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2019八下·余杭期中)滿族的前身是女真族,歷史上也曾稱滿洲,那么把族名改稱滿洲的是( )A.阿骨打 B.努爾哈赤 C.皇太極 D.康熙帝2.(2019八下·余杭期中)“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與該詩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鄭和下西洋 B.康熙平定噶爾丹的叛亂C.鄭成功收復臺灣 D.清軍進入臺灣3.(2019八下·余杭期中)自古以來,西藏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實能夠有力證明這一點的是( )①西漢時設置西域都護府②元朝時設宣政院,正式成為中國的一個行政區③清朝時達賴、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④清朝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4.(2019八下·余杭期中)帶領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光輝篇章的是( )A.渥巴錫 B.大和卓 C.小和卓 D.噶爾丹5.(2019八下·余杭期中)被稱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的是( )A.莎士比亞 B.米開朗琪羅 C.哥白尼 D.但丁6.一位殷實的商人,多年從事絲綢產銷,由于生意興隆,就添置十幾臺織機,雇用十幾名技術工人織綢。這一歷史情景最早應出現在( )A.元朝后期 B.明朝前期 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7.(2019八下·余杭期中)“讀書人,最不齊,爛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做了欺人計。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搖尾擺頭,便道是圣門高弟……就教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這段話主要諷刺批判了( )A.焚書坑儒 B.獨尊儒術C.明清的八股取士 D.隋唐的科舉考試8.(2019八下·余杭期中)黃宗羲認為:“然則其(封建國家)所謂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論者謂有治人無治法,吾以謂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其核心思想是(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來決定的C.建立民主共和國 D.反對君主專制,實行法治9.(2019八下·余杭期中)沐英(1344—1392年),明朝開國功臣,軍事將領。明成祖開始,為加強對云南的管理大力推行________措施,造成少數民族官員利益損失,加之明朝末期緬甸等國覬覦,不斷有反叛暴亂。沐英及沐氏家族歷代統治者會同上級官員鎮壓叛亂,打擊分裂,維護國家統一,為中國世守云南280年。( )A.土司制度 B.改土歸流 C.平定叛亂 D.聯姻制度10.(2019八下·余杭期中)19世紀中期,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一個新的劇種——京劇初步形成,后成為中國國粹。京劇是以哪些劇種為基礎形成的( )①元雜劇 ②昆曲 ③徽劇 ④漢調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11.(2019八下·余杭期中)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中國歷來重視農業生產。下列屬于明清時期農業生產發展的有( )①精耕細作水平進一步提高②“蘇湖熟,天下足”③大量新品種被培育出來④甘薯、玉米等作物引進中國,并逐步推廣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2.(2019八下·余杭期中)大型紀錄片《故宮》解說詞第四集《指點江山》:“養心殿西暖閣是雍正處理政務、批閱奏折的地方,這里懸掛著他親筆書寫的對聯‘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實現雍正皇帝“惟以一人治天下”理想的是( )A.在中央設內閣、置六部 B.設立軍機處C.確立三省六部制 D.設立議政王大臣會議13.(2019八下·余杭期中)明清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其歷史發展的主流是( )A.經濟文化繁榮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近代前夜的社會危機C.社會動蕩不安與民族仇殺混亂D.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14.(2019八下·余杭期中)據統計,朱元璋平均每天要閱讀207份奏章,處理423樁政事,可謂日理萬機。皇帝如此繁忙卻心甘情愿,因為朱元璋的忙碌和他采取的哪項措施有直接關系( )A.廢除丞相,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B.實行八股取士C.組建特務機構D.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15.范小靜在《十三行故事》一書中寫道:“鴉片戰爭打響,廣州的林則徐給朝廷的奏折中這樣分析敵情:那些英國人的裝束,全身纏裹得緊緊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來。中國人對付這種軍隊,不但一個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幾個,即使是鄉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們的命。”造成這種認識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異B.中西方人種差異C.中國文人的偏見D.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16.(2019八下·余杭期中)“你們讀判決書時,要比我聽判決書更害怕。”臨刑前,他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來的世界會了解我,會了解我的價值。”這位科學家是( )A.伽利略 B.布魯諾 C.哥白尼 D.托勒密17.(2019八下·余杭期中)從葡萄牙出發,繞過非洲到達印度,開創了東西方之間最短的海上航路的是( )A.萊特兄弟 B.馬可·波羅 C.麥哲倫 D.達·伽馬18.(2019八下·余杭期中)以下思想先驅中,提出“三權分立”思想的是( )A.伏爾泰 B.盧梭 C.孟德斯鳩 D.黑格爾19.(2017八下·鄞州期中)“無論哥倫布本人的內心動機怎樣神秘,他航海得到支持,全靠有人從實際上來估計證實一條科學假設后所可期待得到的收獲。”材料中所說的“科學假設”是( )A.生物進化論 B.相對論C.萬有引力定律 D.地圓學說20.(2019八下·余杭期中)歐洲人能夠在15 世紀開辟新航路,是由許多因素促成的。其中,主要受益于中國的因素是( )A.把握航海方向的指南針傳人歐洲并被普遍應用B.地圓學說逐漸被歐洲人接受C.東方豐富的金銀、絲綢等商品吸引歐洲人D.豐富的航海知識與探險精神21.“宗教神秘主義的面紗和覆蓋真相的無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開一角,傳統的權威受到撼動,人類第一次從對自然恐懼的陰影下走出來,重新審視自身的價值和能力。”導致上述變化的歷史事件是( )A.新航路開辟 B.宗教改革 C.文藝復興 D.啟蒙運動22.(2019八下·余杭期中)下面對鄭和下西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B.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C.最遠航行到紅海沿岸和地中海沿岸D.比西歐人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23.(2019八下·余杭期中)“14日,星期二,無事”。這是路易十六對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但是,這一天卻成為改寫法國歷史的最重要的日子,因為這一天( )A.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籌款 B.法蘭西共和國建立C.制憲會議通過《人權宣言》 D.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24.(2019八下·余杭期中)與圖中場景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美國獨立戰爭C.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D.俄國農奴制改革25.(2019八下·余杭期中)比較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的相同點,你認為正確的一組是( )①都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②革命后都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③都用武力推翻了封建王朝④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開辟了道路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④26.(2019八下·余杭期中)在美國的某小鎮有一塊獨立戰爭紀念碑,碑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敵人硬要把戰爭強加在我們頭上,那么,就讓戰爭從這兒開始吧!”這個小鎮是( )A.波士頓 B.來克星頓 C.薩拉托加 D.約克鎮27.(2019八下·余杭期中)歌曲是用音符寫成的歷史。“前進!祖國的兒郎,那光榮的時刻已來臨!專制暴政在壓迫著我們,我們的祖國鮮血遍地……公民們,武裝起來!公民們,投入戰斗!前進前進!萬眾一心!