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檢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檢測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檢測試卷
一、選擇題。
1.(2019九下·杭州期中)2018年12月25日,杭黃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它連接杭州與黃山,穿越浙江、安徽兩省,線路把名城(杭州)、名江(富春江、新安江)、名湖(千島湖)、名山(黃山)串連起來,形成了一條世界級黃金旅游通道。如圖完成問題。
(1)杭黃高鐵建德東——績溪北這段的走向大致為(  )
A.東—西走向 B.東北—西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西北—東南走向
(2)中國各地“民居”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相融合,無不顯示著中國豐富的歷史人文,傳承著千年的建筑智慧。下列民居特色符合杭黃高鐵沿線的是(  )
A. B.
C. D.
【答案】(1)D
(2)C
【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方向;鄉村聚落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分析,該圖可以采用一般定向法來判讀方向。杭黃高鐵建德東——績溪北這段的走向大致為 西北—東南走向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2)據圖分析,A是西北地區的民居建筑,B是黃土高原的窯洞,C是江南水鄉民居,D是熱帶地區的吊腳樓。杭黃高鐵東起杭州市,終至黃山市主要經過了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與當地自然環境相融合的是C圖。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1)D。(2)C。
【點評】杭黃高鐵東起杭州市,終至黃山市,線路建設正線全長265公里,初期運營時速250公里。 杭黃高鐵開通運營后,大大壓縮杭州至黃山間的時空距離。杭黃高鐵途經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等景區,堪稱世界級黃金旅游高鐵線。 沿線城市不僅加快了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還通過滬昆、杭甬、寧杭、合福等多條線路與全國高鐵網相連,牽手全國70多個城市,與華東、華南、西北、華北等地區實現互通。
2.(2019九下·杭州期中)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如圖回答問題。
(1)粵港澳大灣區中,關于珠江三角洲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我國最大的河流—珠江在此入海,水源充足
B.珠江三角洲瀕臨東海,海陸交通便利
C.冬暖夏涼,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適合人類居住
D.珠江三角洲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科技力量雄厚
(2)下列措施能更好地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區域間的融合發展的是(  )
①加強區域分工與合作 ②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
③開展前店后廠的合作模式 ④產業轉向勞動密集型服務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D
(2)A
【知識點】珠江三角洲
【解析】【分析】(1)粵港澳大灣區中,珠江三角洲是珠江下游泥沙淤積而成的。我國最大的河流是長江,珠江是第二大河流,珠江三角洲瀕臨南海,海陸交通便利,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合人類居住,當地 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科技力量雄厚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2)能更好地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區域間的融合發展的措施有①加強區域分工與合作 , ②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③開展前店后廠的合作模式 。產業發展主要向技術,資金等方面。勞動密集型企業大多轉移到經濟不發達地區,這樣也有利于產業升級。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1)D。(2)A。
【點評】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的關系非常密切,其合作形式以“前店后廠”為基本模式,港澳地區為珠江三角洲提供豐富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控制產品的質量,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營銷,扮演“店”的角色,而珠江三角洲為港澳地區提供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進行產品的加工、制造和裝配,扮演“廠”的角色。
3.(2019九下·杭州期中)2019年以來,正逢多事之秋的委內瑞拉更是雪上加霜,1月23日,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國民大會主席瓜伊多自行宣布自己為“臨時總統”。3月7日,委內瑞拉又經歷了持續一周的全國大停電,缺電、缺水以及持續40攝氏度的高溫幾乎把委內瑞拉帶到崩潰的邊緣。讀拉美局部區域示意圖,回答問題。
(1)委內瑞拉大力發展石油加工業的主要原因(  )
①石油資源豐富,接近原料地 ②臨近海洋和巴拿馬運河,海運便利
③消費市場廣闊,利于提高經濟收入 ④國內經濟發達,石油需求量大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四種氣候類型最符合委內瑞拉的是(  )
