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慈溪市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試卷一、單項選擇題1.(2018八下·慈溪期末)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中國在傳統農耕文明的軌道上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下列對這一時期歷史階段特征的概括,最恰當的是( )A.帝國的繁盛B.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C.近代的曙光D.統一多民族國家空前鞏固與發展【答案】B【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間,經濟迅速發展,國力空前強盛,史稱“康乾盛世”,但明清時期專制集權統治極度膨脹,在推行閉關政策,鎮壓人民、鉗制思想、遏制近代化因素成長,阻礙社會變革等方面帶來嚴重惡果,至近代前夜的清中期,陷入深刻危機。因此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是明清時期的時代特征。B項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是明清時期歷史階段的特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明清時代特征為背景,考查明清時代特征。2.(2018八下·慈溪期末)作者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以幽默的語言講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讀者。下列史實不可能出現在這部作品中的是( )A.廢分封立郡縣 B.設特務機構錦衣衛C.鄭和下西洋 D.戚繼光抗倭【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西周建立的分封制是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漸瓦解,秦始皇創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A項廢分封立郡縣不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作品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作者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為切入點,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的封建王朝是(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D【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清朝建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的封建王朝是清朝。故選擇D。【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清朝建立的了解。4.(2018八下·慈溪期末)從文物中獲取信息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當我們研究中國古代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地區關系時,可以從下列哪件文物中獲得有效信息( )A.司母戊鼎 B.金瓶(金奔巴瓶)C.錦衣衛印 D.開元通寶錢【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的知識可知,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在西藏實行“金瓶掣簽”制度,通過金瓶掣簽確定西藏達賴或班禪的合法繼承人。因此研究中國古代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地區關系時,可以從金奔巴瓶獲得有效信息。A項司母戊鼎與民族關系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金瓶(金奔巴瓶)可用于研究中國古代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地區關系,符合題意;C項錦衣衛印與民族關系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開元通寶錢與民族關系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地區關系的相關知識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5.(2018八下·慈溪期末)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征,下列對我國古代長城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地位②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載體③保護了中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④是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進攻而修建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為了防御北方蒙古騎兵南下侵擾,明朝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時間修筑長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余公里。長城的修建,保護了中原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為邊疆地區經濟開發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環境。故①③④正確;②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載體表述不符合史實,長城是明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載體。C項①③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長城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6.(2018八下·慈溪期末)某地考古發現的古墓隨葬品中,有絲織品、景德鎮瓷瓶、唐三彩馬、甘薯殘渣等。請推斷這座古墓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答案】D【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在夏朝之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民已經開始利用蠶繭抽絲,并將蠶絲挑織成織物。夏代至戰國末期,是絲綢生產的發展時期,尤其是絲織技術有了突出的進步,已經能用多種的織紋和彩絲織成十分精美的絲織品,自秦代至清道光年間是絲綢生產的成熟時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原產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產糧食作物,明代從國外引進,清代不斷推廣種植。由此推斷古墓的朝代最早是在明朝。D項明朝的古墓隨葬品中,可能發現絲織品、景德鎮瓷瓶、唐三彩馬、甘薯殘渣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的手工業以及科技發展的相關知識。7.(2018八下·慈溪期末)關于明清小說廣為流傳的原因,下列不正確的是( )A.市民、農民文化素質高 B.印刷技術進一步發展C.適合廣大平民欣賞趣味 D.工商業發達,市鎮繁榮【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清小說人廣為流傳是因為當時工商業發達,市鎮繁榮,市民階層的壯大,小說適合廣大平民欣賞的趣味,此外還有書坊、刊刻印刷技術迅速發展。A項市民、農民文化素質高不正確,明清小說廣為流傳與市民、農民的文化素質無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小說廣為流傳的原因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8.(2018八下·慈溪期末)從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所反映出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A.社會秩序動蕩 B.邊疆防御鞏固C.專制皇權強化 D.地方權力膨脹【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從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設置軍機處”,結合所學知識:明太祖時期,為加強君權,在中央廢丞相,撤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清朝雍正帝時期,設軍機處,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C項專制皇權強化是從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垂相到清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所反映出的歷史發展趨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君主集權加強的有關知識。9.(2018八下·慈溪期末)十五世紀時,歐洲人十分渴望到東方發財,哥倫布偏偏“背道而馳”,堅持認為向西方也可以到達東方,支持他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 )A.他相信天主教旨意 B.他相信地圓學說C.指南針應用于航海 D.他擁有航海地圖【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5世紀時,歐洲人十分渴望到東方發財,哥倫布偏偏“背道而馳”,堅持認為向西方也可以到達東方,支持他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地理知識的傳播,使他相信地圓學說。哥倫布相信大地是球形的,從歐洲一直向西航行,一定能夠到達東方,因此,1492年,他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開始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B項他相信地圓學說是支持哥倫布偏偏“背道而馳”,堅持認為向西方也可以到達東方這一信念的最重要因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10.(2018八下·慈溪期末)下圖是一幅世界名畫。畫中的主人公正對你微笑,人物眼神溫柔、寧靜,充滿著期待和生命力。下列選項與這幅名畫匹配的是( )A.《神曲》——但丁 B.《大衛》——米開朗琪羅C.《蒙娜麗莎》——達·芬奇 D.《英雄交響曲》——貝多芬【答案】C【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題干圖片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的畫家達·芬奇的作品《蒙娜麗莎》,達 芬奇的作品《蒙娜麗莎》以人性反對神性,以人權反對神權,充分表現人性的美,是一部偉大的人文作品,充分體現了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人文主義。