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湖州市德縣清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調研測試試卷一、選擇題1.(2018八上·湖州期末)在周代,以國名為姓氏的現象較為普遍,如晉文公稱晉重、齊昭公稱齊潘等。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緣于( )A.王位世襲 B.諸侯分封 C.諸侯爭霸 D.科舉取士【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內容可知,晉齊的姓氏源自諸侯國晉齊,B符合題意,ACD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周朝的歷史,分析了解當時的政治制度,實行諸侯分封。2.(2018八上·湖州期末)春秋戰國時期,官府壟斷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平民開始接受教育。下列孔子的主張中,最能體現這一變化的是( )A.貴賤有序 B.因材施教 C.克己復禮 D.有教無類【答案】D【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內容可知, 春秋戰國時期,官府壟斷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平民開始接受教育,產生這一現象,正是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的觀點,反應的是教育思想,ABC均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的內容,了解孔子的主要觀點和主要思想,是考試的重難點內容。3.(2018八上·湖州期末)在雅典公民大會上,公民可以通過將貝殼或石子投于壺中的方式,來對城邦事務進行表決。這反映了當時雅典城邦( )A.法制嚴明 B.政治民主 C.經濟發達 D.文化繁榮【答案】B【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伯里克利擴大公民的權利,很多公民擔任政府公職,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參加城邦事務,決定內政、外交、和平、戰爭等重大問題,他們在行政和司法機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ACD均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雅典民主的政治制度,在當時,雅典的政治制度發展非常快,提倡民主,同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4.(2018八上·湖州期末)斯塔夫里阿諾斯說:“秦的迫害有效地阻止了周代所特有的百家爭鳴局面,中國思想的黃金時代結束了。”他所說的“迫害”是指( )A.焚書坑儒 B.嚴刑峻法 C.罷黜百家 D.窮奢極欲【答案】A【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發表意見,并相互辯論,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這一時期也是我國學術思想史上的黃金時代。但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令“焚書坑儒”,對思想文化進行控制,結束了這一思想活躍局面。BCD均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秦始皇的暴政。在百家爭鳴的時代,秦始皇為了控制思想文化,實行了暴政,焚書坑儒,客觀評價秦始皇。5.(2018八上·湖州期末)“終于出現了這樣的時代:世界上同時存在兩個強有力的大國,他們不僅能夠制服蠻族入侵,而且還能把自己帝國的和平國界向外推進。”“兩個強有力的大國”,其一是漢朝時期的中國,另一個則是( )A.阿拉伯帝國 B.法蘭克王國 C.西羅馬帝國 D.羅馬帝國【答案】D【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羅馬帝國。根據材料“同時存在兩個強有力的大國”“不僅能夠制服蠻族入侵,還能把自己帝國的和平國界向外推進”“一個是漢朝時期的中國”可知,這個大國是與漢朝同一時期的國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至公元184年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統治。在這一時期的西方,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ABC均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羅馬帝國的歷史,當時的羅馬與當時的中國漢朝,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國,本題具有一定的難度。6.(2018八上·湖州期末)下圖是歐洲保留至今的古城堡。中世紀西歐興建城堡的根本原因是( )A.羅馬帝國的擴張 B.莊園經濟的發展C.商品經濟的發展 D.西歐城市的興起【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歐中世紀莊園經濟是靠有大量的勞動力被固定在大量土地上來維持的,土地歸少數人所有,大量的勞動力則被束縛在土地上。莊園以封閉為特征,以自給自足為特點。但是,隨著11世紀西歐商業的發展和城市的復興,商業交往特有的滲透力極大地觸動了莊園的存在基礎,促成了莊園經濟的瓦解和向商業化方向的靠攏。商人階層的形成使大批的農民從土地中脫離出來,加入到商業經營中來;商業行為使莊園中的產品與市場聯系起來,實物地租變為貨幣地租。B符合題意,AC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中世紀歐洲的莊園經濟的發展,西歐莊園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西歐城市的發展,了解世界近代史的內容。7.(2018八上·湖州期末)“(秦朝)成功地把一套國家官僚機器的制度傳給了它的政治繼承者。