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岱山縣大衢中學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質量檢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岱山縣大衢中學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質量檢測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岱山縣大衢中學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質量檢測試卷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
1.(2018八上·岱山期中)彤彤學了歷史后判斷:生活在公元前18世紀的巴比倫人因為窩藏他人的出逃奴隸,肯定要被處以死刑。他做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  )
A.《羅馬法》 B.《圣經》
C.《漢謨拉比法典》 D.《十二銅表法》
【答案】C
【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公元前18世紀的巴比倫人”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A項《羅馬法》一般泛指羅馬奴隸制國家法律的總稱,不符合材料“巴比倫人”,不符合題意;
B項《圣經》包括舊約和新約,由不同的作者寫成。舊約主要用希伯來文寫成,新約則是希臘文。舊約完成于耶穌降生前數百年,新約則始于耶穌受難、復活、升天以后,不符合題意;
C項《漢謨拉比法典》是彤彤做出題干判斷的依據,符合題意;
D項《十二銅表法》反映了羅馬奴隸制的發展和奴隸主階級國家的形成過程,不符合材料“巴比倫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謨拉比法典》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2018八上·岱山期中)下列各項中,最能幫助我們了解商朝歷史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國發現最早比較成熟的文字。
A項甲骨文最能幫助我們了解商朝歷史,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甲骨文的相關知識。
3.(2018八上·岱山期中)下列諸侯國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國七雄”的是(  )
①晉 ②楚 ③齊 ④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或"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戰國七雄: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國七雄”的是楚、齊、秦。
B項②③④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國七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相關知識。
4.(2018八上·岱山期中)當古希臘城邦民主發展到頂峰時期時,中國正處在(  )
A.西周時期 B.春秋時期 C.戰國時期 D.西漢時期
【答案】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西方文明的搖籃
【解析】【分析】公元前5世紀后期,也就是約當中國歷史上的戰國前期,在地中海希臘半島獨特的地理環境中,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希臘城邦古代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
ABD三項時間和古希臘城邦民主發展到頂峰時期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戰國時期,古希臘城邦民主發展到頂峰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外歷史間的橫向比較。
5.子貢曰:“仲尼,日月也,無得而愈也。”亞里士多德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兩位受弟子景仰的東西方思想家分別是(  )
A.孔子、蘇格拉底 B.孟子、柏拉圖
C.孟子、蘇格拉底 D.孔子、柏拉圖
【答案】D
【知識點】百家爭鳴;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晚期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柏拉圖是古希臘時期重要的思想家,也是西方文化中最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之一,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
D項孔子、柏拉圖分別是兩位受弟子景仰的東西方思想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孔子和亞里士多德。注意識記和區分古代東西方的思想家。
6.(2018八上·岱山期中)這是個獨特的民族,它是戰爭狂徒,用戰車把宗教傳播到西亞、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跡從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將東西方文化傳承、傳播,某種數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這個“獨特民族”指的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臘 C.古代羅馬 D.古代阿拉伯
【答案】D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給出的“某種數字冠上它的大名”可知是阿拉伯民族。阿拉伯人把中國的古代發明輾轉傳入西亞和歐洲等地,也給中國帶來阿拉伯的天文學和醫學知識,以及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教文化。他們在不同文明之間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了這些地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頭表示數字,創造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阿拉伯人學會這一方法,對它加以改造,12世紀初,這一簡便的計數法傳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ABC三項和題干描述的“獨特民族”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古代阿拉伯是題干中“獨特民族”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阿拉伯民族的識記能力,需要靈活運用阿拉伯數字的相關史實。
7.(2018八上·岱山期中)將錢戲稱為“孔方兄”,是因為古代銅錢是“圓形方孔錢”。歷史上下令以圓形方孔錢為標準樣式、統一全國貨幣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答案】A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結合“圓形方孔錢”可知是秦始皇。秦始皇統一全國后,規定以秦國圓形方孔“半兩”銅錢作為全國通行的貨幣,各諸侯國原有的貨幣一律停止使用,貨幣統一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與交流。
A項秦始皇下令以圓形方孔錢為標準樣式、統一全國貨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的統一措施相關知識。
8.(2018八上·岱山期中)《帝國的終結》是易中天迄今為最為看重的一部著作,該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國帝國制度形成和滅亡的原因。書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從政治上看,“秦,雖死猶存”主要是指(  )
A.統一度量衡、貨幣 B.統一文字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制
【答案】D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政治上建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統一,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因而從政治上看,“秦,雖死猶存”主要是指建立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制。
D項建立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制是“秦,雖死猶存”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
9.(2018八上·岱山期中)東漢時期,我國涌現出眾多優秀的科學家,他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科學成就,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要影響。以下關聯錯誤的一項是(  )
A.蔡倫——改進造紙術
B.張衡——寫成《九章算術》一書
C.華佗——制成“麻沸散”
D.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一書
【答案】B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秦漢文化的相關知識。西漢時期造紙術的發明與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神醫”華佗在醫學領域作出的杰出貢獻--制成“麻沸散”。張衡發明了地動儀;《九章算術》是東漢的一部數學著作。張仲景著書《傷寒雜病論》,對以后中國醫藥學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后世尊稱他為“醫圣”。所以選項B搭配錯誤,應該選B。
【點評】掌握并區分秦漢時期,我國眾多優秀的科學家和他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科學成就。
10.(2018八上·岱山期中)人們常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下列政權曾在洛陽定都的有(  )
①曹魏 ②西晉 ③東晉 ④北魏 ⑤南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B
【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
【解析】【分析】題目給出的幾個政權中曹魏、西晉和北魏曾先后定都洛陽。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奪皇位取代魏國建立了晉朝,定都在洛陽,史稱“西晉”;西晉滅亡的第二年,皇族司馬睿重建晉朝,都城在建康,歷史上稱為“東晉”。 1127年,宋欽宗的弟弟趙構登上皇位,趙構就是宋高宗,后來定都臨安,史稱南宋。③東晉⑤南宋沒有定都洛陽。
B項①②④曾在洛陽定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古都洛陽的準確識記。
