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桐鄉市十校聯考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下學期道法·社會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2分)1.(2019七下·桐鄉期中)下列四幅我國省區行政區劃簡圖中,有我國疆域四至最北端的是( )A. B.C. D.2.(2019七下·桐鄉期中)圖9黃河各河段的“病癥”、主要成因及對癥的“藥方” 搭配正確的是( )A.“大量脫發”--氣候寒冷--建溫室大棚B.“動脈阻塞”--過度放牧--退耕還林C.“腹瀉”--不合理灌溉--發展節水農業D.“腳腫”--泥沙淤積--加固加高堤壩3.(2019七下·桐鄉期中)圖10為某班同學繪制的我國97°30′E地形剖面圖,圖中甲地應該是( )A.準噶爾盆地 B.青藏高原 C.柴達木盆地 D.塔里木盆地4.(2019七下·桐鄉期中)某研究小組在查閱資料時發現,我國秦嶺山脈兩側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特征都有明顯差異。下列哪一俗語符合該山脈特征?( )A.山北黃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B.一年有四季,全年備寒裝C.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D.青蓮競爭妍,碧筍插云天5.(2019七下·桐鄉期中)下列不同景觀圖,不能反映臺灣地區人文特色的有(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6.(2019七下·桐鄉期中)圖11是我國局部區域圖,關于圖中河流在M段的水文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A.水流平緩,適宜航運 B.泥沙沉積,河水混濁C.支流眾多,水源充足 D.水流湍急,水能豐富7.(2019七下·桐鄉期中)根據我國某地區地貌類型及土地利用表,分析該地區最有可能是( )地貌類型 占土地面積比例 海拔 糧食作物平原 20% <200m 水稻丘陵 63% 200-500m 水稻、冬小麥中、低山 15% 500-300m 春小麥、馬玲薯高山 2% >3000mA.東北地區 B.青藏地區 C.西北地區 D.東南地區8.(2019七下·桐鄉期中)昆明的中學生小柯在2018年暑期坐高鐵到上海迪斯尼樂園游玩。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能看到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 ②會經過第二級階梯、第三級階梯③會經過滇黔晉陜贛浙滬六省 ④會經過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9.(2019七下·桐鄉期中)讀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路線示意圖(圖12),南水北調中線能夠實現全線自流供水,其原因是 ( )圖12A.輸水干渠沿線地勢西高東低 B.輸水干渠沿線地勢南高北低C.輸水干渠沿線降水南少北多 D.輸水干渠沿線降水南多北少10.(2019七下·桐鄉期中)太湖流域成為中國農業高產區的自然因素有( )①和緩的丘陵 ②適宜的氣候③國家的政策 ④豐沛的水源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11.(2019七下·桐鄉期中)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一重大工程更凸顯了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什么優勢?( )①地緣優勢 ②人緣優勢 ③政策優勢 ④商緣優勢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2019七下·桐鄉期中)我國氣候復雜多樣。下列四幅圖中,與我國長江中下游平原最為接近的是( )A. B.C. D.13.(2019七下·桐鄉期中)觀察洞庭湖變遷圖(圖13),據圖分析造成洞庭湖水域變遷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減少 B.圍湖造田 C.南水北調 D.毀林開荒二、材料分析題14.(2019七下·桐鄉期中)2018年11月,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召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依據圖16回答,烏鎮召開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區位優勢。烏鎮交通圖(2)用一句話描述圖17《烏鎮景觀圖》反映的水鄉特色。(3)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水”對烏鎮的重要意義。15.(2019七下·桐鄉期中)讀“黃土高原示意圖”(圖18),完成下列題目。(1)寫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稱A. (“塞上江南”)B. (山脈)C. (山脈);(2)寫出數字所代表的省會城市① ;② ;(3)判斷城市④的氣候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4)該地存在的最主要的環境問題是什么?導致這一問題的自然因素是什么?請你為解決該問題提出一條有效措施。(5)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深深地烙上了黃土地上的印記。請列舉能反映這一印記的例子兩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我國的疆域【解析】【分析】根據各省的輪廓可知,A是云南省,B內蒙古自治區,C是黑龍江省,D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中,黑龍江省是我國疆域四至中的最北端和最東端所在地區。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與中國相鄰的國家有 14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鮮、越南、老撾、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2.【答案】D【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據圖分析,黃河各河段的病癥中,“大量脫發”指黃河上游地區,形成原因是人類過度放牧,草場退化,解決措施是合理放牧或禁牧;“動脈阻塞”指黃河上游地區,是因為河流流經地區緯度較高,不同緯度地區結冰,融冰時間差異造成的,主要措施是炸開冰壩;“腹瀉”指黃河中游河段,主要原因是地表植被破壞,措施是退耕還林,還草;“腳腫”指下游河段,主要原因是河流流速減慢,泥沙淤積,河床抬高形成的,主要措施是加固加高堤壩。