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模擬考試試卷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1.(2019·柯橋模擬)農歷己亥新春,科幻電影大片《流浪地球》熱映,宏大的場景、動人的情節、壓抑的悲劇……從津津樂道轉向沉默無聲,電影帶給觀眾非同尋常的感受。的確,近年來,地球似乎得了重癥感冒,噴嚏不止,火山接二連三地噴發。圖1為去年世界主要火山噴發地位置示意圖,據圖中甲、乙、丙、丁四個位置,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甲地最近的海域是印度洋 B.丙地位于歐洲C.乙地在丙地的西北方向 D.丁地在甲地的東南方向【答案】C【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據圖所知,甲的地理坐標是(0°,70°W),甲地最近的海域是大西洋,乙地的地理坐標是(60°N,27°W),丙地的地理坐標是(1°N,100°E),丙地應該位于新加坡附近,屬于東南亞。丁地的地理坐標是(31°N,135°E)。根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進一步確定乙地位于丙地的西北方向, 丁地在甲地的西北方向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根據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2.(2019·柯橋模擬)東盟共同體(如圖),即東南亞國家聯盟,在共同利益和地區認同的基礎上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在國際交流中,以維護盟國的權利和利益的實體組織,它已成為世界多極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東盟許多國家與中國山水相連,下列國家組合中陸上疆域均與我國相鄰的是( )A.泰國、越南、老撾 B.越南、老撾、柬埔寨C.越南、老撾、緬甸 D.泰國、老撾、緬甸【答案】C【知識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解析】【分析】 東盟許多國家與中國山水相連,下列國家組合中陸上疆域均與我國相鄰的是 越南、老撾、緬甸 。泰國不與我國接壤,柬埔寨與我國隔海相望。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與中國相鄰的國家有 14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鮮、越南、老撾、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3.(2019·柯橋模擬)讀《我國30 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氣溫、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圖》,下列信息正確的是( )①該地形剖面所經過的地形區都位于南方地區②我國地勢西高東低,A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③A地氣溫低,B地氣溫高,主要受緯度和海陸位置的影響④B地位于第二階梯,是我國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產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D【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解析】【分析】 該地形剖面是按照 30 N 緯線做出來的,所經過的地形區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其中青藏高原屬于青藏地區,其他屬于南方地區,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A地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 A地氣溫低,B地氣溫高,主要受地形地勢的影響 ; B地是四川盆地,位于第二階梯,是我國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產區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球上超過8000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邊緣,由于海拔高,氣溫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最大的自然環境特點是高寒.同時海拔高,云量少,也是我國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本區是亞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都發源在這里,主要的糧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麥。4.(2019·柯橋模擬)史學家陳旭麓評價“民族反思”時說:“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數十年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反思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實為認識起點,進而追溯到千年歷史凝結而成的文化傳統,并對這種傳統進行了批判。”“第二次反思”是( )A.新文化運動 B.國民革命 C.中共一大 D.五四運動【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辛亥革命后”、“ 文化傳統”、“ 總體性的理性批判”可知“它”指的是新文化運動。A項新文化運動是題干中的“第二次反思”,符合題意;B項國民革命運動是政治運動,沒有提及文化傳統,不符合題意;C項中共一大和“文化傳統”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五四運動和“文化傳統”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新文化運動是由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發動的。對中國古典文學的一味批判以及對西學的全盤肯定具有片面性。5.(2019·柯橋模擬)毛澤東回憶到:“當年斯大林總是教育我們‘革命的紅旗必須守住,最好固定在一個地方一萬年不變。’結果到頭來吃了悶頭一棍,不但原來的紅旗沒守住,還被敵人趕著跑,十分被動,若不是及時糾正,我們恐怕都要去見馬克思了……”這里的“及時糾正” ( )①結束“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 ②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③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 ④把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解析】【分析】遵義會議是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會議結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達四年之久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B項①③是題干中 “及時糾正”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6.(2019·柯橋模擬)為紀念某重大歷史事件,一首題為《冬夜題□□□□》的詩寫道:“古都兵變動天寒,化作長城碧血丹。國共緩攻矛與盾,軍民披瀝膽和肝。八年烽火山河破,三載硝煙憲政殘。青史每翻常滴淚,何時兩岸結新歡。”“□□□□”應是( )A.紅軍長征 B.西安事變 C.七七事變 D.重慶談判【答案】B【知識點】抗日戰爭【解析】【分析】根據“古都兵變、國共緩攻矛與盾、八年烽火山河破”等內容可以判斷應是西安事變。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它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A項紅軍長征,是紅軍的戰略轉移,與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西安事變應是題干“□□□□”所填的內容,符合題意;C項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開始的標志,不符合題意;D項重慶談判是抗戰結束后國共兩黨的政治較量,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7.(2019·柯橋模擬)《大公報》載文說:“幾千年來,中國人所懷抱的觀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始終沒有打入我們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們從亡國滅種的危機中,開始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這是民族自覺史的開端,是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該文發表的歷史背景應該是( )A.甲午戰爭爆發 B.中華民國建立C.抗日戰爭爆發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答案】C【知識點】抗日戰爭【解析】【分析】日本占領東北后不想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1933年1月,日軍攻克山海關向南推進,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在長城一線、察合爾等地與日軍作戰,收復多倫等地。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劃是為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中國國民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開始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這是民族自覺史的開端, 是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中國要全面抗戰。C項抗日戰爭爆發是《大公報》發表的歷史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及學生的理解能力。8.(2019·柯橋模擬)年代尺是學習歷史的工具。從以下年代尺可知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 )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②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的支援③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支援 ④國民黨官兵在正面戰場的英勇作戰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抗日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同世界所有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開的。故①③④符合題意。材料中沒有體現出“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的支援”的內容,排除含有②的選項。A項①③④是從題干年代尺得出的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及再認再現所學知識的能力。9.(2019·柯橋模擬)為了了解我國農民的歷史發展狀況,“薇·萌”學習小組到柯橋區圖書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并繪制成圖表如下。王莊農戶構成變化表(單位:戶)年份 雇農 貧農 中農 富農 新富農 地主 其他1948年 86 197 116 18 0 27 21953年 3 74 355 0 4 0 7他們研究的結論應是 (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第一個五年計劃順利實施C.農業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規模開展【答案】A【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有關知識。1953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土地改革的理解。10.(2019·柯橋模擬)據《中國財政統計》記載,1949年全國約有12.3萬個資本主義工業企業,就業人數164萬,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54.6%。但到1958年底,在國民生產總值中,資本主義經濟比重降至零。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A.