11.(2018八上·岱山期中)經典誦讀已成為當今中國傳承歷史變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經》中“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所包含的朝代順序是(  )
A.秦→西漢 B.西漢→東漢
C.東漢→三國 D.三國→西晉
【答案】A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于秦漢政權概況的了解,以及對于史料的解讀能力。題干中“嬴秦氏”指秦王嬴政,“始兼并”指滅六國,一統天下,“傳二世”指秦朝二世而亡,“楚漢爭”指秦朝滅亡后的項羽與劉邦的楚漢爭霸,“高祖興,漢業建”指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故而可知答案為A,從秦演變到西漢。
【點評】了解秦漢政權演變概況,學會分析解讀史料。
12.(2018八上·岱山期中)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在他的著作《物種起源》中說:“如果以為選擇原理是近代發現,那就未免和事實相差太遠。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在一部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中已有相關原理的明確記述。”達爾文所贊譽的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是(  )
A.《四庫全書》 B.《九章算術》
C.《竺可楨物候學》 D.《齊民要術》
【答案】D
【知識點】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在一部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中已有相關原理的明確記述。”及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這部書是《齊民要術》。《齊民要術》是北朝時期的著名的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農業科學著作,書中總結了我國北方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不誤農時;提倡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項《齊民要術》是達爾文所贊譽的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齊民要術》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3.(2018八上·岱山期中)班固《漢書》中“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記載的是漢武帝鞏固統治的哪一措施?(  )
A.頒布“推恩令”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派張騫出使西域 D.統一文字
【答案】B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罷黜百家,表章《六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初年,諸侯國勢力很大,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削弱王國勢力。
B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題干材料記載的漢武帝鞏固統治的措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
14.(2018八上·岱山期中)絲綢之路不但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聯為一體,而且對中西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據此回答問題。
(1)文物就是鮮活的歷史,下列文物能夠反映古代中國絲綢之路歷史的是(  )
A.圖一:商朝司母戊鼎 河南安陽武官村出土
B.圖二:西漢滇王之印 云南晉寧石寨山出土
C.圖三:秦朝兵馬俑 陜西西安出土
D.圖四:東漢銅奔馬 甘肅省武威雷臺出土
(2)漢代開辟的絲綢之路是溝通東方和西方的橋梁。絲綢之路的走向是(  )
A.長安—中亞—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
B.長安—今新疆地區—河西走廊—歐洲
C.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歐洲
D.成都—云南—緬甸—印度—歐洲
(3)近幾十年,我國新疆地區陸續出土了許多漢代的絲織品,這主要反映出(  )
A.西漢開始出土絲織品
B.開通絲綢之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加強
C.新疆在漢代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
D.漢代新疆人主要穿絲綢
【答案】(1)D
(2)C
(3)C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1)依據題干“絲綢之路”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絲綢之路是西漢時期開辟的道路,武威出土漢銅奔馬是出土于甘肅的,高34.5厘米,長45厘米,是東漢著名青銅藝術珍品,能夠體現絲綢之路的內容,D項符合題意;A,不符合題意;故選D
ABC三項時期沒有開辟絲綢之路,不符合題意;
D項圖四:東漢銅奔馬 甘肅省武威雷臺出土能夠反映古代中國絲綢之路歷史,符合題意;
(2)張騫出使西域后,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紛紛東來。他們把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又把西域的奇珍異寶輸入到中國內地。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因而西漢“絲綢之路”的走向是長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歐洲。
C項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歐洲是絲綢之路的走向,符合題意;
(3)新疆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事務,從這些地方考古發掘許多漢代的絲織品,不僅證實當時絲綢之路的存在,而且說明新疆在漢代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
C項新疆在漢代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是題干信息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1)D。(2)C。(3)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5.(2018八上·岱山期中)下列說法中符合隋唐特點的是(  )
A.中華文明的起源 B.中華民族的大融合
C.中華社會的繁榮開放 D.中華帝國的衰落
【答案】C
【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
【解析】【分析】唐朝前期政治穩定,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游這些歷史史實都顯現出唐與亞洲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唐朝統治者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數民族地區,或設機構,或采取冊封政策,或實行和親政策,如文成公主如吐蕃、金城公主入藏,政策靈活多樣,各民族聯系加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唐朝經濟、文化對各國影響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
C項中華社會的繁榮開放符合隋唐特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唐時期的特征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
16.(2018八上·岱山期中)隋唐時期一系列創新為社會發展注入了生機勃發的活力。下列創新屬于這一時期的是(  )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舉制 ③曲轅犁和筒車 ④雕版印刷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隋唐時期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所沿用;隋煬帝時期,科舉制正式形成,成為后世選官用官的主要制度,被后世王朝所沿用;隋唐時期,江東地區出現曲轅犁,一直為后世沿用,唐朝還發明了灌溉工具筒車;隋唐之際,中國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D項①②③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唐時期我國所取得的各項成就。
17.(2018八上·岱山期中)玄奘西游印度和鑒真東渡日本的共同歷史功績是(  )
A.促使道教向世界的傳播 B.見證了開元盛世的文化繁榮
C.促進了農牧文化的交融 D.推動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
【答案】D
【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玄奘和鑒真都是以僧人的身份出國,都是歷經磨難、九死一生,他們都對唐朝與其他國家的友好交流做出貢獻,都促進了兩國的佛教發展,推動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
ABC三項的說法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推動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是玄奘西游印度和鑒真東渡日本的共同歷史功績,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玄奘西游印度和鑒真東渡日本的共同歷史功績及學生的比較能力。
18.(2018八上·岱山期中)“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這是古人稱頌(  )
A.隋朝大運河 B.通濟渠 C.邗溝 D.江南河
【答案】A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為鞏固隋朝統治,加強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煬帝征發民工幾百萬,利用了天然河道和舊有渠道,以東都洛陽為中心,開通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連成了一條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運河,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A項隋朝大運河是題干材料稱頌的對象,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史實。
二、非選擇題(本題有6小題,共60分)
19.(2018八上·岱山期中)【圖說歷史】
(1)圖一、圖二分別是古代哪兩種文字?生活在這兩大區域的先民創造了哪兩大建筑奇觀?
(2)圖三石雕內容反映了古代哪一部法典?該法典有怎樣的歷史價值?