這套制度……推行1100年,其間只逐步作了修正。”“其間只逐步作了修正”包含的內容有( )①西漢強化監察制度②唐朝創立三省六部制③隋朝開創科舉制度④宋朝設立南、北面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古代官僚制度的發展。根據材料“秦朝成功地把一套國家官僚機器的制度傳給了它的政治繼承者。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間只逐步作了修正。”可知,材料中的一套國家官僚機構指的是秦始皇創立的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統治者強化了監察制度,隋朝時期開創了三省六部制,并開創了科舉制,明朝明太祖時期設立了錦衣衛,明成祖時期設立了廠衛特務機構。這一系列的措施就是對這一套國家官僚機器的制度的“修正”。因此,①③正確,②④錯誤,BCD均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古代官僚制度的發展,了解中國古代的朝代的政治制度,結合教材,分析理解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內容,本題是考試的易考點。8.(2018八上·湖州期末)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下表充分證明某地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該地是( )朝代 史料三國 孫權派船隊到夷洲隋朝 隋斷帝時三次派人到達流求元朝 設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琉球A.西藏 B.新疆 C.臺灣 D.南沙群島【答案】C【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元朝時臺灣就隸屬中央政府管轄,當時臺灣的名稱是琉球.元朝進一步加強對臺灣的管理,在臺灣(琉球)設澎湖巡檢司,以加強對那里的管轄,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設置機構進行管理,使臺灣開始納入中央政府的統治范圍之內。C符合題意,AB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臺灣時期在中國古代的名稱,臺灣自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9.(2018八上·湖州期末)蔡倫被譽為“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句”“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是因為他( )A.修筑都江堰 B.發明印刷術C.改進造紙術 D.編著《九章算術》【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造紙術的改進。根據所學可知,東漢時候,宦官蔡倫總結西漢以來的經驗,用樹枝、破布、麻頭和舊漁網作原料造紙,改進了造紙術。后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A、B、D項分別是李冰、畢昇與張衡的貢獻。ABD均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蔡倫改進造紙術的內容,難度低,記憶即可。10.(2018八上·湖州期末)某位皇帝不僅使“貞觀之風一朝重振”,而且使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答案】D【知識點】開元盛世;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當宰相,重視地方吏治,還注意節儉.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唐玄宗前期的年號叫開元,史稱“開元盛世”.使“貞觀之風一朝重振”的唐朝皇帝是唐玄宗。ABC均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唐玄宗的歷史內容,唐玄宗開啟了開元盛世,對于唐朝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11.(2018八上·湖州期末)下圖為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的片段摘錄。圖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別是( )周→①→漢→三國→②→東晉十六國→南北朝→③→唐A.商朝、西晉、隋朝 B.秦朝、西晉、隋朝C.秦朝、宋朝、元朝 D.商朝、五代、元朝【答案】B【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中國朝代順序。中國古代的朝代順序是: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魏、蜀、吳)、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北宋、南宋)、元、明、清。因此圖片中①處應該為秦朝,②處應該為西晉,③處應該為隋朝。ACD均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朝代順序,牢記即可,本題難度低。12.(2018八上·湖州期末)圖片是歷史學習的重要資料。從下列四幅圖片中,你可以提煉的學習主題是( )①張騫出使西域 ②北魏帝后禮佛圖③文成公主入藏 ④西夏木活字印本A.國家的統一與發展 B.對外的交往與進步C.民族的交流與融合 D.經濟的繁榮與昌盛【答案】C【知識點】北方的民族融合;探究絲綢之路【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圖片可知,張騫出使西域是促進漢族的西域之間的民族交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歷史重要的改革事件,頒布了促進民族交流和發展的措施,文成公主入藏,促進唐朝與西藏民族之間的關系,西夏的活字印刷,也是經由之前的朝代發展演變下來,分析ABCD四個選項,不難得出,都是促進民族交流與融合的舉措。