區,都是中國領土。為了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乾隆帝還妥善安置了千里迢迢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順治皇帝接見五世達賴,授予五世達賴“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接見五世班禪,授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確立了歷代達賴和班禪都要經過中央冊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設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乾隆皇帝還制定“金瓶摯簽”制度。D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符合題干材料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及學生綜合把握問題的能力。3.(2017八下·杭州月考)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圖,與文字珠聯璧合,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實證性資料。下圖反映了明朝工農業生產技術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A.《齊民要術》 B.《天工開物》C.《本草綱目》 D.《資治通鑒》【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反映了明朝工農業生產技術”的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兩幅圖片都是《天工開物》的插圖。A項《齊民要術》是北魏賈思勰撰寫的一部綜合性農書,時間不對,故不正確;B項《天工開物》是我國明末科學家宋應星撰寫。書中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到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故B項正確。C項《本草綱目》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的著作,是世界醫藥學的的重要貢獻,與工農業無關,故C項不正確;D項《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撰寫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時間與內容都不符合題意,故D項不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明清科技成就的內容,應該把握《天工開物》的內容。本題難度適中。4.(2018八下·紹興期中)比較和歸類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選項中屬于“中外關系”的有( )①鄭成功收復臺灣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③雅克薩之戰 ④戚繼光抗倭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明朝時期,戚繼光抗擊倭寇,取得勝利;乾隆帝在位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這是我國內部的問題,不屬于反抗侵略;雅克薩之戰反抗的是俄國的侵略;鄭成功同荷蘭殖民者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收復了臺灣。B項①③④屬于“中外關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反抗外來侵略的相關知識。5.(2017八下·杭州月考)2012年諾貝爾委員會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頒獎詞是“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下列根據民間故事創作的描寫神魔虛幻世界的長篇小說是( )A.《水滸傳》 B.《三國演義》C.《西游記》 D.《紅樓夢》【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完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A項《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不符合題意。B項《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不符合題意。C項《西游記》是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根據民間故事創作的描寫神魔虛幻世界的長篇小說,符合題意。D項《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西游記》的識記能力。6.(2018八下·紹興期中)秦朝設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數,明朝廢丞相,清朝設軍機處。這些變化反映的實質是( )A.中央集權的加強 B.君主專制的強化C.丞相制度的改革 D.地方權力的增大【答案】B【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秦朝設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數,大大削弱了宰相的權力,加強了君權;尤其是明朝廢丞相,權分六部,全國軍政大權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清朝設軍機處,更是使君主專制達到頂峰。這些變化反映的實質是君主專制的強化。B項君主專制的強化變化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實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古代君權強化的認識。7.(2018八下·紹興期中)下圖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畫家拉斐爾的名畫《西斯廷圣母》。畫中的圣母一掃中世紀以來圣母像中那種冰冷、僵硬、不可親近的模樣,表現出了人類母親的美麗、溫柔和慈愛。該畫反映出當時流行的社會思潮是( )A.人文主義 B.保守主義 C.封建主義 D.專制主義【答案】A【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據“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畫家拉斐爾的名畫《西斯廷圣母》.畫中的圣母一掃中世紀以來圣母像中那種冰冷、僵硬、不可親近的模樣,表現出了人類母親的美麗、溫柔和慈愛。”可知,該畫反映出當時流行的社會思潮是人文主義。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A項人文主義是《西斯廷圣母》反映出的當時流行的社會思潮,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畫家拉斐爾的名畫《西斯廷圣母》為切入點,主要考查人文主義。8.(2018八下·紹興期中)從16世紀開始,歐美國家掀起了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其中徹底地摧毀了本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革命是(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美國南北戰爭C.法國大革命 D.俄國農奴制改革【答案】C【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在資產階級大革命運動期間,規模最大、最徹底的革命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它既徹底摧毀了本國的封建專制制度,也有力地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進程。故選C。其余選項都不符合題意,故不選。【點評】知道法國大革命的意義。9.(2016八下·杭州期中)華盛頓和拿破侖是張同學非常感興趣的歷史人物,為此張同學對他們的主要活動進行了如下總結,其中正確的有( )①都是19世紀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 ②都是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危難時刻登上政治舞臺③都曾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與外來勢力英勇斗爭 ④都畢生致力于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華盛頓和拿破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華盛頓和拿破侖都是十八、十九世紀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①錯;華盛頓是在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危難深刻成為領導人的,拿破侖是在反抗外國干涉過程中成為領導人的,②③對;華盛頓主導形成了1787年美國憲法,畢生致力于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而拿破侖則曾復辟帝制,④錯。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華盛頓和拿破侖事跡的了解。10.(2017八下·杭州月考)世界步入近代以來,涌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學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下列連線搭配不正確的一組是( )A.牛頓——力學三定律 B.達爾文——進化論C.伏爾泰——啟蒙思想 D.愛因斯坦——杠桿定律【答案】D【知識點】科學和思想的力量【解析】【分析】A項牛頓——力學三定律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牛頓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系統闡述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B項達爾文——進化論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了《物種起源》 一書,用事實證明物種的可變性,并以自然選擇的理論解釋了生物的進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原則,從而確立了生物進化論。C項伏爾泰——啟蒙思想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伏爾泰是啟蒙運動的開拓者。D項愛因斯坦——杠桿定律搭配不正確,符合題意。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阿基米德提出了杠桿定律。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牛頓、達爾文、伏爾泰、愛因斯坦的識記能力。11.(2018八下·紹興期中)對下列四個事件間關系的示意圖中,最合理的一組應是( )①中世紀后期歐洲工商業發展 ②文藝復興運動 ③新航路的開辟 ④科學革命A. B.C. D.【答案】C【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科學革命【解析】【分析】中世紀后期歐洲工商業發展是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推動了近代科學革命的發展,為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C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歐洲工商業發展、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和科學革命之間的聯系。12.