(3)圖四反映了古代印度什么制度?世界三大宗教中哪一宗教發源于印度?
(4)以上四大古代文明產生的自然環境有何共同特點?在文明的產生與發展過程中,自然環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請任選一例印證這一觀點。
【答案】(1)象形文字,楔形文字;金字塔,空中花園
(2)《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3)種姓制度;佛教
(4)都產生于大河流域。古埃及人根據尼羅河水的漲落和農作物的生長規律發明了太陽歷。
【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探究早期區域文明的異同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的圖一、圖二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一是古埃及人發明的象形文字,圖二是蘇美爾人楔形文字,古埃及的文明是金字塔,空中花園是古巴比倫王國的成就。(2)依據圖三的石雕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謨拉比法典》是中東地區的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大約在公元前1776年頒布的法律匯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3)依據材料圖四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印度種姓制度源于印度教,是在后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發源于印度。(4)依據以上四大古代文明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產生的自然環境的共同特點是都產生于大河流域;古埃及人根據尼羅河水的漲落和農作物的生長規律發明了太陽歷。
故答案為:(1)象形文字,楔形文字;金字塔,空中花園。
(2)《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3)種姓制度;佛教。
(4)都產生于大河流域。古埃及人根據尼羅河水的漲落和農作物的生長規律發明了太陽歷。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四大文明古國的相關知識。
20.(2018八上·岱山期中)小組合作討論是學習、探究歷史的重要載體。八年級學生以古希臘羅馬為例,開展了一場以“文明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嗎?”為主題的合作討論,請你參與。
材料一:古希臘和古羅馬
材料二:拉丁語及其衍生的主要語種
  拉丁語 意大利語 法語 西班牙語
面包 panis pane pain pan
三 tres tre trois tres
材料三:
(1)完成表格內的空白處
古希臘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克里斯提尼進行改革,確立了   。后來希臘因城邦體制衰落而被北方興起的   王國所滅。伴隨著亞歷山大的東征,希臘文化對外傳播開來。
古羅馬 公元前6世紀末,古羅馬的   是當時共和國權力最大的國家機構。2世紀,羅馬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帝國,公元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但是羅馬文化卻對外傳播開來。
(2)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體制在本質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3)結合材料二、三及所學知識,談談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在哪些方面對世界文明產生了具大影響?
(4)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思考,結合本次討論的主題,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答案】(1)雅典民族制度;馬其頓;元老院;476年
(2)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主政治
(3)文化:文字上的貢獻、現代奧運會;政治:民主政治
(4)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1)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雅典城邦,在伯里克利執政時期,民主政治達到古代世界的頂峰,雅典公民行使民主權力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公民大會,后來希臘因城邦體制衰落而被北方興起的馬其頓王國所滅,亞歷山大東征使希臘文明與古老的東方文明發生一次大規模的沖撞與交融,伴隨著亞歷山大的東征,希臘的文化逐漸傳播到了東方,而東方文化也逐漸滲入到了到希臘文化之中,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元老院是當時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2世紀,羅馬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為了它的內湖,公元 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但是羅馬文化卻對外傳播開來。
(2)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被稱為“黃金時代”。公民大會是城邦的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和平、戰爭等重大問題,古希臘之后,歐洲進入封建社會前羅馬共和國也在發展民主政治。羅馬共和國時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機構,公民享有參與政治活動的權利,國家沒有國王或皇帝,最重要的機構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職是執政官,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體制在本質上都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主政治的特點。
(3)據材料二“拉丁語及其衍生的主要語種”可知,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文化方面在文字上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據材料三“里約奧運圣火在希臘點燃”可知,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文化方面在現代奧運會上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材料三“美國國會表決通過法律”及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在民主政治方面對世界文明產生了巨大影響。
(4)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探討,結合本次討論的主題“文明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嗎?”可知,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
故答案為:(1)雅典民主制度;馬其頓;元老院;476年。
(2)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主政治。
(3)文化:文字上的貢獻、現代奧運會;政治:民主政治。
(4)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文明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嗎?’為主題的合作討論”為切入點,考查古代希臘羅馬的興衰史和古代希臘羅馬文明的傳播以及對世界文明的貢獻,進一步認識人類文明不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的史實。
21.(2018八上·岱山期中)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是一個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以下問題:
(1)探究一 制度篇
統治階級為加強中央集權,不斷調整政策,開創新的政治制度。秦朝、漢朝在地方上各實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探究二:經濟篇
生產工具的創新和改進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志。列舉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并說明其影響。
(3)探究三:思想篇
諾貝爾獎得主在聚會上說,解決本世紀的問題需要“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除了體現在教育方面外,還體現在創立了儒家學派,儒家學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儒家學派在哪個朝代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4)探究四 文化篇
中國在許多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人類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經過四百年的沉淀,秦漢文化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人教版八上《歷史與社會》
結合材料,請推薦秦漢時期兩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
(5)探究五 感悟篇
綜合以上內容,在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方面,你獲得了哪些啟示?
【答案】(1)秦朝:郡縣制;漢朝:推恩令
(2)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我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3)仁 西漢(漢武帝時)
(4)分別是造紙術等任意兩例
(5)我們應該繼承前人寶貴經驗;努力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勤思多問,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勇于實踐等。
【知識點】百家爭鳴;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統治階級為加強中央集權,不斷調整政策,開創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漢朝時期在地方實行推恩令,解決了王國問題。(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生產工具的創新和改進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志。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史上最典型的例子是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我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儒家學派的核心思想是仁,儒家學派在漢朝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4)結合材料“中國在許多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人類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經過四百年的沉淀,秦漢文化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的內容,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漢時期兩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是造紙術、《史記》等。(5)綜合以上內容,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應該繼承前人寶貴經驗;努力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勤思多問,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勇于實踐等。
故答案為:(1)秦朝:郡縣制;漢朝:推恩令。
(2)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我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3)仁;西漢(漢武帝時)。
(4)分別是造紙術等任意兩例。
(5)我們應該繼承前人寶貴經驗;努力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勤思多問,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勇于實踐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圍繞“創新”,考查我國古代的制度、經濟、思想、文化等相關史實,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
22.(2018八上·岱山期中)改革是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合力本(農桑)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
——《史記·商君列傳》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實,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史記·李斯列傳》
材料二:魏初風俗至陋……遷都之后,于革易舊俗,亦可謂雷厲風行。……民族根柢,莫如語言,語言消滅,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國文化之故,至欲自舉其語言而消滅之……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
(1)據材料一回答:為順應生產力發展,“商君”采取了哪一經濟措施?《史記·李斯列傳》中又是如何評價商鞅變法的?