A. B.
C. D.
【答案】(1)B
(2)A
【知識點】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
【解析】【分析】(1)委內瑞拉石油資源豐富,儲量約占中東儲量的一半,臨近海洋和巴拿馬運河,海運便利,靠近美國等發達國家,靠近消費市場。利用本國豐富的石油資源發展了石油加工業。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
(2)委內瑞拉境內除山地外基本上屬熱帶草原氣候, 全境6~11月為雨季,12月~次年5月為旱季。 根據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來看,與A圖相符合。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1)B。(2)A。
【點評】 石油工業是委內瑞拉經濟的主要命脈。石油潛在儲量達2210億桶,截止到2000年底已探明的儲量為776.85億桶,在世界儲量排名第五,西半球第一。 委內瑞拉是世界重要石油生產與出口國之一,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五個創始國之一。 委內瑞拉石油儲量十分豐富,已探明的儲量為600億桶,比中東以外的其他任何國家都多。
4.(2019九下·杭州期中)下面都是帶有文字的文物,這些文物有一個共同的作用,就是(  )
A.都體現出青銅制造的高超工藝 B.都完整體現了漢字的演變過程
C.都推動了我國造紙技術的發展 D.都有助于研究當時的那段歷史
【答案】D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通過分析四張圖片里的內容,掌握漢朝,商朝,秦朝時期的歷史古物,均有利于研究當時的歷史,ABC說法過于片面,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文物,文物是考試的一大重點,記憶即可。
5.(2019九下·杭州期中)某歷史探秘社團選用下列四圖及相關知識制作PPT作為小組學習成果的匯報,最能反映該小組探究主題的是(  )
A.古代農業的發展 B.古代商業的發展歷程
C.古代科技的發展 D.閉關鎖國政策
【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A. 依據題干中的四幅圖片可知A從長安城的市坊分開,坊是居民住宅區,市為繁華的商業區;B. 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有利于商業的發展;C. 呈現了南京的商業繁榮景象;D. 清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也可反映古代商業的發展歷程。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
本題以圖片的形式主要考查學生對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相關史實的準確認識。
6.(2019九下·杭州期中)下表是近代中國翻譯日本書籍情況表匯總表(圖表數據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圖表中的數據變化說明(  )
時間 哲學、 宗教 自然、應用科學 社會 科學 歷史、 地理 文學、 藝術 合計 年平 均數
1895年前 1 4 1 2 3 11  
1896~1911年 38 172 366 238 136 950 63.33
A.洋務運動,宣告破產 B.百日維新,成果豐碩
C.中國對日本一無所知 D.學習日本,救亡圖存
【答案】D
【知識點】日本——耕海牧漁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題中的資料是近代中國翻譯日本書籍情況表,不能說明洋務運動的失敗,故A錯誤;B.戊戌變法是在1898年,最終失敗,不能說明戊戌變法取得重要成果,故B錯誤;C.材料信息表明國人翻譯日本書籍數量不斷增加,說明國人對于日本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故C錯誤;D.1894年,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發動侵華戰爭。這一年為舊歷甲午年,因此該戰爭被稱作“甲午中日戰爭”,甲午戰敗極大地震撼了國人,隨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民族危機嚴重,促進了中國的民族覺醒。據“近代中國翻譯日本書籍情況表”中的時間可知,其數據變化說明救亡圖存成為時代需要,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救亡圖存的相關史實,掌握救亡圖存的實質性的含義,同時根據題干內容進行分析理解。
7.(2019九下·杭州期中)建國以來,新中國的外交家們在風云變幻的斗爭博弈中恪盡職守,不辱使命,維護了國家利益。下圖是1949—2009年中國與外國建交情況曲線圖。對如圖解讀正確的是(  )
①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與蘇聯等17個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建交
②新中國成立以來獨立自主的不結盟政策推動了三次外交高峰的出現
③70年代中美關系的緩和推動了中國與西方一大批資本主義國家的建交
④90年代第三次建交高峰的出現與一批新國家的建立有關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識點】新中國初期外交成就;中美建交與中國重返聯合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內容可知, ②新中國成立以來獨立自主的不結盟政策推動了三次外交高峰的出現說法錯誤,我國在建國初期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互助同盟》事實上是結盟了,而奉行不結盟政策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所以排除ACD,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 本題解答的關鍵是從曲線圖切入,結合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進行思考。
8.(2019九下·杭州期中)列表總結是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以下歷史知識總結正確的有(  )
序號 歷史事件 影響
① 公元前5世紀,十二銅表法公布 對于中世紀和近代歐洲法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②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限制了王權,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資本主義開了先例。
③ 1789年,法國頒布了《人權宣言》 對歐美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推動了世界資產階級民主化的進程。
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 這是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推動了中國的政治民主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公元前5世紀,十二銅表法公布,對于中世紀和近代歐洲法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① 符合題意;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限制了王權,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資本主義開了先例, ② 符合題意; 1789年,法國頒布了《人權宣言》, 對歐美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推動了世界資產階級民主化的進程, ③ 符合題意,1954年9月2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④ 說法錯誤。
B符合題意,ACD均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以及憲法的頒布的內容,掌握歷史發生的重大事件和意義。
9.(2019九下·杭州期中)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過一系列抗衡分化組合而形成的一種結構。這種結構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但又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以下關于二戰前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四種演變趨勢,你認為正確的是(  )
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一超多強”→多極化趨勢發展
B.和平制度→兩極格局→美國獨霸世界→“一超多強”局面
C.兩極格局→歐洲、日本、美國“三足鼎立”→“一超多強”→多極化趨勢發展
D.西歐、日本、美國“三足鼎立”→兩極格局→美國獨霸世界→“一超多強”局面
【答案】A
【知識點】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蘇聯的改革與解體;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經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雅爾塔體系,也叫兩極格局;蘇聯解體后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因此,二戰前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趨勢,正確的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一超多強”→多極化發展。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世界政治格局演變的知識點,應把握世界政治格局演變的有關知識。
二、非選擇題
10.(2019九下·杭州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2019年兩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參加了河南代表團的審議,并指出河南是農業大省,也是人口大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對全國舉足輕重,希望河南能夠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
(1)結合河南省簡圖,簡述在地形因素的影響下,河南省的城市和鐵路分布特點。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河南發展農業生產有利的自然、人文條件有哪些?