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口以上為上游,河流長度較長,流域面積廣,水流清澈,含沙量小; 黃河從河口到河南的舊孟津為中游河段,其長度較小,該河段流經了土質疏松、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攜帶了大量的泥沙,含沙量大;黃河從桃花峪以下為下游,其長度最小,黃河從中游攜帶的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積,形成地上河,其流域面積狹小。3.【答案】D【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根據 我國97°30′E地形剖面圖分析,甲地位于天山和昆侖山之間,緯度在北緯40度,應該是塔里木盆地。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國新疆地區,氣候干旱,缺少灌溉水源就不可能發展農業.在天山山麓及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的邊緣地帶,有冰雪融水,分布著較多的綠洲農業區,其城市、人口和交通線路主要分布在這里.4.【答案】A【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秦嶺以北的地區以旱地為主,黃牛犁地,秦嶺以南的地區以水田為主,水牛犁田,俗語就是 山北黃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5.【答案】C【知識點】臺灣【解析】【分析】根據圖中的各個景觀圖分析,①是蝴蝶,應該在云南大理,②是高山族傳統節日,臺灣地區的主要少數民族,③蒙古族人民,蒙古包,應該在內蒙古地區,④是臺北101大樓,屬于臺灣地區。不能反應臺灣地區的人文特色的是 ①③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臺北101大樓,前名臺北國際金融中心,又名臺北101、臺北金融大樓,位于臺北市信義區,坐落于臺北信義區金融貿易區中心,東臨信義廣場,北依信義21號公園,西近富士洋行,南靠臺北捷運信義線。6.【答案】D【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根據圖中給出的信息看,該河流是長江,M段是長江的上游,經過了橫斷山區,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水文特征包括如下幾點:a.徑流量(徑流量大小和徑流量的季節、年際變化);b.含沙量;c.有無汛期/凌汛;d.有無結冰期;e.水能資源是否豐富;f.流速 ;g.水位.7.【答案】D【知識點】土地資源【解析】【分析】根據表中內容分析,該地區的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原面積較少,在土地利用的過程中耕地面積較大,主要種植水稻,在山區和丘陵地區種植了小麥和馬鈴薯。故可以判斷該地區是我國的東南地區。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我國是山地多,耕地比重小;土地資源利用類型多,分布不均衡;我國人口的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設用地越來越多,針對土地資源的現狀,要嚴格控制工業、交通、城鎮和生活用地;我國后備土地資源不足。8.【答案】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據題分析,小柯是從云南出發坐高鐵到上海游玩,沿途能看到長江,不會看到黃河,①錯誤;沿途經過了地勢的二、三級階梯,②正確;沿途不會經過山西,陜西省,③錯誤;沿途經過了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④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南方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國水鄉特色。山地丘陵區大多植被繁茂,郁郁蔥蔥,景色秀麗。南方地區地勢東西差異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級階梯,東部平原、丘陵面積廣大,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平原,河汊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云貴高原地表崎嶇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區,山間"壩子"是當地主要的耕作區;橫斷山脈和秦嶺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9.【答案】B【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水資源【解析】【分析】據圖分析,南水北調中線方案是能夠實現自流供水,說明輸水干線沿線地勢南高北低,水順著地勢由高處流向低處,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南水北調工程,是指把長江水系豐富的水資源,通過引水工程調到我國缺水嚴重的西北、華北地區.(1)東線計劃是從長江下游揚州取長江水沿京杭運河北上到達京津唐地區,(2)中線方案利用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跨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經鄭州、石家莊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3)西線方案是從長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引水入黃河,以解決西北地區的缺水問題.10.【答案】B【知識點】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解析】【分析】太湖流域以平原為主,占總面積的4/6,水面占1/6,丘陵和山地占面積1/6。太湖流域成為農業高產區的自然原因,主要從地形是平原,適宜的氣候,豐富的水資源等方面分析。國家政策屬于社會經濟因素。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描述一個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從地形,氣候,土壤,水文,資源等方面回答。一個地區適宜發展某種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社會經濟條件是政策,交通,市場,勞動力,科技。