(2018八下·紹興期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從實際上講是議會的變革,革命前是國王的議會,革命后是議會的國王。”確立“議會的國王”政治制度的法律文獻是( )A.《權利法案》 B.《人權宣言》C.《獨立宣言》 D.《民法典》【答案】A【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依據材料“革命前是國王的議會,革命后是議會的國王”結合所學知識為限制王權,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確定議會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規定國王必須依法行使權力,無權廢除法律,征稅需經議會同意,議員有政治活動的自由。這樣,英國雖然保留了王位,但王權受到法律限制,國家政權實際由議會執掌。一個新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政權在英國建立起來。A項《權利法案》確立“議會的國王”的政治制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權利法案》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13.(2018八下·紹興期中)崛起于法國動蕩之際的拿破侖果敢剛毅,一生傳奇。其是非成敗,眾說紛紜;身前身后,褒貶不一。如果以推動文明進步、創造文明遺產的角度肯定拿破侖,可選擇的史實依據是( )①奪取政權,加冕稱帝 ②打敗反法聯軍,沖擊歐洲封建勢力,擴散法國大革命成果③征戰歐洲,擴疆拓土 ④親自主持編制并頒布實施《民法典》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①奪取政權,加冕稱帝,拿破侖稱帝建立帝國違背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一種倒退,不符合題意;②打敗反法聯軍,沖擊歐洲封建勢力,擴散法國大革命成果是維護和擴大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社會的進步,符合題意。③征戰歐洲,擴疆拓土侵犯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不符合題意;④親自主持編制并頒布實施《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來鞏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立法規范,符合題意。D項②④可作為肯定拿破侖的史實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拿破侖的事跡及學生的理解能力。14.(2018八下·紹興期中)如圖,下列屬于世界醫藥學重要文獻的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卓越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在行醫的同時,到各地進行實地考察,廣泛采集藥物標本,搜集民間藥方,并親自進行藥物性能試驗。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他寫出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這部著作內容主富,考訂詳細、附有大量的插圖。當時這部書雖然未受到朝廷的重視,但刊行之后卻為流傳,后來陸續被譯成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藥的重要文獻。A項《本草綱目》屬于世界醫藥學重要文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本草綱目》的識記能力。15.“1688年的最后兩個月時間里,英格蘭上演了一出光怪陸離的戲劇,劇中的男主角是新國王,貴族們擔任伴唱.”“戲劇”結束后頒布了( )A.《人權宣言》 B.《權利法案》C.《獨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進行了光榮革命,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新的國王.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體.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知識點.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的記憶能力.16.(2017八下·杭州月考)伏爾泰說:“這無疑是我們地球上的頭等大事,因為在這以前,地球的一半對另一半一直是一無所知,迄今為止任何偉大業績在這一新的創舉面前都相形見絀。”這件“頭等大事”是指( )A.鄭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開辟C.西進運動 D.憲章運動【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相關內容。材料中提到的“頭等大事”指新航路的開辟,宋朝發明的指南針為開辟新航路提供了條件。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伴隨著殖民掠 奪和侵略。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體現了材料中的“因為在這以前,地球的一半對另一半一直是一無所知,迄今為止任何偉大業績在這一新的創舉面前都相形見絀”。故答案選B。其余選項的事件與材料不符,故不選。【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意義。17.(2018八下·紹興期中)“英國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現代民主政治創制試驗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政體”;“美國人由此輝煌地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政府權力機構,那里國會、總統、最高法院三足鼎立,相互制約”。兩則材料中確立的政體和原則分別是指( )A.一黨專政 獨立與人權 B.君主立憲制 三權分立原則C.多黨執政 人權與法治 D.民主共和制 王權高于議會【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保證了英國社會長期穩定。美國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準生效的美利堅合眾國聯邦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美國確立民主共和制政體,實行三權分立。B項君主立憲制 三權分立原則分別是題干兩則材料中確立的政體和原則,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18.(2018八下·紹興期中)同學們耳熟能詳的唐僧取經、孫悟空智降妖怪等故事均出自我國古代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話小說。這部小說是( )A.《三國演義》 B.《水滸傳》C.《西游記》 D.《紅樓夢》【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唐僧取經”“孫悟空”等信息可知,這部小說是明朝中期的《西游記》。它取材于民間流傳的唐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運用輕松明快、幽默詼諧的語言,塑造出神勇廣大、敢于反抗的孫悟空的形象,反映了民眾要求掙脫人身束縛、追求自由的愿望。C項《西游記》是我國古代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話小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西游記》的識記能力。19.(2018八下·紹興期中)《人權的發明:一部歷史》一書開篇提到: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被視為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權文獻。因為它們都( )A.反對君主專制,倡導民主平等 B.對民主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C.反對殖民壓迫,爭取民族獨立 D.強調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689年通過的《權利法案》,它以明確的條文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約束國王的行為,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1789年法國制憲會議發布了《人權宣言》,揭示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原則,體現了摧毀君主專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成為資產奪取和鞏固思想武器。它是資產階級的綱領性文件,將啟蒙運動中的政治主張的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但建立在私有財產貧富懸殊基礎上“自由”“平等”實際上只能維護資產階級利益。1776年美國大陸會議發布的《獨立宣言》肯定了自由、平等、追求幸福是人固有的權利。他們都對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B項對民主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是《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的共同作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法美資產階級頒布的法令和文獻的共同點。20.(2018八下·紹興期中)下列史實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中的是( )①廢分封,立郡縣 ②設特務機構——錦衣衛 ③鄭和下西洋 ④戚繼光抗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皇權膨脹【解析】【分析】①廢分封,立郡縣不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中,秦始皇創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不符合題意;②設特務機構——錦衣衛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中,明朝設特務機構錦衣衛,加強皇權,明太祖直接指揮的錦衣衛,掌握禁衛、監視、偵查等,符合題意;③鄭和下西洋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中,明朝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符合題意;④戚繼光抗倭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中,明朝戚繼光抗倭是抗擊了外來侵略者,維護了國家統一,符合題意;B項②③④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的相關史實。二、非選擇題21.(2018八下·紹興期中)閱讀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上圖所列的4個史實都能說明清朝前期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請按序號在下面填寫完整恰當的史實。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是清前期社會發展的突出特征之一。請你按史論結合的方法,概括清前期社會發展還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并以史實加以說明。(提示:至少列出三條特征)【答案】(1)雅克薩;尼布楚條約;鄭成功;臺灣府;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駐藏大臣;大小和卓;伊犁將軍(2)①專制皇權空前加強。