把敵人消滅……”《馬賽曲》創作于1792年,歌曲反映了( )A.英國的新生 B.日本明治維新C.法國大革命 D.美國的獨立28.(2019八下·余杭期中)鄭和說:“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海上。”下列各組關聯可用來佐證這一觀點的有( )①張騫出使西域——西漢疆域的擴大②絲綢之路的開辟——漢唐盛世的出現③清朝的海禁政策——近代中國的落伍④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等國的崛起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29.(2019八下·余杭期中)有人這樣評價英國議會:“革命前,議會是國王的議會;革命后,國王是議會的國王。”“議會的國王”這種制度形成的標志是( )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C.《人權宣言》 D.《民法典》30.(2019八下·余杭期中)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世界上沒有人比拿破侖更偉大!最能體現拿破侖“偉大”之處的是( )A.建立帝國,實行獨裁 B.頒布法典,加強法制C.發動政變,執掌大權 D.發動戰爭,橫掃歐洲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2019八下·余杭期中)連線題(1)請把下列人物與其作品、評價連接成線。作者 作品 評價A.李時珍 《天工開物》 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B.宋應星 《三國演義》 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學著作C.羅貫中 《本草綱目》 我國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2)請把下列人物與事件連接成線。人物事件A.克倫威爾 a.雅各賓派領導人,推動法國大革命走上高潮B.羅伯斯庇爾 b.英國共和時代的“護國公”,后成為獨裁者C.拿破侖 c.從年輕將軍到加冕稱帝,叱咤風云22年D.華盛頓 d.起草《獨立宣言》,后成為第三任總統E.杰斐遜 e.美國國父,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總統32.(2019八下·余杭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今天下大小事務,皆朕一人親理,無可旁貸。若將要務分任于他人,則斷不可行。所以無論巨細,朕必躬自斷制。”——康熙帝材料二:“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雍正帝材料三:1793年,乾隆給英王喬治三世的信中說道:“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材料四:朝臣胡中藻有詩句“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帝看了竟說“加‘濁’字于國號‘清’字之前,是何肺腑?”結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殺,禍及師友。(1)聯系上述四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朝時我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外交狀況。(2)材料三中清朝統治者采取的政策造成了怎樣的嚴重后果?(3)結合我國現在的經濟發展情況,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33.(2019八下·余杭期中)史學界認為,14—18世紀是世界歷史的轉型時期。這一時期歐洲社會發生巨變,在各個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現象,不斷沖擊著舊觀念、舊制度……推動歐洲邁入近代社會,我們可以借助歷史圖片、歷史路線圖、歷史文獻等資料,研究處于轉型期的西歐歷史。材料一:《蒙娜麗莎》材料二:新航路開辟示意圖材料三:①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停止法律的實施或廢除法律;未經議會準許,國王不得隨意征稅……——摘自《權利法案》②人生來就是平等的,人人有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權,人民有變更或廢除舊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權利。——摘自《獨立宣言》③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法律對于所有的人,無論是施行保護或處罰都是一樣的……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摘自《人權宣言》依據材料,請回答:(1)材料一中《蒙娜麗莎》的作者是誰?這幅作品又名《永遠的微笑》,它典型表現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怎樣的時代精神?(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圖中 (填字母,)路線是 (填人名)發現美洲的路線。隨著美洲的發現以及后續的殖民擴張,給歐洲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哪些條件? (3)材料三中①的法案的頒布使 (國家)開始確立起 制的資產階級統治。材料三中②的法案的頒布有什么意義? 材料三中③的法案是哪一國家在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的?反映了哪個階級的利益? (4)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請分別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三,材料二與材料三之間的內在關系。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1636年,皇太極繼位,改國號為“清”,改“女真”為“滿洲”。因此本題答案為C。【點評】本題比較簡單,直接考查清朝建立的史實。2.【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開辟荊榛逐荷夷,荷夷指荷蘭殖民者。鄭成功打敗荷蘭軍隊,收復臺灣。故選擇C。【點評】 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史實。3.【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西漢時設置西域都護府,管理的是新疆,不是西藏,因此排除①;②③④是元朝和清朝時期,政府對西藏的管理措施,符合題意。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點評】 本題考查元朝和清朝對西藏的管理,稍有難度,要求學生對涉及的史實有清晰的認識。4.【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 明朝末年,蒙古族土爾扈特部西遷到伏爾加河下游游牧,后因不堪忍受沙俄壓迫,在其杰出首領渥巴錫領導下,萬里東歸,返回新疆,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故選A。【點評】本題屬于歷史識記類題目,比較簡單。5.【答案】D【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解答本題應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新時代的最初位詩人”,由此可以確定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恩格凘稱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査學生識記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屬于簡單題。6.【答案】C【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朝中期江南地區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此題中的關鍵詞是“雇傭”,材料中體現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區就曾出現了這種生產關系的萌芽。故此題正確答案為C。【點評】知道明朝中期江南地區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7.【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三句承題,兩句破題"。通過閱讀材料,確定考查的知識點是明朝的八股取士。B項符合題意,故比題選B【點評】抓住題干關鍵詞“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是解題的關鍵,結合八股文的特點得出答案。8.【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黃宗羲反對一家之法,提出“天下之法”,實際上是在批判君主專制。“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體現的是“法治”思想。故D項正確。【點評】本題考查黃宗羲的思想主張,屬于一般題。9.【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明朝為加強對云南的管理,大力推行的措施是實行改土歸流.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點評】本題考查明朝加強對西南地區管理的措施,需要學生讀懂材料,稍有難度。10.【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京劇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京劇是以徽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的一個新劇種。