A項《神曲》——但丁與題干中名畫不匹配,《神曲》是一首長詩,不符合題意;B項《大衛》——米開朗琪羅與題干中名畫不匹配,《大衛》是雕塑巨匠米開朗琪羅的代表作,不符合題意;C項《蒙娜麗莎》——達·芬奇與題干中名畫匹配,符合題意;D項《英雄交響曲》——貝多芬與題干中名畫不匹配,《英雄交響曲》是音樂,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文藝復興時期達 芬奇的繪畫藝術。11.(2018八下·慈溪期末)17至18世紀,有一批思想家對封建制度和教會進行批判,并提出民主、人權、法制等學說,大力倡導科學理性。他們燃起的思想火花是( )A.人文主義 B.馬克思主義C.空想社會主義 D.啟蒙思想【答案】D【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7至18世紀”“科學理性”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7——18世紀,以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對封建制度和教會進行批判,并提出民主、人權、法制等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大力倡導科學理性,掀起了啟蒙運動。D項啟蒙思想是17至18世紀的思想家燃起的思想火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2.(2018八下·慈溪期末)有人說:上帝有三個蘋果,一個誘惑了夏娃,一個砸醒了牛頓,一個被喬布斯咬了一日。被蘋果“砸醒”后,牛頓發現了( )A.相對論 B.日心說C.萬有引力定律 D.生物進化論【答案】C【知識點】科學和思想的力量【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牛頓是英國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其主要成就是在力學方面,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里系統闡述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建立起經典力學的完整體系——牛頓力學,被稱為現代科學之父。C項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的成就之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牛頓的成就。13.(2018八下·慈溪期末)18世紀,歐洲出現了中國文化熱,這股熱潮被稱為“東學西漸”,這一局面集中在( )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答案】D【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A秦漢時期時,雖然滿足大多數條件,但是科學文明顯然沒有高度發達;B隋唐時期亦然;C宋元時期則是沒有通暢的交流渠道;只有D明清時期中國國家統一,經濟發達,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當時,伏爾泰在他的工作室里掛了一幅孔子像,還寫過一部叫《中國孤兒》的戲劇。【點評】知道東學西漸局面出現的朝代。14.(2018八下·慈溪期末)下列關于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A.伏爾泰是文藝復興的先驅 B.兩次運動中心都在意大利C.都是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D.但丁是啟蒙運動的杰出代表【答案】C【知識點】啟蒙運動;文藝復興【解析】【分析】A項伏爾泰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說法錯誤,但丁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不符合題意;B項兩次運動中心都在意大利錯誤,文藝復興運動的中心在意大利,但啟蒙運動的中心在法國,符合題意;C項都是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說法正確,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都抨擊了教會的封建統治,是弘揚新興資產階級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屬于近代歐洲三大思想解放運動不符合題意;D項但丁是啟蒙運動的杰出代表錯誤,但丁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杰出代表,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15.(2018八下·慈溪期末)如果把“英國議會對王權的勝利”、“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確定為一個學習單元,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 )A.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B.新體制的創立C.工業文明的浪潮 D.殖民擴張道路【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美國的誕生,之后通過1787年憲法,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法國大革命后,拿破侖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了資產階級軍事專政,頒布了《民法典》,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立法規范,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英國議會對王權的勝利”、“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都與新體制的創立有關。B項新體制的創立可確定為“英國議會對王權的勝利”、“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的學習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16.(2018八下·慈溪期末)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相比,美國獨立戰爭最顯著的特征是( )A.擺脫殖民統治 B.建立資產階級政權C.推翻封建統治 D.為發展資本主義創造條件【答案】A【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獨立戰爭推翻的是英國的殖民統治,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的是英國的封建統治。A項擺脫殖民統治是美國獨立戰爭最顯著的特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美國獨立戰爭最顯著的特征。1775-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爭,經過八年戰爭,北美殖民地的人民最終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獨立。17.(2018八下·慈溪期末)1862年9月,林肯在簽署某文件后莊嚴宣布:“在我的一生中,從來沒有比此刻簽署這個文件時更加堅信自己是正義的。”林肯簽署的這個文件應是( )A.《獨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隸宣言》C.《人權宣言》 D.《廢除農奴制法令》【答案】B【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南北戰爭爆發后,為扭轉戰爭局勢,1862年9月,林肯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奴隸制,并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北方軍因此獲得了大量兵源,扭轉了戰局,維護了國家統一。B項《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是1862年林肯簽署的文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相關知識。18.(2018八下·慈溪期末)19世紀60年代,俄國和日本都推行了改革。這兩個國家社會改革的共同點是( )A.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B.都阻礙了社會進步C.都廢除了農奴制度 D.都走向了軍國主義【答案】A【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度,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有利于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1868年日本的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A項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是19世紀60年代俄國和日本社會改革的共同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日本明治維新和俄國農奴制改革共同點為切入點,考查日本明治維新和俄國農奴制改革。19.(2018九上·杭州月考)紀錄片《大國崛起》中有一句解說詞:“它是第一個邁進現代社會的國家,在18世紀和19世紀的時候,它是世界發展的領頭羊”,這只領頭羊是指( )A.英國 B.法國C.美國 D.德國【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英國崛起的相關內容。18世紀60年代的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是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19世紀中期,英國基本完成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促進了英國生產力的巨大飛躍,成為了世界發展的領頭羊,號稱“日不落帝國”。所以答案選A。其余選項中的國家與史實不符,故不選。【點評】知道英國在世界歷史中的地位。20.(2018八下·慈溪期末)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網絡上進行“千年思想家評選中,馬克思的得票率高居榜首,這表明馬克思主義在全球廣泛的影響。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 B.《人民憲章》的發表C.《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D.《人權宣言》的發表【答案】C【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解析】【分析】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了《共產黨宣言》,它是一部較為完整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偉大著作,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C項《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及學生的識記能力。21.(2018八下·慈溪期末)學者們喜歡這樣形容德國:這是一個奇妙的國家,它要么考問世界,要么拷打世界。當它用思想來考問世界時,它是偉大的;當它用戰爭來拷打世界時,便有了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德國在重9世紀40年代“考問世界”方面的史實是( )A.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B.第一次世界大戰C.啟蒙運動 D.工業革命【答案】A【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的關鍵詞“發生在19世紀40年代,體現德國‘考問世界’”可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工人階級有了科學的理論的指導。