(2)結合材料二歸納孝文帝遷都對這次改革的影響。
(3)綜合以上兩大改革,你認為改革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是什么?
【答案】(1)獎勵農耕。評價P15
(2)減少改革阻力,為徹底移風易俗(如禁鮮卑語、講漢話等)創造條件或利于北魏對中原廣大地區的統治,利于學習和接受中原先進文化;+書本P82
(3)改革要順應歷史發展的需求,與時俱進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商鞅變法。據材料一內容可知,為順應生產力發展,秦國的“商君”采取了獎勵耕織的辦法發展經濟。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2)本題考查孝文帝遷都的影響。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孝文帝遷都減少了改革阻力,為徹底移風易俗(如禁鮮卑語、講漢話等)創造了條件,有利于北魏對中原廣大地區的統治,利于學習和接受中原先進文化;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3)本題考查改革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春秋以來,伴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新興的地主階級要求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商鞅變法順應了這一歷史潮流。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確立了封建制度,封建經濟得到發展。北魏統一黃河流域以后,黃河流域出現了民族融合的趨勢。北魏孝文帝順應了這一民族融合的趨勢,采取了一系列漢化措施,即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因此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
故答案為:(1)獎勵農耕。評價: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的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2)減少改革阻力,為徹底移風易俗(如禁鮮卑語、講漢話等)創造條件或利于北魏對中原廣大地區的統治,利于學習和接受中原先進文化;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3)改革要順應歷史發展的需求,與時俱進。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以及對改革的總結概括能力。
23.(2018八上·岱山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漢唐盛世:
材料一:西漢文帝景帝時期,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注重發展農業;勸解百官關注農桑,提倡節儉。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
材料二:唐太宗統治時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訓,重視發展農業,減輕農民的賦稅;注意
“戒奢從簡”。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漸加強。
材料三:唐玄宗統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節儉,重視興修水利。開元年間,出現了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的局面,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請結合并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材料分別描述了漢唐時期出現的哪三個盛世景象。
(2)材料二中提到唐太宗統治時期,吸取了隋亡的教訓,而古人有詩云:“盡道隋亡為此河”。請問:如何評價“此河”的存在?同時根據材料指出盛世繁榮的共同表現。
(3)漢唐盛世景象的出現,為后世統治者提供了什么寶貴經驗?
【答案】(1)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2)評價:正面(書本)、負面。表現: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社會穩定
(3)重視農業,關注民生,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以人為本。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漢唐出現的三個盛世。根據材料中出現的“文景、唐太宗、唐玄宗”結合所學的知識可以得出三個盛世為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2)本題考查大運河和盛世的表現。根據材料“一:西漢文帝、景帝統治時期,減輕農民的賦役負擔,注重發展農業。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提倡節儉。材料二社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材料三:“出現了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的局面,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結合所學的知識可以得出此河為隋朝大運河,盛世表現可從政治經濟社會國力角度分析,所以共同表現為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增強,社會穩定。
(3)本題考查漢唐盛世景象為后世統治者提供的借鑒。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的知識可得出借鑒為國家要實現長治久安,繁榮富強,統治者要重視農業,要關注民生,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以人為本。
故答案為:(1)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2)評價:正面(書本)、負面。表現: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社會穩定。
(3)重視農業,關注民生,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以人為本。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大運河等相關知識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
24.(2018八上·岱山期中)舟山的歷史大多與海有關,因海興衰,與海起伏。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10年徐福在東南沿海蓬萊諸島尋長生不老的仙藥。其中的“蓬萊仙島”即為舟山境內的岱山島,據史學家分析,徐福東渡日本時經過舟山諸島。
材料二:738年,舟山設翁山縣,這是朝廷第一次為舟山命名。300年后,又重新設縣,名昌國,朝廷把國家興旺的希望寄托于南方,首次將舟山的發展上升為“富國強兵”國家戰略的一部分,舟山群島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昌國是當時較為重要的海外貿易基地之一。
(1)以上材料介紹了哪幾個朝代的舟山歷史?
(2)后世有一次非常重要的對日文化交流,曾以翁山縣為中轉站,請寫出該交流的名稱。請列舉一則日本學習中國推行的改革,并說說這次改革對日本的影響。
(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舟山群島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的原因?
【答案】(1)秦、唐、北宋
(2)鑒真東渡 大化改新 改革后,日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繁榮,手工業發展,商業活躍。日本成為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
(3)國家重視、經濟重心南移、發達的對外貿易、社會穩定等。
【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徐福東渡日本時經過舟山諸島”可知是秦、依據材料二“738年,舟山設翁山縣”可知是唐朝;依據材料二“300年后,又重新設縣”可知是北宋時期。(2)依據所學可知是唐朝的鑒真東渡;依據所學可知日本此時進行的大化改新;影響:依據所學從大化改新促使日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繁榮,手工業發展,商業活躍。日本成為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回答。(3)依據材料二和所學從國家重視、經濟重心南移、發達的對外貿易以及社會穩定等回答。
故答案為:(1)秦、唐、北宋。
(2)鑒真東渡;大化改新;改革后,日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繁榮,手工業發展,商業活躍。日本成為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
(3)國家重視、經濟重心南移、發達的對外貿易、社會穩定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舟山的歷史為依托,考查秦、唐、北宋的歷史、鑒真東渡、大化改新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
1 / 1浙江省岱山縣大衢中學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質量檢測試卷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
1.(2018八上·岱山期中)彤彤學了歷史后判斷:生活在公元前18世紀的巴比倫人因為窩藏他人的出逃奴隸,肯定要被處以死刑。他做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  )
A.《羅馬法》 B.《圣經》
C.《漢謨拉比法典》 D.《十二銅表法》
2.(2018八上·岱山期中)下列各項中,最能幫助我們了解商朝歷史的是(  )
