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秀洲區外國語學校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3月月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題有13小題,每小題1分,共13分)1.(2019八下·秀洲月考)學習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學分別就下列主題作了演講,你認為其中最能概括這段歷史全過程的是( )A.帝國的彷徨 B.中華的榮耀 C.東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興【答案】A【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彷徨”一詞展現出一種停滯不前的景象,符合明清時期中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達到頂峰并走向衰落、社會發展徘徊不前的特點。故A項正確。“中華的榮耀”形容王朝實力特別強大、對外交往十分密切的唐代比較適合。故B項錯誤。“東方的曙光”形容華夏農耕文明的起源時期比較恰當。故C項錯誤。“王朝的振興”形容兩漢時期比較恰當,兩漢時期打擊地方諸侯、加強中央集權,使得封建王朝得到振興。故D項錯誤。本題正確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難度。2.(2019八下·秀洲月考)熱播電視劇《宮》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時空來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在西南,改土歸流大規模推行②在東北,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③在東南,戚繼光抗擊倭寇④在中央,皇帝選調親信設立軍機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皇權膨脹【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關鍵信息清朝可逐對選項作出判斷,①在西南,改土歸流大規模準行符合清朝時期的特點,符合題意;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不是在東北,是在新疆,②不符合題意;戚繼光抗擊倭寇是明朝時期的事件,③不符合題意;清朝雍正時設車機處,④符合題意;由此可知,①④符合題意;②③不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清朝鞏固邊疆的措施,要求學生明確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屬于簡單題。3.(2019八下·秀洲月考)明后期,白銀成為普遍的流通貨幣,主要和下列哪一歷史現象有關( )A.農業的發展 B.手工業的發展C.商品經濟的繁榮 D.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的要求【答案】C【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對貨幣的需求量大,白銀幣值大適合大宗、遠途貿易,使白銀成為普遍的流通貨幣,C頂符合題意;ABD三項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明代農耕文明繁盛的表現,稍有難度。4.(2019八下·秀洲月考)“明修長城清修廟”,反映的是清朝對少數民族采取安撫懷柔的政策。下列歷史事件中能反映這一政策特點的是( )A.鄭成功收復臺灣 B.冊封達賴和班禪C.政府在多地設置茶馬司 D.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首先學生要注意此題是否定式的選擇,要選擇不正確的,其次學生要認真審題,找出關鍵詞理解題意:清朝對少數民族采取安撫懷柔的政策,鄭成功收復臺灣是明朝時期的事情,A項不符合題意;冊封達賴和班禪和是清朝對少數民族采取安撫懷柔的政策,B項符合題意;政府在多地設置茶馬司是推動民族地區貿易的發展,C項不符合題意;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不屬于安撫懷柔的政策,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史實的識記,難度不大。5.(2019八下·秀洲月考)聚焦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主流表達形式從詩、詞轉變到戲曲、世俗文學。這反映了( )A.自然經濟緩慢解體 B.城市經濟逐漸繁榮C.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答案】B【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信息,本題實際上考查中國古代文學發展情況相關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比較、分析:A.自然經濟緩慢解體,不符合史實,排除A,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是在鴉片戰爭后;C.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這兩項表述本身正確,但與題干意思無關,屬無關選項,排除CD。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定時期的文學作品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反映,在這其中,最為根本的乃是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城市經濟的逐漸繁榮,市民隊伍不斷壯大。故本題正確答案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回憶、再現所學知識,認識歷史事物本質和規律,比較、分析,并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難度比較大。6.(2019八下·秀洲月考)“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根據所知分析明太祖這么辛勞的原因有可能是下列哪種情況造成的( )A.設置軍機處 B.創立科舉制C.在中央廢丞相,地方廢行省 D.實行郡縣制【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跟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文字說明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勤政與字勞,與其辛勞直接相關的是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廢除行省制度,無人為其直接負責日常行政事務,故不得不如此辛勞,C項符合題意;A項發生在清朝,B項發生在隋朝,D項發生在秦朝,ABD二項都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解題的關鍵是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稍有難度。7.(2019八下·秀洲月考)清朝許多知識分子不過問政治的主要原因是( )A.對殘酷的文化專制恐懼 B.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流行C.