(3)河南省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還能從哪些方面入手?
【答案】(1)在山地丘陵處,城市數量少,密度小,鐵路網稀疏;平原地區城市密集,鐵路分布密集。
(2)①自然條件:河南省地形平坦,位于華北平原,耕地面積廣闊;黃河、淮河等河流流過,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以溫帶季風為主,雨熱同期,適合農業發展。②人文條件:河南省人口集中,勞動力資源豐富;國家政策的支持;交通便利;農業基礎好,農墾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大糧倉。
(3)①穩定耕地面積;②依靠科技興農,發展節水農業;③發展現代農業,實現糧食生產的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
【知識點】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區域的發展
【解析】【分析】(1)讀圖結合圖例可知,河南省地勢西部高(1000米以上),東部低(200米以下)。由于西部地區海拔高,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所以城市和鐵路分布較稀疏,密度小。東部地區以平原為主,有利于城市建設和交通運輸線路布局,所以密度大,數量多。
(2)河南省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主要從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分析。自然條件可以從氣候、地形方面描述,河南省主要位于淮河以北,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南部只有很小部分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有利于發展糧食生產。由圖示等高線來看,東部地區海拔在200米以下,平原面積廣大,耕地面積大。社會經濟條件主要從勞動力與國家政策方面考慮。讀材料“常住人口9400多萬人”說明勞動力資源豐富;“鄭州市在國內最大糧食批發市場基礎上,建立了國家糧食交易中心”說明國家政策支持。
(3)河南省抗穩糧食安全生產,主要從提高單產,增加糧食產量來分析。具體可以 ①穩定耕地面積;②依靠科技興農,發展節水農業;③發展現代農業,實現糧食生產的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
【點評】 河南是農業大省,也是人口大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對全國舉足輕重。 位于華北平原的河南省,常住人口9400多萬人。“傳統農業大省”正快步實現農業現代化,由“中國糧倉”變為“國人廚房”、“世界餐桌”。為抗穩糧食安全生產,主要從提高單產,增加糧食產量來分析。
11.(2019九下·杭州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過程中,古代中國在世界文明歷程中遙遙領先,曾以“中學西傳”著稱于世;但由于明清時期的社會轉型漸趨落后,近代以來中國在與西方文明的交匯過程中又出現了“西學東漸”的趨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見圖(造紙術外傳示意圖)
材料二:徐光啟于1606年與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合譯了克拉維斯注釋的歐幾里得《幾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幾何部分。他還和利瑪竇合譯了《測量法義》一卷,并寫了《測量同義》與《勾股義》兩書。他又與意大利傳教士熊三拔合作編譯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國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礎上,選擇對當時具有實用價值的先進方法,經過制器和試驗,編譯入書。
材料三: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有幾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們分別是
(1)結合材料一,請舉出宋元時期“中學西傳”的具體史實。
(2)結合材料二,分析明朝晚期出現的“西學東漸”的原因。在明朝晚期的“西學東漸”過程中為何沒有能使中國從傳統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請結合時代背景予以分析。
(3)根據材料三的提示簡要概括近代以來“西學東漸”特征。
【答案】(1)12世紀造紙術傳到歐洲;13世紀指南針傳到阿拉伯和歐洲;13世紀中期,火藥傳到阿拉伯,之后又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2)出現西學東漸的原因:新航路的開辟,促使東西方的交流更加暢通。西方傳教士的活動和中國杰出人士的努力。未能轉型的原因:明清時期,專制皇權達到頂峰;實行八股取士等文化專制政策;小農經濟仍舊占據主導地位;明清時期實行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政策等。
(3)特征:學習西方從技術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經歷了向歐美的西方學習到學習馬克思主義和俄國的轉變。
【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新航路開辟;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1)第一小問:依據材料“徐光啟于1606年與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合譯了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幾何部分.他又編譯了《大測》,把平面三角介紹進來.徐光啟熱心于農業的科學研究與試驗,編著了《農政全書》,這是他最大的貢獻.”結合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可得出原因.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從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經濟政策等方面進行分析.示例如下:明清時期,專制皇權達到頂峰;實行八股取士等文化專制政策;小農經濟仍舊占據主導地位;明清時期實行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政策等.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林則徐側重于科學技術;康有為側重于政治制度;李大釗側重于思想方面.據此結合材料得出如下結論:學習西方從技術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經歷了向歐美的西方學習到學習馬克思主義和俄國的轉變.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變遷涉及的方面是多方面的.主要體現在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方面.近代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嚴重;面對此情況,挽救民族危亡的各種方式出現.