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樂清育英學校初中分校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24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樂清育英學校初中分校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24

資源簡介

浙江省樂清育英學校初中分校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24
一、選擇題
1.(2018八下·浙江期中)歸納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如果把“錦衣衛、東廠和西廠”、“軍機處”、“文字獄”歸納為一個主題單元,下列最符合該單元主題的是(  )
A.特務統治的強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強
C.專制集權的加強 D.文化專制的強化
2.(2018八下·浙江期中)有一種形象的說法是“明修長城清修廟”。其中“清修廟”隱含著清朝統治者(  )
A.討好西方列強的心態 B.大興土木的喜好
C.處理民族事務的政策 D.害怕農民的心理
3.(2018八下·浙江期中)明代抗倭名將譚綸(1520—1577),今撫州市宜黃縣人,歷事三朝,土持兵事三十年,抗倭戍邊屢建奇功,以下人物能與譚綸共同捍衛海防的是(  )
A.岳飛 B.鄭和 C.戚繼光 D.鄭成功
4.(2018八下·浙江期中)新疆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對該地區治理的史實包括 (  )
①冊封達賴和班禪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③設置駐藏大臣
④設置伊犁將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18八下·浙江期中)1684年,沙俄政府給盤踞在雅克薩城的侵略頭目頒發一枚盾形城徽,圖案是一只張開翅膀的鷹,一只爪抓著一張弓,另一只爪抓著一支箭。為抵擋這只“鷹”的進攻而做出重要貢獻的是(  )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6.(2018八下·浙江期中)《全球通史》:“在15世紀早期這段異乎尋常的歷史中,……航海業以其杰出的技術和驚人的范圍,明確證明了中國在世界航海業中的領先地位”。能證明以上觀點的是(  )
A.鄭和下西洋 B.吳國船隊到夷洲
C.鄭成功收復臺灣 D.清軍進入臺灣
7.(2018八下·浙江期中)小明在閱讀某歷史書時,看到如下描述:“……艦隊到達了印度。在那里,我發現了許多人口稠密的島國。我們沒有遭遇任何抵抗就獲得了他們的財產……當我抵達(占巴)的時候,我沿著海岸線向西行,發現了一片巨大的土地,我想那一定是(中國的)一個省份。”據此推斷,這位航海家是(  )
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
8.(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列人物與其歷史貢獻組合正確的是(  )
選項 人物 歷史貢獻
A 羅伯斯庇爾 開啟了“科學革命的開端”
B 富爾頓 提出“日心說”
C 盧梭 人民主權理論對后世影響深遠
D 迪亞士 發現自由落體定律
A.A B.B C.C D.D
9.(2018八下·浙江期中)牛頓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下列人物,為牛頓提供“肩膀”的有(  )
①愛迪生 ②伽利略 ③斯蒂芬森 ④哥白尼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0.(2018八下·浙江期中)孟德斯鳩認為,市法權、行政權與司法權必須分置,否則自由便不復存在。在資產階級創市新體制的過程中,最早貫徹了這一思想的國家是(  )
A.英國 B.美國 C.法國 D.中國
11.(2018八下·浙江期中)18世紀,有一位偉人領導了反對英國“奴役壓迫”的革命,爭取了民族獨立,成為這個國家歷史上第一位總統。他是(  )
A.克倫威爾 B.華盛頓 C.羅斯福 D.羅伯斯庇爾
12.(2018八下·浙江期中)有人歌頌拿破侖是“法國革命的體現者”,下列歷史事件最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
A.發動政變,奪取政權 B.把共和國變成帝國
C.頒布了《人權宣言》 D.制定《拿破侖法典》
13.(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列與方框內所給提示內容相符的歷史事件是(  )
提示內容 ①起止時間:1861~1865年 ②相關文獻:《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③重要戰役:葛底斯堡大捷
A.美國南北戰爭 B.拉美獨立運動
C.法國大革命 D.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4.(2018八下·浙江期中)日本大臣木戶孝允提出:“立圍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載相繼而無窮者,惟在于教育而已。”下列明治維新措施與該思想對應的是(  )
A.提倡“文明開化” B.實行征兵制
C.廢除全國所有藩國 D.允許土地買賣
15.(2018八下·浙江期中)第一次工業革命掀起了工業文明的浪潮,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牛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下列關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的表述,正確的有(  )
①鐵路開始修建
②內燃機廣泛使用
③工廠取代手工工場
④流水線生產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6.(2018八下·浙江期中)馬克思說:“代表陳腐世界的清帝國必然要在這場殊死的決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義原則,而現代社會的代表大英帝國卻是為了發財。”這場“決斗”的結果是清政府(  )
A.割讓香港島 B.賠款白銀4.5億兩
C.劃東交民巷為使館界 D.嚴禁中國人民反帝
17.(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圖中的情景反映的應是哪一次戰爭帶來的后果(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圍聯軍侵華戰爭
18.(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表是近代中國棉花及棉紡織品產銷狀況(單元:萬擔)。表中數據變化反映了中國(  )
  棉花產量 棉花國內銷售商品量 棉花出口 進口外國花 進口棉紡織品(折合棉花)
1840 802 211 0 50 5
1894 832 200 76 4 218
A.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B.棉花商品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C.民族工業已經產生
D.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19.(2018八下·浙江期中)某小組確定的學習主題是“洋務運動”。下列選項與該主題直接相關的有(  )
①打著“自強”“求富”的旗號
②廢除科舉制創辦京師大學堂
③代表人物有曾國藩、左宗棠等
④建成了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列最能體現“西學東漸”這一文化交流特征的著作是(  )
A.《孫子兵法》 B.《坤輿萬圍全圖》
C.《大唐西域記》 D.《馬可·波羅行紀》
二、非選擇題
21.(2018八下·浙江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法國史學家米西勒認為,14到16世紀歐洲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最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巨人一一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時代。
材料二:難道農民的兒子生來頸上帶著圈,而貴族的兒子生來腳上帶著馬刺嗎?……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外,不依賴任何別的東西,這就是自由人。
(1)材料一中提到的“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分別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世界”被發現在當時有什么積極影響?