故選擇C。【點評】 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京劇形成的了解。11.【答案】C【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清時期農業發展的表現。根據教材相應內容可知,①③④三項屬于明清時期農業發展的表現,而 ②“蘇湖熟,天下足” 自南宋開始流傳,是經濟重心完成南移的表現。【點評】本題比較簡單,要求學生對史實有清晰的認識。12.【答案】B【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 從材料中可知的關鍵信息是“雍正帝”、“惟以一人治天下”,可知雍正帝時皇帝一人決策國家事務,皇權已經達到頂峰,標志性事件是軍機處的設立,故B項正確;清軍入關之后,清王朝建立起全國政權,沿襲明朝內閣制度,始設內閣,應為清初,與題中雍正時期不符,故A項說法;三省六部制是隋朝確立,與題干不符,故C項不正確;D項議政王大臣會議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設立,清初為實際最高權力機構,與題干不符,故排除。【點評】本題考查皇權專制的內容, 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要求學生對材料進行深入理解,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3.【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明清時期,我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繼續發展。但是這一時期也孕育著危機,西方殖民者來到我國沿海騷擾,葡萄牙殖民者強占澳門,荷蘭侵略者侵占臺灣,沙俄威脅我國東北。同時,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與外國隔絕。清政府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另一方面,明清時期也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時期。中央政府通過設立行省、派駐駐藏大臣等方式加強了對少數民族地區地區的管轄,促進了這些落后地區的開發。清代平定準噶爾之亂與大小金川之亂,擊潰阿古柏政權,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因此,明清時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時期。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的時代特征,要求學生對這一時期的歷史有清晰的認識,稍有難度。14.【答案】A【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可以知道,明太祖的時候,借口丞相專權,廢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廢除丞相后,全國重大政務都有皇帝一人決斷,每天繁重的奏章國事處理,必然會使明太祖日理萬機。故A項符合題意;BCD項與題意不符,排除. 所以A選項是正確的。【點評】 本題考查明清君主專制加強,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以得出答案。15.【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近代前夜危機考點的理解。從本段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當時中國人的愚昧、落后。閉關鎖國政策是中國更加閉塞、停滯,遠離世界發展潮流。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理解閉關鎖國政策的后果。16.【答案】B【知識點】科學革命【解析】【分析】 意大利思想家布魯諾對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宣傳觸怒了教會,被宗教裁判所判火刑處死。因此本題答案為B。【點評】本題屬于簡單題,只要對史實史記清楚就可以了。17.【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新航路的開辟。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A項不符合; 馬可·波羅17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途徑中東,歷時四年多來到中國,在中國游歷了17年。回國后出了一本《馬可·波羅行紀》,與題干無關,B項排除;1519至1522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麥哲倫率領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歐洲,完成了環球航行;C項排除。 1497至1498年,達·伽馬沿著迪亞士的航線繼續航行,首先成功到達印度等地,獲得無數財富。 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新航路開辟的過程,屬于簡單題。18.【答案】C【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以知道,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學說,認為國家的權力應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國王行使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應當分屬議會法院.三權分立,彼此制衡.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再現能力,屬于簡單題。19.【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哥倫布遠航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是意大利的一位水手,他通過自學獲得了許多數學、地理學、天文學、航海學、地圖繪制等專業知識,并堅信地球是圓的,他認為,從歐洲出發,一直向西航行,就能到達東方各國.1492年他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到達了古巴、海地等地,第一個發現了美洲大陸.ABC三項與航海關系不大。故選擇D。【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哥倫布遠航的了解。20.【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新航路的開辟條件的理解。促成歐洲人在15世紀末開辟新航路的因素包括: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對黃金需求量增大 (主要);《馬可·波羅行紀》的流傳,歐洲人把東方看成是黃金邊地的人間天堂;商路不暢,奧斯曼帝國對東地中海的控制,使商路受阻礙;,西歐生產力的發展,知識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中國發明的指南針已傳入歐洲,此時,普遍應用于航海事業,對于新航路的開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與中國有關的主要的就是答案A。【點評】 了解新航路開辟的條件,突出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21.【答案】C【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 根據材料可知,A明顯與題干中的思想解放內容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文藝復興中人文主義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對神性,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世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故C符合題意;BD都在文藝復興之后,不能說是“第一次從對自然恐懼的陰影下走出來”,故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 本題考查文藝復興,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文藝復興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于16世紀達到頂峰,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藝復興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之一。22.【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此題考查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從1405-1433年,鄭和先后七次下西洋,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比歐洲人迪亞士(1487年)航海早了半個多世紀。C中的”地中海沿岸不正確。故答案是C。【點評】本題屬于簡單題,再現史實即可。23.【答案】D【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789年7月14日,巴線人民攻古巴士底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是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志。法國大革命最終推翻了封建統治,走上本主義道路,改寫了法國歷史。D項符合題意。【點評】歷史類的題目特別要注意時間,該題從時間角度思考可以直接得出答案。24.