故“變遷”示例如下:由先進轉為落后,中國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部分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故答案為:(1) 12世紀造紙術傳到歐洲;13世紀指南針傳到阿拉伯和歐洲;13世紀中期,火藥傳到阿拉伯,之后又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2)特征:學習西方從技術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經歷了向歐美的西方學習到學習馬克思主義和俄國的轉變;(3)變遷:由先進轉為落后,中國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部分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點評】 (1)本題考查明朝西方文明對中國影響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發現問題的能力。(2)本題考查中國近代前期“西學東漸”的特征,旨在考查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3)本題考查“西學東漸”的影響,旨在考查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12.(2019九下·杭州期中)從主打煤炭化工的“黑色經濟”,到新興產業井噴的“綠色崛起”;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一個嶄新的徐州呈現在世人面前。
材料一:2018年10月31日,2018“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在徐州舉行,江蘇省重點打造的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徐州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國務院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中明確的徐州定位是建設以工程機械為主的裝備制造業基地、能源工業基地、現代農業基地和商貿物流中心、旅游中心。
材料二:徐州某紀念館的一根刻滿了地名的扁擔特別醒目(如圖)。支前農民唐和恩使用過的扁擔上,刻著他在解放戰爭時期支援前線所經過的地方,包括山東臨沂、江蘇徐州、安徽雙堆集。
(1)請結合所學知識和以上江蘇省的相關地圖,分析國務院對徐州城市定位的合理性。
(2)徐州賈汪區的發展是徐州這座城煥發新生的一個縮影,賈汪區潘安湖神農碼頭原來是采煤塌陷區,經生態修復蝶變成湖闊景美的國家濕地公園,這體現了我國怎樣的發展理念?
(3)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判斷農民唐和恩支援過哪一戰役?這一戰役的勝利對中國革命有何影響?從中我們能感受到人民群眾在人民解放戰爭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答案】(1)①徐州地處連接我國經濟東西結合和南北交流的樞紐地帶,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適合建設裝備制造業基地和商貿物流中心;②徐州地處華北平原,地形平坦,位于旱作農業區,降水豐富,適合建設現代農業基地;③徐州煤炭資源等礦產資源豐富,適合建設成為能源工業基地;④徐州是國家重要的交通要道、軍事戰略要地和能源基地,享有較高的歷史地位,是著名的古城,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適合建設旅游中心;
(2)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3)淮海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標志著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區基本解放,為解放軍取得渡江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人民群眾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區域的發展
【解析】【分析】(1)分析國務院對徐州城市定位的合理性,主要從徐州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資源,工業基礎等方面描述。 ①徐州地處連接我國經濟東西結合和南北交流的樞紐地帶,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適合建設裝備制造業基地和商貿物流中心;②徐州地處華北平原,地形平坦,位于旱作農業區,降水豐富,適合建設現代農業基地;③徐州煤炭資源等礦產資源豐富,適合建設成為能源工業基地;④徐州是國家重要的交通要道、軍事戰略要地和能源基地,享有較高的歷史地位,是著名的古城,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適合建設旅游中心。
(2)徐州賈汪區 潘安湖神農碼頭原來是采煤塌陷區,經生態修復蝶變成湖闊景美的國家濕地公園 ,這體現了我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3)支前農民唐和恩使用過的扁擔上,刻著他在解放戰爭時期支援前線所經過的地方,包括山東臨沂、江蘇徐州、安徽雙堆集。 由此可以判斷, 農民唐和恩支援過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的勝利標志著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區基本解放,為解放軍取得渡江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人民群眾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點評】徐州,簡稱徐,江蘇省地級市,地處江蘇省西北部、華北平原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東臨連云港,西連蕭縣,南接宿遷,北靠棗莊,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干線在徐州交匯,素有“五省通衢”之稱。徐州是華東重要門戶城市,華東地區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游、醫療、會展中心,也是江蘇省重要的經濟、商業和對外貿易中心。
1 / 1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檢測試卷
一、選擇題。
1.(2019九下·杭州期中)2018年12月25日,杭黃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它連接杭州與黃山,穿越浙江、安徽兩省,線路把名城(杭州)、名江(富春江、新安江)、名湖(千島湖)、名山(黃山)串連起來,形成了一條世界級黃金旅游通道。如圖完成問題。
(1)杭黃高鐵建德東——績溪北這段的走向大致為(  )
A.東—西走向 B.東北—西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西北—東南走向
(2)中國各地“民居”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相融合,無不顯示著中國豐富的歷史人文,傳承著千年的建筑智慧。下列民居特色符合杭黃高鐵沿線的是(  )