(2)材料一中“人”的發現,說說這次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請列舉當時的一位“巨人”及其代表作品一部。
(3)材料二的內容體現的是什么思想主張?該思想主張由誰提出?
(4)材料反映的這兩場運動都是什么性質的運動?
22.(2018八下·浙江期中)近代以來,在人類現代化進程的大舞臺上,相繼出現了英國、法國、美國等世界性大國,各國的崛起歷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17世紀,環顧當時的世界,法國正處在君主專制的鼎盛時期,而中國,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剛剛坐了44年……但是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即將一步步穩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大國崛起·英國》解說詞整理
材料二:霍布斯鮑姆把1789—1848年這一日期定義為“革命的年代”,認為這一時期所發生的“雙元革命”,“不僅僅是工業本身的巨大勝利,而且是資本主義工業的巨大勝利: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勝利……這場雙元革命改變了世界,并且還在繼續使整個世界發生變革。”
——霍布斯鮑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三:“美國”,這個國家的出現,雖然只有238年的歷史,但卻演繹了大國興起的罕見奇跡。它在歐洲文明的基礎上,獨創性地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
(1)材料一中“17世紀,英國……搶占了先機”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雙元革命”分別指英國、法國的哪一重大事件?任選一事件,說明其影響。
(3)回顧往昔,200多年前的美國首創了怎樣的新體制?并說明美國這一新體制創市的標志性事件。
(4)分析上述材料,簡要分析英、法、美三國發展道路的相似之處。
23.(2018八下·浙江期中)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而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由于中國人閉關自守,驕傲自滿,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他們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同英國的戰爭,第二次是同英法的戰爭,第三次是同日本的戰爭。這些戰爭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結束他們對西方的屈尊態度,重新評價自己的傳統文明。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魯迅曾說,中國太難改變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人自己是不肯動彈的。
(1)最早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的是什么事件?這一事件帶給中國社會怎樣的變化?
(2)“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他們受到了巨大的刺激。”除材料外,請至少再從兩個角度進行對比分析,簡述中國遭受“三次災難性戰爭”的原因。
(3)戰敗是撬動近代中國制度改革的動力。請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二的理解,試舉例說明。
(4)近代歷史上這次變革的結局,帶給行進在探索救國路上的有識之士怎樣的啟示與教訓?
24.(2018八下·浙江期中)某校初中歷史興趣小組開展“洋務運動”專題學習,請你參與下列活動。
(1)【中外關聯】圖中鐵甲艦是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于1885年從德國定購的,配有照度為8千支燭光與2萬支燭光的探照燈各一具,由3臺發電機提供70千瓦的電力。
據材料,指出圖中鐵甲艦采用了哪些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成果?這些技術成果屬于哪一次工業革命?
(2)【論從史出】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分析下表洋務派創辦的民用工業——輪船招商局的史實1和史實2,你能分別得出它們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影響的結論是什么?
輪船招商局 史實1:1872年在上海成立,是近代政府第一家輪船航運企業,也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民用企業之一。
史實2: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吸收了私人資本。
(3)【方法運用】對李鴻章的評價,姚華和莊平的觀點截然不同(見圖)。
請你指出評價歷史人物應運用什么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設立錦衣衛、東廠和西廠是明朝專制集權加強的措施;設立軍機處和實行文字獄是清朝專制集權加強的措施。如果把“錦衣衛、東廠和西廠”、“軍機處”、“文字獄”歸納為一個主題單元,下列最符合該單元主題的是專制集權的加強。
C項專制集權的加強符合“錦衣衛、東廠和西廠”、“軍機處”、“文字獄”單元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君主集權強化的知識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答案】C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明修長城清修廟”反映了明清兩朝在處理中央政府與邊疆少數民族的關系方式的不同。在處理民族問題上明代以防為主,清代以德服人,但也不缺少武力。清朝實行的民族政策有效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經濟開發及其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并奠定了今天我們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明修長城清修廟”其中“清修廟”隱含著清朝統治者處理民族事務的政策。
C項處理民族事務的政策是“清修廟”隱含的意思,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明修長城清修廟”為依托,考查處理民族事務的政策。
3.【答案】C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A項岳飛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不符合題意;
B項鄭和在明朝率領船隊宣揚國威下西洋,不符合題意;
C項戚繼光在明朝中后期抗擊倭寇,蕩平了東南沿海的倭寇,符合題意;
D項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了臺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戚繼光抗倭的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將戚繼光與岳飛、鄭和、鄭成功放到一塊考查,時間跨度大,覆蓋面廣。
4.【答案】D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加強了對新疆的管轄;冊封達賴和班禪、設置駐藏大臣都屬于加強對西藏管轄的措施。
①冊封達賴和班禪是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對西藏地區治理的史實,不符合題意;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是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新疆地區治理的史實,符合題意;
③設置駐藏大臣是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對西藏地區治理的史實,不符合題意;
④設置伊犁將軍是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對新疆地區治理的史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加強對新疆地區管轄的措施。
5.【答案】A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關鍵信息 “1684年,沙俄政府給盤踞在雅克薩城的侵略頭目頒發了一枚盾形城徽”。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1685和1386年,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打退俄國的進攻,沙俄最終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A項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打退俄國的進攻,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康熙帝抗擊沙俄的史實。
6.【答案】A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能夠證明中國在15世紀在世界航海業中的領先地位的事件是鄭和下西洋,1405到1433年,鄭和率船隊先后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多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A項鄭和下西洋能證明題干材料觀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全球通史》中的一段話為切入點,考查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
7.【答案】C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由題干中的“印度”“古巴”等信息,結合所學,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的美洲古巴、海地等地,認為自己到達了印度,所以當地居民稱為印地安人。可知,這位航海家是哥倫布。
C項哥倫布是題干材料所描述的航海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哥倫布的成就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的美洲古巴、海地等地。
8.【答案】C
【知識點】科學和思想的力量;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哥白尼提出“日心說”開啟了“科學革命的開端”,牛頓發現自由落體定律,ABD三項對應錯誤。
C項盧梭——人民主權理論對后世影響深遠符合史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表格材料為背景,考查重要歷史人物相關事跡。
9.【答案】B
【知識點】科學和思想的力量
【解析】【分析】為牛頓的科研提供“肩膀”的是②伽利略和④哥白尼。①愛迪生和③斯蒂芬森生活的年代比牛頓晚,不可能為牛頓提供“肩膀”。
B項②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牛頓為中間線切入考查前后的科學家。解答本題需要準確識記相關人物的生活時間或邏輯關系。
10.【答案】B
【知識點】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最早被運用的國家是美國,通過1787年憲法,美國就確立起了三權分立體制。