“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B.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完成C.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加速D.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答案】B【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三大改造的理解。11.(2019·柯橋模擬)美國學者扎卡利亞在《后美國世界》中指出,過去500年內,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三次結構性的權力轉移,每一次權力轉移都重新塑造了國際秩序。第—次權力轉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紀;第二次權力轉移是美國的崛起,發生于19世紀末;第三次權力轉移是當下正在經歷著的“他者的崛起”。關于“第三次權力轉移”對國際秩序所產生的影響,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A.沖擊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C.促使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D.直接導致了恐怖主義等嚴重的國際問題【答案】C【知識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政治多極化的有關知識。據“ 過去500年內,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三次結構性的權力轉移,每一次權力轉移都重新塑造了國際秩序。第—次權力轉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紀;第二次權力轉移是美國的崛起,發生于19世紀末;第三次權力轉移是當下正在經歷著的‘他者的崛起’”可知,其中第三次權力轉變是指多極化趨勢。一戰后,戰勝國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但這一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二戰后,美蘇由戰時同盟走向分裂,美國實行冷戰政策,1949年北約成立,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1991年蘇聯解體,東西方冷戰結束,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終結,隨著日本、歐盟實力增強,中國、俄羅斯的崛起,世界朝著一超多強的多極化方向發展。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正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政治多極化的理解。12.(2019·柯橋模擬)繼瓜諸湖、大小坂湖后,做為柯橋城區第三個城市湖景公園,期待已久的馬宅池公園即將揭開面紗。殊不知,幾年前馬宅池曾爆發大量藍藻,沿湖行走就能聞到強烈臭味。九(1)班一凡同學曾對此進行探究性學習。她發現除了水文和氣象原因外,藍藻大規模爆發與水質有關。以下是她完成的“藍藻”形成及影響示意圖。回答問題:(1)以上圖示說明( )A.人類發展經濟必然以環境污染為代價B.人類與環境是互相對立,互不相容的C.人為因素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D.因湖水缺乏自凈能力,藍藻很難解決(2)上圖中所反映問題的實質是( )A.人口問題 B.發展問題 C.資源問題 D.環境問題【答案】(1)C(2)B【知識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解析】【分析】(1)、人類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免產生各種廢棄物,導致環境污染。但是人類經濟的發展不是必然以環境污染為代價,可以達標排放或限制污染物的排放;人類與環境是互相影響,相互制約的;人為因素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應該規范人類的行為,達標排放或對廢棄物加以利用;湖水本身有一定的自凈能力,但過度的排放會導致湖水富營養化。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圖中反應的是環境問題。環境問題是發展問題,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在發展過程中解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以上圖示說明:人類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可能是來自生活的污水,也可能是來自工業生產的污水。這些污水都排放到湖里,導致水體富營養化,藻類大量繁殖。藍藻爆發,影響到人類經濟的發展,形成一種惡性循環。13.(2019·柯橋模擬)我們的鐵路跨隧道過千山,那是中國鐵建人挖出來的聲音:我們的衛星上九天鬧凌霄,那是中國設計師在圖紙上畫出來的聲音;我們中國撤僑軍艦發出的艦笛聲,我們殲-20發出的轟鳴聲,都是我們中國的聲音,這些聲音匯聚在一起,讓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國。這里的“中國聲音”表明( )A.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B.我國成為領導世界的重要力量C.我國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D.我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答案】C【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要到2020年才能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所以A不符合題意;我國在國際舞臺上起重要作用,所以B表述錯誤;這里的“中國聲音”表明我國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所以C符合題意;我國要直到本世紀中葉才能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4.(2019·柯橋模擬)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需要供給體系及時跟進,匹配調整,為此,我國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啟示企業在發展中應( )①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②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量③更依賴政府的政策扶持 ④依靠科技提升產品質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解析】【分析】根據所學,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國將堅定不移地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①④符合題意,正確。②觀點錯誤, 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量不符合經濟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應排除。③觀點明顯錯誤,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15.(2019·柯橋模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2018年9月,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如約而至,收獲的喜悅在各地彌漫。習近平指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進一步影顯了“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礎地位,是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利于( )①展示我國農村改革的新面貌、新成就 ②推動鄉村振興,推進農民依法行政③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傳統文化 ④提升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光榮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識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解析】【分析】 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利于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傳統文化, 展示我國農村改革的新面貌、新成就 ,提升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光榮感, ①③④符合題意,正確。②中農民依法行政的觀點錯誤,依法行政是政府的職權。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文化和共享發展成果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所學知識,用排除法比較容易選出正確的答案。16.(2019·柯橋模擬)2019年3月3日至1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下列對政治協商制度的表述正確的是( )A.政治協商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B.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C.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D.政治協商制度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答案】B【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解析】【分析】根據所學,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這項制度強調通過充分協商,求同存異,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B符合題意,正確。A錯誤,實行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C錯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D錯誤,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從來就不是一句口號、一句空話,而是落實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的。17.(2019·柯橋模擬)2018年10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在兩部門官網開始為期兩周的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納稅人可享受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附加扣除。下列相關認識正確的是( )①有利于減輕人民負擔,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②說明民主選舉是人民實現民主權利的重要形式③這有利于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④這是協商民主的具體體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解析】【分析】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是協商民主的具體體現,這有利于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納稅人可享受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附加扣除, 有利于減輕人民負擔,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①③④符合題意,正確。②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體現選舉民主的內容,應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協商民主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我國實行人民民主,既要發展選舉民主,保障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又要發展協商民主,推動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取得一致意見。