A. B.
C. D.
3.(2018八上·岱山期中)下列諸侯國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國七雄”的是(  )
①晉 ②楚 ③齊 ④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18八上·岱山期中)當古希臘城邦民主發展到頂峰時期時,中國正處在(  )
A.西周時期 B.春秋時期 C.戰國時期 D.西漢時期
5.子貢曰:“仲尼,日月也,無得而愈也。”亞里士多德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兩位受弟子景仰的東西方思想家分別是(  )
A.孔子、蘇格拉底 B.孟子、柏拉圖
C.孟子、蘇格拉底 D.孔子、柏拉圖
6.(2018八上·岱山期中)這是個獨特的民族,它是戰爭狂徒,用戰車把宗教傳播到西亞、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跡從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將東西方文化傳承、傳播,某種數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這個“獨特民族”指的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臘 C.古代羅馬 D.古代阿拉伯
7.(2018八上·岱山期中)將錢戲稱為“孔方兄”,是因為古代銅錢是“圓形方孔錢”。歷史上下令以圓形方孔錢為標準樣式、統一全國貨幣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8.(2018八上·岱山期中)《帝國的終結》是易中天迄今為最為看重的一部著作,該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國帝國制度形成和滅亡的原因。書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從政治上看,“秦,雖死猶存”主要是指(  )
A.統一度量衡、貨幣 B.統一文字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制
9.(2018八上·岱山期中)東漢時期,我國涌現出眾多優秀的科學家,他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科學成就,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要影響。以下關聯錯誤的一項是(  )
A.蔡倫——改進造紙術
B.張衡——寫成《九章算術》一書
C.華佗——制成“麻沸散”
D.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一書
10.(2018八上·岱山期中)人們常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下列政權曾在洛陽定都的有(  )
①曹魏 ②西晉 ③東晉 ④北魏 ⑤南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11.(2018八上·岱山期中)經典誦讀已成為當今中國傳承歷史變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經》中“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所包含的朝代順序是(  )
A.秦→西漢 B.西漢→東漢
C.東漢→三國 D.三國→西晉
12.(2018八上·岱山期中)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在他的著作《物種起源》中說:“如果以為選擇原理是近代發現,那就未免和事實相差太遠。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在一部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中已有相關原理的明確記述。”達爾文所贊譽的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是(  )
A.《四庫全書》 B.《九章算術》
C.《竺可楨物候學》 D.《齊民要術》
13.(2018八上·岱山期中)班固《漢書》中“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記載的是漢武帝鞏固統治的哪一措施?(  )
A.頒布“推恩令”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派張騫出使西域 D.統一文字
14.(2018八上·岱山期中)絲綢之路不但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聯為一體,而且對中西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據此回答問題。
(1)文物就是鮮活的歷史,下列文物能夠反映古代中國絲綢之路歷史的是(  )
A.圖一:商朝司母戊鼎 河南安陽武官村出土
B.圖二:西漢滇王之印 云南晉寧石寨山出土
C.圖三:秦朝兵馬俑 陜西西安出土
D.圖四:東漢銅奔馬 甘肅省武威雷臺出土
(2)漢代開辟的絲綢之路是溝通東方和西方的橋梁。絲綢之路的走向是(  )
A.長安—中亞—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
B.長安—今新疆地區—河西走廊—歐洲
C.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歐洲
D.成都—云南—緬甸—印度—歐洲
(3)近幾十年,我國新疆地區陸續出土了許多漢代的絲織品,這主要反映出(  )
A.西漢開始出土絲織品
B.開通絲綢之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加強
C.新疆在漢代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
D.漢代新疆人主要穿絲綢
15.(2018八上·岱山期中)下列說法中符合隋唐特點的是(  )
A.中華文明的起源 B.中華民族的大融合
C.中華社會的繁榮開放 D.中華帝國的衰落
16.(2018八上·岱山期中)隋唐時期一系列創新為社會發展注入了生機勃發的活力。下列創新屬于這一時期的是(  )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舉制 ③曲轅犁和筒車 ④雕版印刷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2018八上·岱山期中)玄奘西游印度和鑒真東渡日本的共同歷史功績是(  )
A.促使道教向世界的傳播 B.見證了開元盛世的文化繁榮
C.促進了農牧文化的交融 D.推動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
18.(2018八上·岱山期中)“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這是古人稱頌(  )
A.隋朝大運河 B.通濟渠 C.邗溝 D.江南河
二、非選擇題(本題有6小題,共60分)
19.(2018八上·岱山期中)【圖說歷史】
(1)圖一、圖二分別是古代哪兩種文字?生活在這兩大區域的先民創造了哪兩大建筑奇觀?
(2)圖三石雕內容反映了古代哪一部法典?該法典有怎樣的歷史價值?
(3)圖四反映了古代印度什么制度?世界三大宗教中哪一宗教發源于印度?
(4)以上四大古代文明產生的自然環境有何共同特點?在文明的產生與發展過程中,自然環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請任選一例印證這一觀點。
20.(2018八上·岱山期中)小組合作討論是學習、探究歷史的重要載體。八年級學生以古希臘羅馬為例,開展了一場以“文明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嗎?”為主題的合作討論,請你參與。
材料一:古希臘和古羅馬
材料二:拉丁語及其衍生的主要語種
  拉丁語 意大利語 法語 西班牙語
面包 panis pane pain pan
三 tres tre trois tres
材料三:
(1)完成表格內的空白處
古希臘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克里斯提尼進行改革,確立了   。后來希臘因城邦體制衰落而被北方興起的   王國所滅。伴隨著亞歷山大的東征,希臘文化對外傳播開來。
古羅馬 公元前6世紀末,古羅馬的   是當時共和國權力最大的國家機構。2世紀,羅馬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帝國,公元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但是羅馬文化卻對外傳播開來。
(2)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體制在本質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3)結合材料二、三及所學知識,談談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在哪些方面對世界文明產生了具大影響?