接受東林書院議政的教訓 D.受八股取士科舉制度束縛【答案】A【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時期,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實行文字獄,不允許知識分子議論朝政,否則進行嚴懲,對殘酷的文化專制忍懼,使得清朝許多知識分子不過問政治,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明清時期加強皇權專制的措施,比較簡單。8.(2019八下·秀洲月考)在預防和治療甲型H1N1等疫病過程中,下列著作中有可能提供醫治方法的是( )A.《本草綱目》 B.《天工開物》C.《夢溪筆談》 D.《齊民要術》【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本草綱目》主要介紹歷代諸家本草及中藥基本理論等內容,A項符合題意;《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B項不符合題意;《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條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C項不符合題意;《齊民要術》是北朝時期,中國杰出農學家賈思勰所替的部綜合性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ー,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衣書,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醫學成就,屬于識記類題目。要求學生讀懂材料后回答,稍有難度。9.(2019八下·秀洲月考)清朝前期推行閉關政策的后果中不應包括( )A.抵制西方殖民活動 B.妨礙中外文化交流C.停止對外貿易活動 D.抵制商業資本發展【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 清朝實行的閉關政策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不是禁絕對外貿易活動,還有廣州一處通商口岸。其影響有積極一面,即抵制西方的經濟侵略;也有消極一面,即限制商業資本的發展已妨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中等,考查閉關鎖國的影響。10.(2019八下·秀洲月考)當西方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中華文明卻日漸落伍。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有( )①專制皇權高度加強②仍以天朝上國自居③商品經濟的發展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當西方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中國正處于封建社會時期,專制皇權高度加強,以天朝上國自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①②④符合題意;商品經済的發展不是清朝時期的社會特點,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中等,考查近代中國落后于西方的原因。11.14、15世紀是發現人和世界的時代,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文藝復興大力宣揚教會學說B.新航路開辟使世界成為“地球村”C.文藝復興強調以“人”為中心D.新航路開辟使地中海沿岸繁榮起來【答案】C【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人的發現考點的掌握。他們反對天主教會宣揚的禁欲苦行、消極忍耐、逆來順受,強調人的尊貴與價值,相信人的力量,認為人應當享受現實生活。這就是人文主義。當時的一些文學藝術家潛心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化,通過創作,宣傳人文主義,這就是文藝復興運動。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點評】要求學生掌握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人文主義。12.哥白尼的“日心說”并非科學,但他的巨大進步意義在于( )A.為近代科學奠定了基礎B.確立了新的宇宙觀C.使自然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D.使人們認識到人類是地球的主人【答案】C【知識點】科學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科學革命的相關知識。太陽中心說問世以前,基督教宣揚的地球中心說在歐洲占據絕對統治地位。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從根本上動搖了宗教神學的理論基礎。故答案選C。【點評】知道哥白尼的“日心說”的歷史意義。13.(2019八下·秀洲月考)牛頓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下列人物,為牛頓提供肩膀的是( )①伽利略 ②哥倫布 ③托勒密 ④哥白尼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答案】D【知識點】科學革命【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為牛頓的科研提供”肩膀"的是②伽利略和④哥白尼,①愛迪生和③史蒂分孫生活的年代比牛頓晚,不可能為牛頓提供肩膀,D項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科學革命的相關知識,只要清楚各位科學家生活的年代就能得出正確答案,稍有難度。二、非選擇題(共21分)14.(2019八下·秀洲月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是一項貫穿我國封建社會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從秦朝到清朝存在了兩千多年。歷朝歷代統治者均采取各種措施對此加以發展與完善。材料一: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獄和軍政。在中央,廢除丞相,撤消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授權侍衛親軍錦衣衛,兼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材料二:故宮導游說:“這個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時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為了這個王朝的權力中心。”材料三:下圖明朝科舉考生看榜材料四:乾隆帝時,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詩句有“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帝看了竟說:“加‘濁’字于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結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殺,禍及師友。