C符合題意,AB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史中民族的交流與融合的事件,分析教材和題干,即可得出。二、非選擇題13.(2018八上·湖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屬于國家所有。春秋以來,由于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一些奴隸主將新開墾出來的田地變成私產并出租……——人教版《中國歷史》教材材料二:漢興之初,統治者推行“無為而治”的治國方略。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漢高祖)輕田租,十五而稅一。……(漢景帝)二年,今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稅一。”材料三:“時海內大亂……中國士民避亂者多南渡江。”——《資治通鑒·晉紀九》(1)面對材料一所述變化,商鞅在變法時采取了怎樣的措施?(2)根據材料二,漢初統治者采取了怎樣的經濟政策?其治國方略來源于哪一思想學派?(3)材料三反映了西晉末年怎樣的歷史現象?它對古代經濟格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答案】(1)允許土地自由買賣。(2)休養生息(或輕徭薄賦);道家。(3)人口南遷;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大一統的漢朝;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 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變法的背景。針對春秋以來,土地開墾,私田出現的現象。商鞅變法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2) 漢初實行無為而治,經濟上實行休養生息,減少百姓的負擔,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無為而治這一理念來自于道家思想;(3) 西晉末年,由于司馬家族的“八王之亂”,導致黃河流域大亂,匈奴、羯、氐、羌、鮮卑等外族乘機為亂,這些外族對中原漢族多少存有抵觸情緒,甚至對漢族人血腥屠殺,漢人紛紛南遷,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故答案為:(1) 允許土地自由買賣;(2) 休養生息(或輕徭薄賦);道家;(3) 人口南遷;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點評】本題考查商鞅變法,漢朝無為而治,西晉的南遷,考查中國古代史的政治措施,為了鞏固國家統治,頒布推行了一系列改革。14.(2018八上·湖州期末)考古發現為歷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史料。閱讀下表,回答問題。 史料一 史料二 史料三考古發現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 三彩駱駝載樂俑 南海一號沉船中的瓷器歷史信息 漆器表面記錄著孔子的生平,并繪有其畫像,這表明漢代尊儒學經蔚然成風。 駱駝昂首挺立,中間一位來自中亞、西亞的胡人跳舞,其余四人圍坐演奏胡樂。 船中文物以瓷器為主,不少瓷器具有阿拉伯風情。此外,還有銅錢上萬枚,年代最早的是漢代“五銖錢”,最晚的是南宋“紹興通寶”。(1)史料一中的“尊儒學經”風尚與漢武帝采取哪些統治措施直接相關?(2)史料二中的文物體現了唐代社會習俗的哪一顯著特點?它還見證了哪條中外貿易商路的繁榮?(3)“南海一號”是什么時期的船只?并根據史料三概述當時對外貿易的特點。【答案】(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官學,大力提倡儒學教育。(2)中西互通;絲綢之路。(3)南宋;海外貿易繁榮(或出口的主要是瓷器;對外貿易遠至西亞)。【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探究絲綢之路【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1)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和外戚竇氏爭權.而竇氏信奉黃老學說,為了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決定尊崇“儒”.其中有一個有名代表叫董仲舒,他把孔孟時的儒家學說整理并推出“儒術”,口號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第一,董仲舒新儒學提出的一系列主張迎合了時代的需要,“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利于統治者統治.第二,漢武帝大力推動儒學發展,全面肯定新儒學思想,起用儒者數百人參與國家大政,興辦太學,使天下文士都學儒家經典 因為儒學適應了統治者的需要,其道理倫常之說能安定百姓之心,因而有助于統治者的統治,這也是跟漢武帝時期國力昌盛,人民生活穩定有莫大的關系 ;(2) 絲綢之路不僅是東西商業貿易之路,而且是中國和亞歐各國間政治往來、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方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筑等藝術,天文、歷算、醫藥等科技知識,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等宗教,通過此路先后傳來中國,并在中國產生了很大影響。中國的紡織、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制瓷等工藝技術,繪畫等藝術手法,儒家、道教思想,也通過此路傳向西方,產生了影響。絲綢之路是東西交往的友好象征; (3) “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初期古沉船。在海上絲綢之路向外運送瓷器時失事,沉沒地點位于中國廣東省南海海域。是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 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繁榮。