A. B.
C. D.
2.(2019九下·杭州期中)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如圖回答問題。
(1)粵港澳大灣區中,關于珠江三角洲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我國最大的河流—珠江在此入海,水源充足
B.珠江三角洲瀕臨東海,海陸交通便利
C.冬暖夏涼,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適合人類居住
D.珠江三角洲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科技力量雄厚
(2)下列措施能更好地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區域間的融合發展的是(  )
①加強區域分工與合作 ②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
③開展前店后廠的合作模式 ④產業轉向勞動密集型服務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019九下·杭州期中)2019年以來,正逢多事之秋的委內瑞拉更是雪上加霜,1月23日,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國民大會主席瓜伊多自行宣布自己為“臨時總統”。3月7日,委內瑞拉又經歷了持續一周的全國大停電,缺電、缺水以及持續40攝氏度的高溫幾乎把委內瑞拉帶到崩潰的邊緣。讀拉美局部區域示意圖,回答問題。
(1)委內瑞拉大力發展石油加工業的主要原因(  )
①石油資源豐富,接近原料地 ②臨近海洋和巴拿馬運河,海運便利
③消費市場廣闊,利于提高經濟收入 ④國內經濟發達,石油需求量大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四種氣候類型最符合委內瑞拉的是(  )
A. B.
C. D.
4.(2019九下·杭州期中)下面都是帶有文字的文物,這些文物有一個共同的作用,就是(  )
A.都體現出青銅制造的高超工藝 B.都完整體現了漢字的演變過程
C.都推動了我國造紙技術的發展 D.都有助于研究當時的那段歷史
5.(2019九下·杭州期中)某歷史探秘社團選用下列四圖及相關知識制作PPT作為小組學習成果的匯報,最能反映該小組探究主題的是(  )
A.古代農業的發展 B.古代商業的發展歷程
C.古代科技的發展 D.閉關鎖國政策
6.(2019九下·杭州期中)下表是近代中國翻譯日本書籍情況表匯總表(圖表數據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圖表中的數據變化說明(  )
時間 哲學、 宗教 自然、應用科學 社會 科學 歷史、 地理 文學、 藝術 合計 年平 均數
1895年前 1 4 1 2 3 11  
1896~1911年 38 172 366 238 136 950 63.33
A.洋務運動,宣告破產 B.百日維新,成果豐碩
C.中國對日本一無所知 D.學習日本,救亡圖存
7.(2019九下·杭州期中)建國以來,新中國的外交家們在風云變幻的斗爭博弈中恪盡職守,不辱使命,維護了國家利益。下圖是1949—2009年中國與外國建交情況曲線圖。對如圖解讀正確的是(  )
①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與蘇聯等17個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建交
②新中國成立以來獨立自主的不結盟政策推動了三次外交高峰的出現
③70年代中美關系的緩和推動了中國與西方一大批資本主義國家的建交
④90年代第三次建交高峰的出現與一批新國家的建立有關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8.(2019九下·杭州期中)列表總結是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以下歷史知識總結正確的有(  )
序號 歷史事件 影響
① 公元前5世紀,十二銅表法公布 對于中世紀和近代歐洲法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②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限制了王權,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資本主義開了先例。
③ 1789年,法國頒布了《人權宣言》 對歐美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推動了世界資產階級民主化的進程。
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 這是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推動了中國的政治民主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19九下·杭州期中)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過一系列抗衡分化組合而形成的一種結構。這種結構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但又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以下關于二戰前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四種演變趨勢,你認為正確的是(  )
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一超多強”→多極化趨勢發展
B.和平制度→兩極格局→美國獨霸世界→“一超多強”局面
C.兩極格局→歐洲、日本、美國“三足鼎立”→“一超多強”→多極化趨勢發展
D.西歐、日本、美國“三足鼎立”→兩極格局→美國獨霸世界→“一超多強”局面
二、非選擇題
10.(2019九下·杭州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2019年兩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參加了河南代表團的審議,并指出河南是農業大省,也是人口大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對全國舉足輕重,希望河南能夠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
(1)結合河南省簡圖,簡述在地形因素的影響下,河南省的城市和鐵路分布特點。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河南發展農業生產有利的自然、人文條件有哪些?
(3)河南省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還能從哪些方面入手?