【答案】A【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本題以圖片的形式主要考查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準確認識,依據圖片中“《權利法案》可以直接判斷出與圖片場景相關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聯系已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光榮革命”而結束,于1689年頒布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故選A。【點評】本題屬于簡單題,根據題中關鍵詞和所學知識可以直接得出答案。25.【答案】C【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終確立君主立憲制,所以②不符合題意;美國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的識記。26.【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獨立戰爭的導火線是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1775年4月來克星頓的槍聲標志著獨立戰爭的爆發;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是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1781年,華盛頓率領大陸軍將英軍圍在約克鎮,取得約克鎮大捷,標志著獨立戰爭中北美戰場上戰爭的結束。 因此,本題的答案是B。【點評】本題比較簡單,要求學生對獨立戰爭的史實有比較明確的認識。27.【答案】C【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1789年巴黎人民發動武裝起義,法國大革命爆發,制憲議會通過《人權宣言》。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馬賽曲》創作于大革命時期,歌頌了大革命的精神,反映了法國人民的革命熱情,激勵著法國人民為自由而斗爭。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點評】本題處于一般難度的題目,考查法國大革命的識記。28.【答案】C【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新航路開辟;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題干中鄭和的觀點可以理解為國家的富強離不開對海洋的依靠和利用,但依靠海洋獲取財富和利益的同時,必須應對海洋所帶來的危險。①、②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域指的是中亞、西亞以及歐洲各國,地處大陸內部;絲綢之路指代的是陸上絲綢之路,同樣位于大陸內部,與海洋無關。故①、②項錯誤。③項,清朝實行海禁政策,嚴禁出海貿易等海上活動,閉關鎖國,造成中國與外界聯系斷裂,最終導致經濟落后于西方各國,符合題中言論觀點。故③項正確。④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中,歐洲航海家為了獲取更多的財富和利益,不斷探索海洋,進行殖民活動,開拓國際市場,掠奪資源和財富,促進了大西洋沿岸國家的崛起,符合題中言論觀點。故④項正確。綜上所述,本題應選擇③④,正確答案為C。【點評】本題稍有難度,需要學生結合歷史和地理知識進行思考。29.【答案】A【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88年英國發生光榮革命,第二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限制國王的立法權、財政權、軍事權和控制議會的權力,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導地位,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國王是國家元首,但只能依據憲法和法律進行統治,由此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理論和法律基礎。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不大,需要識記選項中文件的出處,做出正確選擇。30.【答案】B【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拿破侖法典》的影響。1804年12月,拿破侖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拿破侖在1804-1810年間,先后頒布多部法典,其中最著名的是1804年頒布的《民法典》,該法典后來被稱為《拿破侖法典》。《拿破侖法典》第一次確認了民事權利平等、廢除貴族特權、財產所有權無限制和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并吸收了大革命以來的各種社會立法和理論成果。它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這是拿破侖對世界最大的貢獻。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一般,屬于歷史知識的識記。31.【答案】(1)(2)【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 本題考查明代在科學上取得重要貢獻的人物及其著作。李時珍著作是《本草綱目》,是一部 比較完善的藥物學巨著;徐光啟著作是《農政全書》,是農業的百科全書,宋應星著作是《天工開物》,是一部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2)1640年,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克倫威爾領導的議會軍戰勝王軍,1649年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共和國成立后,克倫威爾獨攬大權。不久,他驅散議會,就任“護國主”,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統治。1658年,克倫威爾死后,斯圖亞特王朝復辟。羅伯斯庇爾是法國大革命的領導人.羅伯斯庇爾掌握法國政權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斷措施,打退了外國軍隊的進攻,平息了國內的叛亂,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拿破侖政變后1804年拿破侖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制訂了《拿破侖法典》.這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華盛頓是美國首任總統,美國獨立戰爭大陸軍總司令。1789年,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1793年連任,在兩屆任期結束后,他自愿放棄權力不再續任.華盛頓領導美國人民取得了民族獨立,又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他被譽為“美國國父”。 1776年, 杰斐遜 與約翰·亞當斯和本杰明·富蘭克林一起起草了《獨立宣言》,杰斐遜是主筆。【點評】本題考查內容較多,要求學生對史實識記清晰。連線題的形式比較簡單,降低了難度。32.【答案】(1)政治上,專制皇權不斷加強;經濟上:農業是經濟的主體,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觀念;思想文化上:大興文字獄,思想專制,文化僵化;對外交往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2)后果:限制了中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西方科學文化交流,中國逐漸落后于西方。(3)啟示: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虛心學習國外的先進的科技和經驗,力求其為我所用。【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 材料一表明清朝皇權專制不斷加強; 材料二表明清朝時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然占主體;材料三表明清朝統治者盲目自大,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材料四表明清朝統治者為加強思想控制,大興文字獄。(2)本題考查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比較簡單(3)本題從中國近代落后的現實出發,思考對當代建設的啟示,可以結合近代落后的原因進行思考。【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有一定的綜合性,重在考查對材料的理解。33.【答案】(1)達·芬奇;人文主義(2)C;哥倫布;提供了資本、原料、市場(3)英國;君主立憲;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法國;資產階級。(4)材料一文藝復興運動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為材料三的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材料二新航路的開辟,帶來了資本的原始積累,為材料三的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物質基礎。【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蒙娜麗莎》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創作的油畫, 文藝復興的核心精神是人文主義。(2)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有關史實,需要結合圖片進行思考。