(1)材料一記載的是哪位皇帝統治時期的官制變化?請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變化。(2)材料二中導游所說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機構?請你對該機構的設立作簡要評價。(3)材料三,四分別反映的是明清統治者為加強君主專制采取的哪些措施?這些措施的共同影響是什么?(4)根據上述材料分析,中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發展的基本趨勢是怎樣的?【答案】(1)皇帝:明太祖(或朱元璋)。變化:廢行省,設三司;廢丞相,撤中書省,權分六部;設錦衣衛。(2)機構:軍機處。評價: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進一步強化。(3)實行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加強思想控制;禁錮思想阻礙社會的發展與進步。(4)中央集權不斷加強(或君主集權進一步強化)。【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獄和車政。在中央,廢除示相,撤銷中書省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太祖統治時期,廢行省,設三司;廢丞相,撤中書省,權分六部;設錦衣衛。(2)依據材料二"這個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時代及以后的清朝政臺生活中,成為了這個王朝的權力中心。"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導游所說的偏房"指的是軍機處,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進步強化。(3)依據材料三的圖片信息,依據材料四胡中藻和族人被殺,禍及師友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統治者為加強君主專制采取的措施是實行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這些惜施的共同影響是加強思想控制;禁錮思想阻礙社會的發展與進步。(4)根據上述材料的內容,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歷代皇帝都采取了加強了君主權利的措施,中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發展的基本趨勢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點評】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皇權專制的加強,具有一定的綜合性,稍有難度。15.(2019八下·秀洲月考)閱讀表格材料,回答問題。明清那些事兒,有輝煌,有凄慘,有溫情;明清那些事兒,讓我們起敬,讓我們心痛,讓我們回味。自從《正說明清》在節目《百家講壇》播出后,小強同學對這兩個朝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下是他為自己的習作擬定的部分提綱,請你幫他補充完整。(1)【屹立世界東方再創盛世繁華】17世紀初, (民族)首領 (人名)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在隨后的二十余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會經濟恢復發展。(2)【抗擊外來侵略多民族的統一】清朝在抗擊外來侵略和加強與少數民族的聯系方面有巨大貢獻。材料一:……在沙俄軍隊遭受重創、守城士兵只殘存幾十人、雅克薩城旦夕可下的情況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談。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雙方于尼布楚正式談判。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時期我國抗擊外來侵略的哪次戰役名稱及簽訂條約?根據所學知識說說清政府在西藏、新疆、西南地區設置的加強與少數民族地區聯系的機構或制度分別是什么?(3)【經濟的繁盛】材料二:(明代中后期)應運而生的商人是消費生活中的弄潮兒,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與其匹敵,積累起高額資本的商人最愛高消費……這就沖擊了社會等級制度,沖擊了倫理道德。——《從明清商業廣告看社會變遷》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說這一時期出現了什么現象并例舉這一現象的特征。【答案】(1)女真族;努爾哈赤或皇太極(2)《尼布楚條約》;雅克薩之戰。①西藏:駐藏大臣;②新疆:伊犁將軍;③西南:改土歸流。(3)新的工場手工業;生產商品為目的 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機戶向機工計時或計件方式付酬,形成雇傭與被雇傭關系。【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初,女直族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在隨后的二十余年間平定南明等政權,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會經濟恢復發展。(2)依據材料一“在沙俄軍隊受重創、守城士兵只殘存幾十人、雅克薩城日夕可下的情況下,沙俄波迫同意和談。清康熙二十八年,中餓雙方于尼布楚正式談判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時期我國抗擊外來侵略的雅克薩之戰,以及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清政府在西藏、新駔、西南地區設置的加強與少數民族地區聯系的機構或制度分別是①西藏:駐藏大臣;②新疆:伊犁將軍;③西南:改土歸流。(3)根據材料二"(明代中后明)應運而生的商人是消費生活中的弄潮兒,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與其匹敵,積累起高額資本的商人最愛高消費…這就沖擊了社會等級制度,沖擊了倫理道德"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時明出現了的現象是新的工場手工業:生產商品為目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機戶向機工計時或計件方式付酬,形成雇傭與被雇傭關系。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結合課本關于清朝時期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關系的內容解答問題。【點評】本題重在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稍有難度。1 / 1浙江省秀洲區外國語學校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3月月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題有13小題,每小題1分,共13分)1.(2019八下·秀洲月考)學習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學分別就下列主題作了演講,你認為其中最能概括這段歷史全過程的是( )A.