11.(2019九下·杭州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過程中,古代中國在世界文明歷程中遙遙領先,曾以“中學西傳”著稱于世;但由于明清時期的社會轉型漸趨落后,近代以來中國在與西方文明的交匯過程中又出現了“西學東漸”的趨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見圖(造紙術外傳示意圖)
材料二:徐光啟于1606年與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合譯了克拉維斯注釋的歐幾里得《幾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幾何部分。他還和利瑪竇合譯了《測量法義》一卷,并寫了《測量同義》與《勾股義》兩書。他又與意大利傳教士熊三拔合作編譯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國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礎上,選擇對當時具有實用價值的先進方法,經過制器和試驗,編譯入書。
材料三: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有幾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們分別是
(1)結合材料一,請舉出宋元時期“中學西傳”的具體史實。
(2)結合材料二,分析明朝晚期出現的“西學東漸”的原因。在明朝晚期的“西學東漸”過程中為何沒有能使中國從傳統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請結合時代背景予以分析。
(3)根據材料三的提示簡要概括近代以來“西學東漸”特征。
12.(2019九下·杭州期中)從主打煤炭化工的“黑色經濟”,到新興產業井噴的“綠色崛起”;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一個嶄新的徐州呈現在世人面前。
材料一:2018年10月31日,2018“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在徐州舉行,江蘇省重點打造的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徐州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國務院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中明確的徐州定位是建設以工程機械為主的裝備制造業基地、能源工業基地、現代農業基地和商貿物流中心、旅游中心。
材料二:徐州某紀念館的一根刻滿了地名的扁擔特別醒目(如圖)。支前農民唐和恩使用過的扁擔上,刻著他在解放戰爭時期支援前線所經過的地方,包括山東臨沂、江蘇徐州、安徽雙堆集。
(1)請結合所學知識和以上江蘇省的相關地圖,分析國務院對徐州城市定位的合理性。
(2)徐州賈汪區的發展是徐州這座城煥發新生的一個縮影,賈汪區潘安湖神農碼頭原來是采煤塌陷區,經生態修復蝶變成湖闊景美的國家濕地公園,這體現了我國怎樣的發展理念?
(3)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判斷農民唐和恩支援過哪一戰役?這一戰役的勝利對中國革命有何影響?從中我們能感受到人民群眾在人民解放戰爭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D
(2)C
【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方向;鄉村聚落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分析,該圖可以采用一般定向法來判讀方向。杭黃高鐵建德東——績溪北這段的走向大致為 西北—東南走向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2)據圖分析,A是西北地區的民居建筑,B是黃土高原的窯洞,C是江南水鄉民居,D是熱帶地區的吊腳樓。杭黃高鐵東起杭州市,終至黃山市主要經過了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與當地自然環境相融合的是C圖。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1)D。(2)C。
【點評】杭黃高鐵東起杭州市,終至黃山市,線路建設正線全長265公里,初期運營時速250公里。 杭黃高鐵開通運營后,大大壓縮杭州至黃山間的時空距離。杭黃高鐵途經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等景區,堪稱世界級黃金旅游高鐵線。 沿線城市不僅加快了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還通過滬昆、杭甬、寧杭、合福等多條線路與全國高鐵網相連,牽手全國70多個城市,與華東、華南、西北、華北等地區實現互通。
2.【答案】(1)D
(2)A
【知識點】珠江三角洲
【解析】【分析】(1)粵港澳大灣區中,珠江三角洲是珠江下游泥沙淤積而成的。我國最大的河流是長江,珠江是第二大河流,珠江三角洲瀕臨南海,海陸交通便利,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合人類居住,當地 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科技力量雄厚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2)能更好地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區域間的融合發展的措施有①加強區域分工與合作 , ②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③開展前店后廠的合作模式 。產業發展主要向技術,資金等方面。勞動密集型企業大多轉移到經濟不發達地區,這樣也有利于產業升級。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1)D。(2)A。
【點評】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的關系非常密切,其合作形式以“前店后廠”為基本模式,港澳地區為珠江三角洲提供豐富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控制產品的質量,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營銷,扮演“店”的角色,而珠江三角洲為港澳地區提供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進行產品的加工、制造和裝配,扮演“廠”的角色。
3.【答案】(1)B
(2)A
【知識點】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
【解析】【分析】(1)委內瑞拉石油資源豐富,儲量約占中東儲量的一半,臨近海洋和巴拿馬運河,海運便利,靠近美國等發達國家,靠近消費市場。利用本國豐富的石油資源發展了石油加工業。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
(2)委內瑞拉境內除山地外基本上屬熱帶草原氣候, 全境6~11月為雨季,12月~次年5月為旱季。 根據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來看,與A圖相符合。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1)B。(2)A。
【點評】 石油工業是委內瑞拉經濟的主要命脈。石油潛在儲量達2210億桶,截止到2000年底已探明的儲量為776.85億桶,在世界儲量排名第五,西半球第一。 委內瑞拉是世界重要石油生產與出口國之一,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五個創始國之一。 委內瑞拉石油儲量十分豐富,已探明的儲量為600億桶,比中東以外的其他任何國家都多。