(4)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思考,結合本次討論的主題,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21.(2018八上·岱山期中)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是一個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以下問題:
(1)探究一 制度篇
統治階級為加強中央集權,不斷調整政策,開創新的政治制度。秦朝、漢朝在地方上各實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探究二:經濟篇
生產工具的創新和改進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志。列舉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并說明其影響。
(3)探究三:思想篇
諾貝爾獎得主在聚會上說,解決本世紀的問題需要“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除了體現在教育方面外,還體現在創立了儒家學派,儒家學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儒家學派在哪個朝代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4)探究四 文化篇
中國在許多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人類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經過四百年的沉淀,秦漢文化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人教版八上《歷史與社會》
結合材料,請推薦秦漢時期兩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
(5)探究五 感悟篇
綜合以上內容,在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方面,你獲得了哪些啟示?
22.(2018八上·岱山期中)改革是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合力本(農桑)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
——《史記·商君列傳》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實,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史記·李斯列傳》
材料二:魏初風俗至陋……遷都之后,于革易舊俗,亦可謂雷厲風行。……民族根柢,莫如語言,語言消滅,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國文化之故,至欲自舉其語言而消滅之……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
(1)據材料一回答:為順應生產力發展,“商君”采取了哪一經濟措施?《史記·李斯列傳》中又是如何評價商鞅變法的?
(2)結合材料二歸納孝文帝遷都對這次改革的影響。
(3)綜合以上兩大改革,你認為改革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是什么?
23.(2018八上·岱山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漢唐盛世:
材料一:西漢文帝景帝時期,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注重發展農業;勸解百官關注農桑,提倡節儉。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
材料二:唐太宗統治時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訓,重視發展農業,減輕農民的賦稅;注意
“戒奢從簡”。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漸加強。
材料三:唐玄宗統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節儉,重視興修水利。開元年間,出現了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的局面,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請結合并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材料分別描述了漢唐時期出現的哪三個盛世景象。
(2)材料二中提到唐太宗統治時期,吸取了隋亡的教訓,而古人有詩云:“盡道隋亡為此河”。請問:如何評價“此河”的存在?同時根據材料指出盛世繁榮的共同表現。
(3)漢唐盛世景象的出現,為后世統治者提供了什么寶貴經驗?
24.(2018八上·岱山期中)舟山的歷史大多與海有關,因海興衰,與海起伏。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10年徐福在東南沿海蓬萊諸島尋長生不老的仙藥。其中的“蓬萊仙島”即為舟山境內的岱山島,據史學家分析,徐福東渡日本時經過舟山諸島。
材料二:738年,舟山設翁山縣,這是朝廷第一次為舟山命名。300年后,又重新設縣,名昌國,朝廷把國家興旺的希望寄托于南方,首次將舟山的發展上升為“富國強兵”國家戰略的一部分,舟山群島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昌國是當時較為重要的海外貿易基地之一。
(1)以上材料介紹了哪幾個朝代的舟山歷史?
(2)后世有一次非常重要的對日文化交流,曾以翁山縣為中轉站,請寫出該交流的名稱。請列舉一則日本學習中國推行的改革,并說說這次改革對日本的影響。
(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舟山群島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公元前18世紀的巴比倫人”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A項《羅馬法》一般泛指羅馬奴隸制國家法律的總稱,不符合材料“巴比倫人”,不符合題意;
B項《圣經》包括舊約和新約,由不同的作者寫成。舊約主要用希伯來文寫成,新約則是希臘文。舊約完成于耶穌降生前數百年,新約則始于耶穌受難、復活、升天以后,不符合題意;
C項《漢謨拉比法典》是彤彤做出題干判斷的依據,符合題意;
D項《十二銅表法》反映了羅馬奴隸制的發展和奴隸主階級國家的形成過程,不符合材料“巴比倫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謨拉比法典》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答案】A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國發現最早比較成熟的文字。
A項甲骨文最能幫助我們了解商朝歷史,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甲骨文的相關知識。
3.【答案】B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或"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戰國七雄: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國七雄”的是楚、齊、秦。
B項②③④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國七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相關知識。
4.【答案】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西方文明的搖籃
【解析】【分析】公元前5世紀后期,也就是約當中國歷史上的戰國前期,在地中海希臘半島獨特的地理環境中,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希臘城邦古代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
ABD三項時間和古希臘城邦民主發展到頂峰時期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戰國時期,古希臘城邦民主發展到頂峰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外歷史間的橫向比較。
5.【答案】D
【知識點】百家爭鳴;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晚期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柏拉圖是古希臘時期重要的思想家,也是西方文化中最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之一,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
D項孔子、柏拉圖分別是兩位受弟子景仰的東西方思想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孔子和亞里士多德。注意識記和區分古代東西方的思想家。
6.【答案】D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給出的“某種數字冠上它的大名”可知是阿拉伯民族。阿拉伯人把中國的古代發明輾轉傳入西亞和歐洲等地,也給中國帶來阿拉伯的天文學和醫學知識,以及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教文化。他們在不同文明之間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了這些地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頭表示數字,創造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阿拉伯人學會這一方法,對它加以改造,12世紀初,這一簡便的計數法傳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ABC三項和題干描述的“獨特民族”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古代阿拉伯是題干中“獨特民族”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阿拉伯民族的識記能力,需要靈活運用阿拉伯數字的相關史實。
7.【答案】A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結合“圓形方孔錢”可知是秦始皇。秦始皇統一全國后,規定以秦國圓形方孔“半兩”銅錢作為全國通行的貨幣,各諸侯國原有的貨幣一律停止使用,貨幣統一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與交流。
A項秦始皇下令以圓形方孔錢為標準樣式、統一全國貨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的統一措施相關知識。
8.【答案】D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政治上建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統一,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因而從政治上看,“秦,雖死猶存”主要是指建立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制。
D項建立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制是“秦,雖死猶存”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
9.【答案】B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秦漢文化的相關知識。西漢時期造紙術的發明與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神醫”華佗在醫學領域作出的杰出貢獻--制成“麻沸散”。張衡發明了地動儀;《九章算術》是東漢的一部數學著作。張仲景著書《傷寒雜病論》,對以后中國醫藥學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后世尊稱他為“醫圣”。所以選項B搭配錯誤,應該選B。
【點評】掌握并區分秦漢時期,我國眾多優秀的科學家和他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科學成就。
10.【答案】B
【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