故答案為:(1)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官學,大力提倡儒學教育;(2) 中西互通;絲綢之路;(3) 南宋;海外貿易繁榮(或出口的主要是瓷器;對外貿易遠至西亞)。【點評】本題考查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思想,唐朝的絲綢之路促進了海上貿易和陸地貿易的發展,溝通了中國與西方之間的聯系,深入理解政治生活的內容。15.(2018八上·湖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運河之城】材料一:滅南宋后,元朝政府重新規劃線路,新開鑿兩段運河,從而貫通了五代十國以來因政權分型而阻塞的京杭運河,使之威為南起杭州直入大都的人工河流。——《中國歷史地理概論》【印刷中心】材料二:宋代政府重視文治,“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成為社會價值取向。臨安城(杭州)是南宋的文化教育中心,來杭參加科舉考試的各路生員及求學的各類學生甚眾。眾多學子對書籍的需求推動了杭城印刷業的繁榮。宋人葉夢得說:“今天下印書,以杭州為上。”(1)流經杭州的是隋大運河的哪一段?根據材料一,概括元朝重修大運河的歷史條件。(2)根據材料二,概述宋代杭州印刷業繁榮的原因。【答案】(1)江南河;國家的統一。(2)崇文抑武的國策;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文化教育昌盛;科舉制度完善。【知識點】隋的興亡;經濟重心的南移;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1) 從材料中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注意關鍵信息點“大都‘去江南極遠,而百司庶府之繁,衛士編民之眾,無不仰給于江南’”“大運河沿岸一些城鎮興起,一批古老城市煥發了青春”;(2) 根據材料得出印刷 事業的發展得益于政府的重視;在宋朝刻印儒、道、佛書籍是因為三教合一促進宋明理學的形成,教育的發展和科舉考試的影響推動了印刷事業的發展,聯系所學,在宋朝印刷術取得技術性突破--活字印刷術出現,這也推動了印刷事業的發展。故答案為:(1) 江南河;國家的統一;(2) 崇文抑武的國策;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文化教育昌盛;科舉制度完善。【點評】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和宋朝印刷術的發展,隋朝大運河的修建,促進了大運河的發展,宋朝印刷術使得宋代時期經濟發展迅速,對于宋朝對外交往深有好處。1 / 1浙江省湖州市德縣清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調研測試試卷一、選擇題1.(2018八上·湖州期末)在周代,以國名為姓氏的現象較為普遍,如晉文公稱晉重、齊昭公稱齊潘等。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緣于( )A.王位世襲 B.諸侯分封 C.諸侯爭霸 D.科舉取士2.(2018八上·湖州期末)春秋戰國時期,官府壟斷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平民開始接受教育。下列孔子的主張中,最能體現這一變化的是( )A.貴賤有序 B.因材施教 C.克己復禮 D.有教無類3.(2018八上·湖州期末)在雅典公民大會上,公民可以通過將貝殼或石子投于壺中的方式,來對城邦事務進行表決。這反映了當時雅典城邦( )A.法制嚴明 B.政治民主 C.經濟發達 D.文化繁榮4.(2018八上·湖州期末)斯塔夫里阿諾斯說:“秦的迫害有效地阻止了周代所特有的百家爭鳴局面,中國思想的黃金時代結束了。”他所說的“迫害”是指( )A.焚書坑儒 B.嚴刑峻法 C.罷黜百家 D.窮奢極欲5.(2018八上·湖州期末)“終于出現了這樣的時代:世界上同時存在兩個強有力的大國,他們不僅能夠制服蠻族入侵,而且還能把自己帝國的和平國界向外推進。”“兩個強有力的大國”,其一是漢朝時期的中國,另一個則是( )A.阿拉伯帝國 B.法蘭克王國 C.西羅馬帝國 D.羅馬帝國6.(2018八上·湖州期末)下圖是歐洲保留至今的古城堡。中世紀西歐興建城堡的根本原因是( )A.羅馬帝國的擴張 B.莊園經濟的發展C.商品經濟的發展 D.西歐城市的興起7.(2018八上·湖州期末)“(秦朝)成功地把一套國家官僚機器的制度傳給了它的政治繼承者。這套制度……推行1100年,其間只逐步作了修正。”“其間只逐步作了修正”包含的內容有( )①西漢強化監察制度②唐朝創立三省六部制③隋朝開創科舉制度④宋朝設立南、北面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18八上·湖州期末)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下表充分證明某地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該地是( )朝代 史料三國 孫權派船隊到夷洲隋朝 隋斷帝時三次派人到達流求元朝 設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琉球A.西藏 B.新疆 C.臺灣 D.南沙群島9.(2018八上·湖州期末)蔡倫被譽為“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句”“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是因為他( )A.修筑都江堰 B.發明印刷術C.改進造紙術 D.編著《九章算術》10.(2018八上·湖州期末)某位皇帝不僅使“貞觀之風一朝重振”,而且使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11.(2018八上·湖州期末)下圖為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的片段摘錄。圖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別是( )周→①→漢→三國→②→東晉十六國→南北朝→③→唐A.