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并識記。A項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發生在19世紀40年代,符合題意;B項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20世紀初,和題干中“19世紀40年代”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啟蒙運動發生在17——18世紀,和題干中“19世紀40年代”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60年代,和題干中“19世紀40年代”不符,且不能體現德國“考問世界”,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共產黨宣言》發表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的能力。22.(2018八下·慈溪期末)南美洲地區最高榮譽的足球賽事被稱為“解放者杯",它是為紀念哪位拉丁美洲獨立運動領袖而創立的?( )A.馬克思 B.玻利瓦爾 C.圣西門 D.哥倫布【答案】B【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解析】【分析】在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玻利瓦爾率領起義軍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先后解放了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拿馬和秘魯等地。是獨立運動的領導者,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南美解放者杯”足球賽就是為紀念玻利瓦爾而設置的。B項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玻利瓦爾事跡的識記能力。23.(2018八下·慈溪期末)第二次工業革命給英國社會生活帶來了重大變化,下列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A.汽車在馬路上奔馳 B.人們可以坐火車外出C.人們去影院看電影 D.人們用手機打電話【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汽車、電燈等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成果,火車早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就發明了,手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不符合實際情況。D項人們用手機打電話不符合實際情況,手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第一次工業革命給英國社會生活帶來了重大變化為切入點,考查工業革命的成就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4.(2018八下·慈溪期末)我國某城市有一座雕塑(下圖),其主題是“怒折煙槍”,寓意中國人民禁煙運動的偉大勝利,該城市是( )A.虎門 B.南京 C.北京 D.上海【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依據“如圖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國人民禁煙運動的偉大勝利等”可知,該城市應該是虎門。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前后用了23天,銷毀鴉片110多萬千克。虎門銷煙是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林則徐成為無愧的民族英雄。A項虎門銷煙發生在虎門海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以一座雕塑為切入點,考查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知識。解答此題時,教育學生學習林則徐國家利益、無畏無懼的精神品質。25.(2018八下·慈溪期末)搜集和整理資料、制作知識卡片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學整理的《馬關條約》資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馬關條約》 簽訂時間:1895年4月 簽訂:日本馬關 條約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辟通商口岸等。 條約危害: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簽訂時間 B.簽訂地點 C.條約內容 D.條約危害【答案】D【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1895年4月,中日兩國在日本馬關簽訂了《馬關條約》,條約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始工廠;增辟通商口岸等。《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項條約危害表述錯誤,《馬關條約》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是《南京條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26.(2018八下·慈溪期末)在近代中國,下列哪一條約簽訂后出現了下圖局面?(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C.《天津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漫畫的名字是“木偶中國”,圖中的洋人用線操縱著一個中國人,這反映了《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傀儡木偶。D項《辛丑條約》簽訂后出現了題干圖中局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27.(2018八下·慈溪期末)外國侵略者發動的下列侵略中國的戰爭中,曾攻入清朝都城北京的是( )①鴉片戰爭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 ③甲午中日戰爭 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城,闖入北京西郊的圓明園,先是搶砸珍寶,后縱火焚燒,將圓明園付之一炬;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侵略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無惡不作。鴉片戰爭只是發生在東南沿海地區;甲午中日戰爭主要是海戰為主,沒有入侵北京。近代史上列強曾經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攻占北京,D項②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史上列強對華的侵略。關于近代列強侵華的史實,學生還要知道,鴉片戰爭后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甲午中日戰爭后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8.(2018八下·慈溪期末)史同學在整理課本內容時,其中“康有為”適合填寫于哪一橫線處?( )A.為尋求救國路,________多次上書B.不做亡國之君,________下詔變法C.反對變法維新,________發動政變D.以血喚醒民眾,________慷慨就義【答案】A【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康有為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領袖人物,在1895年領導的“公車上書”前后,多次上書光緒帝,推動維新變法運動的不斷發展,A項正確。BCD三項活動分別與光緒帝、慈禧太后和譚嗣同相關,均不符合題意要求。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康有為的重大活動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識記應用能力。29.(2018八下·慈溪期末)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爭與探索,以下歷史事件的先后順序是( )①義和團運動 ②太平天國運動 ③黃海海戰 ④譚嗣同英勇就義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①義和團運動發生在19世紀末,1899年10月上旬,在山東掀起運動;②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在1851——1864年;③黃海海戰發生于1894年9月17日;④譚嗣同英勇就義是1898年;按事件的先后順序排列是②③④①,C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先后順序。30.(2018八下·慈溪期末)同學們在學習中經常使用《新華字典》,出版它的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規模最大的集編輯、印刷和發行為一體的出版企業,他就是( )A.京師同文館 B.商務印書館 C.新華書店 D.三聯書店【答案】B【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結合“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可以判斷是商務印書館。1897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辦,這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它編輯出版多種中小學教科書、字典和大批文化學術著作,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B項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規模最大的集編輯、印刷和發行為一體的出版企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商務印書館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二、非選擇題31.(2018八下·慈溪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霍布斯鮑姆把1789—1848年這一時期定義為“革命的年代”,認為這一時期所發生的“革命”,“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勝利……”——霍布斯鮑姆《革命的年代》材料二:見下圖。深受壓迫的法國農民(1)材料一所述“自由和平等的巨大勝利”是指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中的哪一重大事件?這次革命爆發的標志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該重大事件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在該重大事件中,哪一綱領性文件對“自由和平等的巨大勝利”做出了權威解讀?說明該重大事件有何歷史意義?【答案】(1)法國人革命;攻克巴士底獄;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度阻礙了資本年義的發展。