(3)本題考查英美法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著重考察三步法律文件的影響。(4)本題考查文藝復興、資產階級革命和新航路開辟之間的聯系,需要明確歷史事件的先后順序,然后思考其聯系。【點評】本題有一定的綜合性,各小題難度有層次,前三小題根據所學知識可以直接得出答案,最后一小題稍有難度。1 /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2019八下·余杭期中)滿族的前身是女真族,歷史上也曾稱滿洲,那么把族名改稱滿洲的是( )A.阿骨打 B.努爾哈赤 C.皇太極 D.康熙帝【答案】C【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1636年,皇太極繼位,改國號為“清”,改“女真”為“滿洲”。因此本題答案為C。【點評】本題比較簡單,直接考查清朝建立的史實。2.(2019八下·余杭期中)“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與該詩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鄭和下西洋 B.康熙平定噶爾丹的叛亂C.鄭成功收復臺灣 D.清軍進入臺灣【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開辟荊榛逐荷夷,荷夷指荷蘭殖民者。鄭成功打敗荷蘭軍隊,收復臺灣。故選擇C。【點評】 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史實。3.(2019八下·余杭期中)自古以來,西藏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實能夠有力證明這一點的是( )①西漢時設置西域都護府②元朝時設宣政院,正式成為中國的一個行政區③清朝時達賴、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④清朝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西漢時設置西域都護府,管理的是新疆,不是西藏,因此排除①;②③④是元朝和清朝時期,政府對西藏的管理措施,符合題意。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點評】 本題考查元朝和清朝對西藏的管理,稍有難度,要求學生對涉及的史實有清晰的認識。4.(2019八下·余杭期中)帶領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光輝篇章的是( )A.渥巴錫 B.大和卓 C.小和卓 D.噶爾丹【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 明朝末年,蒙古族土爾扈特部西遷到伏爾加河下游游牧,后因不堪忍受沙俄壓迫,在其杰出首領渥巴錫領導下,萬里東歸,返回新疆,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故選A。【點評】本題屬于歷史識記類題目,比較簡單。5.(2019八下·余杭期中)被稱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的是( )A.莎士比亞 B.米開朗琪羅 C.哥白尼 D.但丁【答案】D【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解答本題應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新時代的最初位詩人”,由此可以確定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恩格凘稱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査學生識記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屬于簡單題。6.一位殷實的商人,多年從事絲綢產銷,由于生意興隆,就添置十幾臺織機,雇用十幾名技術工人織綢。這一歷史情景最早應出現在( )A.元朝后期 B.明朝前期 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答案】C【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朝中期江南地區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此題中的關鍵詞是“雇傭”,材料中體現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區就曾出現了這種生產關系的萌芽。故此題正確答案為C。【點評】知道明朝中期江南地區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7.(2019八下·余杭期中)“讀書人,最不齊,爛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做了欺人計。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搖尾擺頭,便道是圣門高弟……就教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這段話主要諷刺批判了( )A.焚書坑儒 B.獨尊儒術C.明清的八股取士 D.隋唐的科舉考試【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三句承題,兩句破題"。通過閱讀材料,確定考查的知識點是明朝的八股取士。B項符合題意,故比題選B【點評】抓住題干關鍵詞“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是解題的關鍵,結合八股文的特點得出答案。8.(2019八下·余杭期中)黃宗羲認為:“然則其(封建國家)所謂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論者謂有治人無治法,吾以謂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其核心思想是(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來決定的C.建立民主共和國 D.反對君主專制,實行法治【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黃宗羲反對一家之法,提出“天下之法”,實際上是在批判君主專制。“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體現的是“法治”思想。故D項正確。【點評】本題考查黃宗羲的思想主張,屬于一般題。9.(2019八下·余杭期中)沐英(1344—1392年),明朝開國功臣,軍事將領。明成祖開始,為加強對云南的管理大力推行________措施,造成少數民族官員利益損失,加之明朝末期緬甸等國覬覦,不斷有反叛暴亂。沐英及沐氏家族歷代統治者會同上級官員鎮壓叛亂,打擊分裂,維護國家統一,為中國世守云南280年。( )A.土司制度 B.改土歸流 C.平定叛亂 D.聯姻制度【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明朝為加強對云南的管理,大力推行的措施是實行改土歸流.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點評】本題考查明朝加強對西南地區管理的措施,需要學生讀懂材料,稍有難度。10.(2019八下·余杭期中)19世紀中期,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一個新的劇種——京劇初步形成,后成為中國國粹。京劇是以哪些劇種為基礎形成的( )①元雜劇 ②昆曲 ③徽劇 ④漢調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京劇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京劇是以徽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的一個新劇種。故選擇C。【點評】 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京劇形成的了解。11.(2019八下·余杭期中)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中國歷來重視農業生產。下列屬于明清時期農業生產發展的有( )①精耕細作水平進一步提高②“蘇湖熟,天下足”③大量新品種被培育出來④甘薯、玉米等作物引進中國,并逐步推廣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清時期農業發展的表現。根據教材相應內容可知,①③④三項屬于明清時期農業發展的表現,而 ②“蘇湖熟,天下足” 自南宋開始流傳,是經濟重心完成南移的表現。【點評】本題比較簡單,要求學生對史實有清晰的認識。12.(2019八下·余杭期中)大型紀錄片《故宮》解說詞第四集《指點江山》:“養心殿西暖閣是雍正處理政務、批閱奏折的地方,這里懸掛著他親筆書寫的對聯‘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實現雍正皇帝“惟以一人治天下”理想的是( )A.在中央設內閣、置六部 B.設立軍機處C.確立三省六部制 D.設立議政王大臣會議【答案】B【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 從材料中可知的關鍵信息是“雍正帝”、“惟以一人治天下”,可知雍正帝時皇帝一人決策國家事務,皇權已經達到頂峰,標志性事件是軍機處的設立,故B項正確;清軍入關之后,清王朝建立起全國政權,沿襲明朝內閣制度,始設內閣,應為清初,與題中雍正時期不符,故A項說法;三省六部制是隋朝確立,與題干不符,故C項不正確;D項議政王大臣會議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設立,清初為實際最高權力機構,與題干不符,故排除。【點評】本題考查皇權專制的內容, 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要求學生對材料進行深入理解,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3.(2019八下·余杭期中)明清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其歷史發展的主流是( )A.