史實: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后來成為清朝處理政務的最高權力機關,直接聽命于皇帝。②農耕文明繁盛,商品經濟活躍。史實:出現了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大批工商業市鎮興起、形成了資本雄厚的商幫等。③思想文化領域呈現萬馬齊喑的景象(或:實行文化專制)。史實:八股取士、文字獄。④產生了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史實:黃宗羲對皇權思想的批判。⑤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史實:清政府下令只開廣州一口通商。⑥盛世危機嚴重。史實:國內各種社會危機突顯,如土地兼并嚴重、人口增長迅速等;從國際角度看,已落后于世界工業文明潮流。【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清朝鞏固統一措施。由圖中①所處位置黑龍江流域以及時間1689年,可知,①發生的重大事件是1685年、1686年,清軍兩次在雅克薩重創俄軍,1689年,中俄兩國在尼楚進行談判,雙方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因此①雅克薩、②尼布楚條約; 由圖中②所處位置臺灣以及時間1662年,可知②發生的重大事件是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因此③鄭成功、④臺灣府; 由圖中③年處位置西藏以及時間1727年,可知,③發生的大事是1727年清朝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因此⑤駐藏大臣; 由圖中④所處位置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以及雍正帝,可知,④發生的大事是清朝雍正年間在西南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廢除土司制﹐實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史稱改土歸流,因此⑥改土歸流;由圖中⑤所處位置新疆、伊犁。可知⑤發生的大事是18世紀中期,清朝平定了回部貴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亂,重新統一新疆.1762年,清政府設置伊犁將軍,作為新疆地區最高軍政長官,因此⑦大小和卓、⑧伊犁將軍。(2)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社會特征及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歸納問題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認識理解明清時期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交往的相關情況及其特點聯系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明朝和清朝的統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強化中央集權,鞏固自己的統治,還加強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從而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但是另一方面,明清時期,中國不斷遭到外來侵略,由于對外緊閉國門,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內堅持“重農主義”政策,壓制打擊工商業,鄙薄科學技術,嚴重摧殘近代化因素的萌芽。愚昧自大、故步自封的清帝國與西方列強的力量對比迅速逆轉,到英國19世紀初推行罪惡的鴉片貿易后,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機。所以明清時期最典型的社會特征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故答案為:(1)雅克薩;尼布楚條約;鄭成功;臺灣府;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駐藏大臣;大小和卓;伊犁將軍;(2)①專制皇權空前加強。史實: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后來成為清朝處理政務的最高權力機關,直接聽命于皇帝。②農耕文明繁盛,商品經濟活躍。史實:出現了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大批工商業市鎮興起、形成了資本雄厚的商幫等。③思想文化領域呈現萬馬齊喑的景象(或:實行文化專制)。史實:八股取士、文字獄。④產生了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史實:黃宗羲對皇權思想的批判。⑤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史實:清政府下令只開廣州一口通商。⑥盛世危機嚴重。史實:國內各種社會危機突顯,如土地兼并嚴重、人口增長迅速等;從國際角度看,已落后于世界工業文明潮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歷史及學生的歸納綜合能力。22.(2018八下·紹興期中)文明因差異而多姿多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外政治文明演進年代尺注:A,B是歐洲科學和思想文化領域經歷的深刻變革。材料二:英國《權利法案》內容 法國《人權宣言》內容①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②近來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或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 第一條: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第三條:國家主權屬于人民。第六條: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條: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1)請將年代尺上A,B,C,D處補充完整。美國通過什么文獻確立資產階級共和政體。(2)歸納歐美與中國政治文明演進的特點。(3)概述這兩部文獻內容共同體現了什么思想?并回答其共同意義。【答案】(1)A:科學革命;B:啟蒙運動;C:丞相;D:軍機處。1787年憲法。(2)歐美特點:民主政治建立和發展;中國特點:封建君主專制不斷加強。(3)共同體現了民主、平等的思想。意義:促進了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和資產階級統治。【知識點】啟蒙運動;科學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外政治文明的演進。發生于16——17世紀,以哥白尼的“日心說”為代表,初步形成了與中世紀神學與經驗哲學完全不同的新興科學體系,標志著近代科學的誕生。啟蒙運動是發生在17——18世紀歐洲的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它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為加強君權權力,改革行政機構。在中央,朱元璋殺掉丞相胡惟庸以后,廢除實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清朝雍正帝設置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2)本題考查歐美與中國政治文明演進的特點。《權利法案》、《人權宣言》和《1787年憲法》確立了西方近代政體形式,推動了民主法制進程,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這充分反映出歐美政治文明演進的特點是從專制逐步走向民主(民主政治建立和發展)。中國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的中央集權制度;清朝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強化;由此分析得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演變,反映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不斷加強與完善。(3)本題考查《權利法案》和《人權宣言》共同體現的思想及共同意義。《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頒布了《人權宣言》,宣稱人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因此《權利法案》和《人權宣言》共同體現的思想是民主、平等。《權利法案》、《人權宣言》分別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重要文獻,都是資產階級頒布的文件,其共同意義是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和資產階級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故答案為:(1)A:科學革命;B:啟蒙運動;C:丞相;D:軍機處。1787年憲法。(2)歐美特點:民主政治建立和發展;中國特點:封建君主專制不斷加強。(3)共同體現了民主、平等的思想。意義:促進了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和資產階級統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外政治文明的相關知識。既考查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也考查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綜合能力。23.(2018八下·紹興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國革命和法國革命,這是歐洲范圍內的革命。它們不僅是社會中某一階級對舊政治制度的勝利,它們還產生了歐洲社會的新政治制度。(1)這兩次革命開始的標志分別是什么?它們革命的任務是什么?(2)“新政治制度”在英、法兩國分別表現為什么形式?(3)為什么說“這是歐洲范圍內的革命”?【答案】(1)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挑起內戰。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任務:推翻封建專制統治。(2)英國:君主立憲制。法國:共和制。(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1640年新議會的召開;法國革命開始的標志是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監獄。根據所學知識,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故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共同任務是推翻本國的封建制度,發展資本主義(2)本題考查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與認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新政治制度”指的是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表現為君主立憲制,在法國表現為資產階級共和國。英國的《權利法案》為英國的資本主義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法國的《人權宣言》核心內容是人權與法治,打破了君權神授的神話,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傳播了自由平等民主等進步思想,是法國大革命徹底性和典型性的重要標志。(3)本題考查英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世界影響。