18.(2019·柯橋模擬)漫畫往往以主題鮮明、寓意深刻的形式來直面現實、 描摹世態,針砭時弊。閱讀漫畫,回答第問題。(1)漫畫《 跨越》 直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 )A.經濟新常態 B.社會主要矛盾C.法治新藍圖 D.新征程新目標(2)漫畫《 錯過一站, 莫錯過一生》 中該乘客需要踐行的價值準則是( )A.文明 B.法治 C.敬業 D.友善【答案】(1)B(2)D【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分析漫畫中的文字信息可知,B符合題意,正確。ACD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答案為:B。(2)“錯過一站, 莫錯過一生 ”體現的是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則,珍愛生命,踐行友善的社會主義價值觀,D符合題意,正確。ABC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作為漫畫題,解題的關鍵在于抓住漫畫中的關鍵文字信息,正確理解漫畫的寓意主旨。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小題,共60分)19.(2019·柯橋模擬)來自西藏拉薩的降央卓瑪暑假期間一路研學旅行至紹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微博一: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典型的南方古民居,它的特點是臨河建屋,房頂坡度比較大,窗戶比較多,這樣的古民居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相關鏈接】圖1 紹興市地理位置 圖2 紹興市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微博二:魯迅故居。兩扇黑油油的石庫臺門,是周家新臺門的邊門,是魯迅家出入的地方,這里孕育了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微博三:紹興人真聰明,以其獨有的魯迅文化為土壤,吸引了大批游客;依托悠久的紹興黃酒文化,創新開發了泰雕等系列新型黃酒品牌,使其成為黃酒市場上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把坐烏篷、逛環城河開發成了江南“風情游“,用陸游與唐婉的故事打造沈園“文化游”,怪不得紹興的旅游品牌越來越響。(1)根據微博一和相關鏈接,請你從自然環境和人文因素的角度分析紹興吸引降央卓瑪的原因。(2)列舉一個史實說明魯迅被稱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的緣由。(3)結合微博三,紹興人的聰明有何推廣價值?【答案】(1)位于中國的東南部或東南沿海地區,交通發達,東臨杭州灣,地理位置優越;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雨熱同期,氣候溫暖濕潤;歷史悠久,江南水鄉,臨河建屋,以舟代車,水鄉特色濃郁(2)投身新文化運動,狂人日記對封建禮教批判最徹底。(3)因地制宜挖掘紹興旅游的優質資源,促進紹興經濟發展。利用獨特的傳統文化,發揮文化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知識點】中國四大地理區域;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1)根據微博一和相關鏈接可知, 紹興位于中國的東南部或東南沿海地區,交通發達,東臨杭州灣,地理位置優越;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雨熱同期,氣候溫暖濕潤;歷史悠久,江南水鄉,臨河建屋,以舟代車,水鄉特色濃郁 。 獨有的魯迅文化為土壤,依托悠久的紹興黃酒文化,創新開發了泰雕等系列新型黃酒品牌,把坐烏篷、逛環城河開發成了江南“風情游“,用陸游與唐婉的故事打造沈園“文化游”,具有較強的吸引力。(2) 魯迅被稱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的緣由: 投身新文化運動,狂人日記對封建禮教批判最徹底。(3)根據微博三可知,紹興人 因地制宜挖掘紹興旅游的優質資源,促進紹興經濟發展。利用獨特的傳統文化,發揮文化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 。【點評】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面積8256平方公里,人口434萬,其中市區面積339平方公里,人口64萬。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薈萃,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開放城市。20.(2019·柯橋模擬)追尋共產黨奮斗歷程,歌頌共產黨豐功偉績。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共產黨帶領著中國人民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材料二: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一位專家認為,中國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無論是革命年代還是建設年代,中國共產黨都能按照變化了的時代條件,及時地調整黨和國家的發展政策。(1)將年代尺上對應歷史事件補充完整,并說明乙事件是中國人民實現“站起來”目標的原因。(2)請從①②(革命時期)和③④(建設時期)兩個時期的歷史事件中各選擇一件,結合具體背景及史實論證材料二觀點的正確性。(3)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這個目標,請從材料中得出兩條經驗。【答案】(1)甲:中共一大乙:新中國成立原因: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2)①1935年10月,蔣介石調集軍隊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反“圍剿”,紅軍未能粉碎此次“圍剿”,中央革命根據地形勢危急,中共中央放棄根據地,實施戰略轉移,開始長征,長征最終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②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不計前嫌,與國民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打敗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戰勝利。③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經濟基礎薄弱,缺乏大機器制造業和現代技術裝備。1953年起實施國民經濟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④“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國家各個領域問題堆積如山,左傾錯誤仍有遺留,國家經濟落后,封閉、墨守成規。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思想上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3)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立足國情,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等【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抗日戰爭;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 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 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說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站起來的原因可以從 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可以當家作主,據此回答即可。(2) 革命時期的發展政策的調整可以從中共中央放棄根據地,實施戰略轉移,開始長征,長征最終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不計前嫌,與國民黨實現第二次合作等方面進行分析。建設時期的發展政策的調整可以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思想上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的角度進行分析說明。(3)經驗可以從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立足國情等【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成立的意義,第二次國共合作,改革開放等歷史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歷史事件辨證看問題的能力。21.(2019·柯橋模擬)對歷史最鄭重的紀念,是再創輝煌。對人民最真摯的承諾,是不懈奮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重大村務村民大會”體現了我國哪一基本政治制度?重大村務要由村民討論決定有什么重要意義?(2)“百姓福祉 法治保障”中執法人員的做法為什么能得到群眾點贊?(3)根據“旗幟高揚 四十而勵”的信息,談談你對“中國改革開放永不停步”的理解。【答案】(1)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使村民的合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集中民智,有利于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2)體現了依法行政、嚴格執法;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為人民服務)。(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等。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等。【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重大村務村民大會”體現了我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一基本政治制度。重大村務要由村民討論決使村民的合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集中民智,有利于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2)本題考查的是依法治國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百姓福祉 法治保障”中執法人員的做法體現了依法行政、嚴格執法,也維護了人民群眾利益(為人民服務)。(3)本題考查的是改革開放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等。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依法治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改革開放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2.(2019·柯橋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美國學者伊羅生撰寫的《浮光掠影——-美國關于中國與印度的形象》一書中,將美國對中國的總體看法分為下列六個階段:① 18世紀 尊敬階段② 1840一l905年 輕視階段③ 1905一l937年 樂善好施階段④ 1937一l944年 贊賞階段⑤ 1944一l949年 清醒階段⑥ 1949一 敵對階段材料二:2019年1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指令有關部門對中國輸美產品采取限制措施,一意孤行采取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1月25日,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約見美國前財長鮑爾森時說:中國不愿意打貿易戰,但中國也不怕貿易戰,貿易戰沒有贏家,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材料三:當今世界,面對國際形勢的新變化,習近平以敏銳的洞察力深刻地指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1)請運用所學知識,用史實說明美國對中國的看法處于“贊賞階段”和“敵對階段”的主要原因,并寫出結束“敵對階段”的相關史實。