11.【答案】C【知識點】珠江三角洲【解析】【分析】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一重大工程更凸顯了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地緣優勢和政策優勢,即地理位置優越,國家政策的支持。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基本途徑是從境外引進資金,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同時該地區有臨近港、澳面向東南亞的位置優勢,有僑鄉的優勢,有多優良海港的優勢和勞動力豐富等優勢,再加上國家為這里制訂的優惠政策,使這里成為吸引外商投資和外企落戶的風水寶地。12.【答案】D【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我國長江中下游平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在給出的氣候類型圖中,A是溫帶季風氣候,B是地中海氣候,C是溫帶大陸性氣候,D是亞熱帶季風氣候,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一步確定其氣候類型。13.【答案】B【知識點】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解析】【分析】 據圖分析,20世紀90年代湖泊面積縮小,原來的湖區出現了大面積的的農業用地。造成洞庭湖水域變遷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對湖區的利用,即圍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積縮小。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洞庭湖湖面面積縮小。原因:一是與周邊入湖河流帶來的大量泥沙在湖泊中淤積,使湖泊面積不斷縮小有關;二是與人類長期圍湖造田有關。14.【答案】(1)區位優勢: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東北與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上海相鄰//西南臨近浙江省會城市杭州//附近有多條高速公路經過,交通發達,往來方便。(2)“人在水上住,船在窗下行。”(住1分//行1分,其他有理答案給1分,如枕水人家、小橋流水人家等)(3)生產:①“水”為烏鎮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越的灌溉條件;②“水”為烏鎮商業貿易往來提供了交通便利,涌現了眾多城鎮;③“水”給烏鎮帶來了豐富的旅游資源。生活:④“水”為人們提供了生活便利。【知識點】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解析】【分析】 (1)結合圖中信息,其有利的區位因素主要從地理位置,交通、環境、信息、政策、周邊配套設施等方面回答。烏鎮地理位置優越,地處長三角地區,互聯網經濟發達,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國家政策的支持。(2)烏鎮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地處長三角,河湖眾多,房屋臨水而建,便于取水,利用水運發展經濟。故用一句話描述圖17《烏鎮景觀圖》反映的水鄉特色:人在水上住,船在窗下行。(3)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烏鎮位于浙江省桐鄉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眾多,房屋臨水而建,便于取水,形成小橋流水人家人家的布局。烏鎮因水而生,因水而居,因水而活。【點評】分析一個地區其區位因素主要從地理位置,交通、環境、信息、政策、周邊配套設施等方面回答。烏鎮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地處長三角,河湖眾多,房屋臨水而建,便于取水,利用水運發展經濟。15.【答案】(1)寧夏平原;太行山脈;秦嶺(2)太原;呼和浩特(3)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4)水土流失。土質疏松,易溶于水;夏季降水集中。對策:①在溝谷興建小型水庫、打壩淤地,在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②種草種樹、退耕還林還草、科學放牧等。(5)略【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黃土高原【解析】【分析】 (1)讀圖分析,A是寧夏平原,被稱為塞上江南,B是太行山脈,C是秦嶺。(2)據圖分析,①是山西省會城市太原,②是內蒙古省會城市呼和浩特。(3)據圖分析, 城市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季風氣候,其氣候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4)該圖反應的是黃土高原,其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土質疏松,易溶于水;夏季降水集中。解決措施是: ①在溝谷興建小型水庫、打壩淤地,在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②種草種樹、退耕還林還草、科學放牧等。(5)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深深地烙上了黃土地上的印記。 例如:黃土高原的居民依據黃土的直立性質,挖掘了冬暖夏涼適宜居住的窯洞;黃土顆粒細,土質松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點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問題形成的原因:1.自然原因:(1)降水:變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沖刷作用強;(2)地形:從平原向山地過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質不穩定;(3)植被:從森林向草原過渡,植被覆蓋率低,涵養水源能力差;(4)土壤:由粉沙顆粒組成,土質疏松,垂直節理發育,抗蝕能力低;2.人為原因:(1)毀林開荒(2)過度樵采(3)輪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4)開礦1 / 1浙江省桐鄉市十校聯考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下學期道法·社會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2分)1.