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道路。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和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所以說“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國革命和法國革命,這是歐洲范圍內的革命。”故答案為:(1)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挑起內戰。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任務:推翻封建專制統治。(2)英國:君主立憲制。法國:共和制。(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相關知識。24.(2018八下·紹興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5世紀,中國的指南針已經傳入歐洲;歐洲的造船技術提高很快;當時已日益流行地圓學說;一批新興的資產者,為了得到大量的黃金和香料,率領船隊開始了征服海洋的壯舉。材料二:16世紀,美洲的一種辛辣調味品傳入歐洲,為歐洲飲食帶來新的味道,頗受歡迎。(1)指出材料一所述的壯舉,并結合材料一概述那次壯舉的實現條件。(2)列舉史實說明材料二描述的現象與材料一中的壯舉有關。(3)該壯舉對世界文明有何重大意義?【答案】(1)新航路開辟。條件:中國的指南針等四大發明的傳入;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提高;“地圓說”盛行;個人的冒險探索精神。(2)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率船隊從歐洲西海岸出發,向西航行,到達美洲,促進了歐洲和美洲的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3)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促進了世界不同地區文明的傳播與交流。【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及其條件。十五世紀以后,隨著封建經濟的急速發展,商品貨幣關系開始從內部侵蝕封建自然經濟的基礎,瓦解封建制度,促進資本主義萌芽。當時,商品交換十分廣泛,這就需要大量貨幣,這時西歐貨幣已經由銀本位制過渡到金本位制,黃金、白銀同是歐洲各國和歐洲各國間國際貿易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因而當時人們認為占有金銀就占有一切,黃金能為靈魂開辟通往天堂的道路,因此,西歐社會各階層,尤其商人和資產階級,非常熱衷于追求金銀、財富,然而歐洲大陸所產金銀有限,于是他們把注意力轉到了東方。所以,材料一所述的壯舉是新航路開辟。根據材料二,新航路開辟的條件:中國的指南針等四大發明的傳入;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提高;“地圓說”盛行;個人的冒險探索精神。(2)本題考查對哥倫布航海的了解。美洲的一種辛辣調味品是指原產于美洲的辣椒。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率船隊從歐洲西海岸出發,向西航行,到達美洲,促進了歐洲和美洲的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3)本題考查對新航路開辟的意義的理解。意義: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促進了世界不同地區文明的傳播與交流,世界開始走向整體。故答案為:(1)新航路開辟。條件:中國的指南針等四大發明的傳入;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提高;“地圓說”盛行;個人的冒險探索精神。(2)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率船隊從歐洲西海岸出發,向西航行,到達美洲,促進了歐洲和美洲的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3)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促進了世界不同地區文明的傳播與交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25.(2018八下·紹興期中)古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包括中國與亞非歐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以及侵略與反侵略的斗爭。在這個過程中,友好交往是中外交往的主流。結合下列有關隋朝至清朝時期的對外關系的兩組圖片,回答問題。(1)結合圖片中的信息,分別為這兩組圖片擬一個合適的主題。(2)人物追蹤:請結合圖片及文字信息,寫出相關的歷史人物。A.六次東渡 B.七次下西洋C.明代抗擊倭寇 D.收復臺灣(3)第一組圖片反映了我國與哪些國家或地區的友好關系?第二組圖片分別反映了我國反抗哪些國家的外來侵略的歷史?(4)結合第一組圖片,說說你打算如何做一名杰出的國際交往使者。【答案】(1)第一組:友好交往。第二組:抗擊侵略。(2)A:鑒真;B:鄭和;C:戚繼光;D:鄭成功。(3)日本、亞非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日本、荷蘭、俄國。(4)要有開放意識、國際意識、交流協作意識,堅持對外開放與交流,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并善于學習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取長補短。【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的歸納綜合能力。第一組鑒真東渡日本和鄭和下西洋反映的是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實,其主題是友好交往。第二組圖片,戚繼光抗擊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都是反抗外來侵略,所以其主題是抗擊侵略。(2)本題考查鑒真、鄭和、戚繼光、鄭成功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讀圖識記能力。唐玄宗時,鑒真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文化。明朝前期,我國是世界上強盛的國家,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鄭和率領船隊先后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世紀。明朝中期,海防松弛,東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搶劫分贓。明政府派戚繼光,到浙江沿海抗倭。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九戰九捷,迅速蕩平了浙江的倭寇。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臺灣。鄭成功決心從荷蘭手里收復臺灣。1661年,他率領船隊抵達臺灣西海岸。1662年,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回到祖國懷抱。(3)本題考查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鄭功成收復臺灣以及雅克薩之戰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第一組圖片鑒真東渡日本,鄭和下西洋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此第一組圖片反映了我國與日本、亞非許多的國家和地區的友好關系。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過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東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搶劫分贓。明政府派戚繼光,到浙江沿海抗倭。在人們群眾的支持下,九戰九捷,迅速蕩平了浙江的倭寇。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臺灣。鄭成功決心從荷蘭手里收復臺灣。1661年,他率領船隊抵達臺灣西海岸。1662年,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回到祖國懷抱。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的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為擴大侵略的據點。為了保衛祖國疆土,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并進,圍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侵略軍。被迫投降,簽訂了《尼布楚條約》。(4)本題考查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有開放意識、國際意識、交流協作意識,堅持對外開放與交流,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并善于學習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取長補短。故答案為:(1)第一組:友好交往。第二組:抗擊侵略。(2)A:鑒真;B:鄭和;C:戚繼光;D:鄭成功。(3)日本、亞非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日本、荷蘭、俄國。(4)要有開放意識、國際意識、交流協作意識,堅持對外開放與交流,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并善于學習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取長補短。【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組歷史圖片為切入點,考查中國古代對外友好交往和反映外來侵略的相關史實。1 / 1浙江省紹興縣楊汛橋鎮中學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測試卷一、選擇題1.(2018八下·紹興期中)如果你穿越時空回到清朝,你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 ②皇帝選調親信設立軍機處③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④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倭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2018八下·紹興期中)請給下列內容確定一個合適的主題( )①鄭成功收復臺灣 ②雅克薩之戰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④冊封達賴和班禪并設立駐藏大臣A.國家建立與統一的完成 B.經濟的繁榮與社會的開放C.重心的南移和社會的變革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3.(2017八下·杭州月考)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圖,與文字珠聯璧合,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實證性資料。下圖反映了明朝工農業生產技術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A.《齊民要術》 B.《天工開物》C.《本草綱目》 D.《資治通鑒》4.