(2)結合當今世界基本特征和時代潮流,分析“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的理由。(3)根據材料三說說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應怎樣做才能解決上述問題作出自己的貢獻?【答案】(1)①1937——1944年,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②1950年,美軍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入侵朝鮮,并將戰火燒到中朝邊境,中國發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③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2)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基本特征之一(或中美兩國合作,順應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當今時代的潮流(或中美合作符合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當今時代的潮流);中美兩國合作有利于促進中美關系良好發展,也有利于維護中美兩國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3)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反對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知識點】抗日戰爭;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解析】【分析】(1)中國戰場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東方主戰場,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中國軍民團結抗日,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日統一戰線,抗擊日本侵略勢力,并且消滅了大量可再生日本侵略勢力,牽制了日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突出貢獻,因此1937—1944年美國對中國處于贊賞階段。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朝鮮內戰爆發初期,以美軍為主的所謂“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一直打到中國邊境鴨綠江邊;美軍飛機入侵中國領空,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城市;美國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這標志著中美兩國結束了20多年的敵對狀態,兩國開始走向關系正常化。(2)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中美兩國合作有利于促進中美關系良好發展,也有利于維護中美兩國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3)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反對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故答案為:(1)①1937——1944年,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②1950年,美軍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入侵朝鮮,并將戰火燒到中朝邊境,中國發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③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2)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基本特征之一(或中美兩國合作,順應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當今時代的潮流(或中美合作符合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當今時代的潮流);中美兩國合作有利于促進中美關系良好發展,也有利于維護中美兩國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3)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反對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中美建交40周年這一熱點為依托,考查中美關系的相關知識。23.(2019·柯橋模擬)2018年是毛澤東主席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周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周年。楓橋位于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為歷史文化名鎮,經濟政治重鎮,“楓橋香榧”、“楓橋經驗”、“楓橋襯衫”聞名全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楓橋香榧”〗近年來,楓橋政府打造“香榧森林公園”,吸引大量游客。香榧是一種野性較強的樹種,具有健康價值,但其生長的環境要求較高。〖“楓橋經驗”〗20世紀60年代初,諸暨市楓橋鎮干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的“楓橋經驗”。之后,“楓橋經驗”得到不斷發展,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依靠群眾、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楓橋新經驗,成為新時期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的典范。〖“楓橋襯衫”〗近年來,楓橋襯衫制造業面臨的壓力不斷增大:周邊義烏大陳鎮襯衫制造業崛起,其規模技術水平明顯超過楓橋;義烏國際商貿城為當地襯衫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并走向國際市場,與楓橋襯衫銷售明顯拉開了距離;面對價格與品牌的雙重壓力,如今楓橋襯衫廠商大多淪為國內外服裝品牌的貼牌廠商,襯衫產值也下降到全鎮工業總產值的1/5……(1)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說楓橋適合香榧生長的自然條件有哪些?(2)“為了群眾,依靠群眾”是“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請舉史實一例,說明共產黨是如何發揚這一優良傳統的。并請運用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說說“楓橋經驗”蘊含了哪些道理?(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楓橋襯衫制造業應如何破解難題,實現跨越式發展?【答案】(1)楓橋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香榧生長;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熱量條件好,晝夜溫差大。(2)此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符合題意即可。示例:1947年,共產黨在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消滅封建剝削制度,使農民分到了土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和革命積極性,促進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道理:①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②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③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等。(3)①依靠科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或實施科教興企,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②實行對外開放,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打開產品銷路;③加強品牌建設,創立自主品牌;【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分析】(1)從地形土壤來看,楓橋屬于低山丘陵地形,沙質土壤,有利于香榧生長。從氣候來說,楓橋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適宜,降水豐富,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香榧生長。(2)此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符合題意即可。示例:1947年,共產黨在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消滅封建剝削制度,使農民分到了土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和革命積極性,促進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道理:①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②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③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等。(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楓橋面臨的問題是周邊制造業崛起,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楓橋依靠科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實施科教興企,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實行對外開放,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打開產品銷路。加強品牌建設,創立自主品牌。故答案為:(1)楓橋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香榧生長;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熱量條件好,晝夜溫差大。(2)此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符合題意即可。示例:1947年,共產黨在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消滅封建剝削制度,使農民分到了土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和革命積極性,促進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道理:①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②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③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等。(3)①依靠科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或實施科教興企,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②實行對外開放,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打開產品銷路;③加強品牌建設,創立自主品牌。【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圍繞““楓橋經驗55周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周年”,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 / 1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模擬考試試卷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1.(2019·柯橋模擬)農歷己亥新春,科幻電影大片《流浪地球》熱映,宏大的場景、動人的情節、壓抑的悲劇……從津津樂道轉向沉默無聲,電影帶給觀眾非同尋常的感受。