(2)《人權宣言》;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一中的“1789-1848”,結合所學,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于1640年,法國大革命開始于1789年,所以材料一所述“自由和平等的巨大勝利” 是指法國大革命。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法國波旁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2)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及《人權宣言》的相關知識。1789年8月,制憲會議通過了《人權宣言》:自由、平等是天賦的人權;國家的主權屬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國家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故答案為:(1)法國大革命;攻克巴士底獄;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度阻礙了資本年義的發展。(2)《人權宣言》;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法國大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32.(2018八下·慈溪期末)近代的東西方世界的碰撞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對東西方社會發展產生了不同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793年,英國特使馬戛爾尼來華,向清政府提出通商貿易的要求,乾隆帝以不合祖制為由予以拒絕,在給英王回信中說:“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能,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材料二:1839年8月,當林則徐禁煙的消息傳到了英國,英國人狂妄叫囂:“我們應以武力方式向中國要求《恢復名譽》。材料三:大約150年前,東方的一個島國,在西方殖民者堅船利炮的脅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機。出人意料的是,它將此作為自己棄舊圖新、迎頭趕上的歷史機遇,并最終使自己成為東方世界第一個擺脫西方大國欺凌,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當時怎樣的對外政策?這個政策給中國社會發展帶來什么影響?(2)材料二中英國為“恢復名譽”對中國發動了哪場戰爭?這場戰爭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材料三中的“島國”“棄舊圖新、迎頭趕上”的重大改革是什么?說說這一改革給該國帶來的積極影響?(4)東西方世界的碰撞中,兩個東方國家的不同選擇和不同結局,給你帶來怎樣的啟發?【答案】(1)閉關鎖國;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但使中國更加閉塞、停滯,遠離世界發展潮流。(2)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3)日本明治維新;改變落后面貌,成為亞洲第一個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或確立了君主立憲政治體制,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4)向先進國家。學習,堅持改革,勇于創新,對外開放。【知識點】鴉片戰爭;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通過材料可知,乾隆皇帝認為清朝事事遠在西方之上,能自給自足,不必和外國往來,因此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這樣既可以免受外國侵擾,又可以制止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從而維護清朝的統治。閉關鎖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使清政府與世隔絕,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落伍了。(2)本題考查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英國政府為保護鴉片走私,借口中國禁煙,1840年6月,英國艦隊侵入中國廣東海面,鴉片戰爭正式爆發;由于中國政府的腐敗,中國戰敗,清王朝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本題考查。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中的“島國”是指日本,1868年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民族危機,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4)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中國實行閉關鎖國,結果落后挨打,遭受外來侵略,日本學習歐美先進文化進行改革,結果擺脫了民族危機,這啟示我們:要向先進國家學習,堅持改革,勇于創新,對外開放等。故答案為:(1)閉關鎖國;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但使中國更加閉塞、停滯,遠離世界發展潮流。(2)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3)日本明治維新;改變落后面貌,成為亞洲第一個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或確立了君主立憲政治體制,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4)向先進國家學習,堅持改革,勇于創新,對外開放。【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日兩國的鴉片戰爭、明治維新等相關知識。33.(2018八下·慈溪期末)近代中國的探索之路充滿艱辛,艱辛的探索之路孕育著新的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李鴻章以為:“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材料二:梁啟超說:“我支那四千年之大夢喚醒,始自甲午戰敗”。(1)材料一中“學習外國利器”是指哪一歷史事件?有人說這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說明理由。(2)為實現材料二“大夢喚醒”,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展了什么運動?這場運動對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3)材料一,二這兩次探索運動,在學習對象和學習內容上有何異同?【答案】(1)洋務運動;同意,洋務派主觀目的是維護清朝封建統治;甲午戰敗,標志洋務運動破產,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不同意,洋務運動使中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許多變化。它引進了西方先進技術,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牛和發展;對外圍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對傳統自然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培養了一批洋務人才。(2)戊戌變法(維新變法);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對中國人民的覺醒和進步起到了促進作用。(3)同:向西方(外國)、先進國家學習;異:從學習器物(機器設備、先進技術)到學習制度(政治制度)發展。【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洋務運動及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的能力。洋務運動主張在不改變原有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的器物。同意闡明同意的理由,不同意闡明不同意的理由即可。同意的理由是: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變得富強,沒有實現它的目的,所以失敗了。不同意的理由是:洋務運動引進了一批近代企業,培養了軍事,科技人才,客觀上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等,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2)本題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19世紀末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積極宣傳資產階級變法維新的思想,掀起了戊戌變法運動。戊戌變法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有利于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有利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權,在當時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3)本題考查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異同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與洋務運動有很多相同點:如從學習的對象上看都學習西方先進國家,從作用上看都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洋務運動時期,地主階級洋務派認為中國只有在技術方面不如西方,所以洋務運動主要是學習了西方的科學技術。戊戌變法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國向西方學習更加深入了。故答案為:(1)洋務運動;同意,洋務派主觀目的是維護清朝封建統治;甲午戰敗,標志洋務運動破產,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不同意,洋務運動使中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許多變化。它引進了西方先進技術,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牛和發展;對外圍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對傳統自然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培養了一批洋務人才。(2)戊戌變法(維新變法);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對中國人民的覺醒和進步起到了促進作用。(3)同:向西方(外國)、先進國家學習;異:從學習器物(機器設備、先進技術)到學習制度(政治制度)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1 / 1浙江省慈溪市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試卷一、單項選擇題1.(2018八下·慈溪期末)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中國在傳統農耕文明的軌道上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下列對這一時期歷史階段特征的概括,最恰當的是( )A.