A項英國資產階級政體確立的雖然較早,但它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不符合題意;
B項美國通過1787年憲法確立起了三權分立體制,符合題意;
C項法國政體體現了三權分立的思想,但要比美國晚,不符合題意;
D項中國在辛亥革命之后仿照了美國的三權分立,但時間上就更晚了,已經在20世紀早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美國三權分立體制的確立相關知識的掌握。
11.【答案】B
【知識點】美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8世紀華盛頓領導的美國獨立戰爭摧毀了英國的殖民枷鎖,取得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為美國資本主義發民開辟了道路。
B項華盛頓領導了反對英國“奴役壓迫”的革命,爭取了民族獨立,成為這個國家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美國獨立戰爭的相關知識。
12.【答案】D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拿破侖對法國的最主要貢獻是頒布《民法典》,又名《拿破侖法典》,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民法典》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所以有人歌頌拿破侖是“法國革命的體現者”。
D項制定《拿破侖法典》最能印證拿破侖是“法國革命的體現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拿破侖對法國的最主要貢獻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3.【答案】A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1862年9月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宣言的發表,得到廣大黑人的擁護,并踴躍報名參軍,北方軍因此獲得雄厚的兵源,扭轉了戰爭初期北方失利的局勢,成為南北戰爭的轉折點。1863年葛底斯堡大捷成為南北戰爭的轉折點。1865年北方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結合表格所給內容可知與其相符的事件是美國南北戰爭。
A項美國南北戰爭與方框內所給提示內容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內戰的相關知識。
14.【答案】A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期望人才千載相繼而無窮者,惟在于教育而已”。1868年,明治天皇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明治維新。主要內容有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可見提倡“文明開化”。
A項提倡“文明開化”與題干思想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
15.【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18世紀60年代開始于英國的工業革命,最先開始于棉紡織業。英國人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在交通運輸領域,以蒸汽機為動力,英國的斯蒂芬森發明了火車,鐵路開始修建。1840年前后,英國最先完成工業革命,工廠取代手工工場。亨利 福特是美國汽車工程師與企業家,福特汽車公司的建立者。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線大批量生產汽車的人。
A項①③表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英國工業革命中的發明的識記能力。
16.【答案】A
【知識點】鴉片戰爭
【解析】【分析】鴉片戰爭中,1842年中國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需同英國商定。BCD三項是《辛丑條約》的內容。
A項割讓香港島是《南京條約》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中英《南京條約》的內容的準確識記。
17.【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由材料漫畫可知,這反映的是列強對中國的瓜分,這主要受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割地、賠款,這刺激了列強,他們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C項甲午中日戰爭后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一幅漫畫為切入點,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相關知識。
18.【答案】D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題干給出的近代中國棉花及棉紡織品產銷狀況表格中數據顯示近代中國棉花產量和棉花國內銷售商品量基本保持平衡,但棉花從出口為0轉變出口76萬擔,而與此同時進口棉紡織品則大幅增加,這表明中國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D項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是題干表中數據變化反映的問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19.【答案】D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曾國藩、李鴻章等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洋務派起初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又提出“求富”的口號,創辦民用工業,80年代中期,洋務派籌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廢除科舉制是1905年,1898年戊戌變法期間,光緒帝頒布詔書,設立京師大學堂。所以與洋務運動直接相關的有①③④。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洋務運動的知識點的識記能力。另外向學生說明,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20.【答案】B
【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坤輿萬國全圖》(Great Universal Geographic Map)是國內現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現美洲的世界地圖,作者為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坤輿萬國全圖》與我們今天的世界地圖已經很接近了,并且考慮到中國人的接受度,把中國盡量放在了世界中間。該圖對于中國地理的描繪是極其詳盡的,李之藻增補了大量關于中國的地理信息,超出對于其他國家的描繪,對于中國省份、重要城市的都有詳細標注,地圖還描繪了中國主要的山川、河流,例如黃河、長江,詳細表現了其發源地、流經的省份。另外,世界著名河流也有提及,例如幼發拉底、尼羅河、伏爾加河、印度河都出現在圖中。最能體現“西學東漸”這一文化交流特征的著作是《坤輿萬國全圖》。
B項《坤輿萬圍全圖》最能體現“西學東漸”這一文化交流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西學東漸”文化交流特征為依托,考查《坤輿萬國全圖》的相關知識。
21.【答案】(1)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積極影響: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促進了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2)人文主義;但丁《神曲》(人物、作品都要列舉,人物一位,作品一部。或達·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等,米開朗琪羅《大衛》《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等,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
(3)天賦人權(或平等、自由是人的自然權利);伏爾泰。
(4)都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1)材料一“法國史學家米西勒認為,14到16世紀歐洲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最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時代。”中提到的“人”被發現的時代是指文藝復興;“世界”被發現的時代指的是新航路開辟;“世界”被發現在當時的積極影響體現在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促進了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2)材料一中“人”的發現,這次運動是文藝復興,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當時的一位“巨人”及其代表作品是但丁《神曲》(或達 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等,米開朗琪羅《大衛》《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等,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
(3)材料二“難道農民的兒子生來頸上帶著圈,而貴族的兒子生來腳上帶著馬刺嗎?……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外,不依賴任何別的東西,這就是自由人。”的內容體現的是平等、自由的思想主張;該思想主張由伏爾泰提出的。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開明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他激烈抨擊天主教會的罪惡行徑,指出教皇的勢力是建立在“成見和無知”基礎上的。他把教士稱作“文明的惡棍”,罵教皇是“兩足禽獸”。針對天主教教會的黑暗統治,他提出“打倒卑鄙無恥的東西”“消滅敗類”的戰斗口號。
(4)材料反映的這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都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故答案為:(1)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積極影響: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促進了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2)人文主義;但丁《神曲》(人物、作品都要列舉,人物一位,作品一部。或達·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等,米開朗琪羅《大衛》《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等,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