(2018八下·紹興期中)比較和歸類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選項中屬于“中外關系”的有( )①鄭成功收復臺灣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③雅克薩之戰 ④戚繼光抗倭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2017八下·杭州月考)2012年諾貝爾委員會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頒獎詞是“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下列根據民間故事創作的描寫神魔虛幻世界的長篇小說是( )A.《水滸傳》 B.《三國演義》C.《西游記》 D.《紅樓夢》6.(2018八下·紹興期中)秦朝設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數,明朝廢丞相,清朝設軍機處。這些變化反映的實質是( )A.中央集權的加強 B.君主專制的強化C.丞相制度的改革 D.地方權力的增大7.(2018八下·紹興期中)下圖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畫家拉斐爾的名畫《西斯廷圣母》。畫中的圣母一掃中世紀以來圣母像中那種冰冷、僵硬、不可親近的模樣,表現出了人類母親的美麗、溫柔和慈愛。該畫反映出當時流行的社會思潮是( )A.人文主義 B.保守主義 C.封建主義 D.專制主義8.(2018八下·紹興期中)從16世紀開始,歐美國家掀起了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其中徹底地摧毀了本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革命是(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美國南北戰爭C.法國大革命 D.俄國農奴制改革9.(2016八下·杭州期中)華盛頓和拿破侖是張同學非常感興趣的歷史人物,為此張同學對他們的主要活動進行了如下總結,其中正確的有( )①都是19世紀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 ②都是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危難時刻登上政治舞臺③都曾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與外來勢力英勇斗爭 ④都畢生致力于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0.(2017八下·杭州月考)世界步入近代以來,涌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學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下列連線搭配不正確的一組是( )A.牛頓——力學三定律 B.達爾文——進化論C.伏爾泰——啟蒙思想 D.愛因斯坦——杠桿定律11.(2018八下·紹興期中)對下列四個事件間關系的示意圖中,最合理的一組應是( )①中世紀后期歐洲工商業發展 ②文藝復興運動 ③新航路的開辟 ④科學革命A. B.C. D.12.(2018八下·紹興期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從實際上講是議會的變革,革命前是國王的議會,革命后是議會的國王。”確立“議會的國王”政治制度的法律文獻是( )A.《權利法案》 B.《人權宣言》C.《獨立宣言》 D.《民法典》13.(2018八下·紹興期中)崛起于法國動蕩之際的拿破侖果敢剛毅,一生傳奇。其是非成敗,眾說紛紜;身前身后,褒貶不一。如果以推動文明進步、創造文明遺產的角度肯定拿破侖,可選擇的史實依據是( )①奪取政權,加冕稱帝 ②打敗反法聯軍,沖擊歐洲封建勢力,擴散法國大革命成果③征戰歐洲,擴疆拓土 ④親自主持編制并頒布實施《民法典》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18八下·紹興期中)如圖,下列屬于世界醫藥學重要文獻的是( )A. B.C. D.15.“1688年的最后兩個月時間里,英格蘭上演了一出光怪陸離的戲劇,劇中的男主角是新國王,貴族們擔任伴唱.”“戲劇”結束后頒布了( )A.《人權宣言》 B.《權利法案》C.《獨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6.(2017八下·杭州月考)伏爾泰說:“這無疑是我們地球上的頭等大事,因為在這以前,地球的一半對另一半一直是一無所知,迄今為止任何偉大業績在這一新的創舉面前都相形見絀。”這件“頭等大事”是指( )A.鄭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開辟C.西進運動 D.憲章運動17.(2018八下·紹興期中)“英國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現代民主政治創制試驗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政體”;“美國人由此輝煌地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政府權力機構,那里國會、總統、最高法院三足鼎立,相互制約”。兩則材料中確立的政體和原則分別是指( )A.一黨專政 獨立與人權 B.君主立憲制 三權分立原則C.多黨執政 人權與法治 D.民主共和制 王權高于議會18.(2018八下·紹興期中)同學們耳熟能詳的唐僧取經、孫悟空智降妖怪等故事均出自我國古代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話小說。這部小說是( )A.《三國演義》 B.《水滸傳》C.《西游記》 D.《紅樓夢》19.(2018八下·紹興期中)《人權的發明:一部歷史》一書開篇提到: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被視為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權文獻。因為它們都( )A.反對君主專制,倡導民主平等 B.對民主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C.反對殖民壓迫,爭取民族獨立 D.強調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20.(2018八下·紹興期中)下列史實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中的是( )①廢分封,立郡縣 ②設特務機構——錦衣衛 ③鄭和下西洋 ④戚繼光抗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21.(2018八下·紹興期中)閱讀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上圖所列的4個史實都能說明清朝前期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請按序號在下面填寫完整恰當的史實。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是清前期社會發展的突出特征之一。請你按史論結合的方法,概括清前期社會發展還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并以史實加以說明。(提示:至少列出三條特征)22.(2018八下·紹興期中)文明因差異而多姿多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外政治文明演進年代尺注:A,B是歐洲科學和思想文化領域經歷的深刻變革。材料二:英國《權利法案》內容 法國《人權宣言》內容①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②近來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或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 第一條: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第三條:國家主權屬于人民。第六條: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條: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1)請將年代尺上A,B,C,D處補充完整。美國通過什么文獻確立資產階級共和政體。(2)歸納歐美與中國政治文明演進的特點。(3)概述這兩部文獻內容共同體現了什么思想?并回答其共同意義。23.(2018八下·紹興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國革命和法國革命,這是歐洲范圍內的革命。它們不僅是社會中某一階級對舊政治制度的勝利,它們還產生了歐洲社會的新政治制度。(1)這兩次革命開始的標志分別是什么?它們革命的任務是什么?(2)“新政治制度”在英、法兩國分別表現為什么形式?(3)為什么說“這是歐洲范圍內的革命”?24.(2018八下·紹興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5世紀,中國的指南針已經傳入歐洲;歐洲的造船技術提高很快;當時已日益流行地圓學說;一批新興的資產者,為了得到大量的黃金和香料,率領船隊開始了征服海洋的壯舉。材料二:16世紀,美洲的一種辛辣調味品傳入歐洲,為歐洲飲食帶來新的味道,頗受歡迎。(1)指出材料一所述的壯舉,并結合材料一概述那次壯舉的實現條件。(2)列舉史實說明材料二描述的現象與材料一中的壯舉有關。(3)該壯舉對世界文明有何重大意義?25.(2018八下·紹興期中)古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包括中國與亞非歐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以及侵略與反侵略的斗爭。在這個過程中,友好交往是中外交往的主流。結合下列有關隋朝至清朝時期的對外關系的兩組圖片,回答問題。(1)結合圖片中的信息,分別為這兩組圖片擬一個合適的主題。(2)人物追蹤:請結合圖片及文字信息,寫出相關的歷史人物。A.六次東渡 B.七次下西洋C.明代抗擊倭寇 D.收復臺灣(3)第一組圖片反映了我國與哪些國家或地區的友好關系?第二組圖片分別反映了我國反抗哪些國家的外來侵略的歷史?(4)結合第一組圖片,說說你打算如何做一名杰出的國際交往使者。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元末明初,日本“倭寇”經常騷擾我國東南沿海,明政府派戚繼光抗擊倭寇,東南沿海的倭寇被平息;清朝雍正帝在位時,設立了軍機處,加強了君主專制;1689年,清康熙帝在位時,中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C項②③在清朝可能看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明清鞏固統一的措施的理解。2.【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清朝前期,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放。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康熙帝時,兩次雅克薩之戰,打敗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肯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之地區,都是中國領土。為了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乾隆帝還妥善安置了千里迢迢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順治皇帝接見五世達賴,授予五世達賴“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接見五世班禪,授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確立了歷代達賴和班禪都要經過中央冊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設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乾隆皇帝還制定“金瓶摯簽”制度。D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符合題干材料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及學生綜合把握問題的能力。