(2019七下·桐鄉期中)下列四幅我國省區行政區劃簡圖中,有我國疆域四至最北端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我國的疆域【解析】【分析】根據各省的輪廓可知,A是云南省,B內蒙古自治區,C是黑龍江省,D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中,黑龍江省是我國疆域四至中的最北端和最東端所在地區。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與中國相鄰的國家有 14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鮮、越南、老撾、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2.(2019七下·桐鄉期中)圖9黃河各河段的“病癥”、主要成因及對癥的“藥方” 搭配正確的是( )A.“大量脫發”--氣候寒冷--建溫室大棚B.“動脈阻塞”--過度放牧--退耕還林C.“腹瀉”--不合理灌溉--發展節水農業D.“腳腫”--泥沙淤積--加固加高堤壩【答案】D【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據圖分析,黃河各河段的病癥中,“大量脫發”指黃河上游地區,形成原因是人類過度放牧,草場退化,解決措施是合理放牧或禁牧;“動脈阻塞”指黃河上游地區,是因為河流流經地區緯度較高,不同緯度地區結冰,融冰時間差異造成的,主要措施是炸開冰壩;“腹瀉”指黃河中游河段,主要原因是地表植被破壞,措施是退耕還林,還草;“腳腫”指下游河段,主要原因是河流流速減慢,泥沙淤積,河床抬高形成的,主要措施是加固加高堤壩。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口以上為上游,河流長度較長,流域面積廣,水流清澈,含沙量小; 黃河從河口到河南的舊孟津為中游河段,其長度較小,該河段流經了土質疏松、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攜帶了大量的泥沙,含沙量大;黃河從桃花峪以下為下游,其長度最小,黃河從中游攜帶的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積,形成地上河,其流域面積狹小。3.(2019七下·桐鄉期中)圖10為某班同學繪制的我國97°30′E地形剖面圖,圖中甲地應該是( )A.準噶爾盆地 B.青藏高原 C.柴達木盆地 D.塔里木盆地【答案】D【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根據 我國97°30′E地形剖面圖分析,甲地位于天山和昆侖山之間,緯度在北緯40度,應該是塔里木盆地。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國新疆地區,氣候干旱,缺少灌溉水源就不可能發展農業.在天山山麓及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的邊緣地帶,有冰雪融水,分布著較多的綠洲農業區,其城市、人口和交通線路主要分布在這里.4.(2019七下·桐鄉期中)某研究小組在查閱資料時發現,我國秦嶺山脈兩側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特征都有明顯差異。下列哪一俗語符合該山脈特征?( )A.山北黃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B.一年有四季,全年備寒裝C.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D.青蓮競爭妍,碧筍插云天【答案】A【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解析】【分析】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秦嶺以北的地區以旱地為主,黃牛犁地,秦嶺以南的地區以水田為主,水牛犁田,俗語就是 山北黃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5.(2019七下·桐鄉期中)下列不同景觀圖,不能反映臺灣地區人文特色的有(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答案】C【知識點】臺灣【解析】【分析】根據圖中的各個景觀圖分析,①是蝴蝶,應該在云南大理,②是高山族傳統節日,臺灣地區的主要少數民族,③蒙古族人民,蒙古包,應該在內蒙古地區,④是臺北101大樓,屬于臺灣地區。不能反應臺灣地區的人文特色的是 ①③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臺北101大樓,前名臺北國際金融中心,又名臺北101、臺北金融大樓,位于臺北市信義區,坐落于臺北信義區金融貿易區中心,東臨信義廣場,北依信義21號公園,西近富士洋行,南靠臺北捷運信義線。6.(2019七下·桐鄉期中)圖11是我國局部區域圖,關于圖中河流在M段的水文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A.水流平緩,適宜航運 B.泥沙沉積,河水混濁C.支流眾多,水源充足 D.水流湍急,水能豐富【答案】D【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根據圖中給出的信息看,該河流是長江,M段是長江的上游,經過了橫斷山區,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水文特征包括如下幾點:a.徑流量(徑流量大小和徑流量的季節、年際變化);b.含沙量;c.有無汛期/凌汛;d.有無結冰期;e.水能資源是否豐富;f.流速 ;g.水位.7.(2019七下·桐鄉期中)根據我國某地區地貌類型及土地利用表,分析該地區最有可能是( )地貌類型 占土地面積比例 海拔 糧食作物平原 20% <200m 水稻丘陵 63% 200-500m 水稻、冬小麥中、低山 15% 500-300m 春小麥、馬玲薯高山 2% >3000mA.東北地區 B.青藏地區 C.西北地區 D.東南地區【答案】D【知識點】土地資源【解析】【分析】根據表中內容分析,該地區的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原面積較少,在土地利用的過程中耕地面積較大,主要種植水稻,在山區和丘陵地區種植了小麥和馬鈴薯。故可以判斷該地區是我國的東南地區。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我國是山地多,耕地比重小;土地資源利用類型多,分布不均衡;我國人口的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設用地越來越多,針對土地資源的現狀,要嚴格控制工業、交通、城鎮和生活用地;我國后備土地資源不足。8.