(3)天賦人權(或平等、自由是人的自然權利);伏爾泰。
(4)都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綜合考查了文藝復興運動、新航路開辟和啟蒙運動的相關人物及成就與影響。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1)較早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或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2)英國的工業革命,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
工業革命;影響: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進入“蒸汽時代”;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大統治,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或法國大革命影響:結束了法國封建專制統治,也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大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但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法國共和政體最終確立起來,延續至今。)
(3)民主共和制;《1787年憲法》的制定。
(4)都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材料中“17世紀,英國……搶占了先機”指較早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1640--1688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是17世紀后期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議會制度,對其他各國產生巨大影響,并為其他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樹立了榜樣,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
(2)材料二中的“雙元革命”分別指英國的工業革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任選一事件,說明其影響即可。如選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最早在英國開始,1840年前后,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進入“蒸汽時代”;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大統治,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等。或選法國大革命,法國大革命結束了法國封建專制統治,也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大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但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法國共和政體最終確立起來,延續至今。
(3)回顧往昔,200多年前的美國首創了民主共和制的新體制;《1787年憲法》的制定是美國這一新體制創立的標志性事件。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規定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和司法權。
(4)分析上述材料可知,英、法、美三國發展道路的相似之處是:都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等。
故答案為:(1)較早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或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2)英國的工業革命,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
工業革命;影響: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進入“蒸汽時代”;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大統治,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或法國大革命影響:結束了法國封建專制統治,也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大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但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法國共和政體最終確立起來,延續至今。)
(3)民主共和制;《1787年憲法》的制定。
(4)都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英國工業革命、1787年美國憲法、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重點掌握英國、法國、美國等世界性大國的崛起歷程。
23.【答案】(1)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中國:政治上專制皇權達到頂峰,清政府腐敗無能;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主導地位,經濟發展落后;思想上:中國文化專制,思想愚昧,科技落后。英法日:政治上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經濟上工業革命成果得到應用,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思想民主開放,文化繁榮,科技進步。
(3)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消息傳回國內,掀起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4)要救中國,必須進行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
【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第一次是同英國的戰爭,第二次是同英法的戰爭,第三次是同日本的戰爭。這些戰爭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可知最早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的是鴉片戰爭中國簽訂《南京條約》。1840年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中國失敗后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從我國當時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清政府的腐敗、自然經濟占主體地位、科技落后等原因分析,對外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與當時的西方國家相比,我國政治上專制皇權達到頂峰,清政府腐敗無能;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主導地位,經濟發展落后;思想上:中國文化專制,思想愚昧,科技落后。英法日:政治上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經濟上工業革命成果得到應用,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思想民主開放,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等。
(3)戰敗是撬動近代中國制度改革的動力。能說明這一現象的史實有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消息傳回國內,掀起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4)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救中國,必須進行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
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中國:政治上專制皇權達到頂峰,清政府腐敗無能;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主導地位,經濟發展落后;思想上:中國文化專制,思想愚昧,科技落后。英法日:政治上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經濟上工業革命成果得到應用,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思想民主開放,文化繁榮,科技進步。
(3)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消息傳回國內,掀起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4)要救中國,必須進行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進行了洋務運動等的抗爭。
24.【答案】(1)發電機(電力)、電燈。第二次工業革命。
(2)結論1:促進中國近代民用工業的發展(或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或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經驗)。
結論2: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3)要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全面地看問題(或要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評價)。
【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從材料中可知,定遠號上有提供70千瓦的電力的發電機、有8千支燭光與2萬支燭光的探照燈各一具.而電力的廣泛應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志,它把人類推進到了“電氣時代”.
(2)本題考查洋務運動的作用。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洋務運動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但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3)本題考查如何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要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全面地看問題,既要看到歷史人物正面的、積極的方面,同時要看到他的缺點、不足,不能以偏概全;要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評價,不能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評價.