3.【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反映了明朝工農業生產技術”的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兩幅圖片都是《天工開物》的插圖。A項《齊民要術》是北魏賈思勰撰寫的一部綜合性農書,時間不對,故不正確;B項《天工開物》是我國明末科學家宋應星撰寫。書中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到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故B項正確。C項《本草綱目》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的著作,是世界醫藥學的的重要貢獻,與工農業無關,故C項不正確;D項《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撰寫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時間與內容都不符合題意,故D項不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明清科技成就的內容,應該把握《天工開物》的內容。本題難度適中。4.【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明朝時期,戚繼光抗擊倭寇,取得勝利;乾隆帝在位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這是我國內部的問題,不屬于反抗侵略;雅克薩之戰反抗的是俄國的侵略;鄭成功同荷蘭殖民者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收復了臺灣。B項①③④屬于“中外關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反抗外來侵略的相關知識。5.【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完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A項《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不符合題意。B項《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不符合題意。C項《西游記》是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根據民間故事創作的描寫神魔虛幻世界的長篇小說,符合題意。D項《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西游記》的識記能力。6.【答案】B【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秦朝設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數,大大削弱了宰相的權力,加強了君權;尤其是明朝廢丞相,權分六部,全國軍政大權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清朝設軍機處,更是使君主專制達到頂峰。這些變化反映的實質是君主專制的強化。B項君主專制的強化變化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實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古代君權強化的認識。7.【答案】A【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據“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畫家拉斐爾的名畫《西斯廷圣母》.畫中的圣母一掃中世紀以來圣母像中那種冰冷、僵硬、不可親近的模樣,表現出了人類母親的美麗、溫柔和慈愛。”可知,該畫反映出當時流行的社會思潮是人文主義。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A項人文主義是《西斯廷圣母》反映出的當時流行的社會思潮,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畫家拉斐爾的名畫《西斯廷圣母》為切入點,主要考查人文主義。8.【答案】C【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在資產階級大革命運動期間,規模最大、最徹底的革命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它既徹底摧毀了本國的封建專制制度,也有力地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進程。故選C。其余選項都不符合題意,故不選。【點評】知道法國大革命的意義。9.【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華盛頓和拿破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華盛頓和拿破侖都是十八、十九世紀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①錯;華盛頓是在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危難深刻成為領導人的,拿破侖是在反抗外國干涉過程中成為領導人的,②③對;華盛頓主導形成了1787年美國憲法,畢生致力于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而拿破侖則曾復辟帝制,④錯。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華盛頓和拿破侖事跡的了解。10.【答案】D【知識點】科學和思想的力量【解析】【分析】A項牛頓——力學三定律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牛頓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系統闡述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B項達爾文——進化論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了《物種起源》 一書,用事實證明物種的可變性,并以自然選擇的理論解釋了生物的進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原則,從而確立了生物進化論。C項伏爾泰——啟蒙思想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伏爾泰是啟蒙運動的開拓者。D項愛因斯坦——杠桿定律搭配不正確,符合題意。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阿基米德提出了杠桿定律。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牛頓、達爾文、伏爾泰、愛因斯坦的識記能力。11.【答案】C【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科學革命【解析】【分析】中世紀后期歐洲工商業發展是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推動了近代科學革命的發展,為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C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歐洲工商業發展、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和科學革命之間的聯系。12.【答案】A【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依據材料“革命前是國王的議會,革命后是議會的國王”結合所學知識為限制王權,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確定議會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規定國王必須依法行使權力,無權廢除法律,征稅需經議會同意,議員有政治活動的自由。這樣,英國雖然保留了王位,但王權受到法律限制,國家政權實際由議會執掌。一個新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政權在英國建立起來。A項《權利法案》確立“議會的國王”的政治制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權利法案》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13.【答案】D【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①奪取政權,加冕稱帝,拿破侖稱帝建立帝國違背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一種倒退,不符合題意;②打敗反法聯軍,沖擊歐洲封建勢力,擴散法國大革命成果是維護和擴大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社會的進步,符合題意。③征戰歐洲,擴疆拓土侵犯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不符合題意;④親自主持編制并頒布實施《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來鞏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立法規范,符合題意。D項②④可作為肯定拿破侖的史實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拿破侖的事跡及學生的理解能力。14.【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卓越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在行醫的同時,到各地進行實地考察,廣泛采集藥物標本,搜集民間藥方,并親自進行藥物性能試驗。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他寫出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這部著作內容主富,考訂詳細、附有大量的插圖。當時這部書雖然未受到朝廷的重視,但刊行之后卻為流傳,后來陸續被譯成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藥的重要文獻。A項《本草綱目》屬于世界醫藥學重要文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本草綱目》的識記能力。15.【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進行了光榮革命,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新的國王.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體.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知識點.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的記憶能力.16.【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相關內容。材料中提到的“頭等大事”指新航路的開辟,宋朝發明的指南針為開辟新航路提供了條件。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伴隨著殖民掠 奪和侵略。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體現了材料中的“因為在這以前,地球的一半對另一半一直是一無所知,迄今為止任何偉大業績在這一新的創舉面前都相形見絀”。故答案選B。其余選項的事件與材料不符,故不選。【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意義。17.【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保證了英國社會長期穩定。