的確,近年來,地球似乎得了重癥感冒,噴嚏不止,火山接二連三地噴發。圖1為去年世界主要火山噴發地位置示意圖,據圖中甲、乙、丙、丁四個位置,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甲地最近的海域是印度洋 B.丙地位于歐洲C.乙地在丙地的西北方向 D.丁地在甲地的東南方向2.(2019·柯橋模擬)東盟共同體(如圖),即東南亞國家聯盟,在共同利益和地區認同的基礎上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在國際交流中,以維護盟國的權利和利益的實體組織,它已成為世界多極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東盟許多國家與中國山水相連,下列國家組合中陸上疆域均與我國相鄰的是( )A.泰國、越南、老撾 B.越南、老撾、柬埔寨C.越南、老撾、緬甸 D.泰國、老撾、緬甸3.(2019·柯橋模擬)讀《我國30 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氣溫、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圖》,下列信息正確的是( )①該地形剖面所經過的地形區都位于南方地區②我國地勢西高東低,A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③A地氣溫低,B地氣溫高,主要受緯度和海陸位置的影響④B地位于第二階梯,是我國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產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2019·柯橋模擬)史學家陳旭麓評價“民族反思”時說:“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數十年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反思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實為認識起點,進而追溯到千年歷史凝結而成的文化傳統,并對這種傳統進行了批判。”“第二次反思”是( )A.新文化運動 B.國民革命 C.中共一大 D.五四運動5.(2019·柯橋模擬)毛澤東回憶到:“當年斯大林總是教育我們‘革命的紅旗必須守住,最好固定在一個地方一萬年不變。’結果到頭來吃了悶頭一棍,不但原來的紅旗沒守住,還被敵人趕著跑,十分被動,若不是及時糾正,我們恐怕都要去見馬克思了……”這里的“及時糾正” ( )①結束“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 ②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③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 ④把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19·柯橋模擬)為紀念某重大歷史事件,一首題為《冬夜題□□□□》的詩寫道:“古都兵變動天寒,化作長城碧血丹。國共緩攻矛與盾,軍民披瀝膽和肝。八年烽火山河破,三載硝煙憲政殘。青史每翻常滴淚,何時兩岸結新歡。”“□□□□”應是( )A.紅軍長征 B.西安事變 C.七七事變 D.重慶談判7.(2019·柯橋模擬)《大公報》載文說:“幾千年來,中國人所懷抱的觀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始終沒有打入我們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們從亡國滅種的危機中,開始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這是民族自覺史的開端,是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該文發表的歷史背景應該是( )A.甲午戰爭爆發 B.中華民國建立C.抗日戰爭爆發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8.(2019·柯橋模擬)年代尺是學習歷史的工具。從以下年代尺可知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 )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②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的支援③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支援 ④國民黨官兵在正面戰場的英勇作戰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9.(2019·柯橋模擬)為了了解我國農民的歷史發展狀況,“薇·萌”學習小組到柯橋區圖書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并繪制成圖表如下。王莊農戶構成變化表(單位:戶)年份 雇農 貧農 中農 富農 新富農 地主 其他1948年 86 197 116 18 0 27 21953年 3 74 355 0 4 0 7他們研究的結論應是 (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第一個五年計劃順利實施C.農業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規模開展10.(2019·柯橋模擬)據《中國財政統計》記載,1949年全國約有12.3萬個資本主義工業企業,就業人數164萬,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54.6%。但到1958年底,在國民生產總值中,資本主義經濟比重降至零。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A.“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B.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完成C.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加速D.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11.(2019·柯橋模擬)美國學者扎卡利亞在《后美國世界》中指出,過去500年內,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三次結構性的權力轉移,每一次權力轉移都重新塑造了國際秩序。第—次權力轉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紀;第二次權力轉移是美國的崛起,發生于19世紀末;第三次權力轉移是當下正在經歷著的“他者的崛起”。關于“第三次權力轉移”對國際秩序所產生的影響,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A.沖擊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C.促使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D.直接導致了恐怖主義等嚴重的國際問題12.(2019·柯橋模擬)繼瓜諸湖、大小坂湖后,做為柯橋城區第三個城市湖景公園,期待已久的馬宅池公園即將揭開面紗。殊不知,幾年前馬宅池曾爆發大量藍藻,沿湖行走就能聞到強烈臭味。九(1)班一凡同學曾對此進行探究性學習。她發現除了水文和氣象原因外,藍藻大規模爆發與水質有關。以下是她完成的“藍藻”形成及影響示意圖。回答問題:(1)以上圖示說明( )A.人類發展經濟必然以環境污染為代價B.人類與環境是互相對立,互不相容的C.人為因素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D.因湖水缺乏自凈能力,藍藻很難解決(2)上圖中所反映問題的實質是( )A.人口問題 B.發展問題 C.資源問題 D.環境問題13.(2019·柯橋模擬)我們的鐵路跨隧道過千山,那是中國鐵建人挖出來的聲音:我們的衛星上九天鬧凌霄,那是中國設計師在圖紙上畫出來的聲音;我們中國撤僑軍艦發出的艦笛聲,我們殲-20發出的轟鳴聲,都是我們中國的聲音,這些聲音匯聚在一起,讓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國。這里的“中國聲音”表明( )A.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B.我國成為領導世界的重要力量C.我國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D.我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14.(2019·柯橋模擬)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需要供給體系及時跟進,匹配調整,為此,我國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啟示企業在發展中應( )①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②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量③更依賴政府的政策扶持 ④依靠科技提升產品質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5.(2019·柯橋模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2018年9月,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如約而至,收獲的喜悅在各地彌漫。習近平指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進一步影顯了“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礎地位,是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利于( )①展示我國農村改革的新面貌、新成就 ②推動鄉村振興,推進農民依法行政③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傳統文化 ④提升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光榮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6.(2019·柯橋模擬)2019年3月3日至1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下列對政治協商制度的表述正確的是( )A.政治協商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B.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C.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D.政治協商制度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17.(2019·柯橋模擬)2018年10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在兩部門官網開始為期兩周的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納稅人可享受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附加扣除。下列相關認識正確的是( )①有利于減輕人民負擔,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②說明民主選舉是人民實現民主權利的重要形式③這有利于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④這是協商民主的具體體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2019·柯橋模擬)漫畫往往以主題鮮明、寓意深刻的形式來直面現實、 描摹世態,針砭時弊。閱讀漫畫,回答第問題。(1)漫畫《 跨越》 直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 )A.經濟新常態 B.社會主要矛盾C.法治新藍圖 D.新征程新目標(2)漫畫《 錯過一站, 莫錯過一生》 中該乘客需要踐行的價值準則是( )A.文明 B.法治 C.敬業 D.友善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小題,共60分)19.(2019·柯橋模擬)來自西藏拉薩的降央卓瑪暑假期間一路研學旅行至紹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微博一: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典型的南方古民居,它的特點是臨河建屋,房頂坡度比較大,窗戶比較多,這樣的古民居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相關鏈接】圖1 紹興市地理位置 圖2 紹興市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微博二:魯迅故居。