故答案為:(1)發電機(電力)、電燈。第二次工業革命。
(2)結論1:促進中國近代民用工業的發展(或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或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經驗)。
結論2: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3)要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全面地看問題(或要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評價)。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洋務運動等相關知識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
1 / 1浙江省樂清育英學校初中分校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24
一、選擇題
1.(2018八下·浙江期中)歸納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如果把“錦衣衛、東廠和西廠”、“軍機處”、“文字獄”歸納為一個主題單元,下列最符合該單元主題的是(  )
A.特務統治的強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強
C.專制集權的加強 D.文化專制的強化
【答案】C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設立錦衣衛、東廠和西廠是明朝專制集權加強的措施;設立軍機處和實行文字獄是清朝專制集權加強的措施。如果把“錦衣衛、東廠和西廠”、“軍機處”、“文字獄”歸納為一個主題單元,下列最符合該單元主題的是專制集權的加強。
C項專制集權的加強符合“錦衣衛、東廠和西廠”、“軍機處”、“文字獄”單元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君主集權強化的知識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2018八下·浙江期中)有一種形象的說法是“明修長城清修廟”。其中“清修廟”隱含著清朝統治者(  )
A.討好西方列強的心態 B.大興土木的喜好
C.處理民族事務的政策 D.害怕農民的心理
【答案】C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明修長城清修廟”反映了明清兩朝在處理中央政府與邊疆少數民族的關系方式的不同。在處理民族問題上明代以防為主,清代以德服人,但也不缺少武力。清朝實行的民族政策有效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經濟開發及其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并奠定了今天我們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明修長城清修廟”其中“清修廟”隱含著清朝統治者處理民族事務的政策。
C項處理民族事務的政策是“清修廟”隱含的意思,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明修長城清修廟”為依托,考查處理民族事務的政策。
3.(2018八下·浙江期中)明代抗倭名將譚綸(1520—1577),今撫州市宜黃縣人,歷事三朝,土持兵事三十年,抗倭戍邊屢建奇功,以下人物能與譚綸共同捍衛海防的是(  )
A.岳飛 B.鄭和 C.戚繼光 D.鄭成功
【答案】C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A項岳飛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不符合題意;
B項鄭和在明朝率領船隊宣揚國威下西洋,不符合題意;
C項戚繼光在明朝中后期抗擊倭寇,蕩平了東南沿海的倭寇,符合題意;
D項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了臺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戚繼光抗倭的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將戚繼光與岳飛、鄭和、鄭成功放到一塊考查,時間跨度大,覆蓋面廣。
4.(2018八下·浙江期中)新疆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對該地區治理的史實包括 (  )
①冊封達賴和班禪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③設置駐藏大臣
④設置伊犁將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加強了對新疆的管轄;冊封達賴和班禪、設置駐藏大臣都屬于加強對西藏管轄的措施。
①冊封達賴和班禪是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對西藏地區治理的史實,不符合題意;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是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新疆地區治理的史實,符合題意;
③設置駐藏大臣是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對西藏地區治理的史實,不符合題意;
④設置伊犁將軍是清朝前期統治者加強對新疆地區治理的史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加強對新疆地區管轄的措施。
5.(2018八下·浙江期中)1684年,沙俄政府給盤踞在雅克薩城的侵略頭目頒發一枚盾形城徽,圖案是一只張開翅膀的鷹,一只爪抓著一張弓,另一只爪抓著一支箭。為抵擋這只“鷹”的進攻而做出重要貢獻的是(  )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答案】A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關鍵信息 “1684年,沙俄政府給盤踞在雅克薩城的侵略頭目頒發了一枚盾形城徽”。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1685和1386年,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打退俄國的進攻,沙俄最終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A項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打退俄國的進攻,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康熙帝抗擊沙俄的史實。
6.(2018八下·浙江期中)《全球通史》:“在15世紀早期這段異乎尋常的歷史中,……航海業以其杰出的技術和驚人的范圍,明確證明了中國在世界航海業中的領先地位”。能證明以上觀點的是(  )
A.鄭和下西洋 B.吳國船隊到夷洲
C.鄭成功收復臺灣 D.清軍進入臺灣
【答案】A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能夠證明中國在15世紀在世界航海業中的領先地位的事件是鄭和下西洋,1405到1433年,鄭和率船隊先后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多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A項鄭和下西洋能證明題干材料觀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全球通史》中的一段話為切入點,考查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
7.(2018八下·浙江期中)小明在閱讀某歷史書時,看到如下描述:“……艦隊到達了印度。在那里,我發現了許多人口稠密的島國。我們沒有遭遇任何抵抗就獲得了他們的財產……當我抵達(占巴)的時候,我沿著海岸線向西行,發現了一片巨大的土地,我想那一定是(中國的)一個省份。”據此推斷,這位航海家是(  )
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
【答案】C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由題干中的“印度”“古巴”等信息,結合所學,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的美洲古巴、海地等地,認為自己到達了印度,所以當地居民稱為印地安人。可知,這位航海家是哥倫布。
C項哥倫布是題干材料所描述的航海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哥倫布的成就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的美洲古巴、海地等地。
8.(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列人物與其歷史貢獻組合正確的是(  )
選項 人物 歷史貢獻
A 羅伯斯庇爾 開啟了“科學革命的開端”
B 富爾頓 提出“日心說”
C 盧梭 人民主權理論對后世影響深遠
D 迪亞士 發現自由落體定律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識點】科學和思想的力量;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哥白尼提出“日心說”開啟了“科學革命的開端”,牛頓發現自由落體定律,ABD三項對應錯誤。
C項盧梭——人民主權理論對后世影響深遠符合史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表格材料為背景,考查重要歷史人物相關事跡。
9.(2018八下·浙江期中)牛頓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下列人物,為牛頓提供“肩膀”的有(  )
①愛迪生 ②伽利略 ③斯蒂芬森 ④哥白尼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科學和思想的力量
【解析】【分析】為牛頓的科研提供“肩膀”的是②伽利略和④哥白尼。①愛迪生和③斯蒂芬森生活的年代比牛頓晚,不可能為牛頓提供“肩膀”。
B項②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牛頓為中間線切入考查前后的科學家。解答本題需要準確識記相關人物的生活時間或邏輯關系。
10.(2018八下·浙江期中)孟德斯鳩認為,市法權、行政權與司法權必須分置,否則自由便不復存在。在資產階級創市新體制的過程中,最早貫徹了這一思想的國家是(  )
A.英國 B.美國 C.法國 D.中國
【答案】B
【知識點】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最早被運用的國家是美國,通過1787年憲法,美國就確立起了三權分立體制。
A項英國資產階級政體確立的雖然較早,但它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不符合題意;
B項美國通過1787年憲法確立起了三權分立體制,符合題意;
C項法國政體體現了三權分立的思想,但要比美國晚,不符合題意;
D項中國在辛亥革命之后仿照了美國的三權分立,但時間上就更晚了,已經在20世紀早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美國三權分立體制的確立相關知識的掌握。
11.(2018八下·浙江期中)18世紀,有一位偉人領導了反對英國“奴役壓迫”的革命,爭取了民族獨立,成為這個國家歷史上第一位總統。他是(  )
A.克倫威爾 B.華盛頓 C.羅斯福 D.羅伯斯庇爾
【答案】B
【知識點】美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8世紀華盛頓領導的美國獨立戰爭摧毀了英國的殖民枷鎖,取得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為美國資本主義發民開辟了道路。
B項華盛頓領導了反對英國“奴役壓迫”的革命,爭取了民族獨立,成為這個國家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美國獨立戰爭的相關知識。