帝國的彷徨 B.中華的榮耀 C.東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興2.(2019八下·秀洲月考)熱播電視劇《宮》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時空來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在西南,改土歸流大規模推行②在東北,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③在東南,戚繼光抗擊倭寇④在中央,皇帝選調親信設立軍機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2019八下·秀洲月考)明后期,白銀成為普遍的流通貨幣,主要和下列哪一歷史現象有關( )A.農業的發展 B.手工業的發展C.商品經濟的繁榮 D.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的要求4.(2019八下·秀洲月考)“明修長城清修廟”,反映的是清朝對少數民族采取安撫懷柔的政策。下列歷史事件中能反映這一政策特點的是( )A.鄭成功收復臺灣 B.冊封達賴和班禪C.政府在多地設置茶馬司 D.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5.(2019八下·秀洲月考)聚焦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主流表達形式從詩、詞轉變到戲曲、世俗文學。這反映了( )A.自然經濟緩慢解體 B.城市經濟逐漸繁榮C.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6.(2019八下·秀洲月考)“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根據所知分析明太祖這么辛勞的原因有可能是下列哪種情況造成的( )A.設置軍機處 B.創立科舉制C.在中央廢丞相,地方廢行省 D.實行郡縣制7.(2019八下·秀洲月考)清朝許多知識分子不過問政治的主要原因是( )A.對殘酷的文化專制恐懼 B.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流行C.接受東林書院議政的教訓 D.受八股取士科舉制度束縛8.(2019八下·秀洲月考)在預防和治療甲型H1N1等疫病過程中,下列著作中有可能提供醫治方法的是( )A.《本草綱目》 B.《天工開物》C.《夢溪筆談》 D.《齊民要術》9.(2019八下·秀洲月考)清朝前期推行閉關政策的后果中不應包括( )A.抵制西方殖民活動 B.妨礙中外文化交流C.停止對外貿易活動 D.抵制商業資本發展10.(2019八下·秀洲月考)當西方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中華文明卻日漸落伍。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有( )①專制皇權高度加強②仍以天朝上國自居③商品經濟的發展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14、15世紀是發現人和世界的時代,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文藝復興大力宣揚教會學說B.新航路開辟使世界成為“地球村”C.文藝復興強調以“人”為中心D.新航路開辟使地中海沿岸繁榮起來12.哥白尼的“日心說”并非科學,但他的巨大進步意義在于( )A.為近代科學奠定了基礎B.確立了新的宇宙觀C.使自然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D.使人們認識到人類是地球的主人13.(2019八下·秀洲月考)牛頓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下列人物,為牛頓提供肩膀的是( )①伽利略 ②哥倫布 ③托勒密 ④哥白尼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二、非選擇題(共21分)14.(2019八下·秀洲月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是一項貫穿我國封建社會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從秦朝到清朝存在了兩千多年。歷朝歷代統治者均采取各種措施對此加以發展與完善。材料一: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獄和軍政。在中央,廢除丞相,撤消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授權侍衛親軍錦衣衛,兼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材料二:故宮導游說:“這個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時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為了這個王朝的權力中心。”材料三:下圖明朝科舉考生看榜材料四:乾隆帝時,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詩句有“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帝看了竟說:“加‘濁’字于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結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殺,禍及師友。(1)材料一記載的是哪位皇帝統治時期的官制變化?請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變化。(2)材料二中導游所說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機構?請你對該機構的設立作簡要評價。(3)材料三,四分別反映的是明清統治者為加強君主專制采取的哪些措施?這些措施的共同影響是什么?(4)根據上述材料分析,中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發展的基本趨勢是怎樣的?15.(2019八下·秀洲月考)閱讀表格材料,回答問題。明清那些事兒,有輝煌,有凄慘,有溫情;明清那些事兒,讓我們起敬,讓我們心痛,讓我們回味。自從《正說明清》在節目《百家講壇》播出后,小強同學對這兩個朝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下是他為自己的習作擬定的部分提綱,請你幫他補充完整。(1)【屹立世界東方再創盛世繁華】17世紀初, (民族)首領 (人名)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在隨后的二十余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會經濟恢復發展。(2)【抗擊外來侵略多民族的統一】清朝在抗擊外來侵略和加強與少數民族的聯系方面有巨大貢獻。材料一:……在沙俄軍隊遭受重創、守城士兵只殘存幾十人、雅克薩城旦夕可下的情況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談。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雙方于尼布楚正式談判。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時期我國抗擊外來侵略的哪次戰役名稱及簽訂條約?