兩扇黑油油的石庫臺門,是周家新臺門的邊門,是魯迅家出入的地方,這里孕育了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微博三:紹興人真聰明,以其獨有的魯迅文化為土壤,吸引了大批游客;依托悠久的紹興黃酒文化,創新開發了泰雕等系列新型黃酒品牌,使其成為黃酒市場上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把坐烏篷、逛環城河開發成了江南“風情游“,用陸游與唐婉的故事打造沈園“文化游”,怪不得紹興的旅游品牌越來越響。(1)根據微博一和相關鏈接,請你從自然環境和人文因素的角度分析紹興吸引降央卓瑪的原因。(2)列舉一個史實說明魯迅被稱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的緣由。(3)結合微博三,紹興人的聰明有何推廣價值?20.(2019·柯橋模擬)追尋共產黨奮斗歷程,歌頌共產黨豐功偉績。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共產黨帶領著中國人民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材料二: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一位專家認為,中國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無論是革命年代還是建設年代,中國共產黨都能按照變化了的時代條件,及時地調整黨和國家的發展政策。(1)將年代尺上對應歷史事件補充完整,并說明乙事件是中國人民實現“站起來”目標的原因。(2)請從①②(革命時期)和③④(建設時期)兩個時期的歷史事件中各選擇一件,結合具體背景及史實論證材料二觀點的正確性。(3)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這個目標,請從材料中得出兩條經驗。21.(2019·柯橋模擬)對歷史最鄭重的紀念,是再創輝煌。對人民最真摯的承諾,是不懈奮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重大村務村民大會”體現了我國哪一基本政治制度?重大村務要由村民討論決定有什么重要意義?(2)“百姓福祉 法治保障”中執法人員的做法為什么能得到群眾點贊?(3)根據“旗幟高揚 四十而勵”的信息,談談你對“中國改革開放永不停步”的理解。22.(2019·柯橋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美國學者伊羅生撰寫的《浮光掠影——-美國關于中國與印度的形象》一書中,將美國對中國的總體看法分為下列六個階段:① 18世紀 尊敬階段② 1840一l905年 輕視階段③ 1905一l937年 樂善好施階段④ 1937一l944年 贊賞階段⑤ 1944一l949年 清醒階段⑥ 1949一 敵對階段材料二:2019年1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指令有關部門對中國輸美產品采取限制措施,一意孤行采取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1月25日,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約見美國前財長鮑爾森時說:中國不愿意打貿易戰,但中國也不怕貿易戰,貿易戰沒有贏家,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材料三:當今世界,面對國際形勢的新變化,習近平以敏銳的洞察力深刻地指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1)請運用所學知識,用史實說明美國對中國的看法處于“贊賞階段”和“敵對階段”的主要原因,并寫出結束“敵對階段”的相關史實。(2)結合當今世界基本特征和時代潮流,分析“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的理由。(3)根據材料三說說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應怎樣做才能解決上述問題作出自己的貢獻?23.(2019·柯橋模擬)2018年是毛澤東主席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周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周年。楓橋位于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為歷史文化名鎮,經濟政治重鎮,“楓橋香榧”、“楓橋經驗”、“楓橋襯衫”聞名全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楓橋香榧”〗近年來,楓橋政府打造“香榧森林公園”,吸引大量游客。香榧是一種野性較強的樹種,具有健康價值,但其生長的環境要求較高。〖“楓橋經驗”〗20世紀60年代初,諸暨市楓橋鎮干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的“楓橋經驗”。之后,“楓橋經驗”得到不斷發展,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依靠群眾、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楓橋新經驗,成為新時期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的典范。〖“楓橋襯衫”〗近年來,楓橋襯衫制造業面臨的壓力不斷增大:周邊義烏大陳鎮襯衫制造業崛起,其規模技術水平明顯超過楓橋;義烏國際商貿城為當地襯衫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并走向國際市場,與楓橋襯衫銷售明顯拉開了距離;面對價格與品牌的雙重壓力,如今楓橋襯衫廠商大多淪為國內外服裝品牌的貼牌廠商,襯衫產值也下降到全鎮工業總產值的1/5……(1)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說楓橋適合香榧生長的自然條件有哪些?(2)“為了群眾,依靠群眾”是“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請舉史實一例,說明共產黨是如何發揚這一優良傳統的。并請運用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說說“楓橋經驗”蘊含了哪些道理?(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楓橋襯衫制造業應如何破解難題,實現跨越式發展?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據圖所知,甲的地理坐標是(0°,70°W),甲地最近的海域是大西洋,乙地的地理坐標是(60°N,27°W),丙地的地理坐標是(1°N,100°E),丙地應該位于新加坡附近,屬于東南亞。丁地的地理坐標是(31°N,135°E)。根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進一步確定乙地位于丙地的西北方向, 丁地在甲地的西北方向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根據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2.【答案】C【知識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解析】【分析】 東盟許多國家與中國山水相連,下列國家組合中陸上疆域均與我國相鄰的是 越南、老撾、緬甸 。泰國不與我國接壤,柬埔寨與我國隔海相望。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與中國相鄰的國家有 14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鮮、越南、老撾、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3.【答案】D【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解析】【分析】 該地形剖面是按照 30 N 緯線做出來的,所經過的地形區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其中青藏高原屬于青藏地區,其他屬于南方地區,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A地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 A地氣溫低,B地氣溫高,主要受地形地勢的影響 ; B地是四川盆地,位于第二階梯,是我國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產區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球上超過8000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邊緣,由于海拔高,氣溫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最大的自然環境特點是高寒.同時海拔高,云量少,也是我國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本區是亞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都發源在這里,主要的糧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麥。4.【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辛亥革命后”、“ 文化傳統”、“ 總體性的理性批判”可知“它”指的是新文化運動。A項新文化運動是題干中的“第二次反思”,符合題意;B項國民革命運動是政治運動,沒有提及文化傳統,不符合題意;C項中共一大和“文化傳統”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五四運動和“文化傳統”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新文化運動是由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發動的。對中國古典文學的一味批判以及對西學的全盤肯定具有片面性。5.【答案】B【知識點】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解析】【分析】遵義會議是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會議結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達四年之久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B項①③是題干中 “及時糾正”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6.【答案】B【知識點】抗日戰爭【解析】【分析】根據“古都兵變、國共緩攻矛與盾、八年烽火山河破”等內容可以判斷應是西安事變。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它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A項紅軍長征,是紅軍的戰略轉移,與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西安事變應是題干“□□□□”所填的內容,符合題意;C項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開始的標志,不符合題意;D項重慶談判是抗戰結束后國共兩黨的政治較量,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7.【答案】C【知識點】抗日戰爭【解析】【分析】日本占領東北后不想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1933年1月,日軍攻克山海關向南推進,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在長城一線、察合爾等地與日軍作戰,收復多倫等地。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劃是為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中國國民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開始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這是民族自覺史的開端, 是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中國要全面抗戰。C項抗日戰爭爆發是《大公報》發表的歷史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及學生的理解能力。8.【答案】A【知識點】抗日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同世界所有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開的。故①③④符合題意。材料中沒有體現出“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的支援”的內容,排除含有②的選項。A項①③④是從題干年代尺得出的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及再認再現所學知識的能力。