12.(2018八下·浙江期中)有人歌頌拿破侖是“法國革命的體現者”,下列歷史事件最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
A.發動政變,奪取政權 B.把共和國變成帝國
C.頒布了《人權宣言》 D.制定《拿破侖法典》
【答案】D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拿破侖對法國的最主要貢獻是頒布《民法典》,又名《拿破侖法典》,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民法典》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所以有人歌頌拿破侖是“法國革命的體現者”。
D項制定《拿破侖法典》最能印證拿破侖是“法國革命的體現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拿破侖對法國的最主要貢獻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3.(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列與方框內所給提示內容相符的歷史事件是(  )
提示內容 ①起止時間:1861~1865年 ②相關文獻:《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③重要戰役:葛底斯堡大捷
A.美國南北戰爭 B.拉美獨立運動
C.法國大革命 D.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答案】A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1862年9月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宣言的發表,得到廣大黑人的擁護,并踴躍報名參軍,北方軍因此獲得雄厚的兵源,扭轉了戰爭初期北方失利的局勢,成為南北戰爭的轉折點。1863年葛底斯堡大捷成為南北戰爭的轉折點。1865年北方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結合表格所給內容可知與其相符的事件是美國南北戰爭。
A項美國南北戰爭與方框內所給提示內容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內戰的相關知識。
14.(2018八下·浙江期中)日本大臣木戶孝允提出:“立圍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載相繼而無窮者,惟在于教育而已。”下列明治維新措施與該思想對應的是(  )
A.提倡“文明開化” B.實行征兵制
C.廢除全國所有藩國 D.允許土地買賣
【答案】A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期望人才千載相繼而無窮者,惟在于教育而已”。1868年,明治天皇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明治維新。主要內容有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可見提倡“文明開化”。
A項提倡“文明開化”與題干思想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
15.(2018八下·浙江期中)第一次工業革命掀起了工業文明的浪潮,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牛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下列關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的表述,正確的有(  )
①鐵路開始修建
②內燃機廣泛使用
③工廠取代手工工場
④流水線生產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18世紀60年代開始于英國的工業革命,最先開始于棉紡織業。英國人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在交通運輸領域,以蒸汽機為動力,英國的斯蒂芬森發明了火車,鐵路開始修建。1840年前后,英國最先完成工業革命,工廠取代手工工場。亨利 福特是美國汽車工程師與企業家,福特汽車公司的建立者。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線大批量生產汽車的人。
A項①③表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英國工業革命中的發明的識記能力。
16.(2018八下·浙江期中)馬克思說:“代表陳腐世界的清帝國必然要在這場殊死的決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義原則,而現代社會的代表大英帝國卻是為了發財。”這場“決斗”的結果是清政府(  )
A.割讓香港島 B.賠款白銀4.5億兩
C.劃東交民巷為使館界 D.嚴禁中國人民反帝
【答案】A
【知識點】鴉片戰爭
【解析】【分析】鴉片戰爭中,1842年中國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需同英國商定。BCD三項是《辛丑條約》的內容。
A項割讓香港島是《南京條約》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中英《南京條約》的內容的準確識記。
17.(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圖中的情景反映的應是哪一次戰爭帶來的后果(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圍聯軍侵華戰爭
【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由材料漫畫可知,這反映的是列強對中國的瓜分,這主要受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割地、賠款,這刺激了列強,他們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C項甲午中日戰爭后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一幅漫畫為切入點,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相關知識。
18.(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表是近代中國棉花及棉紡織品產銷狀況(單元:萬擔)。表中數據變化反映了中國(  )
  棉花產量 棉花國內銷售商品量 棉花出口 進口外國花 進口棉紡織品(折合棉花)
1840 802 211 0 50 5
1894 832 200 76 4 218
A.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B.棉花商品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C.民族工業已經產生
D.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答案】D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題干給出的近代中國棉花及棉紡織品產銷狀況表格中數據顯示近代中國棉花產量和棉花國內銷售商品量基本保持平衡,但棉花從出口為0轉變出口76萬擔,而與此同時進口棉紡織品則大幅增加,這表明中國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D項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是題干表中數據變化反映的問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19.(2018八下·浙江期中)某小組確定的學習主題是“洋務運動”。下列選項與該主題直接相關的有(  )
①打著“自強”“求富”的旗號
②廢除科舉制創辦京師大學堂
③代表人物有曾國藩、左宗棠等
④建成了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曾國藩、李鴻章等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洋務派起初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又提出“求富”的口號,創辦民用工業,80年代中期,洋務派籌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廢除科舉制是1905年,1898年戊戌變法期間,光緒帝頒布詔書,設立京師大學堂。所以與洋務運動直接相關的有①③④。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洋務運動的知識點的識記能力。另外向學生說明,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20.(2018八下·浙江期中)下列最能體現“西學東漸”這一文化交流特征的著作是(  )
A.《孫子兵法》 B.《坤輿萬圍全圖》
C.《大唐西域記》 D.《馬可·波羅行紀》
【答案】B
【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坤輿萬國全圖》(Great Universal Geographic Map)是國內現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現美洲的世界地圖,作者為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坤輿萬國全圖》與我們今天的世界地圖已經很接近了,并且考慮到中國人的接受度,把中國盡量放在了世界中間。該圖對于中國地理的描繪是極其詳盡的,李之藻增補了大量關于中國的地理信息,超出對于其他國家的描繪,對于中國省份、重要城市的都有詳細標注,地圖還描繪了中國主要的山川、河流,例如黃河、長江,詳細表現了其發源地、流經的省份。另外,世界著名河流也有提及,例如幼發拉底、尼羅河、伏爾加河、印度河都出現在圖中。最能體現“西學東漸”這一文化交流特征的著作是《坤輿萬國全圖》。
B項《坤輿萬圍全圖》最能體現“西學東漸”這一文化交流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西學東漸”文化交流特征為依托,考查《坤輿萬國全圖》的相關知識。
二、非選擇題
21.(2018八下·浙江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法國史學家米西勒認為,14到16世紀歐洲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最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巨人一一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時代。
材料二:難道農民的兒子生來頸上帶著圈,而貴族的兒子生來腳上帶著馬刺嗎?……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外,不依賴任何別的東西,這就是自由人。
(1)材料一中提到的“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分別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世界”被發現在當時有什么積極影響?
(2)材料一中“人”的發現,說說這次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請列舉當時的一位“巨人”及其代表作品一部。
(3)材料二的內容體現的是什么思想主張?該思想主張由誰提出?
(4)材料反映的這兩場運動都是什么性質的運動?
【答案】(1)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積極影響: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促進了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2)人文主義;但丁《神曲》(人物、作品都要列舉,人物一位,作品一部。或達·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等,米開朗琪羅《大衛》《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等,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