根據所學知識說說清政府在西藏、新疆、西南地區設置的加強與少數民族地區聯系的機構或制度分別是什么?(3)【經濟的繁盛】材料二:(明代中后期)應運而生的商人是消費生活中的弄潮兒,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與其匹敵,積累起高額資本的商人最愛高消費……這就沖擊了社會等級制度,沖擊了倫理道德。——《從明清商業廣告看社會變遷》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說這一時期出現了什么現象并例舉這一現象的特征。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彷徨”一詞展現出一種停滯不前的景象,符合明清時期中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達到頂峰并走向衰落、社會發展徘徊不前的特點。故A項正確。“中華的榮耀”形容王朝實力特別強大、對外交往十分密切的唐代比較適合。故B項錯誤。“東方的曙光”形容華夏農耕文明的起源時期比較恰當。故C項錯誤。“王朝的振興”形容兩漢時期比較恰當,兩漢時期打擊地方諸侯、加強中央集權,使得封建王朝得到振興。故D項錯誤。本題正確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難度。2.【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皇權膨脹【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關鍵信息清朝可逐對選項作出判斷,①在西南,改土歸流大規模準行符合清朝時期的特點,符合題意;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不是在東北,是在新疆,②不符合題意;戚繼光抗擊倭寇是明朝時期的事件,③不符合題意;清朝雍正時設車機處,④符合題意;由此可知,①④符合題意;②③不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清朝鞏固邊疆的措施,要求學生明確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屬于簡單題。3.【答案】C【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對貨幣的需求量大,白銀幣值大適合大宗、遠途貿易,使白銀成為普遍的流通貨幣,C頂符合題意;ABD三項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明代農耕文明繁盛的表現,稍有難度。4.【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首先學生要注意此題是否定式的選擇,要選擇不正確的,其次學生要認真審題,找出關鍵詞理解題意:清朝對少數民族采取安撫懷柔的政策,鄭成功收復臺灣是明朝時期的事情,A項不符合題意;冊封達賴和班禪和是清朝對少數民族采取安撫懷柔的政策,B項符合題意;政府在多地設置茶馬司是推動民族地區貿易的發展,C項不符合題意;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不屬于安撫懷柔的政策,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史實的識記,難度不大。5.【答案】B【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信息,本題實際上考查中國古代文學發展情況相關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比較、分析:A.自然經濟緩慢解體,不符合史實,排除A,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是在鴉片戰爭后;C.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這兩項表述本身正確,但與題干意思無關,屬無關選項,排除CD。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定時期的文學作品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反映,在這其中,最為根本的乃是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城市經濟的逐漸繁榮,市民隊伍不斷壯大。故本題正確答案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回憶、再現所學知識,認識歷史事物本質和規律,比較、分析,并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難度比較大。6.【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跟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文字說明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勤政與字勞,與其辛勞直接相關的是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廢除行省制度,無人為其直接負責日常行政事務,故不得不如此辛勞,C項符合題意;A項發生在清朝,B項發生在隋朝,D項發生在秦朝,ABD二項都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解題的關鍵是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稍有難度。7.【答案】A【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時期,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實行文字獄,不允許知識分子議論朝政,否則進行嚴懲,對殘酷的文化專制忍懼,使得清朝許多知識分子不過問政治,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明清時期加強皇權專制的措施,比較簡單。8.【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本草綱目》主要介紹歷代諸家本草及中藥基本理論等內容,A項符合題意;《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B項不符合題意;《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條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C項不符合題意;《齊民要術》是北朝時期,中國杰出農學家賈思勰所替的部綜合性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ー,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衣書,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醫學成就,屬于識記類題目。要求學生讀懂材料后回答,稍有難度。9.【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 清朝實行的閉關政策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不是禁絕對外貿易活動,還有廣州一處通商口岸。