9.【答案】A【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有關知識。1953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土地改革的理解。10.【答案】B【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三大改造的理解。11.【答案】C【知識點】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政治多極化的有關知識。據“ 過去500年內,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三次結構性的權力轉移,每一次權力轉移都重新塑造了國際秩序。第—次權力轉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紀;第二次權力轉移是美國的崛起,發生于19世紀末;第三次權力轉移是當下正在經歷著的‘他者的崛起’”可知,其中第三次權力轉變是指多極化趨勢。一戰后,戰勝國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但這一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二戰后,美蘇由戰時同盟走向分裂,美國實行冷戰政策,1949年北約成立,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1991年蘇聯解體,東西方冷戰結束,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終結,隨著日本、歐盟實力增強,中國、俄羅斯的崛起,世界朝著一超多強的多極化方向發展。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正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政治多極化的理解。12.【答案】(1)C(2)B【知識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解析】【分析】(1)、人類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免產生各種廢棄物,導致環境污染。但是人類經濟的發展不是必然以環境污染為代價,可以達標排放或限制污染物的排放;人類與環境是互相影響,相互制約的;人為因素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應該規范人類的行為,達標排放或對廢棄物加以利用;湖水本身有一定的自凈能力,但過度的排放會導致湖水富營養化。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圖中反應的是環境問題。環境問題是發展問題,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在發展過程中解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以上圖示說明:人類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可能是來自生活的污水,也可能是來自工業生產的污水。這些污水都排放到湖里,導致水體富營養化,藻類大量繁殖。藍藻爆發,影響到人類經濟的發展,形成一種惡性循環。13.【答案】C【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要到2020年才能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所以A不符合題意;我國在國際舞臺上起重要作用,所以B表述錯誤;這里的“中國聲音”表明我國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所以C符合題意;我國要直到本世紀中葉才能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4.【答案】D【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解析】【分析】根據所學,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國將堅定不移地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①④符合題意,正確。②觀點錯誤, 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量不符合經濟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應排除。③觀點明顯錯誤,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15.【答案】D【知識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解析】【分析】 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利于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傳統文化, 展示我國農村改革的新面貌、新成就 ,提升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光榮感, ①③④符合題意,正確。②中農民依法行政的觀點錯誤,依法行政是政府的職權。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文化和共享發展成果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所學知識,用排除法比較容易選出正確的答案。16.【答案】B【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解析】【分析】根據所學,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這項制度強調通過充分協商,求同存異,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B符合題意,正確。A錯誤,實行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C錯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D錯誤,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從來就不是一句口號、一句空話,而是落實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的。17.【答案】C【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解析】【分析】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是協商民主的具體體現,這有利于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納稅人可享受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附加扣除, 有利于減輕人民負擔,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①③④符合題意,正確。②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體現選舉民主的內容,應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協商民主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我國實行人民民主,既要發展選舉民主,保障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又要發展協商民主,推動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取得一致意見。18.【答案】(1)B(2)D【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分析漫畫中的文字信息可知,B符合題意,正確。ACD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答案為:B。(2)“錯過一站, 莫錯過一生 ”體現的是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則,珍愛生命,踐行友善的社會主義價值觀,D符合題意,正確。ABC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作為漫畫題,解題的關鍵在于抓住漫畫中的關鍵文字信息,正確理解漫畫的寓意主旨。19.【答案】(1)位于中國的東南部或東南沿海地區,交通發達,東臨杭州灣,地理位置優越;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雨熱同期,氣候溫暖濕潤;歷史悠久,江南水鄉,臨河建屋,以舟代車,水鄉特色濃郁(2)投身新文化運動,狂人日記對封建禮教批判最徹底。(3)因地制宜挖掘紹興旅游的優質資源,促進紹興經濟發展。利用獨特的傳統文化,發揮文化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知識點】中國四大地理區域;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1)根據微博一和相關鏈接可知, 紹興位于中國的東南部或東南沿海地區,交通發達,東臨杭州灣,地理位置優越;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雨熱同期,氣候溫暖濕潤;歷史悠久,江南水鄉,臨河建屋,以舟代車,水鄉特色濃郁 。 獨有的魯迅文化為土壤,依托悠久的紹興黃酒文化,創新開發了泰雕等系列新型黃酒品牌,把坐烏篷、逛環城河開發成了江南“風情游“,用陸游與唐婉的故事打造沈園“文化游”,具有較強的吸引力。(2) 魯迅被稱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的緣由: 投身新文化運動,狂人日記對封建禮教批判最徹底。(3)根據微博三可知,紹興人 因地制宜挖掘紹興旅游的優質資源,促進紹興經濟發展。利用獨特的傳統文化,發揮文化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 。【點評】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面積8256平方公里,人口434萬,其中市區面積339平方公里,人口64萬。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薈萃,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開放城市。20.【答案】(1)甲:中共一大乙:新中國成立原因: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2)①1935年10月,蔣介石調集軍隊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反“圍剿”,紅軍未能粉碎此次“圍剿”,中央革命根據地形勢危急,中共中央放棄根據地,實施戰略轉移,開始長征,長征最終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②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不計前嫌,與國民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打敗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戰勝利。③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經濟基礎薄弱,缺乏大機器制造業和現代技術裝備。1953年起實施國民經濟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④“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國家各個領域問題堆積如山,左傾錯誤仍有遺留,國家經濟落后,封閉、墨守成規。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思想上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3)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立足國情,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等【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抗日戰爭;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 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 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說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站起來的原因可以從 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可以當家作主,據此回答即可。(2) 革命時期的發展政策的調整可以從中共中央放棄根據地,實施戰略轉移,開始長征,長征最終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不計前嫌,與國民黨實現第二次合作等方面進行分析。