美國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準生效的美利堅合眾國聯邦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美國確立民主共和制政體,實行三權分立。B項君主立憲制 三權分立原則分別是題干兩則材料中確立的政體和原則,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18.【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唐僧取經”“孫悟空”等信息可知,這部小說是明朝中期的《西游記》。它取材于民間流傳的唐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運用輕松明快、幽默詼諧的語言,塑造出神勇廣大、敢于反抗的孫悟空的形象,反映了民眾要求掙脫人身束縛、追求自由的愿望。C項《西游記》是我國古代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話小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西游記》的識記能力。19.【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689年通過的《權利法案》,它以明確的條文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約束國王的行為,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1789年法國制憲會議發布了《人權宣言》,揭示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原則,體現了摧毀君主專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成為資產奪取和鞏固思想武器。它是資產階級的綱領性文件,將啟蒙運動中的政治主張的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但建立在私有財產貧富懸殊基礎上“自由”“平等”實際上只能維護資產階級利益。1776年美國大陸會議發布的《獨立宣言》肯定了自由、平等、追求幸福是人固有的權利。他們都對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B項對民主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是《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的共同作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法美資產階級頒布的法令和文獻的共同點。20.【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皇權膨脹【解析】【分析】①廢分封,立郡縣不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中,秦始皇創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不符合題意;②設特務機構——錦衣衛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中,明朝設特務機構錦衣衛,加強皇權,明太祖直接指揮的錦衣衛,掌握禁衛、監視、偵查等,符合題意;③鄭和下西洋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中,明朝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符合題意;④戚繼光抗倭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中,明朝戚繼光抗倭是抗擊了外來侵略者,維護了國家統一,符合題意;B項②③④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的相關史實。21.【答案】(1)雅克薩;尼布楚條約;鄭成功;臺灣府;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駐藏大臣;大小和卓;伊犁將軍(2)①專制皇權空前加強。史實: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后來成為清朝處理政務的最高權力機關,直接聽命于皇帝。②農耕文明繁盛,商品經濟活躍。史實:出現了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大批工商業市鎮興起、形成了資本雄厚的商幫等。③思想文化領域呈現萬馬齊喑的景象(或:實行文化專制)。史實:八股取士、文字獄。④產生了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史實:黃宗羲對皇權思想的批判。⑤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史實:清政府下令只開廣州一口通商。⑥盛世危機嚴重。史實:國內各種社會危機突顯,如土地兼并嚴重、人口增長迅速等;從國際角度看,已落后于世界工業文明潮流。【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清朝鞏固統一措施。由圖中①所處位置黑龍江流域以及時間1689年,可知,①發生的重大事件是1685年、1686年,清軍兩次在雅克薩重創俄軍,1689年,中俄兩國在尼楚進行談判,雙方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因此①雅克薩、②尼布楚條約; 由圖中②所處位置臺灣以及時間1662年,可知②發生的重大事件是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因此③鄭成功、④臺灣府; 由圖中③年處位置西藏以及時間1727年,可知,③發生的大事是1727年清朝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因此⑤駐藏大臣; 由圖中④所處位置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以及雍正帝,可知,④發生的大事是清朝雍正年間在西南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廢除土司制﹐實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史稱改土歸流,因此⑥改土歸流;由圖中⑤所處位置新疆、伊犁。可知⑤發生的大事是18世紀中期,清朝平定了回部貴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亂,重新統一新疆.1762年,清政府設置伊犁將軍,作為新疆地區最高軍政長官,因此⑦大小和卓、⑧伊犁將軍。(2)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社會特征及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歸納問題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認識理解明清時期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交往的相關情況及其特點聯系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明朝和清朝的統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強化中央集權,鞏固自己的統治,還加強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從而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但是另一方面,明清時期,中國不斷遭到外來侵略,由于對外緊閉國門,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內堅持“重農主義”政策,壓制打擊工商業,鄙薄科學技術,嚴重摧殘近代化因素的萌芽。愚昧自大、故步自封的清帝國與西方列強的力量對比迅速逆轉,到英國19世紀初推行罪惡的鴉片貿易后,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機。所以明清時期最典型的社會特征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故答案為:(1)雅克薩;尼布楚條約;鄭成功;臺灣府;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駐藏大臣;大小和卓;伊犁將軍;(2)①專制皇權空前加強。史實: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后來成為清朝處理政務的最高權力機關,直接聽命于皇帝。②農耕文明繁盛,商品經濟活躍。史實:出現了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大批工商業市鎮興起、形成了資本雄厚的商幫等。③思想文化領域呈現萬馬齊喑的景象(或:實行文化專制)。史實:八股取士、文字獄。④產生了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史實:黃宗羲對皇權思想的批判。⑤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史實:清政府下令只開廣州一口通商。⑥盛世危機嚴重。史實:國內各種社會危機突顯,如土地兼并嚴重、人口增長迅速等;從國際角度看,已落后于世界工業文明潮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歷史及學生的歸納綜合能力。22.【答案】(1)A:科學革命;B:啟蒙運動;C:丞相;D:軍機處。1787年憲法。(2)歐美特點:民主政治建立和發展;中國特點:封建君主專制不斷加強。(3)共同體現了民主、平等的思想。意義:促進了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和資產階級統治。【知識點】啟蒙運動;科學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外政治文明的演進。發生于16——17世紀,以哥白尼的“日心說”為代表,初步形成了與中世紀神學與經驗哲學完全不同的新興科學體系,標志著近代科學的誕生。啟蒙運動是發生在17——18世紀歐洲的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它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為加強君權權力,改革行政機構。在中央,朱元璋殺掉丞相胡惟庸以后,廢除實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清朝雍正帝設置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2)本題考查歐美與中國政治文明演進的特點。《權利法案》、《人權宣言》和《1787年憲法》確立了西方近代政體形式,推動了民主法制進程,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這充分反映出歐美政治文明演進的特點是從專制逐步走向民主(民主政治建立和發展)。中國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的中央集權制度;清朝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強化;由此分析得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演變,反映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不斷加強與完善。(3)本題考查《權利法案》和《人權宣言》共同體現的思想及共同意義。《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頒布了《人權宣言》,宣稱人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因此《權利法案》和《人權宣言》共同體現的思想是民主、平等。《權利法案》、《人權宣言》分別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重要文獻,都是資產階級頒布的文件,其共同意義是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和資產階級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故答案為:(1)A:科學革命;B:啟蒙運動;C:丞相;D:軍機處。