其影響有積極一面,即抵制西方的經濟侵略;也有消極一面,即限制商業資本的發展已妨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中等,考查閉關鎖國的影響。10.【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當西方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中國正處于封建社會時期,專制皇權高度加強,以天朝上國自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①②④符合題意;商品經済的發展不是清朝時期的社會特點,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中等,考查近代中國落后于西方的原因。11.【答案】C【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人的發現考點的掌握。他們反對天主教會宣揚的禁欲苦行、消極忍耐、逆來順受,強調人的尊貴與價值,相信人的力量,認為人應當享受現實生活。這就是人文主義。當時的一些文學藝術家潛心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化,通過創作,宣傳人文主義,這就是文藝復興運動。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點評】要求學生掌握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人文主義。12.【答案】C【知識點】科學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科學革命的相關知識。太陽中心說問世以前,基督教宣揚的地球中心說在歐洲占據絕對統治地位。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從根本上動搖了宗教神學的理論基礎。故答案選C。【點評】知道哥白尼的“日心說”的歷史意義。13.【答案】D【知識點】科學革命【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為牛頓的科研提供”肩膀"的是②伽利略和④哥白尼,①愛迪生和③史蒂分孫生活的年代比牛頓晚,不可能為牛頓提供肩膀,D項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科學革命的相關知識,只要清楚各位科學家生活的年代就能得出正確答案,稍有難度。14.【答案】(1)皇帝:明太祖(或朱元璋)。變化:廢行省,設三司;廢丞相,撤中書省,權分六部;設錦衣衛。(2)機構:軍機處。評價: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進一步強化。(3)實行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加強思想控制;禁錮思想阻礙社會的發展與進步。(4)中央集權不斷加強(或君主集權進一步強化)。【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獄和車政。在中央,廢除示相,撤銷中書省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太祖統治時期,廢行省,設三司;廢丞相,撤中書省,權分六部;設錦衣衛。(2)依據材料二"這個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時代及以后的清朝政臺生活中,成為了這個王朝的權力中心。"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導游所說的偏房"指的是軍機處,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進步強化。(3)依據材料三的圖片信息,依據材料四胡中藻和族人被殺,禍及師友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統治者為加強君主專制采取的措施是實行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這些惜施的共同影響是加強思想控制;禁錮思想阻礙社會的發展與進步。(4)根據上述材料的內容,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歷代皇帝都采取了加強了君主權利的措施,中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發展的基本趨勢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點評】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皇權專制的加強,具有一定的綜合性,稍有難度。15.【答案】(1)女真族;努爾哈赤或皇太極(2)《尼布楚條約》;雅克薩之戰。①西藏:駐藏大臣;②新疆:伊犁將軍;③西南:改土歸流。(3)新的工場手工業;生產商品為目的 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機戶向機工計時或計件方式付酬,形成雇傭與被雇傭關系。【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初,女直族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在隨后的二十余年間平定南明等政權,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會經濟恢復發展。(2)依據材料一“在沙俄軍隊受重創、守城士兵只殘存幾十人、雅克薩城日夕可下的情況下,沙俄波迫同意和談。清康熙二十八年,中餓雙方于尼布楚正式談判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時期我國抗擊外來侵略的雅克薩之戰,以及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清政府在西藏、新駔、西南地區設置的加強與少數民族地區聯系的機構或制度分別是①西藏:駐藏大臣;②新疆:伊犁將軍;③西南:改土歸流。(3)根據材料二"(明代中后明)應運而生的商人是消費生活中的弄潮兒,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與其匹敵,積累起高額資本的商人最愛高消費…這就沖擊了社會等級制度,沖擊了倫理道德"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時明出現了的現象是新的工場手工業:生產商品為目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機戶向機工計時或計件方式付酬,形成雇傭與被雇傭關系。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結合課本關于清朝時期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關系的內容解答問題。【點評】本題重在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稍有難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秀洲區外國語學校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3月月考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秀洲區外國語學校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3月月考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