4.【答案】D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通過分析四張圖片里的內容,掌握漢朝,商朝,秦朝時期的歷史古物,均有利于研究當時的歷史,ABC說法過于片面,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文物,文物是考試的一大重點,記憶即可。
5.【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A. 依據題干中的四幅圖片可知A從長安城的市坊分開,坊是居民住宅區,市為繁華的商業區;B. 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有利于商業的發展;C. 呈現了南京的商業繁榮景象;D. 清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也可反映古代商業的發展歷程。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
本題以圖片的形式主要考查學生對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相關史實的準確認識。
6.【答案】D
【知識點】日本——耕海牧漁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題中的資料是近代中國翻譯日本書籍情況表,不能說明洋務運動的失敗,故A錯誤;B.戊戌變法是在1898年,最終失敗,不能說明戊戌變法取得重要成果,故B錯誤;C.材料信息表明國人翻譯日本書籍數量不斷增加,說明國人對于日本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故C錯誤;D.1894年,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發動侵華戰爭。這一年為舊歷甲午年,因此該戰爭被稱作“甲午中日戰爭”,甲午戰敗極大地震撼了國人,隨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民族危機嚴重,促進了中國的民族覺醒。據“近代中國翻譯日本書籍情況表”中的時間可知,其數據變化說明救亡圖存成為時代需要,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救亡圖存的相關史實,掌握救亡圖存的實質性的含義,同時根據題干內容進行分析理解。
7.【答案】D
【知識點】新中國初期外交成就;中美建交與中國重返聯合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內容可知, ②新中國成立以來獨立自主的不結盟政策推動了三次外交高峰的出現說法錯誤,我國在建國初期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互助同盟》事實上是結盟了,而奉行不結盟政策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所以排除ACD,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 本題解答的關鍵是從曲線圖切入,結合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進行思考。
8.【答案】B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公元前5世紀,十二銅表法公布,對于中世紀和近代歐洲法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① 符合題意;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限制了王權,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資本主義開了先例, ② 符合題意; 1789年,法國頒布了《人權宣言》, 對歐美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推動了世界資產階級民主化的進程, ③ 符合題意,1954年9月2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④ 說法錯誤。
B符合題意,ACD均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以及憲法的頒布的內容,掌握歷史發生的重大事件和意義。
9.【答案】A
【知識點】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蘇聯的改革與解體;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經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雅爾塔體系,也叫兩極格局;蘇聯解體后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因此,二戰前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趨勢,正確的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一超多強”→多極化發展。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世界政治格局演變的知識點,應把握世界政治格局演變的有關知識。
10.【答案】(1)在山地丘陵處,城市數量少,密度小,鐵路網稀疏;平原地區城市密集,鐵路分布密集。
(2)①自然條件:河南省地形平坦,位于華北平原,耕地面積廣闊;黃河、淮河等河流流過,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以溫帶季風為主,雨熱同期,適合農業發展。②人文條件:河南省人口集中,勞動力資源豐富;國家政策的支持;交通便利;農業基礎好,農墾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大糧倉。
(3)①穩定耕地面積;②依靠科技興農,發展節水農業;③發展現代農業,實現糧食生產的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
【知識點】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區域的發展
【解析】【分析】(1)讀圖結合圖例可知,河南省地勢西部高(1000米以上),東部低(200米以下)。由于西部地區海拔高,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所以城市和鐵路分布較稀疏,密度小。東部地區以平原為主,有利于城市建設和交通運輸線路布局,所以密度大,數量多。
(2)河南省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主要從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分析。自然條件可以從氣候、地形方面描述,河南省主要位于淮河以北,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南部只有很小部分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有利于發展糧食生產。由圖示等高線來看,東部地區海拔在200米以下,平原面積廣大,耕地面積大。社會經濟條件主要從勞動力與國家政策方面考慮。讀材料“常住人口9400多萬人”說明勞動力資源豐富;“鄭州市在國內最大糧食批發市場基礎上,建立了國家糧食交易中心”說明國家政策支持。
(3)河南省抗穩糧食安全生產,主要從提高單產,增加糧食產量來分析。具體可以 ①穩定耕地面積;②依靠科技興農,發展節水農業;③發展現代農業,實現糧食生產的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
【點評】 河南是農業大省,也是人口大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對全國舉足輕重。 位于華北平原的河南省,常住人口9400多萬人。“傳統農業大省”正快步實現農業現代化,由“中國糧倉”變為“國人廚房”、“世界餐桌”。為抗穩糧食安全生產,主要從提高單產,增加糧食產量來分析。