【解析】【分析】題目給出的幾個政權中曹魏、西晉和北魏曾先后定都洛陽。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奪皇位取代魏國建立了晉朝,定都在洛陽,史稱“西晉”;西晉滅亡的第二年,皇族司馬睿重建晉朝,都城在建康,歷史上稱為“東晉”。 1127年,宋欽宗的弟弟趙構登上皇位,趙構就是宋高宗,后來定都臨安,史稱南宋。③東晉⑤南宋沒有定都洛陽。
B項①②④曾在洛陽定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古都洛陽的準確識記。
11.【答案】A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于秦漢政權概況的了解,以及對于史料的解讀能力。題干中“嬴秦氏”指秦王嬴政,“始兼并”指滅六國,一統天下,“傳二世”指秦朝二世而亡,“楚漢爭”指秦朝滅亡后的項羽與劉邦的楚漢爭霸,“高祖興,漢業建”指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故而可知答案為A,從秦演變到西漢。
【點評】了解秦漢政權演變概況,學會分析解讀史料。
12.【答案】D
【知識點】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在一部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中已有相關原理的明確記述。”及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這部書是《齊民要術》。《齊民要術》是北朝時期的著名的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農業科學著作,書中總結了我國北方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不誤農時;提倡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項《齊民要術》是達爾文所贊譽的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齊民要術》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3.【答案】B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罷黜百家,表章《六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初年,諸侯國勢力很大,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削弱王國勢力。
B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題干材料記載的漢武帝鞏固統治的措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
14.【答案】(1)D
(2)C
(3)C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1)依據題干“絲綢之路”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絲綢之路是西漢時期開辟的道路,武威出土漢銅奔馬是出土于甘肅的,高34.5厘米,長45厘米,是東漢著名青銅藝術珍品,能夠體現絲綢之路的內容,D項符合題意;A,不符合題意;故選D
ABC三項時期沒有開辟絲綢之路,不符合題意;
D項圖四:東漢銅奔馬 甘肅省武威雷臺出土能夠反映古代中國絲綢之路歷史,符合題意;
(2)張騫出使西域后,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紛紛東來。他們把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又把西域的奇珍異寶輸入到中國內地。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因而西漢“絲綢之路”的走向是長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歐洲。
C項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歐洲是絲綢之路的走向,符合題意;
(3)新疆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事務,從這些地方考古發掘許多漢代的絲織品,不僅證實當時絲綢之路的存在,而且說明新疆在漢代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
C項新疆在漢代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是題干信息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1)D。(2)C。(3)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5.【答案】C
【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
【解析】【分析】唐朝前期政治穩定,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游這些歷史史實都顯現出唐與亞洲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唐朝統治者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數民族地區,或設機構,或采取冊封政策,或實行和親政策,如文成公主如吐蕃、金城公主入藏,政策靈活多樣,各民族聯系加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唐朝經濟、文化對各國影響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
C項中華社會的繁榮開放符合隋唐特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唐時期的特征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
16.【答案】D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隋唐時期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所沿用;隋煬帝時期,科舉制正式形成,成為后世選官用官的主要制度,被后世王朝所沿用;隋唐時期,江東地區出現曲轅犁,一直為后世沿用,唐朝還發明了灌溉工具筒車;隋唐之際,中國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D項①②③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唐時期我國所取得的各項成就。
17.【答案】D
【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玄奘和鑒真都是以僧人的身份出國,都是歷經磨難、九死一生,他們都對唐朝與其他國家的友好交流做出貢獻,都促進了兩國的佛教發展,推動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
ABC三項的說法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推動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是玄奘西游印度和鑒真東渡日本的共同歷史功績,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玄奘西游印度和鑒真東渡日本的共同歷史功績及學生的比較能力。
18.【答案】A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為鞏固隋朝統治,加強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煬帝征發民工幾百萬,利用了天然河道和舊有渠道,以東都洛陽為中心,開通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連成了一條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運河,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A項隋朝大運河是題干材料稱頌的對象,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史實。
19.【答案】(1)象形文字,楔形文字;金字塔,空中花園
(2)《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3)種姓制度;佛教
(4)都產生于大河流域。古埃及人根據尼羅河水的漲落和農作物的生長規律發明了太陽歷。
【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探究早期區域文明的異同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的圖一、圖二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一是古埃及人發明的象形文字,圖二是蘇美爾人楔形文字,古埃及的文明是金字塔,空中花園是古巴比倫王國的成就。(2)依據圖三的石雕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謨拉比法典》是中東地區的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大約在公元前1776年頒布的法律匯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3)依據材料圖四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印度種姓制度源于印度教,是在后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發源于印度。(4)依據以上四大古代文明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產生的自然環境的共同特點是都產生于大河流域;古埃及人根據尼羅河水的漲落和農作物的生長規律發明了太陽歷。
故答案為:(1)象形文字,楔形文字;金字塔,空中花園。
(2)《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3)種姓制度;佛教。
(4)都產生于大河流域。古埃及人根據尼羅河水的漲落和農作物的生長規律發明了太陽歷。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四大文明古國的相關知識。
20.【答案】(1)雅典民族制度;馬其頓;元老院;476年
(2)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主政治
(3)文化:文字上的貢獻、現代奧運會;政治:民主政治
(4)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1)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雅典城邦,在伯里克利執政時期,民主政治達到古代世界的頂峰,雅典公民行使民主權力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公民大會,后來希臘因城邦體制衰落而被北方興起的馬其頓王國所滅,亞歷山大東征使希臘文明與古老的東方文明發生一次大規模的沖撞與交融,伴隨著亞歷山大的東征,希臘的文化逐漸傳播到了東方,而東方文化也逐漸滲入到了到希臘文化之中,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元老院是當時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2世紀,羅馬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為了它的內湖,公元 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但是羅馬文化卻對外傳播開來。
(2)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被稱為“黃金時代”。公民大會是城邦的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和平、戰爭等重大問題,古希臘之后,歐洲進入封建社會前羅馬共和國也在發展民主政治。羅馬共和國時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機構,公民享有參與政治活動的權利,國家沒有國王或皇帝,最重要的機構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職是執政官,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體制在本質上都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主政治的特點。