1787年憲法。(2)歐美特點:民主政治建立和發展;中國特點:封建君主專制不斷加強。(3)共同體現了民主、平等的思想。意義:促進了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和資產階級統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外政治文明的相關知識。既考查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也考查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綜合能力。23.【答案】(1)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挑起內戰。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任務:推翻封建專制統治。(2)英國:君主立憲制。法國:共和制。(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1640年新議會的召開;法國革命開始的標志是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監獄。根據所學知識,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故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共同任務是推翻本國的封建制度,發展資本主義(2)本題考查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與認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新政治制度”指的是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表現為君主立憲制,在法國表現為資產階級共和國。英國的《權利法案》為英國的資本主義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法國的《人權宣言》核心內容是人權與法治,打破了君權神授的神話,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傳播了自由平等民主等進步思想,是法國大革命徹底性和典型性的重要標志。(3)本題考查英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世界影響。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道路。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和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所以說“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國革命和法國革命,這是歐洲范圍內的革命。”故答案為:(1)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挑起內戰。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任務:推翻封建專制統治。(2)英國:君主立憲制。法國:共和制。(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相關知識。24.【答案】(1)新航路開辟。條件:中國的指南針等四大發明的傳入;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提高;“地圓說”盛行;個人的冒險探索精神。(2)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率船隊從歐洲西海岸出發,向西航行,到達美洲,促進了歐洲和美洲的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3)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促進了世界不同地區文明的傳播與交流。【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及其條件。十五世紀以后,隨著封建經濟的急速發展,商品貨幣關系開始從內部侵蝕封建自然經濟的基礎,瓦解封建制度,促進資本主義萌芽。當時,商品交換十分廣泛,這就需要大量貨幣,這時西歐貨幣已經由銀本位制過渡到金本位制,黃金、白銀同是歐洲各國和歐洲各國間國際貿易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因而當時人們認為占有金銀就占有一切,黃金能為靈魂開辟通往天堂的道路,因此,西歐社會各階層,尤其商人和資產階級,非常熱衷于追求金銀、財富,然而歐洲大陸所產金銀有限,于是他們把注意力轉到了東方。所以,材料一所述的壯舉是新航路開辟。根據材料二,新航路開辟的條件:中國的指南針等四大發明的傳入;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提高;“地圓說”盛行;個人的冒險探索精神。(2)本題考查對哥倫布航海的了解。美洲的一種辛辣調味品是指原產于美洲的辣椒。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率船隊從歐洲西海岸出發,向西航行,到達美洲,促進了歐洲和美洲的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3)本題考查對新航路開辟的意義的理解。意義: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促進了世界不同地區文明的傳播與交流,世界開始走向整體。故答案為:(1)新航路開辟。條件:中國的指南針等四大發明的傳入;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提高;“地圓說”盛行;個人的冒險探索精神。(2)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率船隊從歐洲西海岸出發,向西航行,到達美洲,促進了歐洲和美洲的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3)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促進了世界不同地區文明的傳播與交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25.【答案】(1)第一組:友好交往。第二組:抗擊侵略。(2)A:鑒真;B:鄭和;C:戚繼光;D:鄭成功。(3)日本、亞非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日本、荷蘭、俄國。(4)要有開放意識、國際意識、交流協作意識,堅持對外開放與交流,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并善于學習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取長補短。【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的歸納綜合能力。第一組鑒真東渡日本和鄭和下西洋反映的是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實,其主題是友好交往。第二組圖片,戚繼光抗擊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都是反抗外來侵略,所以其主題是抗擊侵略。(2)本題考查鑒真、鄭和、戚繼光、鄭成功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讀圖識記能力。唐玄宗時,鑒真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文化。明朝前期,我國是世界上強盛的國家,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鄭和率領船隊先后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世紀。明朝中期,海防松弛,東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搶劫分贓。明政府派戚繼光,到浙江沿海抗倭。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九戰九捷,迅速蕩平了浙江的倭寇。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臺灣。鄭成功決心從荷蘭手里收復臺灣。1661年,他率領船隊抵達臺灣西海岸。1662年,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回到祖國懷抱。(3)本題考查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鄭功成收復臺灣以及雅克薩之戰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第一組圖片鑒真東渡日本,鄭和下西洋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此第一組圖片反映了我國與日本、亞非許多的國家和地區的友好關系。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過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東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搶劫分贓。明政府派戚繼光,到浙江沿海抗倭。在人們群眾的支持下,九戰九捷,迅速蕩平了浙江的倭寇。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臺灣。鄭成功決心從荷蘭手里收復臺灣。1661年,他率領船隊抵達臺灣西海岸。1662年,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回到祖國懷抱。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的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為擴大侵略的據點。為了保衛祖國疆土,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并進,圍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侵略軍。被迫投降,簽訂了《尼布楚條約》。(4)本題考查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有開放意識、國際意識、交流協作意識,堅持對外開放與交流,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并善于學習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取長補短。故答案為:(1)第一組:友好交往。第二組:抗擊侵略。(2)A:鑒真;B:鄭和;C:戚繼光;D:鄭成功。(3)日本、亞非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日本、荷蘭、俄國。(4)要有開放意識、國際意識、交流協作意識,堅持對外開放與交流,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并善于學習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取長補短。【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組歷史圖片為切入點,考查中國古代對外友好交往和反映外來侵略的相關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縣楊汛橋鎮中學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測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縣楊汛橋鎮中學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測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