經濟文化繁榮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近代前夜的社會危機C.社會動蕩不安與民族仇殺混亂D.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明清時期,我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繼續發展。但是這一時期也孕育著危機,西方殖民者來到我國沿海騷擾,葡萄牙殖民者強占澳門,荷蘭侵略者侵占臺灣,沙俄威脅我國東北。同時,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與外國隔絕。清政府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另一方面,明清時期也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時期。中央政府通過設立行省、派駐駐藏大臣等方式加強了對少數民族地區地區的管轄,促進了這些落后地區的開發。清代平定準噶爾之亂與大小金川之亂,擊潰阿古柏政權,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因此,明清時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時期。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的時代特征,要求學生對這一時期的歷史有清晰的認識,稍有難度。14.(2019八下·余杭期中)據統計,朱元璋平均每天要閱讀207份奏章,處理423樁政事,可謂日理萬機。皇帝如此繁忙卻心甘情愿,因為朱元璋的忙碌和他采取的哪項措施有直接關系( )A.廢除丞相,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B.實行八股取士C.組建特務機構D.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答案】A【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可以知道,明太祖的時候,借口丞相專權,廢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廢除丞相后,全國重大政務都有皇帝一人決斷,每天繁重的奏章國事處理,必然會使明太祖日理萬機。故A項符合題意;BCD項與題意不符,排除. 所以A選項是正確的。【點評】 本題考查明清君主專制加強,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以得出答案。15.范小靜在《十三行故事》一書中寫道:“鴉片戰爭打響,廣州的林則徐給朝廷的奏折中這樣分析敵情:那些英國人的裝束,全身纏裹得緊緊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來。中國人對付這種軍隊,不但一個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幾個,即使是鄉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們的命。”造成這種認識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異B.中西方人種差異C.中國文人的偏見D.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近代前夜危機考點的理解。從本段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當時中國人的愚昧、落后。閉關鎖國政策是中國更加閉塞、停滯,遠離世界發展潮流。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理解閉關鎖國政策的后果。16.(2019八下·余杭期中)“你們讀判決書時,要比我聽判決書更害怕。”臨刑前,他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來的世界會了解我,會了解我的價值。”這位科學家是( )A.伽利略 B.布魯諾 C.哥白尼 D.托勒密【答案】B【知識點】科學革命【解析】【分析】 意大利思想家布魯諾對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宣傳觸怒了教會,被宗教裁判所判火刑處死。因此本題答案為B。【點評】本題屬于簡單題,只要對史實史記清楚就可以了。17.(2019八下·余杭期中)從葡萄牙出發,繞過非洲到達印度,開創了東西方之間最短的海上航路的是( )A.萊特兄弟 B.馬可·波羅 C.麥哲倫 D.達·伽馬【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新航路的開辟。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A項不符合; 馬可·波羅17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途徑中東,歷時四年多來到中國,在中國游歷了17年。回國后出了一本《馬可·波羅行紀》,與題干無關,B項排除;1519至1522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麥哲倫率領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歐洲,完成了環球航行;C項排除。 1497至1498年,達·伽馬沿著迪亞士的航線繼續航行,首先成功到達印度等地,獲得無數財富。 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新航路開辟的過程,屬于簡單題。18.(2019八下·余杭期中)以下思想先驅中,提出“三權分立”思想的是( )A.伏爾泰 B.盧梭 C.孟德斯鳩 D.黑格爾【答案】C【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以知道,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學說,認為國家的權力應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國王行使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應當分屬議會法院.三權分立,彼此制衡.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再現能力,屬于簡單題。19.(2017八下·鄞州期中)“無論哥倫布本人的內心動機怎樣神秘,他航海得到支持,全靠有人從實際上來估計證實一條科學假設后所可期待得到的收獲。”材料中所說的“科學假設”是( )A.生物進化論 B.相對論C.萬有引力定律 D.地圓學說【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哥倫布遠航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是意大利的一位水手,他通過自學獲得了許多數學、地理學、天文學、航海學、地圖繪制等專業知識,并堅信地球是圓的,他認為,從歐洲出發,一直向西航行,就能到達東方各國.1492年他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到達了古巴、海地等地,第一個發現了美洲大陸.ABC三項與航海關系不大。故選擇D。【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哥倫布遠航的了解。20.(2019八下·余杭期中)歐洲人能夠在15 世紀開辟新航路,是由許多因素促成的。其中,主要受益于中國的因素是( )A.把握航海方向的指南針傳人歐洲并被普遍應用B.地圓學說逐漸被歐洲人接受C.東方豐富的金銀、絲綢等商品吸引歐洲人D.豐富的航海知識與探險精神【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新航路的開辟條件的理解。促成歐洲人在15世紀末開辟新航路的因素包括: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對黃金需求量增大 (主要);《馬可·波羅行紀》的流傳,歐洲人把東方看成是黃金邊地的人間天堂;商路不暢,奧斯曼帝國對東地中海的控制,使商路受阻礙;,西歐生產力的發展,知識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中國發明的指南針已傳入歐洲,此時,普遍應用于航海事業,對于新航路的開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與中國有關的主要的就是答案A。【點評】 了解新航路開辟的條件,突出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21.“宗教神秘主義的面紗和覆蓋真相的無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開一角,傳統的權威受到撼動,人類第一次從對自然恐懼的陰影下走出來,重新審視自身的價值和能力。”導致上述變化的歷史事件是( )A.新航路開辟 B.宗教改革 C.文藝復興 D.啟蒙運動【答案】C【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 根據材料可知,A明顯與題干中的思想解放內容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文藝復興中人文主義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對神性,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世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故C符合題意;BD都在文藝復興之后,不能說是“第一次從對自然恐懼的陰影下走出來”,故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 本題考查文藝復興,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文藝復興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于16世紀達到頂峰,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藝復興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之一。