11.【答案】(1)12世紀造紙術傳到歐洲;13世紀指南針傳到阿拉伯和歐洲;13世紀中期,火藥傳到阿拉伯,之后又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2)出現西學東漸的原因:新航路的開辟,促使東西方的交流更加暢通。西方傳教士的活動和中國杰出人士的努力。未能轉型的原因:明清時期,專制皇權達到頂峰;實行八股取士等文化專制政策;小農經濟仍舊占據主導地位;明清時期實行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政策等。
(3)特征:學習西方從技術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經歷了向歐美的西方學習到學習馬克思主義和俄國的轉變。
【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新航路開辟;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1)第一小問:依據材料“徐光啟于1606年與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合譯了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幾何部分.他又編譯了《大測》,把平面三角介紹進來.徐光啟熱心于農業的科學研究與試驗,編著了《農政全書》,這是他最大的貢獻.”結合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可得出原因.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從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經濟政策等方面進行分析.示例如下:明清時期,專制皇權達到頂峰;實行八股取士等文化專制政策;小農經濟仍舊占據主導地位;明清時期實行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政策等.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林則徐側重于科學技術;康有為側重于政治制度;李大釗側重于思想方面.據此結合材料得出如下結論:學習西方從技術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經歷了向歐美的西方學習到學習馬克思主義和俄國的轉變.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變遷涉及的方面是多方面的.主要體現在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方面.近代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嚴重;面對此情況,挽救民族危亡的各種方式出現.故“變遷”示例如下:由先進轉為落后,中國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部分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故答案為:(1) 12世紀造紙術傳到歐洲;13世紀指南針傳到阿拉伯和歐洲;13世紀中期,火藥傳到阿拉伯,之后又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2)特征:學習西方從技術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經歷了向歐美的西方學習到學習馬克思主義和俄國的轉變;(3)變遷:由先進轉為落后,中國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部分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點評】 (1)本題考查明朝西方文明對中國影響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發現問題的能力。(2)本題考查中國近代前期“西學東漸”的特征,旨在考查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3)本題考查“西學東漸”的影響,旨在考查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12.【答案】(1)①徐州地處連接我國經濟東西結合和南北交流的樞紐地帶,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適合建設裝備制造業基地和商貿物流中心;②徐州地處華北平原,地形平坦,位于旱作農業區,降水豐富,適合建設現代農業基地;③徐州煤炭資源等礦產資源豐富,適合建設成為能源工業基地;④徐州是國家重要的交通要道、軍事戰略要地和能源基地,享有較高的歷史地位,是著名的古城,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適合建設旅游中心;
(2)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3)淮海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標志著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區基本解放,為解放軍取得渡江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人民群眾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區域的發展
【解析】【分析】(1)分析國務院對徐州城市定位的合理性,主要從徐州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資源,工業基礎等方面描述。 ①徐州地處連接我國經濟東西結合和南北交流的樞紐地帶,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適合建設裝備制造業基地和商貿物流中心;②徐州地處華北平原,地形平坦,位于旱作農業區,降水豐富,適合建設現代農業基地;③徐州煤炭資源等礦產資源豐富,適合建設成為能源工業基地;④徐州是國家重要的交通要道、軍事戰略要地和能源基地,享有較高的歷史地位,是著名的古城,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適合建設旅游中心。
(2)徐州賈汪區 潘安湖神農碼頭原來是采煤塌陷區,經生態修復蝶變成湖闊景美的國家濕地公園 ,這體現了我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3)支前農民唐和恩使用過的扁擔上,刻著他在解放戰爭時期支援前線所經過的地方,包括山東臨沂、江蘇徐州、安徽雙堆集。 由此可以判斷, 農民唐和恩支援過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的勝利標志著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區基本解放,為解放軍取得渡江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人民群眾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點評】徐州,簡稱徐,江蘇省地級市,地處江蘇省西北部、華北平原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東臨連云港,西連蕭縣,南接宿遷,北靠棗莊,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干線在徐州交匯,素有“五省通衢”之稱。徐州是華東重要門戶城市,華東地區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游、醫療、會展中心,也是江蘇省重要的經濟、商業和對外貿易中心。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东| 岑溪市| 安远县| 双牌县| 和平区| 樟树市| 临安市| 卢龙县| 台前县| 曲沃县| 四川省| 南靖县| 子长县| 伊金霍洛旗| 台北市| 崇仁县| 保山市| 鹿泉市| 资阳市| 长白| 佛学| 荥阳市| 江陵县| 宁阳县| 会昌县| 沈阳市| 托克逊县| 五台县| 定结县| 揭西县| 鄄城县| 鄂托克旗| 东海县| 兴安县| 周宁县| 巴塘县| 米易县| 西城区| 乌拉特后旗| 安顺市| 秭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