商朝、西晉、隋朝 B.秦朝、西晉、隋朝C.秦朝、宋朝、元朝 D.商朝、五代、元朝12.(2018八上·湖州期末)圖片是歷史學習的重要資料。從下列四幅圖片中,你可以提煉的學習主題是( )①張騫出使西域 ②北魏帝后禮佛圖③文成公主入藏 ④西夏木活字印本A.國家的統一與發展 B.對外的交往與進步C.民族的交流與融合 D.經濟的繁榮與昌盛二、非選擇題13.(2018八上·湖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屬于國家所有。春秋以來,由于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一些奴隸主將新開墾出來的田地變成私產并出租……——人教版《中國歷史》教材材料二:漢興之初,統治者推行“無為而治”的治國方略。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漢高祖)輕田租,十五而稅一。……(漢景帝)二年,今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稅一。”材料三:“時海內大亂……中國士民避亂者多南渡江。”——《資治通鑒·晉紀九》(1)面對材料一所述變化,商鞅在變法時采取了怎樣的措施?(2)根據材料二,漢初統治者采取了怎樣的經濟政策?其治國方略來源于哪一思想學派?(3)材料三反映了西晉末年怎樣的歷史現象?它對古代經濟格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14.(2018八上·湖州期末)考古發現為歷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史料。閱讀下表,回答問題。 史料一 史料二 史料三考古發現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 三彩駱駝載樂俑 南海一號沉船中的瓷器歷史信息 漆器表面記錄著孔子的生平,并繪有其畫像,這表明漢代尊儒學經蔚然成風。 駱駝昂首挺立,中間一位來自中亞、西亞的胡人跳舞,其余四人圍坐演奏胡樂。 船中文物以瓷器為主,不少瓷器具有阿拉伯風情。此外,還有銅錢上萬枚,年代最早的是漢代“五銖錢”,最晚的是南宋“紹興通寶”。(1)史料一中的“尊儒學經”風尚與漢武帝采取哪些統治措施直接相關?(2)史料二中的文物體現了唐代社會習俗的哪一顯著特點?它還見證了哪條中外貿易商路的繁榮?(3)“南海一號”是什么時期的船只?并根據史料三概述當時對外貿易的特點。15.(2018八上·湖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運河之城】材料一:滅南宋后,元朝政府重新規劃線路,新開鑿兩段運河,從而貫通了五代十國以來因政權分型而阻塞的京杭運河,使之威為南起杭州直入大都的人工河流。——《中國歷史地理概論》【印刷中心】材料二:宋代政府重視文治,“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成為社會價值取向。臨安城(杭州)是南宋的文化教育中心,來杭參加科舉考試的各路生員及求學的各類學生甚眾。眾多學子對書籍的需求推動了杭城印刷業的繁榮。宋人葉夢得說:“今天下印書,以杭州為上。”(1)流經杭州的是隋大運河的哪一段?根據材料一,概括元朝重修大運河的歷史條件。(2)根據材料二,概述宋代杭州印刷業繁榮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內容可知,晉齊的姓氏源自諸侯國晉齊,B符合題意,ACD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周朝的歷史,分析了解當時的政治制度,實行諸侯分封。2.【答案】D【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內容可知, 春秋戰國時期,官府壟斷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平民開始接受教育,產生這一現象,正是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的觀點,反應的是教育思想,ABC均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的內容,了解孔子的主要觀點和主要思想,是考試的重難點內容。3.【答案】B【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伯里克利擴大公民的權利,很多公民擔任政府公職,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參加城邦事務,決定內政、外交、和平、戰爭等重大問題,他們在行政和司法機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ACD均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雅典民主的政治制度,在當時,雅典的政治制度發展非常快,提倡民主,同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4.【答案】A【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發表意見,并相互辯論,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這一時期也是我國學術思想史上的黃金時代。但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令“焚書坑儒”,對思想文化進行控制,結束了這一思想活躍局面。BCD均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秦始皇的暴政。在百家爭鳴的時代,秦始皇為了控制思想文化,實行了暴政,焚書坑儒,客觀評價秦始皇。5.【答案】D【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羅馬帝國。根據材料“同時存在兩個強有力的大國”“不僅能夠制服蠻族入侵,還能把自己帝國的和平國界向外推進”“一個是漢朝時期的中國”可知,這個大國是與漢朝同一時期的國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至公元184年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統治。