22.(2019八下·余杭期中)下面對鄭和下西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B.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C.最遠航行到紅海沿岸和地中海沿岸D.比西歐人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此題考查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從1405-1433年,鄭和先后七次下西洋,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比歐洲人迪亞士(1487年)航海早了半個多世紀。C中的”地中海沿岸不正確。故答案是C。【點評】本題屬于簡單題,再現史實即可。23.(2019八下·余杭期中)“14日,星期二,無事”。這是路易十六對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但是,這一天卻成為改寫法國歷史的最重要的日子,因為這一天( )A.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籌款 B.法蘭西共和國建立C.制憲會議通過《人權宣言》 D.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答案】D【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789年7月14日,巴線人民攻古巴士底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是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志。法國大革命最終推翻了封建統治,走上本主義道路,改寫了法國歷史。D項符合題意。【點評】歷史類的題目特別要注意時間,該題從時間角度思考可以直接得出答案。24.(2019八下·余杭期中)與圖中場景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美國獨立戰爭C.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D.俄國農奴制改革【答案】A【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本題以圖片的形式主要考查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準確認識,依據圖片中“《權利法案》可以直接判斷出與圖片場景相關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聯系已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光榮革命”而結束,于1689年頒布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故選A。【點評】本題屬于簡單題,根據題中關鍵詞和所學知識可以直接得出答案。25.(2019八下·余杭期中)比較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的相同點,你認為正確的一組是( )①都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②革命后都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③都用武力推翻了封建王朝④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開辟了道路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C【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終確立君主立憲制,所以②不符合題意;美國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的識記。26.(2019八下·余杭期中)在美國的某小鎮有一塊獨立戰爭紀念碑,碑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敵人硬要把戰爭強加在我們頭上,那么,就讓戰爭從這兒開始吧!”這個小鎮是( )A.波士頓 B.來克星頓 C.薩拉托加 D.約克鎮【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獨立戰爭的導火線是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1775年4月來克星頓的槍聲標志著獨立戰爭的爆發;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是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1781年,華盛頓率領大陸軍將英軍圍在約克鎮,取得約克鎮大捷,標志著獨立戰爭中北美戰場上戰爭的結束。 因此,本題的答案是B。【點評】本題比較簡單,要求學生對獨立戰爭的史實有比較明確的認識。27.(2019八下·余杭期中)歌曲是用音符寫成的歷史。“前進!祖國的兒郎,那光榮的時刻已來臨!專制暴政在壓迫著我們,我們的祖國鮮血遍地……公民們,武裝起來!公民們,投入戰斗!前進前進!萬眾一心!把敵人消滅……”《馬賽曲》創作于1792年,歌曲反映了( )A.英國的新生 B.日本明治維新C.法國大革命 D.美國的獨立【答案】C【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1789年巴黎人民發動武裝起義,法國大革命爆發,制憲議會通過《人權宣言》。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馬賽曲》創作于大革命時期,歌頌了大革命的精神,反映了法國人民的革命熱情,激勵著法國人民為自由而斗爭。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點評】本題處于一般難度的題目,考查法國大革命的識記。28.(2019八下·余杭期中)鄭和說:“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海上。”下列各組關聯可用來佐證這一觀點的有( )①張騫出使西域——西漢疆域的擴大②絲綢之路的開辟——漢唐盛世的出現③清朝的海禁政策——近代中國的落伍④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等國的崛起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答案】C【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新航路開辟;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題干中鄭和的觀點可以理解為國家的富強離不開對海洋的依靠和利用,但依靠海洋獲取財富和利益的同時,必須應對海洋所帶來的危險。①、②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域指的是中亞、西亞以及歐洲各國,地處大陸內部;絲綢之路指代的是陸上絲綢之路,同樣位于大陸內部,與海洋無關。故①、②項錯誤。③項,清朝實行海禁政策,嚴禁出海貿易等海上活動,閉關鎖國,造成中國與外界聯系斷裂,最終導致經濟落后于西方各國,符合題中言論觀點。故③項正確。④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中,歐洲航海家為了獲取更多的財富和利益,不斷探索海洋,進行殖民活動,開拓國際市場,掠奪資源和財富,促進了大西洋沿岸國家的崛起,符合題中言論觀點。故④項正確。綜上所述,本題應選擇③④,正確答案為C。【點評】本題稍有難度,需要學生結合歷史和地理知識進行思考。29.(2019八下·余杭期中)有人這樣評價英國議會:“革命前,議會是國王的議會;革命后,國王是議會的國王。”“議會的國王”這種制度形成的標志是( )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C.《人權宣言》 D.《民法典》【答案】A【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88年英國發生光榮革命,第二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限制國王的立法權、財政權、軍事權和控制議會的權力,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導地位,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國王是國家元首,但只能依據憲法和法律進行統治,由此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理論和法律基礎。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不大,需要識記選項中文件的出處,做出正確選擇。30.(2019八下·余杭期中)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世界上沒有人比拿破侖更偉大!最能體現拿破侖“偉大”之處的是( )A.建立帝國,實行獨裁 B.頒布法典,加強法制C.發動政變,執掌大權 D.發動戰爭,橫掃歐洲【答案】B【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拿破侖法典》的影響。1804年12月,拿破侖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拿破侖在1804-1810年間,先后頒布多部法典,其中最著名的是1804年頒布的《民法典》,該法典后來被稱為《拿破侖法典》。《拿破侖法典》第一次確認了民事權利平等、廢除貴族特權、財產所有權無限制和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并吸收了大革命以來的各種社會立法和理論成果。它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這是拿破侖對世界最大的貢獻。