建設時期的發展政策的調整可以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思想上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的角度進行分析說明。(3)經驗可以從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立足國情等【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成立的意義,第二次國共合作,改革開放等歷史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歷史事件辨證看問題的能力。21.【答案】(1)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使村民的合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集中民智,有利于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2)體現了依法行政、嚴格執法;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為人民服務)。(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等。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等。【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重大村務村民大會”體現了我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一基本政治制度。重大村務要由村民討論決使村民的合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集中民智,有利于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2)本題考查的是依法治國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百姓福祉 法治保障”中執法人員的做法體現了依法行政、嚴格執法,也維護了人民群眾利益(為人民服務)。(3)本題考查的是改革開放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等。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依法治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改革開放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2.【答案】(1)①1937——1944年,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②1950年,美軍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入侵朝鮮,并將戰火燒到中朝邊境,中國發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③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2)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基本特征之一(或中美兩國合作,順應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當今時代的潮流(或中美合作符合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當今時代的潮流);中美兩國合作有利于促進中美關系良好發展,也有利于維護中美兩國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3)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反對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知識點】抗日戰爭;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解析】【分析】(1)中國戰場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東方主戰場,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中國軍民團結抗日,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日統一戰線,抗擊日本侵略勢力,并且消滅了大量可再生日本侵略勢力,牽制了日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突出貢獻,因此1937—1944年美國對中國處于贊賞階段。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朝鮮內戰爆發初期,以美軍為主的所謂“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一直打到中國邊境鴨綠江邊;美軍飛機入侵中國領空,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城市;美國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這標志著中美兩國結束了20多年的敵對狀態,兩國開始走向關系正常化。(2)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中美兩國合作有利于促進中美關系良好發展,也有利于維護中美兩國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3)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反對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故答案為:(1)①1937——1944年,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②1950年,美軍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入侵朝鮮,并將戰火燒到中朝邊境,中國發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③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2)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基本特征之一(或中美兩國合作,順應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當今時代的潮流(或中美合作符合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當今時代的潮流);中美兩國合作有利于促進中美關系良好發展,也有利于維護中美兩國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3)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反對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中美建交40周年這一熱點為依托,考查中美關系的相關知識。23.【答案】(1)楓橋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香榧生長;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熱量條件好,晝夜溫差大。(2)此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符合題意即可。示例:1947年,共產黨在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消滅封建剝削制度,使農民分到了土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和革命積極性,促進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道理:①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②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③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等。(3)①依靠科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或實施科教興企,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②實行對外開放,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打開產品銷路;③加強品牌建設,創立自主品牌;【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分析】(1)從地形土壤來看,楓橋屬于低山丘陵地形,沙質土壤,有利于香榧生長。從氣候來說,楓橋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適宜,降水豐富,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香榧生長。(2)此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符合題意即可。示例:1947年,共產黨在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消滅封建剝削制度,使農民分到了土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和革命積極性,促進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道理:①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②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③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等。(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楓橋面臨的問題是周邊制造業崛起,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楓橋依靠科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實施科教興企,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實行對外開放,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打開產品銷路。加強品牌建設,創立自主品牌。故答案為:(1)楓橋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香榧生長;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熱量條件好,晝夜溫差大。(2)此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符合題意即可。示例:1947年,共產黨在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消滅封建剝削制度,使農民分到了土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和革命積極性,促進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道理:①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②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③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等。(3)①依靠科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或實施科教興企,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②實行對外開放,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打開產品銷路;③加強品牌建設,創立自主品牌。【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圍繞““楓橋經驗55周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周年”,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模擬考試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模擬考試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