帝國的繁盛B.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C.近代的曙光D.統一多民族國家空前鞏固與發展2.(2018八下·慈溪期末)作者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以幽默的語言講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讀者。下列史實不可能出現在這部作品中的是( )A.廢分封立郡縣 B.設特務機構錦衣衛C.鄭和下西洋 D.戚繼光抗倭3.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的封建王朝是(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4.(2018八下·慈溪期末)從文物中獲取信息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當我們研究中國古代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地區關系時,可以從下列哪件文物中獲得有效信息( )A.司母戊鼎 B.金瓶(金奔巴瓶)C.錦衣衛印 D.開元通寶錢5.(2018八下·慈溪期末)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征,下列對我國古代長城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地位②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載體③保護了中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④是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進攻而修建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18八下·慈溪期末)某地考古發現的古墓隨葬品中,有絲織品、景德鎮瓷瓶、唐三彩馬、甘薯殘渣等。請推斷這座古墓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7.(2018八下·慈溪期末)關于明清小說廣為流傳的原因,下列不正確的是( )A.市民、農民文化素質高 B.印刷技術進一步發展C.適合廣大平民欣賞趣味 D.工商業發達,市鎮繁榮8.(2018八下·慈溪期末)從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所反映出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A.社會秩序動蕩 B.邊疆防御鞏固C.專制皇權強化 D.地方權力膨脹9.(2018八下·慈溪期末)十五世紀時,歐洲人十分渴望到東方發財,哥倫布偏偏“背道而馳”,堅持認為向西方也可以到達東方,支持他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 )A.他相信天主教旨意 B.他相信地圓學說C.指南針應用于航海 D.他擁有航海地圖10.(2018八下·慈溪期末)下圖是一幅世界名畫。畫中的主人公正對你微笑,人物眼神溫柔、寧靜,充滿著期待和生命力。下列選項與這幅名畫匹配的是( )A.《神曲》——但丁 B.《大衛》——米開朗琪羅C.《蒙娜麗莎》——達·芬奇 D.《英雄交響曲》——貝多芬11.(2018八下·慈溪期末)17至18世紀,有一批思想家對封建制度和教會進行批判,并提出民主、人權、法制等學說,大力倡導科學理性。他們燃起的思想火花是( )A.人文主義 B.馬克思主義C.空想社會主義 D.啟蒙思想12.(2018八下·慈溪期末)有人說:上帝有三個蘋果,一個誘惑了夏娃,一個砸醒了牛頓,一個被喬布斯咬了一日。被蘋果“砸醒”后,牛頓發現了( )A.相對論 B.日心說C.萬有引力定律 D.生物進化論13.(2018八下·慈溪期末)18世紀,歐洲出現了中國文化熱,這股熱潮被稱為“東學西漸”,這一局面集中在( )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14.(2018八下·慈溪期末)下列關于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A.伏爾泰是文藝復興的先驅 B.兩次運動中心都在意大利C.都是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D.但丁是啟蒙運動的杰出代表15.(2018八下·慈溪期末)如果把“英國議會對王權的勝利”、“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確定為一個學習單元,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 )A.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B.新體制的創立C.工業文明的浪潮 D.殖民擴張道路16.(2018八下·慈溪期末)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相比,美國獨立戰爭最顯著的特征是( )A.擺脫殖民統治 B.建立資產階級政權C.推翻封建統治 D.為發展資本主義創造條件17.(2018八下·慈溪期末)1862年9月,林肯在簽署某文件后莊嚴宣布:“在我的一生中,從來沒有比此刻簽署這個文件時更加堅信自己是正義的。”林肯簽署的這個文件應是( )A.《獨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隸宣言》C.《人權宣言》 D.《廢除農奴制法令》18.(2018八下·慈溪期末)19世紀60年代,俄國和日本都推行了改革。這兩個國家社會改革的共同點是( )A.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B.都阻礙了社會進步C.都廢除了農奴制度 D.都走向了軍國主義19.(2018九上·杭州月考)紀錄片《大國崛起》中有一句解說詞:“它是第一個邁進現代社會的國家,在18世紀和19世紀的時候,它是世界發展的領頭羊”,這只領頭羊是指( )A.英國 B.法國C.美國 D.德國20.(2018八下·慈溪期末)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網絡上進行“千年思想家評選中,馬克思的得票率高居榜首,這表明馬克思主義在全球廣泛的影響。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 B.《人民憲章》的發表C.《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D.《人權宣言》的發表21.(2018八下·慈溪期末)學者們喜歡這樣形容德國:這是一個奇妙的國家,它要么考問世界,要么拷打世界。當它用思想來考問世界時,它是偉大的;當它用戰爭來拷打世界時,便有了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德國在重9世紀40年代“考問世界”方面的史實是( )A.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B.第一次世界大戰C.啟蒙運動 D.工業革命22.(2018八下·慈溪期末)南美洲地區最高榮譽的足球賽事被稱為“解放者杯",它是為紀念哪位拉丁美洲獨立運動領袖而創立的?( )A.馬克思 B.玻利瓦爾 C.圣西門 D.哥倫布23.(2018八下·慈溪期末)第二次工業革命給英國社會生活帶來了重大變化,下列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A.汽車在馬路上奔馳 B.人們可以坐火車外出C.人們去影院看電影 D.人們用手機打電話24.(2018八下·慈溪期末)我國某城市有一座雕塑(下圖),其主題是“怒折煙槍”,寓意中國人民禁煙運動的偉大勝利,該城市是( )A.虎門 B.南京 C.北京 D.上海25.(2018八下·慈溪期末)搜集和整理資料、制作知識卡片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學整理的《馬關條約》資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馬關條約》 簽訂時間:1895年4月 簽訂:日本馬關 條約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辟通商口岸等。 條約危害: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簽訂時間 B.簽訂地點 C.條約內容 D.條約危害26.(2018八下·慈溪期末)在近代中國,下列哪一條約簽訂后出現了下圖局面?(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C.《天津條約》 D.《辛丑條約》27.(2018八下·慈溪期末)外國侵略者發動的下列侵略中國的戰爭中,曾攻入清朝都城北京的是( )①鴉片戰爭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 ③甲午中日戰爭 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28.(2018八下·慈溪期末)史同學在整理課本內容時,其中“康有為”適合填寫于哪一橫線處?( )A.為尋求救國路,________多次上書B.不做亡國之君,________下詔變法C.反對變法維新,________發動政變D.以血喚醒民眾,________慷慨就義29.(2018八下·慈溪期末)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爭與探索,以下歷史事件的先后順序是( )①義和團運動 ②太平天國運動 ③黃海海戰 ④譚嗣同英勇就義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30.(2018八下·慈溪期末)同學們在學習中經常使用《新華字典》,出版它的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規模最大的集編輯、印刷和發行為一體的出版企業,他就是( )A.京師同文館 B.商務印書館 C.新華書店 D.三聯書店二、非選擇題31.(2018八下·慈溪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霍布斯鮑姆把1789—1848年這一時期定義為“革命的年代”,認為這一時期所發生的“革命”,“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勝利……”——霍布斯鮑姆《革命的年代》材料二:見下圖。深受壓迫的法國農民(1)材料一所述“自由和平等的巨大勝利”是指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中的哪一重大事件?這次革命爆發的標志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該重大事件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在該重大事件中,哪一綱領性文件對“自由和平等的巨大勝利”做出了權威解讀?說明該重大事件有何歷史意義?32.(2018八下·慈溪期末)近代的東西方世界的碰撞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對東西方社會發展產生了不同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793年,英國特使馬戛爾尼來華,向清政府提出通商貿易的要求,乾隆帝以不合祖制為由予以拒絕,在給英王回信中說:“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能,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材料二:1839年8月,當林則徐禁煙的消息傳到了英國,英國人狂妄叫囂:“我們應以武力方式向中國要求《恢復名譽》。材料三:大約150年前,東方的一個島國,在西方殖民者堅船利炮的脅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機。出人意料的是,它將此作為自己棄舊圖新、迎頭趕上的歷史機遇,并最終使自己成為東方世界第一個擺脫西方大國欺凌,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當時怎樣的對外政策?