(3)天賦人權(或平等、自由是人的自然權利);伏爾泰。
(4)都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1)材料一“法國史學家米西勒認為,14到16世紀歐洲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最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時代。”中提到的“人”被發現的時代是指文藝復興;“世界”被發現的時代指的是新航路開辟;“世界”被發現在當時的積極影響體現在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促進了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2)材料一中“人”的發現,這次運動是文藝復興,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當時的一位“巨人”及其代表作品是但丁《神曲》(或達 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等,米開朗琪羅《大衛》《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等,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
(3)材料二“難道農民的兒子生來頸上帶著圈,而貴族的兒子生來腳上帶著馬刺嗎?……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外,不依賴任何別的東西,這就是自由人。”的內容體現的是平等、自由的思想主張;該思想主張由伏爾泰提出的。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開明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他激烈抨擊天主教會的罪惡行徑,指出教皇的勢力是建立在“成見和無知”基礎上的。他把教士稱作“文明的惡棍”,罵教皇是“兩足禽獸”。針對天主教教會的黑暗統治,他提出“打倒卑鄙無恥的東西”“消滅敗類”的戰斗口號。
(4)材料反映的這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都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故答案為:(1)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積極影響: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促進了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2)人文主義;但丁《神曲》(人物、作品都要列舉,人物一位,作品一部。或達·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等,米開朗琪羅《大衛》《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等,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
(3)天賦人權(或平等、自由是人的自然權利);伏爾泰。
(4)都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綜合考查了文藝復興運動、新航路開辟和啟蒙運動的相關人物及成就與影響。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22.(2018八下·浙江期中)近代以來,在人類現代化進程的大舞臺上,相繼出現了英國、法國、美國等世界性大國,各國的崛起歷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17世紀,環顧當時的世界,法國正處在君主專制的鼎盛時期,而中國,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剛剛坐了44年……但是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即將一步步穩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大國崛起·英國》解說詞整理
材料二:霍布斯鮑姆把1789—1848年這一日期定義為“革命的年代”,認為這一時期所發生的“雙元革命”,“不僅僅是工業本身的巨大勝利,而且是資本主義工業的巨大勝利: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勝利……這場雙元革命改變了世界,并且還在繼續使整個世界發生變革。”
——霍布斯鮑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三:“美國”,這個國家的出現,雖然只有238年的歷史,但卻演繹了大國興起的罕見奇跡。它在歐洲文明的基礎上,獨創性地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
(1)材料一中“17世紀,英國……搶占了先機”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雙元革命”分別指英國、法國的哪一重大事件?任選一事件,說明其影響。
(3)回顧往昔,200多年前的美國首創了怎樣的新體制?并說明美國這一新體制創市的標志性事件。
(4)分析上述材料,簡要分析英、法、美三國發展道路的相似之處。
【答案】(1)較早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或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2)英國的工業革命,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
工業革命;影響: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進入“蒸汽時代”;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大統治,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或法國大革命影響:結束了法國封建專制統治,也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大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但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法國共和政體最終確立起來,延續至今。)
(3)民主共和制;《1787年憲法》的制定。
(4)都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材料中“17世紀,英國……搶占了先機”指較早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1640--1688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是17世紀后期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議會制度,對其他各國產生巨大影響,并為其他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樹立了榜樣,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
(2)材料二中的“雙元革命”分別指英國的工業革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任選一事件,說明其影響即可。如選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最早在英國開始,1840年前后,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進入“蒸汽時代”;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大統治,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等。或選法國大革命,法國大革命結束了法國封建專制統治,也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大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但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法國共和政體最終確立起來,延續至今。
(3)回顧往昔,200多年前的美國首創了民主共和制的新體制;《1787年憲法》的制定是美國這一新體制創立的標志性事件。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規定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和司法權。
(4)分析上述材料可知,英、法、美三國發展道路的相似之處是:都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等。
故答案為:(1)較早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或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2)英國的工業革命,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
工業革命;影響: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進入“蒸汽時代”;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大統治,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或法國大革命影響:結束了法國封建專制統治,也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大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但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法國共和政體最終確立起來,延續至今。)
(3)民主共和制;《1787年憲法》的制定。
(4)都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英國工業革命、1787年美國憲法、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重點掌握英國、法國、美國等世界性大國的崛起歷程。
23.(2018八下·浙江期中)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而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由于中國人閉關自守,驕傲自滿,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他們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同英國的戰爭,第二次是同英法的戰爭,第三次是同日本的戰爭。這些戰爭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結束他們對西方的屈尊態度,重新評價自己的傳統文明。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魯迅曾說,中國太難改變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人自己是不肯動彈的。
(1)最早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的是什么事件?這一事件帶給中國社會怎樣的變化?