在這一時期的西方,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ABC均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羅馬帝國的歷史,當時的羅馬與當時的中國漢朝,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國,本題具有一定的難度。6.【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歐中世紀莊園經濟是靠有大量的勞動力被固定在大量土地上來維持的,土地歸少數人所有,大量的勞動力則被束縛在土地上。莊園以封閉為特征,以自給自足為特點。但是,隨著11世紀西歐商業的發展和城市的復興,商業交往特有的滲透力極大地觸動了莊園的存在基礎,促成了莊園經濟的瓦解和向商業化方向的靠攏。商人階層的形成使大批的農民從土地中脫離出來,加入到商業經營中來;商業行為使莊園中的產品與市場聯系起來,實物地租變為貨幣地租。B符合題意,AC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中世紀歐洲的莊園經濟的發展,西歐莊園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西歐城市的發展,了解世界近代史的內容。7.【答案】A【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古代官僚制度的發展。根據材料“秦朝成功地把一套國家官僚機器的制度傳給了它的政治繼承者。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間只逐步作了修正。”可知,材料中的一套國家官僚機構指的是秦始皇創立的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統治者強化了監察制度,隋朝時期開創了三省六部制,并開創了科舉制,明朝明太祖時期設立了錦衣衛,明成祖時期設立了廠衛特務機構。這一系列的措施就是對這一套國家官僚機器的制度的“修正”。因此,①③正確,②④錯誤,BCD均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古代官僚制度的發展,了解中國古代的朝代的政治制度,結合教材,分析理解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內容,本題是考試的易考點。8.【答案】C【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元朝時臺灣就隸屬中央政府管轄,當時臺灣的名稱是琉球.元朝進一步加強對臺灣的管理,在臺灣(琉球)設澎湖巡檢司,以加強對那里的管轄,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設置機構進行管理,使臺灣開始納入中央政府的統治范圍之內。C符合題意,AB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臺灣時期在中國古代的名稱,臺灣自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9.【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造紙術的改進。根據所學可知,東漢時候,宦官蔡倫總結西漢以來的經驗,用樹枝、破布、麻頭和舊漁網作原料造紙,改進了造紙術。后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A、B、D項分別是李冰、畢昇與張衡的貢獻。ABD均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蔡倫改進造紙術的內容,難度低,記憶即可。10.【答案】D【知識點】開元盛世;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當宰相,重視地方吏治,還注意節儉.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唐玄宗前期的年號叫開元,史稱“開元盛世”.使“貞觀之風一朝重振”的唐朝皇帝是唐玄宗。ABC均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唐玄宗的歷史內容,唐玄宗開啟了開元盛世,對于唐朝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11.【答案】B【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中國朝代順序。中國古代的朝代順序是: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魏、蜀、吳)、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北宋、南宋)、元、明、清。因此圖片中①處應該為秦朝,②處應該為西晉,③處應該為隋朝。ACD均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朝代順序,牢記即可,本題難度低。12.【答案】C【知識點】北方的民族融合;探究絲綢之路【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圖片可知,張騫出使西域是促進漢族的西域之間的民族交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歷史重要的改革事件,頒布了促進民族交流和發展的措施,文成公主入藏,促進唐朝與西藏民族之間的關系,西夏的活字印刷,也是經由之前的朝代發展演變下來,分析ABCD四個選項,不難得出,都是促進民族交流與融合的舉措。C符合題意,AB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史中民族的交流與融合的事件,分析教材和題干,即可得出。13.【答案】(1)允許土地自由買賣。(2)休養生息(或輕徭薄賦);道家。(3)人口南遷;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大一統的漢朝;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 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變法的背景。