(3)據材料二“拉丁語及其衍生的主要語種”可知,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文化方面在文字上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據材料三“里約奧運圣火在希臘點燃”可知,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文化方面在現代奧運會上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材料三“美國國會表決通過法律”及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在民主政治方面對世界文明產生了巨大影響。
(4)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探討,結合本次討論的主題“文明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嗎?”可知,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
故答案為:(1)雅典民主制度;馬其頓;元老院;476年。
(2)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主政治。
(3)文化:文字上的貢獻、現代奧運會;政治:民主政治。
(4)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文明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嗎?’為主題的合作討論”為切入點,考查古代希臘羅馬的興衰史和古代希臘羅馬文明的傳播以及對世界文明的貢獻,進一步認識人類文明不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的史實。
21.【答案】(1)秦朝:郡縣制;漢朝:推恩令
(2)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我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3)仁 西漢(漢武帝時)
(4)分別是造紙術等任意兩例
(5)我們應該繼承前人寶貴經驗;努力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勤思多問,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勇于實踐等。
【知識點】百家爭鳴;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統治階級為加強中央集權,不斷調整政策,開創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漢朝時期在地方實行推恩令,解決了王國問題。(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生產工具的創新和改進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志。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史上最典型的例子是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我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儒家學派的核心思想是仁,儒家學派在漢朝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4)結合材料“中國在許多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人類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經過四百年的沉淀,秦漢文化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的內容,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漢時期兩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是造紙術、《史記》等。(5)綜合以上內容,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應該繼承前人寶貴經驗;努力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勤思多問,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勇于實踐等。
故答案為:(1)秦朝:郡縣制;漢朝:推恩令。
(2)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我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3)仁;西漢(漢武帝時)。
(4)分別是造紙術等任意兩例。
(5)我們應該繼承前人寶貴經驗;努力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勤思多問,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勇于實踐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圍繞“創新”,考查我國古代的制度、經濟、思想、文化等相關史實,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
22.【答案】(1)獎勵農耕。評價P15
(2)減少改革阻力,為徹底移風易俗(如禁鮮卑語、講漢話等)創造條件或利于北魏對中原廣大地區的統治,利于學習和接受中原先進文化;+書本P82
(3)改革要順應歷史發展的需求,與時俱進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商鞅變法。據材料一內容可知,為順應生產力發展,秦國的“商君”采取了獎勵耕織的辦法發展經濟。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2)本題考查孝文帝遷都的影響。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孝文帝遷都減少了改革阻力,為徹底移風易俗(如禁鮮卑語、講漢話等)創造了條件,有利于北魏對中原廣大地區的統治,利于學習和接受中原先進文化;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3)本題考查改革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春秋以來,伴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新興的地主階級要求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商鞅變法順應了這一歷史潮流。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確立了封建制度,封建經濟得到發展。北魏統一黃河流域以后,黃河流域出現了民族融合的趨勢。北魏孝文帝順應了這一民族融合的趨勢,采取了一系列漢化措施,即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因此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
故答案為:(1)獎勵農耕。評價: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的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2)減少改革阻力,為徹底移風易俗(如禁鮮卑語、講漢話等)創造條件或利于北魏對中原廣大地區的統治,利于學習和接受中原先進文化;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3)改革要順應歷史發展的需求,與時俱進。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以及對改革的總結概括能力。
23.【答案】(1)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2)評價:正面(書本)、負面。表現: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社會穩定
(3)重視農業,關注民生,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以人為本。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漢唐出現的三個盛世。根據材料中出現的“文景、唐太宗、唐玄宗”結合所學的知識可以得出三個盛世為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2)本題考查大運河和盛世的表現。根據材料“一:西漢文帝、景帝統治時期,減輕農民的賦役負擔,注重發展農業。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提倡節儉。材料二社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材料三:“出現了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的局面,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結合所學的知識可以得出此河為隋朝大運河,盛世表現可從政治經濟社會國力角度分析,所以共同表現為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增強,社會穩定。
(3)本題考查漢唐盛世景象為后世統治者提供的借鑒。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的知識可得出借鑒為國家要實現長治久安,繁榮富強,統治者要重視農業,要關注民生,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以人為本。
故答案為:(1)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2)評價:正面(書本)、負面。表現: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社會穩定。
(3)重視農業,關注民生,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以人為本。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大運河等相關知識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
24.【答案】(1)秦、唐、北宋
(2)鑒真東渡 大化改新 改革后,日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繁榮,手工業發展,商業活躍。日本成為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
(3)國家重視、經濟重心南移、發達的對外貿易、社會穩定等。
【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徐福東渡日本時經過舟山諸島”可知是秦、依據材料二“738年,舟山設翁山縣”可知是唐朝;依據材料二“300年后,又重新設縣”可知是北宋時期。(2)依據所學可知是唐朝的鑒真東渡;依據所學可知日本此時進行的大化改新;影響:依據所學從大化改新促使日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繁榮,手工業發展,商業活躍。日本成為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回答。(3)依據材料二和所學從國家重視、經濟重心南移、發達的對外貿易以及社會穩定等回答。
故答案為:(1)秦、唐、北宋。
(2)鑒真東渡;大化改新;改革后,日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繁榮,手工業發展,商業活躍。日本成為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
(3)國家重視、經濟重心南移、發達的對外貿易、社會穩定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舟山的歷史為依托,考查秦、唐、北宋的歷史、鑒真東渡、大化改新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逊克县| 辽宁省| 江孜县| 扶绥县| 海安县| 盐津县| 江孜县| 通城县| 樟树市| 湘西| 信丰县| 海门市| 二连浩特市| 中阳县| 嘉荫县| 易门县| 偏关县| 揭东县| 宿迁市| 新田县| 肥城市| 宁晋县| 图们市| 信宜市| 云和县| 东兰县| 南澳县| 清水县| 新竹市| 兰西县| 收藏| 田林县| 嘉善县| 治多县| 阳春市| 博爱县| 德保县| 江安县| 靖宇县| 本溪市| 新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