(2)“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他們受到了巨大的刺激。”除材料外,請至少再從兩個角度進行對比分析,簡述中國遭受“三次災難性戰爭”的原因。
(3)戰敗是撬動近代中國制度改革的動力。請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二的理解,試舉例說明。
(4)近代歷史上這次變革的結局,帶給行進在探索救國路上的有識之士怎樣的啟示與教訓?
【答案】(1)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中國:政治上專制皇權達到頂峰,清政府腐敗無能;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主導地位,經濟發展落后;思想上:中國文化專制,思想愚昧,科技落后。英法日:政治上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經濟上工業革命成果得到應用,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思想民主開放,文化繁榮,科技進步。
(3)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消息傳回國內,掀起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4)要救中國,必須進行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
【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第一次是同英國的戰爭,第二次是同英法的戰爭,第三次是同日本的戰爭。這些戰爭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可知最早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的是鴉片戰爭中國簽訂《南京條約》。1840年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中國失敗后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從我國當時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清政府的腐敗、自然經濟占主體地位、科技落后等原因分析,對外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與當時的西方國家相比,我國政治上專制皇權達到頂峰,清政府腐敗無能;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主導地位,經濟發展落后;思想上:中國文化專制,思想愚昧,科技落后。英法日:政治上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經濟上工業革命成果得到應用,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思想民主開放,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等。
(3)戰敗是撬動近代中國制度改革的動力。能說明這一現象的史實有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消息傳回國內,掀起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4)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救中國,必須進行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
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中國:政治上專制皇權達到頂峰,清政府腐敗無能;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主導地位,經濟發展落后;思想上:中國文化專制,思想愚昧,科技落后。英法日:政治上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經濟上工業革命成果得到應用,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思想民主開放,文化繁榮,科技進步。
(3)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消息傳回國內,掀起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4)要救中國,必須進行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進行了洋務運動等的抗爭。
24.(2018八下·浙江期中)某校初中歷史興趣小組開展“洋務運動”專題學習,請你參與下列活動。
(1)【中外關聯】圖中鐵甲艦是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于1885年從德國定購的,配有照度為8千支燭光與2萬支燭光的探照燈各一具,由3臺發電機提供70千瓦的電力。
據材料,指出圖中鐵甲艦采用了哪些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成果?這些技術成果屬于哪一次工業革命?
(2)【論從史出】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分析下表洋務派創辦的民用工業——輪船招商局的史實1和史實2,你能分別得出它們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影響的結論是什么?
輪船招商局 史實1:1872年在上海成立,是近代政府第一家輪船航運企業,也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民用企業之一。
史實2: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吸收了私人資本。
(3)【方法運用】對李鴻章的評價,姚華和莊平的觀點截然不同(見圖)。
請你指出評價歷史人物應運用什么方法?
【答案】(1)發電機(電力)、電燈。第二次工業革命。
(2)結論1:促進中國近代民用工業的發展(或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或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經驗)。
結論2: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3)要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全面地看問題(或要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評價)。
【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從材料中可知,定遠號上有提供70千瓦的電力的發電機、有8千支燭光與2萬支燭光的探照燈各一具.而電力的廣泛應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志,它把人類推進到了“電氣時代”.
(2)本題考查洋務運動的作用。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洋務運動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但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3)本題考查如何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要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全面地看問題,既要看到歷史人物正面的、積極的方面,同時要看到他的缺點、不足,不能以偏概全;要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評價,不能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評價.
故答案為:(1)發電機(電力)、電燈。第二次工業革命。
(2)結論1:促進中國近代民用工業的發展(或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或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經驗)。
結論2: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3)要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全面地看問題(或要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評價)。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洋務運動等相關知識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坪县| 军事| 马鞍山市| 满城县| 昆明市| 礼泉县| 大理市| 霍邱县| 枞阳县| 沧州市| 贡嘎县| 武宣县| 虎林市| 南阳市| 剑河县| 新竹县| 曲阳县| 山阴县| 巴林右旗| 肥西县| 左权县| 青海省| 临洮县| 眉山市| 浦城县| 阿克| 镇雄县| 广昌县| 吐鲁番市| 琼中| 伽师县| 大田县| 阳山县| 甘肃省| 山阴县| 娄烦县| 丹凤县| 昭平县| 东兰县| 象山县| 且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