針對春秋以來,土地開墾,私田出現的現象。商鞅變法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2) 漢初實行無為而治,經濟上實行休養生息,減少百姓的負擔,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無為而治這一理念來自于道家思想;(3) 西晉末年,由于司馬家族的“八王之亂”,導致黃河流域大亂,匈奴、羯、氐、羌、鮮卑等外族乘機為亂,這些外族對中原漢族多少存有抵觸情緒,甚至對漢族人血腥屠殺,漢人紛紛南遷,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故答案為:(1) 允許土地自由買賣;(2) 休養生息(或輕徭薄賦);道家;(3) 人口南遷;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點評】本題考查商鞅變法,漢朝無為而治,西晉的南遷,考查中國古代史的政治措施,為了鞏固國家統治,頒布推行了一系列改革。14.【答案】(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官學,大力提倡儒學教育。(2)中西互通;絲綢之路。(3)南宋;海外貿易繁榮(或出口的主要是瓷器;對外貿易遠至西亞)。【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探究絲綢之路【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1)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和外戚竇氏爭權.而竇氏信奉黃老學說,為了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決定尊崇“儒”.其中有一個有名代表叫董仲舒,他把孔孟時的儒家學說整理并推出“儒術”,口號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第一,董仲舒新儒學提出的一系列主張迎合了時代的需要,“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利于統治者統治.第二,漢武帝大力推動儒學發展,全面肯定新儒學思想,起用儒者數百人參與國家大政,興辦太學,使天下文士都學儒家經典 因為儒學適應了統治者的需要,其道理倫常之說能安定百姓之心,因而有助于統治者的統治,這也是跟漢武帝時期國力昌盛,人民生活穩定有莫大的關系 ;(2) 絲綢之路不僅是東西商業貿易之路,而且是中國和亞歐各國間政治往來、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方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筑等藝術,天文、歷算、醫藥等科技知識,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等宗教,通過此路先后傳來中國,并在中國產生了很大影響。中國的紡織、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制瓷等工藝技術,繪畫等藝術手法,儒家、道教思想,也通過此路傳向西方,產生了影響。絲綢之路是東西交往的友好象征; (3) “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初期古沉船。在海上絲綢之路向外運送瓷器時失事,沉沒地點位于中國廣東省南海海域。是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 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繁榮。故答案為:(1)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官學,大力提倡儒學教育;(2) 中西互通;絲綢之路;(3) 南宋;海外貿易繁榮(或出口的主要是瓷器;對外貿易遠至西亞)。【點評】本題考查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思想,唐朝的絲綢之路促進了海上貿易和陸地貿易的發展,溝通了中國與西方之間的聯系,深入理解政治生活的內容。15.【答案】(1)江南河;國家的統一。(2)崇文抑武的國策;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文化教育昌盛;科舉制度完善。【知識點】隋的興亡;經濟重心的南移;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1) 從材料中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注意關鍵信息點“大都‘去江南極遠,而百司庶府之繁,衛士編民之眾,無不仰給于江南’”“大運河沿岸一些城鎮興起,一批古老城市煥發了青春”;(2) 根據材料得出印刷 事業的發展得益于政府的重視;在宋朝刻印儒、道、佛書籍是因為三教合一促進宋明理學的形成,教育的發展和科舉考試的影響推動了印刷事業的發展,聯系所學,在宋朝印刷術取得技術性突破--活字印刷術出現,這也推動了印刷事業的發展。故答案為:(1) 江南河;國家的統一;(2) 崇文抑武的國策;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文化教育昌盛;科舉制度完善。【點評】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和宋朝印刷術的發展,隋朝大運河的修建,促進了大運河的發展,宋朝印刷術使得宋代時期經濟發展迅速,對于宋朝對外交往深有好處。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德縣清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調研測試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德縣清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調研測試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