(2019七下·桐鄉期中)昆明的中學生小柯在2018年暑期坐高鐵到上海迪斯尼樂園游玩。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能看到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 ②會經過第二級階梯、第三級階梯③會經過滇黔晉陜贛浙滬六省 ④會經過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據題分析,小柯是從云南出發坐高鐵到上海游玩,沿途能看到長江,不會看到黃河,①錯誤;沿途經過了地勢的二、三級階梯,②正確;沿途不會經過山西,陜西省,③錯誤;沿途經過了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④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南方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國水鄉特色。山地丘陵區大多植被繁茂,郁郁蔥蔥,景色秀麗。南方地區地勢東西差異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級階梯,東部平原、丘陵面積廣大,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平原,河汊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云貴高原地表崎嶇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區,山間"壩子"是當地主要的耕作區;橫斷山脈和秦嶺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9.(2019七下·桐鄉期中)讀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路線示意圖(圖12),南水北調中線能夠實現全線自流供水,其原因是 ( )圖12A.輸水干渠沿線地勢西高東低 B.輸水干渠沿線地勢南高北低C.輸水干渠沿線降水南少北多 D.輸水干渠沿線降水南多北少【答案】B【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水資源【解析】【分析】據圖分析,南水北調中線方案是能夠實現自流供水,說明輸水干線沿線地勢南高北低,水順著地勢由高處流向低處,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南水北調工程,是指把長江水系豐富的水資源,通過引水工程調到我國缺水嚴重的西北、華北地區.(1)東線計劃是從長江下游揚州取長江水沿京杭運河北上到達京津唐地區,(2)中線方案利用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跨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經鄭州、石家莊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3)西線方案是從長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引水入黃河,以解決西北地區的缺水問題.10.(2019七下·桐鄉期中)太湖流域成為中國農業高產區的自然因素有( )①和緩的丘陵 ②適宜的氣候③國家的政策 ④豐沛的水源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B【知識點】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解析】【分析】太湖流域以平原為主,占總面積的4/6,水面占1/6,丘陵和山地占面積1/6。太湖流域成為農業高產區的自然原因,主要從地形是平原,適宜的氣候,豐富的水資源等方面分析。國家政策屬于社會經濟因素。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描述一個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從地形,氣候,土壤,水文,資源等方面回答。一個地區適宜發展某種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社會經濟條件是政策,交通,市場,勞動力,科技。11.(2019七下·桐鄉期中)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一重大工程更凸顯了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什么優勢?( )①地緣優勢 ②人緣優勢 ③政策優勢 ④商緣優勢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知識點】珠江三角洲【解析】【分析】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一重大工程更凸顯了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地緣優勢和政策優勢,即地理位置優越,國家政策的支持。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基本途徑是從境外引進資金,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同時該地區有臨近港、澳面向東南亞的位置優勢,有僑鄉的優勢,有多優良海港的優勢和勞動力豐富等優勢,再加上國家為這里制訂的優惠政策,使這里成為吸引外商投資和外企落戶的風水寶地。12.(2019七下·桐鄉期中)我國氣候復雜多樣。下列四幅圖中,與我國長江中下游平原最為接近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我國長江中下游平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在給出的氣候類型圖中,A是溫帶季風氣候,B是地中海氣候,C是溫帶大陸性氣候,D是亞熱帶季風氣候,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一步確定其氣候類型。13.(2019七下·桐鄉期中)觀察洞庭湖變遷圖(圖13),據圖分析造成洞庭湖水域變遷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減少 B.圍湖造田 C.南水北調 D.毀林開荒【答案】B【知識點】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解析】【分析】 據圖分析,20世紀90年代湖泊面積縮小,原來的湖區出現了大面積的的農業用地。造成洞庭湖水域變遷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對湖區的利用,即圍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積縮小。