這個政策給中國社會發展帶來什么影響?(2)材料二中英國為“恢復名譽”對中國發動了哪場戰爭?這場戰爭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材料三中的“島國”“棄舊圖新、迎頭趕上”的重大改革是什么?說說這一改革給該國帶來的積極影響?(4)東西方世界的碰撞中,兩個東方國家的不同選擇和不同結局,給你帶來怎樣的啟發?33.(2018八下·慈溪期末)近代中國的探索之路充滿艱辛,艱辛的探索之路孕育著新的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李鴻章以為:“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材料二:梁啟超說:“我支那四千年之大夢喚醒,始自甲午戰敗”。(1)材料一中“學習外國利器”是指哪一歷史事件?有人說這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說明理由。(2)為實現材料二“大夢喚醒”,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展了什么運動?這場運動對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3)材料一,二這兩次探索運動,在學習對象和學習內容上有何異同?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間,經濟迅速發展,國力空前強盛,史稱“康乾盛世”,但明清時期專制集權統治極度膨脹,在推行閉關政策,鎮壓人民、鉗制思想、遏制近代化因素成長,阻礙社會變革等方面帶來嚴重惡果,至近代前夜的清中期,陷入深刻危機。因此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是明清時期的時代特征。B項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是明清時期歷史階段的特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明清時代特征為背景,考查明清時代特征。2.【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西周建立的分封制是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漸瓦解,秦始皇創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A項廢分封立郡縣不可能出現在《明朝那些事兒》作品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作者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為切入點,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答案】D【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清朝建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的封建王朝是清朝。故選擇D。【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清朝建立的了解。4.【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的知識可知,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在西藏實行“金瓶掣簽”制度,通過金瓶掣簽確定西藏達賴或班禪的合法繼承人。因此研究中國古代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地區關系時,可以從金奔巴瓶獲得有效信息。A項司母戊鼎與民族關系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金瓶(金奔巴瓶)可用于研究中國古代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地區關系,符合題意;C項錦衣衛印與民族關系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開元通寶錢與民族關系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地區關系的相關知識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5.【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為了防御北方蒙古騎兵南下侵擾,明朝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時間修筑長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余公里。長城的修建,保護了中原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為邊疆地區經濟開發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環境。故①③④正確;②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載體表述不符合史實,長城是明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載體。C項①③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長城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6.【答案】D【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在夏朝之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民已經開始利用蠶繭抽絲,并將蠶絲挑織成織物。夏代至戰國末期,是絲綢生產的發展時期,尤其是絲織技術有了突出的進步,已經能用多種的織紋和彩絲織成十分精美的絲織品,自秦代至清道光年間是絲綢生產的成熟時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原產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產糧食作物,明代從國外引進,清代不斷推廣種植。由此推斷古墓的朝代最早是在明朝。D項明朝的古墓隨葬品中,可能發現絲織品、景德鎮瓷瓶、唐三彩馬、甘薯殘渣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的手工業以及科技發展的相關知識。7.【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清小說人廣為流傳是因為當時工商業發達,市鎮繁榮,市民階層的壯大,小說適合廣大平民欣賞的趣味,此外還有書坊、刊刻印刷技術迅速發展。A項市民、農民文化素質高不正確,明清小說廣為流傳與市民、農民的文化素質無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小說廣為流傳的原因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8.【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從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設置軍機處”,結合所學知識:明太祖時期,為加強君權,在中央廢丞相,撤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清朝雍正帝時期,設軍機處,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C項專制皇權強化是從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垂相到清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所反映出的歷史發展趨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君主集權加強的有關知識。9.【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5世紀時,歐洲人十分渴望到東方發財,哥倫布偏偏“背道而馳”,堅持認為向西方也可以到達東方,支持他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地理知識的傳播,使他相信地圓學說。哥倫布相信大地是球形的,從歐洲一直向西航行,一定能夠到達東方,因此,1492年,他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開始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B項他相信地圓學說是支持哥倫布偏偏“背道而馳”,堅持認為向西方也可以到達東方這一信念的最重要因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10.【答案】C【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題干圖片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的畫家達·芬奇的作品《蒙娜麗莎》,達 芬奇的作品《蒙娜麗莎》以人性反對神性,以人權反對神權,充分表現人性的美,是一部偉大的人文作品,充分體現了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人文主義。A項《神曲》——但丁與題干中名畫不匹配,《神曲》是一首長詩,不符合題意;B項《大衛》——米開朗琪羅與題干中名畫不匹配,《大衛》是雕塑巨匠米開朗琪羅的代表作,不符合題意;C項《蒙娜麗莎》——達·芬奇與題干中名畫匹配,符合題意;D項《英雄交響曲》——貝多芬與題干中名畫不匹配,《英雄交響曲》是音樂,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文藝復興時期達 芬奇的繪畫藝術。11.【答案】D【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7至18世紀”“科學理性”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7——18世紀,以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對封建制度和教會進行批判,并提出民主、人權、法制等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大力倡導科學理性,掀起了啟蒙運動。D項啟蒙思想是17至18世紀的思想家燃起的思想火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2.【答案】C【知識點】科學和思想的力量【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牛頓是英國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其主要成就是在力學方面,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里系統闡述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建立起經典力學的完整體系——牛頓力學,被稱為現代科學之父。C項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的成就之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牛頓的成就。13.【答案】D【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A秦漢時期時,雖然滿足大多數條件,但是科學文明顯然沒有高度發達;B隋唐時期亦然;C宋元時期則是沒有通暢的交流渠道;只有D明清時期中國國家統一,經濟發達,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當時,伏爾泰在他的工作室里掛了一幅孔子像,還寫過一部叫《中國孤兒》的戲劇。【點評】知道東學西漸局面出現的朝代。14.