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一般,屬于歷史知識的識記。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2019八下·余杭期中)連線題(1)請把下列人物與其作品、評價連接成線。作者 作品 評價A.李時珍 《天工開物》 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B.宋應星 《三國演義》 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學著作C.羅貫中 《本草綱目》 我國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2)請把下列人物與事件連接成線。人物事件A.克倫威爾 a.雅各賓派領導人,推動法國大革命走上高潮B.羅伯斯庇爾 b.英國共和時代的“護國公”,后成為獨裁者C.拿破侖 c.從年輕將軍到加冕稱帝,叱咤風云22年D.華盛頓 d.起草《獨立宣言》,后成為第三任總統E.杰斐遜 e.美國國父,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答案】(1)(2)【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 本題考查明代在科學上取得重要貢獻的人物及其著作。李時珍著作是《本草綱目》,是一部 比較完善的藥物學巨著;徐光啟著作是《農政全書》,是農業的百科全書,宋應星著作是《天工開物》,是一部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2)1640年,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克倫威爾領導的議會軍戰勝王軍,1649年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共和國成立后,克倫威爾獨攬大權。不久,他驅散議會,就任“護國主”,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統治。1658年,克倫威爾死后,斯圖亞特王朝復辟。羅伯斯庇爾是法國大革命的領導人.羅伯斯庇爾掌握法國政權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斷措施,打退了外國軍隊的進攻,平息了國內的叛亂,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拿破侖政變后1804年拿破侖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制訂了《拿破侖法典》.這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華盛頓是美國首任總統,美國獨立戰爭大陸軍總司令。1789年,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1793年連任,在兩屆任期結束后,他自愿放棄權力不再續任.華盛頓領導美國人民取得了民族獨立,又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他被譽為“美國國父”。 1776年, 杰斐遜 與約翰·亞當斯和本杰明·富蘭克林一起起草了《獨立宣言》,杰斐遜是主筆。【點評】本題考查內容較多,要求學生對史實識記清晰。連線題的形式比較簡單,降低了難度。32.(2019八下·余杭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今天下大小事務,皆朕一人親理,無可旁貸。若將要務分任于他人,則斷不可行。所以無論巨細,朕必躬自斷制。”——康熙帝材料二:“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雍正帝材料三:1793年,乾隆給英王喬治三世的信中說道:“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材料四:朝臣胡中藻有詩句“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帝看了竟說“加‘濁’字于國號‘清’字之前,是何肺腑?”結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殺,禍及師友。(1)聯系上述四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朝時我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外交狀況。(2)材料三中清朝統治者采取的政策造成了怎樣的嚴重后果?(3)結合我國現在的經濟發展情況,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答案】(1)政治上,專制皇權不斷加強;經濟上:農業是經濟的主體,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觀念;思想文化上:大興文字獄,思想專制,文化僵化;對外交往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2)后果:限制了中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西方科學文化交流,中國逐漸落后于西方。(3)啟示: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虛心學習國外的先進的科技和經驗,力求其為我所用。【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 材料一表明清朝皇權專制不斷加強; 材料二表明清朝時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然占主體;材料三表明清朝統治者盲目自大,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材料四表明清朝統治者為加強思想控制,大興文字獄。(2)本題考查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比較簡單(3)本題從中國近代落后的現實出發,思考對當代建設的啟示,可以結合近代落后的原因進行思考。【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有一定的綜合性,重在考查對材料的理解。33.(2019八下·余杭期中)史學界認為,14—18世紀是世界歷史的轉型時期。這一時期歐洲社會發生巨變,在各個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現象,不斷沖擊著舊觀念、舊制度……推動歐洲邁入近代社會,我們可以借助歷史圖片、歷史路線圖、歷史文獻等資料,研究處于轉型期的西歐歷史。材料一:《蒙娜麗莎》材料二:新航路開辟示意圖材料三:①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停止法律的實施或廢除法律;未經議會準許,國王不得隨意征稅……——摘自《權利法案》②人生來就是平等的,人人有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權,人民有變更或廢除舊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權利。——摘自《獨立宣言》③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法律對于所有的人,無論是施行保護或處罰都是一樣的……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摘自《人權宣言》依據材料,請回答:(1)材料一中《蒙娜麗莎》的作者是誰?這幅作品又名《永遠的微笑》,它典型表現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怎樣的時代精神?(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圖中 (填字母,)路線是 (填人名)發現美洲的路線。隨著美洲的發現以及后續的殖民擴張,給歐洲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哪些條件? (3)材料三中①的法案的頒布使 (國家)開始確立起 制的資產階級統治。材料三中②的法案的頒布有什么意義? 材料三中③的法案是哪一國家在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的?反映了哪個階級的利益? (4)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請分別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三,材料二與材料三之間的內在關系。【答案】(1)達·芬奇;人文主義(2)C;哥倫布;提供了資本、原料、市場(3)英國;君主立憲;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法國;資產階級。(4)材料一文藝復興運動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為材料三的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材料二新航路的開辟,帶來了資本的原始積累,為材料三的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物質基礎。【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蒙娜麗莎》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創作的油畫, 文藝復興的核心精神是人文主義。(2)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有關史實,需要結合圖片進行思考。(3)本題考查英美法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著重考察三步法律文件的影響。(4)本題考查文藝復興、資產階級革命和新航路開辟之間的聯系,需要明確歷史事件的先后順序,然后思考其聯系。【點評】本題有一定的綜合性,各小題難度有層次,前三小題根據所學知識可以直接得出答案,最后一小題稍有難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