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洞庭湖湖面面積縮小。原因:一是與周邊入湖河流帶來的大量泥沙在湖泊中淤積,使湖泊面積不斷縮小有關;二是與人類長期圍湖造田有關。二、材料分析題14.(2019七下·桐鄉期中)2018年11月,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召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依據圖16回答,烏鎮召開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區位優勢。烏鎮交通圖(2)用一句話描述圖17《烏鎮景觀圖》反映的水鄉特色。(3)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水”對烏鎮的重要意義。【答案】(1)區位優勢: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東北與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上海相鄰//西南臨近浙江省會城市杭州//附近有多條高速公路經過,交通發達,往來方便。(2)“人在水上住,船在窗下行。”(住1分//行1分,其他有理答案給1分,如枕水人家、小橋流水人家等)(3)生產:①“水”為烏鎮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越的灌溉條件;②“水”為烏鎮商業貿易往來提供了交通便利,涌現了眾多城鎮;③“水”給烏鎮帶來了豐富的旅游資源。生活:④“水”為人們提供了生活便利。【知識點】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解析】【分析】 (1)結合圖中信息,其有利的區位因素主要從地理位置,交通、環境、信息、政策、周邊配套設施等方面回答。烏鎮地理位置優越,地處長三角地區,互聯網經濟發達,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國家政策的支持。(2)烏鎮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地處長三角,河湖眾多,房屋臨水而建,便于取水,利用水運發展經濟。故用一句話描述圖17《烏鎮景觀圖》反映的水鄉特色:人在水上住,船在窗下行。(3)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烏鎮位于浙江省桐鄉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眾多,房屋臨水而建,便于取水,形成小橋流水人家人家的布局。烏鎮因水而生,因水而居,因水而活。【點評】分析一個地區其區位因素主要從地理位置,交通、環境、信息、政策、周邊配套設施等方面回答。烏鎮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地處長三角,河湖眾多,房屋臨水而建,便于取水,利用水運發展經濟。15.(2019七下·桐鄉期中)讀“黃土高原示意圖”(圖18),完成下列題目。(1)寫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稱A. (“塞上江南”)B. (山脈)C. (山脈);(2)寫出數字所代表的省會城市① ;② ;(3)判斷城市④的氣候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4)該地存在的最主要的環境問題是什么?導致這一問題的自然因素是什么?請你為解決該問題提出一條有效措施。(5)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深深地烙上了黃土地上的印記。請列舉能反映這一印記的例子兩個。【答案】(1)寧夏平原;太行山脈;秦嶺(2)太原;呼和浩特(3)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4)水土流失。土質疏松,易溶于水;夏季降水集中。對策:①在溝谷興建小型水庫、打壩淤地,在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②種草種樹、退耕還林還草、科學放牧等。(5)略【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黃土高原【解析】【分析】 (1)讀圖分析,A是寧夏平原,被稱為塞上江南,B是太行山脈,C是秦嶺。(2)據圖分析,①是山西省會城市太原,②是內蒙古省會城市呼和浩特。(3)據圖分析, 城市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季風氣候,其氣候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4)該圖反應的是黃土高原,其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土質疏松,易溶于水;夏季降水集中。解決措施是: ①在溝谷興建小型水庫、打壩淤地,在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②種草種樹、退耕還林還草、科學放牧等。(5)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深深地烙上了黃土地上的印記。 例如:黃土高原的居民依據黃土的直立性質,挖掘了冬暖夏涼適宜居住的窯洞;黃土顆粒細,土質松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點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問題形成的原因:1.自然原因:(1)降水:變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沖刷作用強;(2)地形:從平原向山地過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質不穩定;(3)植被:從森林向草原過渡,植被覆蓋率低,涵養水源能力差;(4)土壤:由粉沙顆粒組成,土質疏松,垂直節理發育,抗蝕能力低;2.人為原因:(1)毀林開荒(2)過度樵采(3)輪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4)開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桐鄉市十校聯考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下學期道法·社會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桐鄉市十校聯考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下學期道法·社會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