【答案】C【知識點】啟蒙運動;文藝復興【解析】【分析】A項伏爾泰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說法錯誤,但丁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不符合題意;B項兩次運動中心都在意大利錯誤,文藝復興運動的中心在意大利,但啟蒙運動的中心在法國,符合題意;C項都是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說法正確,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都抨擊了教會的封建統治,是弘揚新興資產階級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屬于近代歐洲三大思想解放運動不符合題意;D項但丁是啟蒙運動的杰出代表錯誤,但丁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杰出代表,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15.【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美國的誕生,之后通過1787年憲法,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法國大革命后,拿破侖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了資產階級軍事專政,頒布了《民法典》,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立法規范,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英國議會對王權的勝利”、“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都與新體制的創立有關。B項新體制的創立可確定為“英國議會對王權的勝利”、“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的學習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16.【答案】A【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獨立戰爭推翻的是英國的殖民統治,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的是英國的封建統治。A項擺脫殖民統治是美國獨立戰爭最顯著的特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美國獨立戰爭最顯著的特征。1775-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爭,經過八年戰爭,北美殖民地的人民最終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獨立。17.【答案】B【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南北戰爭爆發后,為扭轉戰爭局勢,1862年9月,林肯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奴隸制,并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北方軍因此獲得了大量兵源,扭轉了戰局,維護了國家統一。B項《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是1862年林肯簽署的文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相關知識。18.【答案】A【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度,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有利于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1868年日本的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A項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是19世紀60年代俄國和日本社會改革的共同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日本明治維新和俄國農奴制改革共同點為切入點,考查日本明治維新和俄國農奴制改革。19.【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英國崛起的相關內容。18世紀60年代的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是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19世紀中期,英國基本完成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促進了英國生產力的巨大飛躍,成為了世界發展的領頭羊,號稱“日不落帝國”。所以答案選A。其余選項中的國家與史實不符,故不選。【點評】知道英國在世界歷史中的地位。20.【答案】C【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解析】【分析】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了《共產黨宣言》,它是一部較為完整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偉大著作,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C項《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及學生的識記能力。21.【答案】A【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的關鍵詞“發生在19世紀40年代,體現德國‘考問世界’”可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工人階級有了科學的理論的指導。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并識記。A項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發生在19世紀40年代,符合題意;B項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20世紀初,和題干中“19世紀40年代”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啟蒙運動發生在17——18世紀,和題干中“19世紀40年代”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60年代,和題干中“19世紀40年代”不符,且不能體現德國“考問世界”,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共產黨宣言》發表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的能力。22.【答案】B【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解析】【分析】在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玻利瓦爾率領起義軍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先后解放了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拿馬和秘魯等地。是獨立運動的領導者,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南美解放者杯”足球賽就是為紀念玻利瓦爾而設置的。B項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玻利瓦爾事跡的識記能力。23.【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汽車、電燈等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成果,火車早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就發明了,手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不符合實際情況。D項人們用手機打電話不符合實際情況,手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第一次工業革命給英國社會生活帶來了重大變化為切入點,考查工業革命的成就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4.【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依據“如圖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國人民禁煙運動的偉大勝利等”可知,該城市應該是虎門。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前后用了23天,銷毀鴉片110多萬千克。虎門銷煙是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林則徐成為無愧的民族英雄。A項虎門銷煙發生在虎門海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以一座雕塑為切入點,考查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知識。解答此題時,教育學生學習林則徐國家利益、無畏無懼的精神品質。25.【答案】D【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1895年4月,中日兩國在日本馬關簽訂了《馬關條約》,條約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始工廠;增辟通商口岸等。《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項條約危害表述錯誤,《馬關條約》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是《南京條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26.【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漫畫的名字是“木偶中國”,圖中的洋人用線操縱著一個中國人,這反映了《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傀儡木偶。D項《辛丑條約》簽訂后出現了題干圖中局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27.【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城,闖入北京西郊的圓明園,先是搶砸珍寶,后縱火焚燒,將圓明園付之一炬;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侵略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無惡不作。鴉片戰爭只是發生在東南沿海地區;甲午中日戰爭主要是海戰為主,沒有入侵北京。近代史上列強曾經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攻占北京,D項②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史上列強對華的侵略。關于近代列強侵華的史實,學生還要知道,鴉片戰爭后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甲午中日戰爭后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8.【答案】A【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康有為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領袖人物,在1895年領導的“公車上書”前后,多次上書光緒帝,推動維新變法運動的不斷發展,A項正確。BCD三項活動分別與光緒帝、慈禧太后和譚嗣同相關,均不符合題意要求。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康有為的重大活動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識記應用能力。29.【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①義和團運動發生在19世紀末,1899年10月上旬,在山東掀起運動;②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在1851——1864年;③黃海海戰發生于1894年9月17日;④譚嗣同英勇就義是1898年;按事件的先后順序排列是②③④①,C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先后順序。30.【答案】B【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結合“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可以判斷是商務印書館。1897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辦,這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它編輯出版多種中小學教科書、字典和大批文化學術著作,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B項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規模最大的集編輯、印刷和發行為一體的出版企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商務印書館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31.【答案】(1)法國人革命;攻克巴士底獄;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度阻礙了資本年義的發展。(2)《人權宣言》;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一中的“1789-1848”,結合所學,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于1640年,法國大革命開始于1789年,所以材料一所述“自由和平等的巨大勝利” 是指法國大革命。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法國波旁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2)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及《人權宣言》的相關知識。1789年8月,制憲會議通過了《人權宣言》:自由、平等是天賦的人權;國家的主權屬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國家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故答案為:(1)法國大革命;攻克巴士底獄;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度阻礙了資本年義的發展。(2)《人權宣言》;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法國大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32.【答案】(1)閉關鎖國;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但使中國更加閉塞、停滯,遠離世界發展潮流。(2)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3)日本明治維新;改變落后面貌,成為亞洲第一個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或確立了君主立憲政治體制,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4)向先進國家。學習,堅持改革,勇于創新,對外開放。【知識點】鴉片戰爭;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通過材料可知,乾隆皇帝認為清朝事事遠在西方之上,能自給自足,不必和外國往來,因此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這樣既可以免受外國侵擾,又可以制止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從而維護清朝的統治。閉關鎖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使清政府與世隔絕,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落伍了。(2)本題考查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英國政府為保護鴉片走私,借口中國禁煙,1840年6月,英國艦隊侵入中國廣東海面,鴉片戰爭正式爆發;由于中國政府的腐敗,中國戰敗,清王朝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本題考查。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中的“島國”是指日本,1868年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民族危機,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4)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中國實行閉關鎖國,結果落后挨打,遭受外來侵略,日本學習歐美先進文化進行改革,結果擺脫了民族危機,這啟示我們:要向先進國家學習,堅持改革,勇于創新,對外開放等。故答案為:(1)閉關鎖國;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但使中國更加閉塞、停滯,遠離世界發展潮流。(2)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3)日本明治維新;改變落后面貌,成為亞洲第一個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或確立了君主立憲政治體制,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4)向先進國家學習,堅持改革,勇于創新,對外開放。【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日兩國的鴉片戰爭、明治維新等相關知識。33.【答案】(1)洋務運動;同意,洋務派主觀目的是維護清朝封建統治;甲午戰敗,標志洋務運動破產,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不同意,洋務運動使中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許多變化。它引進了西方先進技術,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牛和發展;對外圍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對傳統自然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培養了一批洋務人才。(2)戊戌變法(維新變法);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對中國人民的覺醒和進步起到了促進作用。(3)同:向西方(外國)、先進國家學習;異:從學習器物(機器設備、先進技術)到學習制度(政治制度)發展。【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洋務運動及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的能力。洋務運動主張在不改變原有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的器物。同意闡明同意的理由,不同意闡明不同意的理由即可。同意的理由是: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變得富強,沒有實現它的目的,所以失敗了。不同意的理由是:洋務運動引進了一批近代企業,培養了軍事,科技人才,客觀上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等,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2)本題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19世紀末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積極宣傳資產階級變法維新的思想,掀起了戊戌變法運動。戊戌變法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有利于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有利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權,在當時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3)本題考查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異同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與洋務運動有很多相同點:如從學習的對象上看都學習西方先進國家,從作用上看都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洋務運動時期,地主階級洋務派認為中國只有在技術方面不如西方,所以洋務運動主要是學習了西方的科學技術。戊戌變法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國向西方學習更加深入了。故答案為:(1)洋務運動;同意,洋務派主觀目的是維護清朝封建統治;甲午戰敗,標志洋務運動破產,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不同意,洋務運動使中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許多變化。它引進了西方先進技術,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牛和發展;對外圍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對傳統自然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培養了一批洋務人才。(2)戊戌變法(維新變法);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對中國人民的覺醒和進步起到了促進作用。(3)同:向西方(外國)、先進國家學習;異:從學習器物(機器設備、先進技術)到學習制度(政治制度)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慈溪市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慈溪市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